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基金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基金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簡稱原文會 )    https://www.ipcf.org.tw/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Facebook



「原住民族攝影展複眼觀:部落顯影」培力計畫 顯影當代部落的生活面面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17 09:49:01) 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主辦,大蕙藝術工作室及好地下藝術空間共同承辦「原住民族攝影展複眼觀:部落顯影」培力講座,匯集學員及花蓮在地民眾,共同參與這場令人收穫良多且難以忘懷的精彩課程,同時為接下來的培力計畫與展覽拉開序幕。

講座日前於4月12至14日為期3天,假花蓮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第24棟美感基地舉辦,並邀請長期關注原住民族群議題攝影師與學者參與,包括王有邦攝影師、田名璋老師、黃錦城藝術家、金成財攝影師、余欣蘭導演及關曉榮攝影師等各界知名人士共襄盛舉,藉由本次講座,引導學員們可以與自己的培力導師充分溝通,激發影像創作靈感。

策展人劉曉蕙表示:「隨著『原住民族攝影展複眼觀』邁入第二屆,計畫目標逐步從傑出創作者的影像展演,轉向創作新人的攝影培力。」本屆主題「部落顯影」旨在鼓勵部落原民主動拿起攝影工具,「有意識」地拍攝部落中的百工百事,並藉由「部落之眼」的培力,去顯影當代部落的生活面面觀。

本次培力計畫自3月1日起開放報名,入選12位來自不同族群、地區及背景的學員參與為期3個月的攝影培力計畫,除了將與培力導師進行每月的討論外,也將帶領計畫團隊進入各自拍攝創作的部落進行踏查,讓拍攝的故事能夠更加貼切地被訴說。培力階段後,計畫團隊於7月份舉辦評圖選件工作坊,最終挑選6位學員攝影創作,成為「原住民族攝影展複眼觀:部落顯影」展覽作品。此外,適逢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15週年活動,將在9月於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第24棟美感基地舉辦盛大慶祝活動,屆時敬邀各界人士參與,欣賞原住民攝影藝術之美。

『原住民族攝影展複眼觀:部落顯影』展覽資訊
展期:2024年9月14日(開幕)至12月8日止
地點:花蓮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第24棟美感基地1樓 (花蓮縣花蓮市中華路144號第24棟)

圖1-王有邦老師「舊好茶記事:生命的靈魂回家的路」講座
圖1-王有邦老師「舊好茶記事:生命的靈魂回家的路」講座

圖2-田名璋老師(中間一)「觀看的力量」講座
圖2-田名璋老師(中間一)「觀看的力量」講座

圖3-余欣蘭導演「IYAH!來吧!我與獵人媽媽共織的影像世界」講座
圖3-余欣蘭導演「IYAH!來吧!我與獵人媽媽共織的影像世界」講座

圖4-黃錦城老師(右上)與學員實作討論,激發創作能量。
圖4-黃錦城老師(右上)與學員實作討論,激發創作能量。

圖5-「原住民族攝影展複眼觀:部落顯影」培力學員與導師合影
圖5-「原住民族攝影展複眼觀:部落顯影」培力學員與導師合影









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      https://twrr.org.tw/zh-TW

提供城鄉不均解方、共生共榮、產官學研、資源挹注與各項資本、科技、人才等資源的地方創生平台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 | Facebook

這是一個讓全世界進入台灣地方創生的入口,屬於台灣各地地方創生團隊共同被看見的園地,橋接地方產業振興、地方人文地產景全方位發展與各項資源(資本、科技、人才等)的大平台。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中華開發資本合作啟動 共助地創團隊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6935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攜手LINE台灣 提升地方品牌數位力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17 )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3月12日攜手LINE台灣舉辦「地方數位品牌永續發展工作坊」啟動「LINE數位創生計畫」,本次計畫利用「LINE官方帳號 資費補助方案及行銷資源」、「智策慧品牌輔導補助方案」與「地方創生工作坊」,推動基金會平台夥伴思考數位轉型,以數位導入地方創生,協助地創團隊更有效率的推廣在地特色,並以搭配ESG、品牌永續的概念推廣品牌,藉數位力長久經營。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表示:地方創生的核心是「產業」,目標要創造更多關係人口,活絡地方發展;疫情期間觀察活下來的團隊,關鍵不是因為資金充足,而是做了兩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數位轉型」、「人才培育」,透過數位轉型,店家嘗試用直播、線上販售,觸及更多客群,業績反而比疫情前更好。過去基金會除了推動Pinkoi地方創生主題館開館,亦邀請業界許多專業人士來分享如何提升數位能力,今年可以攜手LINE台灣推出「LINE數位創生計畫」,期待可以為全台灣的地方創生團隊帶來更多地方品牌的能見度。

