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https://culture.gov.taipei/
112年下半年113上半年施政報告
文化
一、112 年度重要施政成果
(一) 厚植藝文節慶內涵
1. 2023 臺北白晝之夜:於 112 年 10 月 7 日晚間 6 時至 10 月 8 日清晨 6 時於信義區舉辦,以市政府周邊、市議會、國父紀念館等場域為據點,分為「國際視野、藝術公園、自由街頭、佔領府會、一夜影展、議題響應」6 大主題,展演逾 40 件藝術裝置與表演節目,本屆活動計吸引逾 40 萬人次參與。
LOCALCULTURETW:2023臺北白晝之夜 NUIT BLANCHE
2. 2023 臺北時裝週:為扶植臺北時裝設計,每年時裝週集合臺灣時尚產業的專業團隊,力邀各領域人才跨界共創合作。2023 臺北時裝週活動以「DE&I 多元共融」為精神(Diversity 多元、Equity 平等、Inclusion 包容),展現臺北引以為傲的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意象,包容不同層面的審美。活動於 9 月 29 日到 10 月 29 日辦理,範圍擴及信義、東區、南西三大商圈,帶來期間限定快閃店、設計師選品店、風格店家共同串聯響應,及包含週末限定時尚街拍、時尚街頭秀,更於松山文創園區與周邊展開多場品牌時尚秀、國際時尚論壇、閉幕大秀等活動。一系列精彩內容涵蓋臺北時尚、文化、藝術的核心場域,是眾人期盼的年度時尚盛事,實體活動約 2 萬 7,557 人次參與。
3.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 台北雙年展」(112 年 11 月 18 日至 113 年 3 月 24 日):作為亞洲歷史最悠久的雙年展之一,台北雙年展自 1998 年創辦以來,致力臺灣當代藝術發展,積極參與亞洲及全球當代藝術網絡,建立本地社群與國際社會間之接軌,將臺北城市文化的底蘊與多元特色混合於其中,啟發藝術不同向度的能量。本屆雙年展由臺灣策展人周安曼、美籍策展人 Brian Kuan Wood,以及獨立策展人 Reem Shadid 共同策劃,匯聚 50 多位臺灣及國際藝術家和音樂人。雙年展主題「小世界」(Small World)代表著希望,也透露著不安;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指向我們所共同面臨的處境,邀請觀眾一同探索如何運用疫情經驗來提出新的生活想像。
4. 城市舞台 40 周年歡樂迎新風華再現:本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有著跨世代臺北人喜愛的共同記憶,為提供演出團隊及市民觀眾更加安全、優質而舒適的展演與看戲環境,自 110 年底休館推動整建工程。施工期間適逢 COVID-19 疫情衝擊及全面缺工潮的困難,為了回應市民的期待及疫情後表藝團體復甦的活動場地需求,在歷經 18 個月的整建工程後於 112 年 7 月 16 日完成蛻變。換裝改造後的城市舞台帶來四項有感的優化:「劇場設備全面升級」:配備自動化舞台控制系統、更新吊具與音響設備,讓表演團隊精準呈現演出作品;「團隊使用空間更新」,翻新後台化妝休息室及排練空間;打造「觀眾友善服務空間」,提升觀眾席座椅舒適度,增加男女及無障礙廁所間數;清新明亮的外觀改善了「劇場自明性」,增設戶外草坡、木棧平台休憩區域以擴展敦南綠帶並打造串聯臺北田徑場、小巨蛋的市民遊憩樞紐。為確保城市舞台整建工程施工品質並針對劇場專業設備進行完整之運轉及壓力測試,112 年下半年城市舞台進行為期半年的試營運,「城市舞台試營運開幕演出系列節目」共計 15 檔 82 場精彩演出,觀眾人數 5 萬 6,330 人,觀眾整體滿意度逾 96%。
5. 臺北藝術三節:第 24 屆臺北兒童藝術節於 112 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13 日舉辦,以「IT’S UP TO KIDS」為命題,強調小朋友的自主性,也藉此讓小朋友學習自己決定。以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為基地,帶來戲劇、舞蹈、音樂、偶戲等闔家觀賞的精緻作品,並策劃展現植物生態多樣性的「建築點點綠」互動展覽、青少年劇場系列等,讓大小朋友都可以體驗更多的創意能量,本年共計 67 場售票演出,64 場免費前進社區藝文演出,59 場藝術樂園演出及 1 檔免費互動展覽,實地參與為 5 萬 2,690 人次。第 25 屆 2023 臺北藝術節於 112 年 8 月 5 日至 10 月 1 日舉辦,策展人林人中以「萬物運動」為主題,以「生態」的策展思維與方法回應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現況,邀請觀眾一同透過藝術來關照海洋、土地、城市、社群與有靈萬物的生活與生存,及其與生/身而為人的我們之間如何共存共榮的未來,當年度共 36 檔節目 118 場次,實地參與為 1 萬 8,310 人次。第 16 屆 2023 臺北藝穗節以「後浪警報」作為策展主題,比喻藝穗節就如同最寬闊自由的海域一般,匯聚了許多新興的藝術能量,共計 135 個團隊報名,於 112 年 8 月 19 日至 9 月 3 日在 31 個場地展演 590 場次,共計 約 4 萬人次參與。
