2023年12月31日 星期日

彰化建縣300年(1723-2023)

 

TWBUILDINGTHEME2023彰化博覽會

LOCALCULTURETW彰化建縣300 放眼美好未來


2023彰化古蹟日    https://www.bocach.gov.tw/chday/Default.aspx


112-08-25彰化古蹟日暨八卦山大佛寫生比賽 邀您一起慶賀八卦山大佛風華再現



《時光集錦》彰化縣300年歷史長河特展


 

2022-07-26《時光集錦》彰化縣300年歷史長河特展 即日起至828日在彰化藝術館展出歡迎前往

彰化建縣即將邁入300年,為慶賀這個特別有意義的時刻,彰化縣政府規劃即日起至8月28日在彰化藝術館一樓展示廳辦理《時光集錦》彰化縣300年歷史長河特展,展出內容運用新修彰化縣志成果及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所收存的老照片,完整呈現本縣豐富的文化底蘊。今(26)日上午舉行特展開幕記者會,彰化縣長王惠美與會,歡迎大家一同前來觀賞。 

  王縣長表示,歡迎大家蒞臨《時光集錦》彰化縣300年歷史長河特展開幕盛會,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五番挖」,5個具歷史性的地點,彰化縣就多達3個,可見彰化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彰化建縣即將邁入300年,在這個特別的時刻,讓大家知道彰化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王縣長指出,這次展覽邀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黃雅玲教授擔任策展人,運用新修彰化縣志內容及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所收存的老照片,並以清領、日治時代、光復後以來的歷史發展脈絡為各項主題,包含彰化大事紀、文學思潮與教育薪傳、信仰、宗教活動、傳統工藝、玩樂彰化、藝術、產業、社福資源、農業水利等,充分呈現了彰化建縣300年來的歷史軌跡,展覽內容包括珍貴的文史資料、歷史文物、老照片及影片等,感謝趙守彥老師特別以空拍機拍攝彰化縣代表性古蹟歷史建築之美的影片於展場內播放,也感謝沈建龍老師提供工筆畫描繪200年前的鹿港街道景象,並費時3年完成的「鹿港風華三百年長卷」於本次以數位方式展出,讓展出內容更充實。另外,文化局也特別規劃「鹿港春仔花」、「八堡圳百年祕法-石笱」等手作體驗,另8月14日亦邀請策展人黃雅玲教授舉辦「旅讀彰化」座談會,凡參加座談會,皆有機會領取彰化東城門造型之限量版肥皂,相關訊息歡迎上彰化縣文化局網站查詢。 

  策展人黃雅玲教授表示,接到策展任務時,非常緊張,因為要述說彰化300年歷史不是如此容易,有太多珍貴的資料及故事可以說,本次策展的目的是讓來參展的民眾能快速了解彰化這300年發生的事情,藉由主視覺,讓彰化的第一印象突現出來,走過展場會看見彰化大事記,可以初步理解彰化300年的歷史脈絡,並一一呈現彰化文學思潮與教育薪傳、信仰、宗教活動、傳統工藝、玩樂彰化、藝術、產業、農業水利等,最後以社福來當作展場的結尾,這是因為移居城市最重要的就是社福,彰化其實在300年前就建構了社福的相關理念,今日彰化也是全台社福資源密度最高的縣市,在面對300年的歷史長河,可以看見今天的我們能為下一代來做些事情,希望各位看完這個展覽,能更加喜歡彰化這座城市。 

  文史專家林文龍老師表示,過去彰化在清領時期是隸屬諸羅縣,在康熙58年八堡圳完工後,諸羅縣志提到,由於諸羅縣屬地實在太遼闊,又適逢朱一貴事變,無法有效管理,因此要在半線設置新縣,彰化在雍正元年建縣。本次展覽從彰化大事紀開始,包含文學思潮與教育薪傳、信仰、宗教活動、傳統工藝、玩樂彰化、藝術、產業、社福資源、農業水利等。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副館長黃宏森表示,台灣的開發史是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因此彰化的開發非常早,本次策展有許多彰化的歷史、文化、藝術等,正如縣長所說,本次策展不只是過去或現在的彰化,最重要的是擘畫未來的彰化,敬祝本次活動圓滿成功。 

  另外,文化局特別規劃8月7日及8月21日於彰化縣立圖書館舉辦「鹿港春仔花」、「八堡圳百年祕法-石笱」手作體驗,歡迎親子一起報名參加,透過輕鬆有趣的DIY體驗活動感受在地文化特色,亦邀請策展人黃雅玲教授於8月14日舉辦「旅讀彰化」座談會,與文史專家及民俗專家一起暢談彰化建縣300年所留下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凡展覽期間到場參觀並完成學習單,即可領取限量小禮物1份,參加座談會,均有機會領取彰化東城門造型之限量版肥皂,詳細活動資訊,歡迎至彰化縣文化局網站(http://www.bocach.gov.tw)查詢。

  為提供民眾安心的參觀環境,入館請落實全面戴口罩、量測體溫、消毒、社交距離及容留人數總量管制,並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防疫指引加強實施各項防疫管理措施,歡迎大家前往參觀並配合防疫宣導事項。 

  與會人員有縣議員莊陞漢、陳玉姬、彰化市公所秘書陳瑞仁、策展人黃雅玲教授、策展顧問林文龍老師、沈建龍老師、趙守彥老師、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副館長黃宏森、東海大學教授李思賢、弘光科技大學教授施淑萍、伸港公所機要秘書周慶昌、文化局長張雀芬、各級民代與地方仕紳等。

 

彰化建縣300年表揚十大領域特殊貢獻選拔活動


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

 




「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 公布記者會暨頒獎典禮

彰化縣政府於今(13)日在中庭舉辦「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頒獎典禮,縣長王惠美表示,感謝民眾參與熱烈、積極投稿,30天的徵件期間共徵得千件以上作品,經過評審及激烈的網路投票後,最後有18件獲獎,從得獎作品中可以看出大家對彰化的熱愛,以及對彰化未來的期盼,恭喜獲獎人,也感謝擔任評審的專家學者,並謝謝大家參與,共同見證彰化建縣300年的盛事。

  王縣長說,彰化即將在2023年滿300歲了,為了讓鄉親有不一樣的感受,感受彰化古城的魅力與不凡,縣府在10月份舉辦「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向全國徵求具有創意,且象徵彰化精神的響句、金句,以及代表彰化意象的主視覺設計。 

  王縣長指出,民眾參與熱烈,短短一個月就有收到了千件以上作品,包括金句853件、主視覺242件,為了避免有遺珠之憾,縣府特別聘請文學、大眾傳播、廣告行銷、視覺設計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評選,經過數輪的投票與審查評分之後,第一階段有20件金句、10件主視覺脫穎而出,再進入第二階段的網路票選,7天內有1萬4742人上網投票,今天也現場抽出氣炸鍋、肩頸按摩器及藍芽喇叭共12件小家電,獎勵完成投票的民眾。
 
  王縣長進一步指出,此次參賽作品的內容非常豐富且多元,分別有述說彰化歷史、展現彰化鄉土人文風情,以及讚譽彰化美食、古蹟等,在彰化建縣300年即將到來之時,希望能引領蛻變,大家㩦手讓彰化變得更美好,讓彰化人感到更驕傲,繼續展翅高飛再創輝煌,讓彰化發光發熱。 

  評審委員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主任王麗雁表示,身為彰化子弟,很榮幸擔任評審,恭喜所有得獎者,您們的創意得到評審委員以及大眾的肯定,評審委員工作最重要的不只是誰得獎,而是透過這個活動讓大家共同思考彰化過去歷史,預祝彰化未來繼續精彩。 

  新聞處指出,金句前三名分別為首獎-《彰化豐采 榮耀三百》獲獎金1萬元、貳獎-《彰化三百,城耀風采》獲獎金6000元、參獎-《彰城三百,魅力光彩!》獲獎金3000元;主視覺前三名分別為首獎-《彰化薈萃三百年 精彩豐富好生活》獲獎金3萬元、貳獎-《彰化建縣三十旬 民順物豐好所在》獲獎金2萬元、參獎-《建縣三OO,圓滿未來》獲獎金1萬元,本次得獎作品也將現身於彰化建縣300年系列活動當中,成為彰化300年精彩故事的一部分!  

