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創生計畫【新北市】三峽區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地方創生 核定計畫


多元徵案

新北市三峽區「三峽地方永續創生計畫」地方創生計畫

本計畫以三峽在地產業出發,分為「打造臺灣版宇治茶鄉計畫」以及「復振三/山客-打造新北第一客庄創生計畫」兩個產業面向的發展策略,目標為建構三峽城鄉,從文化、教育到產業的永續支持系統。

「打造臺灣版宇治茶鄉計畫」:
1.建立三峽茶產業資源的串連平台:打造專屬「茶屋」空間。行銷在地特色茶-碧螺春、蜜香紅茶;規劃茶觀光系列活動,提升三峽茶產業的品牌意象。
2.研發特色茶的創新商品:將三峽碧螺春打造成台灣版宇治抹茶,提升茶的附加價值。
3.規劃地方扎根教育,促進三峽茶文化傳承;建立產業主題式培訓課程,培育產業人才。 

「復振三/山客-打造新北第一客庄創生計畫」:
1.打造新北山林客庄品牌,在地飲食產業的商品開發與通路拓展,透過客庄食育所推廣客庄文化。
2.培力返鄉青年規劃在客庄產業,推廣客庄文化體驗。 
3.結合產官學,形塑在地特色產業品牌節慶活動,推廣三峽藍染及茶產業。



創生計畫【新北市】三芝區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地方創生 核定計畫


三芝區 -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三芝區地方創生計畫─三芝梯田產業榮景再興計畫

創生計畫內容及目標事業計畫辦理機關
 
建立梯田藝文與推動農村藝術
體驗空間
「三芝藝串串」在地共好計畫文化部
解析度有限公司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建立三芝農村文化體驗館與展示區計畫農委會
三芝區農會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
帶動梯田產業產品品牌化經營帶動三芝梯田產能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鄭志偉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
梯田共鳴田芝芝計畫優化梯田觀光經濟經濟部
岱斯科顧問有限公司
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青年培力工作站-既來芝則安芝青年共創
  以農會舊時穀倉「二號倉庫」為主體,聯結「藝術家平台空間」、「農業青創共生空間」等基地,作為地方資源整合與創業育成平台,連結地方資源創造良好的媒合管道。致力持續挖掘地方潛力元素,深化地方創生藝文、農業、導覽人才培育及輔導,推動生活藝術、藝術農業、健康飲食、健身休閒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開發三芝藝術含金量;推動流動人口轉化為關係人口,建立地方生活圈,提供社會公益與在地服務,開發出三芝文化創生設計能量與執行力量,打造Design by 三芝。團隊成員為移居與定居者,包括在地返鄉青年創業者、對三芝有歸屬感的移居藝術家,以及深入三芝多年之顧問;本計畫由具有豐富地方發展經驗的江玉誠先生擔任負責人,長期致力於三芝地方發展逾21年,擁有數年與地方藝術家、農民共同舉辦活動與合作媒合之經歷,一同具有共好理念,目標是將三芝打造成一個充滿活力與創意的地方,為青年創業者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同時豐富地方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更新日期:2024-05-27


創生計畫【新北市】鶯歌區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地方創生 核定計畫


鶯歌區 -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多元徵案-Yinggooo 鶯歌地域品牌永續發展計畫
  鶯歌陶瓷長年因政府的推動以及民間業者的累積,在陶瓷產業上已有知名度,但時代變遷、產業外移,近十年卻難以吸引大眾消費,更面臨在地品牌無法延續、職人高齡化、陶瓷製造鏈產業大幅萎縮、人才不易募集、地方文化傳承力不夠以及觀光跟地方產業鏈結不足等長期的隱憂。而打造市場對鶯歌陶瓷的商品信賴感與品牌支持度,需仰賴在地企業合作與地產推銷的長期助力,升級技術研發與產銷能力根基,達到開發自主性、產銷延續性、市場獨特性的永續目標。本由在地六家民間業者自主發起,以聯盟角色共同合作,並提出「讓鶯歌持續閃耀的司令台-Yinggooo鶯歌地域品牌永續發展計畫」,主要概念「以產業觀光為舞台的產業革命」,並定義出三大發展策略:「Yinggooo鶯歌產地實戰學院」、「打造Yinggooo鶯歌產地艦隊商業模式」、「建構串聯Yinggooo鶯歌產業的地域品牌,並將其國際化」,期望能夠整體提升鶯歌地區的品牌知名度,帶動人才及多元產業的進駐與回流,擴展到整個地區,並提升其產業價值。

更新日期:2024-05-27


新北市 鶯歌區  Yinggooo鶯歌地域品牌永續發展計畫

產地開放日2023 | 鶯歌產地開放日 2023 YINGGE OPEN HOUSE

https://www.yinggeopenhouse.com/


鶯歌產地開放日 | Facebook



2023 鶯歌產地開放日 | 桌宴 選物 工藝現場 一起體驗鶯歌的故事


112-10-02【展現鶯歌創生活力】「鶯歌產地開放日」10/6-10/22歡迎大家參觀

🍵展現鶯歌創生活力🍵

⭐「鶯歌產地開放日」10/6-10/22歡迎大家來參觀⭐

✨龔明鑫主委上週(9/27)前往鶯歌體驗「 #鶯歌產地開放日」,讚許在地創生團隊成功打造在地產業品牌與精彩創生成果👏

✨第二屆的「鶯歌產地開放日」由 #新北市陶次瓦代代合作會 舉辦,合作會最初由6家陶瓷業者組成,延續2019年經濟部與台灣設計研究院「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在鶯歌打造陶瓷地方產業品牌與產業合作成果,合作會成員也成長到現在的30家,持續以店家串聯與地方共好的地方創生精神,累積在地創生能量。

✨「鶯歌產地開放日」包含工廠見學、街區導覽、鶯歌桌宴、限定店舖、工藝現場及職人特展等一系列活動,今年也首次在老街騎樓推出全部使用鶯歌製餐具的「#鶯歌宴」,將鶯歌精良的陶瓷技術融合創意與活力,藉由餐宴的形式展現給大家。

✨歡迎大家於10月6日至22日一起來鶯歌,體驗陶瓷重鎮之美與創生活力。

💡更多活動資訊請參考官網
👉https://www.yinggeopenhouse.com/


#新北市  #鶯歌區  #Yinggooo鶯歌地域品牌永續發展計畫

計畫將以地域品牌概念為基礎,藉由培育當地的就業人才、引入商業模式推出相關設計商品、開放工廠參觀,讓大眾深入了解陶瓷製程,推廣鶯歌的製造品質,並提升鶯歌產業價值。





創生計畫【新北市】烏來區 2021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地方創生 核定計畫


創生計畫【新北市】烏來區

 新北市烏來區泰雅里山森活地方創生計畫


烏來區 -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創生計畫內容及目標事業計畫辦理機關
 
  以「打造烏來泰雅里山森活事業體系」為願景,並以「跨域整合」強化烏來文化與觀光服務產業鏈,提高自我認同,並提升在地經濟。透過「品牌優化」製程把關與行銷,打造區域品牌(烏來小米、福山魚、珠蔥等),帶動整體特色商機,以及「區域創新」深度文化旅遊導入,結合溫泉、美食、住宿帶動觀光人潮,吸引新創事業者進駐。讓地方關係人口回流。
 
