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https://www.culture.ntpc.gov.tw/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業務報告 局長 張䕒育
一、文資永續活化,傳承發揚歷史價值
(一)推動文資保存活化再利用,串連有形無形文化資產,文資教育深耕校園, 觸發學童與民眾對文資關注與認同
1、市定古蹟「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園區為本市古蹟首例 OT 活化成功案例,由民間機構「財團法人新北市當代傳奇文化藝術基金會」(當代傳奇劇場)進駐營運,並於 112 年 12 月 30 日全面開始營運,該場地呈現「當代傳奇光影沉浸式劇場」、「舞者 Cafe」及「板橋故事屋」等多項融合科技藝術之全新體驗,深耕地方藝文推廣,展現文化資產之可能性,至 113 年 3 月入園 10 萬 5,100 人次,活動參與達 3,600 人次。
2、歷史建築「劉氏家廟(啟文堂)」等 3 棟建物重組工程已於 112 年 10月竣工,配合重組工程落成及推廣本市傳統工藝文化保存,將於 113年 4 月底至 12 月辦理開幕系列活動,並集結本市 19 位傳統工藝保存者之工藝作品聯合策展,藉此宣告新店地區新的藝文場館開放使用,讓市民朋友親近文化資產,傳承在地歷史文化。
「新北傳統工藝暨十四張城市記憶特展」開展 新店十四張歷史建築園區 每月推工藝教育推廣活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4-04-27
3、本市擁有建校百年以上小學共計有 58 所及 1 所中小學,每校都保存許多具有歷史傳承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不僅是佐證校史的證物,更是了解新北地方歷史的重要研究材料。為利本市文物普查效益,112 年起,以本市百年國小為對象進行文物普查建檔,第一期針對本市板橋、新莊、三重、泰山、五股、蘆洲及林口區等 7 個行政區內 14 所學校完成共計 260 案 1,352 件文物採集、建檔,並於 113 年持續辦理第二期計畫,也透過現場採集並開放師生觀摩的方式,達到現場教學之目的,從教育面向下扎根。113 年度更擴大至本市十三行博物館及淡水古蹟博物館,針對具潛力文物進行調查研究,透過對公有文物實施完整的文化資產調查研究與價值評估,作為指定與活化利用之依 據,除此之外,也積極輔導私有一般古物進行修繕及管理維護,以凝聚民眾對可移動文化資產的珍惜與共識。
4、落實文資教育扎根校園,同時將學生帶出校園走入文化資產,落實社會文資教育之遠景,除了持續推動「校園瘋文資」及「全國古蹟日」 系列活動,112 年度完成辦理傳藝進校園(布袋戲、歌仔戲及大木作等無形文化資產推廣)3,066 位學生參與體驗、「跨域‧跨藝」北管、八音活動有 429 位學生跨縣市交流、「礦世迴響-海山地區礦業文化暨戲劇教學推廣計畫」69 位學生完成培訓、「基北北桃鐵道及礦業路徑計畫」體驗玩家達 1,500 人次、基北北桃「文資走讀任意門」全國古蹟日系列 17 條走讀路線 343 人熱情參與,以及「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在少數地景的路上—新店不義遺址及文資地景路徑計畫」完成「暗坑囈語」聲音故事導覽,提供更多人用不同視角親近文化資產, 112 年度參與人次達 1 萬 2,907 人次。
5、113 年度結合無形傳統表演藝術(布袋戲)、傳統工藝、廟宇建築美學,於 4 月 22 日啟動走出校園「新北文資瞄廟妙」文資參訪活動, 傳藝進校園(布袋戲、大木作及漆線雕等無形文化資產推廣)、「金 山磺火捕魚蹦火仔文化推廣」及三芝石滬傳統工法修復交流等,並將 於 9 月展開跨縣市「唯偶獨尊」基北北桃文資交流推廣活動,並媒合學校參與「傳統藝師工藝聯展」教育推廣活動,擴大民眾親近文化資產的機會,預估年度參與人數可達 1 萬 5,000 人。
(二)公私協力共救減災,推動廣域型防災演練,深化文資守護網絡
1、透過新北市文資防護專業服務中心,113 年持續辦理 171 處文資點訪視巡查,協助本轄文化資產管理單位執行管理維護及提供專業諮詢與建議,盤點防災設備及人力,並完成致災因子風險評估及提出相關防範措施建議,進一步預防可能造成災害的因子,守護本市文化資產。
2、建置防災緊急通報聯絡網,每逢颱風或地震等相關災害侵襲,文資管理單位第一時間透過即時通訊平臺橫向聯繫本市文資防護專業服務 中心,掌握本轄文化資產災情訊息。
3、112 年 9 月 12 日於深坑街區結合文化資產進行廣域型災害風險演習,參與人數達 111 人,113 年預計 9 月於「市定古蹟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及三峽老街,結合市府消防局、警察局、區公所及社區居民, 辦理廣域型防災演練。
4、113 年將辦理本市樹林、瑞芳、新店、新莊及平溪區等 5 區文資守護員招募、培訓,建立文化資產社區日常管理維護巡查、即時發現問題及回報等機制,健全在地文資守護網絡。
(三)搭配古蹟實景各空間與雲端科技,結合文化資產與新媒體科技,讓國內外遊客能跨越空間時間障礙,於線上、線下遊園及互動,體驗古蹟多元文化樣貌
