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業務報告 2024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https://culture.gov.taipei/




112年下半年113上半年施政報告

文化

一、112 年度重要施政成果 

(一) 厚植藝文節慶內涵 

1. 2023 臺北白晝之夜:於 112 年 10 月 7 日晚間 6 時至 10 月 8 日清晨 6 時於信義區舉辦,以市政府周邊、市議會、國父紀念館等場域為據點,分為「國際視野、藝術公園、自由街頭、佔領府會、一夜影展、議題響應」6 大主題,展演逾 40 件藝術裝置與表演節目,本屆活動計吸引逾 40 萬人次參與。 

2. 2023 臺北時裝週:為扶植臺北時裝設計,每年時裝週集合臺灣時尚產業的專業團隊,力邀各領域人才跨界共創合作。2023 臺北時裝週活動以「DE&I 多元共融」為精神(Diversity 多元、Equity 平等、Inclusion 包容),展現臺北引以為傲的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意象,包容不同層面的審美。活動於 9 月 29 日 到 10 月 29 日辦理,範圍擴及信義、東區、南西三大商圈,帶來期間限定快閃店、設計師選品店、風格店家共同串聯響應,及包含週末限定時尚街拍、時尚街頭秀,更於松山文創園區與周邊展開多場品牌時尚秀、國際時尚論壇、閉幕大秀等活動。一系列精彩內容涵蓋臺北時尚、文化、藝術的核心場域,是眾 人期盼的年度時尚盛事,實體活動約 2 萬 7,557 人次參與。 

3.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 台北雙年展」(112 年 11 月 18 日至 113 年 3 月 24 日):作為亞洲歷史最悠久的雙年展之一,台北雙年展自 1998 年創辦以來, 致力臺灣當代藝術發展,積極參與亞洲及全球當代藝術網絡,建立本地社群與國際社會間之接軌,將臺北城市文化的底蘊與多元特色混合於其中,啟發藝術不同向度的能量。本屆雙年展由臺灣策展人周安曼、美籍策展人 Brian Kuan Wood,以及獨立策展人 Reem Shadid 共同策劃,匯聚 50 多位臺灣及國際藝 術家和音樂人。雙年展主題「小世界」(Small World)代表著希望,也透露著不安;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指向我們所共同面臨的處境,邀請觀眾一同探索如何運用疫情經驗來提出新的生活想像。 

4. 城市舞台 40 周年歡樂迎新風華再現:本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有著跨世代臺北人喜愛的共同記憶,為提供演出團隊及市民觀眾更加安全、優質而舒適的展 演與看戲環境,自 110 年底休館推動整建工程。施工期間適逢 COVID-19 疫情衝擊及全面缺工潮的困難,為了回應市民的期待及疫情後表藝團體復甦的活動場地需求,在歷經 18 個月的整建工程後於 112 年 7 月 16 日完成蛻變。換裝改造後的城市舞台帶來四項有感的優化:「劇場設備全面升級」:配備自動 化舞台控制系統、更新吊具與音響設備,讓表演團隊精準呈現演出作品;「團隊使用空間更新」,翻新後台化妝休息室及排練空間;打造「觀眾友善服務空 間」,提升觀眾席座椅舒適度,增加男女及無障礙廁所間數;清新明亮的外觀 改善了「劇場自明性」,增設戶外草坡、木棧平台休憩區域以擴展敦南綠帶並打造串聯臺北田徑場、小巨蛋的市民遊憩樞紐。為確保城市舞台整建工程施工 品質並針對劇場專業設備進行完整之運轉及壓力測試,112 年下半年城市舞台進行為期半年的試營運,「城市舞台試營運開幕演出系列節目」共計 15 檔 82 場精彩演出,觀眾人數 5 萬 6,330 人,觀眾整體滿意度逾 96%。

5. 臺北藝術三節:第 24 屆臺北兒童藝術節於 112 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13 日舉辦 ,以「IT’S UP TO KIDS」為命題,強調小朋友的自主性,也藉此讓小朋友學習自己決定。以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為基地,帶來戲劇、舞蹈、音樂、偶戲等闔家觀賞的精緻作品,並策劃展現植物生態多樣性的「建築點點綠」互動展覽、 青少年劇場系列等,讓大小朋友都可以體驗更多的創意能量,本年共計 67 場售票演出,64 場免費前進社區藝文演出,59 場藝術樂園演出及 1 檔免費互動展覽,實地參與為 5 萬 2,690 人次。第 25 屆 2023 臺北藝術節於 112 年 8 月 5 日至 10 月 1 日舉辦,策展人林人中以「萬物運動」為主題,以「生態」的策展思維與方法回應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現況,邀請觀眾一同透過藝術來關照海洋、土地、城市、社群與有靈萬物的生活與生存,及其與生/身而為人的我們 之間如何共存共榮的未來,當年度共 36 檔節目 118 場次,實地參與為 1 萬 8,310 人次。第 16 屆 2023 臺北藝穗節以「後浪警報」作為策展主題,比喻藝穗節就如同最寬闊自由的海域一般,匯聚了許多新興的藝術能量,共計 135 個 團隊報名,於 112 年 8 月 19 日至 9 月 3 日在 31 個場地展演 590 場次,共計 約 4 萬人次參與。 

6. 2023 臺北文學季:於 112 年 3 月 4 日至 6 月 8 日辦理,以「同城之人,文學與共」為主題,結合本市藝文場館、獨立書店及圖書館等在地文學資源推出「 春日共遊」開幕市集、「文學與共」講座及走讀、「青春共讀」市圖好書展、 「讀書俱樂部」文學特展、「大島渚×西蒙波娃」文學.閱影展等豐富系列活動,在後疫情時代以「共」的概念出發,邀請民眾重新感受多向交流的美好。 其中備受矚目的「國際華文作家」單元,邀請斬獲各大文學獎、備受國際肯定的馬來西亞作家黎紫書來臺,並規劃 3 場系列講座,從馬華文學、長篇小說寫作、校園交流三大面向切入她的創作,透過更全面性地認識黎紫書,延伸文學觸角,撞見馬來半島的風景,共計 6 萬 3,634 人次參與。 

7. 2023 台北電影節:第 25 屆台北電影節於 112 年 6 月 22 日至 7 月 8 日於中山 堂、信義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等地辦理。影展開、閉幕影片,分別為九把刀導演的《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世界首映),及藍正龍導演的《成功補習班》(世界首映),兩部作品風格大異其趣,反映臺片類型多元、題材選擇豐富。此外,「國際新導演競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新銳導演報名角逐大獎,初選評審從 544 件新導演作品中,精挑細選出 12 部電影。觀摩影片計 122 部,共放映 238 場,除了有世界首映的臺灣電影外,還有亞洲首度曝光的優秀作品,計約 3 萬人次參與。 

(二) 健全文化環境生態 

1. 藝文補助:本府文化局 112 年度藝文補助常態第 1、2 期申請共計 1,448 件,補助 712 件,補助金額計 5,004 萬 6,000 元;兩岸/國際文化交流(出國)共 計申請 202 件,補助 89 件,補助金額計 650 萬元。113 年度常態第 1 期申請共計 713 件,補助 399 件,補助金額計 3,635 萬元;兩岸/國際文化交流( 出國)第 1 期申請共計 37 件,補助 17 件,補助金額計 140 萬元。補助對象 除專業藝文外,亦包括社區文化、弱勢團體(其他少數族群)及原住民族等, 類別多元。 

2. 公共藝術補助:112 年度核准補助「2023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2023 關渡光藝術節『漉漉』」、「『覓覓』-2023 中山好融異藝術計畫」、「社子咱 的家生活藝術節」、「2023 里山川 2.0『生態的世界串聯』公共藝術計畫」、 「國境之門青年藝術基地」,共計 6 案,核定補助金額 950 萬元。113 年補助預算為 970 萬元,第 1 期於 113 年 2 月 5 日至 3 月 15 日受理申請。 

3. 電影製作補助:為推動本市電影產業發展,行銷「臺北」城市意象,本府文化局自 97 年開始辦理補助電影製作,112 年度共計補助《疫起》、《我的麻吉 4 個鬼》、《夜校女生》、《優雅的相遇》、《非想非非想》、《老狐狸》、《 還錢》等 11 案,核定補助金額 2,500 萬元。113 年度第 1 期補助《鬼才之道 》、《怎麼可能我家的祖先是你家的鬼》、《失明》等 4 案,核定補助金額 1,250 萬元。 

4. 無形文化資產:

(1) 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委託專業團隊普查、民眾提報等途徑,發掘本市具登錄潛力之無形文化資產項目保存者,截至 112 年 12 月,本市登錄傳統表演藝術 9 項,19 位保存者、4 個保存團體;傳統工藝 8 項、9 位保存者; 民俗 7 項、7 個保存團體。經審議會認定之保存者/團體,辦理保存維護計 畫、授證典禮頒授認定證書、特展及教育推廣活動,113 年下半年預計辦理授證對象為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保存者-楊麗花及傳統工藝斲琴保存者 -林立正。 

(2) 無形文化資產補助:為鼓勵民間辦理無形文化資產之記錄、傳承、推廣及活化等工作,本府文化局自 98 年開始辦理補助本市登錄及列冊之無形文 化資產保存者或保存團體申請保存維護計畫案,112 年度共計補助 18 案, 其中 5 案續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協助保存者或保存團體申請 112 年度補助 ,獲該局補助金額 92 萬元;18 案包括:台北靈安社「台北靈安社神將傳 習計畫 1.0」、臺北市華聲南樂團「南管有聲教材-「指譜套」(一)」 、顏金益「顏金益漆線佛像(觀世音菩薩)傳習計畫」與「情牽漆繫-顏 金益工藝美學推廣計畫」、梓作坊古琴藝術工坊「梓作坊 2023 斲琴工藝 傳習計畫:林立正古琴造作傳習進階班一」、小西園掌中劇團「小西園 112 年經典連本戲傳習計畫:《孫龐演義七國誌》(17~20 集)」與「小西園許王藝師經典戲碼傳習計畫楊家將之拆樓、私下三關、遊台城、台城 救駕」、廖德良「112 年度印鈕工藝文化傳習計畫」、閩南嶼文化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古路歌仔戲《甘國寶過臺灣》有聲出版計畫」、戲點子工作坊「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李超京胡音樂傳習計畫:超琴越藝 2」與「臺北 市傳統藝術藝師曲復敏傳習計畫:老旦老生劇藝雙兼 2」、社團法人台北 市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大龍峒金獅之獅藝表演影音保存紀錄計畫」、陳 錫煌傳統掌中劇團「掌藝薪傳-112 年度陳錫煌傳統布袋戲技藝推廣計畫 」與「以演代訓演出計畫 3.0」、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陳剩藝師《三藏出世》保存傳習講座暨讀劇發表演出計畫」、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112 年度《共班讀冊》歌仔戲藝術線上推廣計畫」及大頭金來鼓亭工作室「《將軍令》鼓亭樂曲傳習與推廣」等,核定補助金額計 488 萬 3,930 元。 

5. 2023 第 27 屆臺北文化獎:為因應文化思潮或發展趨勢,並表彰及獎勵對臺北 市文化特質之形塑有特殊貢獻者,特頒予文化獎。本屆獎勵重點為「關注文化 發展,透過各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實踐,引領臺北多元文化風貌。」,本屆徵件增加至 45 案,經「臺北文化獎遴選委員會」選出 4 位包含瘂弦、米復國、姚立群、張乾琦等來自文學、文資、劇場、攝影領域之優秀得主,本獎得主規劃紀錄片、行銷專訪與推廣活動,頒獎典禮於 11 月 17 日假中山堂舉行,由市長親自頒獎,亦邀請遴選委員代表、引言人致詞。113 年規劃提升臺北文化獎辦 理規模、擴大行銷及得主獎金等。 

6. 第 25 屆臺北文學獎:以「在天亮前寫下」作為徵文宣傳主題,自 111 年 11 月至 12 月受理徵件,延續「鼓勵文學創作、深耕文學土壤」的目標,邀請華人 世界各方優秀的創作者參與投稿。本屆徵件共分為六個項目: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臺劇本、文學年金獎助計畫。最終收到臺灣各縣市及亞洲、 美洲、歐洲、大洋洲等地投稿,總收件共計 1,483 件,並選出 23 位得主,於 112 年 5 月 27 日在中山堂光復廳辦理頒獎典禮。第 26 屆臺北文學獎截至 112 年底總收件共計 1,902 件,預訂於 113 年 5 月 25 日在中山堂光復廳辦理頒獎 典禮。 

7. 藝響空間:提供本市公用房舍予藝文創作者及藝文團體作為展演場所、工作室 、排練場或辦公室等使用,藉以減緩藝文工作者部分資金壓力,並得以藝術創 作美化或改造閒置空間面貌,達到鼓勵藝文人才留在本市進行創作,促進藝文活動蓬勃發展及塑造地方人文特色之目的。截至 112 年 12 月底止,共計 21 個空間,53 個藝文團隊及個人進駐。 

8. 藝啟學計畫:提供藝術工作者創作排練所需空間,並活化本市國民中小學校園餘裕空間,以鼓勵藝文人才留在本市進行創作,將藝文種子扎根校園,達到藝 文啟蒙教育之目的。第 1 所辦理之「南港區修德國民小學」以表演藝術所需之排練及辦公室為主要使用方式,常駐單位計有 5 個團隊,截至 112 年 12 月底 已辦理 96 場次藝文教學,帶領全校 500 多名學生進行藝術就在身邊的初體驗 ,獲得熱烈迴響。另藝啟學排練室空餘時段對外提供租借使用,截至 112 年 12 月底已服務 240 個藝文團體、計約 3,000 個排練時段。 

(三) 提振文創產業能量 

1. 文創產業扶植:為扶植臺北市文創業者,透過培育人才與打造媒合平台,強化本市文創業者品牌實力,對外擴展通路。112 年以產業輔導與拓銷為主軸,共辦理 1 場文創產業政策資源說明會、5 場主題講座,線上線下累計超過 4 萬人 次參與。在產業輔導方面,「文創診療室」提供諮詢輔導,本年度單一諮詢窗 口服務品牌診療累計 65 筆諮詢,個案諮詢輔導累計 16 場深入專業輔導,另提供 2 家新創業者及顧問辦理 9 個月專案輔導。在市場拓銷方面,持續運用松山 文創園區資源及「選.台北」網站增加品牌能見度。另因疫情趨緩,帶領品牌 業者前往國際展會,協助業者拓展商機,於 7 月 19 日至 21 日帶領 12 家業者 參加「2023 日本東京商品設計展」,及 9 月 17 日至 24 日帶領 11 家業者赴 馬來西亞辦理商洽媒合交流會,提供海外市場對接管道,擴大計畫效益,增加 本市國際能見度及展現文創設計實力。113 年將以促成「品牌晉級」為階段性目標,持續推動辦理產業輔導及國際拓銷。 

2. 設計推廣專案計畫: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活動案為透過設計方法、跨領域對談、 專業者與設計師和市民的共同協作,挖掘城市各面向的議題。112 年度活動自 10 月 4 日至 11 月 19 日,以「東區,直直走」為題,選定忠孝東路沿線(國 父紀念館 2 號出口至瑠公公園段),前期辦理 2 場市民參與設計工作坊並打造 6 座設計物,以多元設計手法和現有的地域樣貌互動,另辦理 4 場推廣活動, 以走讀及講座形式,引領民眾走進巷弄,從不同視角回顧忠孝東路商圈突出的文化特色和歷史故事,喚起人與地方之間的情感記憶。113 年度將持續推動設 計導入計畫。 

3. 實驗教育:為執行影視音藝術文化人才培育政策,本府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合作辦理「藝術文化人才實驗教育機構」之辦學計畫,由該基金會成立辦學部執行,並於 105 年 5 月 12 日完成「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之立案申辦, 是全國第一所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辦理之實驗教育機構、臺北市第一所完成立 案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也是臺北市唯一高中階段培育影視音產業幕後人才機構。112 年第一學期招生計報名 26 位,錄取 23 位,報到 19 位,總計 44 名學生;112 年第二學期招生報名 13 位,錄取 11 位,目前全校總人數為 47 位。

(四) 打造文化生活場域 

1.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由行政法人組織經營,自 109 年 4 月掛 牌,同年 9 月可容納約 5,000 人之表演廳開館,而後 110 至 111 年文化館及 產業區接續營運,112 年全園區穩定成長。北流為國內首座以流行音樂為主的專屬場館,包含室內及戶外表演空間,且致力推動流行音樂發展及扶植產業及媒合協作,給予音樂人專業演出場地,培育優秀音樂人才。112 年表演廳有超 過 70 場次約 25 萬人次到訪;文化館舉辦之常設展及特展,開幕至 112 年也 超過 25 萬人次參觀;產業區已有多位音樂人共同進駐,園區店鋪包含音樂及生活多元型態共 24 間均穩定營運,其他場域活動年度也有超過 60 場次辦理, 北流已成為北市新音樂文化生活場域,打造音樂型態聚落。112 年度全年參觀 人次總計約 51 萬餘人次。 

2.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於 112 年經過完整年度的營運後,將於 113 年站穩腳步並且嘗試更多的可能。112 年度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工作計畫包含培植劇場人才、 作品發展支持、產業跨域合作模式、藝術推廣擴大民眾參與、在地連結創造區域共榮、藝術永續綠劇場等多元面向。在節目演出部分,邀請甫接掌碧娜鮑許 烏帕塔舞團藝術總監、備受國際舞壇關注的法國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 Boris Charmatz)來臺演出《一萬種姿態》、《半醒》兩支舞作,深獲好評; 亦協辦引自韓國的原創音樂劇《拉赫曼尼諾夫》、英國倫敦西區音樂劇《鐵達 尼號》,並與國內知名團隊共製《天中殺》、《藏畫》、《落英》、《Reality No Show》、《熱天酣眠》、《單身租隊友》等多檔節目,節目取向多元,備受觀眾喜愛。專業人才培育部分,辦理「第七屆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年會」 與來自 38 個國家的藝術家、策展人、場館代表等交流對話,另擴大辦理「第二屆 Camping Asia」跨國表演藝術營隊,匯集 15 個地區/國家的藝術家、策展人與海內外 16 所藝術院校師生參與。劇場技術方面辦理「展演設施統籌舞 監人員」、「劇場舞臺技術人員」課程及「劇場專業器材設備展及專業講座」 ,導入職能「學以致用」的設計概念,與劇場工作者一起從科技、器材、法律 、產經環境轉型等不同角度展望劇場的永續發展。112 年計約 171 萬餘人次進館。 

3. 文化就在巷子裡:由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臺北市立國樂團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共同辦理,透過多元豐富的表演,與市民近距離互動,積極推動「藝術生活化 、文化社區化」社區藝文工作。112 年度共辦理 119 場,計 4 萬 7,640 人次參與。

(五) 喚起城市文化記憶 

1. 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審議:

截至 112 年底止,本市共有 202 處古蹟、333 處歷 史建築、5 處紀念建築、3 處聚落建築群、2 處考古遺址、10 處文化景觀及 2 處史蹟,總計 557 處,數量冠於全國,且保存對象涵蓋各時代與多樣化。

112 年本市新增之文化資產,包含 10 處古蹟:衡陽路 13 號店屋、衡陽路 15 號店 屋、衡陽路 17 號店屋及重慶南路 1 段 119 號店屋、傅園、原臺北帝國大學農學部生物學教室、衡陽路 2 號店屋、衡陽路 54 號店屋、衡陽路 56 號店屋、衡陽路 58 號店屋、衡陽路 60 號店屋;19 處歷史建築:青田街 8 巷 12 號日式宿舍、青田街 6 巷 3 號日式宿舍、迪化街 1 段 148 號店屋、黃成金墓園、溫 州街 22 巷 6、8 號、臨沂街 65 巷 11 號日式住宅、陽明醫院舊址牆面、同安街 28 巷 1 號日式宿舍、安西街 21 巷 1 號、舊台北監獄尖底明溝、北投區一德街 22 號、衡陽路 35 號店屋、博愛路 7 號店屋、博愛路 93 號店屋(原近藤商會店鋪)、博愛路 116 號店屋、博愛路 132 號店屋、南京西路 25 巷 2、2-2 、2-3 號、開封街 1 段 79 號店屋、大安十二甲東門住宅利用信用購買組合房舍。 

