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館長陳瑩芳表示,從工作坊成果展演中,看見了文學、寫作與跨越至戲劇的力量。其並以自身經驗與現場來賓互勉,應把自己照顧得更好,才更有力量照顧他人,並願讓臺灣文學館與臺文基地用文學支持及陪伴大家。而參與工作坊的學員也回饋,相信這個工作坊是有意義的,兩部作品所產出的能量,將能帶著參與其中的學員、受訪者與觀眾們一起邁步向前。
臺文館去年以「寫字療疾」特展探討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今年夏天再次聚焦於文學的療癒力量,邀請知名作家張亦絢擔任策展人,於臺文基地策劃「海馬打點滴:你有所不知的文學療癒」特展(展期至2025年2月)。臺文館並推出延伸活動:「療以自適:引錄劇場工作坊」,以「療癒照顧者」為核心目標,邀請作家李欣倫、劇作家林孟寰、心理諮商師梁秀眉及多位專業講師共襄盛舉,更與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合作,特別規劃連續4週的「肢體開發」課程,協助學員增進自我療癒、居家照顧的能力。
引錄劇場(Verbatim Theatre)以真人真事為劇本創作材料,劇本創作之精髓係著重訪談對象的「話語」,將受訪者的語氣、字句等原味呈現。本次臺文基地歷時10週的「療以自適:引錄劇場工作坊」,便是一場從田野到文字、從文學到劇場的嘗試,在這課程中,學員們更訪談了16位親職、長期照護者,讓照顧者的心聲,躍然紙上。
文學,還能如何療癒?接續「療以自適:引錄劇場工作坊」,臺文基地現正推出「心理師的文學療癒之旅」,包含「私書寫:樹洞工作坊」及「閱讀講座:心理師陪你擁抱情緒理解自己」。邀請嘗試創作、喜好閱讀的你,一起在課程中認識創傷與情緒,感受文學的療癒力量!活動名額有限,線上報名與詳情請見臺文基地官網及FB粉絲專頁。(廣告)
臺文館「療以自適:引錄劇場工作坊」今(29)於臺灣文學基地舉行成果發表。
臺灣文學基地「引錄劇場工作坊」今(29)舉行成果發表,現場氣氛溫馨且互動熱烈。
曾受訪分享生命故事的照顧者受邀出席「療以自適:引錄劇場工作坊」成果發表,肯定工作坊學員的努力與產出。
臺文館長陳瑩芳期許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臺文基地成為大家的後盾,讓文學陪伴大家的生活點滴。
全新跨域體驗 重溫文學經典 臺灣文學基地推卡夫卡逝世100週年紀念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16 11:41:46) 國立臺灣文學館位於臺北的據點——臺灣文學基地即日起至2024年10月13日推出「遇見卡夫卡 Kafka in Taiwan:卡夫卡逝世100週年紀念特展」,今(14)日並於臺文基地舉行開幕記者會!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副代表馬婷娜.盧貝休娃(Martina Rubešková)、捷克中心臺北主任馬凱棠(Mrs. Markéta Záhumenská)、臺北歌德學院院長余德莎(Theresa Hümmer)、捷克插畫家湯瑪士.瑞杰可(Tomáš Řízek)、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教授林蒔慧、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處長蘇碩斌等貴賓均蒞臨參與。當天活動不僅邀請知名作家耿一偉、彤雅立以「我們的當代人—卡夫卡」為題對談、並由來自捷克的導演楊.科馬雷克(Jan Komárek)、舞者宏札.馬利克(Honza Malik)帶來《Jan Komárek:昆蟲K.》精彩演出,現場迴響熱烈。
臺文館長陳瑩芳致詞時表示,卡夫卡的作品進入臺灣後影響至今。本次展覽結合捷克、德國及臺灣三地藝術家,將文學作品以咖啡、舞蹈、VR、漫畫等多元跨域方式呈現,相當符合臺文館一直以來推動文學走入日常的努力。
捷克中心臺北主任馬凱棠表示,卡夫卡其實是社交生活活躍、興趣廣泛,非常重視健康生活型態的人,即使已成為神話般的存在,但他的本質和我們一樣,是屬於他那個年代、我們這個年代的「人」。
臺北歌德學院院長余德莎表示,卡夫卡的作品永垂不朽,描寫人類最基本的經驗,如《變形記》中家庭的疏離感;《城堡》中因不熟悉社群規則被排擠在外等情況,橫跨不同文化、不同時代都可以引起共鳴。
