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縣市文化局處


中華民國文化部 - 縣市文化局 








2024

LOCALCULTURETW:【宜蘭縣政府文化局】112 年度工作報告

新竹市



LOCALCULTURETW:【南投縣政府文化局】112-113 年工作報告

LOCALCULTURETW:嘉義縣  5月

LOCALCULTURETW:屏東縣  5月


LOCALCULTURETW:臺東縣  6月

LOCALCULTURETW:花蓮縣

LOCALCULTURETW:澎湖縣

LOCALCULTURETW:金門縣

LOCALCULTURETW:連江縣

持續登錄中


LOCALCULTURETW:【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業務報告 2024

LOCALCULTURETW:【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業務報告 2024

LOCALCULTURETW:【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業務報告 2024

LOCALCULTURETW:【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業務報告 2024

LOCALCULTURETW:【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業務報告 2024

LOCALCULTURETW:【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業務報告 2024



為完善兒少福利同時整併局處業務,市長謝國樑於今(23)日市務會議後記者會宣布,擬規劃設立兒童及少年事務處,積極推動兒少活動空間的建置及政策規劃等,並且因應局處總數的規定,將觀光及城市行銷處業務,調整移入文化局及回歸各局處管理,以上組織調整將提交議會審議。

文化局處





台東原創館波浪屋

 

台東波浪屋 | Facebook


『波浪屋.原創館』2017年建立,概念來自於台東的大山大海,建築體以鋼骨結構與馬賽克拼貼交織而成,是一座以南島文化、台東風格為主軸,將創意、設計、文化、產業萃取揉合的場域空間。


「台東波浪屋」品牌首亮相!結合建築輪廓、山巒、海浪、南島元素 帶給民眾全新感受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春遊台東 歡迎走訪原創館波浪屋 暢遊原民文化與創意的風格商場 體驗原創慢生活 | 中央社訊息平台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112-113 年工作報告



LOCALCULTURETW:【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雲林縣政府計畫處 - 各單位工作報告

雲林縣議會第20屆第3次定期大會工作報告     
約於5月初上線

😊






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112-113 年工作報告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https://cabcy.chiayi.gov.tw/web/




嘉義市議會第11屆第3次定期會嘉義市政府工作報告

資料期間:112 年 10 月至 113 年 3 月

A、文化局

甲、圖書資訊 

一、圖書流通借閱 

 (一)館藏圖書量 

 1. 113 年辦理圖書館館藏採購 10,000,000 元。 

 2. 至 113 年 3 月嘉義市圖書館館藏計 477,058 冊,如表 1

(二)讀者辦證人數 至 113 年 3 月止,嘉義市圖書館讀者辦證人數共計 246,021 人、家戶 辦證 3,538 戶,總計辦證數 249,559 張,如表 2

(三)圖書借閱人次 112 年 10 月至 113 年 3 月借閱人數為 75,144 人次,較前一年同期借 閱人數統計增加 12,561 人次,如表 3

(四)圖書借閱冊數 112 年 10 月至 113 年 3 月借閱冊數為 329,768 冊,較前一年同期借閱 冊數統計增加 46,483 冊,如表 4

二、充實電子書館藏(截至至 113 年 3 月) 

 (一)文化局擁有版權電子書共 6,591 冊、電子雜誌共 52 種。 

 (二)圖書館電子資源 10 月至 3 月止,共計有 10,727 人次借閱,借閱次數 46,670 次。 

 (三)113 年辦理圖書館電子資源採購 1,200,000 元。 

三、推廣閱讀活動 

(一)推廣幼兒及學童閱讀 

 1. 10 月至 3 月,幼兒及學童閱讀推廣活動共辦理 97 場,共計 1,654 人 次參加,詳如表 5。 

 2. 3 月辦理「113 年嘉義市公共圖書館嬰幼兒閱讀推廣活動委託案」上網公告招標事宜。

(二)推廣大眾、多元文化與本土語言閱讀

1. 10 月至 3 月大眾與本土閱讀推廣活動共辦理 89 場次,共計 22,923 人次參加,詳如表 6。 

2. 113 年度計畫教育部核定補助新臺幣 20 萬元,本府配合款 5 萬 3,000 元,總經費計 25 萬 3,000 元,預計辦理「響應世界母語日:讀嘉. 語您相閱」4 場、「臺語文學培力講座」4 場、及「在繪本裡尋寶」4 場、本土語言意識培力宣講 1 場與臺語志工導覽研習 1 場等。

四、辦理文學推廣業務 

 (一)第 14 屆桃城文學獎於 4 月 21 日至 7 月 31 日徵件,並於 7 月 18 日至 7 月 23 日辦理兩場寫作工作坊。本屆分 5 組徵件,並首度增加網路投件,共收華語現代詩 191 件、台語現代詩 59 件、散文 87 件、短篇小說 45 件、小品文 198 件,合計 580 件,為歷屆最高徵稿件數。於 9 月 1 日完成台語現代詩組、小品文組決審,9 月 4 日完成散文組、短 篇小說組決審,9 月 18 日完成華語現代詩組決審,共錄取華語現代詩 組、台語現代詩組、散文組、短篇小說組前 3 名及優選 3 名,小品文組錄取前 3 名及優選 5 名,於 11 月 12 日於文化局 1 樓演講廳辦理頒獎典禮,並出版第 14 屆桃城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二)2023 桃城文學獎結合文學季擴大舉辦,首度打造嘉義市專屬品牌「桃城文學什光紀」,以呼應在地文學蓬勃發展,除建立品牌更規劃一系列精采活動,邀請在地作家、藝文工作者共襄盛舉,以「靈感生活的 一期一會」為年度主題,從嘉義出發,重視在地經驗、挹注在地聲音,寫桃城四季晨昏的美麗,紀念每一次獨有的靈感誕生。8 月至 11 月則辦理一系列活動,包括大師沙龍、文學旅行、特色展覽、跨域野餐、 神秘派對等,陸續以影像、對談、地景探索、場域串聯等方式,挖掘在地故事,與民眾共同記錄精彩的文學風景。

 (三)辦理「2024 桃城文學什光紀暨桃城文學獎推廣活動委託專業服務案」 採購及籌組第 15 屆桃城文學獎徵文委員會。規劃辦理 4 月 21 日讀嘉文化生活市集。 

五、生活圖書館生態系計畫 

 (一)委託「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辦理執行「嘉義市生活圖書閱讀生態系計畫中程規劃委託專業服務案」,對嘉義市圖書館群3處公共圖書館、潛在圖書館、文學館預定場域及民間獨立書店進行盤點,重新定位與獨立書店合作可能性,企圖用嶄新手法來翻轉市民對圖書館的想像,除滿足當地社區居民的需求,更期望作為嘉義市圖書館群典範空間, 吸引市民到圖書館進行交流與閱讀,展現在地區域的歷史樣貌,並於 11月15日至29日於黃賓圖書館辦理「來嘉出走 . 嘉義市城市圖書館群特展」,提出嘉義市生活圖書館生態系中程發展計畫及黃賓圖書館空間改造規劃設計書圖。 

 (二)並於113年2月起展開黃賓圖書館空間改造及耐震補強工程規劃設計案, 預計將在3月底前完成技術服務案招標文件上網,為更符合銀髮族圖書館需求的設備,打造更貼近使用者且安全的圖書館。 

六、行動書車計畫 

 依據嘉義市公共圖書館 112-115 年中長程發展計畫,啟動行動書車計畫, 透過書車的行動特性,不定期在本市各活動地點或常民生活聚點提供服務與閱讀活動,增加閱讀服務的可親性。另透過書車不定期的主題活動,提升市民讀者參與閱讀活動之動機,讓公共圖書館服務由館內延伸至館外,拉近讀者與館藏資源的距離,並形塑提升城市整體閱讀風氣。3 月辦理「113 年嘉義市圖書館閱讀種子行動書車計畫委託案」招標作業。 

 乙、表演藝術 

一、辦理「2023 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音樂營及訓練計畫」 

 (一)「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為扎根嘉義市藝文人口,培育更多在地音樂學子,辦理「7 日音樂營」、「8 場專業大師班」、「2 場相關講座」及「 3 場優質音樂會」,藉此培養本市優良音樂人才,增添音樂藝術交流機會,並充分展現文化與教育的完美契合。

(二)培訓期間由李威龍教授擔任音樂總監,范楷西教授(東海大學音樂系) 擔任指揮,其餘師資係由大學音樂系所教授及國內樂團首席,包括杜沁澐(小提琴)、婭力木(大提琴)、陳維哲(低音提琴)、張碩宇(長笛) 、葉明和(單簧管)、林慶俊(單簧管)、宋光清(長號)、侯傳安(小號) 、蘇鼎權(小號)、沈柏鑫(法國號)、謝政良(薩克斯風)、陳儀嘉(打 擊樂)、顏君如(室內樂)…等擔任。 

 (三)112 年 7 月 29 日至 8 月 1 日辦理為期 4 天的暑期音樂營,113 年 1 月 26 日至 28 日辦理為期 3 天的寒假音樂營,參加學員共計 118 位,並 於 113 年 1 月 28 日舉辦一場室內樂音樂會。 

 (四)112 年 10 月 29 日辦理「年度音樂會」,共有 87 位團員參與演出、113 年 2 月 25 日辦理「2024 嘉義市新春音樂會」,共有 68 位團員參與演 出,計畫期間安排團員進行 18 次的樂團排練,讓團員水平持續提升 ,參與觀眾人數計約 1,500 位。 

 (五)113 年 1 月 7 日辦理「教師音樂會」,由專業教授們親自示範演出,以作為團員演奏之標竿,參與觀摩之團員共有 35 位;另為增加團員上 台演出之機會,113 年 2 月 3 日辦理「沙龍音樂會」,參與團員共計 13 位。 

二、辦理「2024 雲嘉嘉營-夏至藝術節」 

 本市與臺南市、嘉義縣、雲林縣共同策辦「雲嘉嘉營劇場連線計畫-夏至藝術節」,自 6 月 22 日至 9 月 1 日規劃「記者會」、「移動劇場」、「藝劇場 」、「藝間店」、「藝工隊」、「藝饗家」、「藝把青」等 7 大主題活動,地點橫跨四縣市,「藝饗家-青少年圓夢計畫」113 年 3 月 6 日公告徵選, 4 月 23 日截止收件,擇優選出正取 8 隊及備取 2 隊。 

三、辦理「音樂廳舞台大幕蓮池緞帳整理修護案」 

音樂廳自 86 年啟用至今,舞台大幕緞帳已有部分線體剝落及懸吊桿急需保養,為使嘉義市音樂廳演出門面帷幕整潔,於 112 年 9 月 30 日完成施作。 

四、徵選及補助本市傑出演藝團隊 

爭取文化部補助「113 年度縣市傑出演藝團隊徵選及獎勵計畫」80 萬元,及本府自籌預算共計 133 萬元,辦理 113 年傑出團隊徵選,補助嘉義市管樂團、嘉頌重奏團及不可無料劇場等 3 團。

五、辦理嘉義市街頭藝人業務 

 (一)本年度 113 年自 4 月 8 日至 4 月 19 日開始受理街頭藝人申請。 

 (二)統計至 113 年 3 月底有效之街頭藝人證件共計 1,009 件。 

六、「2023 嘉義市搖滾音樂祭」活動辦理情形 

 (一)「2023 嘉義市搖滾音樂祭」於 112 年 10 月 8、9 日,連續 2 天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雙舞台、專業燈光與音響,邀請年輕及在地搖滾樂團演唱,並搭配相關市集活動,共吸引 10 萬人次參加。 

