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2025 地方創生中秋精選商品

 

創生迎中秋 全台多款地方風味禮盒 幫你送出獨特中秋味

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319F88C01658672F

中秋佳節將至,除了家人團聚賞月或親友之間的祝福外,許多人在中秋節也會以中秋禮盒展現心意,不論是送親友、客戶、合作夥伴,或是犒賞員工,都是體面又心意十足的選擇!為了協助你利用地方創生中秋禮品送出獨特好味道,國發會精選了62款獨家設計的中秋禮盒,46項特色農產、手工藝品等應景伴手禮,總計125項的創生精選商品推薦清單,涵蓋59青年團隊設計的獨特在地物產,不論是自用、親友團聚或企業送禮,都能幫你送出滿滿中秋味。

一、融合地方特色的中秋禮盒-企業或個人的禮品採購最佳選擇

新北市坪林區「茶香酥」:由「坪感覺」團隊以坪林好山好水孕育的茶香為核心,研發包種茶、蜜香紅茶茶酥,口感酥脆香氣濃郁,適合中秋品嘗的細緻健康茶點。

臺東縣鹿野鄉「經典有機紅烏龍」:由「女兒不懂茶團隊」以家鄉臺東鹿野的特殊風土、自然栽植法推廣生態友善農業,孕育出5種風味有機紅烏龍茶。

花蓮縣「三角冰釀咖啡」:由「都好咖啡」推出,結合地方創生推動銀髮族與視障者的職訓與就業,規劃打造「視障友善咖啡廳」,實踐共融與永續。

雲林縣古坑鄉「鹽之花蛋黃酥禮盒」:由在地超人氣泡芙店「東和泡芙」用古坑香草搭配奶霜、鹽之花做出的層次分明蛋黃酥,以甜點連結土地,讓更多人看見在地農產的價值。

苗栗縣卓蘭鎮「雙連梨中秋禮盒」:卓蘭鎮享有「水果王國」的美稱,卓蘭水梨也是中秋解膩的優良水果,「雙連梨」精選的水梨禮盒以賣大梨救小校為核心理念推出,將收益資源挹注卓蘭在地發展。

新竹縣橫山鄉「中秋公益聯名禮盒」:由深耕新竹大山背的「大山北月」推出的人氣三寶柑咖啡、客家酸柑茶,搭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料理人親手製作蜜柑鳳梨酥,支持不老夢想。

二、應景產品-節慶餐桌上的最佳搭配

基隆市「極上飛魚卵香腸」:由「嘿路島民工作室」推出,香煎一口,滿嘴爆香海味。

嘉義縣布袋鎮「白玉酥」:由「宏展農場」推出在地特色農產苦瓜,以低溫真空油炸製成香酥脆口的白玉酥,適合中秋休憩飲茶搭配。

屏東縣恆春鎮「海苔醬」:由在地特色店家「惦佃」選用臺灣頂級青海苔為原料,以全手工製作細火慢熬,醬香濃郁,為中秋佳節留下最純粹的海洋鮮香。

三、遊程體驗-從文化走讀、親子互動、手作體驗課程中感受節慶氛圍

臺北市士林區河聲漫遊期間限定「單車走讀」騎過三腳渡入保安宮,在鐘聲與水聲間尋訪信仰與民間記憶。

彰化縣埔心鄉乙木羊農牧「小小牧羊人之旅」走進牧場,感受開心的羊群圍繞,療癒身心。

雲林縣斗六市賓哥室推出攀樹體驗及木作DIY,並與湖山水庫及與熱名景點結合,讓您玩一天吃一天,適合親子出遊同樂。


地方創生中秋精選商品邀請大家送出滿滿中秋氣氛,與親朋好友共同品嚐地方特色的純樸滋味。

2025地方創生中秋禮盒產品遊程〔PDF〕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2025 光織影舞

 