6. 2023 臺北文學季:於 112 年 3 月 4 日至 6 月 8 日辦理,以「同城之人,文學與共」為主題,結合本市藝文場館、獨立書店及圖書館等在地文學資源推出「 春日共遊」開幕市集、「文學與共」講座及走讀、「青春共讀」市圖好書展、「讀書俱樂部」文學特展、「大島渚×西蒙波娃」文學.閱影展等豐富系列活動,在後疫情時代以「共」的概念出發,邀請民眾重新感受多向交流的美好。其中備受矚目的「國際華文作家」單元,邀請斬獲各大文學獎、備受國際肯定的馬來西亞作家黎紫書來臺,並規劃 3 場系列講座,從馬華文學、長篇小說寫作、校園交流三大面向切入她的創作,透過更全面性地認識黎紫書,延伸文學觸角,撞見馬來半島的風景,共計 6 萬 3,634 人次參與。
7. 2023 台北電影節:第 25 屆台北電影節於 112 年 6 月 22 日至 7 月 8 日於中山 堂、信義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等地辦理。影展開、閉幕影片,分別為九把刀導演的《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世界首映),及藍正龍導演的《成功補習班》(世界首映),兩部作品風格大異其趣,反映臺片類型多元、題材選擇豐富。此外,「國際新導演競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新銳導演報名角逐大獎,初選評審從 544 件新導演作品中,精挑細選出 12 部電影。觀摩影片計 122 部,共放映 238 場,除了有世界首映的臺灣電影外,還有亞洲首度曝光的優秀作品,計約 3 萬人次參與。
(二) 健全文化環境生態
1. 藝文補助:本府文化局 112 年度藝文補助常態第 1、2 期申請共計 1,448 件,補助 712 件,補助金額計 5,004 萬 6,000 元;兩岸/國際文化交流(出國)共 計申請 202 件,補助 89 件,補助金額計 650 萬元。113 年度常態第 1 期申請共計 713 件,補助 399 件,補助金額計 3,635 萬元;兩岸/國際文化交流( 出國)第 1 期申請共計 37 件,補助 17 件,補助金額計 140 萬元。補助對象 除專業藝文外,亦包括社區文化、弱勢團體(其他少數族群)及原住民族等, 類別多元。
2. 公共藝術補助:112 年度核准補助「2023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2023 關渡光藝術節『漉漉』」、「『覓覓』-2023 中山好融異藝術計畫」、「社子咱的家生活藝術節」、「2023 里山川 2.0『生態的世界串聯』公共藝術計畫」、 「國境之門青年藝術基地」,共計 6 案,核定補助金額 950 萬元。113 年補助預算為 970 萬元,第 1 期於 113 年 2 月 5 日至 3 月 15 日受理申請。
3. 電影製作補助:為推動本市電影產業發展,行銷「臺北」城市意象,本府文化局自 97 年開始辦理補助電影製作,112 年度共計補助《疫起》、《我的麻吉 4 個鬼》、《夜校女生》、《優雅的相遇》、《非想非非想》、《老狐狸》、《 還錢》等 11 案,核定補助金額 2,500 萬元。113 年度第 1 期補助《鬼才之道 》、《怎麼可能我家的祖先是你家的鬼》、《失明》等 4 案,核定補助金額 1,250 萬元。
4. 無形文化資產:
(1) 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委託專業團隊普查、民眾提報等途徑,發掘本市具登錄潛力之無形文化資產項目保存者,截至 112 年 12 月,本市登錄傳統表演藝術 9 項,19 位保存者、4 個保存團體;傳統工藝 8 項、9 位保存者; 民俗 7 項、7 個保存團體。經審議會認定之保存者/團體,辦理保存維護計 畫、授證典禮頒授認定證書、特展及教育推廣活動,113 年下半年預計辦理授證對象為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保存者-楊麗花及傳統工藝斲琴保存者-林立正。
(2) 無形文化資產補助:為鼓勵民間辦理無形文化資產之記錄、傳承、推廣及活化等工作,本府文化局自 98 年開始辦理補助本市登錄及列冊之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或保存團體申請保存維護計畫案,112 年度共計補助 18 案, 其中 5 案續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協助保存者或保存團體申請 112 年度補助 ,獲該局補助金額 92 萬元;18 案包括:台北靈安社「台北靈安社神將傳 習計畫 1.0」、臺北市華聲南樂團「南管有聲教材-「指譜套」(一)」 、顏金益「顏金益漆線佛像(觀世音菩薩)傳習計畫」與「情牽漆繫-顏 金益工藝美學推廣計畫」、梓作坊古琴藝術工坊「梓作坊 2023 斲琴工藝 傳習計畫:林立正古琴造作傳習進階班一」、小西園掌中劇團「小西園 112 年經典連本戲傳習計畫:《孫龐演義七國誌》(17~20 集)」與「小西園許王藝師經典戲碼傳習計畫楊家將之拆樓、私下三關、遊台城、台城救駕」、廖德良「112 年度印鈕工藝文化傳習計畫」、閩南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古路歌仔戲《甘國寶過臺灣》有聲出版計畫」、戲點子工作坊「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李超京胡音樂傳習計畫:超琴越藝 2」與「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曲復敏傳習計畫:老旦老生劇藝雙兼 2」、社團法人台北 市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大龍峒金獅之獅藝表演影音保存紀錄計畫」、陳 錫煌傳統掌中劇團「掌藝薪傳-112 年度陳錫煌傳統布袋戲技藝推廣計畫 」與「以演代訓演出計畫 3.0」、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陳剩藝師《三藏出世》保存傳習講座暨讀劇發表演出計畫」、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112 年度《共班讀冊》歌仔戲藝術線上推廣計畫」及大頭金來鼓亭工作室「《將軍令》鼓亭樂曲傳習與推廣」等,核定補助金額計 488 萬 3,930 元。