2. 補助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

為鼓勵本市文化資產之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 辦理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再利用及管理維護等,本府文化局依據文化資產保 存法第八條、第三十條及公有文化資產補助辦法,訂定「臺北市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補助作業要點」。

112 年本府文化局補助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已受理申請並完成審查共 22 案,其中 15 案續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申請補助,22 案包括:(1)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 文物書畫類緊急搶修、(2)直轄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 9 號」修復工程(含監造、工作報告書)、(3)歷史建築「安西街 9 巷 6 號」緊急搶修規劃設計、(4)直轄市定古蹟「北投文物館」日常管理維護計畫、(5)直轄市定古蹟「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文教大樓 」修復工程第二期、(6)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第一期)、(7)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文物器物類緊急搶修計畫、(8 )直轄市定古蹟「延平基督教會」修復工程、(9)直轄市定古蹟「學海書院 」修復工程第三期、(10)直轄市定古蹟「吟松閣」修復工程(含監造)第四期、(11)歷史建築「溫泉路 119 號」修復及再利用計畫、(12)直轄市定古蹟「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計畫、(13)直轄市定古蹟「普濟 寺」規劃設計(含因應計畫)、(14)直轄市定古蹟「陳德星堂」修復工程及周邊設施整備工程(第二期)、(15)歷史建築「安西街周宅」修復工程(含監造)、(16)直轄市定古蹟「李臨秋故居」展示工程施工計畫、(17)直轄市定古蹟「李臨秋故居」管理維護及活用計畫、(18)歷史建築「沅陵街 42 號店屋」修復及再利用工程、(19)歷史建築「農業試驗所宿舍群及蠶業改良場宿舍」規劃設計(含因應計畫)、(20)歷史建築「安西街 9 巷 7 號」修復及再利用計畫、(21)歷史建築「艋舺集義宮」修復及再利用計畫、(22)歷史建築「社子島燕樓李家」緊急搶修工程委託規劃設計監造。本府文化局核定並編列 22 案的補助經費共計 2 億 2,825 萬 9,577 元,另協助爭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 15 案,中央補助經費共計 1 億 5,266 萬 7,833 元。 

3.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為強化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活化與再利用,並加速修復效率,本府文化局於 102 年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由本府文化局擔任媒 合角色,透過公開招標評選,將各公家機關提供閒置的文化資產,媒合民間單 位修復再利用。106 年底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2.0,提出修復期間不收使 用費或租金、修復工程及日常管理維護支出得減免使用費,最高可全額減免使用費,以不定期之管維訪視及定期之管理維護考核,為文化資產保存把關。本府文化局持續媒合公有文化資產建物標的公開上網招標,透過民間力量參與修 復及活化,並鼓勵多元利用,使本市文化資產再展現生命力。老房子計畫由民間團隊出資修復再利用,目前本計畫截至 112 年 12 月底成功媒合標的總計 27 處,已有 22 處修復完成並營運,其餘持續修復及審查中。 

4. 文化資產修復工程: 

(1) 112 年全年度辦理工程計 12 案,包括「南港臺電倉庫修復工程」、「北投中心新村聚落修復暨再利用第 2 期工程」、「歷史建築中國電影製片廠-A 攝影棚、錄音室修復工程」、「蟾蜍山煥民新村文化景觀活化再利用工程 」、「南港臺電倉庫再利用及景觀工程」、「臺北放送局建物修復與再利用工程」、「直轄市定古蹟艋舺洪氏祖厝緊急搶修工程」、「直轄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直轄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 9 號修復工程」、「草山派出所修復工程」、「原巴旅館澡堂修復工程」、「北投中心新村聚落活化再利用工程」等。 

(2) 112 年全年度辦理規劃設計中之工程計 12 案,包括「國定古蹟臺北府城- 北門修復工程」、「齊東街 53 巷 11 號、13 號及金山南路一段 30 巷 12 號修復工程」、「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北投 梅庭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直轄市定古蹟『前美國大使官邸』修復工程 」、「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錢穆故居修復工程」、「紫藤廬修復工程」、「撫臺街洋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社子島歷史建築緊急搶修工程」、「草山行館周邊防空洞土地邊坡安全維護施作工程」、「歷史建築原臺北第二師範警衛室修復工程」。 

(3) 預計 113 年上半年新增辦理工程計 9 案,包括「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 「錢穆故居修復工程」、「國定古蹟臺北府城-北門修復工程」、「齊東街 53 巷 11 號、13 號及金山南路一段 30 巷 12 號修復工程」、「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修復工程」、「直轄市定古蹟『前美國大使官邸』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北投梅庭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常設展示更新工程」、「草山行館周邊防空洞土地邊坡安全維護施作工程 」。 

(4) 預計 113 年上半年持續辦理規劃設計之工程計 2 案,包括「紫藤廬修復工程」、「撫臺街洋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5) 預計 113 年上半年新增辦理規劃設計之工程計 10 案,包括「歷史建築青邨國建館及圓講堂修復工程」、「文化景觀松柏村修復工程」、「歷史建築新園街 3 號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市長官邸修復工程」、「北投 71 園區建築物修復補強工程」、「北投中心新村聚落全區景觀工程」、「歷 史建築圓山坑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李國鼎故居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市定古蹟臺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歷史建築迪化街一段 127 號店屋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二、已實施之創新作為 

(一) Dance Now Asia 舞蹈藝術節: 本舞蹈節於 112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月 12 日辦理,是臺北市中山堂轉型為舞蹈 發展中心所規劃創辦的全新藝術節,由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擔任總策演人,日本 東京藝術總監竹屋啟子 TAKEYA Keiko 與韓國大邱藝術總監崔紋碩 CHOI MoonSuk 聯合策劃,集結臺北、東京、大邱三個亞洲重要城市 9 位舞蹈藝術家共 演,辦理專場演出 3 場、環境劇場演出 1 場、Showcase 1 場與推廣活動 6 場(含 工作坊、大師班及講座等),共計約 1,000 人次參與。 

(二) 文化小旅行 

112 年度重新盤整行政結構、精實藝文發展、強化館所與在地連結,以「臺北學」之文化層面做為整個臺北就是一座博物館之內涵與精神,使臺北每個角落在一種「生活即展場」的概念下,盤點各領域之觀光、生態、產業、文化等相關特色資源,在拋去博物館實體框架的同時,與地方發展共創出新穎的溝通形式,同時將訊息節點落實於核心館所與串聯每個藝文場館,鼓勵且帶領大家從「認識」、「認知 」、「認同」3 種思維,透過思想、經歷和感官體驗,讓「小旅行」獲得各種文化主題式與臺北巷弄生活的百種對話方式。

為服務每位到臺北的遊客及民眾,並提供完整且豐富的遊程,由本府文化局產出具深度之文史景點故事內容,本府產業發展局加入周邊商圈、市場及特色店家等資源,再由本府觀光傳播局將文史景點故事與本府產業發展局資源加以整合、串聯路線,進行觀光旅遊推廣與城市行銷,共同展現「文化小旅行」。截至 112 年 12 月底,文化小旅行已推出 36 處文化點、3 支短影片、串聯 35 條樂遊臺北遊程,並完成現階段內容之中、英、日、韓版網頁上線。 

(三) 協助影視產製及跨國合製 

為推動影視產業發展,行銷臺北城市意象,戮力協助國內外影視劇組於本市勘 景及拍攝,112 年 1 至 12 月總計協拍 612 部影片(含跨國合製影片 88 部),協 拍項目共計 2,996 項,重要協拍案如:鍾孟宏導演電影《餘燼》、Netflix 影集《乩身》及《誰是被害者 2》、動作喜劇電影《還錢》,以及 Luc Besson 團隊繼拍攝 《露西》10 年後,再次於本巿拍攝動作長片《周末大逃亡》,由 Virginie Silla 監製、Luke Evans(英)及桂綸鎂(臺)主演,全片 98%於大臺北取景,藉由電影上映讓全球看見臺北。另結合官網資訊服務推動線上實境勘景,行銷臺北城市場景 ,112 年陸續完成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國立臺灣科學 教育館等 30 個場景,共 200 處環景影像拍攝,以協助影視團隊在本市拍攝,促進影視產業發展,同時協助國際影視拍攝接軌國際影壇,行銷臺北形象,提升臺北能見度及國際競爭力。 

三、未來施政重點 

(一)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北流 112 年已全區營運,兼顧專業音樂演出、流行音樂傳承、產業人才培育 、音樂文創空間,打造全新生活場域,113 年為拓展國際高度,規劃辦理國際顧問 會議,連結國內外共 8 個國家參與,從產官學面向共同交流,預計帶來新合作氣象 ,113 上半年除了各空間演出外,也將整合園區辦理音樂及文創市集,配合市府兒 童月推廣親子參與活動,讓北流成為全齡享受音樂的園地。後續北流將持續提高場 館使用率,以及進行場域優化,並辦理多元音樂類型活動,透過軟硬體提升,發揮流行音樂產業聚落的效應,建立人流及產業穩定發展,奠定臺灣流行音樂產業發展基地。

(二)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113 年北藝中心營運計畫,共分為「藝術家的創意基地」、「生活與藝術的串連」及「營運績效及管理」等三大項目。首項「藝術家的創意基地」今年肩負文化外交使命:透過辦理 AAPPAC(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 Association of Asia Pacifid Performing Arts Centres)年會與「第八屆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亞當 計畫 Asia Discovers Asia Meeting for Contemporary Performance,ADAM)年會 ,推出國內表演藝術家櫥窗(showcase),服務臺北團隊,將優秀作品推至國內外逾 200 位節目策展人面前,進行實質交流與媒合。劇場人才培育全年齡計畫, 係整合藝術三節藝術能量與國內外網絡,以基礎素養與專業技能並進的訓練,進行演出、編創、評論與管理等人才培訓,強化產業生態鏈。「生活與藝術的串連」方面,將拓展社區參與,落實文化共融與共榮理念。「營運績效及管理」方面,強化內控機制與財務管理訓練,以持續提升營運效能為目標。 

(三) 臺北藝術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計畫 

延續臺北市立美術館作為臺灣第一座現當代藝術博物館,新館以「花博公園美術園區」為基地打造,採覆土式地下美術館建築,結合地面樹林公園綠地,與地下 層以跨領域、當代實驗、新媒體藝術為主的前瞻展演空間,實踐「林中蘊藝,藝中觀林」之設計理念,整體規劃將形塑臺北都會北區的文化綠色廊帶。因應美術館專 業機能的硬體建置,配置有 2 間白盒子展間及地下 2 層兩個成對且 1:1 的黑盒子展間,可因應跨域展演的排練需求,藉由黑白盒子展間的串連結合,創造更豐富的展示尺度或可能型態;另設有創客空間及輕、重操作空間,展現新館作為藝術教育推廣平台的創發力量與社會實踐動能,朝向發揮當代藝術、新媒體或科技藝術、現場藝術等新類型藝術,創生展演、研究、推廣教育的平台作用,對應著本館作為臺灣近現代美術史的常設展示與研究定位。本統包工程案預計於 113 年間完成地下室連續壁與壁樁施作;116 年 5 月竣工,117 年 12 月啟用。 

(四)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新建工程 

本基地座落於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AIT/T)舊址,鄰淡水信義線及文湖線雙捷運線,西側為大安森林公園,將透過整體規劃及創意建築設計,與北側空總文化實驗室串聯延伸連接,提供創作場域與展演平臺,並銜接十字文化軸線,成為城市多元文化活動設施空間。建築物以環保節能為導向,將取得綠建築鑽石級標章,提供專業級音樂廳及嶄新智慧型、數位化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並與周圍大安森林公園結合,實現都市空間質的轉變,成為臺北市未來的新文化地標。111 年完成委託設計招標、簽約並提送基本設計,112 年 11 月提交細部設計,112 年 12 月通過都審、提送建照申請、預計 113 年下半年工程招標、114 年上半年開工,118 年下半年竣工。 

(五) 臺北文學館籌設規劃 

為推展本市的文學能量,讓臺北成為一座閱讀的城市,將累積迄今之「臺北文 學季」、「臺北文學獎」及「臺北詩歌節」能量延續,打造首都為華人文學重鎮, 本市將籌設「臺北文學館」,作為文學推廣、教育、跨界合作、國際鏈結之重要基 地。112 年已完成「臺北文學館籌設可行性評估」,113 年將設立臺北文學館籌備 委員會邀集文學、博物館等專業人士諮詢相關意見,並辦理相關籌備事宜。 

(六) 眷村文化推廣 

1. 眷村文化節:以臺北市保存眷村場域(四四南村、中心新村、煥民新村、嘉禾 新村)為主,同時擴展至留有眷村痕跡之空間地域,舉辦講座、導覽、工作坊 等活動,並串聯北北基桃眷村,期能推廣眷村文化,並得以反思眷村之於臺北 、之於當代的意義,開拓眷村文化的多元觀點。112 年以「歌未央」為主題, 於 10 月舉辦音樂會、市集等眷村文化推廣活動,並於本市眷村推出響應活動 ,共 22,609 人次參與。於 113 年 10 月預計持續辦理。 

2. 眷村修復工程:中正區的嘉禾新村、大安區的蟾蜍山煥民新村及北投區的中心 新村,因住戶搬遷,而房舍逐漸老化、破損,為維護文化資產及有效活化再利 用,由本府文化局辦理分期分區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煥民新村共計 39 棟,位 於蟾蜍山文化景觀範圍內,擁有豐富自然資源,成為獨特山城眷村。未來將以 「人與環境共好」為主題詮釋山城眷村的發展與文化保存。配合分期修復工程 ,112 年底完成第三期再利用工程驗收、113 年逐步分區對外開放。另位於永 春街的嘉禾新村共計 4 棟歷史建築及 2 棟附屬設施,110 年至 112 年期間進行 二階段修復工程。未來將以眷村脈絡作為根基,以歷史建築空間融入嘉禾新村 時代背景,透過親子劇場來表達眷村世代共融情懷,讓此空間成為親師生共同 學習基地。至於北投中心新村共 79 戶,109 至 112 年完成修復暨再利用第二 期工程,後續活化再利用工程已於 112 年竣工,正辦理驗收;113 年將接續進 行服務設施優化工程及全區景觀工程規劃設計。為活化眷村空間,北投中心新 村已於 110 年移交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營運管理,以共感及地方精神傳 遞為核心,辦理展覽、走讀、工作坊等推廣活動。眷村保存基地於工程期間仍配合眷村文化節辦理相關響應展覽及活動,期望在全部工程完成後,結合不同 眷村的在地特色,成為新的眷村文化景點。 (七) 打造影視產業園區 本市擁有影視音發展產業優勢,可藉由釋出土地資源,鼓勵企業積極發展具有 前瞻性的影視音產業。北投製片廠(桃源段一小段 187 地號)新建營運移轉( BOT+OT)案,因應文化資產登錄及影視音產業大環境改變,為提高民間參與意願 ,由本府出資修復歷史建築,並評估市場投資環境,依促參法辦理招商作業,臺北 市北投製片廠(桃源段一小段 187 地號)新建營運移轉(BOT+OT)案,於 112 年 6 月 15 日啟動第 3 次公告招商作業,112 年 6 月 21 日辦理招商說明會,公告 至 112 年 9 月 13 日止,無申請人。113 年先行規劃歷史建築 ROT 招商作業,其 餘基地評估辦理都市計畫變更,調整影視音產業面積比例後再行招商。 

(八) 南港蘇活園區促參案 

坐落於市民大道七段的南港藝文蘇活園區,前身為台灣電力公司電力維護的古 蹟倉庫群,有三棟古蹟、一棟歷史建築,本體由本府文化局投入約 2.25 億元修復 ,並採 OT 方式,公開徵求民間機構參與,已於 111 年 4 月 22 日與營運廠商「新 潤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簽約,預計 113 年第 3 季點交廠商辦理營運裝修,114 年第 4 季對外開放試營運。期待透過民間營運的創意,以一種自由、開放、彈性的方式 ,展現文化資產再利用的新風貌,提供市民休閒、科技藝術展覽,多元藝文活動蓬 勃發展的實驗場域、翻轉南港過往印象ヽ賦予休閒宜居氛圍。

(九) 打造臺北特色國際潮流音樂節 

臺北市政府規劃舉辦「TAIPEI FOCUS 臺北潮國際」(名稱暫定)活動,預計於 113 年 9 月展開,辦理地點依活動屬性以南港區及信義區為主要核心,除了 規劃大型演唱會等活動預計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辦理外,同時將串聯臺北市各在地音樂空間,推動產業發展,打造嶄新的臺北城市品牌。 臺北潮國際以國際音樂節串聯產業論壇及城市行動為辦理方向。演唱會除整合 本府文化局原有音樂類活動外,並規劃邀請國際藝人與國內表演者交流合作;產業 論壇將串聯民間論壇活動,提高產業人員的專業能力並瞭解國際產業發展趨勢;而 城市行動將於活動期間,串聯 Live House 及餐酒館等臺北市民間場域,透過公私協力,邀請民間共同參與,打造複合式跨域節慶展會活動。 「臺北潮國際」將由政府扮演領頭羊,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吸引民間共同響應投入參與城市活動,以城市行銷為核心,辦理大型複合式展演活動,活絡臺北在地 音樂產業並提升臺北國際城市形象。

(十) 臺北市立美術館-「第 60 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113 年 4 月 20 日至 11 月 24 日)

「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自 1895 年創立以來,與「德國文件大展」及「巴 西聖保羅雙年展」並列為世界三大國際展覽。臺北市立美術館自 1995 年起參與「 第 46 屆威尼斯雙年展」,迄今已邁入第 15 屆,透過持續參與此兩年一度的國際 藝壇重量級「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已成為臺灣與國際藝壇對話、交流的重要場 域。 本屆代表參展藝術家袁廣鳴、策展人陳暢從一名臺灣藝術家的角度,探入一些 較不為人所熟知的日常生活敘事,突顯恐懼如何在個人經驗中以夢魘重製的形態出 現,又如何在集體處置中以公共集會的方式登場。展覽預計呈現 7 件錄像作品和動 態裝置,其中之一是與展覽同名的作品《日常戰爭》(2023),較早的作品《棲 居如詩》(2014)和《預言》(2014),回溯藝術家在家居生活場景中無法化解 的焦慮,反映因臺海緊張情勢升高而衍生的詭譎懸念。 

(十一)臺北戲劇獎 

臺北市為劇場蓬勃發展的首善之都,惟目前本市尚未有針對戲劇類表演藝術之 專門獎項,期望在豐沛的戲劇製作能量下,透過戲劇類專業獎項之辦理,活絡本市 當代戲劇表演藝術生態,鼓勵創作與創新,促成民眾對劇場作品之關注,並提升 專業劇團及其製作之知名度。第一屆臺北戲劇獎預計於 113 年上半年宣告及受理 報名,續由看戲觀察團進現場看戲評分;114 年上半年舉行初、複、決審及頒獎典 禮。

(十二)臺北建城 140 週年系列活動 

臺北城於 1884 年完工,為慶祝建城迄今已 140 週年,本府文化局規劃於今年 4 月於北門廣場辦理建城 140 週年宣告記者會,以北門光雕秀及登城門活動,開啟 建城 140 週年系列活動,並以音樂、漫畫、故事、電影及服飾等主題,於活動內 容融入臺北城市意象,邀請市民共同響應臺北城門 140 歲。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臺北建城140週年系列活動

1882年至1884年初建臺北城  臺灣史上唯一的長方形城池

臺北建城140週年 活動第一彈    https://reurl.cc/kOdKNb

矗立在廣場中央的北門,神秘又可愛~

像是一座城市記憶體,滿載著古今臺北事,主視覺透過以不同時代的北門字體,帶出北門過去現在未來、新舊融合之意象。

適逢臺北建城140週年,北門今年也即將展開古蹟修復工作。邀請大家參與北門系列活動,一起感受臺北今昔歲月故事吧!

臺北建城140週年-北門系列活動

北門故事徵集|民眾記憶共創

徵件時間|3/25(一) ~ 4/26(五)

展出時間|5/23(四) ~ 5/29(三)

開幕典禮|靈安社 x 同根生 x 光雕秀

將由具有150年歷史的北管軒社「台北靈安社」開場,閉幕則由融合民族樂器創作的樂團「A-Root同根生」帶來演出;當天還可搶先觀看主題光雕秀的展演喔!

