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      https://twrr.org.tw/zh-TW

提供城鄉不均解方、共生共榮、產官學研、資源挹注與各項資本、科技、人才等資源的地方創生平台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 | Facebook

這是一個讓全世界進入台灣地方創生的入口,屬於台灣各地地方創生團隊共同被看見的園地,橋接地方產業振興、地方人文地產景全方位發展與各項資源(資本、科技、人才等)的大平台。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中華開發資本合作啟動 共助地創團隊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6935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攜手LINE台灣 提升地方品牌數位力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17 )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3月12日攜手LINE台灣舉辦「地方數位品牌永續發展工作坊」啟動「LINE數位創生計畫」,本次計畫利用「LINE官方帳號 資費補助方案及行銷資源」、「智策慧品牌輔導補助方案」與「地方創生工作坊」,推動基金會平台夥伴思考數位轉型,以數位導入地方創生,協助地創團隊更有效率的推廣在地特色,並以搭配ESG、品牌永續的概念推廣品牌,藉數位力長久經營。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表示:地方創生的核心是「產業」,目標要創造更多關係人口,活絡地方發展;疫情期間觀察活下來的團隊,關鍵不是因為資金充足,而是做了兩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數位轉型」、「人才培育」,透過數位轉型,店家嘗試用直播、線上販售,觸及更多客群,業績反而比疫情前更好。過去基金會除了推動Pinkoi地方創生主題館開館,亦邀請業界許多專業人士來分享如何提升數位能力,今年可以攜手LINE台灣推出「LINE數位創生計畫」,期待可以為全台灣的地方創生團隊帶來更多地方品牌的能見度。

第一屆「地方數位品牌永續發展工作坊」共分成兩天課程辦理,邀請了食農永續、創新服務、LINE官方帳號、LINE熱點與品牌策略領域的專家、講師,來與32個地方團隊分享以及實作,讓各位夥伴對於地創永續與品牌數位轉型有更深的了解。而地方團隊經工作坊培訓後即獲得「LINE數位創生計畫」的全方位補助方案,可享有全年12個月LINE官方帳號月費減免、品牌輔導補助課程。

地方創生近年已成為顯學,期待全台的地方品牌能透過數位力帶動產業發展,幫助地方永續發展。2021年在信義房屋的支持下,被譽為「台灣創生教母」的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成立第一個全國性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目標將基金會打造成資源媒合的平台。擔任起公私協力的角色,整合與對接資源,為創生團隊有效解決問題、彼此交流成長。2021年在信義房屋的支持下,攜手「台灣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成立第一個全國性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目標將基金會打造成資源媒合的平台。擔任起公私協力的角色,整合與對接資源,為創生團隊有效解決問題、彼此交流成長。
由信義房屋支持成立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攜手LINE台灣啟動「LINE數位創生計畫」。
由信義房屋支持成立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攜手LINE台灣啟動「LINE數位創生計畫」。

2022-12-26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發布《台灣地方創生體檢報告》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今日舉辦周年成果交流會,現場邀請致力推動地方創生發展之政府、學界、企業、民間代表與地方創生團隊夥伴外,會中同時對外發布「台灣地方創生體檢報告」,這份體檢報告不僅是台灣首份地方創生體檢報告,更是自2019地方創生元年啟動以來,涵蓋面向最廣、集結第一線團隊資料之地方創生調查報告,無論是對政府未來政策發展、了解地創樣貌或是提供地創團隊營運規劃,甚至企業ESG投入策略,都可找到多元解方。

政府自2019年初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隨後就遇到百年大疫,以至於地方創生的第二、三年,始終被疫情陰影籠罩,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表示,基金會選擇在去年2021年疫情嚴峻之際成立,就是希望與政府資源互補,集結民間關注地方創生的力量,由基金會發起創生平台串聯角色,給予全台各地的創生夥伴團隊支持,協助團隊整合與對接資源。時值基金會成立周年,特別委託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遠見民意研究調查」進行全台地方創生團隊調查,希望透過第一線數據與資料收集,了解從2019-2021年這三年來,地方創生團隊組織樣貌、遇到的營運困境與疫情挑戰為何,及政府政策契合性等,而體檢的成果,更將成為基金會未來努力的方向。

這份全台首份的地方創生體檢報告,主要從組織樣態、服務內容營收、營運願景、疫情挑戰、政府資源五大內外部面向來進行調查。本次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團隊成立時間在5年內,佔受訪團隊的35.1%,成立時間為6~10年,占29.8%,正顯示創生團隊多為新成立組織。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中發現除了青壯人力是創生主力外(創辦人年齡介於30-39歲佔42.5%),負責人年齡65歲以上者佔24.2%,印證地方創生是「全齡共創」,絕非只是年輕人的事,世代合作更能為地方創生挹注不同的活力。在服務內容上看到團隊「從在地文化找到產業DNA」,團隊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前三大排名為「觀光旅遊規劃」(68.1%)、「農產品整合行銷」(58.5%)、「環境教育、友善農業」(56.9%),這些服務內容多與在地對接,顯現獨特在地性,顯示團隊在創造自己產業同時,也朝振興地方產業目標邁進。

面對疫情挑戰,原本憂心各地的地方創生團隊能否挺過風暴?所幸調查發現,雖然近九成團隊營運受到疫情影響,但絕大多數團隊沉著應戰,有85.6%的團隊針對疫情進行營運調整,包括「開創第二商品/服務」 (48.9%)與「導入新數位工具」 (38.3%),「積極轉型展現在地韌性」,將危機化為轉機。在發展痛點上,人才與資金是關乎企業永續發展的兩大關鍵資源,本次調查在問到營運困境的時候,高達70.7%的團隊直指「團隊人才不足」,人才是推動地方創生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如何留才與吸引人才,也成為團隊營運與政府施策未來重點。

陳美伶指出,自政府創生政策提出以來,短短三年時間即能如此深層擾動地方,即便還有許多困難需克服,但我們仍看到台灣永續希望。2022年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平台已集結了140個創生團隊夥伴,而體檢的成果,除了提供給關注地方創生的各界人士,也將作為基金會未來努力方向。地方創生是一個沒有期程的永續計畫,必須傾聽地方聲音,隨時滾動規劃,讓內容、方法更符需求,才能為台灣的區域均衡發展提供有效解方,未來我們將持續整合民間力量,讓創生平台發揮更大功能,協助各地萌發的創生行動成長綻放,讓台灣這一代人可以安居樂業,下一代可以安身立命!