5. 2023 第 27 屆臺北文化獎:為因應文化思潮或發展趨勢,並表彰及獎勵對臺北市文化特質之形塑有特殊貢獻者,特頒予文化獎。本屆獎勵重點為「關注文化發展,透過各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實踐,引領臺北多元文化風貌。」,本屆徵件增加至 45 案,經「臺北文化獎遴選委員會」選出 4 位包含瘂弦、米復國、姚立群、張乾琦等來自文學、文資、劇場、攝影領域之優秀得主,本獎得主規劃紀錄片、行銷專訪與推廣活動,頒獎典禮於 11 月 17 日假中山堂舉行,由市長親自頒獎,亦邀請遴選委員代表、引言人致詞。113 年規劃提升臺北文化獎辦理規模、擴大行銷及得主獎金等。
6. 第 25 屆臺北文學獎:以「在天亮前寫下」作為徵文宣傳主題,自 111 年 11 月至 12 月受理徵件,延續「鼓勵文學創作、深耕文學土壤」的目標,邀請華人世界各方優秀的創作者參與投稿。本屆徵件共分為六個項目: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臺劇本、文學年金獎助計畫。最終收到臺灣各縣市及亞洲、 美洲、歐洲、大洋洲等地投稿,總收件共計 1,483 件,並選出 23 位得主,於 112 年 5 月 27 日在中山堂光復廳辦理頒獎典禮。第 26 屆臺北文學獎截至 112 年底總收件共計 1,902 件,預訂於 113 年 5 月 25 日在中山堂光復廳辦理頒獎 典禮。
7. 藝響空間:提供本市公用房舍予藝文創作者及藝文團體作為展演場所、工作室 、排練場或辦公室等使用,藉以減緩藝文工作者部分資金壓力,並得以藝術創作美化或改造閒置空間面貌,達到鼓勵藝文人才留在本市進行創作,促進藝文活動蓬勃發展及塑造地方人文特色之目的。截至 112 年 12 月底止,共計 21 個空間,53 個藝文團隊及個人進駐。
8. 藝啟學計畫:提供藝術工作者創作排練所需空間,並活化本市國民中小學校園餘裕空間,以鼓勵藝文人才留在本市進行創作,將藝文種子扎根校園,達到藝文啟蒙教育之目的。第 1 所辦理之「南港區修德國民小學」以表演藝術所需之排練及辦公室為主要使用方式,常駐單位計有 5 個團隊,截至 112 年 12 月底 已辦理 96 場次藝文教學,帶領全校 500 多名學生進行藝術就在身邊的初體驗 ,獲得熱烈迴響。另藝啟學排練室空餘時段對外提供租借使用,截至 112 年 12 月底已服務 240 個藝文團體、計約 3,000 個排練時段。
(三) 提振文創產業能量
1. 文創產業扶植:為扶植臺北市文創業者,透過培育人才與打造媒合平台,強化本市文創業者品牌實力,對外擴展通路。112 年以產業輔導與拓銷為主軸,共辦理 1 場文創產業政策資源說明會、5 場主題講座,線上線下累計超過 4 萬人次參與。在產業輔導方面,「文創診療室」提供諮詢輔導,本年度單一諮詢窗 口服務品牌診療累計 65 筆諮詢,個案諮詢輔導累計 16 場深入專業輔導,另提供 2 家新創業者及顧問辦理 9 個月專案輔導。在市場拓銷方面,持續運用松山 文創園區資源及「選.台北」網站增加品牌能見度。另因疫情趨緩,帶領品牌業者前往國際展會,協助業者拓展商機,於 7 月 19 日至 21 日帶領 12 家業者參加「2023 日本東京商品設計展」,及 9 月 17 日至 24 日帶領 11 家業者赴馬來西亞辦理商洽媒合交流會,提供海外市場對接管道,擴大計畫效益,增加本市國際能見度及展現文創設計實力。113 年將以促成「品牌晉級」為階段性目標,持續推動辦理產業輔導及國際拓銷。
2. 設計推廣專案計畫: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活動案為透過設計方法、跨領域對談、 專業者與設計師和市民的共同協作,挖掘城市各面向的議題。112 年度活動自 10 月 4 日至 11 月 19 日,以「東區,直直走」為題,選定忠孝東路沿線(國父紀念館 2 號出口至瑠公公園段),前期辦理 2 場市民參與設計工作坊並打造 6 座設計物,以多元設計手法和現有的地域樣貌互動,另辦理 4 場推廣活動,以走讀及講座形式,引領民眾走進巷弄,從不同視角回顧忠孝東路商圈突出的文化特色和歷史故事,喚起人與地方之間的情感記憶。113 年度將持續推動設計導入計畫。
3. 實驗教育:為執行影視音藝術文化人才培育政策,本府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合作辦理「藝術文化人才實驗教育機構」之辦學計畫,由該基金會成立辦學部執行,並於 105 年 5 月 12 日完成「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之立案申辦, 是全國第一所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辦理之實驗教育機構、臺北市第一所完成立案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也是臺北市唯一高中階段培育影視音產業幕後人才機構。112 年第一學期招生計報名 26 位,錄取 23 位,報到 19 位,總計 44 名學生;112 年第二學期招生報名 13 位,錄取 11 位,目前全校總人數為 47 位。
(四) 打造文化生活場域
