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相變更」故事引關注,臺灣南方林業史持續紀錄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3 11:04:08)
「變更之地」紀錄片放映座談會1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1月10日於臺北舉辦「變更之地」紀錄片放映座談會,將臺灣南方山林發生的陳年精彩故事分享予北部民眾,吸引超過170人次參與,影片與座談主題聚焦在1965-1976年間,臺灣接受聯合國世界糧食方案補助,在全臺幾處國有林班地執行「林相變更」政策,其中屏東獅子鄉雙流一帶山林因而歷經大面積砍伐並轉換為人造林,當代許多原住民因為參與這項工作,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
屏東分署長楊瑞芬說,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前身,是由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時期的「恆春林管處」與「楠濃林管處(高雄區域)」合併而來,今日(10日)放映的紀錄片,就是研究1965-1976年間恆春林管處轄內獅子鄉雙流一帶林相變更史的部分成果,這片土地歷經大伐木與大造林時期洗禮而改變了原始林相,如今再華麗變身成遊客喜愛到訪的國家森林遊樂區,不同年代推動之林業政策,都有當時歷史背景需求與特定目的,「林相變更」政策推行是政府為發展國家經濟與安定社會人心,在聯合國世界糧食方案補助下啟動,不僅在當代林業人員的職涯中留下深刻印記,對原住民族勞動歷史更有深遠影響,也形成流動全臺林班地的重要勞動力,基層農工雖因此獲得穩定收入,但現今臺灣的林業政策早已朝生態、永續等多面向發展,也只在人工林內執行負責任的林業生產,不會再走林相變更的回頭路。
座談分享的臺大地理系洪廣冀副教授,也說明「林相變更」一詞是從日本引用而來,並形容林相變更猶如把臺灣天然林打掉重練,改頭換面成能生產更好木材的人工林,他認為當時在美援專家以溫帶地區林業生產經濟思維的建議下,在雙流等地區以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開啟伐木造林,也成為第一個轉型成遊樂區的林相變更實驗地,此政策大幅改變了臺灣的地景,是臺灣環境史重要的一頁,也是值得當代人從中汲取經驗。
出身獅子鄉的屏東大學李馨慈副教授,則從原住民觀點討論林相變更政策對族人帶來之影響,她研究發現屏東的部落有許多族人曾是所謂的「林班世代」,並在規模龐大的林相變更計劃中扮演重要角色,有些族人經濟獲得改善,甚至能移居屏東潮州成為部落口中的潮州幫。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1月10日於臺北舉辦「變更之地」紀錄片放映座談會,將臺灣南方山林發生的陳年精彩故事分享予北部民眾,吸引超過170人次參與,影片與座談主題聚焦在1965-1976年間,臺灣接受聯合國世界糧食方案補助,在全臺幾處國有林班地執行「林相變更」政策,其中屏東獅子鄉雙流一帶山林因而歷經大面積砍伐並轉換為人造林,當代許多原住民因為參與這項工作,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
屏東分署長楊瑞芬說,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前身,是由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時期的「恆春林管處」與「楠濃林管處(高雄區域)」合併而來,今日(10日)放映的紀錄片,就是研究1965-1976年間恆春林管處轄內獅子鄉雙流一帶林相變更史的部分成果,這片土地歷經大伐木與大造林時期洗禮而改變了原始林相,如今再華麗變身成遊客喜愛到訪的國家森林遊樂區,不同年代推動之林業政策,都有當時歷史背景需求與特定目的,「林相變更」政策推行是政府為發展國家經濟與安定社會人心,在聯合國世界糧食方案補助下啟動,不僅在當代林業人員的職涯中留下深刻印記,對原住民族勞動歷史更有深遠影響,也形成流動全臺林班地的重要勞動力,基層農工雖因此獲得穩定收入,但現今臺灣的林業政策早已朝生態、永續等多面向發展,也只在人工林內執行負責任的林業生產,不會再走林相變更的回頭路。
座談分享的臺大地理系洪廣冀副教授,也說明「林相變更」一詞是從日本引用而來,並形容林相變更猶如把臺灣天然林打掉重練,改頭換面成能生產更好木材的人工林,他認為當時在美援專家以溫帶地區林業生產經濟思維的建議下,在雙流等地區以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開啟伐木造林,也成為第一個轉型成遊樂區的林相變更實驗地,此政策大幅改變了臺灣的地景,是臺灣環境史重要的一頁,也是值得當代人從中汲取經驗。
出身獅子鄉的屏東大學李馨慈副教授,則從原住民觀點討論林相變更政策對族人帶來之影響,她研究發現屏東的部落有許多族人曾是所謂的「林班世代」,並在規模龐大的林相變更計劃中扮演重要角色,有些族人經濟獲得改善,甚至能移居屏東潮州成為部落口中的潮州幫。
她也從南方林業史研究中,找回許多部落遺忘的共同文化與記憶,其中林班歌也是在這時期發展出來的,並自豪獅子鄉族人最會唱林班歌。但她也認為日據時代以來至1970年代,因為政府政策讓原住民土地權益受到限制,造成原民傳統文化的斷裂,需要互相理解與更多時間及努力才能有所轉變。
而影片主角之一的獅子鄉原著民耆老雅得林.松榮,也出席分享說,雖然當時族人靠林業工作獲得相當豐厚經濟收入,但卻全然不知林相變更會產生什麼後果,他感慨最大影響是當地景觀與水文等都改變了,也認同日治時期以來排灣族社會結構的破壞,造成傳統智慧與知識的斷裂。
屏東分署自2022年起分年研究紀錄南方林業史,預計5年內將1992~1683年間之現代林業轉型、施行林相變更時期,回溯紀錄至二戰後初期、日治時期與清領時代。2024年與臺灣大學等研究團隊已再深度挖掘「楠濃林管處」六龜、茂林一帶的林相變更史,楠濃林區的地形、氣候與人文條件皆與恆春林區不同,將找出更多南方山林的精采故事,未來也會讓其中幾段動人故事用紀錄片形式陸續向大眾呈現。