活動時間|4/27(六)1800 ~ 2000

活動地點|北門廣場

參加方式|自由參加

光映北門夜|為期6天的主題光雕秀

以臺北建城歷史與現代城市的演變規劃「臺北城的過去與未來」主題,千萬別錯過囉!

展演時間|4/28(日)~ 5/3(五)

展演場次|1900 ~ 2130,每半小時一場,每日共6

展演地點|北門廣場

參加方式|自由參加

北門登城樓|2首度開放參觀

周邊將搭建仿北門城牆外觀之城樓裝置,活動將結合登樓、微型展、明信片蓋章等內容;百年間幾乎沒有人踏足過的2樓,絕對值得一訪!

活動時間|5/23(四) ~ 5/29(三)

活動地點|北門廣場

參加方式|預約制,需於活動通報名並選擇場次

開放報名|4/19(五)起開放報名,敬請鎖定 設計臺北 粉專相關消息

 



北門故事大徵集 x ⺠眾記憶齊共創



113-01-23有關本府慶祝建城140週年活動及「國定古蹟臺北府城-北門修復工程」開工時程等之說明

民國113年正值臺北建城140週年,市府規劃相關系列活動,「臺北建城140週年開幕活動暨北門修復工程開工儀式」係為建城14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文化局規劃的開幕活動儀式為本府建城140系列活動之首,活動內容包括以「臺北城過去與未來」主題光雕投影節目、登城樓等,讓民眾能更親近古蹟及更為認識臺北城的歷史。北門相關活動結束後,修復工程才會進場動工。本府除重視市民參與,更重視市民安全,全程加強安全維護及保險,本系列活動象徵市府對建城140週年之重視。

「國定古蹟台北府城-北門修復工程」由本府文化局委託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辦理規劃設計、監造。市府原以工程總經費3,186萬9,000元,向文化部文化資局申請50%補助經費,後文化部核定總經費3,000萬元,文化部文資局補助45%,計1350萬元,市府自籌款55%,計1650萬元,由楊仁江建築師經二年多來,由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到規劃設計,完全符合送審程序,相關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及修復書圖經文化部審核同意才上網招標,工期預估自開工日起580日曆天竣工。北門工程預算與建城140週年活動標案完全不同,外界不宜混淆。

北門工程前歷經2次流標,文化局極為重視,特召開設計檢討,邀請文資委員協助及楊仁江建築師親自出席說明,並由楊建築師表示由於近日缺工及文資修復工程標案較多,市場飽和,北門又為全國指標,所以營造廠多所猶疑,但經他設計的工程品質保證,也請營造廠和市民放心!楊建築師為國內知名案例建築師,其作品包含案例如淡水紅毛城、新竹進士第、高美燈塔、東莒島燈塔及礮臺等,多案得到全國修復大獎。文化局近期會第三次上網招標,農曆年後3月前決標,目前以時程來看約4月底前可找到營造廠辦理簽約,並於5月中活動結束後辦理開工。

另「臺北建城140週年系列活動」為全年度活動,活動預計從4月開始,有關系列活動的細節,本府將另行公布。


臺北城 - 維基百科


2014  臺北建城130週年特展 | Facebook

臺北建城130週年特展 熱鬧滾滾的閉幕,謝謝您繼續關心臺北城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業務報告 2024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https://culture.tycg.gov.tw/


桃園市政府  施政報告   文化局

桃園市議會第 3 屆第 3 次定期會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工作報告

報告人:局長 生     中華民國 113 3

 

邱議長、李副議長、各位議員女士、先生:

欣逢 貴會召開第 3 屆第 3 次定期會,首先謹代表本局全體同仁,感謝各位議員女士、先生們,對本局業務的關心與指正,更感謝大家對各項藝文活動及預算的支持,在此提出本局工作報告。

本局秉持「向下札根,向上提升」理念,永續文化發展,不斷推陳擘劃全方位的文化政策,建立桃園城市品牌及專屬各區地方特色的文化治理, 一點一滴積累各面向發展的能量並凝聚市民向心力,期能建構一個兼容並蓄、人文薈萃的文化桃園。

以下,謹就本局 112 年 9 月 1 日至 113 年 1 月 31 日的重要施政項目及未來施政重點,逐項詳細說明,敬請惠予指導。
  

目錄

壹、現階段重要工作執行情形

一、 願景

二、 推動社區營造札根工作,連年榮獲文化部「優等」肯定

(一) 社區營造計畫

(二) 行政社造化

(三) 形塑桃園城市故事館群特色

(四) 經營桃園城市故事館群與活化

(五)《文化桃園》刊物出版 

(六) 辦理文學推廣及籌設文學館

三、 規劃展演藝術活動

(一) 辦理優質表演藝術節目,提升城市藝文內涵

(二) 培植本市傑出演藝團隊有成,首度獲得文化部「特優」最高肯定

(三) 推動米倉劇場營運

四、 傳承閩南及民俗文化

(一)閩南傳統特色慶典活動

(二)閩南民俗信仰調查出版計畫

(三)閩南文化研討及論文徵件計畫

(四)推廣閩南語言傳習、民俗藝術計畫

(五)營運八塊厝民俗藝術村

(六)補助閩南文化推廣業務

(七) 桃園地景藝術

五、 保存文化及教育推廣 

(一) 文化資產指定登錄保存  

(二) 執行文化資產專案計畫  

(三) 地方文獻    

(四) 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館舍營運)

六、 活化再造歷史空間,推展文創影視產業

(一) 眷村文化保存及推廣概說

(二) 推展桃園多元文創產業

(三) 促進本市影視產業發展

七、 修繕及維護文化資產 

(一) 文化資產整修規劃設計

(二) 文化資產整修工程

(三) 古蹟、歷史建築使用許可核發及管理維護查核作業

八、 藝文設施管理中心

(一) 引進多元表演藝術節目豐富城市藝文生活

(二) 策辦視覺藝術展覽增進多元美學體驗

(三) 推動影視體驗與教育活動

(四) 活化本市大型音樂活動場館  

(五)爭取中央補助促進本市文化軟硬實力國際化 

(六) 推動多元課程扎根教育培養藝文人口

九、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一) 場館營運   

(二) 工程計畫   

(三) 大溪木藝新創相關計畫

(四) 典藏計畫  

(五) 研究計畫 

(六) 展示計畫 

(七) 教育推廣計畫

十、 美術館  

(一) 興建桃園市立美術館

(二) 展覽與教育推廣活動

(三) 研究典藏 

(四) 橫山書法藝術館

(五) 橫山書法藝術館展覽與教育推廣活動

(六) 2023 橫山書藝獎   

(七) 桃園全國春聯書法比賽

十一、多元文化保存與推廣   

(一) 原住民文化推廣與傳承 

(二)新住民文化推廣與傳承

貳、未來努力方向

叁、結語

肆、附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暨所屬機關主管聯絡電話一覽表


壹、現階段重要工作執行情形

一、願景

秉持文化平權、多元包容的理念,透過「向上提升、向下札根」策略,推動各項藝文節慶活動及文化場館服務,使藝術文化融入城市生活,豐富城市靈魂。藉由落實社區營造、培育與扶植藝文人才、保存與再利用文化資產等向下札根計畫,並積極打造品牌藝文活動、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等向上提升。

 112  9 月至 113  1 月期間,文化局舉辦共約 950 場次活動,超過 1,077 萬人次參與,除受到市民肯定外,過去一年來,文化局活動更榮獲 20 座國際設計大獎肯定,包含:美國繆斯創意及設計大獎、倫敦國際設計大獎、澳洲墨爾本設計大獎等等,不僅是行銷桃園最佳方式,也讓桃園的藝術和文化在國際間嶄露頭角。

112  2 月文化部公布 112 年度全國考評結果,本市以優異表現脫穎而出,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及「地方扶植傑出團隊」計畫, 雙雙獲得「特優」殊榮,展現桃園長年來在藝文場館經營及表演藝術團隊扶植上之豐碩成果。

二、推動社區營造札根工作,連年榮獲文化部「優等」肯定

(一)社區營造計畫

1. 整合本局及區公所提案, 爭取文化部補助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推動行政社造化,強化跨局處連結,已連年獲文化部「優等」肯定,全國評比均名列前茅。

2. 爭取文化部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補助

持續推動桃園社區總體營造,扶植本市社區發展區域特色,整合本市各區公所,113  1  29 日向文化部提案爭取補助「社

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預定 3 月底核定補助金額。

3. 成立社造輔導團,推動社區營造補助及社區美學計畫

委託專業團隊成立社造輔導團,整合推動社造輔導機制,112 年度文化局社造補助共受理 74 件提案,審核補助 50 案,總補助金額 537  2,104 元;並針對受補助單位辦理實地訪視、共學交流會及見學參訪等各項輔導機制。113  3 月辦理 6 場次提案培力課程,輔導各單位於 3  31 日前提案申請;另為推廣在地文化及培養生活美學觀念,訂定社區美學實施計畫,將請各公所於 2 月推薦示範點,月辦理交流會、現勘與媒合藝術家輔導,月輔導社區提案,以社區共創方式,推動社區美學,讓藝術生活化。

4. 營運台地-桃園社造資訊網

透過跨局處合作,整合各種表單、系統流程及核銷文件,提供簡政便民社造補助資訊以及相關活動、案例等資源。目前納入文化局、社會局、青年事務局、客家事務局、都市發展局及原住民族行政局等 6 個局處 7 支社區補助計畫之線上申請系統。

4. 舉辦 2023 桃園社造博覽會

112  11  4 日至 12 日於桃園區虎頭山創新園區舉辦「2023 桃園社造博覽會」,以「島嶼特調 微微正好」主題,策劃展示各區公所、公民社群及地方文化館共 70 個單位之年度成果,並舉辦社造市集、社區匯演、體驗課程及社造交流會等 50 民眾參與活動,推廣社區營造理念,共 1  2,483 人次參與。

5. 推動馬祖閩東語傳承

本市馬祖移民人口全台第一,為促進馬祖語言之傳承及發展, 本局為呼應國家語言發展政策,於 112 年首次推動馬祖語文傳承計畫,以本市馬祖移民後代小學生為對象,於 112  7 月舉 5 天「馬祖語言文化體驗營」及 1 場成果交流會,共 26 位學童結訓獲頒學習證書;並於 112  9 月、10 月舉辦 5 天「馬祖故事劇場培訓工作坊」培訓 10 位學童以馬祖語演出馬祖故事「去外嬤厝過年」,並於八德區大勇國小及媽祖昇天祭成果演出,共 600 人次觀賞。

(二)行政社造化

1. 設置社區總體營造推動會

設置「桃園市政府社區總體營造推動會」,下設社群培植組、景觀營造組及社區安全組 3 個權責分組,定期召開會議推動跨局處橫向溝通與社區營造協作,業於 112  12  26 日召開112 年第 2 次定期會議,將於 113  4 月召開跨組會議。

2. 召開人文會報加強橫向聯繫

每季召開「人文會報」協助區公所人文課與跨局處連結,邀請府內 7 個相關局處及 13 區公所出席,強化市府人文業務橫向聯繫及整合。並透過社造輔導團,輔導區公所推動區域社造工作,113 年起輔導全市區公所成立社造培力中心,並辦理區公所共學交流會、專家訪視及見學參訪等各項輔導機制,提供專業諮詢與陪伴,協助區公所落實地區治理與在地經營。

3. 辦理 2024 社區補助聯合說明會

113  2  1 日至 3 日,分別於中壢區、八德區及平鎮區舉辦2024 桃園市社區補助聯合說明會」,向民眾說明 113 年度各局處共 15 項社區補助相關計畫內容,採實體與線上同步直播, 並於說明會結束後,將影片上傳「台地-桃園社造資訊網」供民眾觀看,現場及線上參與人數合計 950 人次。

(三)形塑桃園城市故事館群特色

1. 爭取文化部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升級計畫補助

整合本局、客家事務局、原住民族行政局、民政局等所轄館舍, 以及源古本舖等民間館舍,合計 11 間館舍,112 年至 113 年獲文化部「桃園市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升級計畫」補助,補助金額總計 1,888  7,000 元。

2. 建立輔導團機制

文化部補助 112 年至 113 年「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運籌機制計畫」,本局委託專業團隊成立「文化館舍輔導團」,輔導訪視本市公私立館舍,112 年已辦理館舍職能提升講座、見學參訪及共學座談會共計 3 場,參與人數計 117 人,113 年將續辦理館舍職能提升講座、見學參訪及共學座談會,提升館舍營運及專業人才培力。

3. 培育市民學藝員

本市透過桃園市民學藝員計畫,培育學藝員作為館舍的營運人才和地方文化的推手。112  8 月至 113  3 月媒合歷屆學藝員與壢小故事森林合作辦理易讀手冊,辦理 3 場工作坊,次試讀會議,參與人數 105 人。第 5 屆桃園市民學藝員訂於 113  2 月至 3 月中旬招募,後續辦理學藝員培訓相關課程。

(四)經營桃園城市故事館群與活化

1. 保存及推廣中壢在地文化

透過展覽、教育推廣、環境教育及文化走讀等,展現中平路故事館、壢小故事森林及壢景町各館舍特色,112 年度中平路故事館舉辦 76 場推廣活動及 3 檔展覽,累計約 3  4,556 人次;壢景町舉辦 2 檔展覽及 15 場教育推廣活動,累計約 1  2,665人次;112 年度壢小故事森林舉辦 4 檔展覽及 34 場教育推廣活動,累計約 2  6,909 人次。為強化三館與中壢街區之串聯,於 112  11  1 日至 12  6 日規劃「探查澗仔壢人文產業發展」主題,辦理共 9 場次文化體驗遊程,參與共計 180 人次。將持續透過館舍帶動街區文化,並結合在地資源,推廣中壢在地文化。

2. 推廣中壢城市故事館群環境教育

 110  7 月獲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112 年開發製作環

境教育教具箱 1 套,並辦理 2 場次試教工作坊。113 年將規劃辦理教具箱及學習單至學校推廣活動,加強與學校及社區組織合作,深化本市學生了解中壢城市故事館群之人文歷史特色。

3. 打造楊梅故事園區為楊梅藝文交流平臺

以藝術教育、社區共好活絡楊梅地方,延續張芳杰校長「第七堂課」人文教育核心精神,辦理展覽、教育推廣及文化體驗等, 並與鄰近學校、圖書館及社群等合作,推廣客家文化體驗,展現在地藝文能量。園區內經營「好窩有花藝文咖啡館」提供舒適輕食藝文休憩空間。112 年舉辦 11 檔展覽、110 場以上多元活動、市集及教育推廣等,累計約 5  1,898 人次參與;113 年將持續以藝術教育為目標,規劃辦理主題展覽、教育推廣活動及市集等活動。

4. 平鎮延平路日式宿舍

平鎮延平路日式宿舍於 112  3 月完工、月驗收完成,並與壢景町以聯合標租方式招商,業於 112  9 月底決標、12 月中完成點交,委託團隊刻正裝修整備,未來將以『食寓-延平路食農故事館』以『食農教育的體驗』為主題,呼應早期地方及館舍與農業相關背景,預計 113  3 月底試營運,月中旬正式開館營運。

(五)《文化桃園》刊物出版

採每季出刊,每期聘請專業客座總編輯指導,並邀請專家學者撰文,以多元面向引領讀者深入了解本市各項文化議題,如節慶特色、展演活動、地方文化、文化資產等,報導藝文動態,推廣桃園深厚文化底蘊與特色魅力。112 年已出版共四期(第 32  35 期:春季號至冬季號),並提供電子書,113 年將持續辦理各期刊物出版,並分送到藝文館舍、交通驛站、圖書館等至少 400 處據點。

(六)辦理文學推廣及籌設文學館

1.2024 桃園鍾肇政文學獎

持續透過文學獎助文藝愛好者從事文學的創作及文學活動推廣等;另為發掘並培植地方文學人才,鼓勵愛好文學人士創作, 提供其創作發表平台,持續舉辦「2024 桃園鍾肇政文學獎」, 預計 4 月召開啟動記者會.另補助文學閱讀推廣活動實施計畫業於 113  1  19 日公告,期望廣邀更多民眾加入文學的行列。

2. 籌設桃園文學館

1)桃園文學館工程已於 112  10  23 日報竣,並同步辦理文學資源調查研究及資源盤整及室內裝修工程,預計113  5 月完成室裝設計、113  7 月工程施作,並接續辦理開館展示相關事宜,預計 114  5 月開館。

2)因應美術館搬遷至中壢青埔,現行置地生活廣場 6 樓圖書空間預計 113  3 月底、月初釋出,將轉型成為桃園兒童文學館,預計 113 年下半年開館,將以博物館型態經營,並整合原蘆竹分館之桃園兒童文學館及相應資源, 推展在地文學、向下扎根。

三、規劃展演藝術活動

(一) 辦理優質表演藝術節目,提升城市藝文內涵

1. 辦理桃園管樂嘉年華

1)「2023 桃園管樂嘉年華」業於 112  6  3 日至 6  11日假平鎮區新勢公園辦理包含場次戶外大型音樂會以及大主題管樂小舞台及文創市集區,總參與人次 2 萬,並獲美國繆思設計大獎、英國倫敦設計大獎金獎肯定。

2)「2024 桃園管樂嘉年華」規劃於 113  5  25 日至 6 日假桃園藝文廣場辦理,本屆將引入策展人機制,系列活動安排包含場次大型戶外音樂會,其中國際節目部分, 預計邀請英國指揮家道格拉斯伯斯托克( Douglas Bostock  與日本大阪市音樂團 (Osaka Shion Wind Orchestra)來台演出,另於會場周邊規劃三大主題管樂小舞台暨文創市集區。

2. 辦理桃園兒童藝術節

1)「2023 桃園兒童藝術節」業於 112  7  8 日至 8  13 日間辦理,活動邀請國內外優秀藝文團隊規劃系列演出, 包含來自柬埔寨、有「東南亞太陽馬戲團」之稱的法爾劇團等,並於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中壢興仁親子公園舉辦北區及南區大型主題活動,包含小型演出及工作坊、兒童藝術市集及大型舞台演出等,共計約 4  4,425 人次參與,並獲美國繆思設計大獎、英國倫敦設計大獎金獎肯定。

2)「2024 桃園兒童藝術節」預計於 113  6 月至 7 月辦理, 將持續研擬、整合兒童相關活動,結合藝術巡演等相關資源,並加強北區及南區 2 大主場活動之深度規劃,透過提供多元豐富的展演藝術體驗,提升本市兒童文化底蘊。

3. 辦理桃園藝術巡演

1)「2023 桃園藝術巡演」業於 112  7 月至 10 月邀請國内優質表演藝術團體於本市各區辦理,如即將成真火舞團、狂美交響管樂團、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故事工廠、紙風車劇團、馬戲之門等,共計辦理 8 場次演出,約 1  6,700人次參與。

2)「2024 桃園藝術巡演」預計於 113  5 月至 9 月期間邀請國内優質表演藝術團體於本市各區辦理共計10 場次演出, 並將搭配「2024 桃園兒童藝術節」及其他市府大型活動辦理增加雙方效益,以期為厚植本市藝文欣賞人口,持續落實文化平權理念。

4. 推廣各區特色及藝文活動

為推廣各區文化,結合各區特色規劃藝文主題活動,由各區公所向本局提案後執行,以維持本市改制後各區藝文活動的質與量。112 年度總經費 1,200 萬元,採競爭型提案模式,由 12 (不含復興區)公所向本局提案申請,112  7 月至 11 月於各區辦理 25 場次具各區特色之藝文活動。包含 7 月「2023 桃園市大園區-海洋音樂祭」、月「2023 年大溪好客~陀螺文化技藝-陀螺轉運好獎來」、「2023 兔耀觀音 多元才藝Show」、「2023 紀念鄧雨賢系列活動『樂音響起』大地音樂會」、月「2023 八德風華藝能大賞」、「2023 假日好時光梅好小確幸」、「2023 桃園街頭藝術嘉年華」、10 月「2023 蘆竹區親子藝術節-蘆竹羊稠森林步道暨生態之美兒童繪畫比賽」、「兔 gether 來龜山. 踩街炫科技」、11 月「2023 城市綠洲 青青河畔音樂饗宴」、「老街溪伯公文化祭-伯公音樂節」、「2023 新屋藝文之夜暨踩街活動」等活動,總參與人次超過 3 萬人次。

113 年度總經費 720 萬元,採競爭型提案模式,刻正由本市 12(不含復興區)公所向本局提案申請,預計辦理至少 12 場次具各區特色之藝文活動,活化本市各區在地特色藝文內容。