臺文館表示,捷克作家卡夫卡於1924年過世,其被譽為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影響力不僅從文學拓展到其他藝術領域,多年來也深深影響臺灣的創作者。今秋推出的「遇見卡夫卡」特展,與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捷克中心臺北、德國在台協會、臺北歌德學院共同合作,以漫畫、電腦遊戲、虛擬實境體驗等,呼應卡夫卡的跨域力量。除首度展出漫畫家尼可拉斯.馬樂(Nicolas Mahler)甫在德出版、為紀念卡夫卡逝世100週年的漫畫傳記《Komplett Kafka(完整的卡夫卡)》海報,現場亦可體驗由歌德學院與獨立遊戲工作室查爾斯遊戲合作開發、並由捷克中心臺北支持繁體中文翻譯的電腦遊戲《卡夫卡大冒險》,及捷克多媒體藝術家米卡.強生(Mika Johnson)參與創作的VR虛擬實境體驗等。透過繪畫、動畫及數位媒介帶領讀者走入卡夫卡的文學世界,觀眾及玩家不僅能夠深入了解卡夫卡的創作來源以及心路歷程,更能化身《變形記》的主角,體驗變身昆蟲的瞬間。
除了多元跨域展覽,9月14日、15日也規劃系列紀念活動,更加突顯卡夫卡跨越年齡、跨越文化的感染力。包含由捷克插畫家湯瑪士.瑞杰可(Tomáš Řízek)帶領的親子繪畫工作坊,邀請大、小朋友一起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稻草人現代舞蹈團則將帶來經典舞作《虫》,結合仿生機械甲蟲的舞蹈作品,首度登陸臺文基地。而《變形記及其他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的譯者萬壹遵和知名烘豆師余知奇,則將透過「咖啡」展開哲學對談,現場還會手沖一款名為「卡夫卡」的咖啡與讀者分享!
在臺文基地如何「遇見卡夫卡」?今年秋季就讓期間限定的「遇見卡夫卡」,用全新的五感體驗,陪你一起重溫卡夫卡的經典文學!活動名額有限,線上報名與詳情請見臺文基地官網及FB粉絲專頁。(廣告)
臺灣文學基地「引錄劇場工作坊」今(29)舉行成果發表,現場氣氛溫馨且互動熱烈。
曾受訪分享生命故事的照顧者受邀出席「療以自適:引錄劇場工作坊」成果發表,肯定工作坊學員的努力與產出。
臺文館長陳瑩芳期許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臺文基地成為大家的後盾,讓文學陪伴大家的生活點滴。
全新跨域體驗 重溫文學經典 臺灣文學基地推卡夫卡逝世100週年紀念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16 11:41:46) 國立臺灣文學館位於臺北的據點——臺灣文學基地即日起至2024年10月13日推出「遇見卡夫卡 Kafka in Taiwan:卡夫卡逝世100週年紀念特展」,今(14)日並於臺文基地舉行開幕記者會!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副代表馬婷娜.盧貝休娃(Martina Rubešková)、捷克中心臺北主任馬凱棠(Mrs. Markéta Záhumenská)、臺北歌德學院院長余德莎(Theresa Hümmer)、捷克插畫家湯瑪士.瑞杰可(Tomáš Řízek)、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教授林蒔慧、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處長蘇碩斌等貴賓均蒞臨參與。當天活動不僅邀請知名作家耿一偉、彤雅立以「我們的當代人—卡夫卡」為題對談、並由來自捷克的導演楊.科馬雷克(Jan Komárek)、舞者宏札.馬利克(Honza Malik)帶來《Jan Komárek:昆蟲K.》精彩演出,現場迴響熱烈。
臺文館長陳瑩芳致詞時表示,卡夫卡的作品進入臺灣後影響至今。本次展覽結合捷克、德國及臺灣三地藝術家,將文學作品以咖啡、舞蹈、VR、漫畫等多元跨域方式呈現,相當符合臺文館一直以來推動文學走入日常的努力。
捷克中心臺北主任馬凱棠表示,卡夫卡其實是社交生活活躍、興趣廣泛,非常重視健康生活型態的人,即使已成為神話般的存在,但他的本質和我們一樣,是屬於他那個年代、我們這個年代的「人」。
