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2025 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

 

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4 14:53:27)  為表揚在食農教育推動具有卓越貢獻的個人或團體,農業部今(14)日舉辦「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特別蒞臨頒獎典禮致詞表達祝賀之意,肯定各得獎人對食農教育的努力與貢獻,並親自揭曉特優獎得主與頒發各獎項,表揚各得獎人於推動食農教育的卓越貢獻。農業部陳駿季部長表示,食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重新建立人與食物、農民、土地的鏈結,農業部將持續加強對食農教育的支持,與社會各界合作,深化食農教育的成果。
  

食農教育立法後首屆舉辦,為食農教育獎勵貢獻 樹立標竿

農業部指出,本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是食農教育法立法後,首度辦理的國家級食農教育獎項,共有273位報名者,經過初審、複審與實地訪查三級評選,最終選出15名得獎人,涵蓋了農業、教育領域,並涉及學校、農民團體、民營企業與公益法人等多個角色,展現食農教育的多面性及各界的重視與貢獻。


廖肇瑞老師、家福股份有限公司與池上鄉農會,分別榮獲本屆個人組與團體組的特優獎。

廖肇瑞老師以食農教育打開特教班學生的學習大門,並透過校園食農實踐,讓特教生成為校園中的食農小老師,展現食農教育帶來改變的力量。

家福股份有限公司推動「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組織「產地之旅」,讓消費者瞭解友善農業與地方文化,並將賣場打造成食農教育場域,增加友善農產品銷售及深化消費者對永續農業的認識。

池上鄉農會以「池上米」產業為基礎,在「金色豐收館」提供多元食米教育體驗,並整合在地農民與學校,將米食融入均衡飲食推廣,把池上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稻米產地與食農教育示範基地。

個人組優等獎部分,曾志華老師致力校園系統性食農課程及減少剩食;蕭淑芬園長克服都會腹地限制,打造都市幼兒食農教育的綠洲;第二屆百大農李法憲,推動社區支持農業與整合農村青年,打造出梓官地方的食農品牌;龔建嘉獸醫師創立鮮乳坊推動鮮乳食農,深化消費者對國產鮮乳的認識與支持。

在團體組優等獎,冬山鄉農會將閒置倉庫改建成良食農創園區,攜手生產端提供民眾食農體驗,培養民眾對國產農產品的認識與支持;灃食飲食文化基金會以全國性的計畫,讓食農教育深入全國校園。而洄遊吧有限公司、養殖漁業基金會及高雄新港社區發展協會,則發揮新創企業、公益法人及社區的力量,推動食魚教育,促使國民識魚、知魚,進而愛上吃魚,提升對永續漁業的理解。其他得獎學校如:羅東幼兒園、北斗國中及南隆國中等,也以在地農業特色設計食農課程,深化學生食農素養。

農業部特別頒發「食農教育特殊貢獻獎」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林如萍教授,表彰其在食農教育的特殊貢獻。林教授致力於食農教育研發及輔導推廣,提出臺灣本土食農教育ABC 模式及三面六項架構,已為當前各界推行食農教育的重要參考,並持續為食農教育永續發展提供建言,是臺灣食農教育的重要推手。

攜手前行,共築臺灣食農教育的美好未來

農業部強調,「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不僅是對得獎者的肯定,更是對食農教育未來發展的鞭策。該部期待透過此獎項,建立食農教育的發展標竿,激勵更多的食農教育工作者,投入食農教育的推動行列,促進全民食農教育目標達成。

農業部表示,期待藉由本屆獲獎者的經驗與成就擴散,激勵更多力量參與食農教育。另針對有意辦理食農教育的大專校院、法人團體或農企業,該部提供「114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補助計畫」,申請期自114年1月20日至114年2月20日截止。歡迎各界研提食農教育推廣計畫,相關補助規定與申請簡章,可至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https://fae.moa.gov.tw/計畫申請/申請資訊 ) 查詢。

也期待未來透過食農教育相關獎勵與計畫,鼓勵更多的學校、企業與民間團體,共同投入食農教育推廣工作,共築臺灣食農教育的美好未來。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4)日出席「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並頒獎肯定所有得獎人用心推廣本土食農教育,讓食農教育的觀念能夠向下扎根、向上發芽。卓院長強調,政府一定會全力照顧農民,使其獲得更多保障,並繼續推動智慧與先進的農業,透過各種創新技術,讓臺灣農業獲得永續發展。