1.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由行政法人組織經營,自 109 年 4 月掛 牌,同年 9 月可容納約 5,000 人之表演廳開館,而後 110 至 111 年文化館及產業區接續營運,112 年全園區穩定成長。北流為國內首座以流行音樂為主的專屬場館,包含室內及戶外表演空間,且致力推動流行音樂發展及扶植產業及媒合協作,給予音樂人專業演出場地,培育優秀音樂人才。112 年表演廳有超過 70 場次約 25 萬人次到訪;文化館舉辦之常設展及特展,開幕至 112 年也 超過 25 萬人次參觀;產業區已有多位音樂人共同進駐,園區店鋪包含音樂及生活多元型態共 24 間均穩定營運,其他場域活動年度也有超過 60 場次辦理, 北流已成為北市新音樂文化生活場域,打造音樂型態聚落。112 年度全年參觀 人次總計約 51 萬餘人次。
FORMOSARACE:【臺北市】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北部流行音樂中心)
2.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於 112 年經過完整年度的營運後,將於 113 年站穩腳步並且嘗試更多的可能。112 年度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工作計畫包含培植劇場人才、作品發展支持、產業跨域合作模式、藝術推廣擴大民眾參與、在地連結創造區域共榮、藝術永續綠劇場等多元面向。在節目演出部分,邀請甫接掌碧娜鮑許烏帕塔舞團藝術總監、備受國際舞壇關注的法國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 Boris Charmatz)來臺演出《一萬種姿態》、《半醒》兩支舞作,深獲好評; 亦協辦引自韓國的原創音樂劇《拉赫曼尼諾夫》、英國倫敦西區音樂劇《鐵達尼號》,並與國內知名團隊共製《天中殺》、《藏畫》、《落英》、《Reality No Show》、《熱天酣眠》、《單身租隊友》等多檔節目,節目取向多元,備受觀眾喜愛。專業人才培育部分,辦理「第七屆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年會」 與來自 38 個國家的藝術家、策展人、場館代表等交流對話,另擴大辦理「第二屆 Camping Asia」跨國表演藝術營隊,匯集 15 個地區/國家的藝術家、策展人與海內外 16 所藝術院校師生參與。劇場技術方面辦理「展演設施統籌舞監人員」、「劇場舞臺技術人員」課程及「劇場專業器材設備展及專業講座」 ,導入職能「學以致用」的設計概念,與劇場工作者一起從科技、器材、法律 、產經環境轉型等不同角度展望劇場的永續發展。112 年計約 171 萬餘人次進館。
FORMOSARACE:【臺北市】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3. 文化就在巷子裡:由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臺北市立國樂團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共同辦理,透過多元豐富的表演,與市民近距離互動,積極推動「藝術生活化、文化社區化」社區藝文工作。112 年度共辦理 119 場,計 4 萬 7,640 人次參與。
(五) 喚起城市文化記憶
1. 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審議:
截至 112 年底止,本市共有 202 處古蹟、333 處歷史建築、5 處紀念建築、3 處聚落建築群、2 處考古遺址、10 處文化景觀及 2 處史蹟,總計 557 處,數量冠於全國,且保存對象涵蓋各時代與多樣化。
112 年本市新增之文化資產,包含 10 處古蹟:衡陽路 13 號店屋、衡陽路 15 號店 屋、衡陽路 17 號店屋及重慶南路 1 段 119 號店屋、傅園、原臺北帝國大學農學部生物學教室、衡陽路 2 號店屋、衡陽路 54 號店屋、衡陽路 56 號店屋、衡陽路 58 號店屋、衡陽路 60 號店屋;19 處歷史建築:青田街 8 巷 12 號日式宿舍、青田街 6 巷 3 號日式宿舍、迪化街 1 段 148 號店屋、黃成金墓園、溫 州街 22 巷 6、8 號、臨沂街 65 巷 11 號日式住宅、陽明醫院舊址牆面、同安街 28 巷 1 號日式宿舍、安西街 21 巷 1 號、舊台北監獄尖底明溝、北投區一德街 22 號、衡陽路 35 號店屋、博愛路 7 號店屋、博愛路 93 號店屋(原近藤商會店鋪)、博愛路 116 號店屋、博愛路 132 號店屋、南京西路 25 巷 2、2-2 、2-3 號、開封街 1 段 79 號店屋、大安十二甲東門住宅利用信用購買組合房舍。
2. 補助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
為鼓勵本市文化資產之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辦理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再利用及管理維護等,本府文化局依據文化資產保 存法第八條、第三十條及公有文化資產補助辦法,訂定「臺北市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補助作業要點」。
