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400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400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鯤島行者 - 穿越臺南400的歷史主題遊戲

 

鯤島行者      https://echoesofformosa.net/

熱蘭遮應援團 | Facebook

在 1625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赤嵌建立市鎮並逐步遷移,但由於疾病肆虐和唐人逃離, 1627 年商館和住宅區被迫遷回北線尾。面對海盜、臺灣原住民的壓力以及西班牙人占據北部,荷蘭人在 1628 年開始在大員西北邊建造城堡和倉庫,並計畫將商館遷至大員。到 1629 年的大員灣航海圖上,已顯示新舊商館的位置。

大員商館建立後,唐人商船也自然在此交易。由於大員港的天候因素,商人在大員北邊建立房屋,形成新市鎮。為穩定市鎮發展,納茲建議發放薪水以吸引商人,而顧恩鼓勵巴達維亞的唐人前往貿易。 1631 年,大員已有長期經商的唐人,至 1633 年估計有七、八百名唐人居住。

1635 年後,隨著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原住民間關係緩和及赤嵌農業發展,來臺唐人顯著增加,熱蘭遮市鎮快速擴大。到 1638 年,唐人居住人數達一萬,並引起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徵收各種稅款以應對開支。芬伯翁於 1635 年所繪製的熱蘭遮堡平面圖顯示,市鎮已有六個街區,並設有商館、醫院、教堂及倉庫等設施。


關於大員市鎮

1625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赤崁建立市鎮,但因疾病蔓延,不得不在 1627 年將設施遷回北線尾。由於中日海盜及原住民的威脅,加上西班牙人占據台灣北部,荷蘭人開始在大員建立新的商館與倉庫,並逐漸形成市鎮。 1631 年,已有唐人商人在大員定居,至 1633 年,約七八百名唐人居住在此,市鎮規模逐步擴大。隨著人口的移入與赤崁農業發展,至 1638 年,居住人口達到一萬,市鎮迅速擴張,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徵稅以支持基礎建設。

1643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進行市鎮的整體規劃,並設立了公共設施,像是商館、醫院與教堂區,還開通了城堡與市鎮之間的道路,並進行護岸工程。隨著福建瓦片與磚頭的進口,市鎮內的茅草屋逐漸消失,改以磚瓦建材。然而,隨著唐人移入的增加,市鎮內的房屋建設出現無序化,荷蘭人被迫進行更嚴格的管理。

1649 年至 1654 年間,市鎮設施進一步擴充,包括建立公秤所、市政廳與稅務所,並在 1648 年開挖了新的運河,市鎮規模再度擴展。然而,1656 年 10 月的水災重創了市鎮,颱風引發的漲潮沖毀了市鎮內的大量房舍,數千人死亡,市鎮進入長期重建期。隨著中國市場的低迷以及鄭成功的禁運政策,熱蘭遮市鎮的繁榮逐漸消退。1661 年,鄭成功圍攻熱蘭遮城,曾經繁華的市鎮在戰火中毀壞殆盡。








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

 

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We Are Born By The River: Collaborative Notes of Millennium River Basin Culture|川から来た私たち:流域の千年・共に綴る文化

https://bornbytheriver.art/

 

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 | Facebook


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 We Are Born by the River: Collaborative Notes of Millennium River Basin Culture - 臺南市美術館

https://www.tnam.museum/exhibition/detail/530


 2024-09-06。以鏡頭凝視家鄉,關注在地水文議題 「漫游府城夢-常民水文影像展」正式起跑

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8691209

「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臺南400文化治理特展,今(6)日起至9月14日舉辦「漫游府城夢—常民水文影像展」開幕片放映,於風神廟外牌樓播映在地導演黃信堯的作品《北將七》。影展期間有與臺南藝術公社、社團法人台灣南方影像學會聯合籌劃之臺南市民影展,閉幕片則選映國外《河處是我家》紀錄片。一連串國內外與河流人文相關影片,以多元的視角關注河川議題,並藉由公私協力聯合辦理,擴大參與度與本展共筆精神。

 

「漫游府城夢—常民水文影像展」由「我們從河而來」展覽計畫總策展人龔卓軍與南方影像學會藝術總監黃柏喬共同策劃,挑選《北將七》以沿海地帶的日常景象作為本次常民水文影像展的開幕片;本片導演黃信堯自小經歷20多次的搬家,於2005年移居至七股,2009年開始紀錄下此地的生活點滴。歷經12年拍攝,用攝影機記錄臺南縣北門、將軍、七股靠海的三地,片中以鏡頭溫柔凝視大地萬物與人的足跡,在巨變的時代下,透過影像留存家鄉的風貌與情感。本部影片特別選定位於五條港中「南河港」邊的臺南市定古蹟風神廟的牌樓進行露天放映更是別具意義。映後導演黃信堯也現身與觀眾進行對談,談及開始拍攝《北將七》的時候,自己其實才在七股住了四年,但帶著長住的日常風景,以及臺南縣市面臨合併的課題,促使他拿起攝影機紀錄下這一切,鏡頭一拿起便是十二年的日常風景。

 

影展期間其他作品將於海馬迴光畫館展映,以臺南市民為主題,搜羅2000至2023年間臺南在地素人、常民、藝術家所拍攝的影像,以其視角,觀看日常中的「水文」,場次均有影人出席。選映拍攝地點跨度為曾文溪上游至嘉南平原的灌溉水,以及城市裡的暗河,並將放映作品劃分成三大主題,分別為「看/不見的風景」、「都市潛行水——五條港」及「一些人、一些神」。不僅有第一手紀錄八八風災災區的在地報導,創作者潛入地下河道,向觀眾揭露一個不可見的城市異度空間,還有於將軍溪畔舉行的祭典,其廟宇民俗文化、藝陣的影像紀錄與訪談等等。

 

9月14日將於臺南市美術館2館跨域展演廳放映閉幕片-《河處是我家》(Above and Below the Ground),其亞裔美籍導演於緬、泰耕耘數年,片中描述中國經貿戰略,對緬甸造成的環境與文化傷害,當地居民為守衛孕育緬甸百族文明的神聖河流而挺身而出。

 

「漫游府城夢—常民水文影像展」相關節目資訊與場次可至臉書「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ornbytheriver)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