歡迎索取 2022台灣地方創生體檢報告書
https://twrr.org.tw/zh-TW/news/121


2021-11-17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 扶植在地產業 - 工商時報

信義房屋2021年成立屆滿40周年,穩居國內房仲業龍頭企業地位,更長年投入社區一家計畫,盼扶持有志於社區營造的個人或團隊逐步茁壯。16日記者會上,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與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一同替「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揭牌,希望未來能為在地方耕耘的團隊,媒合、串接所需要的資金、技術、市場等資源;此外,也透過納入台灣北、中、南、東四地的地方創生典範人士,更接地氣的蒐集地方需求,並把經驗傳承下去。


信義房屋支持成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2周年 250個創生團隊加入平台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28 10:39:15)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12月26日舉辦2歲生日趴,2021年成立以來,聚集志同道合的團隊一起推進地方創生,經過近2年的努力,基金會平台上的地方創生團隊已超過250個,遍佈全國22個縣市。在生日派對上也首度公開「雲嘉南地區農村樣態與發展藍圖」調查報告,實際走訪農漁村了解缺工、青年外移、地層下陷等問題,並提出可行解方,日後將開放給所有關心台灣農村與農業發展的社造者、民眾查詢。

「雲嘉南地區農村樣態與發展藍圖」調查報告由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委託國立中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崔曉倩負責,本次農村調查所使用的原始數據來自於農業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所進行的大型調查,原本這些躺在電腦後台的大量數據只有學術界會使用,透過這次調查讓數據以儀表板方式呈現,更有閱讀性也加大普及性,除了資料之外,也透過走訪了20多位相關人士實際瞭解農漁村的脆弱度,包括缺工、青年外移、地層下陷、水患等問題,發現農漁民的想法和韌性,以及可行的解決方向,提供「農村、農業與農民」各面向的大致輪廓。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表示,二歲生日趴是一個感恩的時刻,感謝過去兩年來所有支持與參與的夥伴們,除了體悟到基金會角色與責任的重要,更欣慰地方創生在台灣已是顯學,也吸引各世代的人們投入振興地方的發展,地方的活力漸漸被看見,團隊努力的結果,有形與無形的投資開始挹注,企業與地創團隊成為策略的長期夥伴關係,感謝團隊與企業對基金會的信任。

陳美伶說,這次的生日派對不僅是一個歡慶的場合,也是一個展示的平台,在生日派對上邀請30個基金會平台中的創生團隊,提供各具特色的伴手禮作為生日禮物,與企業夥伴、媒體共同分享基金會的成果與展望。也呼應基金會整年度主動向企業尋求媒合機會,讓更多人能夠看到台灣各地的創生故事與成果,並且體驗到各地的特色產品與服務,也期待這次的生日派對能夠增進企業主和採購主對地方創生的理解和支持,並且激發更多的永續思維與行動。

另外,基金會在2023年除了持續與玉山銀行合作融資專案外,也增加了資源合作的夥伴,包括有亞洲跨境設計品牌購物網站PINKOI 開設地方創生主題館、台灣優質親子體驗活動平台Niceday 合作冒險島傳說計畫、台灣微光行動協會照亮134 個偏鄉角落計畫、台新金控證券部門提供資本市場諮詢輔導協助及將與台灣LINE 公司啟動系統營運合作等,目的都在協助平台上的團隊有最好的工具可以運用,強化在地方深根的能量。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也將邁進第三年,持續協助平台上的夥伴走穩每一個步伐,站穩每一個台階,不斷進步與成長。「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走得遠」。展望2024,期待地方創生與企業的策略結盟可以在台灣持續遍地開花。

由信義房屋支持成立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迎來2歲生日,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中)與眾多貴賓一同慶生。

由信義房屋支持成立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迎來2歲生日,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中)與眾多貴賓一同慶生。

訊息來源:信義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3月30日 星期六

臺北市文化快遞

 

臺北市文化快遞     https://cultureexpress.taipei/

《文化快遞》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發行之臺北市藝文資訊總覽刊物,每月發行繁體中文版1萬8千份,英、日文多語摺頁電子版,於機場、大臺北捷運站、機關單位、飯店旅館、展演空間、書店⋯等公共空間提供免費索取。內容刊載臺北市當月藝文展演資訊與專題報導,提供民眾獲得北市藝文資訊的來源。

國立臺灣美術館「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展覽

 

國美館與工藝中心攜手推出「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重磅特展 文化部長史哲:重建臺灣藝術史就是建立臺灣文化自信

去年喜逢臺灣前輩藝術家顏水龍120年誕辰,今年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兩大國家級場館開啟首次合作推出「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展覽,紀念藝術家顏水龍的卓越成就與豐富多彩的創作生涯。今(30)日開幕式,文化部長史哲、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怡、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顏水龍家屬顏千峰、藝術史學者顏娟英、參展藝術家李榮烈皆到場共襄盛舉。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旭日東昇〉在國美館且選擇於戶外進行首展,是一個相當艱難的決定,「為的是讓所有臺灣人看見、理解顏水龍的重要性」。史哲指出,顏水龍是臺灣第一把的廣告人,專長更跨足美術、工藝、設計、建築、家居等,他有著西方美術訓練的背景,卻執著於土地上,在還沒有公共藝術的年代,顏水龍就創作了〈旭日東昇〉這樣的公共藝術。在展示這個擁有巨大能量的〈旭日東昇〉過程中,除了將此巨大作品運送到現場的過程艱難,整個展覽包含從藏家、北美館等單位的借展,以及漫長的研究、策展,國美館、工藝中心及家屬、策展人、參展藝術家等透過重建藝術史,一點一滴拼接出顏水龍的生命及創作歷程,為的就是讓臺灣人更理解生活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的脈絡,進而珍惜我們的所有,「重建臺灣藝術史就是建立臺灣文化自信,也是建立臺灣主體性最重要的工作」。


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怡提到,本展是國美館與我們的好朋友工藝中心首次的合作成果,這次展覽很榮幸邀請到由顏娟英老師領軍的重量級研究策展團隊,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視角來理解以美術與工藝為職志而奉獻一生的顏水龍。展名「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點出顏水龍對臺灣的情感,在風土、文化、友情與親情上,就如同太陽與月亮不可分割般地交融並凝縮在他的作品之中,呈現顏水龍對臺灣的熱愛。本次展覽仰賴許多人的協助,除了共同主辦單位工藝中心,與多方奔走做田野研究的策展研究團隊之外,也特別感謝顏水龍公子顏千峰先生,感謝他慷慨出借展品。本次另一亮點作品,首度重現顏水龍與建築師楊貽炳攜手打造的顏家自宅模型,進一步認識顏水龍對於空間與建築造形的追求與實踐,也重現了顏家當時的生活場景。值得一提的是,策展研究團隊也將目光觸及顏水龍所合作與培育的工藝藝術家們,邀請了國寶級工藝大師王清霜與李榮烈,以及簡玲亮與馮瓊珠老師,共同展出其漆器、竹工藝、織品與草編提袋等作品,回應顏水龍畢其一生所投入的,對於藝術與工藝的傳承志業。「感謝各方的努力,讓我們一起領略顏水龍老師的多元魅力。」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工藝中心與顏水龍的關係非常密切,今年是工藝中心成立70週年,工藝中心的前身「南投縣工藝研究班」是顏水龍1954年創設。「本人代表工藝中心感謝文化部長史哲促成中心與國美館的合作,政務次長李靜慧與主任秘書陳登欽對本展的協助支持,顏水龍家人的信任,策展團隊與國美館展示規劃的協力,以及工藝中心的同仁,藉由大家的努力,讓大眾看見顏水龍在美術、設計、工藝的成就,以及〈旭日東昇〉馬賽克壁畫這件作品在國美館前展出,以多面向的藝術形式展現臺灣多元的文化與對在地人文的關懷。」 