烏來聚落原住民表演藝術中心國家發展委員會
新北市烏來區公所
德拉楠聚落lokah!德拉楠山林聚落原住民族委員會
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
福山大羅蘭溪蝴蝶公園步道整建工程交通部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周邊設施改善-高砂義勇紀念園區環境美化工程內政部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
公有空間整備活化-新北市烏來區原住民族表演藝術中心空間整備計畫
  文化藝術產業扶植為重要推行政策,亦為烏來區推展部落觀光之特色亮點,烏來區為新北市唯一原鄉地區,泰雅人文底蘊濃厚,泰雅歌舞及傳統樂器,亦是泰雅文化傳承重要之一環,透過族語歌謠傳唱、傳統樂器的敲奏及舞蹈肢體語言,可以闡述泰雅族過往的歷史及文化。烏來區目前尚無專屬提供文化藝術表演工作者培訓及演出的場地,為落實文化基本法精神,達到實質地方文化平權,將活化烏來第一市民活動中心轉型為「烏來原住民族表演藝術中心」,作為泰雅文化表演藝術展演暨培訓空間場域。本計畫以營造「部落觀光」整體發展為目的,俾帶動本區產業經濟動能,提供地方就業機會,打造「烏來原住民族表演藝術中心」為本區推動地方創生事業計畫之一,型塑本區泰雅樂舞展演產業,提升本區表演藝術特色文化,匯集及凝聚地方青年,提供培訓與創作樂舞的交流討論空間,營造原鄉地區原住民樂舞展演及培訓環境,吸引地方藝文青年留鄉工作,進而達到創造在地青年就業機會,並活化公有地方建築。
更新日期:2024-05-27


創生計畫【新北市】貢寮區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地方創生 核定計畫


創生計畫【新北市】貢寮區

 貢寮里山里海國際典範創生計畫


貢寮區 -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創生計畫內容及目標事業計畫辦理機關
一、由體驗經濟化為實體經濟:透過深度體驗如漁村文化、食農教育及山海小旅行等推廣在地特色文化,並產生實體經濟效益,樹立在地貢寮地區里山里海產業示範亮點。
二、設立農漁銷售直銷中心:召聘社區人力,有效培訓在地人才,強調在地生產及流程管制,並整建冷鏈中心提高生產效率及確保品質良率,以獲取消費者肯定,進而以在地漁農特產加工品提升知名度。
三、在地特色文化發展及核心聚落營造:運用既有閒置空間及整修硬體環境等,結合地方特色海女文化、社區導覽、長者故事及農漁市集等元素提供創新營運模式,並整合既有地方政府與企業資源、創造友善居民生活空間、促成人文交流之核心聚落,恢復偏鄉生機。
四、地方創生種子學院開辦及農漁產加值產品研發
里山國際典範建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
特色文化發展及地方核心聚落之營造特色文化發展文化部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地方核心聚落優化內政部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
農漁特產直銷與冷鏈中心漁貨直銷中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
冷鏈中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
地方創生種子學院及青創平台教育部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幸福巴士計畫-貢寮區營運缺口交通部
新北市政府交通局
公有空間整備活化-新北市貢寮區貢寮國小吉林校區地方創生整備計畫
  吉林校區從 98 年停辦至今,因年久失修,漏水嚴重,往往成為承租單位的額外負擔。為留住優質經營團隊,留住人才,為在地產業、循環經濟及生態保育等貢獻心力,透過公有建築空間整備活化補助計畫進行改造,讓吉林校區成為貢寮產業及生態保育事業發展永續基地。

  評估校區本身的優勢, 毗鄰不同地景可發 展多種保育及課程內涵、交通位置適宜、校後方即有可以合作的水梯田,另因水梯田復育備受政策關注、執行團隊 有多年保育與環教經驗、座落於聚落中心點可滾動地方師傅參與計畫的機會, 並有專責單位以生態保育農產業、提供環境教育服務為方向,結合水梯田地景、與周邊聚落生產者互惠合作,執行吉林校區場域的使用與維護計畫。避免建物年久失修 ,同時結合課程需求和地方傳統技術的供給,發揮場域營運之 最佳效益。
 
新北閒置校舍首例 貢寮吉林校區轉型和禾聚落推動地方創生




 
青年培力工作站-貢寮和禾聚落培力站
  2009年起因貢寮水梯田生態保育的重要性,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協助地方發展保育社群,輔導陪伴農民偕同生態監測與棲地維護,發展生態保全型產業,累積多年量能實績,2021年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承租新北市貢寮國小吉林校區,深根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的推進,更在2023年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青年培力站與地方創生公有建築空間整備活化資源進駐,貢寮國小吉林校區廢校活化轉型為「和禾聚落」。「貢寮和禾聚落培力站」由禾子企業統籌、財務及品牌化管理等、產品加工開發與,銷售;人禾基金會經營體驗產業、推動保育政策公私協力;外部團體狸和禾小穀倉工為地方農企業,保價收購米糧與產銷,地方團隊彼此有長期合作經驗,團隊了解山村的生態保全型農產業課題在於青年培力,故以禾子企業作為主體提案。「和禾聚落」將延續校區教育培力與地方共好精神,不僅是「里山農藝傳承中心」也是「小農共享共創空間」,關係人口的「山村生活體驗聚落」,深化保育量能成為「東北角環境守護基地」。
更新日期:2024-05-27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   新北市貢寮地方創生案執行推動PDF






創生計畫【新北市】石碇區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地方創生 核定計畫


創生計畫【新北市】石碇區

 「碇心漫藝」石碇區地方創生事業計畫


石碇區 -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創生計畫內容及目標事業計畫辦理機關
 
  為讓石碇本區民眾安身立命與讓更多人能了解石碇、愛上石碇,本區亟需利用地方創生計畫翻轉山城,帶動區域發展與地方創新產業,成為新北市共好安居的指標區。在觀光旅遊發展之外,石碇區能成為更多人的「碇心」城市,願意停留在這,開始事業或者生活的第一步;而為了永續的石碇產業推動,著手「慢藝」的培養,與石碇DNA資源結合,促進創新事業發展,培植石碇區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與人流。在觀光旅遊發展之外,石碇區能成為更多人的「碇心」城市,願意停留在這開始事業或者生活的第一步;而為了永續的石碇產業推動,著手「慢藝」的培養,與石碇DNA資源結合,促進創新事業發展,培植石碇區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與人流。石碇創新觀光振興計畫石碇旅遊行銷活動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石碇旅遊服務中心經營勞動部
石碇觀光產物鏈計畫經濟部
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文山炭培.食碇三生幸福創生計畫靈芝咖啡循環副產品研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
導入原鄉產地區塊鏈與科專行銷
技術
經濟部
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青年培力工作站-三創飲食文化生態圈
  在石碇農村總是有一群沒有聲音、缺乏聲量的族群,這族群正是媽媽們。當孩子們長大後,面臨到人生定位的幸福新選擇,而農會讓家政班有了新意,集結婦女不僅擅長於烹飪,還將當地的傳統美食技藝代代相傳。從準備過程到食材選擇,注重著傳統的烹飪方法和當地食材的使用,使得每一道菜都充滿了濃厚的地方風味。
  2019年石碇農會成立婦女家政班,致力於飲食文化得以保存和發展,例如昔日文山煤礦汰換舊木,種植黑木耳貼補家用的產業經濟,與地方上的百大青農葉先生共同努力將農業文化復振,將傳統的烹飪技術傳授給下一代,讓當地飲食文化得以延續。也不斷尋找創新,將傳統與現代結合,使得石碇的飲食文化在發展中保持安身立命在地共好的精神,參與到社區活動中,如婚禮、慶典或節慶等場合,擴大了飲食文化的影響,也加深了人們對當地美食的認知和喜愛,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了山城飲食文化的一大亮點。
螢火蟲書屋
更新日期:2024-05-27


