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社區營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區營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8月3日 星期四

【臺中市】社區深度文化之旅

 

臺中市社區深度文化之旅 | Facebook



2023-08-03解鎖社區新玩法! 中市社區深度文化之旅8/4報名開跑

想體驗彷彿置身普羅旺斯葡萄藤下的餐酒會嗎?或是穿梭在舊城街區探索新鮮事?你曾體驗過在沁涼的溪邊洗蔥嗎?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廣受好評、搶快報名的社區深度文化之旅又來囉!今年以「解鎖社區Fun風趣」為主題,推出4條深度旅遊路線,共有7梯次將於明(4)日上午10時開放網路報名,邀請大家疫後一起來趟輕旅行,解鎖社區新玩法!

文化局今日上午在台灣大道市政大樓會中樓一樓舉行活動記者會,副局長曾能汀於焦點儀式解鎖社區之門,宣告今年度的深度文化之旅啟程,各社區夥伴們各自帶著社區特產獻寶走秀,號召大小朋友一起揪團解鎖台中社區,走進社區、玩遍社區景點、品嘗社區美食、體驗在地特色文化。

曾副局長表示,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就是人,台中市有許多社區秘境值得探訪,文化局已連續辦理10多年的社區深度文化之旅,一年比一年夯,今年精挑細選出最具在地特色的社區秘境,邀請民眾認識在地人才知道好玩、好吃的景點,遊程更結合綠能減碳的Ubike;還走入舊城區,以慢活的方式到全台唯一的太陽餅博物館製作專屬伴手禮,啜飲越南咖啡認識新住民文化,漫步在舊城小京都;歡迎大家報名遊程,感受社區魅力。

今日記者會現場相當熱鬧,許多社區代表共襄盛舉,社區精心布置攤位及走秀獻寶,精彩呈現社區遊程與特產!大甲朝陽社區準備鮮美的粉蔥,葫蘆墩觀光發展協會展示綠植盆栽及手染布提袋,農業創生協會呈現在地葡萄酒及水果醋,台中市社造輔導平台則由新住民姊妹著傳統服飾走秀,展現台中市社區的多元樣貌,吸引許多路過民眾駐足前來探詢遊程內容。

文化局表示,每年推出的深度文化之旅叫好又叫座,參與遊客都表示值回票價,今年精選4條深度文化體驗路線,將走訪台中市5個行政區,路線涵蓋山、海、屯、城各區,串聯社區文史、生態、產業等特色,帶領民眾深入社區,走訪在地人才知道的特色景點與美食,還有社區達人帶你解鎖社區新玩法。

文化局指出,今年路線有跨越大甲、外埔、清水區的「溪南溪北-蔥!蔥!蔥!」可以近距離與羊咩咩互動,體驗洗蔥樂趣並享用在地蔥料理;豐原區的「ESG follow me 蜈蚣崎趴趴走、笑談旱溪水源頭」透過騎乘iBike與健行尋找旱溪源頭,還有植栽DIY體驗,推廣簡單永續生活理念;外埔區的「從崁頂遊到崁腳」則安排彷彿置身歐洲莊園的葡萄藤下餐酒會;中區「城市慢旅行」帶領遊客走進舊城品嘗市場美食,欣賞多元族群融合的城市面貌。

文化局進一步說明,2023台中市社區深度文化之旅自8月4日上午10時起開放網路報名,優先完成報名並繳費的民眾,將於旅遊活動當日獲贈炎夏出遊必備好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一起來解鎖社區Fun風趣吧!活動詳情及報名連結網址https://community.culture.taichung.gov.tw/travel/ 。

今天記者會,包含市議員劉士州、中區區長林忠訓、西區區長王瑞嘉、觀光旅遊局科長巫宗霖、西屯區惠來里長廖慶麟、西屯區公所人文課長陳秀蘭等人皆共襄盛舉,立委江啟臣、市議員邱愛珊、古秀英、楊大鋐、黃馨慧、李中,及各社區代表也出席致意。


臺中市社區深度文化之旅    https://community.culture.taichung.gov.tw/travel/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社區營造地方亮點計畫

 

2022-11-15青年行動力 社造新未來「111年社造地方亮點計畫-青年社造焦點人物故事地圖」成果發表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今(15)日於華山文創園區小客廳發布「社造青世代:故事,轉動社區」北台十組青年社造焦點人物故事成果。透過盤點並深度採訪青年社造人才的方式,以具有溫度的故事報導,呈現青年社造的心路歷程,並結合地理資訊系統之應用,建置十個青年社造焦點人物的故事地圖,以提煉亮點、深化推廣。