第一屆「地方數位品牌永續發展工作坊」共分成兩天課程辦理,邀請了食農永續、創新服務、LINE官方帳號、LINE熱點與品牌策略領域的專家、講師,來與32個地方團隊分享以及實作,讓各位夥伴對於地創永續與品牌數位轉型有更深的了解。而地方團隊經工作坊培訓後即獲得「LINE數位創生計畫」的全方位補助方案,可享有全年12個月LINE官方帳號月費減免、品牌輔導補助課程。

地方創生近年已成為顯學,期待全台的地方品牌能透過數位力帶動產業發展,幫助地方永續發展。2021年在信義房屋的支持下,被譽為「台灣創生教母」的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成立第一個全國性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目標將基金會打造成資源媒合的平台。擔任起公私協力的角色,整合與對接資源,為創生團隊有效解決問題、彼此交流成長。2021年在信義房屋的支持下,攜手「台灣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成立第一個全國性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目標將基金會打造成資源媒合的平台。擔任起公私協力的角色,整合與對接資源,為創生團隊有效解決問題、彼此交流成長。
由信義房屋支持成立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攜手LINE台灣啟動「LINE數位創生計畫」。
由信義房屋支持成立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攜手LINE台灣啟動「LINE數位創生計畫」。

2022-12-26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發布《台灣地方創生體檢報告》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今日舉辦周年成果交流會,現場邀請致力推動地方創生發展之政府、學界、企業、民間代表與地方創生團隊夥伴外,會中同時對外發布「台灣地方創生體檢報告」,這份體檢報告不僅是台灣首份地方創生體檢報告,更是自2019地方創生元年啟動以來,涵蓋面向最廣、集結第一線團隊資料之地方創生調查報告,無論是對政府未來政策發展、了解地創樣貌或是提供地創團隊營運規劃,甚至企業ESG投入策略,都可找到多元解方。

政府自2019年初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隨後就遇到百年大疫,以至於地方創生的第二、三年,始終被疫情陰影籠罩,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表示,基金會選擇在去年2021年疫情嚴峻之際成立,就是希望與政府資源互補,集結民間關注地方創生的力量,由基金會發起創生平台串聯角色,給予全台各地的創生夥伴團隊支持,協助團隊整合與對接資源。時值基金會成立周年,特別委託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遠見民意研究調查」進行全台地方創生團隊調查,希望透過第一線數據與資料收集,了解從2019-2021年這三年來,地方創生團隊組織樣貌、遇到的營運困境與疫情挑戰為何,及政府政策契合性等,而體檢的成果,更將成為基金會未來努力的方向。

這份全台首份的地方創生體檢報告,主要從組織樣態、服務內容營收、營運願景、疫情挑戰、政府資源五大內外部面向來進行調查。本次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團隊成立時間在5年內,佔受訪團隊的35.1%,成立時間為6~10年,占29.8%,正顯示創生團隊多為新成立組織。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中發現除了青壯人力是創生主力外(創辦人年齡介於30-39歲佔42.5%),負責人年齡65歲以上者佔24.2%,印證地方創生是「全齡共創」,絕非只是年輕人的事,世代合作更能為地方創生挹注不同的活力。在服務內容上看到團隊「從在地文化找到產業DNA」,團隊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前三大排名為「觀光旅遊規劃」(68.1%)、「農產品整合行銷」(58.5%)、「環境教育、友善農業」(56.9%),這些服務內容多與在地對接,顯現獨特在地性,顯示團隊在創造自己產業同時,也朝振興地方產業目標邁進。

面對疫情挑戰,原本憂心各地的地方創生團隊能否挺過風暴?所幸調查發現,雖然近九成團隊營運受到疫情影響,但絕大多數團隊沉著應戰,有85.6%的團隊針對疫情進行營運調整,包括「開創第二商品/服務」 (48.9%)與「導入新數位工具」 (38.3%),「積極轉型展現在地韌性」,將危機化為轉機。在發展痛點上,人才與資金是關乎企業永續發展的兩大關鍵資源,本次調查在問到營運困境的時候,高達70.7%的團隊直指「團隊人才不足」,人才是推動地方創生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如何留才與吸引人才,也成為團隊營運與政府施策未來重點。

陳美伶指出,自政府創生政策提出以來,短短三年時間即能如此深層擾動地方,即便還有許多困難需克服,但我們仍看到台灣永續希望。2022年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平台已集結了140個創生團隊夥伴,而體檢的成果,除了提供給關注地方創生的各界人士,也將作為基金會未來努力方向。地方創生是一個沒有期程的永續計畫,必須傾聽地方聲音,隨時滾動規劃,讓內容、方法更符需求,才能為台灣的區域均衡發展提供有效解方,未來我們將持續整合民間力量,讓創生平台發揮更大功能,協助各地萌發的創生行動成長綻放,讓台灣這一代人可以安居樂業,下一代可以安身立命!

