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歷史現場/被遺忘記憶!5大左營見城計畫的歷史軌跡 | 藝開罐 | 琅琅悅讀
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再造歷史現場」以當代的思維融合過去歷史與文化的軌跡重新演繹並活化,讓歷史場域重現。過去的歷史不會被完全遺忘;文化也不會完全消失,經再造後將以另一種形式或詮釋再現空間的意義。
文資局小編將以系列報導的方式不定期更新內容,讓歷史建築、古蹟與紀念建築,透過「再造歷史現場」系列以文化保存以及空間再利用的多元觀點,將具有故事性的場域以不同的使用目的,呈現建物的新生命,讓我們有機會穿越歷史的長廊,搜尋屬於我們的文化基因,讓我們更加珍惜這片土地。
本篇介紹高雄地區包含東門、見城館、舊城遺跡公園等地,共有5個歷史場域再現!(編按)
🎯重拾被遺忘的歷史記憶-左營舊城見城計畫
左營舊城見城計畫(以下簡稱,見城計畫)以重建臺灣第一石城「鳳山縣舊城」為目標,透過東、南、西、北及城內五大子計畫,以縫合龜山串接蓮潭、歷史堆疊城市考古、舊城門戶重塑再造、貫穿古今散步舊城等方式,重現舊城人文地景。此外,更跨域結合文化科技,以全臺創新的五感體驗模式,讓民眾看舊城的歷史脈絡及古人生命之全新價值,建構具國定古蹟深度的加值內容,同時重新連結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走過建築遺跡發掘歷史痕跡-從防禦到共生
東門子計畫透過護城河通水及夜間景觀工程,將代表舊城防禦精神的實體元素「護城河」,進行整體河道整治及周邊景觀重塑,並以光為媒介,賦予舊城夜間語彙。藉此強化舊城再利用,增近周邊居民生活品質,並帶動古蹟周邊日、夜間觀光潛力,吸引人潮到此參訪的,成為國定古蹟新亮點。
為使南門重新回歸到左營舊城的整體內。見城計畫透過南門子計畫提出圓環路型調整及地景廣場設置等空間改善方案,使南門得以與東門串接,並改善南門圓環路型造成的交通不便。
西門鐵工段城牆因過去隱藏於眷村內成為眷舍的一部分,像是砲台則挖空成為房間,砲台旁的城牆也被挖空成為眷戶的生活空間。也因為隱蔽在眷舍中,所以也是舊城城牆保存最原始的一段。見城計畫將西門城牆流失的中腹土回填夯實,整理馬道面,修復城牆缺損處、參道及神社基座,完成後的鐵工段城牆展現清代、日治與眷村時期等三個年代的歷史痕跡。
北門子計畫除北門段及鎮福社修復外,亦透過沿舊城新設開闢空中步道「見城之道」,串聯因日治時代勝利路開闢造成東門殘蹟段(原眷文館段)及龜山蓮池潭段斷裂的情況。針對龜山部分的縫合,採鋼構人行空橋,經由人行空橋串連舊城城牆紋理,創造觀覽動線路徑,重現清代「圍龜放蛇」(倚龜山建城)的舊城風貌,使舊城空間更完整。
🎯跨越古今見證百年舊城風華
城內子計畫則透過「見城館」作為展示舊城歷史文化的空間,運用科技互動設施,呈現左營舊城歷史興衰與變化。館內擁有全臺唯一結合光雕投影且動態演繹百年歷史的舊城模型展示,新科技演繹老歷史,運用AR及VR互動裝置設計,提供全新的方法看見舊城。藉此重新詮釋並再現舊城自明鄭迄今的歷史軌跡,讓民眾享受如重臨百年舊城、跨越古今的3D互動實感體驗。
見城計畫網站
城內子計畫則透過「見城館」作為展示舊城歷史文化的空間,運用科技互動設施,呈現左營舊城歷史興衰與變化。館內擁有全臺唯一結合光雕投影且動態演繹百年歷史的舊城模型展示,新科技演繹老歷史,運用AR及VR互動裝置設計,提供全新的方法看見舊城。藉此重新詮釋並再現舊城自明鄭迄今的歷史軌跡,讓民眾享受如重臨百年舊城、跨越古今的3D互動實感體驗。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 https://rhs.boch.gov.tw/rhs/index.aspx
左營舊城見城計畫 https://rhs.boch.gov.tw/rhs/plan.aspx?p=4
鳳山縣舊城,又稱左營舊城,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由於清代左營地區劃歸鳳山縣管轄,故稱為鳳山縣城。乾隆51年(1787)因林爽文事件,縣治遷往今鳳山區,稱鳳山縣新城,原鳳山縣城改稱舊城。嘉慶10年(1805)海盜蔡牽攻破鳳山縣新城,縣治再遷回舊城。地方官吏有感於戰亂與防衛之重要性,於道光5年(1825)倡議籌措建城經費,由土城改建為石城,於道光6年(1826)完成修復,為臺灣第一座石城。 左營舊城見城計畫目標達成重建臺灣第一石城、縫合龜山串接蓮潭、歷史堆疊城市考古、舊城門戶重塑再造、貫穿古今散步舊城等目標,重現舊城之人文地景,並規劃跨域結合文化科技,以全臺創新的五感體驗模式,讓遊客看見國定古蹟舊城的歷史脈絡及古人生命之全新價值,建構具國定古蹟深度的加值內容,同時重新連結被遺忘的歷史記憶。見城計畫網站
FORMOSARACE:【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URBANSCAPETW:院會議案【行政院】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執行情形」報告(110年11月11日)
URBANSCAPETW: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全盤整理索引
FORMOSARACE:再造歷史現場【高雄市】左營舊城見城計畫(2016年7月~2020年12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