  新聞處表示,囊括主視覺首獎及貳獎的聽障設計師朱建安,出生彰化員林,於繪畫領域找到能揮灑熱情的舞台,屢在國內外設計比賽中嶄露頭角,也前往社大、監獄等開手語課,前年更獲得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另外,榮獲金句首獎及主視覺優勝的自由設計人蒲思元,也是設計競賽常勝軍,創作領域包含圖文繪本、攝影、貼圖插畫、平面設計等,本次金句競賽於評審階段及民眾票選階段均穩坐第一寶座,實至名歸。 

與會貴賓還有縣議員白玉如、李寶銀、林茂明、黃千宴、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主任王麗雁、新聞處長李俊德、行政處長吳蘭梅、法制處長黃耀南、政風處長邱宏達、縣府參議林淑連、秘書吳禎祥、陳俊南、林靖文、陳炳森、林宜盈、葉香汝、各級民意代表與地方仕紳等人。


三百有你,票選有禮! 「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 第二階段網路票選開跑囉

 

「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徵件開跑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44〔新北市〕坪林區坪林國小漁光校區地方創生整備計畫



坪林區 -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公有空間整備活化-新北市坪林區坪林國小漁光校區地方創生整備計畫

  漁光國小位於坪林鄉漁光村大舌湖邊,創校於 1920 年。100多年前漁光國小世代種茶的祖先們,有感於孩子從小就要長途跋涉,到坪林國小去上學,因此茶農們主動將土地租借出來,興建了這所山中學校, 但因地方茶產業式微,人口外移, 2006 年併入坪林國小為坪林國小漁光分校。 坪林區多為山地,地形以丘陵地為多,由於地形之因素,使得坪林區境內大多為梯田式茶園。 

而坪林區具有其獨特之茶葉特色,且具有發展觀光活動之豐富遊憩資源與潛力,卻因坪林區受限於土地開發上的限制,無法興建其他休閒場域擴大茶文化體驗活動及產業經濟的推動,因此,位於距離國道5號僅10分鐘距離的漁光校區,其校區相當完整,四周茶園林立,便成了活化在地產業重要的事業基地。 為整合在地資源,讓更多青農回流而留鄉、回鄉進而活化漁光校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也讓校舍能做更多元的運用 。 

本計畫規劃先針對坪林國小漁光校區進行建築空間之整備與活化,將藉由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連結坪林區公所區域創生計畫及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相關創生事業單位,結合黎明技術學院地方創生輔導團隊共同合作執行, 於坪林國小漁光校區,建立「坪林區茶村生態事業育成中心」。


新北投入722萬 活化坪林國小漁光分校

陳慰慈/新北報導    2023年5月3日

坪林漁光國小因地方茶產業式微,年輕人口外移造成少子化,2006年併入坪林國小為坪林國小漁光分校,現僅剩一位2年級學生就讀。新北市教育局表示,目前暫無廢分校規畫,將投入722萬元,整建校舍活化漁光分校,並整合地方資源、茶產業及藝術教育,打造一個童青銀共創的教育基地。

教育局表示,該名學生雖設籍於漁光分校,但因漁光分校校舍老舊需整建,為顧及學生安全且培養學生群性發展,目前以交通車方式,每天送該生至距離分校7公里的坪林國小,與本校學生一起上課。

而為顧及學生受教權與家長教育選擇權,且考量未來數年漁光校區仍持續有在地學生入學,因此目前暫時無廢分校的規畫。

教育局說,漁光分校目前除提供學校課程教學使用外,辦理採茶、製茶體驗、大舌湖步道踏查、漁光生態調查等體驗,另為促進學校與地方的連結,除結合地方辦理生態教育體驗活動,亦提供在地辦理銀髮俱樂部。

此外,為讓校舍多元活化,學校也依照「新北市公立高級中等以下校園場地使用收費標準」及相關規定辦理,提供區公所及租借給民間團體辦理活動使用。

教育局說明,漁光分校活化整建經費722萬元,中央補助541萬元、地方自付181萬元,因國發會近日才核定計畫,須辦理採購事宜,預計暑假發包施工。

教育局表示,「活化校舍、產業再生、青年回流,為漁光找回孩子的聲音。」是活化漁光分校計畫的目的,因此整體規畫上將做更多元的運用,除提供孩子的學習空間及銀髮俱樂部外,也將整合地方資源、茶產業及藝術教育,創造產官學共榮的童青銀共創教育基地。

另為讓校舍發揮最大價值,除與區公所、黎明技術學院USR團隊合作外,將依新北市市有財產管理自治條例引進異業資源,共同活化,為漁光找回孩子的聲音。


漁光國小位於坪林鄉漁光村大舌湖邊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45〔臺南市〕辻間創生聚落-新營區微型創新教育體驗基地 二期活化計畫

 

辻間創生聚落 | Facebook  


辻間創生聚落    隱於巷中。綠川為鄰。創生匯聚

以「體驗、教育」為創生核心,招募「地方教育X創生未來」地方創生團隊,結合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落實地方創生。

#請由信義街72巷9號旁"小巷"進入創生聚落


新營區三民路92、94號 (原警察宿舍)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07〔宜蘭縣〕羅東移居中心整備活化計畫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施政亮點資訊網 : 建設計畫亮點 - 宜蘭縣 - 羅東移居中心


宜蘭縣羅東創生移居中心正式啟用


為有效推動地方創生計畫,羅東鎮公所向國發會成功爭取地方創生經費支持,順利整修活化羅東樟仔園文化園區空間轉型啟動為「宜蘭縣羅東創生移居中心」,賦予「羅東青年創業基地」等新功能,今日本所正式與「國立羅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國立羅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以及羅東創生移居中心執行單位「現思文化創藝有限公司」共同簽署「地方創生合作交流備忘錄」,未來將相互提供諮詢與交流、推動產官學合作計畫、積極促進青年就業多元培力、推展地方創生等各項合作,未來將成為羅東鎮發展青年創業與地方創生事業推動重要基地💪🏻💪🏻

羅東鎮長吳秋齡表示,希望藉由備忘錄的簽署,為在地青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能力,進一步促進移居人才投入羅東發展,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品質與產業契機。

宜蘭縣羅東創生移居中心為宜蘭第一個獲得國發會「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整備活化計畫」補助的公有空間活化案例,在成立全台首座創生移居中心以後,現定位為溪南地區創生移居基地,希望帶動溪南地區的發展🛫

本中心以「友善移居、溫柔創業、小鎮創生」為營運主軸,提供移居顧問、場地借用、創業諮詢、創生培力等服務內容,創造地方共識凝聚與發展地方創生事業的發展環境,歡迎所有對創業或地方創生的青年朋友一起成為我們的事業夥伴!

❤羅東鎮公所關心您❤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41〔臺東縣〕達仁鄉公所文化體驗教室建置計畫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達仁鄉公所 | Facebook 


「藜饗遊壹達人祭」帶你進入達仁鄉秘境!饒慶鈴與公所合作打造台東觀光新亮點

臺東縣達仁鄉公所集結音樂會、創意料理、市集與手作體驗等活動,推出「藜饗遊壹達人祭」全新遊程品牌,並於今(11)日在產業推廣中心旁停車場舉辦開幕盛典,正式宣告「縫迴山海」達仁旅遊品牌,縣長饒慶鈴應邀參加,並表示,將協助鄉公所緊密合作爭取1500萬元推動南田入口各項觀光導覽設施,以及加強產業推廣中心軟硬體,打造臺東觀光新亮點。


縫迴山海 - 阿塱壹遇見達仁 | Facebook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36〔臺東縣〕臺東表演藝術創生基地(舊議會-議員休息室)第二期活化計畫(擴充案)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臺東舊議會華麗轉身 成為藝文新據點 - 生活 - 中時新聞網


LOCALCULTURETW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25〔臺東縣〕臺東表演藝術創生基地(舊議會-議員休息室)活化計畫(第一期)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35〔花蓮縣〕洄瀾永續未來市*已撤案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有關花蓮縣議延遲預算審查卻歸咎縣府  花蓮縣政府至感遺憾鄭重澄清

花蓮縣議會今(16)日召開預算審查爭議記者會,會中將延審責任歸咎於行政機關,花蓮縣政府至感遺憾並說明如下:

