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嘉義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嘉義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3月24日 星期日

嘉義縣瑞里紫藤花季

 

嘉義瑞里紫藤花裝置藝術現身 「浪漫紫藤星球」今夜點燈啟用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12 13:51:31) 嘉義縣梅山鄉瑞里社區3月進入紫藤花季,為迎接3月14日白色情人節,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在瑞里源興宮廣場設置巨型裝置藝術「浪漫紫藤星球」,今晚正式點燈亮相,夢幻燈光與獨特星球外型十分吸睛,縣長翁章梁、縣議員陳信文及許多瑞里社區業者皆一同到場點燈。

今年紫藤花季以「浪漫來嘉」為主軸,文觀局與瑞里社區業者合作推出「紫色野餐派對」、「紫色穿搭日」、「浪漫紫藤星球」裝置藝術、「住宿享觀音瀑布門票優惠」等豐富活動,也舉辦「情話募集」、「紫藤彩繪」線上活動,透過線上及實體活動吸引民眾參與。

今夜點燈儀式中,由瑞里國小學生們裝扮成紫藤仙子熱鬧開場,與縣長翁章梁等人一同點亮「浪漫紫藤星球」,為整座山城增添溫馨浪漫氣氛。

翁章梁說,公部門協助業者發展觀光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業者與社區居民的永續經營,透過眾人團結才能凝聚出特色,包含栽種與照顧紫藤花,以及提供優質的餐點及住宿空間,讓每一位遊客打從心底愛上這個地方,接著口耳相傳介紹更多人來。

翁縣長進一步指出,今年為文觀局編列4200萬預算,讓文觀局專門協助觀光聚落發展,期望用「錦上添花」的精神,讓本身環境條件優異的觀光地區,由公部門協助發展,將觀光市場繼續擴大。

文觀局建議,民眾可以站在「浪漫紫藤星球」的花園中,配合遠方山景拍攝美照;在瑞里紫藤公園入口也設置情話打卡牆,公布網友投稿的創意情話。3月17日上午10點在紫藤公園將舉辦「紫色野餐派對」,邀請民眾一起穿著紫色服飾,規劃一趟瑞里的兩天一夜輕旅行。

文觀局提醒,花況易受天氣影響,建議遊客出發賞花前,加入「慢遊嘉義」官方LINE@ ( https://page.line.me/chiayitravel ) ( 或搜尋 ID:chiayitravel ),可獲得最新花況資訊、賞花路線、餐飲及住宿等資訊,更多旅遊訊息可至慢遊嘉義粉絲專頁或Instagram查詢。

嘉義縣警察局也到場宣講反詐資訊,提醒民眾留意網路上「虛擬貨幣投資」資訊,若網路上的「投資老師」聲稱保證獲利、穩賺不賠,這些都是常見詐騙手段,透過置入吸睛投資廣告,吸引民眾點擊加Line,進入投資群組後將會以高報酬誘導民眾投資,民眾想領回獲利時會發現領不到錢也找不到人,務必謹記「穩賺不賠都是騙,陌生人不會教你賺錢」。
瑞里紫藤花裝置藝術現身 「浪漫紫藤星球」今夜點燈啟用-1
瑞里紫藤花裝置藝術現身 「浪漫紫藤星球」今夜點燈啟用-1瑞里紫藤花裝置藝術現身 「浪漫紫藤星球」今夜點燈啟用-2
瑞里紫藤花裝置藝術現身 「浪漫紫藤星球」今夜點燈啟用-2瑞里紫藤花裝置藝術現身 「浪漫紫藤星球」今夜點燈啟用-3
瑞里紫藤花裝置藝術現身 「浪漫紫藤星球」今夜點燈啟用-3瑞里紫藤花裝置藝術現身 「浪漫紫藤星球」今夜點燈啟用-4
瑞里紫藤花裝置藝術現身 「浪漫紫藤星球」今夜點燈啟用-4瑞里紫藤花裝置藝術現身 「浪漫紫藤星球」今夜點燈啟用-5
瑞里紫藤花裝置藝術現身 「浪漫紫藤星球」今夜點燈啟用-5