策展團隊顏娟英教授表示,半年前接下這個任務時,展覽標題原本是「旭日東昇」,是因為原本的想法是這巨大作品在2021年卸下之後的去向與保存狀況不明而感到憂心,應該設法早點找出來展出給觀眾。「這是一艱巨無比的工程,結合很多技術專家合作數月的成果,這是一件奇蹟。感謝文化部長、各方單位與熱心的美術館館員、研究團隊夥伴們支持與努力。我趁此機會要許大願,許願容易但實現願望需要善知識與賢達人士的支持,希望在場與不在場收藏家、藝術家及其藝術家家屬可以慎重考慮,將收藏的重要作品捐給國家來收藏。」今天〈旭日東昇〉能從黑暗重見太陽,代表希望的誕生。臺灣美術史的重建不是只有依靠美術史學者跟美術館館員,這是國家工程,除了文化部的努力以外,喜歡美術史的創作型藝術家,都要深刻體會重建臺灣美術史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夠重見光明。


顏水龍次子顏千峰表示,本展的重要概念是顏水龍對於臺灣美術工藝發展與貢獻。1941年,父親在太平洋戰爭最危急的時候,放棄在日本穩定的生活與工作,回到臺灣定居,就是為了要傳承臺灣文化的使命感。當他留學日本、歐洲時,就已決定要為提升臺灣人民藝術文化的水準做貢獻。看到當時臺灣人民的生活條件,父親領悟出以藝術結合傳統工藝來發展臺灣文化之路的起始概念。這是一個艱苦的臺灣藝術工藝發展之路,他傾盡一生的奉獻,不改初衷,我們盼望這次展覽能讓社會大眾了解他在臺灣美術與工藝一步一腳印的貢獻。〈旭日東昇〉這件作品是描述臺灣每日的第一道曙光,2021年配合戲院拆除,經由松陽公司完整保存,2024年藉此特展機會,透過工藝中心、文化部與國美館三方,重新迎來〈旭日東昇〉,在星光草坪升起,邀請社會大眾來觀賞顏水龍心中燦爛的臺灣海洋。再次感謝〈旭日東昇〉幕後英雄、各方收藏機構與收藏家能慷慨借作品,讓展覽順利展出。


國美館表示,展覽以全新的視角呈現顏水龍心懷臺灣風土自然,關心原住民族文化,在藝術上強調太陽做為臺灣形象;同時為提高臺灣人的生活美感素質,顏水龍更深入臺灣各地發掘民間手工藝傳統,積極投入工藝推廣教育,而大臺中包括南投草屯等地就是他在戰後初期的工藝教育實驗場所,工藝中心至今仍視顏水龍為其重要的創立人之一。


顏水龍作為臺灣第一代藝術家與知識份子,他的藝術生涯跨足多國與多領域,曾入選巴黎秋季沙龍(1931),參與東京上杜會展覽,並任職日本壽毛加牙粉公司(SMOCA),負責廣告設計(1932-1940),被譽為「臺灣第一廣告人」,同時他也在臺灣新民報長期發表連載小說插畫。1942年返回臺灣積極推動手工藝的傳承與現代造形;1961年,因緣際會主持臺中體專體育館外牆的巨型馬賽克壁畫,成為臺灣最早的公共藝術指標。顏水龍一生熱愛臺灣,他深信「生活就是藝術」,公共場域的馬賽克正是開放予民眾共同欣賞、塑造臺灣形象的利器。本次展覽一大亮點為原設置於臺北日新戲院、長達18公尺的〈旭日東昇〉(1966),2021年被拆除下架,經過種種艱難的準備工作,終於在國美館前重見日出、迎接觀眾。


本次策展團隊由知名藝術史學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顏娟英帶領,與臺灣美術史研究者林育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楊育睿,與青年研究者林以珞、何冠緯共同組成,以6大子題組構、策劃本次的展覽。6子題分別為「臺灣的太陽─風土誌」、「愛與尊重─臺灣人物誌」、「建築與造形─現代與傳統」、「自由工藝─傳統、現代與創造」、「造形文化─寓於日常生活的美感」,以及「美的傳承─工藝是民眾的藝術學校」;搭配藝術、工藝雙軸線觀賞動線,重新詮釋顏水龍的藝術成就,以臺灣風土與人物為主題重新詮釋他的經典油畫作品、手稿等。本次展覽特地自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千千岩助太郎教授家屬及SMOCA商借極少曝光的作品。工藝展品則從工藝中心商借鎮館之寶,展出設計手稿與竹工藝作品,以及顏水龍於瓷揚窯工作室創作的陶瓷作品。


工藝中心的前身「南投縣工藝研究班」成立於1954年7月,顏水龍擔任首任班主任,為其孜孜不倦的創作生涯中,相當重要的成就之一。展覽特別邀請到2007年「國家工藝成就獎」首位得主,並曾與顏水龍在工藝研究班共事的漆工藝「人間國寶」王清霜參展,他與顏水龍於研究班初創時期分別擔任教務主任及班主任,一同見證臺灣工藝從手工藝發展至工藝文化產業的歷史。同時,在「美的傳承」子題中,邀請工藝研究班首屆畢業生、國寶級竹藝大師李榮烈一同展出,他是研究班竹工科第一期的學生,受到班主任顏水龍等人指導,也是2013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織品方面則有顏水龍實踐家專的助教簡玲亮、馮瓊珠奉獻一生創作的染織作品,藉此傳揚顏水龍對臺灣文化和工藝傳承的重要意義。本展將首次展出顏水龍與建築師楊貽炳合作的臺中市忠孝路「顏宅」設計圖(1955)、由蘇睿弼教授領導的中城文化再生協會製作模型與3D影像再現,搭配由臺中文史復興組合製作的中部足跡地圖,並規劃多項互動展示區,從不同面向重現顏水龍的生活情境。