一、花蓮縣議會自一月份第一次臨時會議即以「延審」,拖延鄉親權益事項,日前定期大會再度上演「延審」,其中大多皆屬中央補助款,業經中央主管機關嚴審方核定,且均明訂有執行方式、作業規範及施作地點等規定,執行亦有其時間限制,縣議會本應就議案本身進行理性監督,中央補助款預算許多為競爭型計畫,遭到拖延不僅將造成後續執行困難,導致從中央爭取來的寶貴經費竟遭到刪減,甚至影響後續花蓮縣政府向中央各部會爭取經費的機會,對於花蓮縣政長遠發展及鄉親權益,均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二、今年以來,縣議會連續多次以相同手法,對縣府預算卡關,全縣花蓮鄉親皆看在眼裡,請縣議會不要本末倒置、顛倒是非,對縣府做出情緒性的不實指控。尤其,近期兩次臨會與定期大會縣府提案共181案,其中多為中央核定補助花蓮的重要經費,涵蓋災害復建、有機農業驗證、社會福利、地方建設等重要民生提案,且都有其時效性,逾期將對花蓮人民權益造成重大損害,且近今仍有臨會43案、定會38案未審,未審案件高達81案,已經創下地方民意機關制肘行政機關的惡例。

三、本次遭到刪除之111年度地方創生公有建築整備活化補助「洄瀾永續未來市」及「洄瀾藝匠創生館」等兩案經費約1,857萬餘元,屬於國發會的競爭型計畫,內容主要為資本門修繕,從收文到送案僅1個月,不僅時間有限,且屬競爭型計畫需要有亮點團隊方有獲選可能,青發中心為爭取花蓮建設結合地方創生團隊提出營運計畫,並從眾多計畫中勝出,已是不易。而其他縣市也是循相關模式辦理,原訂待計畫核定後,營運一年再行公開遴選,並非黑箱操作,如今預算無端遭刪除,不僅重創花蓮青創發展,更不利往後縣府向中央爭取預算。

四、有關民眾向縣議會反應預算延審部分。縣府指出,人民享有言論自由,選民就選舉出的行政首長、民意代表自有陳述意見之自由。況且,農民團體捍衛農民權益,挺身說出真心話,率先對縣議會發難,純屬其個人言論自由,縣府無從制止,尊重鄉親言論權益。縣府鄭重呼籲花蓮縣議會傾聽來自最基層人民的心聲,盡速審議預算,雙方攜手將花蓮縣各項重要軟硬體建設逐步到位,讓花蓮縣擁有青壯年返鄉發展就業的機會,健全社會福利讓長者在此安心頤養天年,照護弱勢走出經濟困境,讓花蓮縣政朝正向發展。

五、縣議會發伂新聞稿竟對縣府不實指控,完全並非事實,已超過言論自由範圍,勿因為農民團體為其他其權益發聲,就給縣府扣帽子,做法實不足取。花蓮縣政府重申,縣府非常重視議員先進們在縣政上的各項寶貴建言,花蓮在各項建設發展先天上普遍不如西部城市資源充沛,因此更需要向中央部會爭取經費挹注,中央核定補助經費將可減輕花蓮財政負擔,讓花蓮能將更多資源能用於各項建設與社會福利上。

六、縣府同時強調,縣長施政一路走來,堅持以民意為依歸,以花蓮人民權益為優先。倘縣議會不積極面對農民團體底層的農民心聲,竟然倒果為因並將矛頭指責縣府,完全混淆視聽,縣議會應該適可而止。呼籲縣議會在每次定期大會及臨時會都能將各項預算審議完畢,避免將未審議完成的預算延至下一會期,損害花蓮鄉親權益,縣府相關局處首長及同仁都會列席報告,向議員先進報告各項預算提案,即便是挑燈夜戰審議也會出席,只盼讓預算能夠早日審議完成,維護花蓮鄉親應有的權益。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34〔花蓮縣〕洄瀾藝匠創生館*已撤案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有關花蓮縣議延遲預算審查卻歸咎縣府  花蓮縣政府至感遺憾鄭重澄清

花蓮縣議會今(16)日召開預算審查爭議記者會,會中將延審責任歸咎於行政機關,花蓮縣政府至感遺憾並說明如下:

一、花蓮縣議會自一月份第一次臨時會議即以「延審」,拖延鄉親權益事項,日前定期大會再度上演「延審」,其中大多皆屬中央補助款,業經中央主管機關嚴審方核定,且均明訂有執行方式、作業規範及施作地點等規定,執行亦有其時間限制,縣議會本應就議案本身進行理性監督,中央補助款預算許多為競爭型計畫,遭到拖延不僅將造成後續執行困難,導致從中央爭取來的寶貴經費竟遭到刪減,甚至影響後續花蓮縣政府向中央各部會爭取經費的機會,對於花蓮縣政長遠發展及鄉親權益,均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二、今年以來,縣議會連續多次以相同手法,對縣府預算卡關,全縣花蓮鄉親皆看在眼裡,請縣議會不要本末倒置、顛倒是非,對縣府做出情緒性的不實指控。尤其,近期兩次臨會與定期大會縣府提案共181案,其中多為中央核定補助花蓮的重要經費,涵蓋災害復建、有機農業驗證、社會福利、地方建設等重要民生提案,且都有其時效性,逾期將對花蓮人民權益造成重大損害,且近今仍有臨會43案、定會38案未審,未審案件高達81案,已經創下地方民意機關制肘行政機關的惡例。

三、本次遭到刪除之111年度地方創生公有建築整備活化補助「洄瀾永續未來市」及「洄瀾藝匠創生館」等兩案經費約1,857萬餘元,屬於國發會的競爭型計畫,內容主要為資本門修繕,從收文到送案僅1個月,不僅時間有限,且屬競爭型計畫需要有亮點團隊方有獲選可能,青發中心為爭取花蓮建設結合地方創生團隊提出營運計畫,並從眾多計畫中勝出,已是不易。而其他縣市也是循相關模式辦理,原訂待計畫核定後,營運一年再行公開遴選,並非黑箱操作,如今預算無端遭刪除,不僅重創花蓮青創發展,更不利往後縣府向中央爭取預算。

四、有關民眾向縣議會反應預算延審部分。縣府指出,人民享有言論自由,選民就選舉出的行政首長、民意代表自有陳述意見之自由。況且,農民團體捍衛農民權益,挺身說出真心話,率先對縣議會發難,純屬其個人言論自由,縣府無從制止,尊重鄉親言論權益。縣府鄭重呼籲花蓮縣議會傾聽來自最基層人民的心聲,盡速審議預算,雙方攜手將花蓮縣各項重要軟硬體建設逐步到位,讓花蓮縣擁有青壯年返鄉發展就業的機會,健全社會福利讓長者在此安心頤養天年,照護弱勢走出經濟困境,讓花蓮縣政朝正向發展。

五、縣議會發伂新聞稿竟對縣府不實指控,完全並非事實,已超過言論自由範圍,勿因為農民團體為其他其權益發聲,就給縣府扣帽子,做法實不足取。花蓮縣政府重申,縣府非常重視議員先進們在縣政上的各項寶貴建言,花蓮在各項建設發展先天上普遍不如西部城市資源充沛,因此更需要向中央部會爭取經費挹注,中央核定補助經費將可減輕花蓮財政負擔,讓花蓮能將更多資源能用於各項建設與社會福利上。

六、縣府同時強調,縣長施政一路走來,堅持以民意為依歸,以花蓮人民權益為優先。倘縣議會不積極面對農民團體底層的農民心聲,竟然倒果為因並將矛頭指責縣府,完全混淆視聽,縣議會應該適可而止。呼籲縣議會在每次定期大會及臨時會都能將各項預算審議完畢,避免將未審議完成的預算延至下一會期,損害花蓮鄉親權益,縣府相關局處首長及同仁都會列席報告,向議員先進報告各項預算提案,即便是挑燈夜戰審議也會出席,只盼讓預算能夠早日審議完成,維護花蓮鄉親應有的權益。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30〔彰化縣〕王功漁港「海洋食研」基地整備活化計畫*已撤案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31〔雲林縣〕斗六市警民街警察宿舍群空間運用規劃與活化計畫*已撤案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32〔嘉義縣〕朴子市第一市場3樓中央區空間整備活化計畫(匠人魂-紙藝師傳承)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33〔屏東縣〕「New Care‧Good Old day」屏東縣大新照顧學校空間活化計畫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37〔雲林縣〕斗南青年產創研創生基地*已撤案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38〔嘉義市〕舊城活化系列-新二通舊興中派出所改造青創基地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39〔宜蘭縣〕Papak Khoni Balay(泰雅族族語翻譯:長在木頭上的耳朵)南澳鄉段木香菇巴萊體驗館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地方創生公有空間活化40〔臺東縣〕金峰鄉公所峰青靚亮創客中心改造工程計畫*已撤案