1、「新北市文化資產查詢網」整合文化資產圖臺與「開發行為涉及有形文化資產查詢系統」,自 112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上線,7 月 1 日開始收費,民眾輸入地號即可確認開發基地是否涉及有形文化資產,並取得相關查詢結果,至 113 年 3 月網站總瀏覽數為 5 萬 2,288 人次,查詢筆數計 1 萬 1,057 筆,透過即時線上查詢,有效大幅縮短民眾公文往返時間,簡化行政作業流程,提升為民服務品質,達到智慧城市發展及簡政便民之施政目標。
2、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虛擬實境導覽網站至 113 年 3 月瀏覽量達 5 萬2,799 人次人次;網站運用三維點雲建模資料建構出虛擬園區,並設置圖片、文字及 3D 立體模型方式帶給民眾豐富的資訊解說,於 112 年 9 月響應全國古蹟日推出 4 部 3D 故事導覽影片,將人文歷史、建築、植栽及字畫等元素融入故事情境,結合 3D 虛擬場景及 360 度全景影像技術,透過 4 種角色真人演出,打造虛實整合的互動式 VR 體驗,並提供 4 種語言字幕,至 113 年 3 月瀏覽量為 549 人次。
3、為增添線上遊園趣味性及提供多元學習體驗,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獨家結合 3D 虛擬導覽及實境解謎推出「仙旅其園」實境解謎遊戲,至113 年 3 月總瀏覽量達 3 萬 3,398 人次,將遊戲故事、角色情境等巧妙融合園邸文化特色與景點內容,讓民眾深入了解建築、人文古蹟歷史。112 年 9 月 24 日辦理 2 場次實體活動「靜聲溝通」,讓民眾從線上走進實體林家花園,於園區內組隊玩解謎遊戲。4 檔數位遊戲及 2場實體解謎活動參與人數合計達 1,600 人次,臉書行銷觸及人次達 39萬 100 次。
二、深化社造能量,促進多元參與
(一)深耕新北文化底蘊,拓展文化多元參與模式,提升多元文化風貌及族群融合
1、持續推動分級獎補助制度,以新北市社區營造一般性補助計畫、新北市社區營造點補助計畫及新北市青年參與社造行動獎勵計畫等3 種獎補助,鼓勵民眾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並踴躍提案,促進社區參與社造, 帶動公民參與。112 年共獎補助 63 案。113 年度已公告徵件,至 3 月15 日截止,共徵得 58 件提案,4 月公告核定名單。
2、推動行動講師機制,透過專人專案來輔導具潛力之青年或社區營造點提報文化部、教育部等各項社造專案計畫,包含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教育部「青年社區參與行動 2.0 Changemaker 計畫」等,112 年共獲獎補助 17 案。
3、建立跨域網絡,112 年與社會局、農業局及城鄉發展局組成跨局處輔導團隊,按 5 大美學廊帶區域特性,辦理區公所分區座談共 5 場,共同輔導區公所向文化部提案,113 年 3 月文化部已核定 4 案進階區公所平台補助。
(二)促進社區多元族群參與社造,建立跨域網絡,帶動公民參與
1、深化社造能量,鼓勵社區參與地方節慶活動規劃,112 年 9 月「新北市眷村文化節」及結合社造成果展共同辦理,共有 16 組社造團隊與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空軍三重一村園區 OT 及自營區業者合作,以沉浸式闖關活動等方式,讓民眾體驗社造成果,產生跨域而多元的變 化。12 月「藝起來新莊串門子」則結合新莊廟街周邊包括慈祐宮、武聖廟及特色景點共 14 處,用線上數位集章及現場真人 RPG 角色扮演方式,吸引民眾來新莊玩賞,促進消費,振興地方。
2、鼓勵青年多元文化事務參與,培育15~35 歲青年學子參與多元文化培力計畫,透過多元文化課程學習、藝文場館工作實習及參與 2023 台灣設計展擺攤等訓練,投入新北市多元文化的轉譯與推廣。
3、規劃「2024 新北市多元文化節」活動,融合緬、泰、印度、原民及客家等多種文化元素,舉辦市集、樂舞表演等系列活動,並串聯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在中和華新街舉辦東南亞新住民浴佛、緬甸春節活動,用灑淨代替潑水,用歌舞、美食來慶祝緬甸新年,藉慶典儀式迎新祈福、凝聚僑情,與民眾分享異國慶典的歡樂,推廣本市多元文化, 活動訂於 113 年 3 月至 4 月舉辦。
4、活化「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空軍三重一村」,用 OT 及自營方式進行營運,112 年 OT 區已招商 15 業者進駐,自營區已成功標租 21 間,用商業吸引人潮,用產業帶動地方發展,113 年自營區續標租 4 間眷舍,已於 3 月公告評選結果。
三、打造藝文城市,落實藝術扎根
(一)持續推動藝文活動,提供全齡藝術參與
1、112 年 6 月至 11 月與教育局合辧「劇場禮儀教育-劇場開箱」,針對本市國中進行親自體驗互動遊戲,一覽劇場全貌。112 年度於新北藝文中心、新莊文藝中心及樹林藝文中心共計辦理 26 場次,參與人次3,779 人。113 年度規劃於新北市藝文中心邀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陳家聲工作室」演出「《Love 注入~劇場快譯通》」,將以劇場幕前幕後的各種人物、狀態與心境,結合觀眾互動、劇場知識教學,讓青年學子能以易懂的方式了解劇場文化,預計於 6 月辦理 6 場體驗。