(二) 培植本市傑出演藝團隊有成,首度獲得文化部「特優」最高肯定

1. 為扶植在地表演團隊,申請文化部計畫補助及評比,112 年經文化部補助「地方扶植傑出團隊」年度考評等第由「優等」晉級為最高等級「特優」,並獲文化部提高補助至 170 萬元。

2. 營運桃園市國樂團

1)桃園市國樂團目前由本局委託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營運,以桃園在地人文風貌為底蘊創作樂曲,發展在地特色,並以年輕、專業之演奏團隊為基礎,立足桃園,積極於臺灣各地演出,成為桃園城市音樂大使。

2112 年度共辦理《迎春納福》新年音樂會、《小樂桃馴譜記》兒童音樂劇、世界客家博覽會閉幕音樂會、桃園之星系列音樂會、日本千葉縣城市巡演等 10 場專題音樂會、20 場校園巡演、場邀請演出,以及 2023  10 屆桃園國樂節「繽紛」場室內音樂會和為期 5 天的國樂營,總計吸引約9,717 人次參與,總計售票收入87 1,980 元。另出版專輯共 1 張。

3113 年度規劃辦理專題音樂會 7 場、2024 桃園國樂節(國樂營及 4 場室內音樂會)、社區及校園巡演 20 場、受邀演出 7 場(含赴新加坡、美國洛杉磯、馬來西亞進行海外演出)、專輯出版 1 張。

3. 徵選傑出演藝團隊

1 本局自 84 年起長期推動市內傑出演藝團隊徵選及獎勵計畫,協助市內優質團隊營運及展演提升。為了扶植傑團及提升本市藝文活動,自 104 年起委託專業團隊籌組運作「桃園市表演藝術輔導平台」(以下簡稱輔導平台),辦理桃園傑出演藝團隊展演及行政評鑑、表演藝術主題參訪觀摩、傑團期末交流會、團隊營運課程及客製化諮詢與培力課程、拍攝傑團年度形象影片等工作,扶植傑團提升行政營運及專業能力,整合行銷資源逐步建立桃園品牌的特色。此外歷年針對各區藝文活動、表演藝術補助活動辦理演出評鑑,評鑑結果作為未來補助審查之參考依據, 以支持本市優質藝文活動演出。

2 本計畫 112 年經文化部補助「地方扶植傑出團隊」年度考評等第由「優等」晉級為最高等級「特優」,近年來已有龍潭愛樂管弦樂團及陳家聲工作室劇團接受輔導提升入選國藝會 TAIWAN TOP 團隊,顯示本市歷年來支持傑團輔導已有顯著成效。

3113 年度計畫獲文化部補助提高至 170 萬元,業於 2  6日完成徵件複審,預計選出 12 團總補助金額 465 萬元, 目前簽陳徵選結果中,將持續培養桃園傑出藝文團隊。

4. 推廣街頭藝人發展

1)本市 110 年度起街頭藝人改為登記制,並完成建置線上系統協助眾多街頭藝人登記,另自 111 年度 3  1 日起業已完成北北基桃一證通跨區服務,截至 113  2  7日統計,本市目前共計有 1,076 名民眾具有桃園市街頭藝人身份,本市街頭藝人展演列管場地共計 117 (152 點位)

2)本局於本市大型節慶活動協調開放基北北桃街頭藝人申請展演點位,於 2023 世界客家博覽會期間共受理 97 場次演出申請;在法規上持續為保障街頭藝人權益努力,業於 112  10  30 日完成「桃園市街頭藝人從事藝文活動管理辦法」修訂;又本局與中壢區公所合作辦理之2023 年桃園街頭藝術嘉年華」已於 112  9  24 

圓滿結束,參與觀眾約有 7,000 人次。

3 2024 年桃園街頭藝術嘉年華」預計於 113  9 月底假中原文創園區辦理。未來將持續推廣街頭藝術文化,期為街頭藝人帶來更多能見度,持續帶動街頭藝人文化發展。

4. 補助辦理文化局演藝廳節目及表演藝術活動

1)為鼓勵桃園在地團隊演出及引進國內外優秀藝文團體演 出,爰辦理演藝廳節目及表演藝術活動補助,以補貼部分經費方式,協助團隊進行展演,同時予以行政協助相關宣傳核銷事宜,提升在地團隊知名度及提供優質藝文節目給桃園市民,如辦理桃園市民合唱大賽活動、台灣音樂世紀樂團【春日樂影】、笑太夫漫財集團【好了啦,達康】等。

2112 年演藝廳補助核定補助團隊共計 22 案(戲劇類 6 案、音樂類 10 案、舞蹈類 6 案),總計補助 181 萬。113 年演藝廳補助核定補助 27 (戲劇類 8 案、音樂類 14 案、舞蹈類 5 ),補助金額計新臺幣 205 萬元。

3112 年表演藝術補助第一期核定補助 20 件,撤案 2 件,總計 18 案,補助金額計新臺幣 185 萬元;112 年表演藝術補助第二期 核定補助 30 件,撤案 3 件,總計 27 案, 補助金額計新臺幣 134 萬元。113 年表演藝術補助第一期核定補 38 件,件撤案,總計 36 案,補助金額計新臺 185 萬元。

(三) 推動米倉劇場營運

1. 結合「藝術綠洲創作計畫」、「場地合作計畫」、「本市傑出演藝團隊扶植計畫」,將米倉劇場定位為桃園表演團隊、學校社團、年青表演者的創作孵育基地。「場地合作計畫」首次實施之免場租優惠方案,並自 3 月開放徵件入選 21 件活動計畫,充分活化了米倉劇場空間,年度使用率以週數計算已達 94.8%

2.  112  9  16 日至 10  29 日辦理「2023 米倉劇場藝術節」,節目演出及工作坊共計 26 場演出,其中 84.2%為桃園在地團隊,顯現米倉劇場逐步打開桃園地區知名度,藉由辦理多元的表演活動,創造在地居民與城市之間新的連結,年度參與人數超過 1  1,000 人次,活絡在地藝文氛圍及老城區藝文發展。

3. 113 年度,除持續辦理場地合作計畫並進一步定位營運發展之外,將製作米倉劇場季刊,並與鐵玫瑰藝術節結合,透過場域推廣、空間共享與知識的連結,期望吸引更多社群使用,發展為獨具特色之劇場空間。

(四)辦理多元化視覺藝術展覽活動

1. 辦理「2024 年桃園美術家邀請展」

展覽自 113  3  15 日至 4  10 日於本局盛大展出,邀集計148 位藝術家,以東方媒材作品含水墨、書法、膠彩及篆刻瓷刻類別藝術家參與展出。以「墨繹者」為主題,以與墨相識, 從而成為墨的演繹使者,作品精彩豐富,希冀讓觀者一睹藝術家躍然紙上的風采。

開幕近 325 美術節,為慶祝美術節及增添市民朋友多投入藝術性活動,於本局前廣場舉辦藝術嘉年華會,透過藝術市集與手作體驗等活動方式,讓藝術走出戶外並凝聚桃園藝術人口,打造一場桃園專屬美術節藝術盛會。

2. 辦理「活水   2023 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

展覽自 112  12  1 日至 31 日於文化局、桃園文昌公園、景福宮、77 藝文町舉行。今年的主題為「流.水.席」,融合在地特色人文,同時結合國際交流,突顯了藝術盛會的熱鬧精彩。展覽邀請了國內 17 位及國際(澳洲、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美國、法國、英國、土耳其、越南、秘魯)13 位水彩名家, 共展出 114 件精彩作品。秉持著「打開活水源頭,讓世界的水彩走進來,讓臺灣的水彩走出去」的理念,透過教育推廣、展覽呈現以及藝術家交流,不斷推動臺灣水彩藝術的發展。同時, 致力於建構桃園作為臺灣水彩發展的重要基地為願景。

展覽期間規劃 16 場系列活動,包括開幕記者會、藝術導覽暨分享會、學術論壇、水彩創作示範、戶外寫生、工作坊等,27 天展期,約計 1  5,223 人次參與;「桃園水彩」粉絲專頁

瀏覽數於活動期間達 24,613 人次,觸及數 74,302 人次,「桃園有藝思」粉絲專頁瀏覽數達 4,970 人次,觸及數 10,442 人次

3. 辦理「2024 富岡鐵道藝術節」

「富岡鐵道藝術節」將於 2024 年轉型「富岡鐵道生活節」,預計透過鐵道文化、生活記憶及旅遊等不同視角,搭配藝術展演進行策劃,結合周邊觀光資源串聯為特色遊程,讓遊客深度走訪富岡小鎮,認識在地文化。

2024 富岡鐵道生活節」刻正規劃中,預計於 113  8  3日至 8  11 日辦理(9 ),規劃開幕活動老火車動態行駛/靜態展示、場移動劇場演出、鐵道模型主題展覽、場廣場演出及 4 天市集活動、場富岡機廠參訪及規劃以鐵道、客家文化及觀光資源之遊程,期盼透過辦理「2024 富岡鐵道生活節」帶動富岡老街及周邊觀光經濟與產業經營。

4. 辦理「水彩的可能- 2024 桃園水彩藝術展」

「水彩的可能」自 2018 年起至今已辦理三屆,為持續挖掘國內優秀之水彩藝術創作者並提供展出平台,目標培養新一代水彩菁英。

「水彩的可能-2024 桃園水彩藝術展」採購案刻正規劃中,預計 113  12  20 日至 114  1  12 日於第一、第二展覽室及 2樓畫廊展出,邀請國內 36 位藝術家,透過水性媒材創作,以新形式、新思維、新觀念為展覽理念,展覽著重當代視野及實驗性、學術性研究,期盼突破水彩創作傳統表現方向, 創造水彩藝術新的可能。

(五)推廣及審查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審議會每季辦理,第四屆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已於 112 12  27 日辦理,共計審議 12 案;第五屆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訂於 113  4  12 日召開,藉由推廣及審查公共藝術,促進公共藝術永續性推動。

(六)辦理視覺藝術活動類補助

辦理視覺藝術活動類補助為推廣本市視覺藝術活動,均衡地方文化資源並促進文化發展,112  10  1 日至 10  31 日受理 113年度第 1 (1 月至 6 月辦理)之申請案,審查會議於 112  11 29 日召開完畢,核定補助件數共 46 (個人 34 件,團體 12 )核定補助金額共計 180  5,000 (個人 103  5,000、團體 77)

四、傳承閩南及民俗文化

(一)閩南傳統特色慶典活動

1. 規劃 113 年度桃園閩南文化節

預計於 113  6  1 日(六)至 6  23 日(日)辦理,整合在地宮廟、社區及學校等團體,以多元活動形式帶領市民重新詮釋傳統文化,並且藉由深耕培育累積在地能量、擴大地方參與,創造出獨樹一格的閩南文化特色,創造桃園另一亮點。系列活動陸續完成採購,目前規劃 6  1 日(六)由傳統嘉年華「藝閣 VS 踩街」揭開序幕(藝閣車團隊邀請在地社區組織、學校、寺廟等參與,共計 40 隊參加); 8 () 10  ()舉辦桃園國際龍獅邀請賽,臺灣與國際高手互相較勁,透過舞龍舞獅文化交流切磋技藝; 15 ()召開「桃園閩南文化國際論壇」,爬梳閩南文化的關鍵議題,進行跨領域、跨世代、跨國對話與交流; 16 ()的「總舖師辦桌活動」, 將辦桌風情結合在地食材與創意料理,深受各界讚賞; 22() 23 ()帶來耳目一新的藝陣大匯演,邀請桃園在地與其他地區優秀團隊參加,結合傳統、創意、跨界、年輕、數位科技等多面向表現手法,帶領傳統民俗技藝表演走向國際舞台。

2. 推展閩南傳統藝術巡演活動

為推廣傳統戲曲發展與傳承,結合桃園各區宮廟節慶活動辦理閩南傳統藝術巡演活動,112 年分別安排一心歌仔戲劇團、明華園總團、即將成真火舞團、霹靂布袋戲、九天民俗技藝團、臺語金曲演唱會等,於桃園區、中壢區、蘆竹區、觀音區、龜山區、龍潭區、平鎮區等區,共計 16 場精彩演出,總參與人次約 48,000113 年度持續辦理中,目前預計 9 場次。

(二)閩南民俗信仰調查出版計畫

1. 112 年完成「媽祖信仰」及「玄天上帝」為主題之調查研究案, 盤點媽祖及玄天上帝民俗信仰之特色,並以拍攝紀錄片的方式, 記錄本市珍貴之無形文化資產,豐富本市閩南文化資料庫。

2. 112 年完成財神信仰調查研究及紀錄片,探討桃園財神信仰內涵,調查與記錄各式各樣的求財儀式與民俗活動,紀錄片業已驗收完成並結案;調查報告俟完成國家文化記憶庫登錄後,辦理驗收事宜。

3. 113 年持續進行藝閣調查研究與紀錄片案,探索藝閣文化在桃園與各地流變與發展之概況,以及分析桃園藝閣特色,調查研究案擬於 4 月辦理期中報告書審查,紀錄片預計 2 月下旬辦理細部計畫書審查。

(三)閩南文化研討及論文徵件計畫

1. 為積累桃園閩南文化能量,配合桃園閩南文化節辦理 113 年度桃園閩南文化國際論壇,本案規劃延續之前成果,爬梳關鍵議題,進行跨領域、跨世代的對話與交流,規劃未來發展方向。探討桃園閩南文化深化、轉譯與實際應用的觀點,重新詮釋當代閩南文化的現狀,並提出發展方針的建議;將邀請至少 3 個國家以上的專家學者與會,當日現場人數預計 150人以上(專家學者至少 20 );已完成議價決標,契約書製作中。

2. 為累積桃園閩南文化知識資產,鼓勵跨領域研究者投入探究與書寫,113 年委託辦理論文徵件計畫,透過持續性的研究成果厚植桃園閩南文化的內涵。論文徵件方向為與桃園閩南文化有關之主題,徵件類別至少包括研究紀要、研究論文、學位論文改寫 3 類,論文徵件提案收件總數至少 20 篇。細部計畫書審查通過,後續辦理徵件事宜。

(四)推廣閩南語言傳習、民俗藝術計畫

1. 完成 112 年度桃園閩南書院課程

共規劃 10 大課程,有閩南語認證研習班(10 堂)、閩南語書藝教學(10 堂)、南管培訓班(10 堂)、北管培訓班(10 堂)、答喙鼓培訓班(10 堂)、傳統藝陣培訓班(10 堂)、舞龍舞獅培訓班(10 堂)、閩南語說唱藝術班(10 堂)、閩南語說故事班(20 堂)與志工及爸媽說故事研習營(10 堂)等系列課程,共計 110堂;亦安排傳統藝術表演進校園,共 30 場,讓更多市民朋友認識傳統民俗技藝。課程已全數執行完畢,共招收 637 位學員,辦理 30 場傳統技藝進校園,總參與人數約 3,940 人;亦舉辦成果發表會及答喙鼓比賽,共計有 1,100 人共襄盛舉。

2. 規劃 113 年度桃園閩南書院課程

目前規劃 5 大課程,分別為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研習(分卷別授課)、南管研習(初階/進階)、北管研習(初階/進階)、答喙鼓培訓班及傳統技藝表演說故事進校園,並辦理答喙鼓比賽。

(五)營運八塊厝民俗藝術村

1. 八塊厝民俗藝術村目前有四大展館   工藝文創館、語言推廣館、民俗節慶館、表演藝術館,除常設展及特展外,另規劃多功能展演廳、藝術駐村及文創商店等。112  9  1 日至 113 1  31 日,總入園人次為 192,521 人。

2. 目前特展為「八德歷史人文特展 《尋找八德 DNA》」,透過歷史資料整理調查研究,爬梳八德(八塊厝)的前世今生,讓參觀民眾深度認識八德,包含地名由來、地形、氣候、水文、自然環境、交通運輸、人文特色、藝術、宗教信仰、民俗活動、建築等,挖掘八德在地豐富的文化底蘊,已於 113  2 月開展,展期至少 6 個月。

3. 另爭取其他閒置空間E1E2E4 及大隊部,針對未來園區規劃設計現正研議中。

(六)補助閩南文化推廣業務

1. 閩南文化活動補助

為推動桃園閩南文化的多元及永續發展,補助本市民間團體、法人、寺廟、學校及個人辦理閩南文化之推廣與傳承。

1112 年完成共 29 案,其中一般補助 21 案(團體 20 案、個人 1 案),專案補助 8 案。

2113 年持續推動,第一期已核定補助團體 8 案。

2. 補助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營運土地公文化館

土地公文化館持續以親子、手作為特色外,將深化土地公相關民俗活動研究,並結合在地工藝創作為方針,辦理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營運計畫,以「專業、在地、創新、永續」為核心精神,營運成果說明如下:

(1) 112 年每月平均參觀人次達 2  4 千人次以上,年度總參觀人次達 28  9 千。

(2) 一般展:共辦理 10 檔一般展,第一檔為 4  15 日起,共 33,495 參觀人次。提供給市民申請租借為展覽、講座工作坊等性質空間。

(3) 特展:檔特展,為「一點香-香工藝與木藝」特展、「厝邊伯仔相揪來做牙」土地公文化館 6 周年館慶、「八面威風」家將展、及世界客家博覽會-衛星館舍展覽「是·客伯:客家源流及土地神信仰特展」、「開光之時·退神之後-土地公祭祀文物典藏特展」。配合特展主題,規劃本館之館刊「初二十六」刊,刊為 2,000 份,共 4,000 份;開發周年紀念馬克杯等文創商品。

(4) 藝文演出及體驗課程:辦理 9 個主題系列活動,參與人數

2,987 人數。運用館內的展覽空間、研習教室,已辦理 63場以上展覽、講座、工作坊及藝文表演等。

(5) 調查研究:「桃園伯公調查」規劃 112 年優先完成南桃園土地公信仰發展脈絡及現況之研究,113 年完成北桃園土地神信仰之研究。建立完善全面研究資料,做為未來展示與教育推廣之典藏基石。

(6) 出版品與文創商品:設計 112 年土地公平安卡、錢母袋、開發福德正神紙模型。

3. 補助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辦理土地公國際民俗藝術節(1)112 年度以「回到土地根本」為題,呈現臺灣與日本土地信仰,恭請日本沖繩土帝君駐駕現場,並邀請更多國際與全台的土地公福德正神會師桃園。透過土地公信仰,共同見證臺日友好的民俗技藝交流,更展現桃園的多元城市意象。

(2)辦理成果:

① 兩場前導工作坊,參與人次共 66 人;由民俗專家林茂賢教授擔任主講人,以土地公文化與永續教育為題,傳承並與活動慶典連結。

② 兩日主活動總計 21,482 人次,共有 134 尊福德正神會

師桃園,另有 4 個國際公廟及 4 個外縣市宮廟參與(馬來西亞大伯公廟、新加坡榜鵝土地公廟、廈門仙岳山福德廟、日本沖繩土帝君、新竹縣市、苗栗縣及屏東縣)

③ 其他活動搭配土地公文化館依照年度排程辦理,包含「特色土地公廟調查計畫」及年度活動主題「在地民俗主題展覽」、「在地民俗主題推廣活動」及「民俗 X 文創力」; 112 年展開桃園土地公信仰普查計畫,調查研究 276 間土地公廟宇,另外將延伸調查成果,拍攝兩部紀錄片;另有以土地公國際民俗藝術節主視覺為主角,設計 6 款周邊商品。

(七)桃園地景藝術

1. 圓滿完成 112 年度桃園地景藝術節

以「桃園尞尞」為主題,邀請國內、外 18 位藝術家,與在地民眾、學校及宮廟等,帶來超過 21 件的裝置藝術作品,透過地方命題、地方群策、國際與臺灣、在地客家等面向,以尞文化來形塑文化共感、尞客家與客家文化相聚,尞國際與客家族群連結共伴、尞科技將客家文化與科技結合,邀請世界各地的民眾來桃園尞尞,共分為龍潭及青埔展區,總參展人次達 123 萬人;本次亦獲得美國謬思(MUSE)設計獎及國際倫敦設計獎等多項大獎,打造屬於桃園在地的國際節慶品牌。

