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 | Facebook

大園尖山考古遺址位於桃園市大園國小及其鄰近,為臺灣戰後第一個考古田野實習發掘地點,出土遺留豐富,基於文化資產為全民所共享,因此特建置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使歷年發掘成果得以公諸於社會大眾,以達文化資產維護推廣之目的。
※此粉絲專頁由暮野文化整合有限公司建置管理。
探索文資、理解考古 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 3 週年館慶10月26、27日 熱鬧登場
桃園市首座考古遺址展示館「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3歲了,為慶祝「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生日,文化局規劃一系列教育推廣的活動, 10月26日、27日上午 10 時到下午 5 時,包含龍潭愛樂管弦樂團音樂會、文物整飭體驗、考古色彩燈籠工作坊、繪本故事手作體驗、文資教育成果展、青園國小社團表演及藝遊桃園數位集章等活動,邀請大家一同感受活力滿滿的考古館氛圍。
桃園市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更孕育出眾多優秀藝文人才,今年考古館和龍潭愛樂管弦樂團合作,以桃園文化資產為主題,10月26日下午帶來優美的演出,為大朋友、小朋友呈現桃園在地文化風情的跨界音樂饗宴。橫峰社區發展協會則分享自製尖仔造型手工餅乾,演出過程搭配摸彩活動,來現場逛展覽、欣賞音樂,就有機會將《尖山寶藏》桌遊、各種文創小物、手工餅乾等精美小禮帶回家。
10月26日、27日館慶攤位,除了文化局古蹟日成果展示外,也有航空城文史調查駐地工作站、龜崙之域地景藝術節文資教育、桃園煤礦產業歷史、榕樹下考古遺址等桃園市文化資產保存與推廣教育成果展,逛展覽玩遊戲的同時,集滿3枚可愛尖仔造型數位集章,還可兌換館慶專屬的限量精美紀念品「皮質飲料提袋」及「尖仔束口袋」,每日200份,送完為止。
每年館慶活動秒殺的手作體驗課程,今年規劃2場「時空的探險」繪本故事手作體驗、2場考古色彩燈籠工作坊以及6場「文物整飭體驗」,讓大小朋友玩中學,輕鬆認識考古知識。
歡迎大家在秋高氣爽 10 月26、27日的周末假期,大手牽小手,徜徉在廣闊的埤塘公園,聆聽悠揚的樂音、體驗一場活潑有趣的考古館生日饗宴。更多系列活動資訊詳情可至「藝遊桃園」臉書及「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臉書查詢。
桃園「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開館,保存近10萬件出土文物,帶領民眾認識土地和歷史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30)日下午前往橫山書法藝術館,出席「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開幕音樂會。鄭市長表示,「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位於「橫山書法藝術館」C棟地下一樓,典藏從大園國小到航空城開發階段,陸續出土將近10萬件的文物,在「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之外,部分出土文物也存放在航空城聯合服務中心的展示館,未來在航空城計畫完成後,將擇適當場址正式成立「大園考古遺址博物館」完整展出,籌備處則預計於111年中掛牌啟用。鄭市長說明,透過「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的展覽內容,民眾可認識到台灣人渡過黑水溝、大園移民來到許厝港之前,已經有史前人類在這裡生活並留下許多遺跡,藉此也更加認識我們所身處的土地與歷史。
鄭市長說,在他學生時期曾參與八里「十三行博物館」的前期調查,將一個汙水處理廠底下的十三行遺址保留下來,因此他就任市長後,十分在乎遺址保存,台灣的考古研究持續精進,在桃園也陸續發掘了大園國小的尖山考古遺址、草漯考古遺址、白沙屯考古遺址、虎頭山考古遺址等等,主因是因為桃園為台地地形,先民的生活範圍以海邊或河邊為主,隨著地勢隆起,較高之處因此留下遺跡。在考古團隊持續挖掘之下,也希望有更多文物出土,桃園將妥善規劃保存,將這些珍貴資產傳承下去。
鄭市長並說,「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展示內容共分為三大展區與體驗區,完整呈現尖山遺址的發掘過程、與環境互動的生活痕跡與脈絡,並藉由文物的展示及多媒體互動體驗,帶領民眾重返史前桃園。館方更設計了吉祥物「尖仔」與「考古爺爺」,以說故事與多媒體互動的方式,吸引大小朋友踏入考古遺址的世界。
鄭市長表示,配合「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開館,10月31日將舉辦「尖山遺址再現」活動,現場另有考古市集、手作體驗以及街頭藝人表演。除了考古遺址展覽之外,「橫山書法藝術館」風格獨特的建築美學、開館首展《飛墨橫山》51位國際名家的作品、以及「橫山書法公園」融入書法語彙的地景設計,都是必看的亮點。
今日包括立法委員黃世杰、湯蕙禎、市議員徐其萬、黃婉如、游吾和、市府參議王珮毓、市立美術館長劉俊蘭、文化局專門委員魏淑真一同出席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