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歷史文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歷史文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https://thcts.sinica.edu.tw/


臺灣本土研究近年來蔚為顯學,各界對於週遭環境的歷史、文化與土地關懷更甚以往,但迄今尚缺適宜的臺灣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地圖集,可供學界或一般關懷鄉土研究者按圖索驥、參考引用。中央研究院一些同仁有鑑於此,擬跨所結合各領域專家,共同擘畫一套臺灣地圖集,以應實際需要。全部工作將充分搭配歷史文獻、地名資料與古今地圖,應用現代空間資訊學的原理與技術,完成數位化的臺灣時空基礎架構平台。期望依此建立起持續蒐集研究與應用成果之回饋機制,得以全面發揮系統與資料價值的整合及其分享。

《臺灣歷史文化地圖》GIS資料同步上架到中央研究院「研究資料寄存所」網站( https://data.depositar.io/group/thcts ),提供時空查詢及線上預覽功能。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彰化建縣300年(1723-2023)

 

TWBUILDINGTHEME2023彰化博覽會

LOCALCULTURETW彰化建縣300 放眼美好未來


2023彰化古蹟日    https://www.bocach.gov.tw/chday/Default.aspx


112-08-25彰化古蹟日暨八卦山大佛寫生比賽 邀您一起慶賀八卦山大佛風華再現



《時光集錦》彰化縣300年歷史長河特展


 

2022-07-26《時光集錦》彰化縣300年歷史長河特展 即日起至828日在彰化藝術館展出歡迎前往

彰化建縣即將邁入300年,為慶賀這個特別有意義的時刻,彰化縣政府規劃即日起至8月28日在彰化藝術館一樓展示廳辦理《時光集錦》彰化縣300年歷史長河特展,展出內容運用新修彰化縣志成果及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所收存的老照片,完整呈現本縣豐富的文化底蘊。今(26)日上午舉行特展開幕記者會,彰化縣長王惠美與會,歡迎大家一同前來觀賞。 

  王縣長表示,歡迎大家蒞臨《時光集錦》彰化縣300年歷史長河特展開幕盛會,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五番挖」,5個具歷史性的地點,彰化縣就多達3個,可見彰化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彰化建縣即將邁入300年,在這個特別的時刻,讓大家知道彰化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王縣長指出,這次展覽邀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黃雅玲教授擔任策展人,運用新修彰化縣志內容及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所收存的老照片,並以清領、日治時代、光復後以來的歷史發展脈絡為各項主題,包含彰化大事紀、文學思潮與教育薪傳、信仰、宗教活動、傳統工藝、玩樂彰化、藝術、產業、社福資源、農業水利等,充分呈現了彰化建縣300年來的歷史軌跡,展覽內容包括珍貴的文史資料、歷史文物、老照片及影片等,感謝趙守彥老師特別以空拍機拍攝彰化縣代表性古蹟歷史建築之美的影片於展場內播放,也感謝沈建龍老師提供工筆畫描繪200年前的鹿港街道景象,並費時3年完成的「鹿港風華三百年長卷」於本次以數位方式展出,讓展出內容更充實。另外,文化局也特別規劃「鹿港春仔花」、「八堡圳百年祕法-石笱」等手作體驗,另8月14日亦邀請策展人黃雅玲教授舉辦「旅讀彰化」座談會,凡參加座談會,皆有機會領取彰化東城門造型之限量版肥皂,相關訊息歡迎上彰化縣文化局網站查詢。 

  策展人黃雅玲教授表示,接到策展任務時,非常緊張,因為要述說彰化300年歷史不是如此容易,有太多珍貴的資料及故事可以說,本次策展的目的是讓來參展的民眾能快速了解彰化這300年發生的事情,藉由主視覺,讓彰化的第一印象突現出來,走過展場會看見彰化大事記,可以初步理解彰化300年的歷史脈絡,並一一呈現彰化文學思潮與教育薪傳、信仰、宗教活動、傳統工藝、玩樂彰化、藝術、產業、農業水利等,最後以社福來當作展場的結尾,這是因為移居城市最重要的就是社福,彰化其實在300年前就建構了社福的相關理念,今日彰化也是全台社福資源密度最高的縣市,在面對300年的歷史長河,可以看見今天的我們能為下一代來做些事情,希望各位看完這個展覽,能更加喜歡彰化這座城市。 