創生計畫【新北市】瑞芳區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地方創生 核定計畫


創生計畫【新北市】瑞芳區

 在地創生·風華再現 創生與瑞芳


瑞芳區 -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創生計畫內容及目標事業計畫辦理機關
 
一、目標:
(一)建立銀髮照護及幼兒照顧機制
(二)工業區持續發展,貨暢其流
(三)生活及觀光基礎建設升級
(四)打造國際文化品牌,邁向世界文化
遺產
二、主要工作項目:
(一)興建醫療院所
(二)扶植製造業、MIT台灣品牌
(三)台電-點亮十三層
(四)推動礦業遺產世界性文化品牌
瑞水金九文化生活圈(推廣文化體驗服務/礦業地景空間整備)文化部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水金九創新園區民間企業
瑞芳第二產業園區經濟部
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瑞芳長照醫療設施大樓衛生福利部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多元徵案-黃金×藍金×綠金創生煉金計畫(瑞芳、雙溪)
  本案係由新北市金水山城社區合作社、迷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雙溪注腳工作室所提出,內容如下:
1.地方創生文化基地營造與運用:以瑞芳區輕便路117號為核心基地,搭配周邊衛星場域進行串聯。提供人才培育、場域媒合及區域發展需求串聯。
2.地方知識共享平台與協力組織建立文化創新產業:串連區域內現有業者進行文化轉譯與培力,分階段進行,透過工作坊模式進行區域業者培訓、凝聚發展共識,為形成地方產業整合、產值提升作準備。
3.區域旅遊產業整合策畫平台啟動:整合地區業者,串聯遊程與產品,強化整體旅遊品質,轉化現有遊客體驗沉浸式旅遊,提高地區業者產值,形成區域發展正向循環,進而吸引青年進鄉、返鄉與留鄉。
更新日期:2024-05-27


創生計畫【新北市】新店區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地方創生 核定計畫


創生計畫【新北市】新店區

 新北市北勢溪流域創生計畫


新店區 -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多元徵案-北勢溪流域創生計畫 (雙溪、坪林、新店)
 本案係由臺灣藍鵲茶(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翫雙溪書苑以及流域學校(景澤創意)共同合作提出,並與坪林創生孵化聚落青年培力工作站等在地團隊協力整合相關資源,本計畫共提出5項事業提案,本案係以北勢溪流域為主軸,串聯雙溪、坪林、新店等節點,做為跨域整合之地方創生計畫。該流域範圍位屬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依規定應禁止或限制開發行為,舉凡如一級產業之農藥、肥料等施作均受到嚴格管制。也因此,該流域範圍保有完整、無污染的生態環境系統,再加上過去茶產業的歷史紋理,足以建立友善環境的有機農作、茶產業加值服務及串聯淡蘭古道及基隆河水岸自行車道之低碳生態旅遊遊程等,進而建構一整體性的流域創生計畫。
更新日期:2024-05-27



創生計畫【新北市】瑞芳區。雙溪區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地方創生 核定計畫


創生計畫【新北市】瑞芳區。雙溪區

 瑞芳區/雙溪區-黃金x藍金綠金創生煉金計畫


瑞芳區 -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多元徵案-黃金×藍金×綠金創生煉金計畫(瑞芳、雙溪)
 本案係由新北市金水山城社區合作社、迷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雙溪注腳工作室所提出,內容如下:
1. 地方創生文化基地營造與運用:以瑞芳區輕便路117號為核心基地,搭配周邊衛星場域進行串聯。提供人才培育、場域媒合及區域發展需求串聯。
2. 地方知識共享平台與協力組織建立文化創新產業:串連區域內現有業者進行文化轉譯與培力,分階段進行,透過工作坊模式進行區域業者培訓、凝聚發展共識,為形成地方產業整合、產值提升作準備。
3. 區域旅遊產業整合策畫平台啟動:整合地區業者,串聯遊程與產品,強化整體旅遊品質,轉化現有遊客體驗沉浸式旅遊,提高地區業者產值,形成區域發展正向循環,進而吸引青年進鄉、返鄉與留鄉。
更新日期:2024-05-27


創生計畫【新北市】金山區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地方創生 核定計畫


創生計畫【新北市】金山區

 金山山海產業產業復甦創創生計畫


金山區 -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創生計畫內容及目標事業計畫辦理機關
  推升地方生產力導入多元智慧化農業、開發特色商品,點亮地方DNA、培養地方人才、發展街區活化及整建觀光亮點。
一、推動數位行動支付打造金山智慧商圈,提升商圈國際競爭力。
二、成立青年工作站-培育新住民提高新住民就業率、提升在地青年返鄉服務認同感及搜集金山街區文化建置國家資料庫。
三、地瓜:開發地瓜特色伴手禮,稻米:拍攝以米製成之料理,杜鵑:開發以杜鵑為視覺之IP及週邊商品, 北海創生:開發以地景結合農產之無菜單料理便當計10款。
四、積極復育多元生態與農業觀光發展,推動微休閒農業體驗與對接導覽人才,培育對農業有興趣之新生代與二度就業人才。
特色農產品整合加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
北海創生人培課程/磺港街區活化培訓文化部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青銀農業人才媒合與培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
百年金山老城創新生命計畫
(原 金包里老街文史考證)
文化部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金山商圈行動支付普及計畫經濟部
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更新日期:2024-05-27


創生計畫【新北市】平溪區*

 

LOCALCULTURETW:【新北市】地方創生 核定計畫


創生計畫【新北市】平溪區

 打造平溪成為「五心級」山城推動計畫提案



創生計畫內容及目標事業計畫辦理機關
 
  打造平溪成為「國際祈福小鎮」~兼具愛心、放心、開心、信心及傾心的「五心級」樂活山城,平溪的地方創生提案將從五大主題來推動,分別為「老有所護」、「幼有所學」、「民有所恃」、「業有所長」及「歷史再造」,希望透過老人照護及幼童藝文扎根,讓平溪區的青壯人口可以放心就業,另外透過產業串接,發展平溪的三棲旅遊產業以及再造歷史現場重現礦坑文化,帶動地方產業升級,創造多工作機會。國際祈福小鎮國際祈福小鎮活動文化部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平溪沿線旅遊景點整合交通部
新北市政府交通局
國際礦鄉特色產業園區國際礦鄉特色產業園區文化部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礦業影像紀錄與文史調查/地方文化館設施強化文化部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銀髮照護衛生福利部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幸福巴士計畫-平溪區營運缺口交通部
新北市政府交通局



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海海臺東》



獻給依海而生的我們《海海臺東》創刊號分享會6月1日隆重登場 歡迎縣民踴躍參與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28 17:00:49)

