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臺灣記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臺灣記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臺灣記憶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tm.ncl.edu.tw/index

國家圖書館蒐集典藏了相當豐富的臺灣文獻史料,如日治時期臺灣明信片、各地老照片、舊籍、地方志、古書契、碑碣拓片等。為妥善保存臺灣歷史記憶,配合數位化發展,建置了「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系統,希望透過系統的建立,數位典藏有關臺灣的歷史文獻,並分析建置數位物件的詮釋資料,以達資源分享與利用的目的。此外,另規劃與各縣市政府機關及民間文史單位合作,以廣蒐散布於各界的相關資源,透過網際網路寬廣的觸角,進一步將臺灣史料之閱讀與研究,擴展到臺灣各地及海外。 

  「臺灣記憶」系統內含圖書文獻、史料、圖像及歷史人物等珍貴資料,經過數位化處理及規格化詮釋分析後,各類型資料分別以地理位置、時間軸與主題等不同面向呈現有關臺灣的記憶。該系統自2016年起更新架構,相關資料依計畫期程陸續匯入,目前已收錄超過26萬筆詮釋資料,及270餘萬頁影像,數位資源持續增加中。  

網站導覽 


線上策展「臺灣記憶展覽」    https://tme.ncl.edu.tw/tw/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臺北市】敦化北路


敦化北路臺北市最具代表性的林蔭大道之一


70年代敦化北路




走過敦化南北路 細品臺北都會藝文風情

110-05-23

從松山機場進入臺北市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筆直的敦化北路,它是連接松山機場及臺北市區的重要道路,道路兩旁高樓林立,是商業大樓的集中地,大型分隔島綠帶上,種植樟樹及臺灣欒樹,樹下設置人行步道、休閒座椅、配植多層次植栽,造就花木扶疏的優美休憩空間,也為城市帶來無限綠意。

日據時代,臺北市區的發展較侷限在淡水河岸的艋舺、大龍峒、大稻埕及部分城中地區,現今敦化南北路的所在地,在當時是一片廣大農地和零星農舍。後因1936年松山機場落成,且光復後,松山機場地位日益重要,於是政府在1950年開闢敦化北路。
1956年,為迎接國外賓客,也為顧及國門觀瞻和便捷交通,政府運用美援基金,將敦化北路自原10公尺寬拓寬為30公尺,1968年,又再拓寬為70公尺的林蔭大道。

敦化南路同樣是美援挹注所興建的道路,但其開闢則頗有一番曲折,敦化南路從八德路至仁愛路之路段在1957年已初闢完成,但因位於現今四維路141號位置的「林安泰古厝」拆遷引發爭議,故一直到了1978年,臺北市政府決定將林安泰古厝遷建於濱江公園(新生公園後方),敦化南路才能闢建到和平東路段,另1988年和平東路到基隆路段也通車,於是敦化南路終於全線打通。

1980到1990年代,臺灣經濟蓬勃發展,具有國際化象徵意義的敦化南北路成了許多大型企業總部、中外金融機構、觀光飯店、精品百貨商場爭相進駐的路段,密集的大樓形成了帶狀商業區,也出現許多具特色的大樓建築,如形似椅凳的宏國大樓,將許多中國元素帶入現代建築中,懸臂結構接近傳統建築飛簷的效果,另針對臺灣氣候,外牆採用預鑄花崗石牆,裝飾副件全是金屬,以達到耐久的效果,宏國大樓並曾被臺北市民票選為十大經典建築之一。

1983年在敦化北路與南京東路口開幕的環亞百貨,是1980年代的「百貨公司」代表,2000年更名為環亞購物廣場,知名居家品牌進駐,因此有「臺北市內最大居家用品賣場」稱號,而在經營權幾經轉手之後,現為「微風南京」百貨公司所在地。隔壁的環亞大飯店也是當時環亞商圈的重要地標,如今則更名為王朝大酒店。

以極致奢華著稱的臺北文華東方酒店,前身是老字號的五星級飯店中泰賓館,在1980那個全民瘋迪斯可的年代,中泰賓館3樓的KISS 迪斯可舞廳,是不少五、六級生的共同青春回憶,超大的舞池空間、最炫的燈光和音響、一首接一首的熱門舞曲,吸引了全臺北的舞客來此揮灑熱情。