2、新莊歌劇團參與「112 年長照機構聊藝療」及新北市「藝童來傳藝」傳統藝術扎根計畫,7 月至 11 月前往萬里仁愛之家、板橋私立迎和住宿長照機構、三峽清福老人長照中心、瑞芳區濂洞國小、三芝區三芝 國小及新店區屈尺國小等演出 6 場次,參與人次共計 758 人。
(二)深化傳統藝術展演,培養傳統藝術欣賞
1、本府針對傳統藝術推動不遺餘力,如轄下新莊文化藝術中心以「傳統藝術」為定位,推動新莊有好戲系列活動,包含歌仔戲人力培育計畫、戲曲特色節目及布袋戲文物館年度推廣計畫等,增進市民了解在地文化。112 年於 9 月至 10 月辦理 12 場演出,吸引 7,791 人次參與;此外亦辧理 13 場布袋戲研習營、3 檔展覽及 2 場戶外廣場的布袋戲演出,總參與人次逾 1 萬 2,000 人,成果顯著。
2、另本府自 103 年起開辦「新北市巷弄藝起來」全市巡演活動,將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戲曲以戶外展演方式,走遍本市各區,深入民間, 進而達推廣及保存目的;至 112 年止,共積累 235 場巡演,共計 41 萬 1,900 人次參與,品牌形象深刻。113 年巷弄藝起來辦理方式多元化包含親子劇、傳統戲曲、馬戲及雜耍、經典歌曲演唱等,預計 6 月至 9 月辦理 15 場次巡演。
(三)策辦兒童藝術活動,深化藝術教育推廣
新北市兒童藝術節為本市暑假專為兒童舉辦之大型藝術活動,透過各類藝術創意展演及體驗活動,帶給孩童不同的藝術饗宴。2023 年以「怪獸樂園」為主題,在新北市市民廣場、市府大廳,並延伸至板橋區重慶路行人徒步區及各藝文中心辦理系列活動,共吸引 85 萬人次參與。2024 新北市兒童藝術節將以「怪獸王國」為主題,訂於 113 年 7 月 13 日至 7 月21 日在新北市市民廣場、市府大廳,並延伸至板橋區府中廣場及各藝文中心辦理系列活動,規劃中。
(四)提供藝文交流平臺,培育青年藝術人才
1、2023 新北市美展辦理「一般組」水墨、書法、篆刻、膠彩及雕塑等5 類徵選;「青春組」水墨及書法類徵選,二組共徵得 693 件作品,
選出 116 件得獎作品,並於 112 年 11 月於新北市藝文中心及新莊文化藝術中心展出,參觀人數 6,500 人次。2024 新北市美展辦理「一般組」水彩、油畫、版畫、攝影及科技藝術等 5 類徵選;「青春組」水彩及版畫類徵選,訂於 113 年 4 月 8 日至 5 月 13 日進行徵件。
2、2023 新北市樂壇新星徵選類別為「西洋古典音樂類演奏及演唱」,共選出 10 組優秀音樂家,並協助其辦理音樂會之宣傳影片攝製、票券、平面文宣設計暨印製、網宣及節目單等,於 112 年 10 月辦理 2 場聯合音樂會,讓青年藝術家展現才華,累積正式演出經驗活動,參與人數 449 人次。2024 新北市樂壇新星甄選類別為「傳統音樂類演奏及演唱」,徵件時間至 3 月底,預計 6 月決選,選出 10 組優秀音樂家。
四、建構新北學,打造本市影音數位發展
(一)打造街頭藝術友善城市,結合數位影音流行音樂及街舞等街頭文化藝術, 創造街頭嘻哈平臺
1、112 年 9 月 15 日結合民間團體辦理「2023 愛傳承關懷演唱會」,邀請老、中、青三代等不同世代重量級藝人共襄盛舉;並邀請弱勢團體及社會福利機構參與觀影,並以網路直播方式遠端連線,讓安養機構的長者也能透過直播感受演唱會魅力。藉此推廣公益愛心,盼民眾重視公益活動及弱勢族群,以實際行動付出關懷,現場入場觀賞人數約3,000 人,線上累積觀看人數約 10 萬人。
2、持續為獨立樂團、在地音樂團體打造友善舞台,112 年 12 月 15 日、22 日辦理「一起 Go Party 耳朵派對音樂沙龍」,邀請到金曲獎最佳新人洪佩瑜、超人氣樂團芒果醬、客語創作歌手黃宇寒及 HighFight 嗨! 派樂團帶來應景歌曲呈現街頭親切氛圍,現場參與觀眾達 800 人次。
3、持續拓展街頭藝人展演空間,於交通樞紐、百貨商城、公園綠地及宮廟廣場等設置展演場地,至 113 年 3 月止已達 125 處,讓街頭藝術深入市民生活;舉辦街頭藝術增能課程及專業工作坊,提昇街頭藝人專業知能;結合市府大型活動,包括新北燈會、歡樂耶誕城及兒童藝術 節等,邀請各類型街頭藝人參與演出。
(二)辦理街頭文化節,透過嘻哈饒舌比賽、國際塗鴉大賽及「新北 FUN 街頭」街舞大賽 3 大賽事,以及嘻哈演唱會等各類街頭文化相關體驗,促進藝文活動多元發展
為培育青年族群對於饒舌、塗鴉及街舞等街頭文化之喜愛及創作能量,本府於 111 年 8 月起辦理「Just FUN 新北」街頭文化節,112 年 8 月於板橋府中雙城地區辦理,累計參與人數超過 3 萬 8,500 人次。113 年度以「青年、街頭文化及潮流」為品牌形象概念結合饒舌、塗鴉、街藝及街舞等元素規劃系列活動,邀請相關之藝術工作者或街頭品牌店家,並串聯府中周 邊商圈共同響應。
(三)府中 15 影像藝術人才培育基地建置計畫,建置影像藝術創作人才培育基地,規劃共享工作及培力計畫活動空間,累積新北市影像藝術創作能量, 展現影像藝術創作新興力
1、常態性推出影像藝術、影視音及電影推廣活動,透過導入產業界專業 師資,規劃一系列影視音基礎及進階課程,協助有興趣於相關領域發展之民眾,能透過相關培訓工作坊,一探產業工作之秘辛,以深化影 視音人才培育及教育推廣。
2、112 年 9 月至 12 月工作坊及座談活動共辦理 47 場次,計有 2,484 人參與,113 年度規劃以專題講座、影人座談、經驗分享及交流討論方式進行,期盼為有興趣踏入影視音及影像藝術之人才,開啟參與及學習之途徑,至 113 年 3 月底共辦理 15 場,計 860 人次參與。
(四)促進影像藝術創作產業專業匯聚、專業人才網絡串接,創造府中 15 成為產業搖籃及交流平臺
