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花蓮學

 

花蓮學     https://hualienstudies.com/

國立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


東華人社院縣志編纂團隊辦理「第七屆花蓮學研討會-21世紀的花蓮20年」圓滿落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28 15:47:43)  由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吳冠宏院長所率領的「續修花蓮縣志」編纂團隊,為持續帶動地方各界對花蓮變遷的討論及未來想像,今年度(113)亦在花蓮縣政府及花蓮縣文化局支持下,10月25日於東華大學人社一館舉辦「第七屆花蓮學研討會—21世紀的20年」。多位學者、在地耆老、顧問、縣政府與文化局夥伴皆特地蒞臨出席給予支持。

研討會當天東華大家長徐輝明校長親臨開幕式致意,為大會及編纂工作獻上祝福。徐校長表示,東華大學以人文立本,感謝吳冠宏院長團隊承接此項極富意義的工作,使東華持續深耕地方,與在地連結。

吳冠宏院長表示,去(112)年的「花蓮學研討會」聚焦於續修團隊之於10篇志書內容的構想,希冀透過凝聚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文史工作者、耆老,以及在地青年,一同討論「如何紀錄花蓮歷史」。今年度的花蓮學研討會則擴大視角,轉向直面21世紀的花蓮變遷。透過3篇邀稿、9篇徵稿及一場地方志對談,與關心花蓮的各界先進與青年朋友們以不同角度探討花蓮的族群、地方認同及衍生的觀光議題。

本次研討會的3篇特約邀稿分別為:「花蓮地區原住民族歷史相關紀念碑概述/潘繼道」、「向陽前山太魯閣族/帖喇・尤道Teyra Yudaw」、「凝視與『被』凝視:建構洛韶部落志的再發現/Rungay Harung與張光承」。此場次由康培德教授主持,四位發表人透過專文,分就「歷史紀念碑」、「太魯閣族歷史記憶」及「洛韶地區的太魯閣族部落踏查」呈現族群己身的歷史記憶,及呼籲重視族群自身的群體意識。中午特闢青年學者論壇,此場次由潘宗億教授主持,尤樂見五位新秀分別從不同的主題與視角,讓我們看到地方學文化薪傳的學術潛力。

地方志對談邀請到「光復鄉志」團隊、「續修吉安鄉志」團隊前來分享,原安排的「豐濱鄉志」團隊因故不克前來實屬可惜。不過該場對談在纂志經驗豐厚的孫大川老師主持下,仍是討論熱絡。吉安鄉志為花蓮轄域內最早修志,也是第一個啟動續修工程的地方志。光復鄉志則係第一次編纂,於去年底正式啟動。而經過徵稿的其他9篇文稿,則分就文化景觀(大理石雕刻、傳統族語地名)、產業(觀光、漁業)及移住者社群、地方人物等方面進行探討。

本次研討會,林潤華教授主持的第二場次,有關「花蓮新舊地名考」與「石雕家楊英風」兩論文,充滿懷舊的情懷與語言變革的趣味。陳鴻圖教授主持的第五場次,涉及衝突議題的「鳳林慢城與光電發展」及「蘇花高」,更引發輾轉不斷的熱絡回響,誠如吳冠宏院長所言,本次研討會即是一個階段的成果,期盼透過更加廣泛且深入的討論,凝聚並吸引更多關心花蓮的大眾一同「書寫」,形成一個「大型的跨領域團隊」,串接起官、學、社會,為花蓮留下更加全面的歷史記憶與紀錄。

東華大家長徐輝明校長向與會來賓致意。


由孫大川老師主持的地方志對談。

花蓮縣政府陳建村參議出席「第七屆花蓮學研討會」給予支持。

擔任引言開場的計畫總主持人人社院吳冠宏院長。

研討會大合照。


第七屆花蓮學研討會:21世紀的花蓮20年

為保存珍貴的地方歷史記憶,花蓮縣文化局於去(112)年啟動了第四次續修花蓮縣志的纂修工作,計畫以四年的時間為花蓮縣留下民國91至110年間的豐富歷史記述。為使本次續修內容更具多元性,花蓮縣文化局與縣志纂修團隊於113年10月25日(星期五)假國立東華大學人社一館文二講堂辦理「第七屆花蓮學研討會:21世紀的花蓮20年」活動,邀請各界人士交流對談,激盪不同的論述視角。