 (二)音樂祭演出團隊有:打倒三明治、溫室雜草、老破麻、Traveller 旅 人、固定客、等阮返來、胡凱兒、麋先生、P!SCO、粗大 BAND、溫蒂 漫步、OBSESS、及庸俗救星等 24 組多元風格樂團輪番上陣。 

七、迎接 2024 全嘉藝起來跨年晚會活動 

2024跨年晚會已於 112年 12月 31日(15時)至 113年 1月 1日(01時)辦竣, 本次活動主題為「幸福嘉義,讓愛+1」,當天結合在地傑出團隊及知名藝人、搖滾樂團、青春偶像團體聯合演出,活動實況於網路全程直播,並於 「勇媽阿惠-黃敏惠」臉書、「嘉義+1 We Chiayi」官方 Facebook 粉絲專 頁及 YouTube 頻道、「民視台灣台」(CH152)進行同步轉播精彩節目內容, 當晚上湧入 6 萬人次,網路觸及人數達 300 萬人次。 

八、嘉義市藝文旗艦升級暨在地特色劇場演出計畫 

文化局音樂廳近年進行音場調整、燈光及音響系統升級後,已成為鄰近地區最重要的專業場館之一。112 年邀請故事工廠「莊子兵法」(112 年 10 月 22 日)、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112 年 12 月 9 日)、黃翊工作室「黃翊與庫卡」(113 年 1 月 6 日)、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映畫 · 臺灣」(113 年 3 月 30 日)等知名團隊於文化局音樂廳重磅登場;透過擴大行銷策略,藉由表演團隊的高知名度與形象,打響本市藝文美名,吸引更多喜愛藝文活動觀眾參與。 

 丙、藝文推廣 

一、推展社區營造 

 (一)112 年度計畫文化部核定補助 475 萬元,本府配合款 125 萬元,總經費計 600 萬元。 

 1.公共治理:建立有利於社區營造的公共治理支持體系 「嘉義市社區營造中心」:成立社造中心推動社會設計育成學院、走讀社區守護家園、社區營造點徵選及輔導、社區記憶空間營造、地方知識學推廣輔導、青年文化行動競賽、社造聯合成果展活動等。 

 2.社會共創:社會設計、公民科技、跨界連結 

 (1)「社會設計育成學院」:計畫經費新臺幣 90 萬元,112 年 11 月 20 日決標委託「嘉易創有限公司」承辦,辦理項目:社會設計行動補助計畫、社會設計育成工作坊、社會設計育成學院成果發表分 享會等。 

 (2)「社會設計行動徵選及輔導計畫」於 113 年 1 月 12 日公告徵選, 1 月 26 日辦理提案說明會,2 月 24 日辦理提案工作坊,3 月 20 日截止收件,計有 17 件提案。 

 3.多元平權:看見多元、尊重差異、促進平等參與 

 (1)「走讀社區守護家園計畫」:嘉北國民小學(東區)、興嘉國民小學(西區),計 2 學校,於 112 年 11 月 28 日、30 日舉辦計畫成果發表活動。 

 (2)「社區營造點徵選及輔導計畫」:新移民女性關懷協會(西區)、 國華杏福檜樂福利協會(西區)、西區何庄社區發展協會(西區)、 神農社區發展協會(東區)、新店社區發展協會(東區)、攝影學 會(東區)、北湖社區發展協會(西區),計 7 團體,於 112 年 10 月 30 日至 11 月 18 日期間舉辦社區成果發表活動。

(3)「社區記憶空間營造計畫」:新店社區發展協會(東區)、興安社 區發展協會(東區)、大溪社區發展協會(西區),計 3 團體,於 112 年 12 月 10 日施作完成。 

 4.世代前進:青年賦權、世代協力、共榮發展 

 (1)「地方知識學推廣輔導計畫」:活泉人文館(西區)、陳佐民木雕工作室(西區)及嘉義市石雕協會(東區),計 3 團體,於 112 年 10 月 22 日至 11 月 10 日期間舉辦計畫成果發表活動。

(2)「青年文化行動競賽獎勵計畫」:個人組申婷頡、團體組「跨越國度的文化」,計 2 案,於 112 年 11 月 12 日至 22 日期間舉辦計畫 成果發表活動。 

 (3)「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聯合成果展」:於 112 年 12 月 2 日舉辦, 計 21 團體、18 特色市集參與,計 2,500 人次參與。 

 (二)113 年度計畫文化部於 113 年 3 月 13 日核定經常門補助款 400 萬元, 本府配合款 100 萬元,總經費計 500 萬元。 

 1.多元平權:看見多元、尊重差異、促進平等參與 

 (1)「社區營造點徵選及輔導計畫」:編列補助款總金額新臺幣 100 萬元整,113 年 3 月 15 日公告徵選,4 月 12 日辦理提案說明會,4 月 30 日截止收件。 

二、活化「舊嘉義菸葉園區」 

 (一)打造嘉義影視音基地

1.「嘉義市影視音基地 2 樓空間改造工程」禮堂 2 樓已於 113 年 1 月 29 日完成驗收,改造後的空間包含放映室、接待廳、無障礙廁所等,提供完善的影視音體驗服務。 

2.「影視人才培育學院」入門班與進階班分別錄取 12 名學員,年齡涵蓋從 17 歲高中生到 79 歲退休人士,利用 3 月至 8 月之周末進行,課程內容包含從田野調查、影視故事、後期剪接、影視科技 VR 再到行 銷募資、國際合製等 35 堂課程及 4 場映後座談,將於今年 8 月進行 學員拍攝作品成果發表會,透過專業人才培育,來帶動本市影視產業 鏈的發展。 

(二)舊菸葉廠文化園區 

1.為達到園區未來全區使用目標,將從都市設計之層面,進行先期規劃 、推動策略及相關配置。舊嘉義菸葉廠未來將定位為區域設計中心,期望成為設計與文創產業發展與交流之輻輳。舊嘉義菸葉廠第一期工 程-「第十、十一號倉庫環境美化工程」已於 113 年 2 月 29 日竣工,十號倉庫將作為本區靜態藝文活動的首座據點。 

 2.「打開舊嘉義菸葉廠-一期工程升級計畫」:為落實十大旗艦計畫-西區大發展的亮點計畫之一,將進行自由路與北安路街角舖面工程、安全圍離設置工程、十一號倉庫拆除工程,使舊嘉義菸葉廠開放空間能 面向自由路綠廊道,增強與城市景觀的融合感。 

三、推廣本市文創產業 

 在 110 至 111 年文化創意產業輔導培育計畫的基礎下,於 112 年度辦理顧問諮詢輔導 210 場次,資源媒合 13 件,文創業者參訪 1 場次,課程 15 場次,文創講座 6 場次,文創產業交流論壇 1 場次。 113 年度將持續投入輔導資源培力,並針對海內外市場流通擴大鏈結,整合產官學研量能以大帶小,未來將朝向推動文創產業加速中心轉型優化為樞紐平台,為嘉義市文創產業發展路徑定錨。 

四、「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

首次設立「嘉義市特別獎」 教育部自 97 年舉辦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TISDC),至今已邁入第十五年,充分顯現了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的規模,更為全球最具指標 性的大型學生設計競賽之一。為培育藝術與設計領域人才,本市首次與「臺 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合作設立「嘉義市特別獎」,將臺灣設計教育的豐沛能量導入嘉義市。112 年比賽共吸引來自全球 56 個國家地區、1,161 個校院系所,總計 18,367 件的參賽作品。「嘉義市特別獎」設有「優秀獎」 1 名獲得獎金 10 萬元、「佳作獎」2 名,各獲得獎金 1 萬元。 

五、辦理「2023 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活動 

 第 31 屆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於 112 年 12 月 15 日至 113 年 1 月 1 日舉行,為 期 18 天活動,活動內容包含踩街嘉年華、晚會、11 場室內音樂會、48 場 戶外音樂會、1 場專場演出、12 場社區產業巡演、8 場學校交流、攝影比賽及徵文比賽,共計辦理 70 場以上音樂會活動,約 22 萬人次參與。

六、辦理「2024 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活動 

 (一)2024 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由黃明川導演藝術總監規劃以「大翻轉」 為主題,策劃六大單元「魔幻巴西 Enchanted Brazil」、「私密革命 Private Becomes Public」、「未來想像 Imaging the Unknown」、「對 應力量 Antipode 」、「 能 量大躍進 Super Jump 」、「 細碎生命 Pulverizing Lives」,透過六大精彩單元深入探討現今網路及人工智能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呈現科技進步帶來的優勢與反饋。共有 49 部國內外藝術紀錄片參映,13 部世界首映、7 部亞洲首映、6 部臺灣首映,包括巴西、瑞士、烏克蘭、義大利、日本等 18 個國家影片參 映,更以巴西為焦點國家,展現多元的南美洲影像文化。本屆影展也邀請蘇匯宇導演、翁煌德及楊元鈴三位擔任客席策展人,為影展增添更多元的主題及作品。 

 (二)今年影展活動時間於 3 月 16 日起至 3 月 31 日止,每週六日於嘉義市立博物館放映室播映,影展期間約有 1,400 人次前來觀賞,並舉辦一場專題演講、兩場專題論壇,更邀請到多位國際導演來台參與,包含 瑞典導演曼斯・伯薩斯 Måns Berthas、新加坡導演葉奕蕾 Elysa Wendi、 香港導演黎宇文、巴西導演吉列爾梅,索斯特 Guilherme Soster、印 度導演于奇・阿里亞 Yuki Ellias。另外還在嘉義市影視音基地及秘 書店各辦理三場次之教育推廣放映;校園推廣講座則於南華大學及國 立嘉義大學兩所大專院校舉辦。 

 丁、文化資產 

一、文化資產調查研究及清查計畫 

 (一)完成「111-112 年嘉義市西區廟宇第二階段調查計畫」。 

 (二)完成「111-112 年嘉義市教會堂文物普查計畫」。 

 (三)辦理 113 年嘉義市文物普查專案管理計畫。 

 (四)辦理嘉義市嘉慶 20 年「重修文廟碑記」指定古物調查研究計畫 

 (五)113-114 年嘉義市無形文化團體文物普查計畫(家將將團與布袋戲偶團類)。

 (六)113-114 年嘉義市國中小學校文物第二階段調查研究計畫(一)。 

二、文化資產修繕、維護及因應計畫 

 (一)辦理「歷史建築嘉義慈濟宮修復再利用計畫」。 

 (二)辦理「歷史建築原嘉義公學校宿舍修復再利用計畫」。 

 (三)完成「112 年蘇周連宗祠管理維護委託案」。 

 (四)辦理「嘉義市市定古蹟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護木漆保養計畫」。

(五)辦理「113 年嘉義市文資防護專業服務中心」。 

(六)辦理「舊監宿舍群閒置房舍第四期第三次以修代租計畫」。

(七)辦理「市定古蹟津本喫茶部食堂(黃文醫生故居)修復再利用工程工作報告書勞務案」。 

 (八)辦理「嘉義市市定古蹟津本喫茶部食堂(黃文醫生故居)修復再利用工程」。 

 (九)辦理「嘉義市市定古蹟津本喫茶部食堂(黃文醫生故居)修復再利用工程案工程監造勞務案」。 

 (十)辦理嘉義市歷史建築「原南國運送店」及「原嘉義公學校宿舍」保護棚架及緊急加固工程。 

 (十一)辦理「歷史建築原城隍廟戲臺(林宅)景觀工程設計監造案」。 

 (十二)辦理「歷史建築原城隍廟戲臺(林宅)彩繪修護委託案」。 

三、文化資產傳承培訓及推廣 

 (一)完成「九華山地藏庵過爐民俗影音保存紀錄計畫」。

 (二)完成「振裕堂八家將紀錄、傳承與推廣計畫」。 

 (三)完成「『水滸傳-魯提轄仗義』傳習計畫」。 

 (四)完成「呂勝南 (呂咏磬) 廟宇交趾陶傳統工法拍攝計畫-以嘉義市九華山地藏庵昭忠祠為例」。 

 (五)辦理「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叢書出版計畫」。 

 (六)辦理「山海將魂紀錄片製作暨影像推廣計畫」。 

 (七)辦理「水滸傳-天雄星林沖傳習計畫」。 

 (八)辦理「113年籐編保存者程精鈞傳習課程」。 

 (九)辦理「李宗霖木雕傳習專業課程」。 

 (十)辦理「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耆老身影採集暨九大柱文化研習計畫」。 

 (十一)辦理「振祐堂八家將教育推廣暨紀錄片製作計畫」。 

四、舊有建築活化再利用補助計畫(舊屋力) 