1、持續進行多元互動專業內容策展,提供文化內容發表空間,提升民眾對文化內容產業價值之意識;並邀集民間具豐富策展經驗之團隊提供 相關資源,以刺激在地文化新創團隊發展創意,深化府中 15 作為產業搖籃及交流平臺。
2、112 年結合影視幕後特效產業團隊,於 9 月 25 日至 11 月 26 日推出「奇幻魔鏡-特效藝術設計展」,展期 63 天,共辦理 17 場推廣交流活動,萬 4,675 人次參與;113 年規劃以電影與設計產業主題,展現美術設計、服裝時尚之跨域合作,引領觀眾走入影視藝術產業及時尚設計之幕後,並透過跨領域專業產業人才串接、將創新內容與傳統文化結合,且延伸關注高齡族群之需求,期透過設計導入社會,實現生活更美好的願景。
(五)辦理「2023 台灣設計展」,發掘及整合地方特色並擴大設計導入,以創意設計量能帶動地方產業及場域活化
1、「2023 台灣設計展在新北○起來」,以「○」象徵新北作為這座城市的核心意象,呈現新北市不斷超越自我的態度並擁有無限種發展的可 能。112 年 10 月 6 日至 22 日於新北市美術館、鶯歌陶瓷博物館、鶯歌國民運動中心及同慶市民活動中心等四端點核心區辦理,藉由 5 大展區、14 個主題亮點呈現,同時於捷運新北環狀線 5 站結合新北市府一樓大廳以及環狀線列車車廂改造的衛星展區,以及新北市 29 區城市的設計響應,透過設計展讓市民彼此認識並共同建構 29 區地方特色,並以新北人為榮耀,同時促進市民對設計、創意及美學之價值的認知,讓設計能量在新北發酵,17 日展期參與人數創歷年設計展新高,達 658 萬人次。
2、除展覽活動外,亦辦理創意文化體驗活動,以 129 條、154 場次的品味漫遊「新北哩賀」活動認識在地;另規劃社會設計導入本市不同區域,聚焦高齡友善及老幼共融議題,優化本市校園、公共設施及公共服務。新北 29 個行政區也以 32 檔不同的主題活動及展覽共同響應,發現公園、市場、校園及山徑等 11 類超過 30 處的城市再造公共空間, 成為設計示範點或設計展響應館,讓整座城市即展場,並讓設計能量於展覽後能深根在地。
五、充實在地文化設施,支持藝文創作
(一)持續進行新北市美術館室內裝修、戶外園區工程及開館籌備,實踐美術館作為全民學習及社會連結的重要使命
1、新北市美術館主體建築於 112 年 9 月取得使用執照,目前接續進行室內裝修工程,預計最快 114 年第一季開館。
2、在 2023 台灣設計展後,新北市美術館於 112 年 11 月至 113 年 3 月於開放場域推出「移地行動—游人如織」、三鶯社區共創計畫「ART Camping:出發!我們和藝術在大地探險!」及新美館館校合作計畫「三角關係」等 3 檔展覽及多場推廣活動,至 113 年 3 月 3 日共計 17萬 289 人次參與。113 年 3 月 30 日起亦持續推出「春遊三鶯-公園漫遊 PROMENADE IN THE PARK」戶外作品展,7 月起辦理結合建築、設計、運動的跨領域展覽「體育課」及系列延伸推廣活動,10 月則規劃辦理秋日戶外藝術展演等活動,持續提供民眾藝文參觀服務,並為未來美術館開館暖身。
(二)透過藝術聚落營運,凝聚藝術家專業才能展現,辦理主題展覽、團隊聯演等方式,行銷本市駐村藝術家及藝文團隊
1、435 藝術聚落112 年度重點活動《幸福圈藝起—板橋435 藝術聚落2023年開放工作室日 X 幸福來了!音樂市集》於 112 年 10 月 14 日及 15 日辦理,以藝術教育及生活體驗規劃五大主題系列活動,現場開放 工作室提供民眾參觀導覽,舉辦超過 70 場主題式體驗工作坊及 7 檔次體驗式主題展覽,認識藝術多元創作技法;同時辦理 48 攤文創手作市集、4 組風格多變的樂團表演,將精彩豐富有趣的表演呈現到大眾面前;本次活動首度聯結「基北北桃文化交流平臺表演藝術團隊展演計畫」,邀請四縣市傑出表演藝術團隊—基隆市「明日之星舞蹈 團」、臺北市「江之翠劇場」、新北市「新象創作劇團」及桃園市「何日君再來劇團」,共同 Show 出北臺灣表演實力;以及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藝術家蔡明璇交流移展「2023 年高齡平權身體想像」,以創作劇本《母親與阿蒂》舉辦讀劇工作坊,活動累計 7,739 參與人次。
2、「科技藝術萌芽行動」與新北市文化基金會合作,就新北市轄區內偏遠、特偏遠及非山非市地區中小學為活動對象,經由科技藝術推廣,回應數位不平等與城鄉教育不平等的議題,賦予偏遠地區學子更多關於新媒體藝術教育的想像,打破城鄉圍籬,朝向文化近用願景邁進。112 年度共執行石碇高中、瑞芳國中、平溪國中、柑園國中、泰山國小及新興國小共 6 個場次,總計 115 人次參與。
(三)經由板橋 435 藝文特區、新北藝棧等公有空間之藝術能量的推動及發展,普及深化民眾藝術美學之視野
1、板橋435 藝文特區112 年9 月至113 年3 月辦理展演活動共計214 檔,累計 17 萬 1,594 參觀人次,藉由展覽、工作坊等多元展演活動,帶給民眾豐富藝術體驗。
2、新北藝棧目前設有「新北藝棧 76」及「新北藝棧 123」兩處,分別由藝文團隊「頑書趣工作室」及原住民藝文團體「旅北都蘭部落文化藝術團」進駐使用,112 年9 月至113 年2 月共回饋展演活動計58 場次,教育推廣活動或講座計 42 場次,持續推廣本市藝文發展。
六、推動陶藝美學,陶博館連結在地與國際
(一)串連陶藝文化與生活美學,新北特色文創加值發展
1、陶瓷文化推廣活動
(1)推動早安博物館、復能小旅行及聊藝療等友善平權活動,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辦理 35 場,共計 3,667 人次參加。