「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展覽不僅紀念顏水龍,更是對臺灣美術與工藝史的一次重要探索,國美館與工藝中心共同邀請有興趣的民眾,千萬別錯過這一場難得的跨域盛宴,一起見證臺灣藝術與工藝的璀璨輝煌。相關展覽及推廣活動訊息請參考國美館官網:http://www.ntmofa.gov.tw


「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3~106展覽室、美術街(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時間:即日起至6月30日,週二至週五09:00-17:00、週六及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


馬賽克壁畫〈旭日東昇〉顏水龍 1966

迎接顏水龍〈旭日東昇〉 「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即將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盛大開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29 16:19:54)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首次合作推出「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展覽,將於3/30盛大開展,由藝術史學者顏娟英帶領研究團隊策展,以全新的視角呈現藝術家顏水龍的卓越成就與豐富多彩的創作生涯。本展從藝術與工藝角度,重新詮釋顏水龍的藝術成就,展出包含商借自日本極少曝光的作品、工藝中心的鎮館之寶,以及設計手稿、竹工藝作品、油畫作品,最大的亮點作品為長達18公尺的〈旭日東昇〉。

〈旭日東昇〉馬賽克壁畫是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1966年的作品,原設置於臺北日新戲院大廳。這幅壁畫是由大樓建築師蔡柏鋒邀請顏水龍創作,被視為戲院的鎮院之寶。因2021年戲院停業,作品先被拆除下架置放在他處,今年在文化部長史哲的大力支持下,歷經種種艱難的準備工作,終於在國美館前重見日出、迎接觀眾。

這件作品自今年2月起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開始進行搬遷運輸前的相關評估作業,因馬賽克壁畫作品長達18公尺,搬遷作業艱鉅且複雜,全部作業流程耗時約2個月完成,如前期評估相關作業,包含作品鋼筋掃瞄、混凝土強度檢測及支撐骨架強度等。

馬賽克壁畫整體作品的安全檢測及結構補強作業於3月15日順利完成後,於3月21日凌晨起進行壁畫拖吊遷移;全程由專業包裝及運輸公司進行安全運送作業,3月24日夜間順利抵達國立臺灣美術館星光草坪,隔日起進行作品鋼構拆卸及相關輔具製作等流程,預計3月29日前全數完成〈旭日東昇〉相關展示作業。

顏水龍(1903-1997)出生於臺南下營,1920年前往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研究所,並於1930年前往法國深造。他在夜間加強素描與人物速寫,白天則在羅浮宮臨摹16世紀至19世紀的經典人物畫,立志將西洋古典藝術帶回臺灣。他對殖民地統治下漢人與原住民的生活狀況深表關切,在巴黎參觀世界殖民地博覽會後更加思考臺灣文化的根源。

顏水龍長期以來對原住民族面臨的生態和文化危機感到擔憂。戰後,他持續研究原住民族與漢人的傳統工藝,並將其創新設計、現代化,以擴展臺灣文化的國際視野,提升臺灣民眾的生活品味。他以利他的精神為基礎,致力於創造臺灣的美好形象。臺灣的陽光與多彩色彩成為他不斷追求和歌頌的主題。他一生致力於美術創作和工藝實踐,並以服務眾人的藝術形式將美感帶入現代生活中。

顏水龍的貢獻涵蓋了許多領域,包括工藝、設計、廣告、建築、公共藝術以及個人繪畫表現,成為臺灣實踐的典範。本展不將美術與工藝視為對立,反而引領觀眾進入「美術中有工藝,工藝中有美術」的藝術世界。顏水龍的藝術軌跡與日本、歐洲、美國等國際場域緊密相連,以臺灣文化為中心,塑造出全新的跨文化世界觀,重塑我們對藝術史的理解。(廣告)於南港進行壁畫拖吊遷移作業

於南港進行壁畫拖吊遷移作業全程由專業包裝及運輸公司進行安全運送作業
全程由專業包裝及運輸公司進行安全運送作業3月23日夜間抵達國立臺灣美術館星光草坪
3月23日夜間抵達國立臺灣美術館星光草坪顏水龍老師馬賽克壁畫〈旭日東昇〉
顏水龍老師馬賽克壁畫〈旭日東昇〉

LOCALCULTURETW:【臺南市】顏水龍紀念公園



新北市文化季刊。新北市藝遊



文化季刊 | 新北市文化局 

新北市藝遊

北北基桃藝文總覽 | 新北市文化局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六堆生態博物館


客家委員會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從歷史个六堆認同出發 共下深化在地个文化認同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29 17:35:45)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為了深入了解「六堆認同」的議題,今(29)日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辦理「六堆文化資產論壇」,從保鄉衛土而凝聚的「六堆認同」轉而挖掘在地文化底蘊以共同形塑出文化認同。本場論壇邀請高屏文資委員吳煬和委員、徐雨村委員、高雄師範大學洪馨蘭教授、臺灣大學李文良教授、高雄科技大學王御風教授、臺北藝術大學王嵩山教授、高屏客家事務及文資單位、六堆12鄉區的代表,規劃以「六堆認同」為討論核心,希冀透過了解歷史上六堆認同的形成背景,到今日透過六堆文化的盤整、體驗及實踐等面向,共同挖掘、關注及展現六堆文化的豐富與多元的樣貌。

從臺灣的歷史發展來看,六堆在地先民在拓墾時期面臨生存的威脅及數次的民變,因而深刻體認團結、合作及凝聚的重要性而成為六堆認同的開端。時序更迭到1948年六堆運動會,更發展成以運動會來連結在地情感及凝聚六堆的認同與共識。「六堆」這個名詞流傳迄今,意味著「六堆認同」凝聚了在地客家人的共同思維和認可,展現了重要的意義。

本場論壇安排4場主題分享及綜合座談,分別由洪馨蘭教授分享從文資的角度來看「六堆(文化)認同」作為臺灣客家無形文資的可行性思考,李文良教授分享從歷史發展看六堆認同的形成,王御風教授則是從文化展演的可能性來看六堆的認同做分享,以及王嵩山教授分享「making 六堆:engaging imagined community」。四位學者分別對六堆認同的倡議、目標等梳理脈絡,提出對六堆文化共同的實踐和願景。