  文史專家林文龍老師表示,過去彰化在清領時期是隸屬諸羅縣,在康熙58年八堡圳完工後,諸羅縣志提到,由於諸羅縣屬地實在太遼闊,又適逢朱一貴事變,無法有效管理,因此要在半線設置新縣,彰化在雍正元年建縣。本次展覽從彰化大事紀開始,包含文學思潮與教育薪傳、信仰、宗教活動、傳統工藝、玩樂彰化、藝術、產業、社福資源、農業水利等。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副館長黃宏森表示,台灣的開發史是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因此彰化的開發非常早,本次策展有許多彰化的歷史、文化、藝術等,正如縣長所說,本次策展不只是過去或現在的彰化,最重要的是擘畫未來的彰化,敬祝本次活動圓滿成功。 

  另外,文化局特別規劃8月7日及8月21日於彰化縣立圖書館舉辦「鹿港春仔花」、「八堡圳百年祕法-石笱」手作體驗,歡迎親子一起報名參加,透過輕鬆有趣的DIY體驗活動感受在地文化特色,亦邀請策展人黃雅玲教授於8月14日舉辦「旅讀彰化」座談會,與文史專家及民俗專家一起暢談彰化建縣300年所留下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凡展覽期間到場參觀並完成學習單,即可領取限量小禮物1份,參加座談會,均有機會領取彰化東城門造型之限量版肥皂,詳細活動資訊,歡迎至彰化縣文化局網站(http://www.bocach.gov.tw)查詢。

  為提供民眾安心的參觀環境,入館請落實全面戴口罩、量測體溫、消毒、社交距離及容留人數總量管制,並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防疫指引加強實施各項防疫管理措施,歡迎大家前往參觀並配合防疫宣導事項。 

  與會人員有縣議員莊陞漢、陳玉姬、彰化市公所秘書陳瑞仁、策展人黃雅玲教授、策展顧問林文龍老師、沈建龍老師、趙守彥老師、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副館長黃宏森、東海大學教授李思賢、弘光科技大學教授施淑萍、伸港公所機要秘書周慶昌、文化局長張雀芬、各級民代與地方仕紳等。

 

彰化建縣300年表揚十大領域特殊貢獻選拔活動


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

 




「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 公布記者會暨頒獎典禮

彰化縣政府於今(13)日在中庭舉辦「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頒獎典禮,縣長王惠美表示,感謝民眾參與熱烈、積極投稿,30天的徵件期間共徵得千件以上作品,經過評審及激烈的網路投票後,最後有18件獲獎,從得獎作品中可以看出大家對彰化的熱愛,以及對彰化未來的期盼,恭喜獲獎人,也感謝擔任評審的專家學者,並謝謝大家參與,共同見證彰化建縣300年的盛事。

  王縣長說,彰化即將在2023年滿300歲了,為了讓鄉親有不一樣的感受,感受彰化古城的魅力與不凡,縣府在10月份舉辦「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向全國徵求具有創意,且象徵彰化精神的響句、金句,以及代表彰化意象的主視覺設計。 

  王縣長指出,民眾參與熱烈,短短一個月就有收到了千件以上作品,包括金句853件、主視覺242件,為了避免有遺珠之憾,縣府特別聘請文學、大眾傳播、廣告行銷、視覺設計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評選,經過數輪的投票與審查評分之後,第一階段有20件金句、10件主視覺脫穎而出,再進入第二階段的網路票選,7天內有1萬4742人上網投票,今天也現場抽出氣炸鍋、肩頸按摩器及藍芽喇叭共12件小家電,獎勵完成投票的民眾。
 
  王縣長進一步指出,此次參賽作品的內容非常豐富且多元,分別有述說彰化歷史、展現彰化鄉土人文風情,以及讚譽彰化美食、古蹟等,在彰化建縣300年即將到來之時,希望能引領蛻變,大家㩦手讓彰化變得更美好,讓彰化人感到更驕傲,繼續展翅高飛再創輝煌,讓彰化發光發熱。 