 

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      https://www.twrr.ndc.gov.tw/

公有空間活化      https://www.twrr.ndc.gov.tw/space-use




【臺北市】無圍牆博物館:北投溫泉

 

無圍牆博物館    https://ecomuseums.gov.taipei/


2022-10-07走讀北投無圍牆博物館最有溫度的歷史小鎮 北投中心新村尋訪眷村歷史故事 大屯山麓一探在地小農故事

本府近年積極推動無圍牆博物館計畫,介紹民眾探索臺北多元的文化故事。柯市長今日探訪「北投溫泉‧無圍牆博物館」,前往全臺唯一溫泉眷村——北投中心新村,與原眷戶相見歡,參觀「書畫映眷情」特展及即將修復完成的眷村特色空間。接續前往位於大屯山麓的二崎生態農場,參訪傳統炭窯並交流北投小農推動在地農業的心路歷程,體驗北投豐富文化資產和自然地景。

北投中心新村年底修復完工 臺北眷村文化節特展重現記憶故事

佔地約1.34公頃的北投中心新村,是全臺北市保存最完整的眷村街廓,具有全臺唯一的眷村溫泉浴室,並與周邊的衛戍醫院緊密連結,揉合特殊的戰後軍事醫療環境,並結合北投在地的溫泉文化與生活記憶,呈現重要的歷史現場。原眷戶於2016年遷離後,文化局進行修復再利用工程,以保存眷村舊有的歷史風貌;同時辦理眷村保溫計畫,保存在地眷村的文化記憶,北投中心新村目前正展出《書畫映眷情-眷戶書畫展》和《窗駐時光:記憶中心新村影像展》等展覽,以水墨書畫、攝影影像展示北投中心新村的過往場景和歷史記憶。柯市長於北投中心新村與「書畫映眷情」策展原眷戶,也是前北投醫院院長夫人傅藹英女士及女兒郭仲琦女士相見歡,分享她們「回家」創作的故事與眷村產生的新連結,並由新民國中星光書苑的同學帶領市長導覽中心新村,最後再走進二期區域搶先看即將修復完成的眷村建築。

今年10月期間,臺北眷村文化節串聯北投中心新村推出特展和系列活動,同時在嘉禾新村、四四南村和蟾蜍山煥民新村等眷村區域舉辦展覽、走讀、工作坊等精彩活動,邀請民眾重新以療癒共感認識北投和中心新村。

體驗成為大屯火山農夫 當季食材現採現做手感滿分

大屯山麓的北投二崎生態休閒農場,由產業發展局輔導,採用生產與休閒並行經營方式,可供民眾前往體驗不同季節的農事工作與動手做米麵食,更能遠眺關渡平原風光。農場主人詹振嘉介紹農場中保存傳統用來燒製相思木的炭窯,希望繼承父執輩的精神。柯市長品嘗鄰近咖啡園出產的「大屯火山咖啡」,在豐厚的火山土壤中孕育而成的在地咖啡別有滋味。並與北投在地農友一同動手做麵包粽,現場享用天然健康食物的好滋味。本府文基會北投車站也會不定期與小農合作宣傳北投在地農產品,推動食農教育,降低食物里程,打造生態永續友善農業。

溫泉小鎮豐富的人文與生態故事 邀您來北投走踏體驗

北投除了有熱氣蒸騰的溫泉、發思古幽情的百年建築之外,也保留了全臺北市保存最完整溫泉眷村「北投中心新村」,漫遊於眷村巷弄中,期待即將注入的嶄新活力,也體驗了慢活療癒的氣氛。登上大屯山麓的北投二崎生態農場,體驗都市邊緣的田園綠洲,並與北投小農一同品嘗火山咖啡及在地農產,推廣北投生態永續農業。北投豐沛的文資、溫泉、生態、社區、人文資源,是無圍牆博物館最重要的基礎,歡迎您一起來感受充滿故事的溫泉鄉,眷村文化節與更多精彩無圍牆活動請持續鎖定本局臉書專頁



【臺北市】無圍牆博物館:萬華艋舺

 

2022-09-25來萬華無圍牆博物館體驗多元動漫特展 Cosplay決戰西門町

近來本局持續推廣臺灣本土ACG文化及臺北市無圍牆博物館計畫,9月25日柯市長走訪萬華艋舺無圍牆博物館,首先前往扶植動漫產業的臺灣漫畫基地參觀漫畫創作據點,並到龍山文創基地觀賞原創動漫展覽,最後前往西門町參加Cosplay大賽「友善享樂祭」,體驗萬華區豐富及熱鬧的動漫活力!萬華艋舺除了傳承許久的小吃好料,在市府美食與傳統店家再造政策下,帶起許多年輕世代接班傳承老店事業的在地故事,看見在地持續蓬勃的蛻變與潛力,邀請民眾一起走入萬華艋舺,不分年齡享受翻轉的萬華!

臺北的原創動漫畫 與科技實力一樣不容小覷

臺北市作為臺灣流行文化發展先驅,在ACG文化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臺北市有全臺最多的漫畫出版社、最多的動漫遊戲主題展覽,和全臺第一個以收藏漫畫為主題的公立圖書館:臺北市立圖書館中崙分館。為了體驗臺北動漫文化的深度魅力,柯市長今日特地參觀位於臺北市華陰街的臺灣漫畫基地,基地除了設有專門販售臺灣漫畫的書店外,亦提供漫畫家創作空間,並定期舉辦相關講座、競賽等,協助漫畫產業的育成與行銷媒合。

萬華地區除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外,年輕新奇的ACG文化亦是重要的扶植主軸,龍山文創基地內有「塔客文創交流協會」、「怪奇畫廊 Strange Gallery」及「Manga•龍山書店」等ACG產業店家進駐,推出的動漫文化、玩具公仔等主題交流活動及課程頗獲遊客好評。而基地正盛大舉辦的「玩轉漫次元-尋找你的動漫臺北」特展,更將臺北的ACG作品融合元宇宙的概念,在觀展時與浮空虛擬角色互動聊天,可了解現在海內外風靡的Vtuber文化中,隱藏在螢幕背後的真人扮演者如何透過即時動作捕捉等技術,替虛擬角色注入靈魂。展內除了有臺北原汁原味的動漫作品介紹,也有許多臺灣原創的軟膠玩具,體驗特殊攝影場景中怪獸出沒的橋段,與漫畫在地美食拍攝有趣的AR照片,逛逛玩具主題市集,也可與現場年輕人一起拿起螢光棒,體驗熱血的現場動漫演唱會。

除了記錄臺北動漫文化的特展外,漫畫家賴有賢為了紀念出道30週年,在龍山文創基地辦理《沐‧畫 賴有賢30年漂流木創作展》,透過在特殊材料上繪製經典代表作品人物,有《真命天子》、《小和尚》、《九怪》等,彷彿看見老師精彩的創作紀錄,也令人期待新作品的誕生!

萬華的在地美食 持續喚起回憶與創造精彩

除了參觀熱鬧的ACG活動,萬華的美食一樣不容錯過!接手事業的年輕老闆們將自家推薦美食端上桌,有傳統經典川業肉圓的肉圓和綜合羹、艋舺大豐的綜合炸物、協興蛋業雞蛋糕,還有兩喜號的炒米粉及跨界迸出新滋味的老濟安青草冰淇淋,臺北市近年來辦理店家再造計畫,將傳統老店賦予新的活力,並協助接棒的後代們,找出傳統口味創新的作法,歡迎民眾一起來嘗嘗這些經典又特別的小吃,體驗新舊交融的美妙滋味!