嘉義市光織影舞10/4北香湖登場 奇幻入口帶您走進光影夢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24 14:26:49) 「2025嘉義市光織影舞」將於10月4日(六)至19日(日)共16天在北香湖公園盛大登場,今年首次以迪士尼經典動畫《愛麗絲夢遊仙境》作為活動主題。嘉義市黃敏惠市長今(24)日於市府中庭與各界貴賓共同啟動記者會,公布8大夢境展區與媲美跨年晚會等級的表演卡司,邀請全國遊客一同來「嘉」,沉浸在夢幻震撼的光影饗宴。

黃敏惠市長表示, 「光織影舞」自2020年首辦以來,已成為嘉義市中秋佳節最具代表性的觀光品牌IP。今年邁入第6年,不僅首度結合迪士尼經典動畫《愛麗絲夢遊仙境》,特別打造沉浸式主題光影展,規劃「追光的起點」、「花園幻境」、「舞動潮光」、「瘋狂茶會」、「光月疊影」、「愛麗絲玫影」、「林間笑影」及「夢醒時分」8大展區,場區亮點包括30米長沉浸光環隧道、4.2米高懷錶、9米高愛麗絲造型立體裝置與湖面上4.5米五環結構的月亮意象,營造如夢似幻的氛圍,讓大小朋友共同體驗童話世界的奇幻與感動。

黃敏惠市長指出,許多人心中都有一位愛麗絲,或也藏著那隻引領冒險的白兔、淘氣的妙妙貓,甚至是可愛的牡蠣寶寶。這些角色象徵每個人心中那份勇於探索、好奇冒險的精神。光影交織的北香湖,讓每一位來到這裡的觀眾,都能找回自己的探索精神,走進童話世界,感受奇妙、驚喜與歡笑。對大人而言,是浪漫的回憶;對孩子來說,則是一場童話般的冒險。

黃敏惠市長並提到,這個童話故事是一段因好奇而展開的冒險,帶來驚喜與想像。嘉義自1704年建城至今,321年的歷史也像一本故事書,從諸羅六景、林業與鐵道,到今日的文化創新與觀光發展,每個時代都翻開新篇章。童話角色象徵探索與想像,而嘉義市正是一座承載歷史、又持續創新的城市。今年的「光織影舞」以迪士尼經典動畫《愛麗絲夢遊仙境》為靈感,把北香湖化作奇幻的入口,讓童話氛圍與嘉義市人文底蘊交會,碰撞出新的火花。

國際級設計師、活動策展人 Daniel Wong 表示,今年的主題希望將觀眾帶進一場既夢幻又充滿冒險感的光影旅程。今年延續歷屆「大月亮」熱潮,在「光月疊影」展區創新設計五環交疊結構,倒映在湖面營造滿月意象,外觀如同晶瑩的光之寶石,呈現空靈夢境的氛圍。他認為,「《愛麗絲夢遊仙境》是一種勇於探索的精神,這次的光影設計也希望讓大家找回童年時最純粹的好奇與感動,走進北香湖就像翻開一本用光編織、充滿驚喜與想像力的故事書。」

觀光新聞處張婉芬處長表示,今年除了規劃8大展區,同時也規劃媲美跨年晚會等級的表演陣容。10月4日開幕晚會特別邀請「亞洲最具指標性大型幻術師」吳冠達帶來《夢境魔幻秀》,並由「鐵肺歌后」戴愛玲與「情歌王子」李聖傑獻唱。中秋節與雙十連假,邀請郭靜、周蕙、魏如昀、閻奕格、許富凱、艾薇等實力派歌手輪番登台,10月18日閉幕晚會則由張語噥、梁文音及陳勢安壓軸演出。活動期間還有榮獲世界街舞冠軍的「築夢者」舞團、紅鼻子馬戲團、鍋爐爺爺、柏青哥及氣球特技街頭藝人演出,並舉辦「奇幻市集」,集結藝術手作、花藝植栽、質感選物與特色餐飲,營造幻想與創意交織的夢幻嘉年華。

「2025嘉義市光織影舞」每日展出時間為18時至22時,「奇幻市集」自16時起開放,19時至22時每小時更有全新燈光效果的光影秀展演。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提醒,活動會場將設置3個出入口,採單一順時針動線管制,以確保觀賞品質。