獻給依海而生的我們《海海臺東》創刊號分享會6月1日隆重登場 歡迎縣民踴躍參與


身處太平洋邊的我們,依著山海的脈動,與海共存,因著微地理的差異,形成了獨特的生活方式和豐富的文化底蘊。為了分享更多臺東與海洋之間的關係,《海海臺東》書刊將於5月底問世,臺東縣政府並將於6月1日(星期六)下午4點在BlueHouse音樂空間舉辦創刊號分享會,誠邀大家一同來探索臺東的海洋故事。

臺東縣政府表示,《海海臺東》蒐集了臺東地區的傳唱歌謠,例如達悟族的《造船追魚頌,相信凡是來自海洋的食物,是海神siomima的賜予,在其監督下,必須捕獲有度方能平安歸航》。這首歌謠訴說著海洋神話和捕魚的智慧,展現了達悟族對海神Siomima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在這些歌謠中,隱藏了關於自然神話和產地飲食的線索,書刊團隊透過細緻的文字內容對應,重現了這些歷史故事,為讀者提供瞭解海洋文化的絕佳指南。

臺東縣文化處說明,當天的分享亮點有造船追魚頌:讓大海更好聽的故事與古謠,由周朝結講述。黑潮水樂園:依海為生的海洋經驗分享,由吳曉帆主講,以及海的多種模樣:詳細介紹《海海臺東》的閱覽動線與精彩內容播放,歡迎對於海洋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參與海海臺東的發表會,報名網址(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284hY9KXNt7afv9MyUPHIoUWLR4n4WCzY7_Re2ML_-X6p8Q/viewform)




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112 年度重要施政成果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https://www.cultural.pthg.gov.tw/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 Facebook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112 年度施政工作成果報告 

壹、前言 

本處設置藝文推廣科、文化設施經營科、圖書資訊科、博物美術科、表演藝術科等 5 科,員工計有 76 人;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之二級機關,人員計 18 人。 

一、藝文推廣科 

藝文推廣科以藝文活動推廣、文化教育、文化宣傳、文化基金會輔導管理、社區團體扶植、社區總體營造、地方文化館、文創產業、藝文特色發展暨恆春民謠音樂活動、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經營管理等為主要業務。 

二、文化設施經營科 

文化設施經營科以辦理公有文化館舍興建計畫及興建工程、公有文化資產場館營運、修復及再利用與管理維護等為主要業務。 

三、圖書資訊科 

負責全縣閱讀相關推動,屏東總圖整體營運及活動規劃,並為全縣圖書資料之整理、分類、編目、流通及營運等訂定分期計畫及規劃,滾動式提升全縣閱讀相關績效。針對全縣鄉鎮市公共圖書館館藏政策、活動及統籌計畫申請等進行館員課程及參訪等相關專業知能訓練。同時推動全縣文學推廣等相關活動辦理,囊括屏東文學館、屏東文學獎、書店活動聯合辦理。蒐集典藏屏東文史資料,每年一期屏東文獻文史資料出版。 

四、博物美術科 

辦理古文物維護保存及管理、美術展覽及創作甄選、作品蒐購典藏、博物館設置與典藏、研究、教育及推展等業務,展現屏東縣各項視覺藝術展覽活動。經營管理-屏東戲曲故事館、屏東演武場及邱姓河南堂忠實第,以及屏菸 1936 文化基地。辦理公共藝術審議及設置,使公共藝術廣佈於各公共場域,型塑各地藝術景觀。 

五、表演藝術科 

為負責本縣演藝廳及藝術館的營運管理、演藝活動規劃與執行、辦理本縣演藝團隊之立案登記申請與輔導管理、教育與文化結合推展計畫、扶植本縣傑出演藝團隊製作好節目並安排於劇場及下鄉演出,以節慶主題辦理南國音樂節等優質系列活動,帶動全民藝文軟實力培養風潮,打造亮眼藝文城市意象氛圍;推動街頭藝人申請、輔導管理及展演業務,讓本縣各場域空間及城市角落充滿藝文氣息,與民眾共同享受藝文歡樂時光。

六、文化資產保護所 

文化資產地方主管機關,主要業務為有形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文化景觀、古物)及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傳統、民俗、傳統知識與實踐)之指定登錄及推廣研究等, 並落實文化資產保存法各項業務之推展。目前主要業務為文化資產指定登錄、古蹟歷史建築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爭取、縣內古蹟巡查、縣內遺址巡查、眷村歷史建築修復工程、排灣及魯凱族石板屋修復計畫、古蹟日推廣計畫、排灣族口鼻笛推廣計畫等。

貳、策略績效目標達成情形   

參、工作成果達成情形 

一、文化設施、及公有文化資產場館經營與維護 

(一)屏東菸葉廠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屏東菸葉廠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於 109 年 3 項歷史建築修繕工程陸續開工,並同時推動整體環境景觀優化及開放空間改善工程。包括園區內原有 8、9、10、 11、16 號倉庫,除骨複薰加工區、修理工廠、薰蒸室、打卡室、警衛室等建築,皆於 111 年初完工、並且完成初步策展工作,為第一階段開園的屏東菸葉館、屏東客家館、8∕9 號倉庫沉浸式特展、10 號倉庫故宮魔幻山水特展等策展布展工作,於 111 年 2 月 25 日,屏菸 1936 文化基地開幕。112 年 2 月 份原民館完成建置配合屏菸基地周年慶,進行開幕。 

文化部補助屏東菸葉廠-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全案於 111 年初結案。文化處接續辦理第二階段計畫,於 111 年 3 月份開始屏東典藏中心修復及再利用工程,修復園區內歷史建築附屬建築物 19 號倉庫,以作為後續屏東縣美術文物典藏中心,本案於 112 年 12 月 22 日申報竣工,辦理驗收,預計 113 年 3 月份進行本縣所有典藏品搬遷入庫。

(二)恆春文化中心興建案規劃設計 

恆春文化中心於 108 年度完成可行性評估報告並據以向文化部爭取興建計 畫,109 年度核定補助設計經費,辦理設計,110 年 7 月份完成全案設計及預 算書圖,辦理工程招標。因本案基地特性,整體設計採區分為民謠館、劇場館等 2 棟場館方式興建,且因為規模差異,工期顯有差異,並總計畫經費屬鉅額案,為求施工上合理性,區分為 2 棟建物分別發包,並就較為單純的民謠館先行發包,總經費 1 億 9,530 萬,已於 110 年 11 月發包,111 年 1 月初 開工,全案工程於 112 年 12 月 14 日申報竣工,辦理驗收。文化處並且於 111 年啟動聲音博物館內容前期規劃,收集恆春半島自然、及人文地景聲音 100 則,作為聲音博物館初期內容,112 年初辦理策展空間建置勞務委託案發包, 配合民謠館於 112 年底竣工期程進行裝修工作,預計 113 年 1 月底完成建置。 

另外,民謠館內,還包含將恆春民謠館自現址遷入、以及建置民謠圖書館計畫,也正配合恆春文化中心民謠館工程進度進行中,預計 113 年 2 月初使用 單位可入駐使用。 

恆春文化中心劇場館部分因牽涉專業劇場表演空間設備,全案採總包方式委託興建,經費約 6 億 5,371 萬,111 年 11 月 3 日開工,總工期 810 天,預計 114 年 4 月份峻工,完成後將提供恆春半島地區一處具備有 670 席座位的演藝廳,作為推廣恆春民謠及恆春地區民眾參與表演藝術的空間;一間 200 席 的小型多功能表演廳,平日可作為會議、講座、集會空間,並具備影視撥放、 以及小型表演活動支用,屆時,整體恆春文化中心作為恆春文史藏書、教育推廣、藝文展演等功能,增進恆春地區文化平權的目標。 

