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彰化縣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



彰化縣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       https://culture.bocach.gov.tw/


彰顯文化 - 達人帶您走讀在地    


彰化縣原住民生活館

彰化縣原住民生活館 | Facebook

於原稅捐處舊址規劃,結合彰化市復興環保公園,於93年興建完成本館。外觀使用富原味和具代表性的石材,戶外則設有圓形模構劇場,圖騰柱代表各族一律平等,各自擁有獨特而傲人的文化歷史。打造16族主題生活場景,讓參觀民眾能夠藉由互動融入至原鄉,加深民眾對於原住民各族生活、文化、藝術的印象。在樂器體驗區帶領大家敲擊原住民樂器配合唱歌及跳舞,以音樂主導社區向心力,倡導音樂無國界。

賴和紀念館

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賴和紀念館    https://www.laiho.org.tw/

賴和 | Facebook

賴和除了新詩、隨筆雜文及舊詩文,亦是台灣新文學發軔期最重要的小說家,可說是台灣現代小說的奠基者。賴和醫館為賴和在彰化行醫、生活的重要場所,鄰近市場鬧街,具強烈的庶民生活氣息,亦深刻反映在賴和的諸多作品中。1990年代初期,地方政府為闢建中民街遭拆除,賴和後代於原址成立賴和紀念館,推廣台灣文學文化。館內藏有完整之賴和遺物、藏書、字畫、手稿及相關文獻資料,並陸續蒐藏、展示彰化地區作家之手稿文物。


南北管音樂戲曲館

南北管音樂戲曲館 | Facebook

設立宗旨是讓曾經頗負盛名的南管、北管音樂戲曲重新被發掘定位,使這項寶貴的文化資產,得以繼續傳唱,進而發揚光大。除具有展示、研習、推廣、交誼等功能外,還負有學術研究及文化薪傳、輔導館閣的任務。自76年開始積極推展南管、北管、七子戲等研習班,培訓大量曲藝文化薪傳種子人才,於85年成立南管實驗樂團,89年成立北管實驗樂團。近年積極推動校園南北管扎根,提升縣民對南北管的認識,積極傳承傳統戲曲藝術文化。

彰基創始紀念館

彰基文史博物館    https://cchhmuseum.org/archive/index.php

展示早期使用的手術器械、建築材料與外籍宣教師們飄洋過海,來到福爾摩沙為這塊土地奉獻的感人故事。彰化基督教醫院建立於1896年,當時委託造船師張番先生設計建造,使用來自福建的福杉樑木、青瓦琉璃與紅磚等建構而成的兩層樓建築。保留了一樓禮拜堂的其中一面水泥牆,由住在台東的瑞士籍蘇德豐神父在牆面上繪製以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故事為主題,也是彰基精神的發源-無私奉獻謙卑服務。

南郭郡守官舍

南郭宿舍群為彰化縣現有佔地面積最大、建物門寬廣的高等日式宿舍群。擁有16間公部門宿舍,含一獨棟郡守官邸,建物多為日治時期木造建築,每棟建物皆近百年歷史。南郭宿舍群7號及8號兩間日式宿舍,目前由南郭國小代管,因此成為小朋友的學習園地,並產生出許多不同的可能,除導覽活動外還有各種課程,學習清潔與整理環境,空間美化綠植栽,展覽空間規劃以及各種使用方式。

工藝展覽館

鶴棲別墅位於鹿港鎮九曲巷內,清光緒年間地方富豪王生所建,為王氏經營金融信託業之場所,並以「三泰行」商號與大陸往來貿易盛極一時,其花園洋樓造型屬閩南與西洋建築折衷樣式,具獨特建築風格與宅第美學,2010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經修復後始成今日樣貌並開放參觀。2019年8月正式掛牌「工藝展覽館」,做為在地工藝的展示空間,發揚生活所在的在地文化,來到這裡除能欣賞本地精湛工藝,也能見證老建築重生,細賞建築美學。

鹿港鎮圖書藝文中心

原為役政大樓,後因役政改革轉型為鹿港鎮圖書藝文中心。鄰近76號東西向快速道路,附近有楊橋公園、護安宮、文武廟、文開書院、地藏王廟、龍山寺、鹿港民俗文物館、福興穀倉等古蹟寺廟景點,為鹿港鎮內南區的重要文化設施。目前一樓為展演廳,提供藝文展覽、展演之用,二樓為研習教室及期刊室,開設藝文生活研習課程及提供民眾閱覽使用,三樓為鹿秀社區大學,提供在地居民做進修。

