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 https://rhs.boch.gov.tw/rhs/index.aspx
療、浴、北投-最有溫度的生態博物園區
https://rhs.boch.gov.tw/rhs/plan.aspx?p=10
北投具有豐富的自然環境和歷史累積,百年前開始的溫泉文化、社區故事與生活記憶,讓北投有著與其他城區不同的溫度。在民國90年代北投溫泉博物館的搶救及古蹟恢復過程中,激起了社區居民對於在地文化特色以及生活環境的關注,使社區發起「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之倡議。「療、浴、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計畫統合北投周邊多樣的環境資源,以大屯山系為背景,將現今已累積多「點」所形成遊客熟習之北投公園為主的路徑成「線」,再連結新北投關聯場館,形成「面狀」的生態博物館。並透過「溫泉、觀光、眷村及醫療」公共場域的再造,重現「療、浴、北投」歷史場景,使生態博物館的藍圖逐漸形成,成為北投長期發展的願景與方針。
「療、浴、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以北投溫泉博物館、新北投車站、中心新村三點作為核心館,連結週遭衛星館舍,培育地方導覽志工、在地公民科學家等,強化地方居民對故土的認同,同時以季節性活動活絡周邊文化場館,共同創造學習契機與多元參與管道,落實公私合作目的,展現歷史現場精神歷程。
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
「療、浴、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計畫,是一場公民運動,透過社會參與及不斷累積對話,共同型塑文化資產的保存意識。北投區域公民參與度高,自北投溫泉博物館保存運動起,至今已有相當穩固的基礎。本計劃將延續北投公民參與精神,並藉由社區市民團隊及地緣學校組織之連結,透過案內各子計畫,針對個別案件特殊性與議題,以公聽會、工作坊與講座等公民參與機制促進地方參與及收納意見,實現在地參與之價值。同時透過相關個案之執行,規劃不同之人才培育工作坊、講座課程等,推動在地多元文化、歷史記憶之傳承,適時投入駐地工作站、北投學論壇與教育案之執行。
2023-06-02。臺北市「再造歷史現場」 北投中心新村訪視
文化部為落實「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之核心理念,打破過去單點、單棟的、個案式的文化資產保存,提出以「再造歷史現場」為「重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為支持臺北市推動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文化部105年即核定總計約1億4,016萬經費,補助臺北市「療、浴、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計畫。上開計畫已於112年7月底執行完畢,為瞭解其再造歷史現場文化資產場域修復成果,以及後續空間活化再利用規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專業分區輔導團(眷村組)逢甲大學城鄉發展研究中心,於112年6月2日前往北投中心新村,與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第一線承辦人員、施工及營運單位等,針對眷村修復成果、空間活化策略、及園區營運模式進行交流討論。
臺北市再造歷史現場「療、浴、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透過北投生態博物館群落發展計畫、北投中心新村保存再發展推動專案計畫、中心新村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等3項子計畫,為北投重要公共場域進行軟硬體的強化,再現「療、浴、北投」的歷史場景。其中硬體修復工程基地位於北投中心新村,土地面積約13,498平方公尺,全區建物原有79戶。基地分為2期工程施作,第一期工程修復5戶眷舍建築,並規劃「一期示範區」持續推動現地保溫計畫,透過駐地工作站完成文物建檔,辦理策展與提供導覽服務。臺北市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主要補助第二期工程,進行約70戶眷舍建築修繕,亦於112年6月驗收完成,惟目前僅就建築物外觀進行修復,後續將依據空間性質與使用方式,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預算進行內部裝潢。
北投中心新村是結合北投特有溫泉文化與生活記憶的重要歷史現場,現全區交由臺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未來空間規劃將分為「複合藝文區」、「基金會公益區」、「旅宿體驗區」、等三大發展區域。其中「基金會公益區」已開放部分區域供民眾參觀使用,「一期示範區」即位於該區內,未來眷舍空間活化再利用規劃有旅遊資訊中心、常設展/特展空間、藝術家駐村空間、微型企業空間、親子環境教育空間、多功能展演空間等使用模式,預計113年10月進行試營運。
《北投,從前從前》繪本以北投場域內之人文歷史為素材作為發想主軸,輔以串聯文化資產、生態環境、溫泉資源及觀光產業等地方特色,發展生動有趣且具傳達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知識之故事。
FORMOSARACE:【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URBANSCAPETW:院會議案【行政院】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執行情形」報告(110年11月11日)
FORMOSARACE:
LOCALCULTURETW: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臺北市】療、浴、北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