而影片主角之一的獅子鄉原著民耆老雅得林.松榮,也出席分享說,雖然當時族人靠林業工作獲得相當豐厚經濟收入,但卻全然不知林相變更會產生什麼後果,他感慨最大影響是當地景觀與水文等都改變了,也認同日治時期以來排灣族社會結構的破壞,造成傳統智慧與知識的斷裂。
屏東分署自2022年起分年研究紀錄南方林業史,預計5年內將1992~1683年間之現代林業轉型、施行林相變更時期,回溯紀錄至二戰後初期、日治時期與清領時代。2024年與臺灣大學等研究團隊已再深度挖掘「楠濃林管處」六龜、茂林一帶的林相變更史,楠濃林區的地形、氣候與人文條件皆與恆春林區不同,將找出更多南方山林的精采故事,未來也會讓其中幾段動人故事用紀錄片形式陸續向大眾呈現。

「變更之地」紀錄片放映座談會2
深度挖掘南方林業史的獨特樣貌 《變更之地》紀錄片1月10日北上放映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31 14:42:31)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自111年起,研究紀錄南臺灣高屏地區林業史,並將其中「林相變更」的歷史記憶拍成《變更之地》紀錄片,在屏東、高雄發表後喚起在地人對這段大造林時代的共鳴,為讓南方山林的歷史呈現於更多人面前,114年1月10日下午將於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樓國際會議廳,加場舉辦臺北場紀錄片放映暨專家分享座談會,歡迎中、北部有興趣民眾,把握難得機會踴躍報名參加。「我家長輩也在林班工作過,你要不要來訪問他?」,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表示,從111年起與臺灣大學、屏東大學團隊合作紀錄南方林業史至今,這樣的邀請頻頻響起,研究過程中,已訪談超過25位前屏東林區管理處退休職員、林業前輩與曾在林班工作過的原住民耆老,經深度挖掘南臺灣的林業史料發現,「林相變更」計畫蔓延在南方淺山間的廣闊闊葉林,有著不同於臺灣其他地區的獨特樣貌。
民國54年至65年間推行之林業政策「林相變更」計畫,當時是以林業生產之經濟角度,大量砍除低價值原始林或草生地、改種高價值樹種成為人工林。研究團隊發現,多年來的林業史研究與耆老訪談中,學界常聚焦於高價值之針葉樹(如紅檜、扁柏等)和大規模的伐木林場,鮮少涉略蔓延在淺山間的廣闊闊葉林,尤其是屏東分署轄區,在屏東獅子鄉雙流與高雄六龜、茂林一帶,這片並非針葉樹主要生長的山林,卻承載一段不同於刻板印象的歷史—這裡是戰後史無前例「大造林時代」的核心之一,標記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型林業實驗。
屏東分署楊瑞芬分署長說,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前身是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也是由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時期的恆春林區管理處與楠濃林區管理處(高雄區域)合併而來,而恆春林區雙流地區,成為林相變更計畫的起點,是112年《變更之地》這部紀錄片聚焦所在,如今,這片土地已再華麗變身為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為大眾服務。透過屏東林區林相變更的研究,不僅展現以「造林」為主題的林業史,更揭露原住民族勞動歷史中佔重要篇幅的「林班世代」,如何在此計畫推動下成為流動全台林班地的重要勞動力。
屏東分署楊瑞芬分署長說,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前身是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也是由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時期的恆春林區管理處與楠濃林區管理處(高雄區域)合併而來,而恆春林區雙流地區,成為林相變更計畫的起點,是112年《變更之地》這部紀錄片聚焦所在,如今,這片土地已再華麗變身為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為大眾服務。透過屏東林區林相變更的研究,不僅展現以「造林」為主題的林業史,更揭露原住民族勞動歷史中佔重要篇幅的「林班世代」,如何在此計畫推動下成為流動全台林班地的重要勞動力。
113年起,屏東分署與研究團隊也開始探究楠濃林區(高雄地區)的林相變更歷史,楠濃林區的地形、氣候與人文條件皆與恆春林區不同,期待能挖掘更多這片山林的故事,陸續向大眾呈現。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誠摯邀請想瞭解南方林業故事的民眾,參加114年1月10日(星期五)14時至16時,在臺北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樓國際會議廳舉辦的《變更之地》紀錄片放映座談會,一同回溯這段屬於南方山林的獨特記憶。影片放映後,也將請臺灣大學地理系洪廣冀副教授、屏東大學原民專班李馨慈副教授,分享這段南方林業史如何憑藉林業耆老塵封已久的回憶,重新掀起歷史研究的新章。
本活動線上報名網址:https://url.forest.gov.tw/4cg2z9dz,相關資訊也可至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FB粉絲專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Pingtung.Branch.FANCA 。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誠摯邀請想瞭解南方林業故事的民眾,參加114年1月10日(星期五)14時至16時,在臺北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樓國際會議廳舉辦的《變更之地》紀錄片放映座談會,一同回溯這段屬於南方山林的獨特記憶。影片放映後,也將請臺灣大學地理系洪廣冀副教授、屏東大學原民專班李馨慈副教授,分享這段南方林業史如何憑藉林業耆老塵封已久的回憶,重新掀起歷史研究的新章。
本活動線上報名網址:https://url.forest.gov.tw/4cg2z9dz,相關資訊也可至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FB粉絲專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Pingtung.Branch.FANCA 。

1.吳清川訪談-獅子鄉草埔村耆老,曾參與林班工作及雙流森林遊樂區建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