(2)辦理專業課程及教師研習,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陶瓷學院共開設 5 門實體課程,參與人數共計 154 人次、國中小學教師研習共辦理 6 場,共 257 人次參與。
(3)辦理陶藝教室 DIY 活動,包含兒童體驗室及陶藝研習室課程, 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辦理 10 種課程(含特別課程),共計 8,405 人次參與。
2、陶瓷藝術數位推廣部分,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期間,Podcast 累計 5 萬 2,351 人,觸及 34 萬人次、陶博館 Facebook 觸及 76 萬 8,000人次,粉絲頁累計共 8 萬 5,586 人追蹤、IG 觸及 4 萬 1,844 人次及數位陶博館累計觸及 40 萬 716 人。
3、持續推動館校合作,新竹市關埔國小「建築陶瓷的應用」使用陶博館行動博物館「土的魔法箱」進行教學;土城區清水高中特教班,將生活禮儀融入藝術教育的實驗,使用陶博館線上手語導覽內容應用於教學,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 2 校 48 人次參與,並於 112 年 12 月完成開發行動博物館模組「瓷仔穿新衣」。
4、串聯地方產業,推動「鶯歌燒品牌計畫」
(1)辦理「鶯歌燒商標授權審查」,鼓勵鶯歌在地陶瓷業者開發商品,授權物件之生產地,以鶯歌鄰近地區(含新北市鶯歌區、三峽區、 樹林區、土城區及桃園市桃園區、龜山區、八德區、大溪區)為限,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通過共 5 件鶯歌燒商品授權,歷年成果累計授權計 895 件商品。
(2)推展鶯歌燒品牌,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辦理「鶯歌燒-鶯式生活婚宴餐具展」、「日光慢漫-生活陶瓷設計展」、「Woo 選物展」、「鶯歌燒-好物集」、「學習型城市博覽會耶誕趴」、「餐聚/食光」、「三峽綠茶季-鶯歌燒喝茶趣」市集及「春遊三鶯漫步春光」文創市集等 8 檔館內外會展。
(3)陶博館文化商店與鶯歌陶瓷展售平臺經營兼顧實體與電商通路,於館內館外設有 8 處販售文創商品並結合電子商務平臺「Pinkoi」提供線上訂購,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期間推出 5 檔行銷活動。
(二)引進國際陶藝潮流脈動,拓展臺灣陶藝發展新視野
1、辦理「2024 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廣邀國內外陶藝創作者,本次共徵得 66 國,共 1,216 件作品報名,創收件數新高,113 年 4 月辦理複審,10 月辦理成果展覽。
2、「2023 臺灣國際咖啡杯大賽」,以陶瓷咖啡杯作為主題向全球徵件,邀請各領域專家依據造形美學、實用價值及設計理念等評審原則,從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賽作品中,精選別具特色的陶瓷咖啡杯展出,本次共有 29 個國家,163 名創作者參賽,113 年 2 月開展,共展出 46 件入選作品。
3、112 年 11 月至 113 年 4 月於陶博館 3 樓特展室辦理「2023 臺灣陶藝獎」,以「見證典範、創建未來、豐富當下」之精神,分別設置「卓越獎」、「創作獎」、「實用獎」與「新銳獎」四大獎項,本屆由 66位得獎者與入選者一同展出 121 組(件)作品。
4、112 年 8 月至 10 月辦理「原型—區杏儀陶藝展」,由華裔加拿大籍作者,展出具清真寺建築圖文線框之 3D 結構創作;「每日美的故事」則為西班牙陶藝家,以美容品容器的改造隱喻,反思社會上對美麗認知的標準。
5、邀請國際藝術家駐村創作,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邀請來自奧地利、烏克蘭、韓國、塞爾維亞及日本 5 個國家,共 5 位藝術家駐村,並辦理與藝術家有約工作坊共 20 場次,461 人次參加。
6、持續加入美國博物館聯盟(AAM)、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國際陶藝學會(IAC)及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等國際專業博物館及陶瓷藝術相關協會推動臺灣陶藝與國際交流。
(三)推廣在地傳統產業,鏈結現代陶藝能量
1、跨館校交流展覽:112 年 10 月至 11 月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辦理「灼越–北科大‧陶博館臺灣陶藝巨擘展」合作展,展出 25 件陶藝作品。
2、傳統陶胚技藝示範教學:為重現早期製陶文化及技術,由鶯歌在地老陶師詹國祥先生,假日時間定期定點於戶外園區進行「傳統腳踢轆轤」 示範教學體驗活動,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辦理 319 場次,參觀體驗共 37 萬 1,633 人次。
七、透過數位應用促進文化永續發展,建構考古教育樂活廊道