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表示,六堆園區為推動六堆生態博物館,持續運用「共伴共作」的方式,與地方共同記錄在地的文化知識。作為推動六堆生態博物館的平臺,更要主動與在地共同肩負保存客家文化的任務,鏈結地方/聚落並攜手共下打拚;同時,更運用博物館的研究、收藏、保存、闡釋與展示等工作方法,結合在地機關及地方社群共同以六堆文化認同為實踐的目標。特別感謝這些年來與高屏公私部門的合作及共同展現實作的力量。像六堆文化資產論壇當天由臺南藝術大學副校長黃翠梅帶領學校通識教育中心、教育資源中心等單位主管來源區交流參訪合作,期望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外,可以走出校園多與臺灣的博物館串連交流;黃翠梅副校長身兼文化部及縣市政府的文化資產委員期望未來共同對台灣所有文化資產貢獻力量。客發中心也繼續與各單位合作,辦理更多的實地記錄及工作坊,讓六堆生態博物館的推動展現更多的面貌。
圖1 六堆文化資產論壇與會者合影
圖1 六堆文化資產論壇與會者合影圖2 六堆文化資產論壇臺大歷史系李文良教授分享從歷史發展看六堆認同的形成
圖2 六堆文化資產論壇臺大歷史系李文良教授分享從歷史發展看六堆認同的形成圖3 六堆文化資產論壇圖洪馨蘭教授分享六堆(文化)認同的(不)可視性作為臺灣客家無形文化文資的可行性思考
圖3 六堆文化資產論壇圖洪馨蘭教授分享六堆(文化)認同的(不)可視性作為臺灣客家無形文化文資的可行性思考圖4 臺北藝術大學王嵩山教授(左起)、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臺南藝術大學黃翠梅副校長相互分享合作樣態及討論
圖4 臺北藝術大學王嵩山教授(左起)、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臺南藝術大學黃翠梅副校長相互分享合作樣態及討論


臺東最美星空

 

臺東最美星空 STARRY TAITUNG    https://www.台東最美星空.tw/ 

台東最美星空 | Facebook

TEA 台灣活動發展協會    https://www.taiwanevent.org.tw/

台灣活動發展協會 | Taipei | Facebook


台東最美星空「免費導覽」開跑 加碼攝影特別場收藏星空之美 追「星」族請把握機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6921


「2023觀光亮點獎」今頒獎 台東最美星空獲雙獎肯定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15 17:55:05)「2023觀光亮點獎」今頒獎  台東最美星空獲雙獎肯定

「2023觀光亮點獎」今頒獎 台東最美星空獲雙獎肯定
交通部觀光署首次舉辦「觀光亮點獎」評選,並於今(15)日上午在台北君悅酒店辦理「2023觀光亮點獎公布暨頒獎記者會」,台東縣政府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台東最美星空系列活動榮獲「十大活動體驗獎」及「最佳國際推薦獎」雙獎項肯定。

縣長饒慶鈴表示,台東最美星空系列活動自2018年推出以來,融入星空音樂會、觀星導覽等多元形式,讓遊客體驗台東自然無光害的環境,更落實縣府推動「慢經濟」的精神。此外,台東縣政府以「永續」為核心理念,確保活動的永續發展,不僅展現對自然資源的珍惜,以及對當地文化的尊重,更希望讓國內外遊客能夠在欣賞星空的同時,深刻體驗台東魅力之處。為整合行銷國內觀光亮點,活絡旅遊市場,交通部觀光署今年特別結合中央各部會及縣市政府觀光資源舉辦「觀光亮點獎」評選,全台灣共有42個政府機關推薦123個景點及體驗活動,並分為生態、文化及樂活3大類,其中36個亮點入圍決選,最終選出18個觀光亮點獲得「觀光亮點獎」,台東最美星空在全台亮點中脫穎而出,更拿下「十大活動體驗獎」及「最佳國際推薦獎」,囊括雙料獎項,此次獲得雙重殊榮,不僅是對台東最美星空系列活動的肯定,更是對台東觀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未來台東縣府將持續努力,提供更多深度且令人難忘的台東「星級」體驗。
「2023觀光亮點獎」今頒獎  台東最美星空獲雙獎肯定
「2023觀光亮點獎」今頒獎 台東最美星空獲雙獎肯定「2023觀光亮點獎」今頒獎  台東最美星空獲雙獎肯定
「2023觀光亮點獎」今頒獎 台東最美星空獲雙獎肯定「2023觀光亮點獎」今頒獎  台東最美星空獲雙獎肯定
「2023觀光亮點獎」今頒獎 台東最美星空獲雙獎肯定


2022-11-17台東最美星空獲台灣活動卓越獎金質獎、評審特別獎 副縣長王志輝親自出席接下雙獎座

全台唯一永續星空品牌「台東最美星空系列活動」推出5年來成果亮眼,榮獲第九屆台灣活動卓越獎公共服務類金質獎、評審特別獎雙獎肯定!16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頒獎典禮,台東縣副縣長王志輝親自出席,從賽事主辦單位台灣活動發展協會(TEA)接下兩獎座,意義非凡。台東最美星空近期捷報頻傳,除獲得第九屆台灣活動卓越獎,更獲得2022美國創意大獎Muse Creative Award金獎、2022倫敦設計大獎London Design Awards等國際獎項,讓世界看見台東永續星空魅力。

台東縣政府與鏡采創意行銷公司攜手以「2021台東最美星空系列活動」角逐第九屆台灣活動卓越獎,並於2021年成功向BSI英國標準協會申請ISO 20121永續性活動管理系統國際認證,與來自全台的優秀活動單位競逐,結果「台東最美星空」獲評審一致好評,一路通過賽事初評及複評,最終獲得公共服務類金質獎,及評審團特別獎的雙重獎項肯定,讓台東最美星空持續突破、進化!

副縣長王志輝在頒獎典禮表示,台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多元的人文底蘊,縣長饒慶鈴自上任後推動慢經濟,並指示團隊積極透過不同的活動形式,讓全世界看見台東的自然、人文、創新等不同面向的魅力,台東最美星空系列活動在規劃階段以「永續」為目標設計,善盡保護地球的責任,導入並成功獲得國際級ISO20121認證,取得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平衡,降低舉辦活動所帶來的負面衝擊,以有機觀光感動每一位來到台東的旅客,打造出台東專屬的暗夜觀光模式,讓「到台東玩」變成一門顯學。

2021台東最美星空全系列活動,結合E環境、S社會、G經濟三大準則,實際行動包含用桶裝水取代416杯活動杯水、採電子化宣傳減少120份紙本邀請卡及500張海報、建立活動一次性用紙循環使用機制、以可重複使用的木架或電子立牌取代一次性立牌與牌面、以233盞太陽能燈具布置會場、邀請在地藝文團隊演出、以台東十大伴手禮大禮包支持在地採購、提倡光害教育宣導等行動來落實永續,點亮台東暗夜有機觀光。