  評審委員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主任王麗雁表示,身為彰化子弟,很榮幸擔任評審,恭喜所有得獎者,您們的創意得到評審委員以及大眾的肯定,評審委員工作最重要的不只是誰得獎,而是透過這個活動讓大家共同思考彰化過去歷史,預祝彰化未來繼續精彩。 

  新聞處指出,金句前三名分別為首獎-《彰化豐采 榮耀三百》獲獎金1萬元、貳獎-《彰化三百,城耀風采》獲獎金6000元、參獎-《彰城三百,魅力光彩!》獲獎金3000元;主視覺前三名分別為首獎-《彰化薈萃三百年 精彩豐富好生活》獲獎金3萬元、貳獎-《彰化建縣三十旬 民順物豐好所在》獲獎金2萬元、參獎-《建縣三OO,圓滿未來》獲獎金1萬元,本次得獎作品也將現身於彰化建縣300年系列活動當中,成為彰化300年精彩故事的一部分!  

  新聞處表示,囊括主視覺首獎及貳獎的聽障設計師朱建安,出生彰化員林,於繪畫領域找到能揮灑熱情的舞台,屢在國內外設計比賽中嶄露頭角,也前往社大、監獄等開手語課,前年更獲得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另外,榮獲金句首獎及主視覺優勝的自由設計人蒲思元,也是設計競賽常勝軍,創作領域包含圖文繪本、攝影、貼圖插畫、平面設計等,本次金句競賽於評審階段及民眾票選階段均穩坐第一寶座,實至名歸。 

與會貴賓還有縣議員白玉如、李寶銀、林茂明、黃千宴、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主任王麗雁、新聞處長李俊德、行政處長吳蘭梅、法制處長黃耀南、政風處長邱宏達、縣府參議林淑連、秘書吳禎祥、陳俊南、林靖文、陳炳森、林宜盈、葉香汝、各級民意代表與地方仕紳等人。


三百有你,票選有禮! 「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 第二階段網路票選開跑囉

 

「彰化建縣300年金句暨主視覺設計網路徵選活動」徵件開跑


 

彰化縣歷史文化〔相關訊息輯要〕

 


匯聚三百年時光記憶 彰化釀出古今交融新風味|天下雜誌

明年,彰化將迎來建縣三百週年。值此輝煌之際,回望這座古都在時光長河流過後,留下了哪些珍貴文化資產,看見縣府是如何傾全力投入維護與活化這些場域,既保留了地方紋理,更以創新思維打造更多可能,期待讓更多人重新感受到泱泱大縣的魅力。


彰化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 發現彰化 - 歷史沿革 - 建城大事記


彰化縣文化局    https://www.bocach.gov.tw/


彰化縣歷史 - 維基百科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桃園市歷史文化〔相關訊息輯要〕

 

桃園市歷史文化



桃園市歷史 - 維基百科




連江縣歷史文化〔相關訊息輯要〕

本網誌訊息將適時滾動更新


文化馬祖    https://www.matsucc.gov.tw/


馬祖記憶庫    https://matsumemory.tw/


記憶馬祖 | Facebook



清大北竿短坡山考古 出土大量陶石器溯源馬祖發展史

2022-09-21北竿短坡山考古遺址重大發現 現場出土大量陶石器 - 馬祖日報

【本報訊】繼亮島人及大坵考古成果之後,縣府文化處委託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在北竿短坡山進行考古遺址道路邊坡緊急處置計畫有重大發現,在短坡西南側挖掘出土大量陶器與石器,對於馬祖列島史前島嶼資源利用與經營策略提供溯源證據的重要連結,文化處將著手評估是否指定為縣定考古遺址,以讓馬祖發展史的輪廓更為清晰。

 2021年11月,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邱鴻霖教授得到前縣長楊綏生先生提供消息,於北竿短坡山山頂發現細小破碎的疑似史前陶片,希望能前往進行調查與確認,邱教授遂於2021年11月11日前往短坡山進行調查,並在短坡山山頂南面的道路崩塌邊坡發現大量的史前陶石器與生態遺留;同年12月14日連江縣文化處處長吳曉雲會同連江縣文資審議委員、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人員前往現勘,確立此地點為一處蘊含豐富文物的重要史前考古遺址,並決議對此崩塌邊坡中所裸露的考古遺物進行搶救處置,以防止後續風雨侵蝕坍塌對本遺址的破壞。2022年7-8月間在文化部文資局的支持下,連江縣文化處委託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執行「短坡山考古遺址道路邊坡緊急處置計畫」,由邱教授帶領碩士生李羽杰、學士班李弘升、劉敏慧、王薇執行考古遺址的搶救工作,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史前陶片、石器與生態遺留,成果豐碩。