 (一)113 年辦理媒合 10 件老屋規劃設計競圖,並於 10 月進行成果發表會。

 (二)委託 Youtuber 拍攝 2 部行銷宣傳影片、編輯印製老屋主題繪本等。 

五、老屋卸妝(老舊建築立面美化)計畫

113 年預計執行 6 棟老屋之立面修繕。 

六、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第二期(110-114 年) 

(一)辦理「歷史建築嘉義舊監獄演武場修復再利用工程規劃設計及因應計畫」。

(二)辦理「嘉義舊監獄暨宿舍群聚落建築群修復再利用計畫」。 

 (三)辦理「聚落建築群『嘉義舊監獄暨宿舍群』修復工程規劃設計及聚落全區因應計畫勞務委託案 」。

 (四)辦理「聚落建築群『檜木銀行』修復再利用工程規劃設計及因應計畫勞務委託案」。 

 (五)完成「112 年實驗木場營運計畫委託案」。

七、獲獎紀錄 

 (一)嘉義舊監宿舍群榮獲 2023 GOOD DESIGN AWARD/公共設施建設&空間設 計及 2023 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經濟成長組優選。 

 (二)嘉義市舊有建築活化再利用計畫(舊屋力計畫)榮獲 2024 第十一屆台灣景觀大獎/永續績效類優質獎。 

戊、博物館 

一、辦理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運籌機制計畫 

 (一)定期訪視輔導 6 所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 

 (二)定期召開館舍聚會,討論館舍串聯及合作事宜。 

二、嘉義市立博物館營運管理

 (一)博物館於 110 年 1 月 23 日重新開館,以嶄新面貌重新開館,提出「嘉義人關心嘉義事,異鄉人探索嘉義市」的新宗旨,透過親子、城市記憶與工藝的串連,展示嘉義市文化特色、市民歷史與生活記憶,重新定位為一座屬於城市與市民的「城市博物館」。 

 (二)策辦展覽活動 

 1.策辦第八檔特展「iF 嘉義設計展」,集結展出 2022 至 2023 年 iF 設計獎 120 件獲獎作品,其中展出 10 件嘉義市獲獎作品,包括遠東機械紀念博物館、嘉北國小 ARC 音樂廳學美美學計畫、聖保羅烘焙花園「精品體驗館」、誠品書店嘉義市立美術館期間限定店&昭和 J11 咖啡館、 CASA 酒吧、阿里山林鐵、實驗木場、構竹林鐵、往前咖啡製作所、昭 和十八 J18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等,展期自 112 年 10 月 3 日至 113 年 1 月 3 日,累計參觀人次 2 萬 7,516 人。 

 2.策辦第九檔特展「前線的微笑老蕭—蕭萬長人物特展」,集結自國史館、外交部、國立嘉義大學圖書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以及蕭萬長辦公室等單位典藏之珍貴圖像資料及文物的展覽,同時結合 臺灣過去外交、貿易、經濟的重大事件,讓我們對臺灣的國際情勢有更深入的了解。透過本展可以從蕭萬長先生的故事,看到臺灣專業人 才的養成過程,同時看見蕭萬長先生獨特的「溝通與談判」能力,更能了解到他對臺灣和嘉義的獨特情感。展覽自 1 月 26 日至 5 月 19 日。

 (三)辦理博物館教育推廣 辦理博物館教育推廣等相關活動共計 35項,累計約 36,123人次參與,詳如表 7。

三、推廣本市工藝產業

從過去輝煌的「木都 1.0」到讓市民生活沉浸在木產品、木建築及木環境中的「木都 2.0」,再進化到現在則是更符合人類永續發展與綠色轉型的「木都 3.0」。木材具有固碳功效,大量使用有助於環境循環永續,嘉義市秉持著與全球共同響應城市永續發展的核心精神,從文化層面、建築景觀普及到日常生活物品,都是落實循環經濟與永續生活等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 具體作為。 

 (一)策辦第一屆「優木良品」認證之授證及成果展示,開全國首創之木產品認證,首屆共吸引 72 家廠商 208 件產品參與,徵件產品來自全臺各地,透過評選選出 54 件優良產品,種類遍及傢俱、木文具、木玩 具及木生活用品等,產品豐富多元,其中包括生活用品類 28 件、傢具類 19 件、文具類 6 件和玩具類 1 件。 

(二)續辦第二屆「優木良品」-嘉義市木產品認證計畫徵件活動,持續於台北、台中、台南、台東及嘉義市辦理 5 場次木產品認證計畫說明會, 以及 2 日木都願景交流工作坊、參加 2023 台灣文博會等活動。積極串聯亞洲跨境設計購物網站 Pinkoi,成功行銷「優木良品」品牌。 

四、推動博物館公眾參與 

持續辦理「嘉博館市民 BAR-城市文化論壇計畫」,透過「市民 Bar」機制的建立,提供市民一個可以進行意見交流與對話的平台。9 月 23、24 日辦 理 2 場公民審議人才培訓工作坊,於 10 月辦理 6 場次市民 BAR 討論會,最後於 11 月 26 日辦理 1 場文化論壇活動,透過審議民主的形式蒐集民眾對重要議題的看法並試圖透過政策回應民眾的建議。 

五、「打開二通」形塑街角館故事續航力 

以整個城市就是一座博物館的概念,推出「打開二通-二通生活圈街角館成果展」,透過「尋畫風景」、「尋味路徑」、「尋藝探奇」三大主軸,串聯十七個二通店家,結合空間營造、限定體驗活動,引領民眾體驗具有在地知 識的「二通新生活風格」。 

 (一)中正路店家踴躍響應,號召 17 間店家主動加入,成為二通街角館, 首次辦理即獲好評。 

 (二)首度以城市博物館概念貫穿整個街區,提出「尋畫風景」、「尋味路徑」、 「尋藝探奇」三大策展主軸。

 (三)打造常民生活記憶典藏庫,日常街角即見店家故事微型展。 

 (四)由跨局處資源整合,以軟體(文化局)硬體(建設處)併行方式,協助在地店家永續經營,展現市府團隊合作力量。

六、啟動博物館夜間開放,邀請市民參與 

嘉義市立博物館正式轉型為城市博物館,並以「嘉義人關心嘉義事,異鄉人探索嘉義市」為宗旨,詮釋嘉義的城市特色。轉型後的嘉博館,開始關注公眾參與的面相,並思考如何與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人及物有所連結, 因此特別自 2023 年 9 月起,於每月最後一周周五延長開館時間,透過夜間免費開放,讓許多無法白天到館的民眾有機會可以在夜間空閒的時間到博物館參觀,同時配合舉辦「Friday Night 市民 BAR 分享會」,提供市民一個可以進行意見交流與對話的平台。同時配合夜間開館舉辦市民 BAR 分享會,邀請從事各行各業的市民朋友、 返鄉創業青年或主理人進行活動帶領,分享在嘉的經營理念及創業過程, 活動迄今已邀請過秘密客品牌總監 Miva、林聰明沙鍋魚頭的執行長林佳慧、 CASA 酒吧主理人小毛、白水設計總監李金源、往前咖啡主理人馬力歐、桃城豆花主理人 Sam 及靜山設設計的陳煥軒等多位在地創業青年分享創業的秘辛。 

七、發行「桃城物語」市民共筆刊物 

於 113 年 2 月起發行「桃城物語」一頁式刊物,邀請市民書寫嘉義市的日常風貌,紀錄人與人的交流,留下自己的故事。於 2 月發行創刊號-在嘉享生活、3 月發行第二期探覓時光奇境,共刊印 1,000 份供民眾索閱。 

 己、一般行政 

一、採購招標 計有「嘉義市歷史建築原嘉義城隍廟戲臺(林宅)景觀修復工程案」等 52 件 採購招標案,總決標金額計 1 億 3,603 萬 5,389 元整,詳如表 8。 

二、文書管理 

檔案目錄建檔、核對、裝訂及整理計 5,381 件。 

三、場地租借 

租借場地計 19 件。 

四、為民服務 

辦理民眾陳情案件計 39 件,服務台服務弱勢人士、專人諮詢及陳情電話接聽,總計 93,824 人次。 

庚、重要施政內容 

一、圖書館辦理各項分齡分眾與本土語言閱讀推廣和文學市集等活動,共計辦理 186 場次,24,577 人次參與。 

二、辦理「2023 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音樂營及訓練計畫」,計 118 人參與培訓。 

三、「文創+1 製造所」至今已辦理顧問諮詢輔導 210 場次,資源媒合 13 件,文創業者參訪 1 場次,課程 15 場次,文創講座 6 場次,文創產業交流論壇 1 場次,未來除持續推展核心業務,並將持續擴大參與指標型展會平台,全方位拓展文創產業市場,彰顯嘉義市文創能量,打造嘉義市文創隊。 

四、完成與辦理文化資產調查研究及清查計畫,共6案。 

五、完成與辦理文化資產修繕、維護及因應計畫,共12案。 

六、完成與辦理文化資產傳承培訓及推廣,共11案。 

七、辦理媒合10件老屋規劃設計競圖,並於10月進行成果發表會。 

八、辦理老屋卸妝計畫,進行6棟老屋之立面修繕。 

九、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已完成第一期計畫內容,繼續執行第二期計畫。 

十、嘉義市立博物館啟動收費機制,建立自動售票系統,112 年度至 9 月 30 日已累計 94,491 人次,門票收入 2,342,815 元。 

十一、持續辦理「優木良品」嘉義市木產品認證機制,已完成 5 場次說明會、2 日木都願景交流工作坊、文創相關展會 1 場次。 

十二、辦理二通生活圈街角館群營造計畫,透過輔導與媒合等模式,深掘與保存二通故事,整合在地產業、文化與生活樣貌,落實整個城市都是博物館的概念。 

十三、持續辦理「嘉博館市民 BAR-城市文化論壇」活動,落實博物館公民參與之目標與願景。 

 辛、未來推動重點 

一、興建圖書總館計畫 

 嘉義市積極向中央爭取興建圖書總館園區計畫,以嘉義市機六國有財產署公有土地(約 3.6 公頃) 進行規劃,目前已完成先期規劃部分,113 年除內政部都委會將再審議本府提出修正都市計畫變更案,也於 2 月 23 日遴選出 「嘉義市總圖園區興建案之委託專案技術服務案」優勝廠商,將協助文化局執行競圖各階段作業遴選出優秀建築師團隊,113 年底啟動執行總圖園區 委託規劃設計,期能以國際級規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指標性建築,並融入嘉義木都特色與展示,形成文化觀光軸帶上新景點。 

二、辦理「2024 桃城文學什光紀暨桃城文學獎」計畫 

 2024 適逢嘉義建城 320 週年,及第 15 屆桃城文學獎,為持續深化嘉義地方文學,營造文學創作氛圍,並結合今年新開幕的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推出一系列文學扎根的閱讀活動。「桃城文學獎」作為提供市民在地書寫,在地思考的發聲管道,鼓勵市民書寫創作屬於自己的嘉義經驗。「桃城文學什光紀」為嘉義市閱讀品牌,延續去年能量以「獨嘉魔幻日常」吸引全國各地喜愛創作、閱讀和旅行的民眾,前往桃城,在甫開幕的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感受專屬於嘉義市日常中帶點不尋常的文學時光。 