卓院長感謝農業部用盡巧思舉辦今日活動,積極推廣食農教育,將我國優質農特產品送到每位國人的餐桌前,而開場的沙畫表演,由一顆種子落入土地,快速發芽成茂密的稻田,更象徵生命的茁壯與成長,進而孕育更多無窮無盡的生命,具體傳達農業最基本的精神。

談及本屆傑出貢獻獎得主,卓院長說,臺南市立安慶國小廖肇瑞教師付出無比的愛心與耐心,將特教生轉變為食農小老師,非常激勵人心,而其他獲獎的老師與學校,也將食農教育延伸到家庭與社區,發揮深遠的影響力。此外,法憲有機農場李法憲負責人及牧可動物診所龔建嘉獸醫師在農場與畜牧場中實踐食農教育,還有各個連結生產端與消費端的法人、農業及企業等,都值得給予高度肯定。

同時,卓院長也恭喜臺灣師範大學林如萍教授榮獲本屆特殊貢獻獎,林教授秉持「食為先、農為本」理念,協助建構臺灣本土食農教育,希望透過教育推廣持續向下扎根、向上發芽,此次獲獎可謂實至名歸。

卓院長表示,食農教育涉及許多政府部門,大家各司其職,其中農業部協助輔導生產端的農民朋友,從早期傳統的農業耕作,到持續運用智慧科技不斷推進,不僅幫助農民提升收入,更促進農業永續發展;而教育部則扮演推銷班宣教員的角色,將臺灣優質農特產品送進學校,讓學童在營養午餐中皆可享用本土有機的新鮮食材,並透過食農教育的推廣,讓學童明瞭「從農地到餐桌」過程中,是多少人辛勤努力的工作成果,希望進一步培養學童珍惜農業糧食資源的觀念;至於衛生福利部則扮演食材把關的守護員,從產品製造、生產過程到消費者端,要全力確保所有食材的安全。

卓院長進一步說,文化部、客家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則像是一名大廚,努力發揚臺灣各族群的傳統飲食與食材料理方式,並積極保存各種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讓國人可以到客家村或山地村享受風味餐,更能體驗各式風味餐製作與烹調的過程。

卓院長指出,全球已邁入「搶錢、搶糧、搶人」時代,各國紛紛投入高科技發展,從事各項經濟創新活動,希望更加活絡商業與貿易交易,引入大量資金;在人才競爭方面,臺灣也不遑多讓,已提出「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不僅積極培養國家優秀人才,更要引入國外中、高階人才協助臺灣各項產業發展。

在穩定糧食供應方面,卓院長進一步表示,臺灣腹地面積不大,卻有非常優質的農業傳統,並積極發展精緻與智慧農業。卓院長指出,以2023年全國產業產值比率而言,服務業占60%、製造業與工業占38.5%、農業占1.5%,農業所占比率雖不多,但卻是各項產業發展的基礎,而「民以食為天」更是亙古不變的定律;同時,隨著時代的演進,現在民眾對於飲食的觀念不僅要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致詞結束後,卓院長首先頒發食農教育「特殊貢獻獎」予林如萍教授,接續頒發食農教育「個人組傑出貢獻獎」予推動溯源菜單及食農六感教學的臺南市立安慶國小廖肇瑞教師、籌資舉辦「梓感農村文化節」的法憲有機農場李法憲負責人、設計「八掌e公民‧興安五食力」課程的嘉義市立興安國小曾志華食育組長、舉辦「惜食大富翁」活動的臺北市立中正幼兒園蕭淑芬園長,以及創立「鮮乳坊」品牌牧可動物診所龔建嘉獸醫師。

隨後,卓院長頒發食農教育「團體組傑出貢獻獎」予善用賣場作為食農教育場域的家福股份有限公司、以池上米品牌為基礎提供多元食米教育體驗的臺東縣池上鄉農會、活化老舊穀倉打造多功能食農教育場域的冬山鄉農會良食農創園區、推行「食好稻相報,驚奇RICE秀」友善耕作課程的宜蘭縣羅東鎮立幼兒園、成立「洄遊吧食魚體驗館」的花蓮縣洄遊吧有限公司、促進校園落實食魚教育的財團法人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製作「Foodie Goodie夢想食驗室」Podcast的財團法人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以石斑魚為主軸推廣食農教育的高雄市永安區新港社區發展協會、以臺灣鯛為主題融入客家文化與雙語教育的高雄市立南隆國中,以及以香菜設計課程結合AR與VR製作數位教材的彰化縣立北斗國中,並與所有獲獎者合影留念。包括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李慧芝發言人、農業部陳駿季部長、衛生福利部周志浩次長、文化部徐宜君次長等均出席今日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