(三)東港王船文化館興建工程 

東港地區迎王文化,是屏東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110 年包括東港、南州、 及小琉球三地,同時辦理迎王祭典,蔚為地方盛事。東港迎王文化為重要國 家民俗文化資產,為將此一地方重要信仰文化活動予以推廣,並作為東港地區重要文化門戶,縣府於 109 年度爭取中央補助興建計畫,委託建築師辦理 屏東縣王船文化館規劃設計,於東港鎮船頭段新建行政中心旁,進行王船文化館興建。本案並同時獲得中央經費補助,111 年 3 月開工,113 年 1 月工程 進度約 90﹪,總工期 725 天,預計 113 年 5 月份峻工。館內未來將包含沉浸式體驗空間,以科技手法展示每三年一科的迎王祭典盛事,並備有視聽教學 研討空間,以及餐飲休憩空間。更重要的,為了發揚迎王文化,將於館內實 體等比例委託技藝匠師保存人,打造迎王活動重頭戲的王船於館內展示。希望未來王船文化館可以近距離、無時差的展示東港地區迎王文化的精髓,並 且作為東港地區對外門戶館場,提供在地藝文活動交流傳習使用。 

另外王船文化館作為展覽空間,相關內部空間策展計畫,於 111 年完成初步 規劃,採統包方式辦理策展空間工程,於 111 年底委託建築師事務所作為專 案管理廠商,擬定統包工程實施計畫書,以及招標文件,分別辦理展示王船實體模型的打造、以及內容空間的策展設計,預計於 113 年初配合建築工程期程,進行展覽空間工程建置,並同步進行委託營運管理招商。預計全館於 113 年 9 月份迎王活動之前完成建置,進行試營運。 

(四)公有館舍管理維護 

本處同時管理相關縣有公有文化資產,如台糖紙漿廠 C 棟倉庫、阿緱城門(朝陽門)等,平日日常管理維護、場地租借、修繕等工作。 

(五)籌辦奇幻大津活動 

為推廣在地產業及活化屏北地區在地觀光發展,本處於 112 年開始籌畫於屏北高樹鄉大津瀑布登山步道,打造奇幻的山林夜間活動。訂於 113 年 1 月 25 日開幕,辦理為期一個月的夜間活動。以在地多元族群、產業特色、以及生 態保育成果,結合大津瀑布登山步道的舒適景觀與環境,利用燈飾及光影效果,塑造一個獨特的夜間山林漫遊體驗。 

二、文化藝術及視覺美術展覽業務推動 

(一)各項徵件及邀請展覽 

為使文化視覺藝術美學發展在屏東續能深根,辦理年度各項徵件及邀請展覽,除邀請縣外文化藝術先進或團隊策展外,亦兼顧考量在地新銳藝術家、 資深前輩藝術家藝術作品之呈現。本年度為與屏東市公所合作經營屏東美術 館的第七年度,結合兩單位資源,除了讓本縣之藝術文化達到更多元及跨領域呈現,同時也提供本縣藝術家與其它藝術創作者有相互交流及切磋成長之 機會及空間,總計邀請展、徵件展、特展及屏東獎展覽等共 14 檔(「黃薇珉 -一山一水一飛行」、「林幸珍-2023 臺灣藝術拼布展」、「吳政翰城市tempo」、「胡文賢-胡文賢油畫展」、「屏東縣藝術與人文學會-藝起飛揚-會員美展」、「林富章-林富章鐵丸石藝術創作展」、「女氏物語-陳香伶油畫展」、「流動邊界-∕Boundary Layer Flow」、「如果無聲水:王綺穗個展」、「琉璃之路-施秀菊特展」、「南方女神的逆襲」特展、「環境在 Mother Earth 大 地的母親-魏少君紙刻展」、「Samiling 的記憶」-包梅芳、潘泓雙個展等),期帶給觀眾更優質且多元的展覽內容。 

(二)屏東戲曲故事館、屏東演武場、邱姓河南堂忠實第 

分別朝三大戲曲文化(皮影戲、歌仔戲、布袋戲)、大眾∕青少年次文化、藝術家駐村、鄉土∕客家文化等方向進行展覽策劃及推廣教育活動,期待從不同角度培養民眾欣賞藝術的習慣與能力,同時認識更多元的在地文化知識。 

(三)執行「屏東大博物館」計畫 

以屏東菸葉廠的歷史空間,作為設立屏東縣專業博物館的宏圖。本案於 107 ~109 年獲文化部「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博物館提升計畫」,完成了屏東資源調查、大博物館「基地」硬軟體條件檢視與分析、在地需求與建 置資源檢視與分析、國內外類似案例檢視與競爭分析等,並由此定位大博物館計畫以屏東菸葉廠作為文化資產之歷史與文化脈絡為基礎,強調文化平權 與公民參與,作為縣內文化傳承、創造與永續之最重要場域。並以博物館功 能(典藏、展示、教育、研究、交流、休閒等)為導向,評估屏東菸葉廠場 域情形,確立屏菸 1936 文化基地各館舍功能,並初步規劃各館舍常設展空間 分配、分期分區開放規劃,研擬相應之典藏、展示、行銷、教育推廣、營運 管理、財務規劃等機制。目前大博物館計畫規劃於菸葉廠內活化既有建物為 屏東菸葉館、屏東客家館、沉浸式體驗館、特展空間、文創商店、文資建材 庫房、屏東原民館、屏東縣立美術館、屏東縣典藏中心、屏東兒童探索館等,園區則以代表屏東的熱帶植物造景,現由縣府與屏東文化基金會共同營運合 作,111 年 2 月 25 日正式開幕,營運至今已開放 5 個展覽空間,分別為屏東菸葉館、屏東客家館、屏東原民館、8&9 號沉浸式體驗館、10 號倉庫特展空間,並於 112 年辦理共計 8 場次特展(Nintendo Switch 遊戲派對、藝起派 對:2023 繪屏東寫生作品展、憶兒時:南方童樂會巡迴展、環遊世界玩數學 -屏菸站、英雄集結之漫威運動會、城市遇見海生館、白嘉莉的美麗世界、設計有夠南)。商業空間 2 間,分別為 1 間文創商店及 1 間餐飲空間。戶外空 間則辦理「大武門」大型周年活動 1 場、「金葉俱樂部」市集 12 場、「南島嘻樂園」塗鴉藝術與街舞比賽 5 場,以及各類戶外表演、體驗工作坊等多元活 動,總計 59 場次。在教育推廣部分,辦理志工培訓場次 4 場、學校團體參訪 93 團、團體預約參訪 240 團,112 年總參觀人次高達 91 萬 5,689 人次。後續將陸續開放屏東縣典藏中心、屏東縣立美術館等東側空間。 

(四)美術館典藏計畫-屏藝經典

112 年度獲文化部核定 110~113 年「文化部推動藝文專業場館升級計畫-美術館典藏計畫-屏藝經典」補助款經費總計 167 萬元,期透過屏東美術史再書寫、典藏策略擬定以及完備文典共構系統等執行方式,以重新建構屏東藝術史之發展及脈絡。本處於 112 年已購藏王明榮、黃志偉及林慶雲等 3 位藝 術家總計 25 件作品。 