2024年3月20日 星期三

大埔藝術節

 

曾文水庫育樂有限公司    http://www.godapu.com/




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周末登場 享受湖光山色之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20 17:30:40) 一年一度的大埔藝術節即將到來,至今邁入第四屆已成為當地指標性的活動,每年3月春天出遊首選就是齊聚到大埔,今年以大埔的藝、景、情命名為「蒔光」,「蒔」有種植之意,大埔鄉無論地景或是藍色公路遊憩廊帶,來到這就能盡享綠意,大埔鄉正積極打造成適合娛樂休憩的新場域,無論是音樂、藝文,所有五感體驗都將在此呈現。

「點亮蒔光宣傳記者會」20日在嘉義縣政府舉辦,由縣長翁章梁、大埔鄉長吳明勲、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徐振能點亮9大主題特色,透過數盞光源點亮希望之光,象徵新的一年到來以及迎接春天和民眾來臨。

記者會開場邀請入選113年度Taiwan Top嘉義在地演藝團隊義興閣掌中劇團,由團長王凱生以跨界混合創作,特別為大埔藝術節創作的主題曲今也搶先曝光,以大埔風情結合搖滾吉他,視覺與聽覺交織帶大家進入大埔蒔光。

吳明勲強調,活動期間湖濱公園運用了上百米的燈飾打造璀璨絢爛的燈海大道,將前往營火音樂會的徒步區點綴夢幻耀眼,這是今年特別新增的光環境燈飾,要讓人來人往的民眾共享蒔光浪漫氛圍與美好回憶,許多鄉親都直呼「好期待!」

「大埔的遙遠是缺點也是優點!」翁章梁指出,如果你想看台灣最大的曾文水庫,想看野生山豬、老鷹等動物就一定要來大埔,藝術節在這周末舉辦,是最佳旅遊大埔的時間,歡迎遊客攜家帶眷到大埔藝術節,絕對能在絕美的湖光山色裡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遠離塵囂、享受「蒔光」。

內容包括數組藝文團體,以樂、舞、劇為中心表現蒔光之意,還有日間手作體驗文創DIY,伴著微風徐徐、聽著管樂餘音繞梁享受蟲鳴鳥叫,欣賞劇團帶來的藝文碰撞,更有「五感音樂晚會」、「草地藝文匯演」、「晨光音樂會」、「琴鷹薈館」、「曾文水庫遊艇碼頭」、「大埔體訓場」、「藍色公路」、「小提琴島」、「歡迎來大埔APP」共九大主題特色等民眾來探索。

另外,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大埔鄉公所和方舟智慧攜手合作,為大埔藍色公路共同打造全新5G互動科技旅遊體驗,透過5G科技結合在地自然、藝術、人文,並運用3D技術、AR互動、無人導覽、尋寶體驗,為遊客帶來前所未有的互動科技新體驗。

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3月23至24日登場,從周六下午2點開始到晚間9點,週日早上9點至12點止將在大埔湖濱公園以大地為舞台、以日月為燈光、以樹林為背景,陪伴大家度過美好蒔光。
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周末登場 享受湖光山色之美
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周末登場 享受湖光山色之美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周末登場 享受湖光山色之美
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周末登場 享受湖光山色之美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周末登場 享受湖光山色之美
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周末登場 享受湖光山色之美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周末登場 享受湖光山色之美
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周末登場 享受湖光山色之美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周末登場 享受湖光山色之美
第四屆大埔藝術節「蒔光」周末登場 享受湖光山色之美


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Cultural and Tourism Bureau of Chiayi County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文化網>文化發展 

探索嘉義 -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https://tbocc.cyhg.gov.tw/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 行政資訊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 Facebook


2022-09-13連結文化發展觀光

嘉義縣雖然沒有大型博物館,但我們更重視的是「類博物館」概念的落實,目前共輔導13個館舍,其中梅嶺美術館與國家廣播文物館被文化部列為潛力博物館,不同類型的產業文化館、甚至是傳統廟會、藝術節都是民眾參與及體驗地方文化活力的學習場域。