台東縣政府自2018年起與鏡采創意行銷公司共同推動「台東最美星空」,逐步創造出專屬於台東暗夜的享受與感動,不僅藉由全台首創的「台東最美星空選拔」,由專家、民眾及媒體三方共同投入評分,選出台東在地14個最佳星空點位;更從第二年起,導入「星空導遊」、「星空導覽」二種星旅遊選擇,由專業天文老師進行星空點位導覽體驗,而匯集專業師資的星空導遊培訓,吸引超過近百名產業人士報名,投入台東最美星空的推廣行列;更透過星空音樂會,以優美的樂音,帶領民眾以不同形式欣賞夜空。

今年度辦理「2022台東最美星空系列活動」更持續肩負身為地球公民的責任,以「與地球永續High Five!」為主軸,升級永續行動。不僅持續實踐ESG目標,更秉持著地方發展、文化平權、環境保護、循環公益、永續倡議的五大精神,以現場設有「紙沒有丟掉」、「寶特瓶沒有丟掉」回收箱,將廢棄物再利用;或全新設計以回收木棧板製作的循環舞台裝置;結合致力於永續環境與社會企業的廠商,製作活動紀念品等,活動更響應融合1% For The Planet地球稅理念,特別企劃「永續倡議」行動,以「地球稅」回饋給來自全球的非營利環保組織等方式,持續經營永續星空品牌。

同時在美國Muse Creative Award 2022年第二季,來自各國超過6,000件的參賽作品中,奪得金獎肯定;也在英國London Design Awards 2022拿下銀獎殊榮,讓台東最美星空以「永續」將台東的星級夜間觀光推向國際。


2022-10-18臺東日、夜都是國際認證的美!熱氣球嘉年華、最美星空日夜型態兩大活動獲國際MUSE創意大獎肯定


2022-06-16臺東最美星空「耀」進國際獲ISO認證 邀您一起與地球永續High Five



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

 

走讀臺灣:美感教育與文化傳承之旅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28 17:25:59)「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走讀活動於113年3月28日正式啟動,該活動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辦,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品牌共感研究中心執行。

「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走讀活動首站於鄭南榕基金會‧紀念館揭幕。本次活動旨在透過帶領學生親身探訪典範人物的紀念地,結合美學培養、深入人物故事與強化在地認同,提供學生一次身臨其境的深刻體驗,學生們將有機會深度了解本土典範人物的生平事蹟及其對地方貢獻的過往紀錄,體驗歷史知識理解與文化美感學習的融合,開啟一場充滿啟發與樂趣的學習之旅。

本活動內容為了使文化傳承更加生動有趣,將美感素養教材透過精心安排的走讀路線,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活力,讓臺灣的重要人物與其事蹟得以生動傳達,為學生打開獨特的視角來理解和體驗臺灣的文化和歷史,以一幅幅美好的畫面記住這些為臺灣帶來光榮的人物。此外,該活動開放全國教師報名參加,鼓勵與師生共同設計校外參訪活動,一起探索這些典範人物的紀念館或故居,加深對本土人文歷史的理解,並沉浸在歷史氛圍中學習。該活動也鼓勵家長陪同參與,促進親子共同探索人文歷史知識與美感的契機,進一步推廣活動精神和美學教學。

「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走讀活動共分為四大場次,活動覆蓋社會、藝術、科學和文學領域,分別舉辦於鄭南榕紀念館、梅嶺美術館、翁清江古厝和賴和紀念館。首場活動由桃園市中壢區中原國小的王哲偉老師帶領學生參與,透過社會發展的貢獻與美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逐步發掘典範人物的精神。

雲科大品牌共感研究中心張岑瑤主任表示:「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走讀活動的設計,不僅是開啟一次穿梭於臺灣歷史的探險,也是一場美學教育的探索。期待所有與會者皆能深刻體驗臺灣的時光穿梭之旅。本次活動另一亮點,每位參與學生將獲得精心設計的走讀探測包,鼓勵學生帶著探測包遊歷這一走讀過程,能夠更深刻學習本土歷史,讓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轉化為個人體會,從而親身感受到那些典範人物的感人事蹟與深遠影響。中原國小參與「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走讀活動現場畫面

中原國小參與「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走讀活動現場畫面「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走讀活動講師合影畫面左:紀君庭講師、中:張岑瑤教授、右:王哲偉老師
「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走讀活動講師合影畫面左:紀君庭講師、中:張岑瑤教授、右:王哲偉老師中原國小參與「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走讀活動現場團體合影畫面
中原國小參與「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走讀活動現場團體合影畫面中原國小參與「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師生學習畫面
中原國小參與「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師生學習畫面中原國小參與「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學生使用探測包學習畫面
中原國小參與「臺灣記得你—本土典範人物」學生使用探測包學習畫面



漁港台灣



漁港台灣

走出白恐看見台灣 陳武鎮、陳玉珠聯手畫漁港 | 文化 | 中央社 CNA

2024/3/28(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8日電)每一座漁港都有它獨特的故事及風景,白色恐怖受難者、畫家陳武鎮和另一半陳玉珠,長年攜手探訪台灣漁港,畫下在地風情,新書「漁港台灣」記錄台灣71處漁港之美。


漁港台灣:寫畫西部漁港之美 - 玉山社/星月書房 出版公司

https://www.tipi.com.tw/product/detail975

漁港好日:寫畫台灣小漁港 - 玉山社/星月書房 出版公司

https://www.tipi.com.tw/product/detail764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文化園區 完全索引

文化園區  持續整理中


〔臺北市〕 

〔新北市〕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桃園市〕 

〔臺中市〕

LOCALCULTURETW:【臺中市】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LOCALCULTURETW【臺中市】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臺南市〕 

〔高雄市〕


〔基隆市〕 

〔宜蘭縣〕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屏東縣〕

LOCALCULTURETW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臺東縣〕 

〔花蓮縣〕 


〔澎湖縣〕 

〔金門縣〕

LOCALCULTURETW金門縣文化園區

〔連江縣〕


考古

LOCALCULTURETW:【臺中市】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原住民


客家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LOCALCULTURETW【臺中市】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LOCALCULTURETW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眷村


新創


青年


兒少



南庄花卉節


南庄花卉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24南庄花卉節

2024南庄花卉節30日繽紛登場 部落工藝師共創特色裝置藝術-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南庄花卉節3/30登場 8主題裝置藝術盼展現慢城繽紛 | 地方 | 中央社 CNA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

 

團結!眷村人齊聚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春酒 凝聚力量將文化傳承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26 15:05:57)

中華眷村總會舉辦春酒,現場聚集來自全台各地眷村人士,場面熱鬧(圖_中華眷村總會提供)