112 年本府文化局補助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已受理申請並完成審查共 22 案,其中 15 案續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申請補助,22 案包括:(1)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 文物書畫類緊急搶修、(2)直轄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 9 號」修復工程(含監造、工作報告書)、(3)歷史建築「安西街 9 巷 6 號」緊急搶修規劃設計、(4)直轄市定古蹟「北投文物館」日常管理維護計畫、(5)直轄市定古蹟「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文教大樓 」修復工程第二期、(6)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第一期)、(7)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文物器物類緊急搶修計畫、(8 )直轄市定古蹟「延平基督教會」修復工程、(9)直轄市定古蹟「學海書院 」修復工程第三期、(10)直轄市定古蹟「吟松閣」修復工程(含監造)第四期、(11)歷史建築「溫泉路 119 號」修復及再利用計畫、(12)直轄市定古蹟「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計畫、(13)直轄市定古蹟「普濟寺」規劃設計(含因應計畫)、(14)直轄市定古蹟「陳德星堂」修復工程及周邊設施整備工程(第二期)、(15)歷史建築「安西街周宅」修復工程(含監造)、(16)直轄市定古蹟「李臨秋故居」展示工程施工計畫、(17)直轄市定古蹟「李臨秋故居」管理維護及活用計畫、(18)歷史建築「沅陵街 42 號店屋」修復及再利用工程、(19)歷史建築「農業試驗所宿舍群及蠶業改良場宿舍」規劃設計(含因應計畫)、(20)歷史建築「安西街 9 巷 7 號」修復及再利用計畫、(21)歷史建築「艋舺集義宮」修復及再利用計畫、(22)歷史建築「社子島燕樓李家」緊急搶修工程委託規劃設計監造。本府文化局核定並編列 22 案的補助經費共計 2 億 2,825 萬 9,577 元,另協助爭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 15 案,中央補助經費共計 1 億 5,266 萬 7,833 元。
3.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為強化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活化與再利用,並加速修復效率,本府文化局於 102 年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由本府文化局擔任媒合角色,透過公開招標評選,將各公家機關提供閒置的文化資產,媒合民間單位修復再利用。106 年底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2.0,提出修復期間不收使 用費或租金、修復工程及日常管理維護支出得減免使用費,最高可全額減免使用費,以不定期之管維訪視及定期之管理維護考核,為文化資產保存把關。本府文化局持續媒合公有文化資產建物標的公開上網招標,透過民間力量參與修 復及活化,並鼓勵多元利用,使本市文化資產再展現生命力。老房子計畫由民間團隊出資修復再利用,目前本計畫截至 112 年 12 月底成功媒合標的總計 27 處,已有 22 處修復完成並營運,其餘持續修復及審查中。
BUILDINGFOCUS:【臺北市】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4. 文化資產修復工程:
(1) 112 年全年度辦理工程計 12 案,包括「南港臺電倉庫修復工程」、「北投中心新村聚落修復暨再利用第 2 期工程」、「歷史建築中國電影製片廠-A 攝影棚、錄音室修復工程」、「蟾蜍山煥民新村文化景觀活化再利用工程 」、「南港臺電倉庫再利用及景觀工程」、「臺北放送局建物修復與再利用工程」、「直轄市定古蹟艋舺洪氏祖厝緊急搶修工程」、「直轄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直轄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 9 號修復工程」、「草山派出所修復工程」、「原巴旅館澡堂修復工程」、「北投中心新村聚落活化再利用工程」等。
(2) 112 年全年度辦理規劃設計中之工程計 12 案,包括「國定古蹟臺北府城-北門修復工程」、「齊東街 53 巷 11 號、13 號及金山南路一段 30 巷 12 號修復工程」、「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北投 梅庭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直轄市定古蹟『前美國大使官邸』修復工程 」、「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錢穆故居修復工程」、「紫藤廬修復工程」、「撫臺街洋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社子島歷史建築緊急搶修工程」、「草山行館周邊防空洞土地邊坡安全維護施作工程」、「歷史建築原臺北第二師範警衛室修復工程」。