 短坡山考古遺址的發現,從年代與考古文化上的意義而言,可視為中國東南沿海新石器時代晚期進入青銅時代之前的時期,銜補了馬祖列島史前時代距今3200-3600年前的缺環,使我們對馬祖列島八千年以來歷史發展過程的認識愈趨完整。考古文化上的類緣關係與福建閩侯曇石山文化四期或稱為黃土崙文化有高度密切的關聯性。從出土陶器器型(陶簋、陶杯、觚型杯、罐型器、釜型器、豆型器、盆缽形器、陶支腳、陶紡輪等),陶器紋飾(雲雷紋、拍印條紋、方格印紋、刻劃紋、繩紋、黑彩等)與石器(石錛、矛鏃等)的類型與材質初步判斷,其來源極有可能從閩江流域一帶直接傳入。

 邱鴻霖表示,從短坡山考古遺址所在的地理位置考量,呈現出東南沿海史前時代對島嶼資源利用與經營策略的重要轉變。本遺址位於北竿短坡山頂部,海拔高度約80公尺,是由巨大花崗岩體所構成的陡峭山嶺,所在位置並非良好的海陸域資源採集與棲居的地點,但卻是極為良好的制高觀察點,可清楚瞭望馬祖列島南面海域包括南竿、東西莒等各島嶼的海上狀況,短坡山下的海岸亦有良好的灣澳可供船隻停泊,現代亦是國軍重要的軍事據點。可見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史前人群在佔居地點的地理位置選擇上,已經不是單純的生態資源與棲居便利性上的考量,可能已有戰略性掌控島嶼與周邊海域的企圖。換言之,閩江中下游的史前人群在閩江口島嶼資源的利用策略上,從新石器時代早期到中期單純以島嶼濱海區域的季節性海洋資源為主的生存利用型態,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產生了巨大的轉變,推論此一變化與閩江流域一帶新石器時代晚期區域集團勢力的形成與擴張有密切的關係。文資委員王花俤更進一步表示,這可能與古代閩越族的國家形成過程有密切的關聯性。

 然而本次緊急搶救並非正式的考古試掘,雖然透過崩塌邊坡斷面的層位堆積、器物類型與碳十四定年對遺址的認識有了初步的輪廓,但是仍須要進一步理解遺址的延續年代、遺址內的空間利用方式、出土遺物的修復與科學檢測分析等,期待對本遺址有更完整的了解。2022年9月12日連江縣政府文化處於現勘後決議先將本考古遺址進行列冊管理,坍塌邊坡由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不影響遺址保存的前提下設置步道防護,以確保遊客安全。文資委員潘建國、王建華更提出建議,希望後續研商規劃正式的考古發掘以釐清上述問題,評估進一步指定為縣定考古遺址的可能,並更完整地認識本遺址對馬祖列島與中國東南沿海史前文化史上的重要意義。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https://anth.site.nthu.edu.tw/


清大人類所演講小組 | Facebook




2023年6月17日 星期六

台北市歷史文化〔相關訊息輯要〕

本網誌訊息將適時滾動更新

 

歷史軌跡

112-06-13「世紀擘畫1920年以來的臺北市長」紀錄片 蔣萬安:市政一棒接一棒 感謝歷任市長為臺北打下基礎


112-06-13《世紀擘畫:1920年以來的臺北市長》紀錄片發表會 歷任臺北市長受邀出席共賞珍貴歷史影像【臺北市立文獻館】

112-06-13《世紀擘畫:1920年以來的臺北市長》紀錄片發表會 歷任臺北市長受邀出席共賞珍貴歷史影像【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112-06-12臺北市立文獻館拍攝歷任臺北市長政策推動紀錄片 詳實留存臺北百年城市發展軌跡 