歡迎索取 2022台灣地方創生體檢報告書
https://twrr.org.tw/zh-TW/news/121


2021-11-17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 扶植在地產業 - 工商時報

信義房屋2021年成立屆滿40周年,穩居國內房仲業龍頭企業地位,更長年投入社區一家計畫,盼扶持有志於社區營造的個人或團隊逐步茁壯。16日記者會上,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與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一同替「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揭牌,希望未來能為在地方耕耘的團隊,媒合、串接所需要的資金、技術、市場等資源;此外,也透過納入台灣北、中、南、東四地的地方創生典範人士,更接地氣的蒐集地方需求,並把經驗傳承下去。


信義房屋支持成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2周年 250個創生團隊加入平台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28 10:39:15)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12月26日舉辦2歲生日趴,2021年成立以來,聚集志同道合的團隊一起推進地方創生,經過近2年的努力,基金會平台上的地方創生團隊已超過250個,遍佈全國22個縣市。在生日派對上也首度公開「雲嘉南地區農村樣態與發展藍圖」調查報告,實際走訪農漁村了解缺工、青年外移、地層下陷等問題,並提出可行解方,日後將開放給所有關心台灣農村與農業發展的社造者、民眾查詢。

「雲嘉南地區農村樣態與發展藍圖」調查報告由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委託國立中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崔曉倩負責,本次農村調查所使用的原始數據來自於農業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所進行的大型調查,原本這些躺在電腦後台的大量數據只有學術界會使用,透過這次調查讓數據以儀表板方式呈現,更有閱讀性也加大普及性,除了資料之外,也透過走訪了20多位相關人士實際瞭解農漁村的脆弱度,包括缺工、青年外移、地層下陷、水患等問題,發現農漁民的想法和韌性,以及可行的解決方向,提供「農村、農業與農民」各面向的大致輪廓。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表示,二歲生日趴是一個感恩的時刻,感謝過去兩年來所有支持與參與的夥伴們,除了體悟到基金會角色與責任的重要,更欣慰地方創生在台灣已是顯學,也吸引各世代的人們投入振興地方的發展,地方的活力漸漸被看見,團隊努力的結果,有形與無形的投資開始挹注,企業與地創團隊成為策略的長期夥伴關係,感謝團隊與企業對基金會的信任。

陳美伶說,這次的生日派對不僅是一個歡慶的場合,也是一個展示的平台,在生日派對上邀請30個基金會平台中的創生團隊,提供各具特色的伴手禮作為生日禮物,與企業夥伴、媒體共同分享基金會的成果與展望。也呼應基金會整年度主動向企業尋求媒合機會,讓更多人能夠看到台灣各地的創生故事與成果,並且體驗到各地的特色產品與服務,也期待這次的生日派對能夠增進企業主和採購主對地方創生的理解和支持,並且激發更多的永續思維與行動。

另外,基金會在2023年除了持續與玉山銀行合作融資專案外,也增加了資源合作的夥伴,包括有亞洲跨境設計品牌購物網站PINKOI 開設地方創生主題館、台灣優質親子體驗活動平台Niceday 合作冒險島傳說計畫、台灣微光行動協會照亮134 個偏鄉角落計畫、台新金控證券部門提供資本市場諮詢輔導協助及將與台灣LINE 公司啟動系統營運合作等,目的都在協助平台上的團隊有最好的工具可以運用,強化在地方深根的能量。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也將邁進第三年,持續協助平台上的夥伴走穩每一個步伐,站穩每一個台階,不斷進步與成長。「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走得遠」。展望2024,期待地方創生與企業的策略結盟可以在台灣持續遍地開花。

由信義房屋支持成立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迎來2歲生日,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中)與眾多貴賓一同慶生。

由信義房屋支持成立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迎來2歲生日,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中)與眾多貴賓一同慶生。

訊息來源:信義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客傳會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https://www.hpcf.tw/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Hakka Public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 Facebook

 

2022-07-19「台三線美學基地」大串連 藝術季學校成立!