除了傳統小吃外,西門町街區內也有不少美食餐廳,貳拾陸巷 Somebody Café是在地有名的插畫風咖啡廳,可愛畫作加上盆栽裝飾讓人拍到手軟,餐點當然也不馬虎,像是招牌奶茶與巧克力甜點,濃厚的度假風格陪你度過一段美好的午茶時光。物美價廉的美觀園日本料理、滋味難忘的老天祿滷味、色香味美的鴨肉扁都是西門町經營一甲子的老店,讓遊客流連忘返。

西門町動漫活動熱鬧精彩 動漫角色邀你一起同樂

西門町能成為大眾心目中潮流文化的集散地,西門徒步區街區發展促進會功不可沒,今天是促進會辦理「友善享樂祭」第九屆Cosplay決戰西門町活動,邀請各界角色扮演好手一同參加比賽,柯市長與評審們一起觀看華麗的Coser們競相展現自己努力的成果,而今日活動也由Coser帶領遊行活動,讓街區充滿Coser展演動漫文化的創意與活力。


走訪萬華艋舺無圍牆博物館,擁有百年歷史的老街區,經由年輕世代持續吸納新文化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不論是經典美食或是動漫創意,這個新舊交融的城區透過不停地創新,呈現多元風貌,也期待民眾走入街區,感受臺北精彩的文化故事,更多無圍牆博物館及臺北市藝文活動可上本局臉書 [連結] 查詢;臺北市再造店家及商圈資訊可見臺北市商業處臉書 [連結] 查詢。
 
 
【玩轉漫次元-尋找你的動漫臺北】展覽
展覽日期:111年9月16日(五)-9月30日(五)(每週一休館)
展覽時間:11:00-19:00
展覽地點:龍山文創基地B2(B廣場)
     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45號B2




竹塹故事:設治三百年。文治兩百年

 

2023年是淡水廳設治於新竹的三百周年

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 | Facebook


清大文物館用一整年的時間,兩次特展的篇幅,希望讓新竹人更認識新竹事。


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      https://museum.site.nthu.edu.tw/


第一期 竹塹故事

https://nthumuseum.wixsite.com/story-of-tek-chham

第二期 竹塹故事

https://nthumuseum.wixsite.com/story-of-tekccham-2


新竹.城市博物館      https://hsinchucitymuseum.hccg.gov.tw/


新竹市文化局        https://culture.hccg.gov.tw/



【臺北市】無圍牆博物館:南港北流

 

2022-09-25「南港北流.無圍牆博物館」流行音樂結合產業創新 邀你漫遊北流和職人空間 來場南港巡禮輕旅行

本府為推廣臺北市內深度人文故事,推動無圍牆博物館計畫,其中「南港北流.無圍牆博物館」以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為核心據點,串聯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N24臺北方舟等館所園區,並有臺北六福萬怡及南港老爺行旅等旅宿業者共同合作,由科技揉和聲態、藝文薈萃創新、產業聚落交織出的獨特氛圍,柯文哲市長於9月25日漫遊南港,推薦市民來趟南港輕旅行,一同享受秋日的午後時光。
 
南港旅宿推展觀光  結合下午茶與在地藝文展覽

「南港北流.無圍牆博物館」範圍廣大,可從山上的茶園一直到平地的建物,曾以農業、煤礦與磚瓦業為主的南港,在本府推動「東區門戶計畫」之時,逐漸蛻變成為科技及人文兼備的流行文化潮城。「臺北六福萬怡」座落於南港交通運輸中心,包含捷運、台鐵、高鐵及公車轉運站,除住宿服務之外,更推出JC CAT跟著雲朵去旅行的下午茶系列,最新篇章以韓式鹹甜點作為特色,揉合現代時尚及傳統韓式典雅作為創作靈感,讓民眾可以感受韓劇冬日浪漫午後時光。
 
「南港老爺行旅The Place Taipei」鄰近南港軟體園區,在提供住宿服務之餘,亦強調在地意象文化的深度連結,與在地廠家合作推出米香餅、茶包禮盒,並邀請藝術家結合在地特色文史,讓自身成為創意展演場地。即日起至112年2月28日推出「迴歸Return」展覽,以「莫比烏斯環」為概念,共計展出四件作品,分別由新銳藝術家賴怡璋、趙祐瑋、黃子棟、丁俊心於公共區域各自「現地創作」,同時南港在地廠商南港輪胎、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也一同響應創作,提供藝術家素材應用,打造人與藝術、環境的對話空間。邀請深度探索南港過去、現在與未來,見證新南港的誕生。
 
職人空間瓶蓋工廠 放眼科技展望N24方舟

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曾製作瓶蓋供全台14座酒廠使用。2015年,本府將此園區列為歷史建物並加以整修,2020年時重新開放,延續日本昭和時期的建築特色,並打造成職人基地,成為手作空間、知識教育分享、展演空間及共享辦公室的複合式空間。園區內可參觀不同領域職人的作品及參加手作課程,柯文哲市長今日也在園區內體驗手沖咖啡過程,了解咖啡職人的精粹文化。
 
N24臺北方舟過去為日治時期建設的台電舊廠區,本府為鼓勵臺灣區塊鏈產業發展,將之活化為區塊鏈創新育成基地。以「方舟」的船之形象,隱喻領航向前的使命與未來趨勢意涵,除舉辦產業交流研討活動,也提供進駐新創團隊研發、技轉或媒合等服務,園區將在今年11月19日舉辦首屆全英文《區塊鏈 WAGMI Pitch Battle》,鼓勵新創之間互助合作以提高創新和生產力,加速產業聚集蓬勃發展,柯市長今日也參加N24臺北方舟論壇,針對Web3公民平權議題分享市府推動i-Voting經驗,與現場新創產業共同交流,了解產業現況脈動。
 
北流產業區進駐夥伴相見歡 共同打造流行音樂產業園區

2020年開幕的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是臺灣北部唯一以流行音樂產業發展為目標的多功能複合式園區,劃分為三棟建物,有可容納約5000人的表演廳、以展覽為主軸的文化館及培育孵化音樂產業人才的產業區。園內風格以仿效古羅馬廣場的環形設計,以天橋串連三方場館。除了欣賞表演廳各式演出之外,亦可觀賞在文化館以流行音樂發展脈絡作為策展主軸的常設展「唱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及多元特展。此外,南基地以多家店鋪環繞著廣場,店家風格多以音樂或生活文創為主,柯市長今日受邀參與北流舉辦的「產業區迎新茶會」,與未來進駐店家共同交流,期待為民眾打造多樣化生活園區,茶會地點為產業區5F「北流卡夫卡Kafka by TMC」,為結合聽覺、味覺、視覺之人文展演多功能餐飲空間,未來將有許多新生代樂團演出!而北流不定期於戶外廣場舉辦市集與露天音樂活動,提供民眾新的休憩空間,秉持著「音樂即生活,生活有音樂」的精神,邀請民眾走入園區,欣賞音樂的魅力,感受流行音樂及流行文化的力量。
 
昔日工業聚落轉型流行音樂重鎮 邀你一起來場南港輕旅行

南港早期為工業聚落,而推動「東區門戶計畫」後的南港可望能成為交通樞紐與金融科技之都。南港北流的聚落文化,流動在城市街廓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日式建築的改造、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多元活力、旅宿業者的觀光再造、金融科技產業聚落與職人空間的匯流交織而成的南港文化,散落在巷弄中的每個角落。初秋來臨,不妨來趟南港輕旅行,讓自己感受南港北流帶給你的新能量!更多無圍牆博物館訊息可上文化局臉書專頁 [連結] 查詢。
 
※南港北流無圍牆夥伴粉專活動資訊
臺北六福萬怡:[連結]
南港老爺行旅:[連結]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連結]
N24臺北方舟:[連結]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連結] 


2022-09-25出席北流迎新茶會 柯文哲:串聯南港與北流 讓北流成為結合音樂與生活園區的多元空間

柯文哲今(25)出席走讀南港-北流迎新茶會,他在致詞中表示,在接近任期的最後階段,感觸良多,在過去八年任期中,整個北市變化最多的地方就在此處,此處運用現代的技術與觀念重新設計,比在李登輝時代所開始規劃設計的信義區更先進,因為當時李登輝前總統在設計信義區時,整個科技技術還沒如現代進步。現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分為三個部分,包含表演廳、文化館及產業區。其中,表演廳能容納約6千民民眾。