「類博物館」指的是,無須有「機構」名銜,卻超越制式專業博物館的文化與教育機能。 博物館在嘉義縣主要以地方文化館為主體,尤其國家廣播文物館文物收藏量豐富,已陸續完成標準的典藏庫房,往博物館的道路再邁進一大步。

整建中的朴子藝術公園,把梅嶺美術館、東石神社與公園景觀相互串接,加強外部建築拉皮工程與內部空間強化,增設在地藝術家(楊元太、侯連琴、謝東哲)的戶外雕塑,讓美術館成為公園的核心,將朴子公園轉型成為美術館公園。

嘉義縣還有縣定古蹟「東石郡役所」,也有以傳統廟會為底蘊的「嘉義好神」和「大士爺祭」節慶,今年開始辦理的「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也都是類博物館,都是鄉親體驗與學習的文化場域;而水道頭文創聚落讓遊客彷彿穿越時空走進懷舊的年代,在在都是文化與創意結合的展現。

我們還將「類博物館」概念擴大至產業端,結合生態與生產的「洲南鹽場」、規劃中的茶葉改良總場遷場嘉義,以及耗資30億元的大埔美工業區佐丹尼絲觀光工廠,這些都是豐富民眾文化生活並帶動觀光發展的「類博物館」。

文化是隨著時代推移的,除了傳統的「類博物館」,更應該包括最新的數位科技運用,縣府推動「微型文創園區」開發案,開發商光禹文旅將投資14億元興建數位藝術文化休閒園區,引進浮空投影、AR、VR等數位技術的展演活動,展現面向未來的文化新視野。

嘉義縣支持文化發展不遺餘力,以111年為例,地方文化館13個館舍經費1040萬元,10個社區營造點660萬元,傑出表演團隊5團250萬元,文創產業輔導230萬元,「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1500萬元,社藝術季巡演9鄉鎮450萬元,展現縣府在文化層面上的用心。

糖業文化是嘉義人共同的生活記憶,蒜頭糖廠建廠至今116年,為國內少數從製糖、倉儲、運輸到住宿等空間皆保存良好的糖廠。

為保存及活化嘉義糖業文化,2015年登錄為文化景觀,投入1.89億元進行保存修繕,完成東側倉庫修繕、製糖工廠整修、停車及入口空間改善等。

糖廠東側倉庫10月將公告招租活化,西側製糖工廠因日久損壞,縣府已修繕並保存完整製糖設備及建置導覽系統;西側倉庫區域完整,具委外活化潛力,將訪視潛在廠商需求,與台糖公司合作共同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五分車由蒜糖延駛高鐵站10月就要通車了,明年8月五分車還要駛進故宮南院,最快的高鐵接軌最慢的五分車,將是台灣鐵路史上最吸睛的觀光賣點。

糖廠日式宿舍區部分,10楝木造宿舍已完成修復規劃設計,修復經費約2.2億元,將向中央爭取補助進行局部修繕,以提升潛在廠商經營意願。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大林慢城

 

南華大學大林慢遊跟著生命去旅行 帶大家走入大林街市的歷史與文化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28 14:14:14)南華大學於11月26日辦理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辦理生命教育文化推廣與深耕計畫「青春紀事.跟著生命去旅行」志工行動實踐,並結合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擴散慢城意涵-營造永續宜居城鄉生活,邀請全國民眾報名參加,活動當天有來自高雄、臺中以及嘉義在地的民眾逾50人參與小旅行。該校特別安排親善大使接待服務,並介紹導覽場域踏查重點。參與民眾透過實地探訪,以及各景點負責人詳細的介紹之下,大家對大林鎮在地文化與特色不僅更加瞭解,也對大林留下深刻的美好印象。南華大學舉辦「大林慢遊-跟著生命去旅行」,並於參觀景點之一的「文魁宮」,進行大林慢城景點Logo標章掛牌。