臺北歌德學院院長余德莎表示,卡夫卡的作品永垂不朽,描寫人類最基本的經驗,如《變形記》中家庭的疏離感;《城堡》中因不熟悉社群規則被排擠在外等情況,橫跨不同文化、不同時代都可以引起共鳴。
臺文館表示,捷克作家卡夫卡於1924年過世,其被譽為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影響力不僅從文學拓展到其他藝術領域,多年來也深深影響臺灣的創作者。今秋推出的「遇見卡夫卡」特展,與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捷克中心臺北、德國在台協會、臺北歌德學院共同合作,以漫畫、電腦遊戲、虛擬實境體驗等,呼應卡夫卡的跨域力量。除首度展出漫畫家尼可拉斯.馬樂(Nicolas Mahler)甫在德出版、為紀念卡夫卡逝世100週年的漫畫傳記《Komplett Kafka(完整的卡夫卡)》海報,現場亦可體驗由歌德學院與獨立遊戲工作室查爾斯遊戲合作開發、並由捷克中心臺北支持繁體中文翻譯的電腦遊戲《卡夫卡大冒險》,及捷克多媒體藝術家米卡.強生(Mika Johnson)參與創作的VR虛擬實境體驗等。透過繪畫、動畫及數位媒介帶領讀者走入卡夫卡的文學世界,觀眾及玩家不僅能夠深入了解卡夫卡的創作來源以及心路歷程,更能化身《變形記》的主角,體驗變身昆蟲的瞬間。
除了多元跨域展覽,9月14日、15日也規劃系列紀念活動,更加突顯卡夫卡跨越年齡、跨越文化的感染力。包含由捷克插畫家湯瑪士.瑞杰可(Tomáš Řízek)帶領的親子繪畫工作坊,邀請大、小朋友一起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稻草人現代舞蹈團則將帶來經典舞作《虫》,結合仿生機械甲蟲的舞蹈作品,首度登陸臺文基地。而《變形記及其他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的譯者萬壹遵和知名烘豆師余知奇,則將透過「咖啡」展開哲學對談,現場還會手沖一款名為「卡夫卡」的咖啡與讀者分享!
在臺文基地如何「遇見卡夫卡」?今年秋季就讓期間限定的「遇見卡夫卡」,用全新的五感體驗,陪你一起重溫卡夫卡的經典文學!活動名額有限,線上報名與詳情請見臺文基地官網及FB粉絲專頁。(廣告)
與會貴賓合影(臺北歌德學院提供)
各國代表在「Kafka_in_Taiwan」特展開幕式上合影留念(臺北歌德學院提供)
臺灣文學基地即日起至2024年10月13日推出「遇見卡夫卡_Kafka_in_Taiwan:卡夫卡逝世100週年紀念特展」。
展場可體驗捷克多媒體藝術家米卡.強生(Mika_Johnson)參與創作的VR虛擬實境體驗。(臺北歌德學院提供)
展場可體驗由歌德學院與獨立遊戲工作室查爾斯遊戲合作開發、並由捷克中心臺北支持繁體中文翻譯的電腦遊戲。
與會貴賓前往參觀「海馬打點滴:你有所不知的文學療癒」特展。
國立臺灣文學館位於臺北的據點——臺灣文學基地即日起至2025年2月2日推出「海馬打點滴:你有所不知的文學療癒」特展,今(14)日於臺文基地舉行開幕記者會,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作家暨本展文學策展人張亦絢、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經理郭伊容、臺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執行長吳明錡、成功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吳易叡、紀錄片《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組長黃星達、華山文創園區執行長葉益青、鬥鬧熱走唱隊主唱呂長運、Podcast節目「這個,我不推」主持人姚姚、作家楊佳嫻、洪明道、許恩恩、林于玄等貴賓均到場共襄盛舉。
臺文館長林巾力致詞時表示,很榮幸邀請作家張亦絢擔任策展人,為展覽帶進更多創意及深入心靈層面的內容,精彩可期。本次展出張文環〈閹雞〉手稿及由林摶秋改編為舞臺劇時的劇照、楊青矗《烏腳病庄》;也介紹了大量的現當代作家作品,像是夏曼.藍波安、胡長松、洪明道、楊双子等,呈現臺灣文學豐富的面向。