遊客可多加利用大眾運輸,包括台灣好行「光林我嘉線」及YouBike 2.0,市區公車至12月31日止持電子票證仍享免費搭乘。更多活動資訊請至嘉義市政府官網、「嘉市好旅行」臉書、IG粉絲專頁,以及「2025光織影舞」活動網站( https://travel.chiayi.gov.tw/DancingofLightandShadows2025 )查詢。

啟動儀式

黃敏惠市長邀請大家一同沉浸在夢幻震撼的光影饗宴

黃敏惠市長邀請大家一同沉浸在夢幻震撼的光影饗宴

2025光織影舞結合愛麗絲夢遊仙境打造沉浸式光影主題展

2025光織影舞結合愛麗絲夢遊仙境打造沉浸式光影主題展



2025嘉義市光織影舞 迪士尼經典動畫《愛麗絲夢遊仙境》主題 沉浸奇幻光影夢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2025 臺東慢食節


中秋。家的記憶|2025「漫遊知森 × 臺東慢食節」森林 × 慢食 × 星空 打造臺東在地節慶新亮點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22 14:14:51)   10月的臺東,秋意漸濃。2025「漫遊知森」將首度攜手「臺東慢食節」,於10月4至5日在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舉辦雙品牌活動,打造一場兼具自然、文化與療癒的在地節慶盛典,以森林與餐桌連結人群,讓家的記憶在自然中生根。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臺東市郊,擁有豐富的生態景觀與多樣動植物資源,長年為東部重要的森林育樂與環境教育基地。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持續透過「漫遊知森」品牌,辦理森林導覽、五感體驗、市集展演等活動,深化民眾對自然生態的理解並推動永續旅遊。

今年規劃以「食、住、遊、購、行」為主軸,不僅延伸及串連周邊更多相關場域,也攜手策略聯盟夥伴,共同推動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成為帶動區域觀光的重要基地。此次更與廣受喜愛的在地品牌「臺東慢食節」攜手,提供全方位且深度的山林體驗,讓入園的遊客、返鄉遊子感受在森林中慢食團聚的氛圍。

今年的「漫遊知森」活動首次拉長為兩日沉浸式體驗,白天安排自然教育、森林療癒、木育體驗與竹構藝術導覽,夜晚則推出結合星空導覽升級版的「夜探知星」,讓遊客能在無光害的森林中,一邊觀察夜間生態,一邊仰望最美星空。同時結合山林製造概念店「虎比公寓」、步道走讀、氣味體驗與溫泉小棧,串聯原鄉文化,打造全方位的森林旅程。

此外,「山林製造」是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所打造,致力於推動山林永續與自然保育的生態消費代名詞。臺東分署則以「森林生活提案」為延伸主軸,提倡將森林惠益融入日常生活,透過五感體驗實踐森活自在,並攜手在地夥伴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共同打造臺東獨有的山林永續消費生態系。

今年活動中也特別安排「山林製造」品牌的加盟店授權儀式,正式宣告臺東分署知本地區策略聯盟「知本老爺酒店」與「金聯世紀酒店」共同加入山林製造的行列,讓優質的在地商品能透過旅宿平台被更多人看見與認識,進一步推動在地消費,促進區域經濟的永續發展。

同步推出「漫遊知森 × 臺東慢食節」活動限定氣味

本次活動也攜手臺灣植物氣味品牌「璞草園」推出「漫遊知森 × 臺東慢食節」限定氣味,調和荖葉、月桃、馬告等代表性森林自然素材,並首創「氣味專車」,讓遊客從踏上專車的那一刻起,即沉浸於專屬感官體驗,將這次活動的美好記憶深刻烙印於腦海。

臺東分署表示,2025「漫遊知森 × 臺東慢食節」不僅是一場森林生態的饗宴,更是永續旅遊與文化共創的實踐之旅。活動期間,園區將進行完善的遊程引導、動線調度與現場安全管理,為確保活動品質與參與遊客的安全,10月4日至5日活動採預約購票制( 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140358452087148204 )。誠摯邀請大家走進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在慢食餐桌細細品味土地的滋味,在森林星空下共享中秋的團圓與記憶!