15日成果發表會上,包括文化部文化資源司林郁欣科長、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臺灣大學城鄉與建築研究所賴仕堯教授、資深社區規劃師林士堅、環境與發展基金會技術總監鄧緯傑、計畫主持人王品涵博士、計畫協同主持人張琬琳研究員,青年社造故事焦點人物等出席與會,現場除了發佈10組社造青年故事專輯外、並以策展形式展示故事內容,也邀請社造焦點人物之一成瑋盛所帶領的「逆風劇團」現場演出青年逆風成長、轉變投入青少輔導與社區營造的生命故事,透過現場交流分享,讓大眾更加了解新世代青年投身社造的心路歷程。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林郁欣科長表示,社造是深化民主的實踐力量,自1994年國家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來,也透過社區由下而上的公共參與過程,推動台灣走向民主化。文化部的公部門角色是支持體系,是讓民間可以凝聚共識、實踐想要做的事情,以營造更好的生活方式。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長葉于正表示,十位焦點人物的故事,是青年人參與社造的亮點,而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是負責打光,讓青年世代的精彩發光。從青年的故事中,讓大眾看見社造行動因新世代的參與而改變,讓人們和土地的連結不僅著力深耕,也更有創意。

葉于正館長以新竹北門街的社造青年林子晴為例,林子晴為正在推動自力修復的新竹市周益記古宅策劃系列深入社區的社造行動,讓古蹟從修復階段的1.0「私宅的新竹市周益記」、邁向2.0版「老城區的新竹市周益記」,團隊成立「古蹟學校」,透過北門舊城區文化記憶的探源、與老城區空間的共學與互動,把古蹟和老街重新串連起來。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致力於北臺灣九縣市之生活美學、社區營造及文化創意產業之推廣。為貫徹「社造4.0」政策,並實踐李永得部長強調歷史感、價值感、國際感及創造力之「三感一力」文化方針,於111年推動「社造地方亮點計畫青年社造焦點人物故事地圖」。透過各縣市政府及相關單位推薦,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召開專家學者諮詢會議,以行動力、故事性、啟發性、創新性、獨特性、運用新科技、新媒體、在地影響力及鏈結國際觀等社區營造價值核心為指標,進行北區青年社造焦點人物之盤點。故事地圖以精緻的圖文編輯和生動的手繪插畫,來呈現青年社造的案例,啟發更多青年對於社造的想像。

成果發表會聚焦社造青世代,現場出席的青年社造焦點人物故事主角,有宜蘭龜山島社區「海波浪」黃建圖、台北松山健康社宅「共耕食代」詹凱毓、台北大稻埕「逆風劇團」成瑋盛、新北永和「綠書店」楊宗翰、桃園青埔「由米創意工作室」楊禮琳、新竹北門街「新竹市周益記老宅」林子晴、苗栗竹南中港蕃社「陳家古厝」張海翎。在十位青年精采的故事中,有堅毅不撓、意志堅定的社造者身影,也有面對社造挑戰與困境的解決過程。不盡然故事都是完美的片段和結局,有淚水、有汗水,有艱難,但也有令人欣慰、值得分享的喝采。盼能讓大眾認識新一代社造青年們,那些看似溫厚,卻深具公民實踐力,充滿韌度的生命故事。

十位青年社造焦點人物故事地圖,想更深入認識十位社造青年,可瀏覽故事手冊全文:https://reurl.cc/06X5kY 社造焦點人物社造地點,可至GIS 系統https://reurl.cc/OEp4Wy 查詢。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文化部】北區社造學院

 


文化部北區社造學院宜蘭、臺北、新竹三地開跑! 以互動實作的共學型態,實踐社造自主共創!

文化部北區社造學院819日起於宜蘭、臺北、新竹三地開跑,推動社造4.0社造學院計畫,以本館作為資源串聯及共享平台,培力社造人力,預計招募對於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免費報名參加,以互動、討論、參與式及實作的共學型態,建構系統性學習體系,深化民眾自主學習動力。宜蘭場次尚有名額可現場報名。


文化部北區社造學院開放報名中,為免除學員們舟車勞頓及防疫考量,分別於宜蘭、北北基(連江縣線上)、桃竹苗三區辦理;實體與線上並行授課,學員可視課程規劃跨區上課,時數帶者走,結業後可獲得文化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的結業證書,後續也將數位化課程上架到台灣社區通,並納入文化部社區通網站之社造基礎人才資料庫,做為後續社造提案優先補助考量。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111年至116年社造4.0以公共參與的開展、民主治理的深化及社會改造的實踐為核心,透過「社區/社群營造(Community Empowerment)」進展到社會改造,從關注社區議題、居民參與,拓展到關注跨域議題(包括全球)、社群連結,以超越社區疆界,及跨域的行動協作,回應社會改造的多元議題。社造學院透過「核心課程」進行基礎的政策說明理念溝通,進而達成共識;「共創課程」由平面化→立體化→自動化→系統化之概念據以設計課程,著重實地操作中獲得個體認知成果,找到區域獨特性,實踐社區共創的理念,形成社造學院行動方案,將透過課程發展過程,梳理社區關注議題,共同書寫在地知識系統,實驗社造共創,鼓勵社區參與行動,強化社區公民審議觀念,培力文化公民。