2. 規劃 113 年度桃園地景藝術節

活動期間暫訂 113  9  13 () 9  29 ()假龜山區辦理,本次展區將分為上龜山及下龜山兩個地區,預計展出超過 17 件的裝置藝術作品,透過龜山地區的人文景觀、自然生態及歷史遺跡等,展現在地的獨特性,讓國內外民眾看到僅屬於龜山地區的文化特色。

五、保存文化及教育推廣

(一)文化資產指定登錄保存

1. 截至 113  2 月,已公告指定登錄本市有形文化資產國定古 2 處、直轄市定古蹟 29 處、歷史建築 102 處、文化景觀 4處、考古遺址 1 處、古物 1  10 件;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表演藝術 2 項、重要傳統工藝 1 項、重要口述傳統 1 項、傳統表演藝術 7 項、傳統工藝 5 項、口述傳統 1 項、民俗 2 項;重要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2 項、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2 項。

2. 112  9 月至 113  2 月公告 2 處直轄市定古蹟(中壢燃藜第、中壢燃藜第紅樓)、處歷史建築(南崁 1 號穀倉及農機倉庫、龍潭石拱橋)。

3. 112  8 月完成八德呂宅著存堂、新屋范姜祖堂、桃園景福宮及桃園忠烈祠文物實勘作業,共計 13  15 件文物建議指定一般古物,已完成價值評估並將提送審議。

(二)執行文化資產專案計畫

1.  直轄市定古蹟「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專案計畫

位於航空城都市計畫區域內的直轄市定古蹟「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是國內除役後保存最完整的軍事基地之一,包含處設施群、約 13.7 公頃的古蹟保存區。延續 105107 年兩期的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本局持續向文化部爭取經費補助,並於 111  6 月獲核定補助 549  1,000 元。將以成立「航空城歷史博物館」為最終目標,賡續進行採集、蒐藏、研究,並透過交流與對話,以及各項史料與學術研究積累,連結在地與國際:

1 設置營運駐地工作站

111  6 月駐地工作站揭牌,展示歷年來調查研究、口述歷史等計畫成果,並持續進行史料蒐集,提供基地歷史文化更多的研究管道。112  8 月至 113  2 月已辦 11 場活動,包括在地導覽、大小型展覽、擺攤互動、教具箱入校教學推廣等,共計 514 人參加。

2 航空城影像紀錄

記錄「桃園航空城計畫」影響之村落搬遷以及將消逝的文化與環境,透過相關調查(文獻、照片、檔案)、蒐集、記錄及動態拍攝於 111  11 月完成第 1 期《記憶家園》

紀錄片(記錄範圍:第一期優先開發區)。第 2 期(拍攝範圍:航空城計畫第一、二期發展區域)將持續拍攝記錄居民的共同記憶,與變遷為航空城的過程,預計於 113 年上半年完成。

3 口述歷史

「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保有豐富的歷史遺存,為落實再造歷史現場之場域精神,111 年啟動「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口述訪談推廣第 2 期計畫,擴大口述訪談對象質量,鏈結深化在地軍民的歷史認同,探尋基地歷史現場的記憶,預計 113 年上半年完成。

4 文物蒐整

整體範圍達 4 千多公頃土地的「桃園航空城計畫」現正經歷人、事、物快速變遷的時刻,為採集、保存、及詮釋在地資材,啟動區域內學校、常民、軍事等類型文物整飭專案,為這片土地人文變遷留下紀錄,預計整體計畫於 114 年上半年完成。

2. 有形文化資產專案計畫

1 古蹟、歷史建築

112 年以市預算執行直轄市定古蹟「新屋葉芳題老屋」, 及歷史建築「龜山迴龍寺」、「東門國小日式宿舍」、「龍潭烏樹林翁宅祖堂六桂傳香」等文化資產之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另 7 月甫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定補助辦理直轄市定古蹟「楊梅泉水窩江夏堂」、歷史建築「原中壢高中教師宿舍白馬莊」之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等共 6 案,補助金額合計新臺幣 751  5,000 元,分編 112 年、113 年度配合款執行並已發包執行,持續推動文化資產保存。

2 考古遺址

持續執行中央核定補助之考古遺址監管保護計畫與普查計畫(113  1 月獲中央核定補助),112  8 月至 113

 2 月累計巡查 179 次。透過頻繁巡查、強化本市開發案列管、輔以《當開發遇到遺址說明手冊:拆解考古遺址14 題》,以淺白的方式,建立民眾對於開發前應有基本認知,加強考古遺址保存、維護及教育工作,完備考古遺址守護網絡。另 110  10  30 日正式開館營運之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展示教育本市第一處公告之考古遺址「大園尖山遺址」,112  8 月至 113  1 月已辦理推廣活動 10 場,參觀人次計有 1  6,941 人,目前以每週三、六、日下午 2 時提供志工定時導覽服務,及〈尖山寶藏〉桌遊體驗。

3 文化景觀

刻正執行「桃園市文化景觀土牛溝楊梅段保存維護計畫暨推廣活動」,期以藉由研究成果,延續文化景觀土地使用與環境永續的文化資產價值。

另亦積極邀集各單位研商「新屋蚵間石滬群」保護措施, 以維文化景觀保存樣貌與價值

4 古物

113 年賡續執行文資局核定補助「113-114 年桃園市文物普查專案管理計畫」,透過進用專業人力執行相關文物保存推廣工作,如家博館文物評估或學校文物合作案、新屋范姜祖堂及桃園忠烈祠文物摺頁校稿與印製等;另 112 8 月已邀集文化資產審議委員辦理八德呂宅著存堂、新屋范姜祖堂等指定一般古物及列冊文物實物勘查,預計 113 年上半年完成審議及指定公告作業,為本市古物保存工作奠定根基。

5 列冊追蹤

截至 113  2 月刻正執行或委託「大園張家古厝」、「新屋清華園福德祠」、「富岡(伯公岡)原始福德祠」及「平鎮老街溪舊街坑橋」等標的之基礎調查,藉由計畫成果, 深入了解列冊追蹤標的之文化資產保存潛力,以研擬後續指定登錄等相關作業。

6 綜合型計畫

持續執行「桃園市有形文化資產管理維護訪視巡查計畫」及私有文資日常管理維護工作補助計畫,針對本市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及列冊追蹤建物進行管理維護及現況訪視,112  8 月至 113  1 月累計訪視 123 次、巡查248 次,以記錄建物形貌,並提供日常保養建議,提升各文資維護品質。另文資局 112  12 月核定補助賡續辦理

113 年度桃園市文化資產資料數位整合計畫」,由專案人力持續彙整本市歷年調查研究、修復工程等相關成果, 同步更新本局文化資產資料庫與國家文化資產網站的介面整合與資訊,呈現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成果。

3. 無形文化資產專案計畫

112  1 月獲中央核定補助「112 年桃園市傳統表演藝術普查計畫」、「112 年桃園市傳統工藝普查計畫」項計畫,刻正委託專業團隊執行中,將深入調查瞭解本市具有保存潛力之無形文化資產,以持續推動登錄保存工作。

4. 文化資產推廣教育

113  1 月甫獲中央核定補助辦理「臺灣文化路徑推動桃園煤礦推廣教育計畫」、「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桃園臺地陂塘推廣教育計畫」,預計透過推廣教育活動讓民眾認識桃園煤礦與臺地陂塘,發掘更多人文歷史與保存價值,並提高民眾維護意識,為後續指定登錄工作奠立根基。

(三)地方文獻

1. 桃園文獻編印計畫

桃園文獻為紀錄地方人文社會活動的載體,匯聚地方共同記憶,提供在地研究發表的半年期刊物,自 105  3 月起正式發行。112  9 月出版第 16 期主題為「飲食與文化」,探討食物與桃園歷史文化之間的各種課題。第 17 期則以「工商與經濟」為主題,預計於 113  3 月正式出版,刻正辦理相關編印作業。

2. 2024 桃園學研討會

為兩年辦理一次,主題為桃園學術研究,本年度訂於 11 於桃園市綜合會議廳辦理,研討會主題訂為桃園文獻 01-17 期主題研究,藉由研討桃園地方知識,保存發展桃園文史相關資料。

(四)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館舍營運

1.「桃園 77 藝文町」活化再利用

本市歷史建築「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為桃園區少數保留完整之宿舍群,園區名稱經票選定名為「桃園 77 藝文町」,107 年至 112  9 月以OT 方式委託遠東開發室內裝修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管理。112  9  19 日起因應原民間機構申請提前終止契約,至 113  3 月由文化局自行營運並辦理多場藝文展覽持續吸引參觀人潮;並於 112  3 月起辦理重行公告促參,113  1 月完成議約,預計 3  11 日前與時藝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辦理簽約、月完成點交、月正式進駐營運。

2. 「南崁兒童藝術村」營運管理

本市直轄市定古蹟「前內政部北區兒童之家院長宿舍」及歷史建築「前內政部北區兒童之家宿舍群」,園區名稱定名為「南崁兒童藝術村」。自 108 年起以 OT 方式委託人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南崁分公司)營運管理。112  8 月至 113  1 月辦理藝文活動共 260 場,入園人數 2  6,925 人次;113 年增加公庫收入-土地租金及定額權利金共 82  1,308 元。

六、活化再造歷史空間,推展文創影視產業

(一)眷村文化保存及推廣概說

1. 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1)馬祖新村延續「眷村保存」、「文創育成」、「美感體驗」、「影視基地」及「民宿觀光」大發展面向,透過文創業者進駐第六期計畫,共徵得 15 家業者、家民宿進駐經營,並營運桃印文創選物店,已招募 33 家品牌進駐,有效協助在地文創業者拓展通路,以品牌概念建置園區形象,期成為本市文創產業櫥窗。

2112 年於園區內持續辦理文創及藝文活動,累積辦理 10 檔展覽、10 場市集、13 場工作坊、場講座、場音樂會。112  10  14 日至 27 日另配合桃園眷村文化節辦理「眷眷走馬村 星星滿天飛」年度活動,結合當地眷村文化脈絡規劃執行實境解謎、假日闖關、換裝體驗、廣場表演、文化對談及工作坊等多元活動,透過不同型式的活動重新轉譯、推廣眷村文化。112 年度總入園人次累計為 26  3,487 人次。

3 園區幼兒園以「馬幼藝所」為名,發展為親子互動空間、兒童藝術培育基地,並提供在地居民活動空間。112 年辦理「馬幼有藝思」藝術駐村實驗計畫、113 年度辦理「馬幼有藝思」藝術沃土計畫,各年度徵得 3 組表演、視覺藝術團隊進駐,提供藝術策展、表演節目及開設工作坊等多元展演活動,自 112  9 月至 113  1 月共計辦理演出 14場次、特展 1 檔、工作坊 10 場次、講座 2 場次、遊戲體 12 場次、相聲藝術培訓營 1 班,累計參與人次約 3,423 人。未來亦將持續推動執行計畫,讓藝術扣合生活、美學自幼紮根,孕育本市藝術文創人才。

4 馬祖新村自 108  2 月辦理眷村民宿經營試辦計畫徵選活動,第 1 家眷村民宿於 110  1  15 日正式開幕,延續老眷村悠閒、靜謐的風格,融合業者的創意與經驗,公私協力打造眷村特色民宿,開啟眷村文化保存生活化創新模式,112 年度總計約有 1,300 人次入住。

5 為有效活化眷村空間,挖掘眷村文史、培育文創人才並進一步擾動地方文化量能,自 110  9 月起推動「眷村 x 文創媒合育成中心」計畫,於 111 年與本市元智大學合作進駐營運,並陸續以「社區參與共創」、「職人串聯共好」及「地方青創培力」等三大面向開展,112  9 月至 113 月共執行藝術策展 3 檔、工作坊 1 場及店家串連活動等,累計參與逾 4,000 人次。本計畫以跨組織合作為基礎,引入學術單位研究量能及教學專業,使園區持續累積文史厚度、同時開拓文創產業更多可能性。

2. 太武新村眷村文化園區

1)太武新村以「八二三砲戰故事館」為主題,於 112 年邁入 4 年營運,重現太武新村及其周邊環境的文史脈絡。112年度截至 12 月底為止,總入園人次累計約為 3  6,910人。

2112  9 月推出「河西實況」主題特展,與在地區民結合藝術家轉譯呈現地方觀察帶入藝術人文觀點,探查不同年代到訪河西聚落的人們及所帶來的文化影響力,深入剖析地方居民對於河西的生活印象,透過歷史地圖的疊痕,觀察與想像這塊土地近 30 年的變化,112 年下半年吸引超過 8,343 人次前來參與。

3)太武新村藝術進駐 2023 年招募計畫,分別招募 2 期各 3組藝術家,上半年自 3  1 日至 8  31 日進駐,並在 8 19 日於太武藝術季系列活動中辦理藝術家聯展;下半年度,藝術家自 9  1 日起進駐,預計於 113  2  24日辦理藝術家成果聯展「未知旅程」,展現駐村成果。

4112 年續辦理太武新村 2023 藝術裝置徵件計畫,於 6 月完成徵件,決選選出 2 件作品個補助創作經費 30 萬,作品已於 10  15 日設置完成。

5113  1  3 日推出首檔申請展《「折返跑」魯志楷、呂妙盈雙人展》,展出多件跨越媒材的新作,展覽名稱「折返跑」象徵著起點和終點間的奔馳,發展許多有關敘事循環的律動,引領觀眾進入一座超越現實的跑道。113  1 月份吸引逾 3,542 人次前來參與。

3. 憲光二村活化再利用

1)憲光二村修復再利用工程分多期進行,第一期修復再利用工程業於 113  1  18 日完竣,刻正辦理驗收作業,並同步進行第 1 期開館策劃,將設置憲兵報到處、憲光二村村史、眷村資源中心及教育推廣空間等,藉由社區參與, 重現眷村場所精神。第二期工程刻正進行規劃設計書圖修正,工程期間,非工區部分持續常態開放,辦理展覽及教育推廣活動。

2112  10 月配合眷村文化節,邀請國防部憲兵指揮部特展移至憲光二村辦理,並於 112  12 月配合憲兵節舉辦慶祝活動;112 年度共辦理計 10 場教育推廣活動、檔《臺灣戰後移民文學合作展》、檔《眷村現象-憲兵英雄與光陰的故事》,累計約 1  8,329 人次參訪。

4. 龜山眷村故事館

112 年度龜山眷村故事館與鄰近憲光二村連結,並串聯在地組

織、學校及公部門等,共同推動、保存桃園眷村文化,辦理 3檔主題特展及 20 場次推廣眷村文化活動,共計 6,000 餘人次參訪。另配合兒童節及眷村文化節辦理 2  DIY 工作坊體驗課程,持續致力於保存及推廣眷村文化。

5. 中華民國眷村資源中心

1 本局推廣眷村文化有成,109 年獲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肯定,合作設立「中華民國眷村資源中心」,以「教育推廣」為核心,並與不同領域跨界合作,串連與建構夥伴關係。

2 本年度運用過往累積之成果,出版《眷村色彩散策  走讀全臺 30 眷村地景》、《2022「村裡村外」全國眷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眷村繪本《蒲小英的新家》及《眷村小學運動會開始!》共 4 本書,並完成線上展覽《坐上時光機‧ 重返眷村懷舊》及影片《閻小妹之眷戀好時光》,結合線下推廣活動,將眷村故事帶進校園巡迴 15 所學校 129 班。豐富眷村文化教育資源,提供知識交流平台,讓民眾認識文化的多元性。

6. 桃園眷村文化節

 23 屆桃園眷村文化節於 112  10  7 日至 22 日辦理,串聯本市眷村鐵三角(馬祖新村、太武新村及憲光二村)、龜山眷村故事館、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在地眷村社區及米倉劇場等, 推廣眷村文化,參觀人次約計 3  4,462 人次。

(二)推展桃園多元文創產業

1. 策辦文創產業會展活動

(1) 2023 桃園文創博覽會於 112  11  25 日至 12  10 日於中原文創園區辦理完竣,結合本局、客家事務局、原住民族行政局、農業局、青年事務局、教育局、經濟發展局等局策劃,內容包含 7 大主題展覽、場假日表演、場跨域論壇、12 場體驗活動、場假日市集及每日品牌展售會等,活動參與人次總計約 15 萬人。

(2) 參與 2023 臺灣文創博覽會,以策展論述方式形塑桃園文創特色,帶動桃園在地文創產業發展並提高桃園文創品牌之能見度,112 年度於華山文創園區展區展出,以呈現多元文化節慶特色為主題,展出桃園多元族群文化及其文創樣貌, 吸引約 7,000 人次參觀;2024 臺灣文創博覽會預計 8 月於台南舉行。

2. 建構文創展售及輔導陪伴機制

1 規劃桃印文創商品展售計畫,以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10 號眷舍空間作為商品販售場域,112 年桃印文創選物店已招募 33 家品牌進駐,使遊客能於常態性選物店購買具美學特色文創紀念品。112 年度持續推動「馬村設計實驗室計畫」,與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合作,媒合在地文創產業, 透過田調工作採集眷村文史記憶,並藉由設計導入,轉譯創造出高達 20 項具在地特色的眷村意象商品、種品牌設計概念,刻正進行成果展覽,展期至 113  3  3 日。

2 另針對園區進駐營運店家,持續辦理輔導培育工作,邀集相關學者專家定期進行訪視,協助輔導文創業者,112 年下半年已辦理完成第梯次輔導,針對園區店家進行訪視, 為加強考核並有效督導,俾提升園區整體品質,強化馬祖新村、太武新村共好品牌形象。

3. 中原營區文化保留區活化再利用

1 為有效利用及保存活化中原營區空間,歷經都市計畫變更及整建工程,正式定名為「中原文創園區」,於 112  11 25 日起至 12  10 日,以「2023 桃園文創博覽會 桃園超有種」作為開園首檔活動,為期 16 天。

2 自桃園文博會結束後,即委託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營運,將園區其定義為「年輕人的探索倉庫」,以「潮流藝文」、「風尚生活」與「時尚創作」等面向發展服務,持續充實軟硬體內容,創造多元產業發展機會,引進藝術、娛樂、展覽、設計等產業,連結在地社群、校園、產業,匯聚市民對未來生活的共同想像,致力打造一座有桃園辨別度的文創園區。

3  112  12  22 日起,於園區內 10 棟庫房陸續推出《一起吶喊吧我們的青春!》系列活動、《Tape Art Wave 膠帶藝術浪潮》、《克卜勒 Kepler 丁原生創作展》及《追夢青春》倉庫影展等精彩展演,至 113  1 月底吸引近 5 6,802 人次入園參觀。

4 另配合中原營區轉型,本局辦理「中原營區歷史調查研究暨資料建檔委託案」,針對該區人文史地等相關資料進行調查、研究,包含文獻蒐集、田野調查及訪談研究等,了解中原營區歷史沿革發展,作為文創活動規劃、營運方針之基礎,進而形塑「中原文創園區」之品牌辨識度,已於112  12  25 日辦理成果分享說明會,共 52 人次參與。

4. 桃園城市創意設計中心

1113 年於中原文創園區成立「桃園城市創意設計中心」,聚焦提升美感設計及創新推廣兩大方向,提供創新設計顧問輔導服務,建立系統化設計整合發展平台,計畫主要分為「公部門設計教育再思考」、「藝術進入社區計畫」、「城市再生整新計畫」大部分。

2 「公部門設計教育再思考」媒合顧問提供各局處提案輔導協助,目前已完成 2 案,案刻正進行中,年度預計完成10 案;為提升設計力及美學價值,並針對各局處承辦同仁舉辦設計教育共學營或工作坊,預計至少 300 人參與。

3 「藝術進入社區計畫」結合原有社造平台,推薦藝術家或設計團隊進行專案媒合,與社區一同完成市容改造或升級, 提升居民參與感強化在地認同。本案將透過區公所開發及推薦潛在社區,已於 1 月底召開第 1 次說明會,預計於 3 月實地訪視、月進行提案。

4 「城市再生整新計畫」配合都發局老城再生計畫,協助進行老城區歷史前導研究、資源盤點及導入創意藝術設計人才,共同推動街區活化振興。未來規劃以桃園大廟口派出所作為計畫進駐基地及街區改造示範點,刻正與本府民政局辦理移撥,預計 4 月底前完成相關點交作業。

5. 淘動漫(原桃園區公民會館)