(3) 預計 113 年上半年新增辦理工程計 9 案,包括「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 「錢穆故居修復工程」、「國定古蹟臺北府城-北門修復工程」、「齊東街 53 巷 11 號、13 號及金山南路一段 30 巷 12 號修復工程」、「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修復工程」、「直轄市定古蹟『前美國大使官邸』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北投梅庭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常設展示更新工程」、「草山行館周邊防空洞土地邊坡安全維護施作工程 」。
(4) 預計 113 年上半年持續辦理規劃設計之工程計 2 案,包括「紫藤廬修復工程」、「撫臺街洋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5) 預計 113 年上半年新增辦理規劃設計之工程計 10 案,包括「歷史建築青邨國建館及圓講堂修復工程」、「文化景觀松柏村修復工程」、「歷史建築新園街 3 號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市長官邸修復工程」、「北投 71 園區建築物修復補強工程」、「北投中心新村聚落全區景觀工程」、「歷史建築圓山坑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李國鼎故居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市定古蹟臺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歷史建築迪化街一段 127 號店屋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二、已實施之創新作為
(一) Dance Now Asia 舞蹈藝術節: 本舞蹈節於 112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月 12 日辦理,是臺北市中山堂轉型為舞蹈發展中心所規劃創辦的全新藝術節,由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擔任總策演人,日本東京藝術總監竹屋啟子 TAKEYA Keiko 與韓國大邱藝術總監崔紋碩 CHOI MoonSuk 聯合策劃,集結臺北、東京、大邱三個亞洲重要城市 9 位舞蹈藝術家共演,辦理專場演出 3 場、環境劇場演出 1 場、Showcase 1 場與推廣活動 6 場(含 工作坊、大師班及講座等),共計約 1,000 人次參與。
(二) 文化小旅行
112 年度重新盤整行政結構、精實藝文發展、強化館所與在地連結,以「臺北學」之文化層面做為整個臺北就是一座博物館之內涵與精神,使臺北每個角落在一種「生活即展場」的概念下,盤點各領域之觀光、生態、產業、文化等相關特色資源,在拋去博物館實體框架的同時,與地方發展共創出新穎的溝通形式,同時將訊息節點落實於核心館所與串聯每個藝文場館,鼓勵且帶領大家從「認識」、「認知 」、「認同」3 種思維,透過思想、經歷和感官體驗,讓「小旅行」獲得各種文化主題式與臺北巷弄生活的百種對話方式。
為服務每位到臺北的遊客及民眾,並提供完整且豐富的遊程,由本府文化局產出具深度之文史景點故事內容,本府產業發展局加入周邊商圈、市場及特色店家等資源,再由本府觀光傳播局將文史景點故事與本府產業發展局資源加以整合、串聯路線,進行觀光旅遊推廣與城市行銷,共同展現「文化小旅行」。截至 112 年 12 月底,文化小旅行已推出 36 處文化點、3 支短影片、串聯 35 條樂遊臺北遊程,並完成現階段內容之中、英、日、韓版網頁上線。
為服務每位到臺北的遊客及民眾,並提供完整且豐富的遊程,由本府文化局產出具深度之文史景點故事內容,本府產業發展局加入周邊商圈、市場及特色店家等資源,再由本府觀光傳播局將文史景點故事與本府產業發展局資源加以整合、串聯路線,進行觀光旅遊推廣與城市行銷,共同展現「文化小旅行」。截至 112 年 12 月底,文化小旅行已推出 36 處文化點、3 支短影片、串聯 35 條樂遊臺北遊程,並完成現階段內容之中、英、日、韓版網頁上線。
(三) 協助影視產製及跨國合製
為推動影視產業發展,行銷臺北城市意象,戮力協助國內外影視劇組於本市勘景及拍攝,112 年 1 至 12 月總計協拍 612 部影片(含跨國合製影片 88 部),協拍項目共計 2,996 項,重要協拍案如:鍾孟宏導演電影《餘燼》、Netflix 影集《乩身》及《誰是被害者 2》、動作喜劇電影《還錢》,以及 Luc Besson 團隊繼拍攝 《露西》10 年後,再次於本巿拍攝動作長片《周末大逃亡》,由 Virginie Silla 監製、Luke Evans(英)及桂綸鎂(臺)主演,全片 98%於大臺北取景,藉由電影上映讓全球看見臺北。另結合官網資訊服務推動線上實境勘景,行銷臺北城市場景 ,112 年陸續完成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國立臺灣科學 教育館等 30 個場景,共 200 處環景影像拍攝,以協助影視團隊在本市拍攝,促進影視產業發展,同時協助國際影視拍攝接軌國際影壇,行銷臺北形象,提升臺北能見度及國際競爭力。
三、未來施政重點
(一)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北流 112 年已全區營運,兼顧專業音樂演出、流行音樂傳承、產業人才培育 、音樂文創空間,打造全新生活場域,113 年為拓展國際高度,規劃辦理國際顧問會議,連結國內外共 8 個國家參與,從產官學面向共同交流,預計帶來新合作氣象 ,113 上半年除了各空間演出外,也將整合園區辦理音樂及文創市集,配合市府兒童月推廣親子參與活動,讓北流成為全齡享受音樂的園地。後續北流將持續提高場 館使用率,以及進行場域優化,並辦理多元音樂類型活動,透過軟硬體提升,發揮流行音樂產業聚落的效應,建立人流及產業穩定發展,奠定臺灣流行音樂產業發展基地。