(一)拓展考古研究數位創新知能,保存多元族群文化,落實文化資產永續發展理念
1、製作全國首部考古遺址發掘的「解密十三行」虛擬實境(VR)、沉浸式水下列冊文化資產「探索王子號」虛擬實境(VR),以及實體建築結合虛擬動畫呈現的「十三行聚落虛擬展示」擴增實境(AR),112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計 1 萬 5,313 人次體驗。
2、「十三行數位博物館」運用 RWD 響應式網頁設計,提供線上看展、數位典藏、多元學習及遺址推廣等服務,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計萬 849 人次瀏覽。
3、辦理公眾考古教育及多元節慶活動
(1)教育推廣
112 年 9 月舉辦「青扇大使 DIY」、10 月辦理「與光同行光影紙雕燈 DIY」、12 月辦理「浮水畫小夜燈 DIY」等假日體驗活動、113 年於春節期間辦理「龍來動動手-萌獸版畫筆記本」體驗活動、於元宵節辦理「袋來幸福動物小提燈」體驗活動,3 月辦理「縮古畫今-史前動物吊飾及別針 DIY」,共計 4,753 人次體驗。
(2)節慶活動
112 年 9 月舉辦全國古蹟日系列活動、10 月舉辦「國際考古日」系列活動、12 月底配合跨年辦理國際移民日「音樂文化層」音樂會、113 年配合「台灣史前動物特展」,於春節期間推出「龍來看表演」活動,推出系列動物主題表演,共計 1 萬 7,338 人次參與。
4、推廣行動博物館服務
為了擴展公眾考古,擴大服務效益,陸續推出「新北行動博物館-水下考古 VR 行動列車」、「考什麼古?」、「來自山林的聲音」、「人骨拼圖」及「考古旅行箱」等主題,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服務 11場、計 562 人次。
(二)整合外部資源,構築地方文化網絡,推廣八里學,深耕在地文化品牌
1、結合考古研究機構及教學單位資源,展示八里歷史,介紹在地人文自然,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計 48 萬 8,968 人次參觀。
2、辦理「乘船而來-臺灣古代外來品特展」、「南島之音-古代南島樂器特展」及「臺灣史前動物特展」,匯集國內多所單位藏品,展現八里主題特色,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計 19 萬 7,034 人次參觀。
3、105 年至 113 年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辦理八里區大坌坑及十三行兩處國定遺址管理維護及推廣業務。
4、文化賣店與在地商店跨域行銷: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文化商店與 26 家廠商共同合作,販售商品計 403 項。
(三)透過虛實並行,加強國際交流,促進考古資源跨域流通運用
1、推出全國首部以「考古遺址」為主題之「遺址十三」電子年刊第二期,邀請 6 位國內外專業人士提供遺址專業論述,拓展「考古遺址」研究、保護、展示及推廣等視野,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計 1,010 人次瀏覽。
2、112 年 10 月與日本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合作,提供圖文資料於日本辦理「農耕之道-九州與臺灣植物栽培起源」國際交流展;同年 12 月 5 日與該館續簽交流協議,共商未來 5 年之國際交流計畫。
(四)打造多元平權場域,形塑友善博物館空間
1、促進友善平權,辦理客製體驗
「有愛無礙.讓愛常在」計畫提供高齡、失智及身心障礙族群客製化導覽及體驗等服務,落實友善平權,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服務84 場,共計 3,768 人次參與。
2、打造新北考古公園藝文共融空間
以十三行文化為主題,融入考古、教育、生態、藝術與人文等元素, 為北臺最大之考古公園,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計 7 萬 3,956 人次參觀。
八、打造生活的圖書館,城市的大客廳
(一)營造全齡全民之友善閱讀環境,落實資訊共享、閱讀平權近用及圖書館永續發展
1、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完成板橋江子翠分館電梯汰換工程、新莊分館及雙溪分館之設備升級計畫、汐止大同分館演講廳結構補強工程;施作淡水分館空間改造工程;辦理三芝分館拆除暨新建工程招標、八 里龍形市場閱覽室統包工程招標、板橋民生圖書閱覽室空間擴增改善 財物招標、蘆洲永平分館空間改造工程技術服務招標,新莊中港及新莊西盛館舍防水改善技術服務招標,三重兒童親子閱覽室室內裝修技 術服務招標,以打造更安全、舒適的閱覽環境。
2、推動「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升級計畫」,逐年完善本市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之基礎建設,改善軟硬體效能,整合新技術與提供備援機制,以利讀者利用圖書館,並符合資訊安全及未來發展創新應用,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已完成編目、採購、期刊、活動報名、座位管理、大數據、API 管理平臺、創意加值硬體設備查驗作業以及各模組教育訓練共 42 場,目前持續進行各項模組教育訓練及上線前注意事項說明會。