臺北市立文獻館為記錄臺北市城市發展歷史,自110年1月開始進行相關文史調查,並後續委託專業團隊拍攝紀錄影片,於111年底完成拍攝作業,透過史料蒐集及影像訪談、紀錄等,聚焦歷任臺北市長推動臺北城市政策及發展歷程,呈現臺北市自1920年設市之後,長達一個世紀的發展與變革,並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歷經兩年的時間,於去(111)年底完成《世紀擘畫:1920年以來的臺北市長》紀錄片,並正式透過政府出版品通路出版發行。


《世紀擘畫:1920年以來的臺北市長》紀錄片內容涵蓋清代、日治時期至民國時期臺北市的發展脈絡,本片藉由影像紀錄搭配史料整理,從當代角度呈現臺北市自1920年設市以來不同時期的臺北市行政首長任內如何推動城市發展,與此同時呈現時代脈絡下臺北市的發展變革;紀錄年代橫跨日本時期官派市尹及市長、經光復後推行地方自治民選市長、1967年升格院轄市中央派任市長,以至1994年改制直轄市後民選市長至今,呈現各市長任內重要市政發展,共記錄保存了29位臺北市長之珍貴史料,同時運用市長口述及學者訪談,呈現多元角度觀點,為臺北市保存珍貴史料,累積城市歷史記憶的厚度。史料蒐集及訪談,著重於回到當時時空背景下,歷任市長對市政擘畫的想法與落實,公平客觀並以正向的方式,表述對應了每任市長依其任期、任內重要市政及影響臺北市迄今之重要決策。

臺北市立文獻館於6月13日舉辦的紀錄片發表會,邀請了歷任臺北市長及參與審查、協助資料蒐集及文獻提供之貴賓出席觀賞;歷任臺北市長中除前總統陳水扁因正進行國史館口述歷史專訪,不克出席外,前總統府資政吳伯雄、前市長黃大洲、前總統馬英九、前市長郝龍斌、前市長柯文哲等歷任市長及蔣萬安市長均規劃出席與會,並將邀請歷任市長發表觀賞感想及市政擘畫的心路歷程。同時文獻館將於6月16日至6月19日於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免費的影片放映會,邀請市民共同瞭解臺北今昔過往。



臺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 臺北歷史概述


BUILDINGFOCUS【臺北市】臺北學


URBANSCAPETW【臺北市】臺北市年鑑

 

URBANSCAPETW臺北設市一百週年

 

URBANSCAPETW「臺北.永遠向前」臺北市改制升格直轄市50週年特展

 

URBANSCAPETW臺北就要你好看-臺北好好看系列計畫成果


URBANSCAPETW臺北市生態城市資訊網(2009

 

LOCALCULTURETW【臺北市政府文化局】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Taipei City Government


臺北市立文獻館    https://www.chr.gov.taipei/


臺北市 - 維基百科



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

高雄市歷史文化〔相關訊息輯要〕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http://www.khm.org.tw/


印象高雄線上展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展高雄系列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高雄市行政概況  年刊



高雄市歷史 - 維基百科


高雄歷史 - KMU Wiki


TWBUILDINGTHEME高雄市主題連結〔相關訊息輯要〕


建築週報〔生活專刊〕週日增刊

大高雄專刊:高雄市主題

 刊57 2023-03-05

 刊58 2023-03-12

 刊59 2023-03-19

 刊60 2023-03-26

 刊61 2023-04-02

 刊62 2023-04-09

 刊63 2023-04-16

 刊64 2023-04-23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嘉義市歷史文化〔相關訊息輯要〕

 

2022-11-24嘉義人.嘉義事在地故事微型展開展

老照片訴說嘉義往日時光,「嘉義人‧嘉義事在地故事微型展」日前在世賢圖書館開展,內容涵括2022「嘉義人‧嘉義事在地資料徵集活動」遴選出的155件具有共同歷史記憶與回憶的老照片,以及以認識與探索嘉義市木都文化本質規畫的10項主題故事等,呈現了與在地連結的關聯性與生活化,值得大家一起來回味與閱覽。展期至今年12月31日止。