臺灣的第一家麥當勞在1984年於敦化北路和民生東路口開幕,並掀起排隊熱潮,開幕單日營業額衝破百萬元,第一周營業額也創下當時全球麥當勞分店的銷售紀錄,速食文化隨著這股浪潮就此進入臺灣!而該分店目前仍在原址繼續營業中。

敦化南北路曾是臺北市最多圓環的道路,早期外賓從松山機場前往總統府,敦化南北路是必經之道,一路上共會經過南京東路口、八德路口、仁愛路口共三座圓環,這些圓環成為迎接外賓最美麗的標誌,也達成襯托國家門面的效果。然而之後敦化南北路快速發展,交通流量增加,圓環反而成為交通上的問題,於是南京東路口和八德路口的圓環在1988年步入歷史,現僅餘仁愛圓環成為臺北市重要的公共景觀。

鄰近仁愛圓環的「誠品敦南店」是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曾被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也是許多國外旅客來臺必逛的書店。1989年開幕時,原本位置是在仁愛圓環東北隅的世華金融大樓,1995年該大樓拆除改建,才搬遷到敦南金融大樓。24小時書店的想法源自於讀者,於是誠品敦南店在1999年開始正式不打烊營業,直到2020年敦南金融大樓要進行都更且租約到期,才吹熄燈號。誠品敦南店陪伴著許多夜貓子度過不眠的夜晚,濃厚的人文書香氣息,仍是許多臺北人難以忘懷的回憶。

敦化南北路在2000年設立的敦化藝術通廊,透過公開徵選及民眾參與投票的方式,選出了9座各具創作理念的景觀公共藝術,分散設置在敦化南北路上,讓街道成為了戶外藝廊,也增添了環境中的文化藝術氣息。逛街逛累了,在林蔭大道上歇歇腳,就可以欣賞到藝術家的作品,也可以看見文藝氣息在綠蔭下漫延。

敦化南北路有著商業氣息、自然景觀、人文空間等等不同的風貌,堪稱臺北市最美的林蔭大道。當你路過敦化南北路時,不妨放慢腳步,進入行道樹的綠色廊道中,感受著穿過樹葉縫隙灑落的陽光,細細品味這條道路的魅力。

備註:本文舊照片引用自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 網址: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 )。


國家文化資料庫 圖照左右放反了












臺北記憶


LOCALCULTURETW【臺北市】南京東路      南京東路 (臺北市) - 維基百科



2022年2月20日 星期日

【臺北市】中山北路


111-02-20

還記得記憶最深的街道在哪?臺北市中山北路是令人記憶最深刻的街道,這條為臺北規劃詳善寬40公尺的道路,配置有快車道、慢車道、分隔島和人行道,分隔島種植樟樹,人行道種植楓香,漫步於此街道上,街道上舊建築形塑日式風味,除了可體驗綠色景觀更能感受台灣日據時代至今豐富的歷史記憶氣息,是許多觀光客及年青人訪勝之地,處處充滿綠蔭氣息,令人回味無窮。

公園處表示,中山北路一段至三段放眼望去行道樹為樟樹和楓香,屬臺灣原生樹種,其濃密的枝葉對於阻隔噪音、抵抗空氣汙染及蔽蔭有絕佳效果,皆適合做為行道樹種植。樟樹四季常綠,樹皮塊狀為其特色,容易辨識;楓香為落葉性喬木,耐乾旱抗寒根系穩固,且溫差大時葉片會呈現黃、紅色,是著名的景觀植物。

公園處園藝工程隊胡鴻威隊長表示,中央分隔島栽植樟樹為常綠喬木,人行道栽植楓香為落葉樹種,兩者樹形優美皆適合大街廓的行道樹使用,除了能營造櫛比鱗次的林蔭大道景觀。近日漸入二月低溫氣溫,讓楓香葉子內葉綠素順利轉換黃、橘、紅色,為綠廊增添橘紅虎年氣息,民眾漫步或乘坐交通運輸時亦可抬頭仰天望去,搭配綠廊色彩變換,風微微輕拂枝葉伴隨光影交織,映襯著虎冬的藍天白雲,徜徉於城市綠蔭廊道內,體驗喧嘩城市中的小確幸。