南華大學舉辦「大林慢遊-跟著生命去旅行」,並於參觀景點之一的「文魁宮」,進行大林慢城景點Logo標章掛牌。

南華大學副校長林辰璋表示,以往在大林辦理活動,活動對象都是以大林鄉親為主,此次將「跟著生命去旅行」系列活動擴大宣傳,吸引許多外縣市民眾踴躍參與,行程中特別安排至佛光山大林講堂禮佛及用餐,讓大家可以沉澱身心靈,不僅達到行銷大林,促進地方發展之效益,也讓大家更深入瞭解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價值,並藉以推廣生命教育。此外,也讓受過導覽培訓的親善大使有機會到社區進行導覽服務,從服務中學習成長、增廣見聞,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南華大學舉辦「大林慢遊-跟著生命去旅行」,並於參觀景點之一的吳家養蜂場進行「大林慢城景點Logo標章」掛牌。左為南華大學林辰璋副校長,右為吳家養蜂場負責人吳景煌。

南華大學舉辦「大林慢遊-跟著生命去旅行」,並於參觀景點之一的吳家養蜂場進行「大林慢城景點Logo標章」掛牌。左為南華大學林辰璋副校長,右為吳家養蜂場負責人吳景煌。

此次活動連結大林小旅行的規劃概念,舉辦「跟著生命去旅行—街市生命文化歷史慢遊」的歷史文化踏查,安排五個具有在地人文、歷史代表場域,包括內林文魁宮「舉人厝」、五百年茄苳樹下的蜂場「吳家養蜂場」、文創藝術園區「拾粹院」、台灣八大名寺之一「昭慶禪寺」以及嘉義縣大林鎮上目前第一間合法民宿「成都旅社」等景點。同時也藉此機會為大林慢城推廣點進行「大林慢城意象標章」掛牌,並提供大林慢遊冊讓更多民眾或遊客免費索取,藉以認識大林。

第一站參訪林文魁宮「舉人厝」,內林里里長簡和仁、文魁宮主任委員簡協造及宗親熱烈歡迎,也為大家進行導覽解說,「文魁宮」主要祭祀玄天上帝,曾是清代舉人簡敦賢的辦公處,現在仍保留御賜的「文魁」牌匾及舉人簡敦賢一家肖像,屋埕立有「旗竿石」彰顯文魁地位。第二站參觀在五百年茄苳樹下的「吳家養蜂場」,負責人吳景煌營造無毒環境飼養蜜蜂生產多達八種蜂蜜品種,屢屢獲獎。吳景煌除了介紹蜂蜜的產製過程,讓大家近距離觀看蜜蜂,也品嚐到天然新鮮的蜂蜜。此外,更介紹有五百年歷史的茄苳樹,並提到鄰近眷村「社團新村」,是知名影星林青霞、張艾嘉、徐乃麟的出生地,茄苳樹下也是他們童年時期最常遊玩的場所。南華大學舉辦「大林慢遊-跟著生命去旅行」,至「佛光山大林講堂」禮佛及用餐,林辰璋副校長(左)致贈紀念品予大林講堂監寺如君法師(右)。

南華大學舉辦「大林慢遊-跟著生命去旅行」,至「佛光山大林講堂」禮佛及用餐,林辰璋副校長(左)致贈紀念品予大林講堂監寺如君法師(右)。

第三站來到最富文創藝術的「拾粹院」,園區由四層貨櫃所組成,不規則疊成大型3D彩繪藝術,彩繪主題分別為:人魚傳說、璀璨鯨奇以及進擊的阿旺,是大林熱門的拍照景點。第四站是臺灣八大名寺之一的「昭慶禪寺」,建於清嘉慶六年日治時期重新整建,歷史悠久的昭慶禪寺,主要供奉釋加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後殿則供奉觀世音菩薩,法相莊嚴。第五站「成都旅社」,在當地文史工作者與南華大學USR計畫及大林慢城發展協會合作下,獲老建築修復再生計畫補助,重新改造,不僅保留傳統特色也兼具現代文青的青年旅社。由「大林好」主理人簡嘉慧介紹充滿歷史風情的旅社,屋主范志成也帶領大家參觀各樓層房間及擺設,感受老建築新生命的美麗風華。南華大學舉辦「大林慢遊-跟著生命去旅行」,並於參觀典「昭慶禪寺」大合照。