柯文哲表示,一直都認為流行音樂在臺灣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耗費蠻大的力氣推動,常常有人開玩笑說,音樂產業在臺灣跟中國領的薪水數字一樣,不過在臺灣是臺幣,在中國領的是人民幣,價差大約五倍,不過柯文哲還是認為,創作的基本要求是自由的靈魂,由於臺灣具備民主自由的環境,因此在華人文化圈中,臺灣還是創作者們很棒的流行音樂創作環境。

柯文哲近一步表示,今天北流音樂中心只是把硬體鋪設下去,將來要如何成功,還是需要後面的人繼續努力。配合臺北市政府推動的新東區門戶計畫,計畫定位為以南港車站四鐵共構站區為中心,並結合北流打造臺北市流行的新地標。不久後,這裡將建起連接南港展覽館與北流到南港社會住宅的空中步道,長達4.2公里,此設計的原型參考紐約High Line Park,邀請High Line Park設計師來臺灣設計,但High Line Park是使用棄用的紐約中央鐵路改造,我們的空中步道則是從一開始就提前完整規劃。

柯文哲表示,除了從南港展覽館到南港社會住宅,一直到北流音樂中心下至路面後,再接綠廊帶至松山車站的整體串聯以外,鄰近的臺北生技園區也預計於明年開幕,因此將來南港將成為臺灣重要的生技產業地區,希望將研發技術留在南港,大規模生產則在竹北,而從南港車站到竹北一天班次多達51班,路程僅需31分,因此在交通上可以串聯,希望南港能成為亞洲生技研發的重鎮。柯文哲說明,ICT產值占臺灣約45%,是十分高的比例,但臺灣不能把全部的生產力壓在單一個ICT上,由於科技日新月異,整個國家的發展押在單一產業上,風險十分高,因此他認為應將生技另選為臺灣重點發展項目,特別是跟ICT有關的生技。

柯文哲相信,南港展覽館一二館完工之後,當周遭大型旅館也隨之建立起來後,也許未來大型會館中心可以設在此處,不見得要再用國際會議中心,希望未來南港不僅可以成為亞洲流行音樂中心,也是亞洲生技研發重鎮,並是重要的東北臺灣交通樞紐、轉運中心。希望透過完善的交通政策規劃,不再重蹈內湖的覆轍,他認為,內湖不是交通問題,而是都市計畫問題,因此在南港,最理想的狀況是,在南港上班的民眾就住在此處。南港社會住宅可容納一千四百戶,將來會修改居住辦法,希望讓在南港工作的民眾可以優先抽,以避免上下班交通阻塞的問題。

柯文哲最後表示,國家的進步需要長遠的規劃,目前南港已經有大方向的雛型,後續還需要大家協心繼續努力,希望此處變成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觀光勝地,相信南港的未來值得期待,也期許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打造一座宜居永續的進步城市。 



【臺北市】無圍牆博物館:城南臺大

 

2022-08-012022走讀臺灣,史博館邀您一起「尋樂城南」


國立歷史博物館座落臺北城南超過一甲子,持續以在地角色參與文化部走讀臺灣活動,繼尋味和尋美,於2022年推出「尋樂城南」,規劃三條特色路徑、六場走讀活動,外加兩場親子共讀和一場線上講座。邀請民眾89月的夏末午後,穿梭巷弄、泡泡書店、雲端群聚,一起樂遊臺北城南!


「尋樂城南」走讀,秉持史博館「多元跨域、無牆博館」的核心價值,從典藏在地、保存記憶角度,將城市景觀的歷史、人文風景做更廣義的典藏。據此規劃三條樂遊臺北城南特色路線:第一條路徑「牯嶺街彼時光」走訪牯嶺街上的舊書店及郵幣社,從產業與街景變遷,回溯城南身世,感受彼時的南門口風情,直擊文資活化的時下議題;第二條路徑「老城南揪愛迺」走訪臺北城南曾有的光景、情景、風景,呼應張大千與常玉兩位國寶級藝術家,生命中的夢想、理想、念想;第三條路徑「作伙來踅市場」帶領親子觀眾走跳南門市場,在蔬菜水果魚蝦雜貨中,找到館藏豐厚的藝術淵源,讓博物館與市場一起說故事。


三條樂遊城南路線之外,並安排一場「食居城南」線上講座,邀請生活美學達人黃學正暢聊臺北城南豐厚的飲食底蘊,及隱藏巷弄間的人情味與家鄉味。另與聯經書房合作兩場親子繪本共讀,以臺語、國語兩種不同的聲音,聆聽閱讀《熱天的時陣》與《一家人的南門市場》兩本繪本,一起感受夏天午後的溫度,以及一家人手牽手逛市場的回憶。


史博館梁永斐館長表示,史博館近年來持續以走讀方式,帶領民眾深入臺北城南,以閱讀、走讀、解讀三種形式,閱讀文本、走讀周遭、解讀生活,讓博物館與地區、民眾、歷史、記憶等多元面向產生有機連結,透過夥伴關係共創地方永續與璀璨發展,達到博物館深耕在地的深度與廣度。


「走讀臺灣,尋樂城南」活動詳情及報名資訊請上國立歷史博物館官網 https://www.nmh.gov.tw/ ) 或走讀臺灣官網 ( https://worldbookday.culture.tw/home/zh-tw 查詢。另為因應防疫需求及兼顧活動品質,參與走讀活動須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之防疫措施。

 

城南台大無圍牆博物館遊程推薦 臺北旅遊網 

生態山水>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fun/tour/details/1041

知性歷史>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fun/tour/details/1040

自由風潮>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fun/tour/details/1039

山溪行旅>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fun/tour/details/1038

經典研究>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fun/tour/details/1037

聚落文化>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fun/tour/details/1036





【臺北市】無圍牆博物館:城北廊帶

  

2022-08-23台北捷運線形公園景觀大改造 圓山綠廊日夜兩風華

為打造嶄新城市景觀,臺北市政府推出捷運綠廊計畫,自110年捷運公司設計完成圓山捷運線形公園後,由公園處接棒闢建優化全新綠地廣場,本工程以「捷運綠廊」為規畫核心,導入都市空間縫合概念,配合周邊整體環境,進行該段線形公園設施優化及區域特色亮點營造,展現新地景奇幻廣場,搭配捷運墩柱包覆裝飾板,提昇公園與圓山地區的連結,新穎的景觀也改變了民眾對公園的既有印象,於台北城市博覽會舉辦前夕完工開放,讓市民朋友參加博覽會之餘,多一處休憩的空間。
 
      公園處處長黃淑如指出,奇幻廣場是整個公園的地景亮點,環狀設置84支H型鋼搭配不銹鋼鏡面,讓民眾置身中央環顧四周時,360度的鏡面會產生跳脫於都市外的奇幻感覺,市民朋友自身於鏡面的反射融入地景之中,夜間多樣的光源使鏡射千變萬化,沉浸式的視覺體驗有別於一般的裝置藝術,讓「城市」的地景回歸到以「市民」為主體,期望大眾多一個有趣的「打卡點」。
 
      公園處工務科科長李彥宏表示,嶄新的圓山捷運線形公園除了「綠」是重點之外,也希望把「文化」帶進來,公園內捷運墩柱都有文章,包含文史古蹟、捷運地圖、原生植相、在地詩詞、歷史脈絡等圓山內涵,透過鏤刻鋼版方式,裝飾五根墩柱,夜間則將燈光打在捷運墩柱上,以墩柱反射出的間接照明穿透鏤刻板散發溫和、自然的光芒,同時也將墩柱打亮減少捷運高架帶給線型公園的厚重感。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前植栽原本種植在捷運高架下方,本次將植栽調整種植在捷運高架的兩側,充足的日照讓植物生長的更好,另在灌木種類上選擇配合台灣欒樹種植的金英花(黃花)、芳香萬壽菊(黃花),營造公園氛圍種植的藍雪花(藍花)、長穗木(藍花)、蕾絲金露華(紫花)、山黃梔(白花)、威式鐵莧(紅葉)等灌木,以及靠近捷運圓山站種植多樣的蕨類植物,晚上配上低照度燈光則另有一番情調,公園內的設施都可以配合活動、節慶將配置的燈光變色,為夜間的公園增添了可塑性。
 