三、表演藝術活動策劃及推廣 

(一)演藝場館營運 

112 年爭取文化部補助 510 萬元辦理屏東演藝廳及屏東藝術館地方場館營運 升級計畫,以「策劃優質節目」、「人才培育」、「觀眾開發」、「服務提升」、「資 源連結整合」為推動主軸,規劃南國表藝節、管風琴音樂節、兒童青春藝術節、南國音樂節四大節慶系列活動,引進優質國內外表演節目,建立地方場 館品牌。

(二)表演藝術扎根 

本縣自 111 年起與紙風車劇團合作合作,推動表演藝術人才培訓與發展,111 年招募學員共 51 名,來自本縣各行各業對戲劇展演有興趣之民眾入選,112 年針對 38 名優秀學員加強深度培訓,課程期間為 3 至 6 月、9 至 12 月,時數逾 120 小時以上。內容包含肢體開發、表演訓練、道具製作到演出規劃等 整體性授課與指導,紙風車劇團除團內技術指導老師親自授課外,該團也延攬本縣相關表演藝術人才成為培訓課程中重點駐地教師,提供就業機會。本次計畫於 112 年 6 月辦理成果展演共 2 場,計有 980 人次入館參觀。 

(三)南國表藝節 

112 年南國表藝節以三大主題策劃,第一主題為室內場館之演出,由國內外頂尖表演團隊包含唐美雲歌仔戲團、國光劇團、新古典室內樂團、優人神鼓… 等團隊帶來高品質的作品。第二主題為環境劇場演出,由 4 個透過徵選脫穎 而出的創意團隊,於本縣既有之文化場域,就現地環境設計創作展演。第三主題為大型環境互動劇場,邀請屏東傑出團隊蒂摩爾古薪舞集於開幕時,於屏菸 1936 文化基地帶來屏東自製牡丹社舞劇《bulabulay mun?》選粹。閉 幕演出為《籬笆外的卡門-午夜版歌舞劇》,以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卡門」為藍本,萃取劇中經典的片段,結合現代舞、有型文化資產的結構美學, 佐以燈光設計之視覺藝術,打造一齣跳脫劇場的歌舞劇。由本縣傑出團隊- 種子舞團及的 LAVoixd’AMiS 藝術樂坊攜手演出。除此之外尚有其他劇場演出、工作坊、推廣活動…等,合計觀賞人數約 2 萬人次。 

(四)兒童青春藝術節 

112 年度兒童青春藝術節以「我的分身巨人」為活動主題,於屏菸 1936 文化基地、屏東演藝廳、藝術館及屏東總圖四大場域,規劃一系列的靜動態展演 與閱讀活動。藉活動傳達「表演藝術」的樂趣及美感體驗,包含劇場表演、 戶外展演、故事劇場、…等不同類型、大大小小的精彩演出。並結合展覽、 工作坊、互動遊戲…等活動配套,邀請所有小朋友、青少年一起來「玩」藝術,在體驗藝文活動中度過充實的暑假,系列活動合計參與人次約 4 萬人次。 

(五)南國音樂節 

「南國音樂節」是一個打造屏東演藝廳專業音樂廳品牌形象的音樂節慶,時間安排於每年度 9 月至 12 月;並以「Studio Sound Music Festival」作為 本節慶活動的重要規劃方向:曾經來過演藝廳錄音、或是曾發行過專輯的音 樂家或演奏家為主要邀請對象。112 年以「邊走邊唱」為主題,用一首首熟悉的曲子,讓音樂帶大家回味人生中的不同片段,找到埋藏在聽眾心中的那 一首歌,讓觀眾看見不一樣的音樂風景。除了邀請海內外知名團隊,包含理 查克萊德門、瑞士 ZHdK 弦樂團、羅大佑、胡乃元、角野隼斗…等人之外,亦製作自製節目《唱吧!唱吧!》音樂劇,並扶植傑出團隊屏東聯合管樂團、 全樂閣木偶劇團演出,系列活動合計參與人次約 2 萬人次。 (六)傑出團隊扶植 為提升本縣傑出表演藝術團隊質量並進,112 年爭取文化部獲補助 200 萬元辦理傑出團隊扶植計畫,經評選共 9 團入選傑出團隊,9 團皆全新創作並為 售票演出,帶動 4 萬 3,000 人人潮參與;本縣人聲樂團培訓計畫目前培訓有 14 團,成功為本縣打響阿卡貝拉之縣美譽,112 年於藝術館演出「2023 屏東 阿卡貝拉音樂劇–勝利食堂三部曲」票房獲得一致好評;另外,結合南國漫讀節-藍皮火車,辦理「新雙東聯盟」聯合展演計畫,邀請台東縣、新竹縣 與新竹市傑出團隊於列車上展演,推廣表演藝術。帶領本縣團隊至縣外進行場館和團隊交流,與雲林演藝廳及雲林縣在地優秀表演團隊交流營運及經營經驗。 

四、文化資產(產業)保存與推廣(研發) 

(一)已修復完成部分 

1.屏東市得勝新村、崇仁新村空翔區景觀暨人行環境改善計畫統包工程、歷史建築「屏東市大武營區」傘具修護工廠及烘傘房修復工程等。 

2.歷史建築「屏東市大武營區」傘具修護工廠及烘傘房於 112 年開始進行招商作業,由「巨力健身中心」獲得傘具修復工廠正取資格,並請巨力健身中心納入烘傘房,作為營運管理之一部分。目前規劃三月裝修,六月底完工,七月開幕。 

(二)執行中部分 

歷史建築「屏東市大武營區」特戰營兵舍等六棟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屏東市大武營區」戰備大樓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屏東市大武營區」聯合二級廠等四棟修復工程、崇仁新村(通海區)日治時期軍官眷舍修復工程(第 2 期) 12 戶、屏東市得勝新村、崇仁新村(空翔區)歷史建築 7 棟修復及再利用工 程屏東縣縣定古蹟六堆天后宮緊急修繕工程、屏東縣定古蹟力社村陳家古厝鋼棚架工程、屏東縣歷史建築里港郵便局及其附屬設施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屏東縣歷史建築枋寮金順發修復工程等。 

(三)本縣有形文化資產 112 年度經審議會審議通過新增古蹟恆春蘭軍楚勇義塚、 文化景觀屏東水道水源地。 

(四)另針對已登錄之有形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工作,已完里港郵便局、連福磚窯 廠、枋寮金順發規劃設計案;里港蔡家古厝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竹田車站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枋寮演武場及枋寮支廳舍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屏東縣民俗 保存維護計畫、二峰圳整體發展計畫、屏東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維護計、 Padain 傳統聚落(高燕及射鹿)建築聚落群保存及再發展計畫、石頭營二戰 軍事遺址調查等調查案,讓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建造物得以永續保存,並啟動屏東縣定古蹟力社村陳家古厝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屏東縣歷史建築林邊鄉 林邊村姚家古厝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屏東縣歷史建築海豐鄭家修復及再利用 計畫、屏東縣公墓普查屏北計畫案、五溝水聚落建築群保存及再發展計畫、 二峰圳文化景觀之整體調查計畫-第二期、東港共和新村聚落建築群保存及 再發展計畫、縣定古蹟蕭氏家廟彩繪修護調查研究計畫、屏東縣屏東市勝利 路 141 號及忠孝路 100 號歷史建築屋舍規劃設計含因應計畫、屏東縣歷史建 築天主教道明會東港天主堂規劃設計含因應計畫及補充調研、屏東縣憲光十 村修復工程規劃設計(含因應計畫)、屏東縣歷史建築里港鄉陳氏宗祠規劃設 計(含因應計畫)、屏東縣歷史建築林邊鄉阮氏宅第及花園規劃設計含因應計畫等計畫。 縣定古蹟萬金天主堂門窗構件暨庭園地磚鋪面修繕工程。 