文化局代理局長葉國樑表示,透過在地資料的徵集,讓過去美好生活記憶重現,不僅是文史的蒐集,亦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文化局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辦理「嘉義人‧嘉義事在地資料徵集計畫」,向大眾徵集1980年代以前嘉義具代表性或歷史文化意義的老照片、檔案文獻等,徵集341件稿件,遴選出155件。稿件從1920年代跨至1970年代,每一張照片都充滿了故事與特色,感謝參與提供稿件的市民朋友,將照片授權提供圖書館數位典藏使用,市民馬女士捐贈1940年代醫用顯微鏡1台及市民陳先生捐贈1960年代〈嘉農亭〉等7張照片原件,豐富圖書館資源,讓大家有機會看見嘉義歷史的生活影像。

「嘉義人‧嘉義事在地故事微型展」分為二部分,一為老照片復刻展,除有日治時期、民國早年的人物照、團體照外,更有早期社會生態與往日常民生活文化,比如:馬戲團表演、嘉義中山堂服裝走秀、厚生劇團於嘉義座演出防諜劇、廟會繞境、一銀仙草阿伯、國際大戲院海報、嘉義紡織染整廠出品海報、候選人傳單等。二是以認識嘉義市木都文化本質,探索製材與林業對地方發展下的眾多影響,規劃「製材業」、「阿里山林鐵」、「製材聚落」、「舊屋力」、「老醫館」、「宗教信仰」、「農林教育」、「木雕工藝」、「木業生活」、「地景與觀光」等十項主題,並展示具有歷史價值之文物與館藏主題書等。

一張照片一個故事,書法家盧銘琪老師與市民馬小姐不相識,卻同時提供〈台灣省立嘉義醫院成立十週年紀念〉攝於1955年11月,二位的父親皆在該院工作,一位是心臟科醫生、一位是外科醫生,二位醫生都同框在老照片中,攝影日期時隔67年,二家後人在圖書館觀展相遇,勾起不少回憶。

「嘉義人‧嘉義事在地故事微型展」自即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於嘉義市世賢圖書館1樓展出,相關資訊可至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網站及臉書查詢。


嘉義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 嘉義市記憶庫


諸羅文化誌


嘉義市志


城市品牌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嘉義市文獻    https://www.cabcy.gov.tw/web/CulturalAssets/Literature.htm


嘉義市眷村歷史文物網    https://www.cabcy.gov.tw/web/Village/


iYO 愛遊嘉義    https://www.iyochiayi.com/

嘉義歷史文化-iYO 愛遊嘉義





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苗栗縣歷史文化〔相關訊息輯要〕

 

苗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 歷史沿革

依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苗栗地區在史前時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活,並留下許多歷史遺跡。一千多年以前,台灣原住民移居此地,苗栗地區成為平埔族道卡斯族的生活範圍。舊名「貓裏」的苗栗,係從平埔族道卡斯族「貓裏社〈一稱麻里社〉(Pali)」音譯(閩南語)而來,原意是指「平原」或「平坦地形」。

  自17世紀中葉起,漢人開始移入屯墾,原住民被迫同化或向高山遷移。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苗栗成為一個多族群匯聚的地方,主要為客家、閩南、泰雅族、賽夏族。

  1661年(明永曆15年)以前,曾歷經荷蘭、西班牙等國短暫治台。鄭成功驅逐荷蘭後開始有計畫進行屯墾,將苗栗歸屬天興縣管理。1670年(明永曆24年),劉國軒率部眾墾殖蓬山八社、後壠五社(即今通霄、苑裡、後龍、竹南一帶),為漢人早期開拓苗栗的發端。

  鄭克塽降清後,清政府改天興縣為諸羅縣。1889年(清光緒15年)苗栗始設縣。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後,苗栗縣遭廢除。1901年到1908年間,另置苗栗廳,1920年廢廳置州郡,今苗栗縣轄區被劃分為苗栗郡、竹南郡、大湖郡,屬新竹州管轄。二戰後初期隸屬新竹縣之一部,迨1950年(民國39年)台灣施行地方自治後,苗栗縣再次建置設縣,其行政區域沿用至今。  


臺灣客家文化館

座落於銅鑼科學園區內的臺灣客家文化館,於民國101年5月12日正式啟用,面積11.32公頃,定位於全球客家文化及產業交流與觀光交流的平臺

臺灣客家文化館 | Facebook


貓裏物語


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LOCALCULTURETW:【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Culture and Tourism Bureau, Miaoli County



苗栗縣歷史 -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