去年成立的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 23日在台北大直典華舉辦「凝聚力量 萬眷一心」春季聯歡晚會,現場匯集眾多來自全台各地的眷村人士,包括前陸軍總司令陳鎮湘、前國防部部長李天羽、高華柱、前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前海基會副秘書長李慶平、婦聯會主委雷倩、救國團主任葛永光、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退警總會總會長耿繼文、立委王鴻薇、影視明星周丹薇、鄧美芳、熊海靈等共450餘人齊聚交流,現場熱鬧非凡。

眷村是構成台灣近代史和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軍公教二代來說,眷村是他們在台灣生根的棲息地,兒時成長的點滴永遠不會從心中消失。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第一屆理事長趙怡串聯全台各地眷村人士,為保存與傳承台灣獨有且寶貴的眷村歷史文化而奉獻心力,不只為未來的眷村後代留下尋根軌跡,也期望讓社會知道,在那段烽火歲月中,國軍將士與家屬們為台灣所付出的犧牲奉獻。

當天參與活動的有來自台北成功新村、中心新村、桃園忠貞新村、台中彩虹眷村、鳳山黃埔新村等,涵蓋海、陸、空、勤、警各地眷村出身的第二代人士。開場儀式上,由女青年國旗隊高舉國旗及代表不同軍種的眷村旗幟進場拉開序幕,展現出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凝聚各方力量、為全體眷村族群發聲的決心。

女青年高舉國旗及不同軍種眷村旗,展現中華眷村總會凝聚眾人力量的決心(圖_中華眷村總會提供)

陳鎮湘致詞時表示,有志一同的眷村人只有團結,才能有力量在混亂的局勢中撥亂反正;雷倩也說,過去婦聯會建造了282個村子,婦聯會的前輩們非常努力在承擔責任,而身為眷村第二代,我們也應該承繼歷史、傳承文化,並承擔兩岸和平的責任。

在左營眷村長大的葛永光表示,眷村多元、包容的文化,為台灣培育了無數人才,救國團也希望培養出正面、積極的青年,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均富、康樂的中華民國。前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說,雖然我不是眷村子弟,但我的父親曾經在台北建了一個眷村,讓將領們沒有後顧之憂,擋住中共攻擊。在座各位,很多人都奉獻了幾十年給國家,盼大家都能繼續盡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做社會的中流砥柱。

過去的顛沛流離,造就了軍公教第二代堅韌奮發的性格,培育不少在各領域出類拔萃的人物,如房產界的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知名氣象專家李富城、活躍於政論界的前大使介文汲、外交耆宿胡志強、戴瑞明、王豫元等人,甚至如鄧麗君、林青霞、歸亞蕾等影藝界頂尖影藝紅星也都在眷村中渡過童年時期。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理事長趙怡(圖右)及顧委會主任委員孫慶餘(圖左)

理事長趙怡表示,眷村雖然已成為歷史名詞,眷村人也已蓬飛四散,但是我們依然秉持著恆久不移的共同理念:「愛中華、愛國旗、愛台灣、愛和平」,並以此做為大家心手相連的紐帶。未來會規劃建立各地分會,凝聚眾人情感,並讓會務推廣更順暢;也發行「眷戀之村」作為總會會刊,並創建「眷村樂生活」Line官方帳號,結合歷史、故事、傳記、眷村旅遊、眷村美食等內容,將文化與世代介接,讓眷二代、眷三代及喜歡眷村文化的民眾,一起回顧那個壯烈的年代,也還原更多與1949年為起點的近代史真相。

歡迎加入「眷村樂生活」Line官方帳號:https://liff.line.me/1645278921-kWRPP32q/?accountId=403shjcn,收穫全台眷村旅遊、美食、傳記、故事、文化等豐富內容!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第一屆理監事代表(圖_中華眷村總會提供)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第一屆理監事代表(圖_中華眷村總會提供)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成立 匯聚全台力量為眷村歷史發聲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09 15:08:44)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正式成立,匯集眾多來自軍政、企業、媒體、文化等社會菁英,為台灣眷村文化貢獻心力。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正式成立,匯集眾多來自軍政、企業、媒體、文化等社會菁英,為台灣眷村文化貢獻心力。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於11月8日假台北龍翔園餐廳正式成立,大會選出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趙怡當選第一屆理事長,現場齊聚許多來自軍政、企業、媒體、文化等社會各界的眷村菁英。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表示,未來總會將凝聚全台各地眷村二代人士,共同為傳承台灣所獨有且寶貴的眷村文化繼續奉獻心力。

眷村族群對台灣的貢獻不可抹滅

當選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第一屆理事長趙怡致詞時指出,民國38年前後,一百餘萬軍民隨著國民政府渡海來台,這批來自中原的軍民同胞,不僅以血汗與青春捍衛台灣的生存與安全,為台灣往後數十餘年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帶來長達70餘年的穩定發展。此外,眷村人所具有的剛毅、忠誠、團結等特質以及來自大陸各個省份的傳統習俗與飲食文化,都為台灣社會注入無比的活力,益增其多元文化紛呈的樣貌。

但隨著時代變化,眷村歷史漸被淡忘。目前各地雖有眷村組織,但力量未能集中,資源尚待整合。如今在有志之士的奔走協力下,「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正式成立,期盼所有軍公教人士的後代都能在「愛中華、愛國旗、愛台灣、愛和平」的共識下集結,保留並傳續珍貴的眷村歷史文化,也為後來者留下珍貴的史實和尋根的軌跡。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籌備會主任委員趙怡當選第一屆理事長。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籌備會主任委員趙怡當選第一屆理事長。

匯集各方眷村菁英 為台灣眷村歷史「補白」!

共同參與「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成立大會的左營眷村子弟,前陸軍總司令陳鎮湘也致詞表示,過去眷村的軍民為台灣的安定發展貢獻巨大力量,這些先賢前輩的故事,不應該就此被遺忘。期盼總會的成立能凝聚各方力量,為眷村發聲,把眷村的光榮故事發揚光大。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左)擔任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顧委會主任委員。

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左)擔任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顧委會主任委員。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成立大會除選出趙怡擔任首屆理事長之外,亦選出27位理事,其中包括立委王鴻薇、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資深媒體人李傳偉、前空軍副總司令葛光越、中華婦聯會主委雷倩、青年救國團主任葛永光、東森新聞雲副董事長馬詠睿以及來自雙北、桃園、台中、台南各地的眷村代表人士,並由仲量聯行總經理趙正義擔任常務監事。

會中同時禮聘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出任顧委會主任委員、前陸軍總司令陳鎮湘將軍擔任顧委會榮譽主任委員、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劉招明為榮譽副主任委員。理事會並聘請前海基會副秘書長李慶平擔任總會秘書長、復興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天鐸和高雄市國軍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孟繁珩擔任副秘書長。前陸軍總司令陳鎮湘將軍(左)擔任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顧委會顧委會榮譽主任委員。