(二)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二)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113 年北藝中心營運計畫,共分為「藝術家的創意基地」、「生活與藝術的串連」及「營運績效及管理」等三大項目。首項「藝術家的創意基地」今年肩負文化外交使命:透過辦理 AAPPAC(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 Association of Asia Pacifid Performing Arts Centres)年會與「第八屆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亞當計畫 Asia Discovers Asia Meeting for Contemporary Performance,ADAM)年會 ,推出國內表演藝術家櫥窗(showcase),服務臺北團隊,將優秀作品推至國內外逾 200 位節目策展人面前,進行實質交流與媒合。劇場人才培育全年齡計畫, 係整合藝術三節藝術能量與國內外網絡,以基礎素養與專業技能並進的訓練,進行演出、編創、評論與管理等人才培訓,強化產業生態鏈。「生活與藝術的串連」方面,將拓展社區參與,落實文化共融與共榮理念。「營運績效及管理」方面,強化內控機制與財務管理訓練,以持續提升營運效能為目標。
(三) 臺北藝術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計畫
延續臺北市立美術館作為臺灣第一座現當代藝術博物館,新館以「花博公園美術園區」為基地打造,採覆土式地下美術館建築,結合地面樹林公園綠地,與地下 層以跨領域、當代實驗、新媒體藝術為主的前瞻展演空間,實踐「林中蘊藝,藝中觀林」之設計理念,整體規劃將形塑臺北都會北區的文化綠色廊帶。因應美術館專業機能的硬體建置,配置有 2 間白盒子展間及地下 2 層兩個成對且 1:1 的黑盒子展間,可因應跨域展演的排練需求,藉由黑白盒子展間的串連結合,創造更豐富的展示尺度或可能型態;另設有創客空間及輕、重操作空間,展現新館作為藝術教育推廣平台的創發力量與社會實踐動能,朝向發揮當代藝術、新媒體或科技藝術、現場藝術等新類型藝術,創生展演、研究、推廣教育的平台作用,對應著本館作為臺灣近現代美術史的常設展示與研究定位。本統包工程案預計於 113 年間完成地下室連續壁與壁樁施作;116 年 5 月竣工,117 年 12 月啟用。
TWBUILDINGTHEME:臺北市立美術館藝術園區擴建案〔相關訊息輯要〕
(四)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新建工程
本基地座落於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AIT/T)舊址,鄰淡水信義線及文湖線雙捷運線,西側為大安森林公園,將透過整體規劃及創意建築設計,與北側空總文化實驗室串聯延伸連接,提供創作場域與展演平臺,並銜接十字文化軸線,成為城市多元文化活動設施空間。建築物以環保節能為導向,將取得綠建築鑽石級標章,提供專業級音樂廳及嶄新智慧型、數位化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並與周圍大安森林公園結合,實現都市空間質的轉變,成為臺北市未來的新文化地標。111 年完成委託設計招標、簽約並提送基本設計,112 年 11 月提交細部設計,112 年 12 月通過都審、提送建照申請、預計 113 年下半年工程招標、114 年上半年開工,118 年下半年竣工。
FORMOSARACE:【臺北市】音樂廳與圖書總館(音圖中心)
(五) 臺北文學館籌設規劃
為推展本市的文學能量,讓臺北成為一座閱讀的城市,將累積迄今之「臺北文學季」、「臺北文學獎」及「臺北詩歌節」能量延續,打造首都為華人文學重鎮, 本市將籌設「臺北文學館」,作為文學推廣、教育、跨界合作、國際鏈結之重要基 地。112 年已完成「臺北文學館籌設可行性評估」,113 年將設立臺北文學館籌備委員會邀集文學、博物館等專業人士諮詢相關意見,並辦理相關籌備事宜。
(六) 眷村文化推廣
1. 眷村文化節:以臺北市保存眷村場域(四四南村、中心新村、煥民新村、嘉禾新村)為主,同時擴展至留有眷村痕跡之空間地域,舉辦講座、導覽、工作坊等活動,並串聯北北基桃眷村,期能推廣眷村文化,並得以反思眷村之於臺北 、之於當代的意義,開拓眷村文化的多元觀點。112 年以「歌未央」為主題, 於 10 月舉辦音樂會、市集等眷村文化推廣活動,並於本市眷村推出響應活動 ,共 22,609 人次參與。於 113 年 10 月預計持續辦理。
2. 眷村修復工程:中正區的嘉禾新村、大安區的蟾蜍山煥民新村及北投區的中心新村,因住戶搬遷,而房舍逐漸老化、破損,為維護文化資產及有效活化再利用,由本府文化局辦理分期分區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煥民新村共計 39 棟,位於蟾蜍山文化景觀範圍內,擁有豐富自然資源,成為獨特山城眷村。未來將以 「人與環境共好」為主題詮釋山城眷村的發展與文化保存。配合分期修復工程 ,112 年底完成第三期再利用工程驗收、113 年逐步分區對外開放。另位於永春街的嘉禾新村共計 4 棟歷史建築及 2 棟附屬設施,110 年至 112 年期間進行二階段修復工程。未來將以眷村脈絡作為根基,以歷史建築空間融入嘉禾新村時代背景,透過親子劇場來表達眷村世代共融情懷,讓此空間成為親師生共同 學習基地。至於北投中心新村共 79 戶,109 至 112 年完成修復暨再利用第二期工程,後續活化再利用工程已於 112 年竣工,正辦理驗收;113 年將接續進行服務設施優化工程及全區景觀工程規劃設計。為活化眷村空間,北投中心新村已於 110 年移交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營運管理,以共感及地方精神傳遞為核心,辦理展覽、走讀、工作坊等推廣活動。眷村保存基地於工程期間仍配合眷村文化節辦理相關響應展覽及活動,期望在全部工程完成後,結合不同眷村的在地特色,成為新的眷村文化景點。