南華大學舉辦「大林慢遊-跟著生命去旅行」,並於參觀典「昭慶禪寺」大合照。

行程最後至「佛光山大林講堂」禮佛及用餐,大林講堂是當地居民及南華大學師生,可修學佛法、修身養性、沉澱心靈的空間。當天法師們特地準備豐盛的佳餚讓遊客享用,美味的蔬食讓許多民眾顛覆了對素食的刻板印象,讚不絕口。大林講堂監寺如君法師開示時表示,非常歡喜藉由此次活動與大家結善緣,希望大家享用蔬食佳餚時,也能了解到美味的蔬食不僅能有益身體健康,更能環保救地球,同時也鼓勵大家平時多吃蔬食,也歡迎大家常來講堂靜心禮佛。南華大學舉辦「大林慢遊-跟著生命去旅行」,並於參觀景點「成都旅社」合影留念。

南華大學舉辦「大林慢遊-跟著生命去旅行」,並於參觀景點「成都旅社」合影留念。

參加活動的民眾在回饋中皆提到,此次行程讓他們大開眼界,不但從中認識大林鎮的歷史與文化,也體驗到慢城、慢遊的理念與精神。一個上午的參觀感覺意猶未盡,期待未來南華大學能再舉辦大林深度體驗的小旅行。

訊息來源:南華大學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嘉義縣鄉村藝術行動

 

2022-10-132022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 讓藝術成為日常

嘉義縣今年起策辦「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主題藝術節,以嘉義的人文地理學概念為經、流經的溪流為緯,架構在地藝術的行動論述,用全新觀點描繪嘉義文化生活圈,首度舉行挑選沿著台三線公路的竹崎、番路、中埔、大埔四鄉鎮出發,活動展期自10月15日至11月6日,來自全台的藝術家與本縣11處社區,共同創作15件地景藝術裝置作品,要使在地面容更加立體突出。

藝術節藉族群融合、聚落文化、友善農業、環境教育四大核心,切入不同地域及議題主軸,整合「聚落文化共融、共榮」以及「人與自然共生、共存」觀點,從流經嘉義縣4條河—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及曾文溪流域區分,為期五年在18鄉鎮分年分區舉辦,立基在地自然景觀、人文資產,藝術介入與社區共創,產出豐富多元的作品與展演。

「藝術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策展人向家弘表示,藝術家致力將流域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再一次書寫,就是「再」這個字的核心詮釋,運用「藝術輪庄的行動,在地交陪的策略」,從土地出發來書寫在地人文故事,再次詮釋藝術,同時輪替深入詮釋地方。

13日上午舉行宣傳記者會,邀請創作藝術家們共襄盛舉,地點選在中埔鄉民代表會前,此處也設置一座由藝術家林純用、楊海茜老師及在地和興村辦公室共同創作的藝術品「日月同輝」,以鐵、竹條、彈性布鉤織而成,主體長寬7公尺、高3公尺,設計融入客家建築的半月池特色,表現客家文化的精彩。

「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亮點滿滿,活動期間週週有豐富精彩活動,包括藝文展演、親子遊戲、市集野餐日、文化論壇,更與知名烘培師吳寶春與本地烘培坊協同創作開發在地時令新鮮水果麵包、點心、果醬,也邀約縣內外藝文表演者共襄盛舉,讓藝術節不再只是作品展覽,而是人的溫度與土地的脈動,以此帶來更多迴響、共鳴。

記者會安排現代舞、凱渥模特兒走秀演出,為活動增添風采,吳寶春今也出席,帶來東石小麥製作而成的麵包與大家分享嘉義好滋味,他說用在地的食材製作才能讓大家認識嘉義,從「吃」融入生活,這些食材都是嘉義的驕傲。