三、辦理東門派出所試營運及委外經營計畫 

2024 適逢嘉義建城 320 週年,為彰顯嘉義文學底蘊及文化內涵,提供在地文人及學子演繹空間,需要一座文化基地場域來具體推動桃城文學、嘉義文化。東門派出所將作為嘉義市的文化基地,策辦一系列藝文推廣活動, 並串聯周邊舊城區醫館、文化資產場域,營造並深化文學欣賞氛圍、培養市民閱讀素養,亦提供桃城文學策展空間,作為提供市民靈感發想的空間、發展在地書寫及創意相遇的場域,鼓勵市民書寫創作屬於自己的嘉義經驗。 

四、辦理「2024 嘉義市搖滾音樂祭」 

嘉義市「2024 諸羅搖滾音樂祭」活動,讓文化特色與搖滾樂相互連結,透過音樂推動城市觀光,提升城市之能見度,活動預計 113 年 10 月 5-6 日於嘉義市文創園區辦理。 

五、辦理「2024 嘉義藝術節」 

 預計於 113 年 6 月 22、23 日及 6 月 29、30 日連續二週,於文化廣場、製材所及鐡路車庫園區盛大登場,今年配合林鐡處 7 月 1 日全線通車,藝術節主題將以嘉義市與阿里山、木都及鐡道為規劃主軸,透過展演、推廣、行銷及市集等多元規劃,共同創造豐富多彩的藝術饗宴。 

六、「2024 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音樂營及訓練計畫」 

 為提供在地音樂學子有更多交流的機會,今年預計規劃「7 日音樂營」、「8 場專業大師班」、「2 場相關講座」、「3 場優質音樂會」及「2 場推廣音樂會」。 

七、辦理「藝文升級旗艦計畫暨在地特色劇場演出計畫」 

 113 年預計邀請如 TAIWAN TOP 演藝團隊、113 年傑出演藝團隊及立案團隊等進行演出,其類型包含音樂、戲劇及舞蹈等,透過優質的藝文表演,讓嘉義藝文再深耕,給市民滿滿的幸福感。

八、辦理「2024 街舞首都」 

規劃在 113 年 6 月至 9 月間周末辦理,連續二天在文化局音樂廳及文化廣場舉辦街舞競賽及表演活動,邀請在地與國內、外團隊共同參與,透過表演、市集等活動,期望吸引更多喜好藝文活動人口參與,培育未來奧運明日之星。 

九、辦理「迎接 2025 全嘉藝起來跨年晚會」 

預計 113 年 12 月 31 日晚間 6 時至 114 年 1 月 1 日凌晨 1 時於嘉義市立體育場辦理。主要營造「嘉義最 High 歡樂城」,讓參與民眾感受嘉義多元之城市風貌,結合創意舞臺或燈光視覺效果,呈現本市幸福活力、友善健康城市之特色。 

十、規劃「2024 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活動 

(一)嘉義市國際管樂節邁入第 32 屆,活動訂於 113 年 12 月 20 日至 114 年 1 月 1 日舉行,為期 13 天活動,活動內容亦保留管樂節經典如踩街活動、晚會及室內外音樂會,希冀帶給民眾耳目一新的全新管樂體驗。 

 (二)本屆管樂節因應各國對於新冠病毒疫情逐漸解封,已積極邀請國際團隊來台演出,希冀邀請國外團隊參與,展現疫情後的活力,也可增加管樂節活動內容多元豐富性,並擦亮管樂節國際招牌。 

十一、持續推動舊嘉義菸葉廠相關工程 

 (一)「打開舊嘉義菸葉廠-一期工程升級計畫」 為落實十大旗艦計畫-西區大發展的亮點計畫,在「北港路三側區段徵收計畫」及「嘉北車站健康幸福園區計畫」兩大計畫中,創造城市 建設與市民溝通對話的開放空間。舊嘉義菸葉廠十一號倉庫財產報廢計畫書已於簽會相關局處,待簽准後辦理拆除執照申請等事宜。

 (二)「舊嘉義菸葉廠二期工程因應計畫委託規劃設計監造技術服務案」 將完成舊嘉義菸葉廠鍋爐室、複薰室、機械室、福利社、員工浴室(澡堂)、舊配電室、水塔建物再利用因應計畫及規劃設計。 

十二、規劃「嘉義建城 321 年展覽計畫」活動 

 藉由策辦「嘉義建城 321 年(320+1)展覽計畫」,帶動在地特色發展,累積城市文化重要的底蘊,預計 113 年成立專案辦公室、擬定策展論述、 辦理展前暖身活動,並於 114 年辦理展覽活動,展覽時間暫定為 21 天, 將整合相關行政資源,並以社會設計為號召,帶動民間企業及團體參與,促進嘉義市區域發展與產業轉型,同時以設計及策展為手法,呈現嘉義市之城市建設、文史藝術、友善生活、宜居環境、產業發展等城市多元風貌,來吸引國內外參觀人潮,體驗本市獨特的城市魅力,感受本市「小 城市大創新」的設計能量。 

十三、規劃「2024 嘉義市國際三分鐘影片大賽」活動 

 持續徵集世界各地具有藝術性、原創性及當代性的實驗極短片,期以臺灣能夠成為國際導演、影視相關科系學生與對於影像創作有興趣之民眾進行極短片創作及視覺藝術創作的交換平台。本屆總獎金共計新台幣 200 萬元,並由國內外評審委員團隊進行三階段評審選出得獎作品。預計 113 年 10 月辦理頒獎典禮及得獎作品特映會、映後座談。 

十四、運用公私合作的「以修代租」方式,持續活化嘉義舊監獄及舊監宿舍園區,將閒置空間活化為地方創生的創業基地,創造雙贏局面。 

十五、辦理「嘉義市志續修」纂修計畫,以完善本市的地理、氣候、歷史、文化等整體城市特色紀錄。 

十六、持續辦理第二期(110-114年)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用木專業實現嘉義市木都2.0構想,恢復木材城市的榮光及未來之永續發展。 

十七、舊屋力將以老屋修繕的規劃設計競賽方式進行,徵選10戶老屋運用專業技能,導入設計概念來修繕老屋,提供屋主修繕前完善的規劃內容,讓老屋活化更具專業性。 

十八、實驗木場將持續規劃木業人才培育課程,納入新式木構資訊規劃工作坊、 營隊等課程內容,形成完整的木業教育場域,延續嘉義「木都」的特色及價值。 

十九、發行博物館 113 年度季刊「桃城‧晃遊」第 17 期及 18 期,印行 4,000 本。 

二十、辦理「來嘉呷飯-嘉義火雞肉飯特展」,介紹嘉義在地特色飲食文化以及與城市市民生活。  
 
B、美術館   


嘉義市議會第11屆第3次定期會嘉義市政府工作報告各單位簡報檔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Taipei City Government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文化網>文化發展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https://culture.gov.taipei/Default.aspx




112-12-25臺北隊就職一週年,持續發展臺北多元共融文化

北市府今日舉辦臺北隊就職週年記者會,文化局表示,文化需要長期的孕育與耕耘,過去一年中文化局持續推動多項文化政策,並自期成為臺灣城市文化領頭羊,建立更多元共融的文化風貌及更友善包容的文化環境,帶給市民更深厚獨特的臺北文化。

為呈現臺北豐富文化風貌,文化局長年舉辦精彩藝文活動,並以創新策展內容帶給觀眾全新體驗,包含已成為臺北城市品牌的臺北時裝週今年選定臺北大巨蛋周邊松菸大道辦理,結合文化資產與城市地標帶來新舊交融的全新體驗,同時由市長及副市長穿著設計師服裝支持臺灣設計產業;臺北白晝之夜也同步開放市議會與北市府,將民主議事空間歸還市民,吸引逾40萬人次參與活動;台北文化獎亦首創安排得主專屬引言人,細數得主故事點滴,使典禮參與者共享得主榮耀;而臺北藝術三節、臺北文學季、臺北爵士音樂節、臺北古蹟日、臺北雙年展等多元領域的豐富藝文活動也持續推動臺北文化發展。同時為扶植臺北文化工作者持續深耕臺北文化,文化局推動多項藝術文化補助措施,補助範圍包含藝文補助、設計補助、電影製作、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公共藝術、受保護樹木、年度演藝團體補助等各項文化領域,112年共補助超過875案,補助經費共達1億500萬元以上,以使文化工作者無後顧之憂,持續投入文化事業。

除臺北深厚藝文量能外,文化局也持續提升文化硬體建設,其中城市舞台已於7月整修後重新啟用;北美館典藏庫房、北美館二期工程擴建、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和臺北文學館等本市重要藝文館設亦陸續完成工程作業、設計及選址等規劃,未來將以更完善的硬體文化設施,使市民享有絕佳藝文體驗。同時為保存城市文化記憶,文化局積極保存臺北文化資產,目前本市文資數量共計557處達全國之冠,文化局112年已完成台電倉庫修復、洪氏祖厝緊急搶修、中心新村修復、蟾蜍山景觀再利用等多項文資工程,總工程經費耗資約5億元,其中北投中心新村聚落修復暨再利用第二期工程榮獲2023國家卓越建設獎,蟾蜍山煥民新村文化景觀再利用工程榮獲中華建築金石獎,足見臺北文化資產保存成果豐碩,而今年內艋舺助順將軍廟、戴運軌寓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草山御賓館、草山派出所、巴旅館澡堂等文化資產均陸續開工進行修復整建,文化局將持續透過維護臺北市文化資產,述說臺北文化記憶故事。

文化局除持續發展臺北文化內容外,也陸續推出各項創新文化政策,如為響應文化部文化幣政策推出「你看戲 我買單」青年包場活動,除前2場演出分別有近8成及9成的入座率外,後續2場演出共近1,500張票券亦索取一空;同時為使遊客瞭解臺北在地人文故事及歷史文化,本局已於今年推出文化小旅行36處文化點,並預計後續推出共100處文化點,同時強化文化點與周邊區域串聯,帶領民眾走入臺北感受文化故事。明年亦將借鏡美國、澳洲及新加坡等各國經驗,舉辦Taipei Focus活動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吸引民間共同響應投入參與城市活動打造整合音樂文化、產業對話、科技運用及包括音樂演唱會、專業論壇與周邊活動等現場演出的複合式跨域節慶展會。同時規劃明年參考美國百老匯東尼獎辦理經驗,推動劇場界殷殷期盼的臺北戲劇獎,使臺灣當代蓬勃發展的現代戲劇能有專屬獎項,以表彰為戲劇創作奉獻的表演工作者。

文化局表示,回顧過去一年,臺北的改變已經開始,文化局將持續與以創新精神多元精神推動文化事務,同時持續傾聽各界意見,保持開放態度,使臺北文化持續向下紮根,讓民間成為臺北文化的重要養分,並使臺北成為兼容並蓄的文化首都。
為深化臺北文化發展並厚植城市藝文量能,文化局以厚植藝文節慶、健全文化環境、提振文創產業、打造文化場域和喚起城市記憶等五大文化面向,推動臺北文化政策。藉由辦理藝文節慶、補助藝文團隊、扶植文創產業等軟體業務,以及修復維護本市文化資產、營運或優化本市文化館所等硬體業務,深化在地文化並拓展國際交流,以建立臺北多元共融之文化。