      縣長徐榛蔚表示,此次的續修工程對花蓮縣而言,是一項重要的歷史文化保存工作,纂修團隊將記錄民國91至110年間花蓮各面向的發展與變化,期盼透過專家學者、在地居民和各界關心續修工作夥伴的共同參與,與縣府及國立東華大學纂修團隊,一同見證花蓮這二十年來的珍貴變遷。


本次「第七屆花蓮學研討會:21世紀的花蓮20年」活動,廣向各界徵稿,除了青年學者發表的場次外,另安排三篇特約邀稿,分別為「花蓮地區原住民族歷史相關紀念碑概述/潘繼道」、「向陽前山太魯閣族/帖喇・尤道Teyra Yudaw」、「凝視與『被』凝視:建構洛韶部落志的再發現/Rungay Harung張光承」。希望透過此機會,與各界有志青年、文史工作者或民間團體及地方耆老進一步交流。


      此外,研討會還特別規劃「地方志對談」環節,邀請近年啟動且首次進行編纂工作的「光復鄉志」、「豐濱鄉志」團隊,以及甫完成的「續修吉安鄉志」團隊與會,共同分享他們的編纂經驗,該環節將由擁有豐富纂志經驗的孫大川老師主持。


      花蓮縣文化局表示,續修工作每篇預計完成20萬字的初稿,目前編纂作業正在持續進行中。縣府與東華大學編纂團隊也將持續辦理「花蓮想像·想像花蓮」系列講座及FB粉專社群「洄瀾走讀-續修縣志計畫」討論,未來也將舉辦縣志初稿公開閱覽、成果發表會等活動,期待匯聚縣府、編纂團隊與各界的共同力量,攜手為續修花蓮縣志提供全面完整的豐饒紀錄。


洄瀾走讀 - 續修縣志計畫 | Facebook



「續修花蓮縣志編纂計畫」:生態場演講生動開講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06 13:39:22)由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吳冠宏院長所組成的「續修花蓮縣志編纂計畫」團隊,於11月3日與社會科學經典導讀課程合作辦理「花蓮想像.想像花蓮」系列講座,邀請生態攝影師白欽源蒞校,以「光的洄游-花蓮溪口生態攝影」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透過白欽源攝影師一幅幅動感十足的水鳥攝像,不僅展示了花蓮獨有的生態美景,更重要的亦在於攝影背後的理念:白欽源老師直指己身「如何走入動物的時區」,透過學習仿效牠們的五感去重新感知我們身處的環境,才會明白原來一條溪流並不只是教科書上的平面文字,而是一個生命力盎然、不均質的生態系。即使在大家最習以為常行車經過的大橋,下方看似平凡無奇「又無聊」的河灘沙洲,於候鳥們繁殖季節依然潛藏著無數小小生命在等待成長!

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過程難免發生衝突,而我們卻未必能察覺,自己的一些細小行為會對同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生物造成多巨大影響。白老師以他的經驗親切、專注又熱情地現身說法,除印證人類與環境共生的道理外,也在演講的最後,以每一場造訪最大的收穫往往在不期而遇的驚喜。計畫趕不上變化,那一語道破自然神妙的哲光無形間投向全場,讓聆聽的青春容顏滿溢著探索的希望。

如同主持人吳冠宏院長引用東華大學吳明益老師的作品做出的結語:「最初之火微小而被點燃了。」經此引導,相信不僅可以轉化為一股守護環境的力量,在東部就學的孩子們,也會更珍惜自己得天獨厚的學習環境,並勇敢地跨出步伐,走在發現自然的路上。

「續修花蓮縣志編纂計畫」團隊今(112)年度辦理3場「花蓮想像.想像花蓮」系列講座,分就舊照片/繪葉書、鐵道與生態邀請相應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後續團隊仍會持續辦理系列講座,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文史工作者前來與大眾交流分享彼此對花蓮的認識與想像。更多詳細資訊可追蹤訂閱計畫的臉書粉絲專頁「洄瀾走讀-續修縣志」: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1952217693&mibextid=ZbWKwL生態攝影師白欽源以「光的洄游-花蓮溪口生態攝影」為題演講。

生態攝影師白欽源以「光的洄游-花蓮溪口生態攝影」為題演講。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吳冠宏院長主持「花蓮想像.想像花蓮」講座。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吳冠宏院長主持「花蓮想像.想像花蓮」講座。


東華大學縣志編纂團隊辦理「第六屆花蓮學研討會」及「花蓮學系列講座:鐵道場」圓滿落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030 17:10:42)由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吳冠宏院長組成的跨領域團隊於112年3月接下花蓮縣志二十年一修的續修任務。為促進與地方的交流及對續修縣志的想像,在花蓮縣政府與花蓮縣文化局支持下,編纂團隊10月27日於東華大學人社一館舉行「第六屆花蓮學研討會:承先啟後--《續修花蓮縣志》的想像與實務」。