 112  11  24 日試營運、12  21 日正式開幕,迅速成為熱愛動漫同好的桃園新地標,截至今(113) 1  31 日共計超 3 萬人次造訪。場館 1 樓販售結合動漫 IP「彼奇貓」的手搖飲、桃園伴手禮及國內外知名動漫周邊商品,為動漫推廣與產業結合的示範空間;場館 2 樓為動漫展售空間,每一季更換展售主題,目前的展售主題為當紅動漫新趨勢「VTuber 虛擬主播」; 而場館 3 樓則是動漫主題餐飲及多功能展演空間,可舉辦小型動漫音樂會、見面會、講座及工作坊等活動,每月至少舉辦 1次動漫相關主題活動。

6. 藝遊桃園文化行旅數位平台

(1) 因應數位時代潮流,自去(112) 7 月本局首創「藝遊桃園文化行旅數位平台」(https://tyart-tour.tw/),平台採用去 App 化,基本區塊鏈技術,將活動記憶以數位憑證形式永續存在鏈上,推動本市豐富藝文體驗及遊程。

(2) 本平台刻正辦理 1 檔集章活動「一起吶喊吧!我們的青春」, 於中原文創園區舉辦,活動期間參與於指定區域掃描QRCode,登入「藝遊桃園」平台領取數位集章,即可兌換 線上數位憑證和線下文創小物,截至 1  30 日止,數位集章共計領取 2,090 張,數位憑證領取 757 張。自去(112)

 24 日上線營運至今(113) 1  30 日止,統計累積註冊用戶 1  3,260 人次,使用者領取數位集章計 1  6,777張,領取數位憑證計 6  3,237 張,將持續推出活動並提升平台使用率。

(3) 本年度目標將著眼於提升本平台的使用者體驗,修正操作介面使其更易使用,藉由創新科技導入各藝文活動,透過數位集章、互動遊戲及獎勵機制,運用線上收集、線下互動體驗,增加參觀者互動性和參與感,擴大獲得具參考價值的活動數據,據以作為未來桃園各項文化、觀光活動的重要參考。

(三)促進本市影視產業發展

1. 影視補助

(1) 為推動本市影視產業之發展及提升地方文化藝術或促進觀光產業發展,並鼓勵影視業者取景拍攝以推廣本市城市行銷,以補助影視製作費用方式,每年度公開徵件,徵集具桃園意象相關聯之影視補助作品,112 年影視補助共核定 11 案,總補助金額 2,000 萬元,包含電影長片 6 案、電影短片 2 案、紀錄片 2 案以及動畫片 1 案。

(2) 本市 111 年度補助案《小曉》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 7 項大獎,12 歲的林品彤更以史上最年輕的影后奪下最佳女主角; 由阮經天領銜主演電影《周處除三害》亦強勢入圍 7 項金馬提名,奪下最佳動作設計;動畫片《八戒》則是榮獲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獎,成績斐然。

2. 影視協拍專業服務

(1) 本市成立影視協拍中心,透過單一窗口協助各項拍攝申請、提供劇組諮詢本市可拍攝場景及資源。

(2) 113 年度持續以桃園在地特殊地景、特色建築及人文歷史為主題,藉由專欄撰寫、訪談、拍攝作品集錦影片、協拍場景推薦會等形式,邀請相關領域專業人士,文史、藝術工作者、學者等,透過其視角與觀點詮釋不同面向的桃園風光。

(3) 112 年度本府協助影視拍攝共計 363 部,電影長片 49 部、電影短片 62 部、紀錄片 7 部、電視劇 60 部、電視節目 22 部、音樂影片 61 部、網路劇 22 部及廣告 80 部。另截至113  1  31 日止,共計協助影視拍攝 35 部,包括電影長片 5 部、電影短片 10 部、電視劇 1 部、電視節目 2 部、音樂影片 5 部、網路劇 7 部及廣告 5 部。

3. 中壢光影電影館

(1) 112 年度總共辦理 12 場主題影展、放映 290 部精選電影、策劃 4 檔電影相關展覽、入館人數約 4  7,804 人。本館除提供電影放映功能,更有提供影視教育資源的作用,112年度辦理多元主題基礎影視培訓工作坊 15 場,內容包含「影片後製技巧工作坊」、「影片音效擬音工作坊」、「電影海報設計工作坊」、「電影表演工作坊」等課程。

(2) 中壢光影電影館積極與在地學校合作,與周邊學校龍興國中建立長期移地教學合作機制,結合十二年國教所重視的核心素養導向為規劃方向,分兩梯次進行,參與學生 129 人。此外也首度與中央大學合作,將影視實務策展的課程引入校園,由業界豐富經驗的妮娃法教授帶領教學,館方提供豐富片庫資源及發表平台,經過一學期的系列課程, 學生親自策劃,學習業界實務經驗。於 112  12  15 日至 17 日共同推出迷你影展【明天會更好()】,期望將影視資源做系統串聯及整合,達到影視教育向下扎根。

4.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計畫

1  112  9 月辦理桃園城市紀錄片徵件,辦理 4 場徵件說明會,最後共徵得 73 組作品,並辦理 4 場故事工作坊、堂提案工作坊及 14 堂培訓課程,每場皆聘請經驗豐富紀錄片導演及相關專業教師,經由完整教育訓練與交流討論,讓學員能從拍攝中習得經驗傳承。預計 113  6 辦理紀錄片成果展及影展,並舉辦10 場紀錄片觀摩講座。

2)為展現紀錄片創作培育成果,本府於成果影展結束後將桃園城市紀錄片優勝得獎作品上架至多個 OTT 串流影音平台,提供民眾多元觀賞途徑,帶動對在地多元議題之關懷。

5. 桃園電影節

(1) 112 年桃園電影節活動以「桃影愛趣淘」為影展主題,運用台語「𨑨𨑨迌」(七桃,遊玩)的諧音,兼具趣味特色與主題意喻,以愛、趣、桃,發展出「生命廣角鏡」、「魔幻嘉年華」以及「光影尋夢園」大主題、大影展單元,於 28 日至 10  10 日間辦理主體影展放映,除播映來自 20 多個國家,近 80 部的影片,更邀請知名國內外影人共襄盛舉,其餘周邊活動如「鳳飛飛」主題活動、露天電影院、校園推廣放映等則陸續於11 月上旬全數辦理完畢, 呈現桃園地區兼容並蓄的文化特色外,亦帶給民眾更多元的觀影體驗與電影美學視野。

(2) 活動期間總計辦理 2 場記者會、場選片指南、28 場放映導讀,場電影特映會、影展放映 130 場次、露天放映 1 場次及「台灣獎」影片徵件競賽 1 檔,另辦理校園放映 8 場次、社區放映 5 場次及教育講座 3 場次,總參與人次為9,814 人。

七、修繕及維護文化資產

(一) 文化資產整修規劃設計

1. 歷史建築大溪蘭室(中山路 11 )修復工程規劃設計

蘭室為大溪首批新式牌樓店屋,具建築史意義,為維護蘭室三坎店屋空間之完整性,所有權人再行提報擴大歷史建築登錄範圍,涵蓋本案(11 )東坎店屋,東坎因前後落毀損嚴重, 前落僅保存部分牆體、深井、過水與後落只剩臺基,為確保建物安全、暫緩劣化情況,與空間使用需要,111 年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計畫,辦理修復工程規劃設計,預計 113  4 月完成結案。

2. 「楊梅分局警察局宿舍群修復再利用工程暨周邊景觀」規劃設計

「楊梅分局警察宿舍群」於民國 106  4  6 日登錄為歷史建築,日式木造建築物在楊梅地區現存已不多,透過文化資源共享,結合楊梅故事園區規劃成「楊梅壢藝文特區」,促進楊梅本地客家文化產業發展;業獲客委會核定補助經費,刻正進行規劃設計,預計 113  6 月完成結案。

3. 「原憲兵營使用兵舍修復工程」規劃設計

本建築目前已由軍方移撥桃園市政府,並暫由文化局管理,刻正進行規劃設計中,使用需求則以「軍史相關常設展覽空間」為主要再利用方向,以復舊如舊的展示規劃與呈現為原則,預計 113  7 月完成結案。

4. 「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建物修繕規劃設計

本古蹟因建物眾多,採分期分區方式進行規劃設計及修復工程。111 年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計畫,辦理「照相技術隊營舍修復工程規劃設計」及「35 中隊飛機棚廠附屬建物及減壓室、耐爆指揮所暨氣象觀測所修復工程規劃設計」,範圍包括 35 中隊飛機棚廠區附屬建物、減壓室、耐爆指揮所、氣象觀測所、增城作業區、永安作業區、華域作業區、U-2 底片儲藏室等 4 個古蹟主體,及水質過濾沉澱池等 14 個附屬設施,預計 113  12 月完成結案。

5. 「草漯石門水庫移民新村衛生室修復工程」規劃設計

草漯石門水庫移民新村衛生室建於民國 48 年,由市府衛生局接管。早期由觀音衛生所負責派駐保健人員,擔任移民新村居一代居民的預防注射及簡單醫療工作,相當於現在的官辦小診所,屬於戰後時期的公共建築,見證當時公共衛生政策,為少數仍保留戰後時期改良第一代建築型式的衛生所,刻正進行規劃設計,預計 113  8 月完成結案。

6. 「八德大湳森林公園E1E2E4 及大隊部修復工程」規劃設計為增加八塊厝民俗藝術村營運空間,規劃修復八塊厝民俗藝術村周邊既有 4 棟營舍(E1E2E4、大隊部)及改善周邊景觀,擴大傳統工藝、表演藝術(排練)民俗展示(典藏、教育推廣)、木藝典藏、遊客中心等功能,結合兒童體驗及圖書資訊等成為複合型文化園區,預計 113  6 月結案。

7. 「桃園市歷史建築八德餘慶堂修復工程」規劃設計

八德餘慶堂創建完成於 1940 年,在臺灣地區一直為邱氏家族輩分最高的大宗祠,是族人凝聚共識的核心,又於二次大戰時,日軍將指揮部遷至餘慶堂,作為陸軍航空隊隊長駐所與戰機疏散區的通訊指揮中心,見證了邱氏拓墾史與二戰軍事歷史,具有獨特的保存意義。本計畫於 112  9 月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計畫,刻正辦理八德餘慶堂修復工程規劃設計, 預計 113  10 月完成結案。

(二) 文化資產整修工程

1. 歷史建築憲光二村第一期修復工程(前瞻計畫)憲光二村本區計 140 戶眷舍,將分數期執行修復工程,第一期修復工程總經費計 1  3,834 萬元,主要再利用機能為憲光二村常設展、眷村資源中心以及教育推廣空間。第一期修復工程於 113  1  18 日完竣,刻正辦理驗收作業,預計 113 6 月完成驗收作業,並同步進行第 1 期開館策劃,後續再進行第二期修復工程。

2. 歷史建築龍潭三坑川盛信記商店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龍潭三坑川盛信記商店之日治時期店面招牌為本案所擁有最大之歷史證物與空間亮點,川盛信記商店在尺度、紋理、建築語彙配合三坑子老街風貌及特色,並以客家文物、生活、產品、飲食等為主題,彰顯客家生活文化的特色;本案已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定工程補助計畫,於 113  2  14 日竣工,預計113  7 月完成驗收作業。

3. 歷史建築八德呂達川祠堂修復工程

呂達川祠堂-貽訓堂是呂氏族人在八德地區的 2 座超過 90 年歷史的祠堂之一,正立面外觀作五開間,使用台灣北部客家民居常用的「五間見光」作法;材料選用上,牆基採用卵石砌, 上作斗子砌或土埆牆,屋脊作客家民居常使用的火形(火星頭、八角棟、八卦棟)馬背,明顯反映客家建築的特徵。經都市重劃,為此區域至今留存的傳統建築中僅存的少數者,更加突顯其珍貴價值。本案於 110  8 月獲客家委員會核定工程補助計畫,於 112  12  6 日竣工,預計 113  4 月完成驗收作業。

4. 大溪簡送德古宅修復工程

從現在古宅的土地使用分區既為風景區而言,簡家對於古宅的未來懷抱著憧憬,傳統民居若僅提供「觀賞」,著實不易讓人體會所謂的「場所精神」,在維持展現歷史的原則下,經由規劃空間的嶄新樣貌,使古宅轉換成為提供參訪者體驗傳統建築的氛圍與並符合現代使用的需求,配合桃園市月眉休閒農業區及康莊休閒農業區,及古蹟活化再利用讓大溪旅遊更加多元,進行在地生活體驗,本計畫案於 111  9 月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定工程補助計畫,112  3 月開工,預計 113 12 月竣工。

5. 大溪蘭室修復工程

蘭室為大溪老街首批新式牌樓店屋,保存完整之三坎店屋建築空間,在不與周邊現有文化空間機能衝突之考量下,以「茶」與「藝術」兩大主軸作為中央坎、東坎(中山路 1113 號) 蘭室館舍之經營面向,營造、呈現歷史建築空間特性、茶文化與藝文活動,期望讓更多人可親近體會老屋之美,使之持續得到照護,並有相應收入支持歷史建築維護之永續性,本計畫案於 111  9 月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定工程補助計畫,112 月開工,預計 113  12 月竣工。

6. 前空軍基地設施群   05 警戒區修復工程

本處古蹟保存範圍區因建物眾多,且涉及航空城都市計畫,故採分期分區方式進行修復。考量古蹟之歷史價值及損毀狀況, 先以「05 警戒區」及「35 中隊飛機棚廠」作為修復標的。本案古蹟兩處建物簇群皆位於航空城計畫外圍,有道路與基地外相連接,且修復完成後將分別作為博物館籌備處基地與駐地工作站,進行古蹟建物日常管理維護,籌備各項保溫計畫並為作展示與典藏空間,並不定期辦理各項藝文活動,向社會大眾介紹本處古蹟之珍貴與重要性,本計畫案於 110 年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定工程補助計畫,111  12 月開工,預計 113

 3 月竣工。

7. 前空軍基地設施群 照相技術隊營舍、35 中隊飛行員宿舍、美方顧問團暨空勤生活區緊急修復工程

緊急修復工程係針對前空軍基地建物簇群中損壞較為嚴重之建物,如照相技術隊營舍、35 中隊飛行員宿舍、美方顧問團暨空勤生活區因颱風、地震及使用年代長久,造成內部溼氣重,天花板受潮,屋面植生、立面浮凸、屋面滲水等,加上木構屋架白蟻蛀蝕變形等結構危害,利用簡易有效及經濟性的處理方式,優先防治,達到避免損壞擴大,本計畫案於 110 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定工程補助計畫,112  2  10 日開工、 28 日竣工、 2 日竣工確認完竣、 24 日初驗通過、 11 日正式驗收合格,並於 9  21 日出具工程結算驗收證明書;劃設計監造勞務案於 10  18 日驗收完成,11 7 日出具勞務結算驗收證明書,並 11  24 日函報文資局結案併申撥尾款。

8. 市定古蹟新屋葉芳題老屋緊急保護工程

市定古蹟因長時間之使用未曾修繕,飽受天災之長期侵襲(地震、水災等),部分建物結構體損壞嚴重,其中以右橫屋及左横屋之屋頂漏水影響致甚,且初步評估左外横屋也有屋頂輕微漏水狀況,恐危及下方土將結構安全,因此提送保護棚架計畫,以此初步保護古蹟建築受損區域。本計畫案於 112  7 

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定補助款,總經費計 190 萬元,並於113  1 月開工,預計於 113  2  27 申報竣工。

9. 歷史建築八德敦德堂修復工程

本歷史建築現況正堂及南北側橫屋之屋面、牆體等均局部損壞,禾埕鋪面部分更是嚴重龜裂,其中尤以木質架構最為嚴重,多處受潮並遭白蟻危害,恐危及屋頂結構之安全,前於110 年完成規劃設計書圖,並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送補助計畫申請。本修復工程補助計畫案於 112  10 月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定補助款,總經費計 2,274 萬元,分別於 112  12  13 日、20 日辦理開標作業,皆無廠商投標,爰請原規劃設計之廠商檢討流標原因及修正預算書圖,其預算書圖經專家學者協助審查確認後再重行招標,預計於 113  6 月完成工程發包。

10. 市定古蹟新屋范姜祖堂景觀及排水改善工程

本案為改善范姜祖堂周邊排水及總體環境,以綠化方式改善祖堂前停車廣場及透過舊有排水系統之整理與新作,以達古蹟保存修復與再利用延續文化資產價值為最終目標。本案於112 年獲客家委員會核定工程補助計畫,計畫總經費為 2,324 9,217 元整。預計於 113  3 月開工,113  10 月竣工。

(三) 古蹟、歷史建築使用許可核發及管理維護查核作業

1. 112 年共辦理,古蹟、歷史建築因應計畫聯席審查計 2 件,核備完成計 1 件。

2. 本年度截至 113  3 月止,偕同土地使用、建築及消防主管機關辦理竣工查驗,已安排查驗共 2 處。

3. 本年度預計辦理古蹟、歷史建築日常管理維護查核 48 處,截 113  3 月止,共計 3 處。

八、藝文設施管理中心

以桃園展演中心、中壢藝術館、光影文化館、A8 藝文中心,以及桃園陽光劇場,作為桃園市主要表演藝術及展覽館舍基地,藉由活化展演空間,帶動桃園市表演藝術之發展,並將藝術普及至民眾生活中。

(一)引進多元表演藝術節目豐富城市藝文生活

112  9  1 日至 113  1  31 日期間 5 大館舍(桃園展演中心、中壢藝術館、光影文化館、A8 藝文中心、桃園陽光劇場) 共舉辦多場演出活動,總計 237,638 人次參與。

1. 自行策辦展演活動

中心規劃辦理「2023 桃園鐵玫瑰音樂節」、「2023 桃園鐵玫瑰熱音賞人才培育」、「2023 鐵玫瑰藝術節」、「2023 桃園科技藝術節」、「2023 桃園合唱藝術節」及「2023 桃園鐵玫瑰青少年劇場計畫」等大型特色活動,辦理情形如下:

(1)  2023 鐵玫瑰音樂節」

112 年度 9  10 月辦理「小型 Live House」售票 6 場, 邀請具有潛力之演出者及熱音賞入選樂團辦理售票演出, 系列活動之售票所得皆歸樂團所有以扶植流行音樂產業, 112 年度更結合創新的鐵玫瑰PRO PASS 機制,以 PROPASS 專屬周邊活動刺激民眾購票,使售票率較前一年成長 22% 售票張數為前一年之 2.4 倍。「大型演唱會」於 112  10  7日在桃園陽光劇場辦理,策劃跨領域、跨界、跨國、跨世代的獨家內容,並應用陽光劇場的 5G 環境開發節目,讓觀眾耳目一新,另有結合美食、文創、音樂體驗、藝術等攤位的市集活動,總參與人數約 2  8,900 人。

(2)  2023 鐵玫瑰熱音賞及人才培育」

音樂大賽自 110 年起擴大辦理,不限比賽曲風及人數, 吸引更多優秀團隊參賽,112 年共有 288 組創作者報名, 社會組較前一年增加 29 組、校園組較去年增加 32 組, 674 首歌曲,除了全臺各地的好聲音,也有來自海外十國的音樂人參賽。複賽業於 7  22 日至 23 日辦理,累積總參與人數約 3,221 人,較前一年參與人數成長 2倍以上,決賽業於 112  9  23 日至 24 日辦理,入圍決賽除了總獎金高達 150 萬元,並針對入圍者提供個別化的指導、系統化的培訓及演出機會,打造一條完整的登台之路。另也規劃音樂推廣系列活動,期望將音樂素養培植推廣至大眾,藉此延伸觸角培育更多樂壇新秀,邀請知名樂團或歌手為熱音賞推廣大使,並與熱音賞歷年獲獎畢業生共同表演,另外也增加辦理 6 場次座談講唱會,累積總參與人數約 632 人。

(3)  打造「鐵玫瑰藝術節」為城市品牌藝術節

①   業策 展人李  美, 以「回 · 共振 (Echo ,Resonance)」為主題為節目作整體規劃,攜手桃園在地藝文團隊與專業表演藝術團隊,包含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何曉玫 MeimageDance 等,演出活動自 112  10  21日起至 11  26 日止,期間共有 10 檔節目、場講座及 1 場工作坊等場免費周邊活動,共 20 多場活動,共計有 9,917 人次參加。