2025漫遊知森活動資訊


漫遊知森現場活動-森林療癒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花見知本百草園+竹構作品-石頭的孩子


竹構藝術作品-石頭的孩子內部視角


臺東慢食節森林篇10月啟動 知本森林遊樂區成當代採集現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5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潮間流域篇》今明登場 千人齊聚成功海濱公園 品味東海岸之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9 14:44:24) 

2025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潮間流域篇》今明登場 千人齊聚成功海濱公園 品味東海岸之美

最受居民與遊客喜愛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潮間流域篇》,於今(19)日到成功海濱公園登場,豐富的料理與活動,讓遊客體驗東海岸之美。透過慢食廚人巧手、轉換採集而來的潮間風味,讓遊客體驗東海岸的豐饒。

今年首場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於4月19日至20日展開, 首日邀請在地「成功國小合唱團」拉開序幕,全天候的慢食集、慢食器、慢食導、慢食遊,兩天各有一場預先售票遊程,請到最年輕的手鏢旗魚手、與在地老店二代業者,帶大家走入魚市、登船出海,認識成功漁業歷史。

免費入場「慢食集」區,集結40組料理人、農友、工藝品牌,以「採集記憶、採集潮間、採集山田」三大主題,展現臺東山海特色,例如以海女採集的潮間帶海菜、螺貝做成「海女ina的四月套餐」,以及海菜加入米穀粉、在地馬鈴薯取代肉品,製成全蔬、無麩質「海菜米煎餅」,更有部落廚人,以長輩技藝,重新復刻、創新傳統「炙燒Siraw飯糰」。

臺東縣政府表示探索飲食文化、料理人集體創作,是慢食節籌備過程重要一環,參與人數達3,000人次。明天活動仍有以當令食材為主角,海草蛋糕、鵝頸藤壺、海女飯糰、鬼頭刀鹹派、椰風手工冰淇淋、茄汁三點魚小米飯等,將山海風土濃縮成限定當令料理,只有在臺東慢食節才吃得到。歡迎前來共襄盛舉,體驗一期一會的慢食魅力。

2025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潮間流域篇》活動詳情請上 「慢食臺東」官網:https://slowfoodtaitung.tw/ 、慢食臺東」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lowFoodTaitung

2025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潮間流域篇》今明登場 千人齊聚成功海濱公園 品味東海岸之美

2025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潮間流域篇》今明登場 千人齊聚成功海濱公園 品味東海岸之美

2025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潮間流域篇》今明登場 千人齊聚成功海濱公園 品味東海岸之美


2025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潮間流域篇》今明登場 千人齊聚成功海濱公園 品味東海岸之美


2025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首場4月辦理 從潮間帶到山林 完整收集臺東風味拼圖!串聯四季風味 探索永續飲食新方向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從潮間帶到山林 完整收集臺東風味拼圖! 2025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串聯四季風味 探索永續飲食新方向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20 17:58:03)

從潮間帶到山林 完整收集臺東風味拼圖! 2025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串聯四季風味 探索永續飲食新方向

令大家期待的臺東年度慢食之旅準備啟程!2025年臺東慢食節將辦理三場「採集餐桌」活動主題,第一場將於4月20、21日在成功海濱公園辦理,臺東縣長饒慶鈴邀請臺東料理人、漁人、海女,帶領民眾探索農耕前人類如何自然獲取食物,並展現獨特的飲食智慧,也歡迎各地喜愛慢食節的朋友闔家一起踴躍參加,帶領大家深入不同地景、探索在地採集文化,感受慢食節的魅力。

臺東慢食節自2017年創辦以來,秉持「優質、純淨、公平」的核心精神,持續推動地方食文化,至今已累積二十場精彩活動,曾深入探討保種、發酵等與在地風土緊密相連的議題。2025年,慢食節將以「採集」為題,串聯潮間帶、森林野地與山海交會的多重場域,透過當地食材與技法的運用,探索環境與飲食的深刻連結。