歡迎所有社造提案團隊及各地的社造夥伴踴躍參與! 報名請至https://forms.gle/1iMmnjN3iE9nbH758 線上報名,或以電郵報名scipio@tgic.org.tw;宜蘭場次尚有名額可現場報名,詳細資訊請洽111年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專輔中心(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02-23931122分機663(林先生)或分機615(李先生)。活動簡章請至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網站美學訊息區最新消息下載。


【文化部】東區社造學院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111年東區社造學院開學囉 ~ 你就是社造人才種子!


2022-08-15協助花東地區進行社造人才之培育東區社造學院辦理開學典禮


為了有效協助花東地區進行社造人才之培育,文化部及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於八月十四日舉辦東區社造學院開學典禮,共有五十位花東地區對於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學員們將參與超過七十六小時的專業研習課程,畢業後成為第一批東區社造學院的社造種籽人才,一起為花東社區注入更多活力。


111年文化部及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特別推動了東區社造學院計畫,為了有效協助花東地區進行社造人才之培育,並且避免過往強調知識灌輸的單向學習,轉為互動、討論、參與式及實作的共學型態,建構系統性學習體系,深化在地自主學習,透過講師的帶領及引導,透過課程發展,協助社區梳理關注議題,共同書寫在地知識系統,實驗社造共創,鼓勵社區參與行動。進而強化社區公民審議及參與式預算的觀念,培力文化公民,最終協助花東社區村落共同成長進步。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昨(14)日舉辦東區社造學院開學典禮,共有來自花東兩縣的學員齊聚美學館大禮堂參與,透過相見歡的課程讓所有學員認識彼此,典禮在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江愚館長的主持下,包括宜蘭縣社造中心林奠鴻老師、花蓮縣社造中心游雅帆老師、台東縣社造中心李昌諭老師均蒞臨致詞,期許學員們透過學習,可以快速學習成長,投入花東社區部落的發展工作。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江愚館長表示,東區社造學院是文化部首度推動的花東跨縣市的社造人才培訓計畫,先依地方社造培力的需求,再依照需求研定課程並且聘請全國頂尖師資,期待透過一連串的課程,包括核心課程及共創課程,在全國社造領域專業講師的引導下,授課方式以互動、討論、參與式及實作的共學型態,在講師的授課及帶領下,以地方創生及社區工作坊、社區文化觀光共創實作、傳統與現代工藝交流,以及社區實地參訪交流等方式,讓參與學員可以更有效率的學習,在結業之後可以立即投入花東地區的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的工作。

東區社造學院從八月十四日開學之後,將利用八月至十月的假日進行課程研習,最後於十月十五日舉辦交流工作坊及畢業典禮,同時也將在老師的指導下,為花東產出至少二十個社造行動方案,成為花東社區改變的新力量。


2022-08-14協助花東地區社造人才培育 東區社造學院今開學典禮


2022-07-13「東區社造學院」培力社造種籽人才

為了有效協助花東地區進行社造人才之培育,文化部及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將於八月份推動東區社造學院計畫,預計招募五十位花東地區對於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成為第一批東區社造學院的社造種籽人才,一起為花東社區注入更多活力。

111年文化部及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特別推動了東區社造學院計畫,為了有效協助花東地區進行社造人才之培育,並且避免過往強知識灌輸的單向學習,轉為互動、討論、參與式及實作的共學型態,建構系統性學習體系,深化在地自主學習,透過講師的帶領及引導,透過課程發展,協助社區梳理關注議題,共同書寫在地知識系統,實驗社造共創,鼓勵社區參與行動。進而強化社區公民審議觀念,培力文化公民,最終協助花東社區村落共同成長進步。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江愚館長表示,東區社造學院是文化部首度推動的花東跨縣市的社造人才培訓計畫,期待透過一連串的課程,包括核心課程及共創課程,在全國社造領域專業講師的引導下,避免過往強知識灌輸的單向學習,轉為互動、討論、參與式及實作的共學型態,並且以工作坊、共創實作、分組討論,以及社區實地參訪交流等方式,讓參與學員可以更有效率的學習,在結業之後可以立即投入花東地區的社區營造及村落活化的工作。

東區社造學院目前正在進行招生中,報名截止日為七月廿五日,由於錄取名額只有五十位,結業後,可獲得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正式的結業證書,成為第一屆東區社造學院的畢業生,並且登錄文化部之社造人才資料庫,同時畢業生未來研提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之計畫將優先考量補助,相關報名請至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網站之活動訊息區進行線上報名。