(五)屏東縣現有 8 個山地原住民鄉,世居的部落均依傍大武山而立,由北往南依 序為三地門鄉、霧台鄉(魯凱族為主)、瑪家鄉、泰武鄉、來義鄉、春日鄉、 獅子鄉、牡丹鄉,以及 1 個平地原住民鄉滿州鄉。根據居住區域和語言、風 俗習慣和社會結構的異同,各部落文化更顯豐富多元,也造就原住民文化資產的豐碩積累,112 年度審議登錄以下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包括魯凱族手紋、 排灣族歌樂以及史蹟石門古戰場。 

(六)在原鄉文化保存方面,除持續辦理二峰圳管理維護計畫、好茶舊社傳統石板 屋維護管理計畫、羅妹號事件再造歷史場域計畫 2.0 及延續計畫等;另對原鄉文化之推廣,今年度亦協助爭取經費辦理屏東縣春日鄉老七佳石板屋聚落緊急搶修加固工程、113 年度高見及白鷺五年祭調查研究暨保存維護計畫, 保存原鄉部落的獨特文化和氣息。 

(七)古物及文物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工作方面:嚴禁玩保蠹差藉屍嚇詐碑記等 6 案指定一般古物。八仙龍柱雕刻圓柱案、六堆忠義祠石碑案、恆春國小奉安庫、滿州國小奉安庫案等相關古物均已列冊追蹤,並申請第二期調查研究,提升本縣古物保存維護管理的質與量。此外,已完成泰武鄉文物普查計畫、 霧台鄉文物普查計畫等。 

(八)在無形文化資產部分 

屏東無形文化資產的多元,造就多樣文化資產的登錄,今年增加東港朝隆聖堂湄洲朝天閣天后元君駕前護衛聖,增添屏東文化魅力與能量。另為加強無 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工作,已完成「屏東縣排灣族來義鄉民俗(風俗)類手紋、身紋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計畫」、「屏東縣排灣族泰武鄉佳興部落民俗 類(手紋)及口述傳統類(婚禮歌謠)保存維護計畫」、小琉球迎王專書出版 與小學教材撰寫編輯計畫、「旌義」義勇公故事繪本(電子書)出版及教育推 廣計畫、112 年屏東縣漢民俗無形文化資產調查研究暨保存維護計畫、校園指掌小英雄培育計畫、「阿猴藝師│歌仔戲一代宗匠陳勝在」傳統戲曲教育推 廣等計畫,並啟動排灣族古樓社 maljeveq(迎祖靈祭)及 pusau(送祖靈祭) 祭典調查研究暨保存維護計畫、排灣族 Vunglid-maljeveq 望嘉人神盟約祭調 查研究與保存維護計畫」,作為本府逐年落實本縣民俗、傳統藝術、傳統工藝等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管理工作,並爭取 113 年度屏東縣漢民俗東港鎮頭類調查研究暨保存維護計畫、113 年度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調查暨保存維護計畫等,讓本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工作更加落實。 

五、圖書資訊業務推廣 

(一)文學推廣部份 

以屏東文學館為基地,與國立台灣文學館共同辦理「成為人以外的-動物文學特展」及「逆旅‧一九四九-臺灣戰後移民文學展」等文學展覽活動,並充實與展覽相關文學館藏,提升文學館藏的多元性。同時,我們持續打造屏東的閱讀品牌「南國漫讀節」,以「在南國無邊際漫遊」為主題,從 1980 年 代百花盛開的文學時代到多元共融的新生代作家,帶領民眾從文學、文化、 音樂、舞蹈、藝術、在地產業、性別、長照等等各方面,辦理 40 餘場講座, 5 場次在地走讀,5 趟次藍皮解憂號,不只帶領旅人穿梭山海間閱讀文化,更 邀請藝文團隊在列車上演出,列車將化身為表演舞臺,增加閱讀動感化,打響全臺最大、最浪漫閱讀節稱號。 

(二)屏東文學獎

112 年辦理「2023 屏東文學獎」,共計收件 607 件,並選出 16 位優秀創作者之作品出版屏東文學獎作品輯 1 冊,以「字造春風」為題,將往年大武山文 學獎到屏東文學獎所累積的厚實文學底蘊,疊加於屏東縣本身所擁有豐富的海洋與在地風土,聆聽南國的暖風帶來的聲音,延伸出身處南國徵文「屏東經驗」為主題,舉凡結合屏東縣歷史人文、自然景觀、生活等相關之印象或感想等等,本次創作獎助的徵件亦有以長照為主題創作的故事,凸顯出長照議題已是大眾所關照的面向。 

(三)推廣親子共讀及全民閱讀 

112 年 4 至 5 月辦理「春之森林閱章」,讓親子在總圖戶外草地聆聽故事,並 共享自然閱讀體驗,進行棉布藍染以及樹葉拓印,接續於 6 月至 11 月期間辦理「樂讀童萌國」活動,針對縣內 0~6 歲嬰幼兒家庭,以閱讀繪本與親子學 習兩大概念,112 年辦理 39 場次寶寶講座,計 1,100 人次參與,以及親職悅 讀講座 3 場次 145 人參加,樂讀兒童劇 5 場次 650 人次參加,親子手作 6 場 次 125 人次參加,串聯縣內所有鄉鎮圖書館以及在地的幼兒園,為親子閱讀 紮根開啟奠定認知基礎的關鍵,12 月份則辦理小小愛書人活動,讓兒童在遊 戲過程中強化詞句的聽說讀寫素養。同時,在暑假期間針對青少年族群,以 「青春起手式」為活動主軸,邀請陳韋丞職涯規畫師、陳莉婷諮商心理師、 張藝自媒體創作者、童書作家莊世瑩等人,鼓勵年輕人透過閱讀與遊戲探索規劃自我人生,拉進年輕族群進圖書館閱讀,藉由多重閱讀推廣活動提升屏 東整體閱讀量能,112 年全縣通借通還借閱冊數近 7 萬 5,000 冊。 

(四)屏東縣公共圖書館營運輔導 

112 年度協助鄉鎮圖書館向教育部爭取補助「多元閱讀推廣計畫」,共計 32 所圖書館獲得補助,經費計新台幣 281 萬 5000 元,辦理近千場閱讀推廣活動, 並購置 5,000 冊新書充實館藏。「閱讀設備升級計畫」共計 5 所獲補助,經費 計新台幣 212 萬 2,000 元,新增或更換空調設備、書櫃等項目、「提升公共圖 書館閱讀環境計畫」興建案,112 年經費計新台幣 1,350 萬元,無論是在閱讀推廣活動的辦理、圖書館閱覽設備的提升,更協助新園鄉立圖書館興建館舍,由設計規劃階段起始,聘請教育部專家學者提供專業建議與設計方向, 打造縣內鄉鎮圖書館的新典範。而在圖書館重要的館藏核心部分,另向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申請補助 400 萬元補助全縣公共圖書館購書經費,合計增加全縣 1 萬 5,000 冊館藏。同時,為了鼓勵鄉鎮圖書館增進館舍營運知能,帶領鄉鎮圖書館至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等地觀摩參訪,學習標竿圖書館之成功經營模式。 