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年度首場「採集餐桌」將於4月19日至20日展開,從黑潮流動的脈絡出發,感受潮間帶與溪流孕育的豐饒生命力;10月4日至5日,腳步轉向山林與野地,藉由傳統採集智慧,體驗人與土地共生的關係;12月份活動更首度移師高雄,於山與海的交會之地,集結多元風味,重新詮釋採集文化在當代餐桌上的可能性;臺東縣政府邀請所有對味覺與土地充滿熱情的朋友,一同踏上這場以採集為名的飲食旅程。

農業處長許家豪說明,成功海濱公園面朝浩瀚的太平洋,周圍環繞潮間帶、河口與山林,是臺東自然資源豐富的場域之一。「採集餐桌:潮間流域篇」將帶來臺東當令食材,現場呈現多樣潮間帶貝類與海藻,結合山林野菜、根莖植物,以及來自溪流與大海的新鮮漁獲,打造來自大地與海洋的盛宴。

現場將有食材導覽、風味講座、音樂演出,透過多重角度帶領參與者理解自然與飲食的連結。

有意參與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潮間流域篇」市集的臺東料理人,歡迎報名參加3/27的臺東慢食學院課程與4/1、4/2店家甄選,將邀請採集達人、風味研究專家及廚師共同設計,報名資訊將公告在「慢食臺東」官網與臉書粉專。

而預計順道探索東海岸的朋友,現在就可以開始安排行程,自備環保餐具,為自己和家人規劃三天兩夜的東海岸慢食旅行。詳情請上 「慢食臺東」官網 (https://slowfoodtaitung.tw/)、「慢食臺東」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lowFoodTaitung

臺東慢食節《採集餐桌:潮間流域篇》
時間│2025年4月19日、4月20日 11:00-17:00
地點│臺東縣成功海濱公園

活動內容:慢食集、慢食講、慢食吟、慢食器


冬日團聚 年前舉杯!臺東慢食節「新.臺東辦桌」 114年1月18、19日池上大坡池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26 17:24:12)


冬日團聚 年前舉杯!臺東慢食節「新.臺東辦桌」 114年1月18、19日池上大坡池登場

受康芮颱風侵襲影響的慢食節回來了!原定11月舉辦的臺東慢食節「新.臺東辦桌」,歷經2個月的修整,將延期至2025年1月18日、19日(六、日)一連兩天於池上鄉大坡池舉辦,邀請各地喜愛慢食節的朋友,在農曆年前的暖冬,乘著涼風在大坡池畔齊聚,細品慢食手路菜,感受全新的慢食節!

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探索臺東飲食文化、料理人集體創作,是每次慢食節籌備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新.臺東辦桌」除了免費入場的「慢食集」,民眾到大坡池品嘗時令豐饒之際,也可同時欣賞「慢食吟」音樂表演與「慢食導」市集攤位導覽,此次活動更首度與臺東慢波電臺合作,於1月19日下午在慢食展區舉辦「慢食波」,現場講一場Live Podcast,共創臺東人吃辦桌的美好回憶。

臺東縣政府指出,臺東辦桌文化源於1970年代,由臺南學甲移民在市區、卑南帶起風潮,1980年代全縣興盛,縱谷、海線與南迴的總鋪師,也因地制宜,為傳統辦桌菜餚注入臺東味。在海線辦桌菜上,海鮮羹裡的虱目魚改以在地盛產的旗魚、鬼頭刀替代。進到縱谷或部落,藤心排骨湯取代藥膳雞湯,成了桌上盛宴,或將傳統的八寶飯以糯米飯置換,以烤全豬取代富貴圓蹄。在南迴的辦桌場合,金針與樹豆更是湯品中偶見的加味佳餚。

農業處長江慧卿提到,傳統的辦桌在臺東興盛數十年,封路歡慶、大鍋快炒,是許多臺東人共同的回憶。在2025年1月18日、19日的「新.臺東辦桌」中,除了有集結廚人創意的辦桌料理市集外,更集結傳統辦桌的精華,舉辦兩場「慢食講」。第一天的講座中,邀請池上三代總鋪師分享辦桌的傳承與創新;第二天的講座,則請來三位部落廚人,分享在接納辦桌文化之前,族人用哪些食物共度婚喪喜慶。兩場講座均分享3道料理,每人食材費500元,需事先報名,搭配資深媒體人的文化解說,讓臺東的風土滋味縈繞在舌尖與心中。