臺北城市文化風貌豐富,每年均舉辦包含臺北文學季、藝術三節、臺北古蹟日、臺北爵士音樂節、文化就在巷子裡、臺北白晝之夜、臺北時裝週及臺北雙年展等多元藝文活動。已成為臺北城市品牌的臺北時裝週,今年首次與中央文化部合作開閉幕及品牌資源整合,閉幕秀並選定城市大型指標-臺北大巨蛋周邊松菸大道辦理,市長及副市長皆親自穿上設計師服飾,以行動支持臺灣設計師,亦在媒體聲量獲得廣大迴響;每年固定吸引數十萬人次朝聖之臺北白晝之夜,今年一舉突破開箱北市府及市議會,雖天候不佳仍吸引逾40萬人次參與;已辦理27屆的臺北文化獎,今年特別透過市長與第25屆得主彭蒙惠女士拍攝影片宣傳,報名推薦人數倍於以往,於頒獎典禮上並透過引言人介紹,深化文化獎傳承與創新之意涵;同時北藝中心的臺北藝術三節、北流中心辦理之音樂不斷電活動及文基會松山文創園區、西門紅樓、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等區域性文化亮點,在在皆透過深化藝文節慶內涵,以建構臺北藝文品牌,凝聚集體認同。

為扶植臺北市藝文團隊,文化局長年辦理藝文補助、設計補助、年度演藝團隊補助、公共藝術補助等各項補助,112年共補助超過800件團隊申請,補助金額達1億500萬元以上。同時因應疫後產業振興,邀集86間藝文場館品牌店家辦理「藝文場館金優惠」,4-6月活動期間共吸引超過400萬人次參觀臺北市藝文場館,以優質的節目與場館內容,吸引民眾回流。另運用市府閒置空間提供藝文團隊工作及排練空間已達到21處新高,也持續辦理「育藝深遠」鼓勵國小孩童及早參與藝術洗禮,年中並搭配文化部青年文化禮金專案,積極推出文化點配合,並策劃青年包場,首場由市長陪同青年觀看全民大劇團推出之「海角七號」獲得熱烈迴響,整體預估將超過9成滿座率。

除協助提升臺北藝文產業,文化局亦針對臺北文創產業發展提供相關輔導措施,包括單一窗口諮詢、辦理說明會及創新輔導,累計超過5萬人次參與,並率文創業者赴日本與馬來西亞參展與商洽媒合,協助台灣文創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同時文化局亦積極協助影視產業發展以行銷臺北城市意象,自97年迄今已補助超過164部電影,超過4億2千萬元,另為讓影視產業國際與數位化,持續推動「線上實境勘景」,於今年完成200處線上環景拍攝。

除藝文活動及政策推動等軟體面向推廣外,文化局亦逐步籌建整備臺北藝文館所,除今年適逢40週年的城市舞臺於7月重新啟用,以嶄新劇場設備迎接演藝團隊與觀眾,北美館典藏庫房、北美館二期工程擴建、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和臺北文學館等本市重要藝文館設亦陸續完成工程作業、設計及選址等規劃,未來將以更完善的硬體文化設施,使市民享有絕佳藝文體驗。同時臺北市作為全臺文化資產最多的城市,目前已轄管超過550處文化資產,文化局每年投注龐大人力及經費資源進行城市文資保存維護,今年包含艋舺助順將軍廟、戴運軌寓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草山御賓館、草山派出所、巴旅館澡堂等文化資產均陸續開工進行修復整建,其中草山區域文化資產已逐步串聯形成文資群落,展現在地文化風貌;而文化局進行煥民新村景觀活化再利用工程及中心新村二期工程分別獲得中華建築金石獎及國家卓越建設獎殊榮,足見文化局保存文化資產努力備受各界肯定。

長年推動深耕文化政策,文化局因應臺北文化環境現況,傾聽各方意見,陸續推動各項創新文化政策,臺北文化小旅行今年已推出36處,後續將陸續推出共100處文化點。明年亦將借鏡美國、澳洲及新加坡等各國經驗,舉辦Taipei Focus活動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吸引民間共同響應投入參與城市活動打造整合音樂文化、產業對話、科技運用及包括音樂演唱會、專業論壇與周邊活動等現場演出的複合式跨域節慶展會;並將參考美國百老匯東尼獎辦理經驗,推動劇場界殷殷期盼的臺北戲劇獎,使臺灣當代蓬勃發展的現代戲劇能有專屬獎項,以表彰為戲劇創作奉獻的表演工作者,未來文化局將持續耕耘臺北文化沃土,並傾聽各方意見,持續以創新多元精神,推動文化事務,使臺北成為兼容並蓄的文化首都。


延續223日雙北合作交流平臺討論,台北市文化局與新北市文化局持續整合藝文資源及推展合作,並秉持北北基共同生活圈之共榮理念,邀請基隆市文化局參與討論,未來,北北基將就街頭藝人證照整合、影視協拍單一窗口等6項議題進行合作,擴大北北基藝文服務以及交流推廣。

台北市文化局蔡宗雄局長表示,臺北,是一個品牌,生活方式、藝術、展演、電影、美術館、眷村、百工百業達人與故事等,共同品味交織呈現了臺北的味道,為了持續讓臺北成為多元文化品味生活的城市,也因應北北基為共同生活圈,所以本次北北基合作,共同扮演服務陪伴角色,為市民及藝文民間組織服務。

北北基未來將在6項文化議題上進行合作,包含街頭藝人證照整合機制、北北基影視協拍單一窗口、兒藝節共同行銷、北北基文化刊物電子版聯合宣傳、北北基駐村藝術家交流平台、北北基眷村文化節交流等,透過各面向促進北北基文化交流合作。

北北基三市藝文資訊月刊「文化快遞」、「新北市藝遊」、「基隆開傳」電子版將聯合宣傳,
於各自官網提供「北北基合併本」、北北基各別本共4選項服務大台北區居民。

街頭藝人證照整合機制部分,現行為雙北分別辦理街頭藝人證照審議,導致民眾需兩地奔波,證照亦僅限於個別區域,為便利民眾取得街頭藝人證照及簡化行政流程,今年雙北將研議逐步整合雙北街頭藝人審議制度,預計明年建立共同審議委員及標準,今年雙北將進行研議,逐步整合雙北街頭藝人審議制度,透過建立共同審議委員及標準,民眾擇一申請取得許可證後,即可於雙北演出,並可至基隆換證進行演出,北北基亦將建立共同管理記點制度。

影視協拍單一窗口部分,現行為各縣市各自辦理影視協拍,惟如果拍攝單位有跨縣市拍攝需求,仍須個別向權管機關接洽,未來,北北基影視協拍將共同合作,如有跨縣市拍攝需求,將由北北基協拍窗口橫向聯繫接洽協助。

此外,北北基文化局亦將於兒藝節共同行銷、文化刊物電子版聯合宣傳、駐村藝術家交流平台、眷村文化節交流等面向共同合作,北北基文化局亦將持續暢通縱向及橫向的溝通管道,共同推展各類藝文合作,為市民打造更優質便利之北北基生活圈。


附屬機關 / 法人

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

臺北市立文獻館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國樂團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行政法人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行政法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業務報告 2024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https://culture.gov.taipei/




112年下半年113上半年施政報告

文化

一、112 年度重要施政成果 

(一) 厚植藝文節慶內涵 

1. 2023 臺北白晝之夜:於 112 年 10 月 7 日晚間 6 時至 10 月 8 日清晨 6 時於信義區舉辦,以市政府周邊、市議會、國父紀念館等場域為據點,分為「國際視野、藝術公園、自由街頭、佔領府會、一夜影展、議題響應」6 大主題,展演逾 40 件藝術裝置與表演節目,本屆活動計吸引逾 40 萬人次參與。 


2. 2023 臺北時裝週:為扶植臺北時裝設計,每年時裝週集合臺灣時尚產業的專業團隊,力邀各領域人才跨界共創合作。2023 臺北時裝週活動以「DE&I 多元共融」為精神(Diversity 多元、Equity 平等、Inclusion 包容),展現臺北引以為傲的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意象,包容不同層面的審美。活動於 9 月 29 日到 10 月 29 日辦理,範圍擴及信義、東區、南西三大商圈,帶來期間限定快閃店、設計師選品店、風格店家共同串聯響應,及包含週末限定時尚街拍、時尚街頭秀,更於松山文創園區與周邊展開多場品牌時尚秀、國際時尚論壇、閉幕大秀等活動。一系列精彩內容涵蓋臺北時尚、文化、藝術的核心場域,是眾人期盼的年度時尚盛事,實體活動約 2 萬 7,557 人次參與。 

3.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 台北雙年展」(112 年 11 月 18 日至 113 年 3 月 24 日):作為亞洲歷史最悠久的雙年展之一,台北雙年展自 1998 年創辦以來,致力臺灣當代藝術發展,積極參與亞洲及全球當代藝術網絡,建立本地社群與國際社會間之接軌,將臺北城市文化的底蘊與多元特色混合於其中,啟發藝術不同向度的能量。本屆雙年展由臺灣策展人周安曼、美籍策展人 Brian Kuan Wood,以及獨立策展人 Reem Shadid 共同策劃,匯聚 50 多位臺灣及國際藝術家和音樂人。雙年展主題「小世界」(Small World)代表著希望,也透露著不安;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指向我們所共同面臨的處境,邀請觀眾一同探索如何運用疫情經驗來提出新的生活想像。 

4. 城市舞台 40 周年歡樂迎新風華再現:本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有著跨世代臺北人喜愛的共同記憶,為提供演出團隊及市民觀眾更加安全、優質而舒適的展 演與看戲環境,自 110 年底休館推動整建工程。施工期間適逢 COVID-19 疫情衝擊及全面缺工潮的困難,為了回應市民的期待及疫情後表藝團體復甦的活動場地需求,在歷經 18 個月的整建工程後於 112 年 7 月 16 日完成蛻變。換裝改造後的城市舞台帶來四項有感的優化:「劇場設備全面升級」:配備自動化舞台控制系統、更新吊具與音響設備,讓表演團隊精準呈現演出作品;「團隊使用空間更新」,翻新後台化妝休息室及排練空間;打造「觀眾友善服務空間」,提升觀眾席座椅舒適度,增加男女及無障礙廁所間數;清新明亮的外觀改善了「劇場自明性」,增設戶外草坡、木棧平台休憩區域以擴展敦南綠帶並打造串聯臺北田徑場、小巨蛋的市民遊憩樞紐。為確保城市舞台整建工程施工品質並針對劇場專業設備進行完整之運轉及壓力測試,112 年下半年城市舞台進行為期半年的試營運,「城市舞台試營運開幕演出系列節目」共計 15 檔 82 場精彩演出,觀眾人數 5 萬 6,330 人,觀眾整體滿意度逾 96%。

5. 臺北藝術三節:第 24 屆臺北兒童藝術節於 112 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13 日舉辦,以「IT’S UP TO KIDS」為命題,強調小朋友的自主性,也藉此讓小朋友學習自己決定。以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為基地,帶來戲劇、舞蹈、音樂、偶戲等闔家觀賞的精緻作品,並策劃展現植物生態多樣性的「建築點點綠」互動展覽、 青少年劇場系列等,讓大小朋友都可以體驗更多的創意能量,本年共計 67 場售票演出,64 場免費前進社區藝文演出,59 場藝術樂園演出及 1 檔免費互動展覽,實地參與為 5 萬 2,690 人次。第 25 屆 2023 臺北藝術節於 112 年 8 月 5 日至 10 月 1 日舉辦,策展人林人中以「萬物運動」為主題,以「生態」的策展思維與方法回應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現況,邀請觀眾一同透過藝術來關照海洋、土地、城市、社群與有靈萬物的生活與生存,及其與生/身而為人的我們之間如何共存共榮的未來,當年度共 36 檔節目 118 場次,實地參與為 1 萬 8,310 人次。第 16 屆 2023 臺北藝穗節以「後浪警報」作為策展主題,比喻藝穗節就如同最寬闊自由的海域一般,匯聚了許多新興的藝術能量,共計 135 個團隊報名,於 112 年 8 月 19 日至 9 月 3 日在 31 個場地展演 590 場次,共計 約 4 萬人次參與。 