前陸軍總司令陳鎮湘將軍(左)擔任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顧委會顧委會榮譽主任委員。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表示,隨著總會正式成立,明年起將串連全台各地眷村文化推廣單位,分別舉辦眷村嘉年華、眷村文化論壇及演講座談等活動,並計畫出版眷村文史系列叢書,決心為台灣近代歷史的「補白」,善盡心力。



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台灣樟之細路協會


公私協力守護先人古道 盼樟之細路回歸在地經營、長久發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25 18:08:51)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今(25)日參與樟之細路「步道工作站」第5次輔導會議,了解「台灣樟之細路協會」籌備進度。楊主委指出,樟之細路需要組織長期維護,現在也要慢慢地將經營使命移轉給台三線的朋友們,有人帶路、維護步道、開餐廳及民宿等,由政府輔導擬定長期管理機制,推動地方長久發展,形成善的循環。

楊主委表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是國內最專業且經驗豐富的協會,其理念與客委會不謀而合,都是採最原始的手作方式維護步道。樟之細路從開拓、命名、推廣,至今又將以組織營運,這過程中相當不容易,客委會一定會盡最大的財政力量支持,理想是直到公民社會自主經營,如同韓國濟州偶來步道。

楊主委也提及,當初做樟之細路的目的,就是要把過往原客族群所接觸的路線保留下來,是代表台灣大航海時代、大歷史邊境的軌跡,也是我們向祖先致敬的朝聖之路。另一方面,近年台灣人喜歡爬山走路,甚至有人千里迢迢遠赴西班牙,因此希望「樟之細路」不只是一條健康的爬山之路,也是一種用身體去尊敬祖先、體認文化的全民運動。

今日會議除「台灣樟之細路協會」籌備進度外,另也說明樟之細路的9處工作站執行狀況、環境整備及營運機制規劃,以及將於6月1日(全國步道日)登場的「2024首場樟之細路嘉年華」規劃情形,苗栗縣議員陳春暖、大湖鄉公所鄉長黃惠琴皆到場支持。

「樟之細路Raknus Selu」位於西部山林,全長約380公里,由桃園龍潭至台中東勢,乘載早年泰雅、賽夏及客家民族的歷史興衰。為保留步道文化,客委會攜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公私協力合作,擬定長期營運管理計畫,於2022年起成立9處工作站,透過召開輔導會議、培訓課程、接待國內外團體等跨區協作,持續提升工作站服務機能,推廣樟之細路國家綠道,並帶動周邊產業及經濟發展。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致詞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致詞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致詞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致詞樟之細路-老官路工作站導覽人員暨會議主持人彭宏源
樟之細路-老官路工作站導覽人員暨會議主持人彭宏源樟之細路工作站團隊積極參與會議,共同研討現階段規劃與未來發展
樟之細路工作站團隊積極參與會議,共同研討現階段規劃與未來發展三灣工作站特別致贈楊主委一株野百合,象徵堅毅不拔
三灣工作站特別致贈楊主委一株野百合,象徵堅毅不拔



2024年3月24日 星期日

台灣好廟網

 

台灣好廟網      https://temples.tw/

平台維護:晴天蕃茄資訊



大德 福安 非常歡迎您光臨 台灣好廟網

台灣好廟網希望將台灣廟宇的故事、發展、廟宇特色、信仰中心、廟慶活動...資訊提供及分享...等數位匯流成一個廟宇專屬的入口平台。

提供的服務內容:

廟宇通

查詢全台廟宇資訊
同步廟宇最新動態
查詢廟宇Google評論資訊
慶典 :: 發佈、分享及查詢全台各地廟宇慶典資訊
籤詩 :: 提供籤詩相關資訊及查詢,線上求籤及解籤服務

廟宇APP平台

最即時的資訊,最佳的互動體驗,便利的線上加值服務

籤卦結緣讚

好事刻不宜遲,愛情決不容緩 ! 提供線上查詢、解籤、卜卦、測字服務
籤詩通 - LINE機器人

加入LINE好友,最即時的互動查詢、解籤...服務
未來我們將會提供更多的服務。

台灣好廟網將會進行《台灣宮廟數位應用推展計畫》,協助全台個大小廟宇在數位應用方便的提升及照護。

歡迎給我們支持與愛護,也請各方大德不吝賜教及建議。


寶島風情郵票

 


111-05-06寶島風情郵票—雲林縣

中華郵政公司繼105年起發行「寶島風情」系列郵票後,訂於111年5月12日續以西螺大橋、北港朝天宮、草嶺萬年峽谷及斗六太平老街為題材,發行郵票1套4枚,郵票面值分別為8元及15元各2枚。


郵票圖案簡介如下:

一、西螺大橋(面值8元):橫跨濁水溪,為聯絡雲林、彰化二縣的紅色大橋,全長約1,939公尺,民國41年完工時為遠東第一長橋,深具國際知名度與歷史價值,是西螺人心中永遠的地標。

二、北港朝天宮(面值8元):座落雲林縣北港鎮,創建於清康熙年間(西元1694年),三百多年來屢經擴建,宮宇巍峨,莊嚴富麗,每年媽祖誕辰及弘法遶境祈安活動均吸引全國各地信徒參與。

三、草嶺萬年峽谷(面值15元):地處雲林縣古坑鄉草嶺地質公園,由溪水長年沖刷侵蝕而成約500公尺長V型峽谷,具有急流、深潭及小瀑等景觀,其岩層表面經苔蘚及礦物質點綴,形成多彩絢麗斑紋,更添峽谷美感。

四、斗六太平老街(面值15元):位於雲林縣斗六市,全長約600公尺,老街上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距今將近百年歷史,擁有多種不同演進面貌,完整呈現百年來臺灣的建築發展史。


110-09-07寶島風情郵票-桃園市


110-02-04「寶島風情郵票-高雄市」發行典禮

110-02-01寶島風情郵票-高雄市


109-08-07寶島風情郵票-南投縣


109-01-07寶島風情郵票-屏東縣


108-08-23島風情郵票-花蓮縣


108-07-16「寶島風情郵票-宜蘭縣」發行典禮

108-07-11寶島風情郵票-宜蘭縣


107-08-02「寶島風情郵票-澎湖縣」發行典禮

107-07-30寶島風情郵票-澎湖縣


107-04-27寶島風情郵票-臺中市


106-08-08寶島風情郵票馬祖


106-03-14寶島風情郵票小全張臺南市


105-04-18寶島風情郵票小全張臺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