更多慢食節活動內容與「慢食講」報名資訊,請持續關注「慢食臺東」官網 ( https://slowfoodtaitung.tw/ )與臉書粉專。



2025 臺南市文化資產月 「如果城門是任意門,文資300+」



2025臺南市文化資產月 「如果城門是任意門,文資300+」盛大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22 09:36:45) 「2025臺南市文化資產月—如果城門是任意門,文資300+」將於今秋限時登場!今年活動呼應歐洲國際遺產日「文化遺產與建築:鑑往知來的門戶」精神,並緊扣「府城城垣300年」的歷史意義,以「參與、行動、知識、創新」四大核心,打造一場專屬於臺南的文化盛宴。

活動自9月20日至21日「古蹟日」起熱鬧展開,將帶來一系列驚喜聯名企劃。其中,臺南市美術館推出「2025南美立方派對《古蹟限定版》」,於古蹟場域中融合展覽、工藝、電影與音樂派對,締造前所未有的五感體驗。同時,赤崁樓、安平古堡、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等多處重要文化資產,也將於活動期間限定免費開放。

今年文資月更準備了豐富的互動與驚喜。民眾可參與線上「文資留言板:想像未來無限+」抽獎活動,分享心中對臺南文化的藍圖;定番的「文資小旅行」以「時空旅人」為題,規劃獨家走讀路線,包括9月28日「牛車來去墾南瀛」、10月18日「跨越時空約會去」、11月1日「赤崁扞頭司阜」三梯次活動,從城外到城內、南瀛到府城,帶領民眾探索迷人的文化軌跡。

作家謝金魚更親自設計「鎮北坊下的常民記憶」特別路線,將於11月26日登場,結合大臺南經典美食,引領大家走入巷弄,體驗日常裡的府城故事。此外,9月27日與11月2日將邀請專家舉辦戰後建築與府城三百專題講座,11月23日則結合講座與角色扮演解謎遊戲,邀請大家穿越時空,與城市同行、共赴未來。

2025臺南文資月宛如一扇任意門,連結歷史場域與當代創新,帶來浸潤式體驗。文化資產不僅是歷史回聲,更是驅動未來的能量。邀請民眾把握這段限時旅程,9月至11月一起走進臺南,探索專屬於你的文化能量。更多活動詳情請上「臺南文資月」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chmtainan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2025南美立方派對《古蹟限定版》」,於古蹟場域中融合展覽、工藝、電影與音樂派對,締造前所未有的五感體驗。

2025臺南市文化資產月,「如果城門是任意門,文資300+」活動自9月20日至21日「古蹟日」起登場,臺南多處重要文化資產將於活動期間限定免費開放。



嘉義縣番路鄉「柿子故鄉」

 

卓榮泰院長視察嘉義番路鄉農會 中央地方合力推動柿子產業升級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22 10:55:29)  行政院長卓榮泰21日前往嘉義縣番路鄉農會,關心柿子產業的發展與未來規劃,嘉義縣長翁章梁、立法委員蔡易餘、農業部次長胡忠一、農糧署署長姚士源等人陪同出席,展現中央與地方共同推動農業升級的決心。

番路鄉有「柿子故鄉」之稱,栽種面積逾200公頃,年產量超過4,000公噸,產值最高突破2億元,不過目前加工量能不足,加工比例不到總產量3%,導致部分柿子滯銷,影響農民收益。

農會總幹事趙幸芳表示,農會已購置冷鏈加工廠用地,期望獲得中央支持,待加工廠成形後,可望整合預冷、削皮、乾燥、包裝及物流,加工量可由十餘萬斤提升至百萬斤規模,並結合食農教育與觀光展售中心,帶動就業與觀光效益。