6. 2023 臺北文學季:於 112 年 3 月 4 日至 6 月 8 日辦理,以「同城之人,文學與共」為主題,結合本市藝文場館、獨立書店及圖書館等在地文學資源推出「 春日共遊」開幕市集、「文學與共」講座及走讀、「青春共讀」市圖好書展、「讀書俱樂部」文學特展、「大島渚×西蒙波娃」文學.閱影展等豐富系列活動,在後疫情時代以「共」的概念出發,邀請民眾重新感受多向交流的美好。 其中備受矚目的「國際華文作家」單元,邀請斬獲各大文學獎、備受國際肯定的馬來西亞作家黎紫書來臺,並規劃 3 場系列講座,從馬華文學、長篇小說寫作、校園交流三大面向切入她的創作,透過更全面性地認識黎紫書,延伸文學觸角,撞見馬來半島的風景,共計 6 萬 3,634 人次參與。 

7. 2023 台北電影節:第 25 屆台北電影節於 112 年 6 月 22 日至 7 月 8 日於中山 堂、信義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等地辦理。影展開、閉幕影片,分別為九把刀導演的《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世界首映),及藍正龍導演的《成功補習班》(世界首映),兩部作品風格大異其趣,反映臺片類型多元、題材選擇豐富。此外,「國際新導演競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新銳導演報名角逐大獎,初選評審從 544 件新導演作品中,精挑細選出 12 部電影。觀摩影片計 122 部,共放映 238 場,除了有世界首映的臺灣電影外,還有亞洲首度曝光的優秀作品,計約 3 萬人次參與。 

(二) 健全文化環境生態 

1. 藝文補助:本府文化局 112 年度藝文補助常態第 1、2 期申請共計 1,448 件,補助 712 件,補助金額計 5,004 萬 6,000 元;兩岸/國際文化交流(出國)共 計申請 202 件,補助 89 件,補助金額計 650 萬元。113 年度常態第 1 期申請共計 713 件,補助 399 件,補助金額計 3,635 萬元;兩岸/國際文化交流( 出國)第 1 期申請共計 37 件,補助 17 件,補助金額計 140 萬元。補助對象 除專業藝文外,亦包括社區文化、弱勢團體(其他少數族群)及原住民族等, 類別多元。 

2. 公共藝術補助:112 年度核准補助「2023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2023 關渡光藝術節『漉漉』」、「『覓覓』-2023 中山好融異藝術計畫」、「社子咱 的家生活藝術節」、「2023 里山川 2.0『生態的世界串聯』公共藝術計畫」、 「國境之門青年藝術基地」,共計 6 案,核定補助金額 950 萬元。113 年補助預算為 970 萬元,第 1 期於 113 年 2 月 5 日至 3 月 15 日受理申請。 

3. 電影製作補助:為推動本市電影產業發展,行銷「臺北」城市意象,本府文化局自 97 年開始辦理補助電影製作,112 年度共計補助《疫起》、《我的麻吉 4 個鬼》、《夜校女生》、《優雅的相遇》、《非想非非想》、《老狐狸》、《 還錢》等 11 案,核定補助金額 2,500 萬元。113 年度第 1 期補助《鬼才之道 》、《怎麼可能我家的祖先是你家的鬼》、《失明》等 4 案,核定補助金額 1,250 萬元。 

4. 無形文化資產:

(1) 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委託專業團隊普查、民眾提報等途徑,發掘本市具登錄潛力之無形文化資產項目保存者,截至 112 年 12 月,本市登錄傳統表演藝術 9 項,19 位保存者、4 個保存團體;傳統工藝 8 項、9 位保存者; 民俗 7 項、7 個保存團體。經審議會認定之保存者/團體,辦理保存維護計 畫、授證典禮頒授認定證書、特展及教育推廣活動,113 年下半年預計辦理授證對象為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保存者-楊麗花及傳統工藝斲琴保存者 -林立正。 

(2) 無形文化資產補助:為鼓勵民間辦理無形文化資產之記錄、傳承、推廣及活化等工作,本府文化局自 98 年開始辦理補助本市登錄及列冊之無形文 化資產保存者或保存團體申請保存維護計畫案,112 年度共計補助 18 案, 其中 5 案續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協助保存者或保存團體申請 112 年度補助 ,獲該局補助金額 92 萬元;18 案包括:台北靈安社「台北靈安社神將傳 習計畫 1.0」、臺北市華聲南樂團「南管有聲教材-「指譜套」(一)」 、顏金益「顏金益漆線佛像(觀世音菩薩)傳習計畫」與「情牽漆繫-顏 金益工藝美學推廣計畫」、梓作坊古琴藝術工坊「梓作坊 2023 斲琴工藝 傳習計畫:林立正古琴造作傳習進階班一」、小西園掌中劇團「小西園 112 年經典連本戲傳習計畫:《孫龐演義七國誌》(17~20 集)」與「小西園許王藝師經典戲碼傳習計畫楊家將之拆樓、私下三關、遊台城、台城 救駕」、廖德良「112 年度印鈕工藝文化傳習計畫」、閩南嶼文化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古路歌仔戲《甘國寶過臺灣》有聲出版計畫」、戲點子工作坊「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李超京胡音樂傳習計畫:超琴越藝 2」與「臺北 市傳統藝術藝師曲復敏傳習計畫:老旦老生劇藝雙兼 2」、社團法人台北 市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大龍峒金獅之獅藝表演影音保存紀錄計畫」、陳 錫煌傳統掌中劇團「掌藝薪傳-112 年度陳錫煌傳統布袋戲技藝推廣計畫 」與「以演代訓演出計畫 3.0」、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陳剩藝師《三藏出世》保存傳習講座暨讀劇發表演出計畫」、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112 年度《共班讀冊》歌仔戲藝術線上推廣計畫」及大頭金來鼓亭工作室「《將軍令》鼓亭樂曲傳習與推廣」等,核定補助金額計 488 萬 3,930 元。 

5. 2023 第 27 屆臺北文化獎:為因應文化思潮或發展趨勢,並表彰及獎勵對臺北 市文化特質之形塑有特殊貢獻者,特頒予文化獎。本屆獎勵重點為「關注文化 發展,透過各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實踐,引領臺北多元文化風貌。」,本屆徵件增加至 45 案,經「臺北文化獎遴選委員會」選出 4 位包含瘂弦、米復國、姚立群、張乾琦等來自文學、文資、劇場、攝影領域之優秀得主,本獎得主規劃紀錄片、行銷專訪與推廣活動,頒獎典禮於 11 月 17 日假中山堂舉行,由市長親自頒獎,亦邀請遴選委員代表、引言人致詞。113 年規劃提升臺北文化獎辦理規模、擴大行銷及得主獎金等。 

6. 第 25 屆臺北文學獎:以「在天亮前寫下」作為徵文宣傳主題,自 111 年 11 月至 12 月受理徵件,延續「鼓勵文學創作、深耕文學土壤」的目標,邀請華人 世界各方優秀的創作者參與投稿。本屆徵件共分為六個項目: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臺劇本、文學年金獎助計畫。最終收到臺灣各縣市及亞洲、 美洲、歐洲、大洋洲等地投稿,總收件共計 1,483 件,並選出 23 位得主,於 112 年 5 月 27 日在中山堂光復廳辦理頒獎典禮。第 26 屆臺北文學獎截至 112 年底總收件共計 1,902 件,預訂於 113 年 5 月 25 日在中山堂光復廳辦理頒獎 典禮。 

7. 藝響空間:提供本市公用房舍予藝文創作者及藝文團體作為展演場所、工作室 、排練場或辦公室等使用,藉以減緩藝文工作者部分資金壓力,並得以藝術創 作美化或改造閒置空間面貌,達到鼓勵藝文人才留在本市進行創作,促進藝文活動蓬勃發展及塑造地方人文特色之目的。截至 112 年 12 月底止,共計 21 個空間,53 個藝文團隊及個人進駐。 

8. 藝啟學計畫:提供藝術工作者創作排練所需空間,並活化本市國民中小學校園餘裕空間,以鼓勵藝文人才留在本市進行創作,將藝文種子扎根校園,達到藝文啟蒙教育之目的。第 1 所辦理之「南港區修德國民小學」以表演藝術所需之排練及辦公室為主要使用方式,常駐單位計有 5 個團隊,截至 112 年 12 月底 已辦理 96 場次藝文教學,帶領全校 500 多名學生進行藝術就在身邊的初體驗 ,獲得熱烈迴響。另藝啟學排練室空餘時段對外提供租借使用,截至 112 年 12 月底已服務 240 個藝文團體、計約 3,000 個排練時段。 

(三) 提振文創產業能量 

1. 文創產業扶植:為扶植臺北市文創業者,透過培育人才與打造媒合平台,強化本市文創業者品牌實力,對外擴展通路。112 年以產業輔導與拓銷為主軸,共辦理 1 場文創產業政策資源說明會、5 場主題講座,線上線下累計超過 4 萬人 次參與。在產業輔導方面,「文創診療室」提供諮詢輔導,本年度單一諮詢窗 口服務品牌診療累計 65 筆諮詢,個案諮詢輔導累計 16 場深入專業輔導,另提供 2 家新創業者及顧問辦理 9 個月專案輔導。在市場拓銷方面,持續運用松山 文創園區資源及「選.台北」網站增加品牌能見度。另因疫情趨緩,帶領品牌 業者前往國際展會,協助業者拓展商機,於 7 月 19 日至 21 日帶領 12 家業者 參加「2023 日本東京商品設計展」,及 9 月 17 日至 24 日帶領 11 家業者赴 馬來西亞辦理商洽媒合交流會,提供海外市場對接管道,擴大計畫效益,增加 本市國際能見度及展現文創設計實力。113 年將以促成「品牌晉級」為階段性目標,持續推動辦理產業輔導及國際拓銷。 

2. 設計推廣專案計畫: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活動案為透過設計方法、跨領域對談、 專業者與設計師和市民的共同協作,挖掘城市各面向的議題。112 年度活動自 10 月 4 日至 11 月 19 日,以「東區,直直走」為題,選定忠孝東路沿線(國父紀念館 2 號出口至瑠公公園段),前期辦理 2 場市民參與設計工作坊並打造 6 座設計物,以多元設計手法和現有的地域樣貌互動,另辦理 4 場推廣活動, 以走讀及講座形式,引領民眾走進巷弄,從不同視角回顧忠孝東路商圈突出的文化特色和歷史故事,喚起人與地方之間的情感記憶。113 年度將持續推動設計導入計畫。 

3. 實驗教育:為執行影視音藝術文化人才培育政策,本府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合作辦理「藝術文化人才實驗教育機構」之辦學計畫,由該基金會成立辦學部執行,並於 105 年 5 月 12 日完成「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之立案申辦, 是全國第一所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辦理之實驗教育機構、臺北市第一所完成立案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也是臺北市唯一高中階段培育影視音產業幕後人才機構。112 年第一學期招生計報名 26 位,錄取 23 位,報到 19 位,總計 44 名學生;112 年第二學期招生報名 13 位,錄取 11 位,目前全校總人數為 47 位。