2022年沿著竹崎鄉的竹崎親水公園4件作品【竹雨嬉遊】、【蜂育/豐裕】、【灣果聚香】、【綻放】;番路鄉牛埔仔愛情大草原3件作品【柿柿同心】、【土匪夫妻】、【凝望】;中埔鄉的中埔農創園區2件作品【瓜瓜一嘉親】、【月灣下的祝福】與中埔街區的【日月同輝】;大埔鄉街區與湖濱公園的5件作品【水分子2】、【蛻變】、【2021曾文大旱、地質紀念碑】、【野燒藝術行動/大埔燒】及【山麻雀之歌】。

在此同時,也將編輯出版2000本專冊,紀錄中埔鄉、番路鄉、竹崎鄉、大埔鄉藝術行動與社區故事,形塑當代地方學,讓更多人瞭解這片土地的文化價值,透過藝術家參與激發在地行動與對未來的想像,重新發掘因地制宜的地方知識學,展現原創的文化生命力,累加成為文化自信最堅實的基礎。

翁章梁說,希望全國所有好朋友能夠來嘉義欣賞常民生活跟藝術家結合所展現出的能量,也了解各個地方所發展出的不同生活文化,透過在地輪替創作再一次審視自己的生活,也能夠向外地人開口介紹家鄉。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曾文溪流域治理暨生態共同體

 

 

2022-10-06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流域共同體結盟

嘉義縣政府與台南市政府、經濟部水利署6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共同為曾文溪流域攜手簽署「曾文溪流域治理暨生態共同體」合作意向書(MOU),向世界與全國宣示打造上下游流域共同體的願景與合作藍圖,也為嘉義縣將在10月15日登場的「2022水鄉藝術行動」展開序幕。

嘉義縣自今年起,辦理「再。嘉義—環境藝術行動」,計畫未來5年輪庄嘉義縣18個鄉鎮市,以4條穿流嘉義縣版圖的河川,進行區域的劃分,分別是曾文溪、北港溪、朴子溪及八掌溪,其中2022水鄉藝術行動從曾文溪流域—大埔鄉出發,藉由地理「流域」概念來探勘、系譜出流域所經臨的土地、環境與人文特色,因此以田調水體影像、竹材藝術裝置、水分子編織舞台與水庫淤泥野燒等不同的媒材呈現方式,結合藝術與在地社區,共同創作5件藝術裝置與舉辦6場次社區共創藝術工作坊。

曾文溪上游的嘉義縣水鄉藝術行動,與中下游的台南市麻豆大地藝術季聯名,創造流域共同體,塑造氣候政治新論述,以「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為主題,邀請大埔鄉民、藝術家與遊客參與共創工作坊、互動表演、萬物議會,以感性的分享和關鍵的倡議,回首大埔的土地歷史與流變,思考人類、社區、水庫和流域萬物共生的未來可能。

縣長翁章梁說,從過去到現在,大埔是曾文溪流域上游到下游的存在關鍵樞紐;從現在到未來,大埔也將是曾文溪流域居民與萬物的藝術行動中樞。

「2022水鄉藝術行動—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1 大埔篇」於今年10月15日至11月6日舉行,展覽地點於大埔鄉地區,除打造多件裝置藝術作品與舉辦社區共創工作坊,大埔鄉公所更將原訂於3月的大埔藝術節移至10月22、23日舉辦,透過大埔愛樂小提琴的水上演出,將流域共同體的精神推廣至大眾面前。

更多活動資訊請見2022水鄉藝術行動-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1 大埔篇臉書粉絲專頁 ( https://reurl.cc/ERdK6K )。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大埔篇 | Facebook


LOCALCULTURETW: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



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嘉義縣】社區大學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知訊網>學習資源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http://www.napcu.org.tw/


嘉義縣邑山社區大學    https://cycc2.cyc.edu.tw/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學術交流學會承辦,本校服務區為大林鎮、民雄鄉、溪口鄉、梅山鄉、竹崎鄉、番路鄉、大埔鄉、阿里山鄉,共8鄉鎮。



嘉義縣邑米社區大學    https://cycc.cyc.edu.tw/


邑米社區大學營運主軸:生態復育 國際觀光 三創田園 食在我嘉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嘉義縣】家鄉100問

 