公園處永續維護管理街道綠環境,未來將會持續投入更多心力,使都市綠廊永續並融入有記憶的街道環境,讓競競業業忙碌生活的市民能夠停下腳步,暫時遠離喧囂,發現都市生活中的美好時光。







一條有故事的道路 中山北路今昔兩樣情

110-05-02

你對中山北路的記憶是什麼?沿著筆直的樟樹大道,橫跨中正、中山、士林3大行政區,途經花博公園、四號廣場、撫順公園及逸仙公園等公園廣場,綠蔭街道綿延,當我們踩著前人足跡,欣賞隨處留下的歷史痕跡,細嚼品嚐美麗的過往,用心體會蘊藏在巷弄間的人文內涵與美食小吃,心裡暗暗讚嘆:這就是「中山北路」。

日據時期,日本政府在圓山設置台灣神社,當時為方便日本皇族及特使參拜,而闢建了「敕使街道」,該道路自臺北市樺山町(今行政院一帶)起至明治橋(原中山橋)止,為現今臺北市中山北路一段至三段,原道路寬度僅15公尺,1934年拓寬為40公尺的五線大道,並於1940年完工。國民政府來台後,「敕使街道」改名為「中山北路」,「明治橋」改為「中山橋」,以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現中山北路一段東側之「條通商圈」,在當時係日本人規劃的日本公務員宿舍區,仿效京都的棋盤式街道,有一到九條通的巷道,現巷道名稱已改,但仍有人習慣以「條通」稱呼當地巷道。日本戰敗後當地進駐許多酒吧跟卡拉OK,也曾出現風月場所,如今已搖身成為美食天堂,獨特的異國風情,成為日本觀光客及饕客必去之處。

國民政府來台後,中山北路成為先總統蔣公上下班必經之路,在國安考量下,沿路全面種植綠樹,便於安全人員隱蔽,保護元首安全,另實施交通管制,全線禁止設置天橋,並由地下道取代,這也是為何中山北路幾乎每個路口都有地下道的緣故。

戰後,台灣神社拆除後,改建成為具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的圓山大飯店,用以接待外賓,當時中山北路兩旁建築物樓層有高度限制,讓來訪外賓行經中山北路時,看見我國整齊有序的市容街景,因此又稱「外交大道」。

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軍在中山北路三段,現今的花博公園(美術園區)成立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進駐大量的美國官兵,其眷屬多居住於陽明山或天母;而越戰期間,中山北路更成為美軍的度假天堂,許多美式風格的PUB崛起,「洋」行興起,例如晴光市場有舶來品店、敦煌書局引進外文書。

現今位於老爺大酒店斜對面的光點臺北,原是美國駐臺北領事館,自1997年被指定為第三級古蹟後(現為市定古蹟),於2002年以公辦民營方式重新經營,圍牆內茂密大樹圍繞著白色二層式洋樓,除有小型電影院外,也經營洋食、咖啡廳,整棟洋房及庭院在燈光的點綴下,顯得美侖美奐。

中山北路也是著名的婚紗街,知名藝人紛紛進駐成立婚紗工作室,搶攻市場,精緻的新娘櫉窗及璀燦華美的禮服,讓人目不暇給,吸引不少新人前往造訪,充滿異國情調的中山北路,其地位曾取代當時愛國東路的婚紗街,創造一個興盛時期。

如今中山北路商圈形態改變,大樓高築、國際精品及五星級飯店紛紛入駐,巷弄老宅亦隨之轉型,美食店林立,少數僅存的婚紗店點綴其間。

中山北路隨著時代巨輪的轉動,產業更迭,但無論多少年華流轉,依舊保有大氣及風雅,轉身回顧這條與歷史共榮的輝煌的大道,中山北路儼然是臺北市最具故事性的道路。

備註:本文舊照片引用自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 ( 網址:https://tm.ncl.edu.tw/ )及國家文化資料庫 ( 網址: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nrch/ )。

 


Wpcpey - 自己的作品, CC BY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892525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