(四) 打造文化生活場域 

1.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由行政法人組織經營,自 109 年 4 月掛 牌,同年 9 月可容納約 5,000 人之表演廳開館,而後 110 至 111 年文化館及產業區接續營運,112 年全園區穩定成長。北流為國內首座以流行音樂為主的專屬場館,包含室內及戶外表演空間,且致力推動流行音樂發展及扶植產業及媒合協作,給予音樂人專業演出場地,培育優秀音樂人才。112 年表演廳有超 過 70 場次約 25 萬人次到訪;文化館舉辦之常設展及特展,開幕至 112 年也 超過 25 萬人次參觀;產業區已有多位音樂人共同進駐,園區店鋪包含音樂及生活多元型態共 24 間均穩定營運,其他場域活動年度也有超過 60 場次辦理, 北流已成為北市新音樂文化生活場域,打造音樂型態聚落。112 年度全年參觀 人次總計約 51 萬餘人次。 


2.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於 112 年經過完整年度的營運後,將於 113 年站穩腳步並且嘗試更多的可能。112 年度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工作計畫包含培植劇場人才、 作品發展支持、產業跨域合作模式、藝術推廣擴大民眾參與、在地連結創造區域共榮、藝術永續綠劇場等多元面向。在節目演出部分,邀請甫接掌碧娜鮑許 烏帕塔舞團藝術總監、備受國際舞壇關注的法國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 Boris Charmatz)來臺演出《一萬種姿態》、《半醒》兩支舞作,深獲好評; 亦協辦引自韓國的原創音樂劇《拉赫曼尼諾夫》、英國倫敦西區音樂劇《鐵達 尼號》,並與國內知名團隊共製《天中殺》、《藏畫》、《落英》、《Reality No Show》、《熱天酣眠》、《單身租隊友》等多檔節目,節目取向多元,備受觀眾喜愛。專業人才培育部分,辦理「第七屆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年會」 與來自 38 個國家的藝術家、策展人、場館代表等交流對話,另擴大辦理「第二屆 Camping Asia」跨國表演藝術營隊,匯集 15 個地區/國家的藝術家、策展人與海內外 16 所藝術院校師生參與。劇場技術方面辦理「展演設施統籌舞監人員」、「劇場舞臺技術人員」課程及「劇場專業器材設備展及專業講座」 ,導入職能「學以致用」的設計概念,與劇場工作者一起從科技、器材、法律 、產經環境轉型等不同角度展望劇場的永續發展。112 年計約 171 萬餘人次進館。 


3. 文化就在巷子裡:由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臺北市立國樂團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共同辦理,透過多元豐富的表演,與市民近距離互動,積極推動「藝術生活化 、文化社區化」社區藝文工作。112 年度共辦理 119 場,計 4 萬 7,640 人次參與。

(五) 喚起城市文化記憶 

1. 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審議:

截至 112 年底止,本市共有 202 處古蹟、333 處歷史建築、5 處紀念建築、3 處聚落建築群、2 處考古遺址、10 處文化景觀及 2 處史蹟,總計 557 處,數量冠於全國,且保存對象涵蓋各時代與多樣化。

112 年本市新增之文化資產,包含 10 處古蹟:衡陽路 13 號店屋、衡陽路 15 號店 屋、衡陽路 17 號店屋及重慶南路 1 段 119 號店屋、傅園、原臺北帝國大學農學部生物學教室、衡陽路 2 號店屋、衡陽路 54 號店屋、衡陽路 56 號店屋、衡陽路 58 號店屋、衡陽路 60 號店屋;19 處歷史建築:青田街 8 巷 12 號日式宿舍、青田街 6 巷 3 號日式宿舍、迪化街 1 段 148 號店屋、黃成金墓園、溫 州街 22 巷 6、8 號、臨沂街 65 巷 11 號日式住宅、陽明醫院舊址牆面、同安街 28 巷 1 號日式宿舍、安西街 21 巷 1 號、舊台北監獄尖底明溝、北投區一德街 22 號、衡陽路 35 號店屋、博愛路 7 號店屋、博愛路 93 號店屋(原近藤商會店鋪)、博愛路 116 號店屋、博愛路 132 號店屋、南京西路 25 巷 2、2-2 、2-3 號、開封街 1 段 79 號店屋、大安十二甲東門住宅利用信用購買組合房舍。 

2. 補助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

為鼓勵本市文化資產之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 辦理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再利用及管理維護等,本府文化局依據文化資產保 存法第八條、第三十條及公有文化資產補助辦法,訂定「臺北市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補助作業要點」。

112 年本府文化局補助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已受理申請並完成審查共 22 案,其中 15 案續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申請補助,22 案包括:(1)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 文物書畫類緊急搶修、(2)直轄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 9 號」修復工程(含監造、工作報告書)、(3)歷史建築「安西街 9 巷 6 號」緊急搶修規劃設計、(4)直轄市定古蹟「北投文物館」日常管理維護計畫、(5)直轄市定古蹟「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文教大樓 」修復工程第二期、(6)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第一期)、(7)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文物器物類緊急搶修計畫、(8 )直轄市定古蹟「延平基督教會」修復工程、(9)直轄市定古蹟「學海書院 」修復工程第三期、(10)直轄市定古蹟「吟松閣」修復工程(含監造)第四期、(11)歷史建築「溫泉路 119 號」修復及再利用計畫、(12)直轄市定古蹟「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計畫、(13)直轄市定古蹟「普濟 寺」規劃設計(含因應計畫)、(14)直轄市定古蹟「陳德星堂」修復工程及周邊設施整備工程(第二期)、(15)歷史建築「安西街周宅」修復工程(含監造)、(16)直轄市定古蹟「李臨秋故居」展示工程施工計畫、(17)直轄市定古蹟「李臨秋故居」管理維護及活用計畫、(18)歷史建築「沅陵街 42 號店屋」修復及再利用工程、(19)歷史建築「農業試驗所宿舍群及蠶業改良場宿舍」規劃設計(含因應計畫)、(20)歷史建築「安西街 9 巷 7 號」修復及再利用計畫、(21)歷史建築「艋舺集義宮」修復及再利用計畫、(22)歷史建築「社子島燕樓李家」緊急搶修工程委託規劃設計監造。本府文化局核定並編列 22 案的補助經費共計 2 億 2,825 萬 9,577 元,另協助爭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 15 案,中央補助經費共計 1 億 5,266 萬 7,833 元。 

3.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為強化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活化與再利用,並加速修復效率,本府文化局於 102 年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由本府文化局擔任媒合角色,透過公開招標評選,將各公家機關提供閒置的文化資產,媒合民間單 位修復再利用。106 年底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2.0,提出修復期間不收使 用費或租金、修復工程及日常管理維護支出得減免使用費,最高可全額減免使用費,以不定期之管維訪視及定期之管理維護考核,為文化資產保存把關。本府文化局持續媒合公有文化資產建物標的公開上網招標,透過民間力量參與修 復及活化,並鼓勵多元利用,使本市文化資產再展現生命力。老房子計畫由民間團隊出資修復再利用,目前本計畫截至 112 年 12 月底成功媒合標的總計 27 處,已有 22 處修復完成並營運,其餘持續修復及審查中。 


4. 文化資產修復工程: 

(1) 112 年全年度辦理工程計 12 案,包括「南港臺電倉庫修復工程」、「北投中心新村聚落修復暨再利用第 2 期工程」、「歷史建築中國電影製片廠-A 攝影棚、錄音室修復工程」、「蟾蜍山煥民新村文化景觀活化再利用工程 」、「南港臺電倉庫再利用及景觀工程」、「臺北放送局建物修復與再利用工程」、「直轄市定古蹟艋舺洪氏祖厝緊急搶修工程」、「直轄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直轄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 9 號修復工程」、「草山派出所修復工程」、「原巴旅館澡堂修復工程」、「北投中心新村聚落活化再利用工程」等。 

(2) 112 年全年度辦理規劃設計中之工程計 12 案,包括「國定古蹟臺北府城- 北門修復工程」、「齊東街 53 巷 11 號、13 號及金山南路一段 30 巷 12 號修復工程」、「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北投 梅庭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直轄市定古蹟『前美國大使官邸』修復工程 」、「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錢穆故居修復工程」、「紫藤廬修復工程」、「撫臺街洋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社子島歷史建築緊急搶修工程」、「草山行館周邊防空洞土地邊坡安全維護施作工程」、「歷史建築原臺北第二師範警衛室修復工程」。 

(3) 預計 113 年上半年新增辦理工程計 9 案,包括「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 「錢穆故居修復工程」、「國定古蹟臺北府城-北門修復工程」、「齊東街 53 巷 11 號、13 號及金山南路一段 30 巷 12 號修復工程」、「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修復工程」、「直轄市定古蹟『前美國大使官邸』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北投梅庭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常設展示更新工程」、「草山行館周邊防空洞土地邊坡安全維護施作工程 」。 

(4) 預計 113 年上半年持續辦理規劃設計之工程計 2 案,包括「紫藤廬修復工程」、「撫臺街洋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5) 預計 113 年上半年新增辦理規劃設計之工程計 10 案,包括「歷史建築青邨國建館及圓講堂修復工程」、「文化景觀松柏村修復工程」、「歷史建築新園街 3 號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市長官邸修復工程」、「北投 71 園區建築物修復補強工程」、「北投中心新村聚落全區景觀工程」、「歷 史建築圓山坑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李國鼎故居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市定古蹟臺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歷史建築迪化街一段 127 號店屋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二、已實施之創新作為 

(一) Dance Now Asia 舞蹈藝術節: 本舞蹈節於 112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月 12 日辦理,是臺北市中山堂轉型為舞蹈 發展中心所規劃創辦的全新藝術節,由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擔任總策演人,日本 東京藝術總監竹屋啟子 TAKEYA Keiko 與韓國大邱藝術總監崔紋碩 CHOI MoonSuk 聯合策劃,集結臺北、東京、大邱三個亞洲重要城市 9 位舞蹈藝術家共 演,辦理專場演出 3 場、環境劇場演出 1 場、Showcase 1 場與推廣活動 6 場(含 工作坊、大師班及講座等),共計約 1,000 人次參與。 

(二) 文化小旅行 

112 年度重新盤整行政結構、精實藝文發展、強化館所與在地連結,以「臺北學」之文化層面做為整個臺北就是一座博物館之內涵與精神,使臺北每個角落在一種「生活即展場」的概念下,盤點各領域之觀光、生態、產業、文化等相關特色資源,在拋去博物館實體框架的同時,與地方發展共創出新穎的溝通形式,同時將訊息節點落實於核心館所與串聯每個藝文場館,鼓勵且帶領大家從「認識」、「認知 」、「認同」3 種思維,透過思想、經歷和感官體驗,讓「小旅行」獲得各種文化主題式與臺北巷弄生活的百種對話方式。

為服務每位到臺北的遊客及民眾,並提供完整且豐富的遊程,由本府文化局產出具深度之文史景點故事內容,本府產業發展局加入周邊商圈、市場及特色店家等資源,再由本府觀光傳播局將文史景點故事與本府產業發展局資源加以整合、串聯路線,進行觀光旅遊推廣與城市行銷,共同展現「文化小旅行」。截至 112 年 12 月底,文化小旅行已推出 36 處文化點、3 支短影片、串聯 35 條樂遊臺北遊程,並完成現階段內容之中、英、日、韓版網頁上線。 