2022-06-26家鄉100問新書發表!翁章梁盼以本土教育 加強學童對家鄉認同與情感

為了讓在嘉義縣成長的孩子們深刻認識家鄉的生態與文化,傳承土地與先民的歷史記憶,縣長翁章梁上任後即提出編擬嘉義縣18鄉鎮「家鄉100問」鄉土教材的構想,歷經3年,集結眾人之力,嘉義縣政府27日於縣府中庭舉辦「家鄉100問」新書發表會。

  翁章梁說,由18鄉鎮市教育人員共同編纂的「家鄉100問」教材,終於在今年6月編製完成,這套18鄉鎮市的本土教材堪稱全國首創,未來將融入嘉義縣各校鄉土及戶外教育等課程進行在地化教學;儘管嘉義的孩子未來可能會在紐約、巴黎等不同國家生活,但期待透過本土教育、家鄉100問,讓孩子對嘉義縣充滿印象,更對嘉義充滿情感!

  發表會由安東國小絲竹樂團的表演揭開序幕,由融合智慧科技和鄉土教育的「家鄉100問線上百人學堂」登場;翁縣長化身為家鄉100問翁老師,與線上共8所國小、113名學生互動,發表會現場學生與來賓都化身為學生,以「遠距教學+現場教學」的混成教學模式,利用Google Meet線上教室和醍摩豆全球智慧學院提供的HI-teach5智慧課堂,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遠距智慧教學。

  翁縣長以遠端方式與線上學生一同探究家鄉的風土民情和美食,並針對每一個問題進行選答、問答及搶答,更透過文字雲AI科技的分析模組進一步了解學生們對家鄉的認知,再透過即時提問、學生發表和老師的闡釋,讓這堂「家鄉100問線上百人智慧課堂」精彩呈現,也讓所有人領略智慧課堂結合鄉土情感的無窮魅力。

  家鄉100問編寫的過程匯集全鄉各國小、社區仕紳及鄉公所協力參與,從問題的選定、撰寫的模式、現場探查、資料審閱、反覆校稿傾盡心力;期待透過問答的方式,引導學子了解在地文化特色、認識家鄉的風土民情;並以此為根基,實際結合各校走讀家鄉課程,透過實地探索與體驗課程,連結在地情感,體現家鄉文化魅力,傳承家鄉的歷史情感與記憶。

  教育處指出,要完成這套「家鄉100問」鄉土教材相當不容易,因為這18本「家鄉100問」動員全縣所有國中小教師投入問答文字及圖片編輯,幾乎每一位參與教師都必須針對各鄉鎮市的風土民情、歷史沿革、自然景觀、人文地理、宗教禮俗及在地美食等特色進行實地探索,同時訪談地方耆老、文史工作者,以深入探究家鄉在地文化的來龍去脈。

  此外,需研讀考察各類的文獻資料對比文稿的正確性及完整性,再加上探究式提問的設計,以及文稿的撰擬、圖文的整理與彙編;最後由專家學者組成的編輯委員去蕪存菁的挑選出各鄉鎮市80題問答,加上嘉義縣跨鄉鎮共通性問答20題,才成就出18鄉鎮市的「家鄉100問」鄉土教材,這樣的成書工程相當浩大費時,也顯得這套教材的獨特性和珍貴性。

  最後,由翁縣長帶領18鄉鎮主責校長完成「家鄉100問鄉土教材」啟動儀式,每一位校長拿著代表該鄉鎮的「家鄉100問」教材地圖,在縣長的引導下共同拼成嘉義縣地圖,象徵各鄉鎮教師完成這一項嘉義縣鄉土教育重大的里程碑,18鄉鎮的「家鄉100問」鄉土教材將在111學年度,今年8月正式進入嘉義縣各國小校園,成為各校鄉土教育的重要教材。

  教育處長李美華說,透過這套教材啟動各國小鄉土教育課程實踐,融入各校校訂課程,以該鄉鎮的家鄉100問教材為基礎,提供各校師生於鄉土戶外踏查的運用,教育處教發科亦於111學年度規劃系列競賽活動及教師增能研習,期待深化學子對家鄉的情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