      圓山捷運線形公園結合「活絡商家」、「社區發展」、「拍照打卡」、「佈展活動」、「交通中介」五大主軸改造,捷運高架下方則配置了五個廣場,鄰捷運圓山站側至民族西路側分別是圓山歡樂吧、奇幻廣場、彎藤劇場、圓山茶亭、微笑廣場,期盼能成為人潮聚集的新地標,為捷運淡水線綠廊帶的改造計畫擔負承先啟後的任務,同時也能讓「文化」更貼近市民的生活。


2022-07-23城北廊帶.無圍牆博物館 走讀城北藝術櫥窗.延伸線形公園新景點

本府為推廣臺北市內深度人文故事,推動無圍牆博物館計畫,其中「城北廊帶.無圍牆博物館」,以「當代.青春.多元」為定位,涵蓋城市綠地景觀心中山線形公園,發展出新舊交融獨特的城市文化,沿心中山線形公園周邊出發,走入城北巷弄,參觀本局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在赤峰街設置的藝術作品、雙連市場美食及對考生來說不可代替的信仰存在臺北市文昌宮,及甫落成的圓山線形公園,臺北市捷運交通系統與綠色廊帶景觀延伸工程再拓展完工!

LIGHTWELL老宅天井改造榮獲設計獎項 文化特色店家點綴心中山區域

坐落於捷運中山站的線形公園區域經過捷運公司改造設計,已經成為臺北文青必逛的最潮區域,許多設計店家以及文創小店林立,讓城北廊帶洋溢年輕的文化氛圍,在地著名的藝術時尚複合空間LIGHTWELL,就是透過設計師巧妙設計,使50年老宅的天井重見天日,讓自然光與燈光在建物中自然流動與折射,精巧設計除了點綴中山街區夜景,也連續獲得2020台灣光環境獎、2020金點設計獎殊榮。空間主理人李品濤除了LIGHTWELL的選品級策展外,也身兼心中山南西商圈理事長,希望透過商業、藝術及區域發展的整合,讓走進心中山南西街區的訪客,可以感受到如同走進日本東京六本木般充滿著藝術文化氛圍的饗宴。

赤峰街承載文化記憶 設計改造驚喜街角遇見設計

赤峰街昔日聚集了許多販賣二手汽車零件的店家,也因此有「歹鐵仔街」的外號,但隨著都會生活型態的變遷,如今特色店鋪、獨立書店林立於巷弄中,讓人漫步其中隨時都會發現驚喜,赤峰商圈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陳靜筠希望維持在地居民的生活品質之外,同步營造赤峰街,成為一處充滿復古文化與現代交錯感的街區。在地居民於巷弄間自製赤峰街創意地標,以紅色的山峰圖案闡述赤峰印象,巧妙運用圖案、線條區分傳統的路牌,凸顯出在地住戶對街區營造的用心。本局2021年辦理「臺北街角遇見設計」,以「厚臺北」為策展主題以俏皮的《文學家出沒中》為名,結合心中山線形公園旁復古時尚街景氛圍,讓刻畫臺灣文壇關鍵推手林海音、重量級詩人余光中的身影出沒於赤峰街區,走訪這裡,就有機會在街角與文學家來場洋溢書香的邂逅。

心雙連線形公園.硬體設備翻新、傳統文化續留

從捷運中山站往雙連站方向,整片線形公園綠地已正式完工陸續啟用,沿途人行道與捷運出口照明均改造完工之外,一旁的雙連早市也經由攤商改造計畫,讓傳統市場展現出整齊清潔與消防安全兼具的市場之一,柯市長曾表示「這一段就是城北無圍牆博物館,是一個持續性的市政建設,除了硬體建設,城市改變更困難的是周邊文化的建立,這還要花時間持續進行。」民眾走進心雙連線形公園不只逛市場品嚐庶民小吃,也可轉進眷顧所有信眾的文昌宮祈福參拜,再選一處雙連公園青草綠地坐下感受不同於捷運心中山線形公園的靜謐氛圍。

走出城北.延伸下一站:「這很台北 Very Taipei」圓山線形公園

屬於「當代.青春.多元」的城北,涵蓋當代藝術、城市美學綠廊帶、商圈百貨、地下書街、傳統產業與新興文青小店共融,這些特色不只展現在藝文場館中,更多隱藏在巷弄的每個角落。走出城北廊帶的範圍往前延伸,將來到於今年7月完工的圓山線形公園,這條帶狀路線由捷運中山站延伸至圓山站,預計形成一條捷運綠廊帶進而帶動沿線都市景觀的改變,而重新設計的公園將有各具不同特色的廣場空間供民眾使用,公園中也同步展出「這很台北-捷運綠廊展望與成果設計展」邀請民眾一起到場共同想像城市未來的發展。


更多圓山線形公園展覽訊息可上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官網[連結];更多無圍牆博物館訊息可上本局臉書專頁[連結]查詢。

▍「這很台北 Very Taipei」捷運綠廊展望與成果設計展
展期:7/23(六)-9/30(五)
地點:圓山線形公園(捷運圓山站1號出口旁,沿捷運高架往民權西路方向)

 

2022-07-23視察圓山線形公園 柯文哲:中山站到雙連站的規劃讓生活環境過得更優雅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23)日上午前往圓山線形公園進行視察,從捷運中山站一路經過赤峰街、雙連市集、文昌宮、崇德宮,最後步行至圓山線形公園,同時沿路與在地里長、商家互動。柯文哲表示,過去思考線形公園規劃,沒有很明確的計畫,只想說中山站到雙連站用漂亮一點。他也特別感謝已過世的吳清友先生,從中山到雙連一段其實都是貼錢在做,但地下街通道改造成果很好,所以才會有後來開始著手改造線形公園的想法,沒想到成果比預期還成功。

 

2022-07-23臺北市更美了!北捷打造線形公園2.0 圓山線形公園幻化都市綠廊 7/239/30線形公園成果設計展 一起見證臺北轉變與創新

臺北捷運公司改造中山站至圓山線形公園均已完工,成為串聯臺北開放空間文化廊道,7月23日至9月30日期間,於圓山線形公園舉辦「這很臺北-捷運綠廊展望與成果設計展」;7月23日開幕式當天,邀請臺北市長柯文哲親自巡禮「捷運線形公園2.0」,更宣布臺北捷運綠廊命名活動正式開始,歡迎大家一起來為綠廊取名字,共同見證臺北的轉變與創新。


FORMOSARACE【臺北市】捷運中山雙連段帶狀公園改造


【臺北市】無圍牆博物館:信義松菸


LOCALCULTURETW臺北無圍牆博物館


松菸「2022夏日松一下-夏喂咦!? Summer Festival」盛大登場|欣傳媒 0704


2022-07-02「信義松菸‧無圍牆博物館」新舊共融的體育文化創意蘇活區 松菸延長夜間營運開啟精彩夜生活 市長體驗臺北夜間新地標 

本府為推動城市文化發展,以無圍牆博物館計畫帶動臺北藝文及觀光旅遊活動,其中松山文創園區作為「信義松菸‧無圍牆博物館」的核心場域,從6月24日起至9月11日進行夜間延長營運活動,以精彩活動、古蹟活化及全新進駐店家為松菸的夜晚更添精彩面貌。柯文哲市長於7月2日進行體驗,先前往信義松菸無圍牆博物館的新夥伴,同時也致力於推廣攝影藝術的1839當代藝廊,與定居臺北20年的法國攝影師Hubert KILIAN余白交流並參觀《臺北之胃/味》攝影個展,隨後前往松山文創園區參加「2022夏日松一下-夏喂咦!? Summer Festival」記者會,宣告啟動夜間營運及點亮松菸夜晚,邀請市民夜幕低垂時一同走入松菸,體驗臺北夜生活新地標!