文化部111年東區社造學院開學了 - BeClass 線上報名系統




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

創生社區 魅力典藏-110年博物館、地方文化及社區營造博覽會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2021 社造博覽會】|創生社區 魅力典藏 – 110年博物館、地方文化及社區營造博覽會

https://2021cde.tw/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後疫情時代展現多元共融的臺灣在地價值 創生社區、魅力典藏─北臺灣110年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博覽會 11月6日隆重開幕

2021-11-06

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於116日至7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及廣場,舉辦「創生社區、魅力典藏」北臺灣110年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博覽會,於後疫情時代積極號召來自北臺灣各地的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夥伴,展現多元共融的臺灣在地價值。116日上午舉辦開幕式,邀請監察院王幼玲委員、文化部文化資源司洪世芳司長、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王本壯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李永展研究員、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林秋芳教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張力亞助理教授以及參展單位代表等來賓與會,並由頭角原住民文化藝術團登場演出,為兩天的博覽會揭開序幕。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洪世芳司長表示,文化部自1994年推動社區營造政策至今,為臺灣社會奠定厚實的文化基礎,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則在此基石之上蓬勃發展。然而近兩年在疫情嚴峻地挑戰之下,不僅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隔閡,也對藝文產業造成衝擊,於是文化部藉由藝文紓困、藝Fun券及此次委由新竹、彰化、臺南、臺東四所生活美學館在各地辦理的博覽會,希望藝文產業在各種政策推動之下邁向復甦,也期待社會大眾在疫情逐漸趨緩之際,能夠實地到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據點走走。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此次博覽會是為了促進後疫情時代的藝文產業及藝文活動發展,並配合文化部推廣文化平權、培育藝文人口的目標,由全臺四所生活美學館接力串連,並從新竹生活美學館打頭陣起跑,希望透過博覽會的辦理,達到虛實整合、梳理地方DNA,以及創新生活美學品牌、提升地方文化經濟效益等願景。

監察院王幼玲委員今(6)日也特別以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委員身分參與,王委員表示公民參與是社區營造的核心精神,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則是在地生活的典藏處所,應該盡可能地貼近每一位公眾、對每一位公眾開放。此次博覽會的交流論壇,也在文化平權的議題上納入不同族群的對話,希望文化平權的理念能藉由博覽會的舉辦,推廣到臺灣社會的各個層面。

此次博覽會現場分為「主題展覽、地方市集、交流論壇」三大主軸,呈現北臺灣22個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亮點,展現「在地共同體」的概念,也包含了有形的文化資源和無形的生活樣態,是臺灣多元文化的魅力交融與典藏昇華。這些根源於民眾對土地的認同與信念,在邁入二十一世紀因應社會環境變化的此時此刻,匯聚了推動公共治理、世代前進、多元平權、社會共創等政策理念的能量,並泉湧出引動社區營造與地方文化內涵升級的活水,在全球化的今日,更彰顯臺灣可貴的歷史感、價值感、國際感、創造力之在地價值。

為期兩天的博覽會,在主題展覽的部分,以「體驗」、「見學」及「對話」作為展覽主軸,呈現世界宗教博物館、九份金礦博物館、台北市寶藏巖文化村協會、財團法人大二結文化基金會、古意生活藝術館、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社團法人新竹市竹塹社教服務協會等22個北臺灣參展單位館設或社區經營的風華。交流論壇由台灣障礙女性平權連線周倩如理事長、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劉金鐘理事長,以及社團法人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桃園市大桃園鄰舍關懷發展協會、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共同參與關於文化平權實踐、族群共融對話、地方知識連結、城市文化創新等議題分享。地方市集則匯聚了藝術、生態、工藝、性別、新住民等元素,展示社區營造與地方文化推動的成果,現場還有規劃多場手作體驗、藝文展演,邀請民眾藉由親身參與體驗在地魅力。

為凸顯文化平權的理念,此次博覽會也諮詢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規劃友善多元族群、身心障礙民眾參與的座席與展覽空間,進而促進認同社區夥伴、文化館設的跨域成果。此外,因應後疫情時代數位轉型課題的挑戰,博覽會也安排主題網站的線上展示、交流論壇的線上直播,提供民眾跨越地理限制共同參與,實現「防疫不妨藝」的精神。

整體而言,「創生社區、魅力典藏」─北臺灣110年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博覽會,企圖打造北臺灣在公共參與、多元平權、青年返鄉、黃金人口、新住民、第二部門參與等議題平台,推動後疫情時代的紓困振興作為,也期望能體現臺灣在地文化的勃發能量,進而深化社區創生、典藏地方魅力、形塑國際文化品牌的堅實基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