長源醫院 - 鹿港歷史影像館

許蒼澤的父親許讀醫生習醫後,回鹿港開設「長源醫院」。許讀在日治時期就接觸攝影,家中還自設暗房,沖洗相片。許蒼澤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16歲開始接觸影像,並在長源醫院住家內設置暗房設備,其拍攝的影像多以記實為主,真實的記錄當下所見所聞,忠實的表達,避免太多藝術化或戲劇化的處理。許蒼澤的影像中,多數以人的生活為主,反映了時空背景、人的穿著,是最寫實的記錄。

埔心鄉地方文化館

埔心鄉位於彰化地理中心位置,舊名坡心,是典型的農村聚落。地方文化館位於文化、行政、教育中心地帶,緊鄰鄉立圖書館。為了與鄰近鄉鎮演藝廳做區別,期許埔心鄉演藝廳成為小型地方文化中心,除了地方性藝文展演空間,將作為鄉民研習、訓練、社區大學、社團活動、幼兒學習等多元教育空間,此外,將各聚落中具有歷史性的文化故事、舊有文物資料,加以保存、整理成冊,保存於館內,以供後代子孫認識,繼而傳承。

羅厝天主堂

教堂環境幽雅是中台灣天主教發源地,開創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教會提供社會關懷、醫療服務、地方建設等在地服務,145年來,保存著台灣天主教早期傳教史料與文物等豐富資料,如今更成為歷史建築與宗教百景之一。今年文物展以「愛的生命光廊」主題系列,按年代自古今首次展出全台唯一、第一僅存的文物,期透過本次展覽,述說傳教士的生命故事,並使民眾更加了解羅厝天主堂對於台灣中部的貢獻與影響。

巫家捏麵館

展示台灣早期捏麵藝術,提供鎮民從事文化藝術消費的空間。本館秉持永續經營之理念,積極規劃展品及捏麵文化推廣活動。館內展覽與捏麵作品,表達巫家捏麵跟建醮看桌的淵源、也期望讓生長在這塊土地的大眾,能在展覽中重新認識自己文化的根源。2015年重新定位為捏塑園區再次開幕,期望透過多元的展覽與設施,吸引更多觀眾了解、認識、認同捏麵這個傳統文化,讓這項瀕臨消失的文化能夠慢慢復甦、被更多人喜愛、看見。

王功蚵藝文化館

本館由返鄉藝術者余季  運用蚵殼為元素  注入對故鄉對海的情懷

創造出老人國群像、漁夫  以及以創意替代技術  讓老少咸宜都能自己動手做  候鳥、貓頭鷹、魚等DIY體驗

展館不僅展示蚵殼藝術   同時介紹蚵的養殖和生態價值  王功漁村的人事物演變

為您規劃一趟王功輕旅行  暢遊西海岸風光  認識海洋文化 就從這裡開始

二林蔗農事件紀念館

原為二林國小碩存校長宿舍,係於日治時代昭和13年(民國27年)保留日式建築的特有文化,和學校百年禮堂及西鄰的天主教堂、二林武德殿和縣定古蹟二林仁和宮,連結成具有教育史觀之教育文化休閒特區。本館為紀念二林蔗農事件,從紀念館建築原貌正足於補實台灣歷史教育的歷史影像。基於文化保存概念及彰顯歷史價值,並提供後人共同記憶、緬懷區域,承載著民眾對農村的生活印象與歷史軌跡,是文化發展與變遷的最佳見證者。

台西村影像館

以記錄台西村多年的攝影書南風為影像主軸,經年累月的影像記錄進行展覽,展出該村長期面臨工業經濟影響,及當地環境人文改變過程影像,喚起世人對環境的重視與省思。並提供社區居民以影像、文化、社區創造活動的空間,透過社區影像館的平台形塑社區文化、環境、生態的再造與社會教育的功能。結合台西村各項祭典(如中元節的拜溪王)記錄與鄰村或當地文化活動連結,以達成城鄉文化平權,創造城鄉新文化活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