【蘇佑昇/苗栗報導】由客家委員會發起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在2019年舉辦第一屆之後,成功打響知名度,讓大家發現「原來台三線客庄是如此美好!」而第二屆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將在明年暑假登場,今日一早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特別在苗栗三灣國中,舉辦「台三線藝術季學校」客庄生活美學基地「第一次交流工作坊」,邀集台三線的沿線協力夥伴一起交流討論,也希望藝術季學校成立後,能號召更多夥伴加入客庄社區營造的行列,讓客庄美學能量在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期間大爆發。

2019年第一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以「有的是時間」作為策展主題,跨越5大縣市10個區域的客庄,蔓延150公里並集結超過70位國內外藝術家、50件藝術作品、100場文化探索體驗活動,讓全世界得以透過一場場客庄大型藝術策展,愛上客庄,更獲得2020國際級設計大獎「Good Design Award」,因此第二屆的藝術季備受關注及期待。

今日一早,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與馮天蔚老師與16組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客庄的客庄社區營造夥伴,齊聚三灣國中,彼此分享自身對社區營造的心得,以及對明年藝術季的想像,過程中大家也十分驚豔彼此的「功夫」原來這麼純熟又厲害,像是苗栗的在地青年謝松志,就展示自己用在地竹材改造的藤編、竹構裝置等,讓大家看了愛不釋手。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指出,臺灣的社區營造已發展了30多年了,卻沒有發展出像日本瀨戶內海國際藝術季的規模,但2019年在總統蔡英文的浪漫台三線的政策、客委會舉辦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之後,臺灣客庄社區營造的能量得以被看見,因此,這次我們希望透過「台三線藝術季學校」整合沿線已耕耘很久的客庄社區營造夥伴,集結客庄社區營造的能量,彼此分享自身對客庄的生活美學,交流彼此對藝術季的想像和困境,一起迎接明年世界級的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也希望透過台三線藝術季學校,能讓社區營造的能量一直延續下去。

客庄美學基地計畫主持人馮天蔚說,透過台三線藝術季學校,希望把台三線沿線的夥伴聚集在一起,重新詮釋客庄的生活美學,馮天蔚舉例,10多年前的客家花布,是當時年輕人熟悉的客家圖案顏色,但演變至今,當初的客家花布還是現今年輕人能接受的客家美學?我們是否能夠重新詮釋客家花布,呈現出隨著時代前進的新客家美學,更期待大家能在2023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期間,看見客庄的生活美學!

今日的「第一次交流工作坊」邀請到多位台三線沿線的夥伴彼此分享自身的經驗,像是桃園平鎮里里長黃志杰,分享這8年多大膽嘗試用創意規劃環境及社區的心得;新竹九讚頭的鄭雅純、新竹羅屋書院的羅仕龍分享社區營造心得;新竹花花世界玩布工坊的鄧淑裕,分享年輕人對花布美學的想法;苗栗在地青年裴立農,運用竹材做出樂器、聲音地景裝置;苗栗張榮福,展示收集客庄礦業老物件,像是蘇鐵化石、南邦煤礦,以及運用3D列印做出的礦業模型,結合聲音裝置等;饒維明(苗栗-大坪村辦公室)、李運光(苗栗-大河村辦公室);黃榮富以客庄一年的植物為主題,帶領社區學童採集蒲葵葉、製作蒲葵扇、採集芒花、製作祈福掃把,連結慈天宮、八伯公;苗栗獅潭藍色小屋的李業興,以生態導覽與桌遊方式,建構出台三線細路(古道)美學;苗栗在地青年謝松志,以藤、竹採集,和學童及青年一起玩竹藤藝術;苗栗在地青年溫心榆,透過聯庄工作室,串連在地能量;臺中大茅埔調查團的吳哲銘,以信仰、生態、四季果鄕串連拉近人與水土的關係;羅玉琴(三灣國中校長)從教育推廣藝術能量;苗栗南江休閒農業區的何恩欉,從木製花器製作,期望接續與戴德泉老師結合客家民俗植物,探討植栽美觀功能之功能,如客家避邪植物;戴德泉老師,於南埔國小推動民俗植物童玩創作,討論傳統客家避邪植物、護身符及掛飾擺件,帶大家採集製作。

另外,還有龍潭佳安社區發展協會,期待延續以前的佳安村村史調查,於區內的「十一份文創園區」辦理台三線伯公與「石哀」展(石哀是臺灣客家族群稱呼「兒童守護神」的稱謂),同時期待和即將落成的肯納莊園以藝術的方式建立和諧與共同成長;橫山喜市,去年結合地方青年與千里步道協會打造出一系列社區古道及步道,在藝術季學校的部分,打算以陶藝把社區的店家與生態步道串聯起來。

客傳會表示,從今日早上到下午兩點的「台三線藝術季學校」客庄生活美學基地「第一次交流工作坊」,邀集到這麼多的社區夥伴,就是因為大家對自己故鄉的濃厚情感無法割捨,也對這片土地充滿期待,因此希望接下來透過產、官、學一起投入客庄社區的力量,能在2023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期間,讓大家看見「客庄美好想像的真實實踐!」

這篇文章 「台三線美學基地」大串連 藝術季學校成立! 最早出現於 客新聞 Hakk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