(三) 協助影視產製及跨國合製 

為推動影視產業發展,行銷臺北城市意象,戮力協助國內外影視劇組於本市勘 景及拍攝,112 年 1 至 12 月總計協拍 612 部影片(含跨國合製影片 88 部),協 拍項目共計 2,996 項,重要協拍案如:鍾孟宏導演電影《餘燼》、Netflix 影集《乩身》及《誰是被害者 2》、動作喜劇電影《還錢》,以及 Luc Besson 團隊繼拍攝 《露西》10 年後,再次於本巿拍攝動作長片《周末大逃亡》,由 Virginie Silla 監製、Luke Evans(英)及桂綸鎂(臺)主演,全片 98%於大臺北取景,藉由電影上映讓全球看見臺北。另結合官網資訊服務推動線上實境勘景,行銷臺北城市場景 ,112 年陸續完成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國立臺灣科學 教育館等 30 個場景,共 200 處環景影像拍攝,以協助影視團隊在本市拍攝,促進影視產業發展,同時協助國際影視拍攝接軌國際影壇,行銷臺北形象,提升臺北能見度及國際競爭力。 

三、未來施政重點 

(一)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北流 112 年已全區營運,兼顧專業音樂演出、流行音樂傳承、產業人才培育 、音樂文創空間,打造全新生活場域,113 年為拓展國際高度,規劃辦理國際顧問 會議,連結國內外共 8 個國家參與,從產官學面向共同交流,預計帶來新合作氣象 ,113 上半年除了各空間演出外,也將整合園區辦理音樂及文創市集,配合市府兒 童月推廣親子參與活動,讓北流成為全齡享受音樂的園地。後續北流將持續提高場 館使用率,以及進行場域優化,並辦理多元音樂類型活動,透過軟硬體提升,發揮流行音樂產業聚落的效應,建立人流及產業穩定發展,奠定臺灣流行音樂產業發展基地。

(二)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113 年北藝中心營運計畫,共分為「藝術家的創意基地」、「生活與藝術的串連」及「營運績效及管理」等三大項目。首項「藝術家的創意基地」今年肩負文化外交使命:透過辦理 AAPPAC(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 Association of Asia Pacifid Performing Arts Centres)年會與「第八屆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亞當 計畫 Asia Discovers Asia Meeting for Contemporary Performance,ADAM)年會 ,推出國內表演藝術家櫥窗(showcase),服務臺北團隊,將優秀作品推至國內外逾 200 位節目策展人面前,進行實質交流與媒合。劇場人才培育全年齡計畫, 係整合藝術三節藝術能量與國內外網絡,以基礎素養與專業技能並進的訓練,進行演出、編創、評論與管理等人才培訓,強化產業生態鏈。「生活與藝術的串連」方面,將拓展社區參與,落實文化共融與共榮理念。「營運績效及管理」方面,強化內控機制與財務管理訓練,以持續提升營運效能為目標。 

(三) 臺北藝術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計畫 

延續臺北市立美術館作為臺灣第一座現當代藝術博物館,新館以「花博公園美術園區」為基地打造,採覆土式地下美術館建築,結合地面樹林公園綠地,與地下 層以跨領域、當代實驗、新媒體藝術為主的前瞻展演空間,實踐「林中蘊藝,藝中觀林」之設計理念,整體規劃將形塑臺北都會北區的文化綠色廊帶。因應美術館專 業機能的硬體建置,配置有 2 間白盒子展間及地下 2 層兩個成對且 1:1 的黑盒子展間,可因應跨域展演的排練需求,藉由黑白盒子展間的串連結合,創造更豐富的展示尺度或可能型態;另設有創客空間及輕、重操作空間,展現新館作為藝術教育推廣平台的創發力量與社會實踐動能,朝向發揮當代藝術、新媒體或科技藝術、現場藝術等新類型藝術,創生展演、研究、推廣教育的平台作用,對應著本館作為臺灣近現代美術史的常設展示與研究定位。本統包工程案預計於 113 年間完成地下室連續壁與壁樁施作;116 年 5 月竣工,117 年 12 月啟用。 


(四)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新建工程 

本基地座落於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AIT/T)舊址,鄰淡水信義線及文湖線雙捷運線,西側為大安森林公園,將透過整體規劃及創意建築設計,與北側空總文化實驗室串聯延伸連接,提供創作場域與展演平臺,並銜接十字文化軸線,成為城市多元文化活動設施空間。建築物以環保節能為導向,將取得綠建築鑽石級標章,提供專業級音樂廳及嶄新智慧型、數位化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並與周圍大安森林公園結合,實現都市空間質的轉變,成為臺北市未來的新文化地標。111 年完成委託設計招標、簽約並提送基本設計,112 年 11 月提交細部設計,112 年 12 月通過都審、提送建照申請、預計 113 年下半年工程招標、114 年上半年開工,118 年下半年竣工。


(五) 臺北文學館籌設規劃 

為推展本市的文學能量,讓臺北成為一座閱讀的城市,將累積迄今之「臺北文學季」、「臺北文學獎」及「臺北詩歌節」能量延續,打造首都為華人文學重鎮, 本市將籌設「臺北文學館」,作為文學推廣、教育、跨界合作、國際鏈結之重要基 地。112 年已完成「臺北文學館籌設可行性評估」,113 年將設立臺北文學館籌備委員會邀集文學、博物館等專業人士諮詢相關意見,並辦理相關籌備事宜。 

(六) 眷村文化推廣 

1. 眷村文化節:以臺北市保存眷村場域(四四南村、中心新村、煥民新村、嘉禾新村)為主,同時擴展至留有眷村痕跡之空間地域,舉辦講座、導覽、工作坊等活動,並串聯北北基桃眷村,期能推廣眷村文化,並得以反思眷村之於臺北 、之於當代的意義,開拓眷村文化的多元觀點。112 年以「歌未央」為主題, 於 10 月舉辦音樂會、市集等眷村文化推廣活動,並於本市眷村推出響應活動 ,共 22,609 人次參與。於 113 年 10 月預計持續辦理。 

2. 眷村修復工程:中正區的嘉禾新村、大安區的蟾蜍山煥民新村及北投區的中心新村,因住戶搬遷,而房舍逐漸老化、破損,為維護文化資產及有效活化再利用,由本府文化局辦理分期分區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煥民新村共計 39 棟,位於蟾蜍山文化景觀範圍內,擁有豐富自然資源,成為獨特山城眷村。未來將以 「人與環境共好」為主題詮釋山城眷村的發展與文化保存。配合分期修復工程 ,112 年底完成第三期再利用工程驗收、113 年逐步分區對外開放。另位於永春街的嘉禾新村共計 4 棟歷史建築及 2 棟附屬設施,110 年至 112 年期間進行二階段修復工程。未來將以眷村脈絡作為根基,以歷史建築空間融入嘉禾新村時代背景,透過親子劇場來表達眷村世代共融情懷,讓此空間成為親師生共同 學習基地。至於北投中心新村共 79 戶,109 至 112 年完成修復暨再利用第二期工程,後續活化再利用工程已於 112 年竣工,正辦理驗收;113 年將接續進行服務設施優化工程及全區景觀工程規劃設計。為活化眷村空間,北投中心新村已於 110 年移交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營運管理,以共感及地方精神傳遞為核心,辦理展覽、走讀、工作坊等推廣活動。眷村保存基地於工程期間仍配合眷村文化節辦理相關響應展覽及活動,期望在全部工程完成後,結合不同眷村的在地特色,成為新的眷村文化景點。

(七) 打造影視產業園區 

本市擁有影視音發展產業優勢,可藉由釋出土地資源,鼓勵企業積極發展具有前瞻性的影視音產業。北投製片廠(桃源段一小段 187 地號)新建營運移轉( BOT+OT)案,因應文化資產登錄及影視音產業大環境改變,為提高民間參與意願 ,由本府出資修復歷史建築,並評估市場投資環境,依促參法辦理招商作業,臺北市北投製片廠(桃源段一小段 187 地號)新建營運移轉(BOT+OT)案,於 112 年 6 月 15 日啟動第 3 次公告招商作業,112 年 6 月 21 日辦理招商說明會,公告至 112 年 9 月 13 日止,無申請人。113 年先行規劃歷史建築 ROT 招商作業,其餘基地評估辦理都市計畫變更,調整影視音產業面積比例後再行招商。 


(八) 南港蘇活園區促參案 

坐落於市民大道七段的南港藝文蘇活園區,前身為台灣電力公司電力維護的古蹟倉庫群,有三棟古蹟、一棟歷史建築,本體由本府文化局投入約 2.25 億元修復 ,並採 OT 方式,公開徵求民間機構參與,已於 111 年 4 月 22 日與營運廠商「新潤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簽約,預計 113 年第 3 季點交廠商辦理營運裝修,114 年第 4 季對外開放試營運。期待透過民間營運的創意,以一種自由、開放、彈性的方式,展現文化資產再利用的新風貌,提供市民休閒、科技藝術展覽,多元藝文活動蓬勃發展的實驗場域、翻轉南港過往印象賦予休閒宜居氛圍。

(九) 打造臺北特色國際潮流音樂節 

臺北市政府規劃舉辦「TAIPEI FOCUS 臺北潮國際」(名稱暫定)活動,預計於 113 年 9 月展開,辦理地點依活動屬性以南港區及信義區為主要核心,除了規劃大型演唱會等活動預計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辦理外,同時將串聯臺北市各在地音樂空間,推動產業發展,打造嶄新的臺北城市品牌。臺北潮國際以國際音樂節串聯產業論壇及城市行動為辦理方向。演唱會除整合本府文化局原有音樂類活動外,並規劃邀請國際藝人與國內表演者交流合作;產業論壇將串聯民間論壇活動,提高產業人員的專業能力並瞭解國際產業發展趨勢;而城市行動將於活動期間,串聯 Live House 及餐酒館等臺北市民間場域,透過公私協力,邀請民間共同參與,打造複合式跨域節慶展會活動。「臺北潮國際」將由政府扮演領頭羊,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吸引民間共同響應投入參與城市活動,以城市行銷為核心,辦理大型複合式展演活動,活絡臺北在地音樂產業並提升臺北國際城市形象。

(十) 臺北市立美術館-「第 60 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113 年 4 月 20 日至 11 月 24 日)

「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自 1895 年創立以來,與「德國文件大展」及「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列為世界三大國際展覽。臺北市立美術館自 1995 年起參與「 第 46 屆威尼斯雙年展」,迄今已邁入第 15 屆,透過持續參與此兩年一度的國際 藝壇重量級「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已成為臺灣與國際藝壇對話、交流的重要場域。本屆代表參展藝術家袁廣鳴、策展人陳暢從一名臺灣藝術家的角度,探入一些較不為人所熟知的日常生活敘事,突顯恐懼如何在個人經驗中以夢魘重製的形態出現,又如何在集體處置中以公共集會的方式登場。展覽預計呈現 7 件錄像作品和動態裝置,其中之一是與展覽同名的作品《日常戰爭》(2023),較早的作品《棲居如詩》(2014)和《預言》(2014),回溯藝術家在家居生活場景中無法化解的焦慮,反映因臺海緊張情勢升高而衍生的詭譎懸念。 

(十一) 臺北戲劇獎 

臺北市為劇場蓬勃發展的首善之都,惟目前本市尚未有針對戲劇類表演藝術之專門獎項,期望在豐沛的戲劇製作能量下,透過戲劇類專業獎項之辦理,活絡本市當代戲劇表演藝術生態,鼓勵創作與創新,促成民眾對劇場作品之關注,並提升專業劇團及其製作之知名度。第一屆臺北戲劇獎預計於 113 年上半年宣告及受理報名,續由看戲觀察團進現場看戲評分;114 年上半年舉行初、複、決審及頒獎典禮。

(十二) 臺北建城 140 週年系列活動 

臺北城於 1884 年完工,為慶祝建城迄今已 140 週年,本府文化局規劃於今年 4 月於北門廣場辦理建城 140 週年宣告記者會,以北門光雕秀及登城門活動,開啟建城 140 週年系列活動,並以音樂、漫畫、故事、電影及服飾等主題,於活動內容融入臺北城市意象,邀請市民共同響應臺北城門 140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