(二)充實館藏資源之質與量,滿足各族群讀者之閱讀需求,強化電子資源之推廣與利用
1、持續採購中外文新書、視聽資料及電子資源等各類型資料,均衡發展館藏及充實數位館藏,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2 月共計採購中外文新書 1 萬 8,326 冊、視聽資料 1,309 部、電子書 573 種及租用電子資料庫 25 種,全市館藏圖書資料總計 881 萬 7,801 冊。
2、為推廣電子資源利用,持續辦理電子資源利用教育與推廣活動,培育民眾養成數位學習與閱讀的習慣,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計辦理電子資源利用教育與推廣活動 1,102場次,參與人數計 134 萬 4,915 人次。
(三)將閱讀服務融入市民生活,讓圖書館成為資訊共享的體驗空間,交流聚會的最佳場域
1、為提升全民讀書風氣,辦理多元化閱讀推廣活動,鼓勵民眾利用圖書 館資源,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2 月共舉辦 7,291 場次推廣活動,參與人數計 498 萬 8,628 人次,借閱冊數計 1,338 萬 7,466 冊,借閱人數計 247 萬 5,347 人次,辦證數計 16 萬 6,037 人次,利用人數計 1,390萬 544 人次。
2、為促進館藏資源共享,與學校合作「校園 Chill 書箱」,遴選適合國高中師生閱讀之主題圖書,每 2 月巡迴至各校,以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借閱冊數計 212 萬 7,298 冊,借閱人數計 27萬 3,357 人次。
3、公私協力透過閱讀關懷銀髮長者,推出「聊藝療-樂齡閱讀箱」,開放本市社福機構申請,按季主動提供書籍,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借閱冊數計 24 萬 6,300 冊,參與人數計 8,141 人次。
4、為豐富幼兒園閱讀環境,養成幼兒從小閱讀的興趣與習慣,推出「幼兒閱讀箱」,開放本市公共化幼兒園申請,按月主動提供童書,112 年9 月至113 年3 月借閱冊數計28 萬6,000 冊,參與人數計2 萬2,464 人次。
5、以行動圖書館深入社區、學校、社福單位及交通據點等,提供圖書借閱服務,服務範圍遍及淡水、三芝、石碇、萬里、金山、貢寮、雙溪、汐止、深坑及烏來等地,方便民眾利用,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巡迴計 348 場次,借閱冊數計 2 萬 8,212 冊,參與人數計 14 萬 4,561 人次。
6、推動新北漂書運動,藉由愛書人士讓好書傳播到更多角落,以活化閱讀資源。推廣設計美學打造全新漂書主視覺,加強推廣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增設漂書據點,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漂書據點計 217 處,共放漂 56 萬 7,302 冊。
九、打造礦山藝術活動品牌,扎根推廣水金九地方學
(一)透過共創及社區合作,轉化礦山生活智慧,打造品牌活動推廣礦山故事
1、「2024 礦山藝術季」預計於 113 年 6 月至 8 月舉辦,透過地景藝術、表演藝術及文化行旅等,活化黃金博物館共學館周邊日式宿舍遺址區域,賦予金瓜石礦業地景新的生命。
2、《鑛山誌》編輯出版
《鑛山誌》112 年以「礦山遊戲場」為主題,邀請 10 位礦山人分別從不同視角述說自己在礦山的生活記憶,並從博物館觀點,探討礦山藝術季在礦山可能啟動的槓桿效應,已於 112 年 11 月出版。113 年主題暫定為「礦山生存術」,將從生計、生產等面向,探討居民在礦山特殊的職業類型,以及工作挑戰。
3、礦山學系列課程規劃
從社區共學、地方培力的概念出發,以共學館為場域,規劃系列主題課程活動,共計 40 小時,112 年於 4 月至 9 月期間執行,共計 212人次參與。113 年預計規劃辦理主題講座 4 場、成果發表會 1 場。
4、第 1 屆礦山學國際論壇藉由礦山學國際論壇與在地推廣活動辦理,促進礦山學研究發展與推廣,並與國際接軌,於 112 年 10 月 27 日辦理,邀請 3 位國外、7 位國內學者專家共同與會,本次研討會採實體與線上同步辦理,總計 87 人次與會,論文集將於 113 年 6 月編輯出版。
(二)推廣金銅礦業歷史人文,扎根礦山學教育推廣,鼓勵在地參與共同書寫地 方記憶
1、「Woo 礦石色展」,展期 113 年 4 月 4 日至 114 年 3 月 23 日,本展覽以礦物顏料為主題,結合礦物知識、實體礦物原石和礦物顏料成品, 與當代礦物彩繪藝術家創作的展示,從礦物科學知識與彩繪創作賞析中,體驗礦物的多元用途與特性。此外配合展覽舉辦,於 4 月至 6 月規劃 5 場教育推廣活動。
2、「礦山的南丁格爾展」,展期 112 年5月 10 日至 10月 20 日。金瓜石在礦業興盛時期人口眾多加上採礦工作危險性高,醫院成為礦山最重要的設施之一,有一群曾經服務醫院多年的護士們,年輕時即投入醫院的護理工作,在職場上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是礦山醫療不可或缺的角色。本展覽希望從這群礦山的南丁格爾們的視角,回溯礦山的興衰變遷,並認識金瓜石醫院與礦山醫療的點點滴滴。