六、藝文活動業務推廣 

以「文化復興、地方創生」為施政目標,讓在地意象成為屏東的文化特色。 

(一)勝利星村營運管理與維護 勝利星村是一個活絡的歷史再造現場,為全臺少有保留完整街廓的無圍牆園 區。園區修復活化成果,除勝利區及遺構公園吸引遊客慕名而來,形成文化 商圈,成功區也在店家陸續營運後,成為園區另一個商機活絡的品牌聚集地, 另位於中正路與勝利路口的通海區眷舍分兩期施工,第一批修復完工已完成 6 戶招商,第二期 6 棟 12 戶持續修復中。112 年度伴隨著崇仁(成功區)歷 史建築修繕工程的陸續完成,共進行 3 次店家招商,提供 24 戶房舍為標的物, 完成其中 19 戶徵選入駐,經過協助店家完成裝修計畫審查後接續開業。勝利 星村內目前已有 90 家品牌進駐,營運品牌涵蓋文創產業業者、原眷戶、返鄉青農、農創選物店、背包客棧、親子體驗、服裝設計、表演藝術、文學書坊、 複合式餐飲、特色冰品、音樂展演、異國文化商店等類型,不僅創造就業機會,也成為推動眷村活化及青年文創發展的亮點。 

勝利星村舉辦的活動以常態的市集品牌「舊好勝市集」和屏東燈節為兩大亮點,「舊好勝市集」地點會安排在勝利區的星星廣場或是在成功區的周圍巷弄, 每年通常會搭配節慶及季節舉辦 6~8 次左右,以不同的主題風格呈現,除了廣邀各品牌的文創類攤商設攤,也與園區進駐店家合作,以消費優惠、抽獎 活動及消費集點等方式吸引人潮,朝互惠共好的方向邁進。我們期望整個園區結合鄰近的藝文或觀光景點(例如屏東總圖、演武場、美術館、縣民公園等),來營造屏東市民一個良好休憩的場域,將勝利星村打造為一個屏東市的在地文化、生活形式的對外名片。 

(二)扶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112 年透過「造星計畫」甄選機制,評選出具潛力的 15 家文創品牌,並辦理 4 場次品牌輔導工作坊,邀請專業的業師講授相關品牌經營必備知能,同時更導入一對一的品牌輔導,各家平均達 3 小時以上,總輔導時數達 45 小時, 透過專業者角度分析品牌優缺點,並給予建議與協助資源連結,帶給文創夥 伴最實質的幫助與方向,並推動「屏東西」文創選品計畫,由縣府領軍,帶領 17 間通過認證之品牌,代表參加「東京國際禮品展」,提升台灣文創品牌國際聲量。於 10 月起於 Pinkoi 建置「屏東感」主題館(線上),及屏菸 1936 文化基地「好屏製造所」(線下)展售 15 家文創品牌,除推廣本縣文創輔導成果外,也展現說屏東在地生活美學及文創價值。 

(三)半島世界歌謠祭與藝文扎根 

112 年是「半島世界歌謠祭」元年,在過去「半島歌謠祭」的成果上轉型, 為本府年度重大節慶活動,秉持著「文化扎根」、「駐點創作」、「跨界創新」、 「世界音樂」的四大基調。112 年 10 月 18 日至 10 月 22 日於恆春古城西門 廣場舉辦,5 天活動以多元創新演繹半島民謠魅力,包括世界音樂盛會、老 調新聲、半島歌廳秀、民謠大賽、特色市集、古城小旅行等,共有 8 組 7 國演出(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巴西、烏克蘭、泰國與印度等),總觀賞人 次達 7 萬 5,000 人。亮點節目為「跨時空對奏豪華爵士搖擺」,由兩位人間國 寶陳英與張日貴,搭配 TPO 爵士大樂團、大蘋果搖擺舞團與民謠老中青三代 共同演出。「半島歌廳秀」共演出 4 場,展現說學逗唱的「恆春味」。民謠大 賽參賽人數 600 人,創下歷年新高。111 年至 112 年連續兩年榮獲日本優良 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與臺灣金點設計獎。在地團隊 111 年至 112 年 連續兩年榮獲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河洛語組首獎(111 年「你太白了,去 曬黑」樂團與 112 年「浮可泰」樂團)。此外,透過 112 年恆春民謠傳習計畫 扎根在地藝文傳承,參與單位有恆春半島 7 間幼兒園、17 所學校(國小至高中職)、5 個協會、4 個樂齡據點,創歷年之最,成果包括辦理師資培訓與能 力認證 13 場,共計 26 位種子教師通過民謠能力認證、學校至社區展演 10 場、 民謠好所在辦理 38 場等。 

文化部 112 年 3 月邀請車城國小與恆春國小民謠團隊至臺北出席「文化體驗教育展」,恆春國小民謠團隊榮獲教育單位最高殊榮 112 年教學卓越獎金質獎。

(四)社區營造計畫 

112 年度社區營造計畫除了正規社區營造點及公所的提案外,更將青年參與及新住民社造培力納入計畫,讓社造工作擴大效益;112 年度共核定補助 17 個社造點(14 個社區、3 間學校)、5 個公所、11 案青年、6 案新住民提案計畫。另辦理陳達故居周遭環境活化計畫,以低維護施作工法及融合村里整體氛圍的改善方式,提供在地居民良好的休憩環境。 

(五)地方文化館舍輔導管理 

文化部補助本縣 112 年度共計 18 間地方文化館,本府以「知識轉譯‧虛實整合」為發展願景,邀專家學者成立輔導團隊,前往 18 個館舍實地訪查,提供 改善精進建議,並於年度中召開共識會議、辦理三場次人才培育及輔導課程: 「關於策展二三事」、「博物館與觀眾調查」、「從數位典藏到數位策展」,與二天一夜「縣外參訪交流觀摩」,共參訪 7 間公、私立館舍及與 6 間館舍交流營運經驗,提升館舍相關人員專業度。 

為切合文化部「智慧博物館」及本府「知識轉譯‧虛實整合」發展願景,增 進館舍數位典藏及線上策展能力,特開設一場次「線上策展工作坊」,運用中研院開放博物館功能,進行線上策展實作演練,有助提升館舍實務能力,促 進在地文化的行銷推廣。 

舉辦「國際博物館日」串連不同特色的館舍,規劃藝文旅遊路線,結合文化和旅遊。並與屏東大學合作 30 小時種子館員培育計畫,以參訪、手作、遊戲、 實作等方式,透過講師教授田野調查、採集技巧與田野倫理等實務技巧,分享予青少年實地到館採集館舍元素,製作地方文化館介紹之 podcast。培養 了 20 位青年,未來可從事文化館、博物館或田野調查相關文化產業,為未來地方文化館館員埋下孕育的種子。 

(六)平埔夜祭活動 

平埔族夜祭活動本縣係以內埔老埤(農曆 10/15)、高樹加蚋埔(農曆 11/15 ~11/16)以及萬巒加匏朗(農曆 1/15)三地區為重要聚集地,112 年以聯合夜祭的方式,由萬巒加匏朗主責辦理,除保持該聚落傳統祭儀,也可看出不同社區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