卓榮泰院長指出,極端氣候下農產品保存壓力增加,政府會協助農業轉型,特別是冷鏈設備與物流體系升級,可保障農民收益,也提升外銷競爭力。

他表示,農業部大力推動儲存與運輸的改革,透過先進冷鏈技術,為農漁民朋友提供更多的服務,感謝蘇貞昌前院長支持農漁畜牧業,改善產地端設備可減少農業損害,讓農民辛苦付出的成果得到保障,並可以提高收入。

行政院已編列114年至117年的冷鏈計畫預算58.8億,補助各地農會、地方政府、生產合作社,其中也包含番路鄉加工廠及展售中心的1.9億元補助款,未來將持續投入資源,協助嘉義成為「農工科技大縣」。

卓院長強調,光有建物外觀的預算還不夠,還要挹注設備預算,讓智慧農業順利運作,考量國內市場供需、傳統市場交易情形,未來會繼續擬定相關預算,讓生產、加工及銷售等流程更加順利。

卓院長也參觀「柿餅SPA工坊」,了解番路鄉農會導入的現代化製程,以「室內冷熱風恆溫乾燥技術」取代傳統日曬方式,搭配人工翻動與按摩,使果實展現金黃色澤與Q彈口感,並形成獨特風味。

翁章梁說明,番路鄉農會推動加工廠與展售中心,能逐步建立完善冷鏈物流與契作制度,穩定市場價格,避免農民被惡性削價。他感謝行政院大力支持,讓地方軟硬體升級,未來農民收益可望更穩定。

卓榮泰院長視察嘉義番路鄉農會,中央地方合力推動柿子產業升級-1

卓榮泰院長視察嘉義番路鄉農會,中央地方合力推動柿子產業升級-2

卓榮泰院長視察嘉義番路鄉農會,中央地方合力推動柿子產業升級-3

卓榮泰院長視察嘉義番路鄉農會,中央地方合力推動柿子產業升級-4

卓榮泰院長視察嘉義番路鄉農會,中央地方合力推動柿子產業升級-5



公共服務創新論壇:國土計畫與地方創生的再思考學術研討會

 

公共服務創新論壇:國土計畫與地方創生的再思考學術研討會

https://sites.google.com/gapps.nou.edu.tw/2025psif/



論文摘要

B1.從公平理論角度分析臺北市地政事務所審查人員工作內容







臺中國家歌劇院10週年


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https://www.npac-ntt.org/


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 Facebook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2025 雲林全國古蹟日「築蹟眷影」流動藝術饗宴

 

BUILDINGFOCUS2025 全國古蹟日-文資有聲‧時代共語



歲月留聲文化遊 古董留聲機講唱 張麗善縣長:透過音樂與場域的結合 感受雲林文化深厚底蘊

https://www.yunlin.gov.tw/News_Content.aspx?n=1244&s=564805


「雲林五大基地V.S歲月留聲文化遊」20日晚間在虎尾建國眷村己棟大草皮隆重登場。這場講唱會以「邊唱邊說」的形式,將經典國、台語老歌與五大文化基地的故事緊密結合,帶領觀眾穿梭時光、聆聽建築背後的故事,讓音樂成為雲林歷史的最佳註解

文化部今年首次舉辦「第一屆全國百大文化基地」徵選,雲林縣共有五處文化場域獲選,包含雲林故事館、雲林布袋戲館、雲林記憶Cool、虎尾建國眷村、西螺生態博物館,全都是珍貴的歷史建築與文化記憶。縣府特別規劃以留聲機與黑膠片營造懷舊氛圍,結合現場彈唱與導聆解說,讓每一首歌都成為訴說雲林故事的橋樑,例如〈甜蜜蜜〉扣合虎尾糖的美好滋味、〈黑玫瑰〉展現布袋戲女性角色的堅毅形象、〈燒肉粽〉重現西螺常民文化、〈西子姑娘〉訴說空軍眷村心聲,而〈小城故事〉則邀請大家走進雲林故事館,聆聽土地的記憶。