(七) 打造影視產業園區
本市擁有影視音發展產業優勢,可藉由釋出土地資源,鼓勵企業積極發展具有前瞻性的影視音產業。北投製片廠(桃源段一小段 187 地號)新建營運移轉( BOT+OT)案,因應文化資產登錄及影視音產業大環境改變,為提高民間參與意願 ,由本府出資修復歷史建築,並評估市場投資環境,依促參法辦理招商作業,臺北市北投製片廠(桃源段一小段 187 地號)新建營運移轉(BOT+OT)案,於 112 年 6 月 15 日啟動第 3 次公告招商作業,112 年 6 月 21 日辦理招商說明會,公告至 112 年 9 月 13 日止,無申請人。113 年先行規劃歷史建築 ROT 招商作業,其餘基地評估辦理都市計畫變更,調整影視音產業面積比例後再行招商。
URBANSCAPETW:臺北市內湖影視音產業園區。北投製片廠新建營運移轉案
(八) 南港蘇活園區促參案
坐落於市民大道七段的南港藝文蘇活園區,前身為台灣電力公司電力維護的古蹟倉庫群,有三棟古蹟、一棟歷史建築,本體由本府文化局投入約 2.25 億元修復 ,並採 OT 方式,公開徵求民間機構參與,已於 111 年 4 月 22 日與營運廠商「新潤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簽約,預計 113 年第 3 季點交廠商辦理營運裝修,114 年第 4 季對外開放試營運。期待透過民間營運的創意,以一種自由、開放、彈性的方式,展現文化資產再利用的新風貌,提供市民休閒、科技藝術展覽,多元藝文活動蓬勃發展的實驗場域、翻轉南港過往印象、賦予休閒宜居氛圍。
(九) 打造臺北特色國際潮流音樂節
臺北市政府規劃舉辦「TAIPEI FOCUS 臺北潮國際」(名稱暫定)活動,預計於 113 年 9 月展開,辦理地點依活動屬性以南港區及信義區為主要核心,除了規劃大型演唱會等活動預計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辦理外,同時將串聯臺北市各在地音樂空間,推動產業發展,打造嶄新的臺北城市品牌。臺北潮國際以國際音樂節串聯產業論壇及城市行動為辦理方向。演唱會除整合本府文化局原有音樂類活動外,並規劃邀請國際藝人與國內表演者交流合作;產業論壇將串聯民間論壇活動,提高產業人員的專業能力並瞭解國際產業發展趨勢;而城市行動將於活動期間,串聯 Live House 及餐酒館等臺北市民間場域,透過公私協力,邀請民間共同參與,打造複合式跨域節慶展會活動。「臺北潮國際」將由政府扮演領頭羊,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吸引民間共同響應投入參與城市活動,以城市行銷為核心,辦理大型複合式展演活動,活絡臺北在地音樂產業並提升臺北國際城市形象。
(十) 臺北市立美術館-「第 60 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113 年 4 月 20 日至 11 月 24 日)
「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自 1895 年創立以來,與「德國文件大展」及「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列為世界三大國際展覽。臺北市立美術館自 1995 年起參與「 第 46 屆威尼斯雙年展」,迄今已邁入第 15 屆,透過持續參與此兩年一度的國際藝壇重量級「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已成為臺灣與國際藝壇對話、交流的重要場域。本屆代表參展藝術家袁廣鳴、策展人陳暢從一名臺灣藝術家的角度,探入一些較不為人所熟知的日常生活敘事,突顯恐懼如何在個人經驗中以夢魘重製的形態出現,又如何在集體處置中以公共集會的方式登場。展覽預計呈現 7 件錄像作品和動態裝置,其中之一是與展覽同名的作品《日常戰爭》(2023),較早的作品《棲居如詩》(2014)和《預言》(2014),回溯藝術家在家居生活場景中無法化解的焦慮,反映因臺海緊張情勢升高而衍生的詭譎懸念。
(十一) 臺北戲劇獎
臺北市為劇場蓬勃發展的首善之都,惟目前本市尚未有針對戲劇類表演藝術之專門獎項,期望在豐沛的戲劇製作能量下,透過戲劇類專業獎項之辦理,活絡本市當代戲劇表演藝術生態,鼓勵創作與創新,促成民眾對劇場作品之關注,並提升專業劇團及其製作之知名度。第一屆臺北戲劇獎預計於 113 年上半年宣告及受理報名,續由看戲觀察團進現場看戲評分;114 年上半年舉行初、複、決審及頒獎典禮。
(十二) 臺北建城 140 週年系列活動
臺北城於 1884 年完工,為慶祝建城迄今已 140 週年,本府文化局規劃於今年 4 月於北門廣場辦理建城 140 週年宣告記者會,以北門光雕秀及登城門活動,開啟建城 140 週年系列活動,並以音樂、漫畫、故事、電影及服飾等主題,於活動內容融入臺北城市意象,邀請市民共同響應臺北城門 140 歲。
LOCALCULTURETW:臺北建城140週年系列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