② 鐵玫瑰青年席位振興計畫-本案配合文化部 112  6 6 日起發放成年禮金 1200 元政策,於 5  5 日提交本市【鐵玫瑰青年席位振興計畫】,申請優惠票價補貼等經費,參與場館包含「桃園展演中心」、「中壢藝術館」、「米倉劇場」及「文化局演藝廳」館,參與團隊包含主辦、補助合辦及外租團隊,文化部於112  5  25 日核定委辦經費 279  1300 元。截至113  1  22 日已售出 27  317 席次 51  400 元;113  1  6 月共計 17  19 檔節目參加。

(4)  2023 桃園科技藝術節」

由專業策展人以「從心開始 AI」為主題,規劃「六大心流沉浸」展區,將於 112  9  22 日至 10  29 日辦理,共計展出 17 組科技藝術展品、辦理 12 場次之校園巡迴教育推廣活動、結合中央補助辦理 2 場次科技藝術演出,並首次與林茲電子藝術中心合作,展出交流展品 1件及辦理國際論壇場次,累積總參與人數約25,065 人。

(5)  2022 桃園合唱藝術節:

① 5  20 日至 7  16 日期間於中壢藝術館演講廳辦理

場兒童及合唱音樂劇體驗營及 6 場名師交流體驗教育推廣活動,邀請到來自日本、新加坡、德國等國際大師進行交流分享,並於米倉劇場辦理 1 場社區型交流音樂會,讓市民享受優質人聲音樂饗宴。

② 7  15 日、16 日在中壢藝術館分別辦理阿卡貝拉、合唱人聲競賽及音樂會,今年以人聲新紀元為主題, 展現合唱文化的多元豐富,約 1,564 人參與,報名競賽團隊達 34 組,總獎金 100 萬元。

③ 另新增「市民合唱大賽」,於 9  24 (星期日)於文化局演藝廳辦理,共 13 團報名,總獎金 40 萬元,以提升市民對合唱音樂的熱愛和合唱表演的興趣。

(6)  2023 桃園鐵玫瑰青少年劇場計畫」:開設《鐵玫瑰表演訓練場》,於 7 月至 8 月辦理為期 13 天,近 88 小時的劇場課程訓練,共 19 名學員,從「閱讀經典文本」及「肢體聲音的表演擬態」兩大主軸中,開啟青少年內在思考與對話維度,以表演鍛鍊與劇場元素,再到最後進行成果呈現,帶領著學員們共同構築表演內心狀態的演繹,培育桃園未來多元之藝文種籽。

2. 提供優質展演活動申請:中心館舍每年開放各優質藝文團隊申請場地演出,112  9 月至 113  1 月底有面白大丈夫《職男人生 3-達成激笑》、風潮音樂-《米卡勇闖魔法夢奇地》、新古典室內樂團-《文學音樂劇場-笠山之歌》、夢想成真魔術劇團《大怪盜神偷》、KISS ME 劇團-2023 夏季巧虎大型舞臺劇、維也納少年合唱團、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馬戲派對》、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RE: 親愛的人生》、劉奕伶《Game On》、NSO《音樂的魔法共遊》、春河劇團《我妻我母我丈母娘》、蕭景馨《無人知曉》、夢迴李叔同音樂劇、敦青舞蹈團-古典芭蕾舞劇《胡桃鉗》、箴實工作室《傳說林默娘》、故事工廠-《倒數婚姻》、果陀劇場《最後14 堂星期二的課》、唐爵愛樂-《泰平時代 大成百年》閩南音樂劇、芯誠所製股份有限公司-《救援小英雄波力 POLI-出動吧!找回黃金獎盃!》等優質節目。

3. 場地合作計畫:

推動與演藝團隊之合作機制,營造所屬館舍建立自身特色及提升市內藝文展演能量,於每年辦理場地合作計畫,邀請國內表演藝術團隊進駐,活絡館舍場地的同時,也一同帶動藝文團隊朝向更專業化及產業化之方向發展。

112 年駐館團隊,桃園展演中心有「福爾摩沙馬戲團」、「吾人音樂工作室」及「漂鳥演劇社」,中壢藝術館則有「台灣人說唱劇團」,112 年於 10 月至 11 月鐵玫瑰藝術節宣傳期間,陸續邀請各合作團隊辦理「馬戲擊打日」、「青少日」、「說唱日」等特色主題活動,,未來也將持續強化場館、團隊與市民的連結與藝術文化的推廣並期待能與國際接軌。113 年駐館團隊, 桃園展演中心為「福爾摩沙馬戲團」、「吾人音樂工作室」、「漂鳥演劇社」、「大可創藝」及「萍影舞集」,中壢藝術館為「君舞蹈劇場」。

(二)策辦視覺藝術展覽增進多元美學體驗

112  9  1 日至 113  1  31 日期間,本中心所轄館舍(桃園展演中心、中壢藝術館、桃園光影文化館、A8 藝文中心)共辦理 30 檔展覽,活動總人數約為 45,635 人,包括「2023 桃園市美術協會年度大展」、「就是愛『現』 姚芳現代水墨創作展」、「藝術鍊金術 熊妤創作個展」、「今晡日按靚 客籍藝術家聯展」、「世紀飛躍 中華民國跨世紀油畫研究會 24 周年大展」、「翰墨生輝 東亞藝術研究會名家大展」、「桃園社區大學成果展」、「藝猶未盡 徐惠美水墨個展」、「不只是孩子 黃海蒂創作展」、「有愛無礙、跨越障礙長庚醫療體系身障畫作聯合展覽」、「通道:房間與月亮藝術家黃鈺庭、陳漪樺聯展」、「焰火聚光 Light With fire-消防改革 10 週年影像展」、「2023 城市故事 公民影力 桃園城市影像培力坊成果展」、「台語文我說我講」、「藝遊未盡-徐惠美水墨個展」及「第五屆桃園社大師生系列聯展」等展覽。

(三)推動影視體驗與教育活動

桃園光影文化館致力成為北桃園的影視教育基地,桃園光影文化館 3 樓空間設置電影放映廳,除了辦理免費影展,並安排影視主題相關推廣活動,深耕影視教育。112  9  1 日至 113 1  31 日止,共辦理 60 場次電影放映、18 場影視推廣教育活動,包含「電影美術」、「電影投影技術」、「電影與攝影」等影視相關主題課程及多場映後座談,參與人次共計 4,478 人次。

(四)活化本市大型音樂活動場館

桃園陽光劇場之收費標準業於 112  7 月通過並且開放民間活動申請租借使用,自 112  9  1 日至 113  1  31 日期間共有 9 場活動於桃園陽光劇場辦理,其中包括「小樹市集」、「印尼音樂文化節」、「中華航空家庭日演唱會」等 3 場民間活動及「世界客家博覽會『雨馬』演出」、「2023 桃園客家流行音樂節」、「2023 桃園鐵玫瑰熱音賞決賽」、「2023 桃園鐵玫瑰音樂節」、「112 年度桃園市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國際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廣」等 6 場本府機關主辦活動,到訪人次共計 122,904 人次。

(五)爭取中央補助促進本市文化軟硬實力國際化

1. 桃園展演中心 112 年度場館整建計畫

持續爭取中央補助,於 111 年底提送文化部 112 年度「推動藝文專業場館升級計畫-場館整建計畫」,112  1 月文化部核定補助新臺幣 300 萬元,市配合款 129 萬元,總經費為 429 萬元,補助場館為桃園展演中心,改善內容包含舞台專業燈光、音響和投影專用訊號線路、電源佈設及 LED 舞台專業燈具採購等多項硬體項目,已於 112 年底完工。

2. 文化部-文化部推動博物館及藝術 5G 科技跨域應用計畫

本局以「Feel Together 藝文場域體感平權計畫」,希望藉由新型 5G wifi 觸感裝置開發應用,以 5G wifi 模組將「表演聲響」轉譯為觸覺與視覺裝置,化為視障與聽障人士溝通的媒材,使更多族群享受文化生活,達成場域的文化平權。本案於 112  3  30 日獲文化部核定補助經費 796 萬元整,112 年結合「2023 桃園科技藝術節」於 112  9  30 日及10  1 日辦理 2 場次公開展演,吸引約 202 人次進場觀賞。預計於 113 年底執行完成。

3. 112 年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計畫「給下一輪鐵玫瑰的備忘錄(page1)」計畫

本案計畫延續轄下場館之營運基礎,以「持續發展桃園文化IP 的表演藝術」、「打造鐵玫瑰藝術節的城市風格」、「異業結盟導入展演藝術產業」、「組織 Know-how 及科技藝術人才培育」為目標,營造場館之特色發展,112 年計畫獲文化部核定補助經費 390 萬元,於 112  11 月底結案;另 113 年計畫已於 112  12  8 日提報文化部。

(六) 推動多元課程扎根教育培養藝文人口

1. 舉辦「鐵玫瑰藝術課程」

為提升大眾藝術鑑賞標準,並藉此培養潛在藝文消費者,達到藝術與教育結合之目標,112 年度持續辦理「鐵玫瑰藝文學堂」,於桃園展演中心開設西洋美術史及古典音樂史、中壢藝術館開設偶劇及肢體音樂律動各 8 堂帶狀、常態性收費藝術課程,第一期課程辦理期程為 6  28 日至 10  3 日,第二期為 9  6 日至 10  25 日,總計辦理 32 堂課程,預計參與人數 650 人。

2. 舉辦「劇場教育活動」

112 年也持續辦理「牽手進劇場」,邀請國小四年級學童至桃園展演中心、中壢藝術館欣賞演出,並結合劇場禮儀講解, 以體驗方式了解劇場,使藝術從小扎根,活動於 5  30  6  1 日於桃園展演中心, 6 日、 8 日於中壢藝術館辦理 8 場演出,總計 57 所學校報名,7,202 名師生參與活動。

3. 文化部校外文化體驗

① 本案獲文化部核定委辦經費400 萬元,以「藝術與民俗」、「藝術與劇場」、「藝術與歷史」為主題,串聯本市藝文場館與文化部督導或所屬場館及周邊藝文場域,規劃主題一日遊路線供桃園市學校報名參加,藉由走訪各地藝文場館培養學子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和感知,培育藝文欣賞人口,建立文化自信。

② 活動規劃辦理 100 遊覽車次,於 112  12 月開始執行,至今已帶領 1,136 名師生走出校園,參訪中央及本市特色藝文場域;本案規劃於 113  6 月辦理完畢,預估吸引約 3,600 人次參與本次計畫。九、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一) 場館營運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場館共計壹號館、武德殿、大溪歷史館、藝師館、李騰芳古宅、木家具館、木生活館、六廿四故事館、工藝基地、工藝交流館、鳳飛飛故事館等 11 處,112  9 113  1 月參觀人次共計 22  9,987 人,定時導覽場次共計188 場、參加人次共計 3,923 人。

(二) 工程計畫

1. 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第 1 

1)歷史街區創生行動據點-節點展館工程

① 總經費與場館特色:

工程經費新臺幣 2,713  9,666 元整,場館定位為連結大溪各處創生夥伴,是展演文化轉譯再生過程及成果的創生基地。

② 執行進度:

本府於 112  12  7 日准發使用執照,預計 113 年上半年開館。展館內結合數位互動科技,民眾將可透過大溪 DNA 線上平台觀覽大溪多元特色,更可體驗 AI 生成專屬自己的大溪 DNA 新風景。開館展覽並邀請社區夥伴參與策展,從產業、文史、生活等角度,引領民眾從不同角度認識大溪的魅力,看到大溪面向未來的創意與活力。

2. 大溪好生活再造歷史現場 2 期計畫

文化部核定 111 年至 114 年木博館經費共 2,913 萬元,目前共有下列各案正在執行中:

1)歷史建築大溪國小日式宿舍修復工程

① 總經費與場館特色:本案含工程、監造及考古試掘總經費共新臺幣 2,817 萬元整,修復後,由木藝生態博物館和大溪國小合作主題展覽及活動策劃,預計 113 年完工,114 年開館。

② 執行進度:歷史建築大溪國小日式宿舍修復工程: 112  4  6 日正式開工,工程截至 113  1  22 日止,預定進度:86.32%、實際進度:87.95%,無落後。

2 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燈光照明工程

① 總經費與場館特色:本案含工程、監造總經費共新臺幣 250 萬元整,為因應本館大溪遊戲小學堂教育推廣活動及各類李宅及生活主題策展使用,設置符合古蹟風貌及空間定位之照明方式,突顯文化資產之美。

② 執行進度:113  1  23 日辦理正驗複驗合格。

3 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空間優化工程

① 總經費與場館特色:本案含工程、監造總經費共新臺幣 326 萬元整,為提供完善教育體驗場地,執行內容包含提升銃櫃區安全性及無障礙環境、建置食農教育地景,並增設無障礙路徑及空調設備等。

② 執行進度:工程截至 113  1  31 日止,預定進度:84.72%、實際進度:86.39%,無落後

(三)大溪木藝新創相關計畫

1. 大溪國際木家具工藝設計競賽

藉由國際競賽的辦理,擴大對於大溪百年傳統木工技藝認知度,鼓勵國內外新銳工藝與設計能量的融合與創新,透過運用傳統木工技藝與當代設計創意和多元媒材,並逐步帶動木藝產業的多元發展及創新動能。於 112 年舉辦第一屆競賽,國內外參賽作品投件數共計 519 件,其中 64 件入圍複審,選出得獎作品 16 件(青年組 5 件、社會組 10 件、傳統類特別獎 1 件),頒發獎金總計新臺幣 130 萬元整,於 112  10 28 日至 112  2  18 日於大溪武德殿展出,並同步於木家具館辦理品牌邀請展。

2. 辦理大溪木藝生活節

為推動大溪木工藝文化的傳承與推廣、結合生活的各種可能性,進以推廣大溪木工藝生活文化的永續發展,並結合長久累積的文化知識與現地資源,發展大溪成為一座開放的木生活工藝學校,於 112  10  28 日至 11  5 日辦理第一屆「大溪木藝生活節」,以「好木˙生活進行式」為題,透過四大主題活動:大溪國際木家具工藝設計競賽暨展覽、大溪工藝週、木藝產業論壇、木藝食宿體驗及各類木工藝相關推廣活動,展現大溪結合木工藝與生活的成果及工藝城鎮的文化內涵。共辦理國際工藝交流 1 (與日本石川縣加賀市山中地區木藝業者及研修所等 7 組及國內工藝人才培育單位 2)、主題展覽 3 場、專題講座 2 (邀請國外講者 2 )產業論壇 3 場(邀請國內木器品牌業者 7 位)、打開工場 10處、工藝市集 2 天及各式體驗活動 34 場。

3. 辦理工藝基地營運及國際交流

1 工藝基地營運

工藝基地主題課程每月規劃木工藝及生活美學相關課程,包含木藝、漆藝、 篆刻、書法、茶道等,從美感培養到工藝體驗學習;每月並邀請木藝師進駐木工場與民眾面對面,介紹各類木工具及木藝製作;另配合工藝交流館特展主題,辦理由藝術家教學的推廣活動。112 月至 113  1 月總計辦理工藝及生活美學推廣課程 41場次,參加人數 645 人。

2 駐館創作及駐館研習計畫

112 年度駐館藝術家來自日本(漆藝)、俄羅斯(繪畫)、瑞士(複合媒材),於駐館期間並辦理不同主題類型課程;另於暑期經由徵選木工、木雕、漆器三類共 6 位青年創作者駐館,結合大溪在地藝師及設計師指導創作發想。配合駐館計畫及工藝基地營運,於工藝交流館共辦理 3 檔特展,增進國內外創作者交流互動。

(四)典藏計畫

1. 實體典藏管理計畫

為妥善管理維護木博館藏品及歷年收存之文物,112  12 月完成本局地下室庫房、藝設中心 0614 庫房 2 處藏品保存環境提升作業,並進行尚待入藏審議之 292 組藏品調查研究計畫。已通過入藏審議之 260 組藏品預計於 113  4 月起進行整飭清潔、除蟲等保存維護作業,延長藏品物質生命與價值, 輔以權利盤點,促進後續典藏近用之目標。

2. 大溪學文化資源庫建置計畫

有關大溪的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木博館透過數位典藏方式, 保存在地文化記憶與知識,並開放大眾檢索、查詢,以達文化近用之目標。

(五)研究計畫

木博館持續以「木藝產業文化」、「在地生活與信仰」及「產業發展與人文歷史」等主題進行調查研究計畫,發掘與保存地方歷史,厚植大溪學深度與儲備未來展示推廣能量。112 年共完成「大溪日治時期主題人物資源調研及展示規劃案」、「大溪慶典展示資源調查及輔導計畫」、「李宅客家主題展示研究案」等案,「1895  1959 年大溪產業經濟史料蒐整暨研究計畫」尚持續進行中,預計將研究成果投入未來相關主題展覽、出版或相關應用方案。

(六)展示計畫

1. 木家具館「大囍之日-嫁妝家具特展」於 112  10  10 結束,12  9  1 日至 112  10  10 日參觀人次約 7,220

人次。

2. 李騰芳古宅配合「2023 世界客家博覽會」推出「大溪有緣客客家文化現蹤」特展,於 112  8  11 日至 112  10 15 日世客博期間達 9,342 參觀人次。

3. 木博館於 112  10  20 日推出大溪歷史館新常設展,以「開箱大溪」為題重新設計展場,提供更多元及互動性的展示裝置,呈現大溪豐富文獻資料、舊寫真圖像等知識內容, 並規劃 4 場教育推廣活動,以全齡共融的方式親近觀眾,至113  1  31 日達 24,795 參觀人次。

4. 大溪國際木家具工藝設計競賽得獎作品 16 件,於 112  10 28 日至 113  2  18 日於大溪武德殿展出,至 113  1 31 日止,參觀人次達 12,734 人;並於木家具館辦理品牌邀請展,從經典創造、設計創新、木藝創生三大主題,邀請國內外共 8 個品牌展出,參觀人次至 113  1  31 日止為16,393 人。

5. 建置線上 360 度環景實境導覽共 7 檔展覽,包含六廿四故事館(2 )「憶陣」特展、木家具館「大囍之日-嫁妝家具」特展、李騰芳古宅「李金興家族簡介暨生活情境」常設展、「大溪有緣客 客家文化現蹤」特展、武德殿「好木.生活提案」特展:競賽得獎作品展及品牌邀請展、藝師館「木職人在大溪:世代傳薪陳柏融父子木雕工藝展」。

(七)教育推廣計畫

1. 木藝教育扎根

(1) 木藝扎根與學校合作方案:整合在地木藝資源為有系統的教學資源,鏈結桃園及各地有意推動木藝教育的教師參與(累積參與教師數超過 200 位),並持續陪伴本市 4所木藝教育特色學校(大溪國小、南興國小、僑愛國小及大溪國中)課程發展與教學協同,112  9  1 日至 113 1  31 日課程總計 584 堂課(每堂課 1 小時),學生參加人數 5,326 人,教師研習參加人次 125 人。

(2) 藝主題環境教育:針對不同年齡層開發「樹木深呼吸」、

「八面樟羅」、「木藝 巡查隊」三種環境教育課程,結合本館園區、常設展內容及地方產業特色,引導民眾探索認識大溪木藝與環境永續議題。112  9 月至 113  1 共辦理 12 場,參加人數 367 人。

2. 街角館計畫

為鼓勵民眾及店家投入大溪文化推廣、參與共學及生態博物館經營,除補助計畫外並提供專家諮詢、不同主題課程、外埠參訪等資源。112 年核定補助 17 案,補助核銷金額計 299 5,410 (執行率 99.85%),另有共學行動夥伴 16 案提案未申請補助,合計 33 案,內容包含在地故事調查及產出、營運空間整理及展示、教育推廣活動、共學課程、館際協作等。

3. 慶典文化推廣

1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推廣補助計畫

內容包含慶典相關文史調查整理、藝陣訓練、資源保存維護、主題展覽、教推活動及共學課程,以促進本市無形文化資產之傳承與推廣。112 年度共補助 19 案、核銷經費計新臺幣 299  8,881 元。112  10  22 日、112  11  4 日共舉辦 2 場藝陣常態訓練成果發表, 共計10 組國小及社頭團體參加演出,觀眾約300 人次。

2 慶典主題常態教育推廣

每月第三週於六廿四故事館辦理「看熱鬧養成班」推廣課程,搭配民俗節慶典,邀請大溪在地工藝職人、說故事媽媽、社頭等,以手作、繪本、藝陣體驗等各種方式,帶領民眾認識大溪文化。112  9 月至 113  1 已辦理 5 場次、共約 306 人參加。