本展文學策展人張亦絢表示,很榮幸可以為具有特色魅力的臺文基地加入小小心意,本次展覽對於跟文學有距離的朋友,是透過30多個小短句而創造「小口試吃」的可能性;對於有志寫作的朋友,則避免講義式的呈現,期待觀眾以「逃學」的心情來接觸文學。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經理郭伊容分享,「療癒」是雲門教室一直想帶給觀眾的主題,本次參與的「引錄劇場」目的不在於讓觀眾成為舞者,而是如何透過身體向外覺察、向內感知,成為可以支撐別人,也可以接住自己的人。
臺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執行長吳明錡提到,對於展場中的「點點滴滴攏是thiànn-thàng」印象深刻,除了看醫生吃藥,透過點滴漸進的方式讓身體自己修復,也是另一種「健康」的方式,本次展覽對此可以說是起了很重要的示範作用。
臺文館去年以「寫字療疾」特展探討臺灣文史中的疾病與療癒,今夏再次聚焦於文學的療癒力量,推出「海馬打點滴」特展,並邀請知名作家張亦絢擔任策展人。以《愛的不久時》、《永別書》、《性意思史》等作品廣受國人喜愛的張亦絢,長期關注電影、音樂等藝文發展,在她的精心規劃下,特展不僅引導觀眾閱讀文學作品,更一步步從「病者皆前輩」、「傷口開口說」到「點點滴滴攏是thiànn-thàng」等主題,與觀眾一同在生活點滴中發現療癒的契機。
本展也結合手機遊戲,將範圍拓展至廣闊、綠意盎然的戶外空間,邀請觀眾走出典雅精緻的日式宿舍展間,在大樹下、防空洞旁、鳥鳴間,感受文學的生命力,並在遊戲中獲得專屬的電子地圖。
為探討文學與療癒間的微妙關係,今日開幕後由策展人張亦絢、作家楊佳嫻以「愛與痛的再創造:文學與未知的療癒」為題展開對談。7月21日則由策展人張亦絢、醫師作家洪明道分享「小對話與大對話:邁向療癒的語言環境」。
試想照護者該由誰來照顧呢?臺文基地與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攜手合作「療以自適:引錄劇場工作坊」,由吳易叡教授在為期10週的工作坊,引導參與者理解照護的本質,完成一套屬於照護者的劇本。秋季則有「心理師的文學療癒之旅」,透過閱讀、寫作等方式,讓文學成為生命處方箋,接住彼此!
「海馬打點滴:你有所不知的文學療癒」特展
國立臺灣文學館位於臺北的據點——臺灣文學基地即日起至2025年2月2日推出「海馬打點滴:你有所不知的文學療癒」特展,今(14)日於臺文基地舉行開幕記者會,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作家暨本展文學策展人張亦絢、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經理郭伊容、臺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執行長吳明錡、成功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吳易叡、紀錄片《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組長黃星達、華山文創園區執行長葉益青、鬥鬧熱走唱隊主唱呂長運、Podcast節目「這個,我不推」主持人姚姚、作家楊佳嫻、洪明道、許恩恩、林于玄等貴賓均到場共襄盛舉。
臺文館長林巾力致詞時表示,很榮幸邀請作家張亦絢擔任策展人,為展覽帶進更多創意及深入心靈層面的內容,精彩可期。本次展出張文環〈閹雞〉手稿及由林摶秋改編為舞臺劇時的劇照、楊青矗《烏腳病庄》;也介紹了大量的現當代作家作品,像是夏曼.藍波安、胡長松、洪明道、楊双子等,呈現臺灣文學豐富的面向。
本展文學策展人張亦絢表示,很榮幸可以為具有特色魅力的臺文基地加入小小心意,本次展覽對於跟文學有距離的朋友,是透過30多個小短句而創造「小口試吃」的可能性;對於有志寫作的朋友,則避免講義式的呈現,期待觀眾以「逃學」的心情來接觸文學。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經理郭伊容分享,「療癒」是雲門教室一直想帶給觀眾的主題,本次參與的「引錄劇場」目的不在於讓觀眾成為舞者,而是如何透過身體向外覺察、向內感知,成為可以支撐別人,也可以接住自己的人。
臺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執行長吳明錡提到,對於展場中的「點點滴滴攏是thiànn-thàng」印象深刻,除了看醫生吃藥,透過點滴漸進的方式讓身體自己修復,也是另一種「健康」的方式,本次展覽對此可以說是起了很重要的示範作用。