(三)加值運用礦業地景,活化遺址遺構,串連今昔場域聯結,奠基黃金山城美學廊帶
1、昇平戲院-懷舊電影活化文化空間
昇平戲院以「多功能展演空間」之方式,活化再利用,常態性播映黃金博物館自製影片;為了帶給民眾更優質的體驗,自 112 年 9 月啟動修繕工程,除了加強建物耐震能力外,也針對室內外空間及舞臺等 進行調整,已於 113 年 1 月 31 日辦理開幕茶會活動,至 3 月底,觀影人次 4 萬 9,393 人次,參觀人次 6 萬 980 人次。
2、金瓜石及水湳洞社區參與式預算,為鼓勵金瓜石及水湳洞居民參與 公共事務,藉由居民自主提案,為社區帶來嶄新創意,參與式預算 自 105 年至 112 年,共獲 36 件提案,執行 31 案;113 年持續辦理參與式預算,於 2 月 5 日公告徵件,於 4 月 19 日完成徵件。
3、水湳洞中山堂及周邊空間再利用計畫,係為保存水湳洞地區文化資產,經公開評選委由專業藝文團隊-財團法人優人文化藝術基金會(優人神鼓)進駐本地,經營管理中山堂舊址及其周邊空間。113 年持續辦理社區擊鼓班活動,並預計辦理 10 場次社區回饋演出,至 3月底已完成 1 場次。
十、深化古蹟文化內涵,推進跨域合作與發展國際化
(一)連結淡水在地歷史文化發展脈絡,辦理多元古蹟體驗活動,以創新思維吸引民眾參與,打造古蹟特色之學習場域
1、淡古「行動博物館」展示模組,持續精進「我是小小古蹟修復師」、「淡水百年遶境鬥陣走」及「開港設關拚貿易」模組等,目前辦理以「懷舊治療」方式之模組開發,結合在地文史內容,注重「互動性」、「動手操作」。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計辦理 25 場,共 1,654 人次參與。
2、淡古「國中小學生校外教學計畫」,規劃 4 條路線(「到淡水做買賣-老淡水的商業貿易」、「我在淡水蓋房子-北台灣現代化的開始」、「海上來的客人-走讀大航海時代及開港時期的淡水」及「重返古戰 場-清法戰爭那些事」),包含 6 個館舍介紹及 7 種學習活動,112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共辦理 42 場,計 1,361 人次參與。
3、淡古成立「淡古樂齡聚樂部」,提供桌遊及各類書籍,讓高齡長者在參觀古蹟之餘,有一個舒適學習、閱讀和遊憩的空間,並於週二樂 齡日辦理DIY 體驗、健行輕旅行及品茶等活動,打造「青銀共學」的平台,透過各項服務讓古蹟更貼近民眾生活,更榮獲111 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高齡友善城市類的無礙獎,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辦理 29 場樂齡活動,共 9,129 人次參與。
4、推行 Beacon 科技導覽,提供多種語言(華、客、英、日、韓及越)服務,落實文化平權,達成全民皆可認識展覽內容無礙,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3 月累計瀏覽次數 1 萬 8,161 次。
5、辦理年度品牌活動「光映淡水」,於淡水海關碼頭設置主題裝置藝術、人氣經典光影廊道以及主題市集等系列活動,串聯淡水漁人碼頭跨河煙火秀及各古蹟點,112 年 9 月至 113 年 2 月共辦理 21 場主題活動, 共 33萬 503 人次參與。
6、新北市國際藝術村適逢成立 10 周年,特別推出「藝 ‧ 光陰」新北市
國際藝術村 10 周年聯展,集結駐村藝術家多元作品,跨足刺繡、繪畫、攝影、採集、雕塑、皮革、裝置藝術、新媒體及複合媒材等眾多領域等領域,述說淡水生活中的創作故事。透過這些創作,展現淡水文化豐富性,同時以國際藝術村支持藝術家展現創意,並另於 112 年12 月共辦理 8 場次聯展工作坊,共計 107 人次參與,聯展展期從 112年 11 月至 113 年 2 月,參觀人次共計 2,790 人次。
(二)將古蹟特色轉換為擬人化角色,使民眾易於認識古蹟,並辦理特色主題展覽及開發周邊文創商品,以提升古蹟品牌知名度
1、《淡古聯萌》IP 特展以人氣繪師蚩尤之精緻畫風賦予古蹟擬人形象, 為古蹟打開全新樣貌,延伸發展出「淡古聯盟」Q 版角色,共 10 隻實體各代表淡水古蹟博物館轄下古蹟,讓民眾能用另一種面向認識淡 水的古蹟!113 年 2 月開展,至 3 月,參觀人次計 21 萬 2,247 人。
2、結合手拉胚職人木作及淡古聯萌人物IP,與法務部矯正署臺北監獄合作開發「鶯歌燒」陶瓷文創品-淡古多功能碗,於 113 年 3 月底完成。
3、「淡水古蹟微型博物館」,淡古是一個分散文化資產的集合體,本展覽將轄下的 12 座文化資產故事,濃縮成涵蓋視覺、聽覺或觸覺的互動遊戲,向民眾分享古蹟秘辛,112 年 3 月開展,至 113 年 3 月,參觀人次計 27 萬 4,589 人。
(三)透過古蹟文化國際論壇,與當代博物館發展趨勢接軌,進而推展跨域合作,帶動古蹟文化國際化新視野持續與淡江大學及各博物館等合作,深化論壇學術性與在地視野,預計 113年 6 月辦理,主題為從東亞港市到世界遺產,邀請長期關注此議題的專家學者及國內外博物館界代表,分享保存、轉化各類文化遺產經驗,進一步連結世界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