2022-07-02松菸文創園區精采夜生活開張 柯文哲:為即將登場的2023年臺灣燈會暖身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為迎接暑假的到來,松菸文創園區的營業時間延長至晚間10時,臺北市長柯文哲2日晚間穿著夏威夷衫,在微微的晚風中,參觀首度進駐松菸的臺灣塗鴉藝術作品,走訪首度迎客的楓香大道,搶先體驗首家古蹟咖啡餐酒館和全臺獨家沉浸式的新臺式食戲酒宴,體驗松菸的夜生活。
 
柯文哲表示,在疫情解封、臺灣重新開放邊界後,全臺灣第一個最大型的活動,將是明年在臺北市東區舉辦的2023年臺灣燈會,屆時從國父紀念館、大巨蛋、松菸、信義商圈、101到四四南村,這整個區域都是燈區,而把臺灣燈會辦在信義區的最大目的就是再造東區榮景,因此松菸文創園區把營業時間延長至晚間10時,是把人流帶進來的第一步,也是為2023年臺灣燈會暖身。


URBANSCAPETW松山文創園區





【臺北市】無圍牆博物館:大稻埕

 

2022-07-30「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用建築記憶時代創新世代傳承百年產業 邀請民眾體驗臺北最復古的新味道

本府為推廣臺北市內深度人文故事,推動無圍牆博物館計畫,其中「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呈現大稻埕區域百年悠久產業與街屋古蹟、臺灣新文化運動及現代產業創新也在此激盪,勾勒出在地新舊共融的獨特樣貌。柯文哲市長7月30日走訪大稻埕,前往迪化街參觀藝文場館「埕樂通」與老房子計畫媒合進駐的「貝殼好室」,走訪中北街特色店家,品嘗大稻埕南北貨的當代文創商品,邀請大家一同來體驗臺北最復古的新味道。
 


藝文館所「埕樂通」保留街屋樣貌 聲響特展邀你聆聽大稻埕街聲

大稻埕是臺北現存百年街店屋最密集的場域,坐落迪化街上的藝文場館「埕樂通」完整保留了一崁二進的建築特色,更是極少數仍能夠讓民眾自由穿梭於迪化街與民樂街的長型街屋,場館今年推出「大稻埕的聲響之流特展」特展,採集包括街道叫賣、廟宇慶典、雨聲等大稻埕獨有的聲音樣貌,創造獨具特色的藝術裝置,邀請觀眾用聽覺感受大稻埕特色;此外現場也展出乾元行文物,訴說產業的歷史故事。
 
百年街屋遇上新興產業 相機旗艦店、群眾募資展現另類老屋風貌 

大稻埕除了有古蹟館所豐富街區風貌外,民間活化老屋的無限創意也讓街道更加多彩迷人,「OLYMPUS PLAZA TAIPEI」建築是百年國際相機品牌OLYMPUS開設的相機旗艦店,除了相機專賣以外,也在街屋空間辦理攝影展覽、課程與講座,延續攝影藝術在大稻埕的文化意涵。而知名群眾募資團隊「貝殼放大」也透過本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進駐老屋,打造群眾募資品牌及產品展示空間「貝殼好室」,讓化身為創意源源不絕的創新基地。
 
再造店家體驗南北貨當代文創  品嘗大稻埕特色料理

大稻埕街區以商業起家,本府自104年來推動「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迄今已協助148家店家轉型蛻變並提升競爭力。許多傳承產業歷史的知名店家如「李日勝」、「烏覓馬」、「大盜陳茶飲」與特色餐廳「鯉魚」、「同安樂」,都結合創意,讓歷史悠久的品牌綻放第二春。
 
「李日勝」是大稻埕南北貨專賣店,以野生烏魚子做為招牌商品,結合創意推出的烏魚子冰淇淋深受民眾喜愛。「烏覓馬」是以黑蒜頭、黑檸檬、黑豆等各式黑色養生料理為主力的店家,曬乾的黑蒜頭成為健康的零食,搭配黑檸檬養生飲成為健康飲食的新選擇。取自大稻埕諧音的「大盜陳茶飲」,是創意手搖飲商店,推出結合在地食材的烏魚子烏龍茶、烏魚子啤酒,並且結合大稻埕情人節推出月老奶茶,喝一口就能得到專屬的愛情籤詩,充滿創意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店家。
 
「鯉魚」是在迪化街販賣南北貨超過三代的轉型店家,以傳統食材入菜,創造新世代的料理。「同安樂」創辦人是大龍峒「陳悅記老師府」的第九代傳人,現在推出的古早味料理,保存著聚居於大稻埕同安人200年來的記憶,店內布置的漢服與刺繡,也展示著200年歷史的絕代風華。
 
新舊文化交會地  人文薈萃大稻埕

大稻埕是百年前人聲鼎沸的商業區域,是臺北重要的發展樞紐,而如今迷人的老屋建築、活力充沛的攤商市集和薈萃的人文氛圍在此匯聚,交織出獨特的街區風貌,柯文哲市長今天走訪大稻埕街道後也前往延平河濱公園,欣賞大稻埕情人節煙火,與民眾一同感受浪漫的情人節氛圍。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訊息可上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臉書專頁[連結]或本局臉書專頁[連結]查詢,更多再造店家資訊可上臺北市商業處臉書[連結]查詢。


大稻埕 - 維基百科




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Department of Hakka Affairs, Taoyuan City Government

 

「世界客家研究大會暨全球客家研究聯盟研討會」在桃園王副市長:期盼持續傳承發揚客家文化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今(22)日上午前往中壢區,出席「世界客家研究大會暨全球客家研究聯盟2023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開幕式」。王副市長表示,在客委會的支持下,桃園舉辦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並與中央大學合作,於9月22至24日舉行「世界客家研究大會暨全球客家研究聯盟 2023 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邀請海內外學者參與、交流客家研究成果。桃園作為地主非常歡迎各界貴賓到來,在今日研討會之餘,也邀請貴賓走訪桃園景點。王副市長並預祝今日研討會順利成功,參與者收穫豐碩,相信透過客家研究成果的交流,有助於傳承客家文化及族群特色,讓下一代持續發揚客家文化。

王副市長指出,全國客家研究聯盟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兩度在桃園舉辦,桃園客家鄉親約有91萬人,高居各縣市之冠,而新竹縣客家人口佔比最高,並在各種客家認證及賽事中斬獲佳績,今日也非常歡迎新竹縣政府團隊到訪桃園,並安排海外學者參訪新竹縣著名客家文化景點。在世客博期間,舉辦「世界客家大會暨全球客家研究聯盟 2023 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海外朋友也能參觀客博會各展區,一覽鄰近特色景點風光,相信能在桃園體會到不同的感受。

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表示,「客家學」的發展是客委會對於建構客家人自我認知的重要工作,而全球客家研究聯盟(GHAS)也致力關注各地客家族群參與當地社會的樣態及表現,未來客家研究在現代世界、後殖民世界與全球離散的背景之下,將會有更廣闊而深入的貢獻。

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今日研討會的重點在於討論客家人、客家事、客家精神等,讓海內外學者交流百花齊放的客家文化,以及客家族群對於國家發展的歷史地位及重要性;同時,新竹縣政府也安排學者參訪,包含北埔姜阿新洋樓、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及褒忠義民廟等著名客家文化景點,體驗真正的客家精神。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中央大學與桃園市政府合作,配合世客博舉辦世界客家大會暨全球客家研究聯盟2023 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會中安排多樣主題場次,更有客家學術發展委員會召集人蕭新煌教授帶領與會者參與圓桌論壇,討論內容豐富多元。

客家委員會客家學術發展委員會召集人蕭新煌教授表示,全球客家研究聯盟(GHAS)由台灣、馬來西亞、日本、泰國、印尼、美國及新加坡7個國家、10個學術單位及台灣客委會客家學術發展委員會共同組成,本次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邀請海內外客家研究學者齊聚一堂,以「客家的在地、全球與多樣」為主題,就各地客家族群身分變遷進行比較分析,將發表49篇研究論文。

今日包括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新竹縣長楊文科、市府客家局專委林作嘉、中壢區長李日強、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客家委員會客家學術發展委員會召集人蕭新煌教授等海內外客家研究專家學者均一同出席活動。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https://www.hakka.tycg.gov.tw/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Facebook


客家走入生活、結合城市、連結歷史,深化客家文化同時向下扎根,厚植桃園客家文化底蘊,展現多元文化包容的精神。

 

共下來翕相 [hibˋxiong] | 前瞻四館暨崙平文化地景園區攝影徵件比賽

https://natcocreative.wixsite.com/mysite-1


BUILDINGFOCUS【監察院】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前瞻5館舍案(112內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