從2006年第一屆花蓮學定調「地域/族群/時代/領域」四大面向開始,2008年第二屆為「人文、藝術、生態」、2010年第三屆為「文創、石雕、洄瀾事」、2013年第四屆為「新文化產業/印象花蓮」、2017年第五屆為「親近土地,傾聽眾聲」。大家睽違已久的「第六屆花蓮學研討會」,終於以「續修縣志」為主題隆重登場,意義不同凡響,這也是我國第一次以單一地方志書修纂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縣長徐榛蔚、立委傅崐萁、文化局長吳勁毅、多位在地耆老、顧問等特地蒞臨出席給予支持,期許透過團隊的投入,凝聚地方居民、各界賢達與專家學者的多元視角與關懷,為花蓮留下更加全面的歷史記憶與紀錄。

研討會共分成三個場次,透過10篇志書撰稿老師進行架構發表,邀請相應領域的專家學者與談交流,一篇篇專業與實務的溝通,使全場洋溢知識與經驗的豐盈,令人眼界大開。大會另邀請纂志經驗豐厚、現擔任《雲林縣志》總編纂的吳學明教授分享地方志編纂心得,兩縣志作法的異同得失,激發各方反思縣志如何展開想像與實務的問題。10篇志書的論文發表後進行綜合座談,亦提供續修方向與內容值得參考之建設性意見。經此淬練與洗禮,也使續修縣志團隊對於後續如何成功達陣,有了更為充足的準備與信心。

而在縣志纂修工作之外,為促進與社會大眾對花蓮的認知討論,團隊也將於計畫執行期間辦理10場「花蓮想像.想像花蓮」系列講座。首場演講已於6月2日登場,與東華人文院社會科學經典導讀課程合作,邀請文史工作者葉柏強老師就老照片、繪葉書等影像資料認識花蓮的今昔變遷。第二場演講則於10月29日舉行,與光復鄉的Pasela'an緩緩書屋合辦「臺灣鐵道 緩緩前行」專題演講,邀請《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古庭維老師主講。

古庭維老師透過其所拍攝的一幀幀鐵道風景,帶領與會者認識臺灣的鐵道發展歷史,從清治走到現代,從西部開往東部。鐵道變遷不只在於路線、火車車型與車站,亦能從周邊地名、溪流山川的名字發現潛藏背後的歷史發展。

而本場講座的地點Pasela'an緩緩書屋也有著相當動人的故事。書屋前身是日治時期光復站的站長宿舍,由一群熱情的地方青年共同經營。經營書屋的Awa劉于仙、Fali翁嬿婷、Moli Kati(摩力.旮禾地),以及其他默默支持的夥伴們,以此為基地紮根在地,或主辦或協辦各類活動,比如阿美語繪本教學出版、傳統歌謠復振工作坊、部落耆老教唱與青年學唱等等,戮力於在地文化的採集、紀錄與推廣,使緩緩書屋「不只是一間獨立書店」,更像是「一個溫暖的家」。

在這樣的空間裡聆聽臺灣的鐵道發展,伴隨窗外傳來陣陣的火車行駛過軌道聲,無疑是一場最迷人的文化饗宴。花蓮縣長徐榛蔚縣長特地出席「第六屆花蓮學研討會」給予支持。

花蓮縣長徐榛蔚縣長特地出席「第六屆花蓮學研討會」給予支持。

傅崐萁立委出席「第六屆花蓮學研討會」給予支持。
傅崐萁立委出席「第六屆花蓮學研討會」給予支持。與光復鄉Pasela'an 緩緩書屋合辦的「花蓮想像.想像花蓮」系列講座,邀請《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古庭維老師分享臺灣的鐵道發展沿革。
與光復鄉Pasela'an 緩緩書屋合辦的「花蓮想像.想像花蓮」系列講座,邀請《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古庭維老師分享臺灣的鐵道發展沿革。「第六屆花蓮學研討會」邀請纂志經驗豐富的吳學明教授演講。
「第六屆花蓮學研討會」邀請纂志經驗豐富的吳學明教授演講。演講會後大合影。
演講會後大合影。

訊息來源:國立東華大學

第三次《續修花蓮縣志》編纂啟動~東華大學攜手花蓮縣政府、文化局紀錄花蓮另一個二十年記憶 - NDH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