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臺灣考古】史前文化

 

臺灣史前文化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臺灣史前史廳


台灣史前文化 - 教育百科 | 教育雲線上字典

台灣史前文化

依據文字的有無,可分為「史前時代」「歷史時代」。人類尚未出現文字,未有文字記載的時期,稱為史前時代;有了文字以後的時期,則稱為歷史時代。而台灣的史前時代,依照使用的工具不同,可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晚期)

時期:距今五萬年前至一萬年。

代表文化:長濱文化

特色:當時的人們使用以敲擊、打製而成的石器,已知用,居住在洞穴中,並以採集、漁獵的方式取得食物。
新石器時代

時期: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一萬到五千年;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四千六百年至三千五百年;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三千五百年至兩千年。

代表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

特色: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於大自然的依賴程度已經降低,此時期的人們以磨製的方式製作石器,並且因為已經懂得使用火,因此也開始燒製陶器,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甚至出現彩陶、黑陶。農業也在此時期出現。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農業,以種植如芋頭等根莖類作物為主,中、晚期則改以種植稻米等穀類作物為主。農業出現顯示此時期的人類已經由採食進入產食,開始定居生活。
金屬器時代

時期:距今兩千年。

代表文化:十三行文化

特色:此時期的人類開始使用銅、鐵製的工具。過著以農業為主、漁獵為輔的生活,聚落的規模與數量也增大。


台灣的史前文化/劉益昌 |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雖然長期以來台灣人對於本土過去歷史的瞭解有著嚴重的偏頗,但卻無法完全抹煞過去人群在台灣活動的事實。考古學者告訴我們,台灣當然不僅只有四百年的歷史,而是有更長的時間深度,原來就有長期居住的史前時代族群。近年來的研究成果,更把人類活動的時間深度延伸到更久遠的更新世冰河時代,也就是史前時代的早期階段。台灣地區從日治初年以來,長達百年以上科學的考古工作,發現大量保存於地層中的考古遺址,透過考古調查發掘及研究,記錄了過去人類存在的事實,並初步建構史前時期人類文化發展歷程;從1980年代以來幾次大規模的考古發現與發掘工作,都使得我們重新思考台灣早期人類活動的過程與變遷,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台灣人的定義。因此本週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博士談談台灣的史前文化狀況。

臺灣史前時期 - 維基百科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考古臺灣


分項連結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史前文化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考古遺址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中央研究院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考古學會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博物館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文化園區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文獻圖書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資訊資源索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