4. 共同設計計畫與大溪慢慢

1 大溪歷史街區共同設計實踐補助計畫

執行期程 111  6 月至 112  9  25 日,核定補助 10案,補助金額新臺幣 350 萬元。補助項目分為二大類: 設計導入在地店家,及創立文化新創空間,辦理空間裝修整備改造、文化轉譯或多元服務開發等。

2 大溪慢慢

已於 112  9  21 日至 10  1 日辦理共同設計計畫成果系列活動。本館透過地方輔導團隊及補助計畫,媒合設計人才活化具有在地故事的老店及閒置空間,引入新鮮的設計因子,與居民們一起觀察創造,提出一種小鎮的慢生活提案。本次推動 10 組「慢設計」成果,看到設計力與地方的新碰撞、場「慢體驗」感受大溪慢步調魅力及 3 處「慢實驗」空間,開啟生活樣貌的想像。期望讓在地居民發現隱藏在生活中的細節與美好、也讓到訪的每位遊客體會到屬於大溪的慢活態度。

5. 出版品

1 館刊「一本大溪」

本刊物為雙月刊,透過刊物將大溪的地景、歷史、人文、產業等多元精采的風貌,傳遞給更多人。112 年已發行第 37 期《大溪植景特輯》、第 38 期《聲音特輯》、第 39 期《百吉特輯》、第 40 期《林業特輯》、第 41 期《大溪移居特輯》及第 42 期《大溪風土滋味特輯》,每期印製發送 1 萬本,分送本市相關文化場所,由民眾自行取閱。

2 友善服務

111 年底出版《一起來大溪:拜訪老房子》、《一起來大溪:木頭做的家具》本易讀手冊,112 年寄送本市各社福單位、官方網站參觀資訊增加友善導覽、優化交通

十、美術館

指引資訊,平日團體導覽新增「易讀主題(老城區)」, 每月並提供場次專為心智障礙者辦理之友善導覽。112 9 月至 113  1 月服務 1 社福團體 20 人。 

(一) 興建桃園市立美術館

1. 桃園市立美術館基地,位於公 13 高鐵車站特定區,並於公12 基地興建兒童美術館,以「遊樂化的展館、景觀化的建築」的設計理念,「山丘」造型作建築外觀,打造兩棟分別為地上層、地下 2 層及地上 4 層、地下 1 層的建築物。

2. 二基地共 9.8 公頃,規劃總樓地板面積約 44,336 平方公尺, 13 基地設置常設展、特展、典藏、教育推廣、行政、文化旅遊資訊、附屬商業及公共設施等空間;公 12 基地設置兒童藝術資源教育中心、兒童美術教室、國際演講廳、附屬商業及公共設施等空間。兩基地由空中廊道相連,讓美術館成為顯眼地標。桃園市立美術館新建工程截至 113  2  4 日止,預定進度 76.9%、實際進度 72.02%,兒童美術館(公 12 業於 112  7  1 日竣工,本館美術館(公 13)預計 115 月竣工。

(二) 展覽與教育推廣活動

1. 112 年共辦理 4 檔展覽,「來點光吧」展、「如果我是一面鏡子」展、「我用身體畫座島」展及「開放中!臨時庫房」展, 112 年度參觀人次總計 71,579 人。

2. 112 年搭配各檔期展覽辦理團體導覽總計 38 場,參與人數總計 1,286 人;假日定時導覽總計 67 場,參與人數總計 1,296 人;小小工作坊、兒童夏令營、藝術共融計畫、親子劇場及假日工作坊等主題活動總計 44 場,參與人數總計 1,588 人。

3. 2023 桃源美展

以「立體與影像多媒體」為徵件主題,分為「立體造形類」、「攝影與錄像類」及「科技新媒體類」共 3 類。展覽於 112 10  17 日至 11  4 日展出入選之 55 件作品,參觀人次總計 3,395 人。 

4. 2024 桃源美展

以「繪畫與書寫」為徵件主題,分為「書法篆刻」、「膠彩」、「油畫」、「版畫」、「水彩」及「水墨」,預計於 113  6  3日至 6  28 日進行展覽徵件,並於 113  10  11 日至 11 5 日於桃園展演中心展出。

5. 2025 桃源國際藝術獎

桃源國際藝術獎為搭建國際藝術網絡連結及全球視野的雙年展覽計畫,鼓勵全世界範圍內當代藝術的文化異質性,同時致力挖掘國際間展露時代觀點的創作提案。「2025 桃源國際藝術獎」初審國際評選團為亞洲舊金山博物館當代藝術部門首席策展人 Abby Chen 陳暢、雪梨美術館亞洲三年展策展人魯本基漢、前光州雙年展總監金宣廷,臺灣評審委員為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王柏偉、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呂佩怡,預計於113  4  1 日至 4  26 日辦理全球徵件。

6.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

開辦「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2023 策展徵件」共 6 類,期待培育專業策展及藝術教育人才,開啟多元且富教育功能的展覽面向,以提升兒童藝術與人文素養,進而啟發其想像力與創造力。本次徵件期間為 112  9  1 日至 11  30 日,共有25 組投件,由策展團隊「InTW 舞影工作室」提案之「故事從『不見的秋天』開始」獲選。

(三)研究典藏

1. 美術館年度典藏計畫

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品目前共計 1343 件,112 年度總計典藏72 件作品,包含水墨 5 件、書法 16 件、膠彩 2 件、油畫 10件、雕塑 15 件、新媒體 11 件、複合媒材立體類 6 件、複合媒材平面類 7 件。

2. 典藏品年度修復計畫

為延續典藏藝術品生命,保存文物歷史價值,桃美館每年定期檢視典藏品,112 年度共修護 12 件典藏品,以達到文化資產保存的精神。另鑒於藝術品價值與桃園在地關聯性,將以賴傳鑑〈牧原〉與鹽月桃甫〈ロボ(Lubuw)〉之作品來拍攝面向大眾、介紹典藏品與修復工作之紀錄片,作為將來發表、推廣、教育、研究、展覽等衍用方式之基礎。將於 113  6 月辦理發表會。

3. 藝術資料庫建置計畫

112 年度辦理「110-111 年度新進典藏作品詮釋著錄案」,進行典藏品詮釋資料優化與補實、資料審查及數位建檔等工作。預計於 113  7 月前完成 380 件作品詮釋資料及 76 件作者詮釋資料,成果將開放於本館典藏網站、文化部典藏網站等, 供一般民眾瀏覽下載使用。

4. 美術館學術研究計畫及出版

1 藉由「藝術專題研究計畫」累積藝術文獻,梳理桃園地區之美術發展面貌,以豐實臺灣美術史料。並依照年度規劃進行研究及出版。112 年度已完成「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創作研究案」、「解嚴以來(1987-)臺灣書法藝術的發展」及「桃園地區中青世代藝術家發展圖景調查研究案」,預計於 113  6 月辦理發表會。

2 辦理「2021-2022 年典藏研究專刊出版案」出版計畫, 為實踐典藏品之公共性,輯錄 110 年至 111 年桃園市立美術館之各類新進典藏作品,從蒐藏脈絡中歸納主要議題,邀請 3 位專家學者撰寫評論專文,成果合併典藏圖錄一併收錄於典藏研究專刊,為典藏工作留下紀錄,預計於 113  6 月辦理發表會。

3 出版《2023 桃園市立美術館年報》,記錄 2023 年桃園市立美術館辦理之各項活動,並藉由展覽策劃、徵件培力、教育啟發、典藏修護、研究出版與行銷服務等相關篇章,與大眾分享美術館的年度成果,預計於 113 年上半年出版。

4 出版「桃園市立美術館館刊」,以每年 1 期方式出版,規劃專題企劃的方式發行刊物,推廣桃園現當代藝術發展,並促進國內外藝術重要議題的交流對話,除藉以開發本館藝術群眾,提高本館能見度外,並期能成為國內大眾親近桃園,理解桃園現當代藝術發展的重點藝術刊物,預計於 113 年上半年出版第 1 期。

5. 藝術圖書專區設置及圖書購藏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青埔館)兒童藝術空間藏書共有中文書6,036 冊,外文書 682 冊。兒童藝術空間預計於 113  4 月兒童美術館正式開館後對外開放閱覽。

(四)橫山書法藝術館

橫山書法藝術館為臺灣第一座由官方以書法為主題興建之展館, 肩負推動臺灣書法藝術保存、研究、發展與推廣之使命。111 年榮獲 2022 日本「優良設計獎」(2022 Good Design Award)2022 台灣建築獎首獎及 2022 金點設計獎。建築以公園為「硯台」、陂塘為「墨池」的意象發想,將建築外觀設計為篆刻印章的形式, 讓民眾在欣賞文化藝術展覽及館舍獨特的陂塘自然美景之餘, 能將藝術帶入生活之中,體驗書藝生活美學,日後將結合青塘園旁的桃園市立美術館形成藝文廊帶,成為休閒新景點、藝文新地標。

(五)橫山書法藝術館展覽與教育推廣活動

1.112  9 月至 12 月辦理「未究之境:書法中的客家敘事」、「時空題辭」及「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展覽總計 3 檔,總計 1,087 觀展人次;配合辦理之推廣講座總計 4 場,總計 220 人參與。110 年開館至今已辦理 14 檔展覽,累計逾 20 萬觀展人次。

2.112  8  11 日至 10  30 日配合世界客家博覽會辦理「未究之境:書法中的客家敘事」特展,策展人巫伊婷,展出 41 位客籍藝術家 47 組件作品,橫跨百年時空遍及全臺之藝術創作, 帶領觀眾重新認識其藝術成就及全新的視覺感受。觀展總人次總計 2  789 人。

3.112  11  16 日至 113  1  15 日辦理「2023 橫山書法藝術館展覽徵件」,徵件展分為兩大類別,觀展總人次共 1  298人次。

1 策展類:策展人徐祖寬,以展名為「時空題辭」之展覽獲選,其以傳統書法為基礎,藉由不同形式媒介表述心靈題辭,以深沉的古典手法,扣合當今資訊多元的視聽環境所產生的時代內容,也將日常的個人感受,再造經典書寫於現代生活的創意表現。

2 創作類:由汪柏成所提展覽案「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獲選。「弱書道」系列中,「弱」乃留下「寫」,弱化「字」。寫字亦寫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書寫的字相遇在同一位置,猶如山水皴法層次,呼應藝術家人生觀。

(六)2023 橫山書藝獎

是國內首創以「書法藝術展覽」為獎勵對象的獎項,於 2023 年轉型為公開全提名制。獲獎者將受邀於橫山書法藝術館舉辦新展, 並由主辦單位支付最高新臺幣 200 萬元邀展經費,預計於 113 月辦理審查並公佈獲獎者。

(七)桃園全國春聯書法比賽

為推廣書法藝術、宏揚及傳承書法藝術文化,桃園全國春聯書法比賽自 2003 年舉辦至今邁入第 18 屆。本屆比賽組別分 9 組,含國小中低年級組、國小高年級組、國中組、高中職組、大專組、社會組、長青組、新住民組及創意春聯組,總收件數 854 件。113 1  6 日辦理決賽,總計 148 人獲獎。十一、多元文化保存與推廣

(一) 原住民文化推廣與傳承

1. 社造補助公民參與傳承原民文化

本局 112 年社區營造補助,共補助台灣原住民迴廊協會、桃園市學藝員策進會、個人提案者邱思怡等 3 個單位,分別於龍潭區、平鎮區及復興區,辦理平地及部落原住民文化藝術研習活動,透過公民參與傳承原民文化;並於 2023 桃園社造博覽會邀請台灣原住民迴廊協會及邱思怡等參與設攤,推廣原住民文化。她的日常-女性藝術家創作聯展

展期為 113  2  21 日至 3  10 日,此為 7 位女性藝術家聯展,其中呂淑芬乃復興區原鄉部落長老與藝術工作者,對於故鄉的山川美景、民俗風情有著深厚的情感,常見於作品的內容,不但以畫作表現對原鄉的記憶,更是對原民文化的傳承積極的推動,協助部落發展,對這片土地有著濃厚的情感。

2. 籌辦「兒童美術館徵件展」

策辦兒美館的徵件展,將以「阿美族四季」為主題來源發想, 目前正規劃進行中。

3. 桃園陽光劇場原住民族相關活動

 112  8  26 日、27 日,於桃園陽光劇場舉行「2023 Lalai 桃園原住民族音樂節」,由市府原住民族行政局主辦,連續 2 天音樂節有別於以往,融合原客閩文化,創造多元且獨特的原住民族音樂節;另市府原住民族行政局亦選定陽光劇場主辦「112 年度桃園市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國際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廣」,場活動共計吸引 38,500 人次到訪。

4. 桃園鐵玫瑰熱音賞

1111 年獲得首獎-大賞獎的「巴查克 Pacak」,將排灣族文化融入創作歌曲中,而賽事後也持續扶持歷年優秀音樂人。

2112 年辦理音樂推廣系列活動-座談講唱會邀請「巴查克」與資深音樂人同台分享從事原住民音樂創作的心路歷程, 決賽亦邀請帶來精彩的演出。

3112 年亦有優秀原住民音樂人參賽,晉級決賽的「姑幕巴紹」將傳統與流行音樂結合,把賽德克族語加入創作,期望跨越時空的對話,讓原民音樂可以用不同方式呈現當代的樣貌,後續也持續與講師媒合音樂製作

(二)新住民文化推廣與傳承

1. 新住民議題社造行動

1 培養新住民女力及落實新住民文化平權為目標

為鼓勵、促進新住民女性參與公共事務,於 112  9 月推動「新住民 Podcast 節目共創行動」,培力 10 位新住民錄製 4  Podcast 廣播節目,透過數位媒體培力,促進新住民女性發聲;並於 112  9  10 月推動「新住民母語文化繪本共編行動」,邀請 13 位母語教師組成共編小組,共同編製越南、泰國、緬甸及馬來西亞等 4 國之母語童玩繪本補充教材,作為本市小學之新住民語文課程教材。

2 辦理 2023 桃園社造博覽會多元文化劇場

由本市表演團隊『犀牛劇團』帶領 5 位新住民二代及 1 位原住民學員以「一人一故事」的核心架構,分享各自生命故事及探討身分認同的議題,共同完成原創劇目《移人移故事》,呈現多元文化的內涵.並進行 6 堂排練課、堂表演課共計 36 小時的文本創作暨演出工作坊,於 112  11 4  5 日、11  12 日於『2023 桃園社造博覽會』桃園虎頭山創新園區多功能展館演出場,共計150 人次參與。

2. 藝彩人生-梁全威油畫創作展

展期為 112  11  8 日至 11  26 日,藝術家梁全威 1973 年生於貴州省,2000 年四川美院畢業後旅居澳洲,2005 年來台灣直到今天。本次展出 40 件作品,是近年的經典之作。作品呈現故鄉意象創作外,尚有定居桃園心境轉化的創作,透過不同時期蘊藏的生命內涵,包含「人文景觀」、「人物」、「動物」和探討親情的「家與根」系列,筆端流洩滿滿思鄉情懷。

3. 桃園鐵玫瑰藝術節-《一座島嶼所能承載的》

該節目由君舞蹈劇場與藝術家田孝慈合作,透過實地走訪、專家對談、身體排練等不同形式,逐步探討桃園這個充滿異國風味城市,衍生出哪些移民文化,以及身為新住民所面臨、克服困境,於 112  11  10 日假桃園展演中心階段呈現,與民眾以對談分享的方式,歸納整理前期發現,獲得更多不同面向的回饋,共 36 人次參加。

貳、未來努力方向

一、推展文化發展工作,落實社造精神及公民文化權,推動桃園市社區總體營造計畫輔導與推廣,展現文化特色生活圈;持續發行文化刊物編印,厚植在地文化知識。興辦桃園文學館、持續辦理鍾肇政文學獎、文學獎助等計畫,以推動文學推廣與深耕。

二、持續提升文化場館服務量能,健全委外館舍體質,重新開館壢景町、延平路日式宿舍、七七藝文町等文化館所;擴大中壢城市故事館群體驗遊程串連等策略經驗,活化並行銷各文化場館。

三、將藝文創新導入文化場域,打造中原文創園區成為文創特色產業基地,運用其大跨距廠房空間,引進跨域、多元的新型態展演,成為複合式文創產業平台;「淘動漫」為動漫文創交流基地,結合展售、餐飲、表演及觀光等多角化經營,成為動漫人才培育及產業交流基地。

四、營造優質展演藝術環境,透過各式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活動之規劃、輔導與推動、展演藝術交流等計畫,增進民眾美感體驗,充實市民藝文生活,提升市民光榮感。規劃導入科技應用與跨域整合,媒合數位科技在藝術展演、場館服務、及藝文行銷等運用層面,帶來更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另,將推動藝企合作平台,鼓勵民間企業團體,投入資源挹注藝文活動、文化傳承及藝術創新等發展,以茁壯桃園藝文生態系。

五、整合影視資源,協助及獎助影視產業取景拍攝,培訓紀錄片創作人才, 辦理桃園電影節等影視推廣活動,提供豐富的影像視野,促進影視產業發展,提升影視作品文化特色。

六、整建修繕公有文化設施軟硬體營運工作,強化現有文化設施品質,強化現有文化資產設施,辦理文化設施管理維護檢查、輔導。積極爭取中央補助,並透過各項普查計畫主動追蹤,以及受理民眾提報等方式, 依循法定審查程序,指定登錄具保存價值、歷史意義之文化資產;結合在地文化建構地方文化場域,落實文化在地扎根,進而推廣文化資產教育,以延續文化資產保存價值,與環境發展共存共榮。

七、持續保存及推廣眷村、閩南等特色文化,配合其他主管機關(客家、原住民、新住民等)推展多元族群文化。營運管理本市「眷村鐵三角」眷村文化資產空間及八塊厝民俗藝術村等,擴大辦理眷村文化節、閩南文化節、土地公國際民俗文化節等特色節慶活動、田野調查民俗藝術推廣計畫、學術研討交流等文化推廣等工作。

八、持續優化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館舍群軟硬體服務,包括提升友善平權、雙語導覽服務,及多元化教育推廣及工藝體驗服務。整合建置大溪文化推廣補助及培力系統,以持續豐富及多元化大溪街角館及共學夥伴的服務品質,鼓勵民間以博物館典藏、研究、展示及教育推廣方法,結合創意與設計促進大溪文化的創生發展。推動大溪工藝之城的願景實踐,深化及優化大溪工藝文化的傳承及創造,持續以大溪為平台擴大國內外工藝文化交流。

九、興建桃園市立美術館,透過館群的逐步完善,為國都之門帶來嶄新風貌,以策劃及推廣美術教育活動、宣傳及發揚在地美術展覽,行銷本市藝術家及辦理國際型美術展覽活動為發展重心,為桃園市注入新的活力,成為本市的重要文化標誌。

叁、結語

為落實文化扎根及向上提升,未來本局將透過整合各項資源與各方力量,持續保存歷史文化資產和傳承市民集體文化記憶,深化市民的藝文感知,讓藝文種子能慢慢生根,進而打造一座充滿藝文氛圍的文化城市,並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精進策展藝文活動,為市民帶來更多精彩紛呈的文化饗宴。

肆、附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暨所屬機關主管聯絡電話一覽表

單位別

職稱

姓名

電話

傳真

文化局

局長

邱正生

3322592分機8001

3318634

副局長

唐連成

3322592分機8012

3318634

主任秘書

張至敏

3322592分機8022

3318634

專門委員

魏淑真

3322592分機8081

3318634

專門委員

王啟仲

3322592分機8090

3318634

文化發展科 科長

洪美智

3322592分機8200

3318634

展演藝術科 科長

楊宗哲

3322592分機8300

3318634

閩南及民俗文化科 科長

羅炤月

3322592分機8500

3318634

文化資產科 科長

董俊仁

3322592分機8600

3318634

文創影視科 科長

郭俊麟

3322592分機8700

3318634

文化設施科 科長

沈建忠

3322592分機8800

3318634

秘書室 主任

胡心慈

3322592分機8100

3318634

政風室 主任

陳奕廷

3322592分機8050

3318634

會計室 主任

許建寧

3322592分機8040

3318634

人事室 主任

黃彥翔

3322592分機8030

3318634

桃園市政府

藝文設施管理中心

主任

陳瑋鴻

3170511分機8000

3170512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館長

陳倩慧

3888600分機201

3363806

桃園市立美術館

代理館長

張至敏

2868668分機1001

37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