臺文館去年以「寫字療疾」特展探討臺灣文史中的疾病與療癒,今夏再次聚焦於文學的療癒力量,推出「海馬打點滴」特展,並邀請知名作家張亦絢擔任策展人。以《愛的不久時》、《永別書》、《性意思史》等作品廣受國人喜愛的張亦絢,長期關注電影、音樂等藝文發展,在她的精心規劃下,特展不僅引導觀眾閱讀文學作品,更一步步從「病者皆前輩」、「傷口開口說」到「點點滴滴攏是thiànn-thàng」等主題,與觀眾一同在生活點滴中發現療癒的契機。
本展也結合手機遊戲,將範圍拓展至廣闊、綠意盎然的戶外空間,邀請觀眾走出典雅精緻的日式宿舍展間,在大樹下、防空洞旁、鳥鳴間,感受文學的生命力,並在遊戲中獲得專屬的電子地圖。
為探討文學與療癒間的微妙關係,今日開幕後由策展人張亦絢、作家楊佳嫻以「愛與痛的再創造:文學與未知的療癒」為題展開對談。7月21日則由策展人張亦絢、醫師作家洪明道分享「小對話與大對話:邁向療癒的語言環境」。
試想照護者該由誰來照顧呢?臺文基地與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攜手合作「療以自適:引錄劇場工作坊」,由吳易叡教授在為期10週的工作坊,引導參與者理解照護的本質,完成一套屬於照護者的劇本。秋季則有「心理師的文學療癒之旅」,透過閱讀、寫作等方式,讓文學成為生命處方箋,接住彼此!
「海馬打點滴:你有所不知的文學療癒」特展
展期:即日起至2025年2月2日,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照常開館,翌日休館)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展覽廳(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臺灣文學基地官網:https://tlb.nmtl.gov.tw/
臺灣文學基地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teratureBase/
臺灣文學基地(簡稱臺文基)今(18)日開幕,位於臺北市濟南路和齊東街之間的臺文基園區,是都會區保存最完整的日式宿舍群,共有7棟歷史建物,占地達350坪,精緻而有特殊氛圍。預期將成為雲集寫作者、評論家、出版人、閱讀大眾,並且凝聚創作能量的聚會所。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臺文基的成立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特別感謝在地幸福里的里長、里民、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等,以及臺北市政府在保存、修復過程中的努力。未來希望有更多的文學作品由此產生,並讓所有對文學有興趣的人,在這氛圍內享受文學、跨界激盪,共同灌溉這個基地,相信臺灣文學一定能長出更多豐碩的作品。
作家吳晟說,自己曾多次造訪以前的齊東詩舍,今日看到煥然一新的臺文基感到高興。以名稱來講,詩舍較有家族的味道,基地則有更多使命感。從園區的老樹到整體規劃都深深感受臺文基團隊的用心,也從臺文基成立的文學盛事中看到文化深化累積的臺灣文學厚度。
文化部表示,7棟房舍型塑基地一方空間,經重新定位及命名,精彩串聯文學各面向。包含「齊東舍」規劃「不願被消失:日式宿舍到文學基地」常設展,陳述完善的保存歷程;「悅讀館」打造臺北最強故事屋,兒童能閱讀各式繪本,並將延伸服務,鼓勵創齡觀眾來聽故事,進而講出自己的生命故事;「展覽廳」首檔特展「二十歲,你好:作家的青年足跡」回顧一百年間的文學創作環境,展示各世代在時代狂潮中擺蕩的20歲;「繆思苑」提供作者駐村自由創作並與民眾互動,新生代作家楊双子將率先入住;「文學厝」以「拾藏:臺灣文學物語」特展開展,之後提供全臺結盟的文學館舍活動策劃、舉辦、專題討論等專業交流;「創作坊」則是跨界多元活動的場域。
此外,園區並設有複合餐飲「平安京茶事Matcha One」提供民眾在日式建築中細品抹茶的醇厚滋味。還有巧妙的3個防空洞,以及幸福草地與玻璃屋可在草地與自然光之間,沉澱文學的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