走進眷村、穿越時光! 雲林全國古蹟日「築蹟眷影」今起登場 虎尾建國眷村化身五感劇場 - YouTube


走進眷村、穿越時光! 雲林全國古蹟日「築蹟眷影」今起登場 虎尾建國眷村化身五感劇場

https://www.yunlin.gov.tw/News_Content.aspx?n=1244&s=564804

2025雲林全國古蹟日流動藝術饗宴今(20)日於虎尾建國眷村文化園區盛大登場,雲林縣政府以「築蹟眷影」為主題,策劃一場結合古蹟、劇場、文創、味覺與在地記憶的流動藝術饗宴,將眷村空間化為五感劇場,邀請民眾在時光與歷史中行走,感受文化資產的當代表述與生活魅力。

今年流動藝術饗宴最大亮點之一,即是結合表演藝術與場域記憶的「移動式展演」。由壞鞋子舞蹈劇場帶來《骨之未名》,以眷村空間為舞台,引領觀眾穿梭於磚牆、巷弄、牆角與窗景之間,舞者如同記憶的線索,喚起歷史的褶痕;而希舞集聚舞蹈劇團則以《晨土上的塵光》進行沉靜且詩意的身體探索,回應場域累積的情感與時間感。兩檔演出皆打破劇場框架,觀眾不再只是觀看者,而是與表演共行共感的參與者。


9/209/21 雲林全國古蹟日流動藝術饗宴登場! 虎尾眷村化身藝術舞台,帶你用五感體驗歷史之美

https://www.yunlin.gov.tw/News_Content.aspx?n=1244&s=561112

2025雲林全國古蹟日開跑啦!今年9月20、21日,雲林縣政府邀請大家來到虎尾建國眷村文化園區,參與「築蹟眷影-2025雲林全國古蹟日流動藝術饗宴」。活動規劃豐富,包括壞鞋子舞蹈劇場、希舞集聚舞蹈劇團兩大團隊帶來精彩演出,並結合體驗課程、古蹟日市集、微醺餐桌及趣味互動遊戲,呈現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多元樣貌。

今(10)日記者會由壞鞋子舞蹈劇團進行開場表演,並由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帶領虎尾鎮公所、館舍、文化百大基地代表等與會貴賓,以寄出明信片象徵雲林以文化帶動觀光,希望大家可以在古蹟日期間,走訪各鄉鎮的文化資產,把雲林在地的故事寄回家。




2025 孔廟文化節


「2025孔廟文化節」熱鬧登場 黃偉哲市長親點硃砂 祝福新生開啟好日子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20 18:31:57) 「2025孔廟文化節」自9月13日熱烈展開,每年的重頭戲「啟蒙大典-硃砂啟智」儀式今(20)日在臺南孔廟莊嚴舉行。市長黃偉哲親自為今年入學的小一新生依循古禮點硃砂、開智慧,象徵學習之路的開端,也呼應本年度主題「子曰好日子」,期許孩子們在人生旅程中勇敢探索、開創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市長黃偉哲表示,「子曰好日子」主題不僅展現文字回文的趣味,更蘊含《論語》中孔子與弟子們的生活哲學。臺南自古就是一座充滿生活感的城市,孩子們不必死背課本裡的古蹟,因為歷史與文化早已融入日常風景。透過硃砂啟智,為新生點亮智慧之眼,也象徵開啟無限可能,期許孩子們都能走向屬於自己的「好日子」。

文化局指出,「硃砂啟智」儀式年年廣受家長與學生喜愛,今年120個名額甫一開放即秒殺額滿,甚至吸引外縣市家庭報名。儀式遵循古禮進行,由以成書院禮生引領市長、新生與家長穿越「禮門」進入大成殿,行啟蒙禮後,再依序行「義路」、遊「泮池」,寓意「入則學禮,出則行義」。完成儀式的新生,皆獲贈象徵祝福的「聰明包」。

文化局進一步說明,今年主題靈感來自孔廟前府前路的「子曰」石碑,常被誤讀為「日子」,因而延伸出結合《論語》中生活智慧的創意發想。除了經典儀式,文化局也攜手孔廟文化基金會及臺南市國學書院傳統文化基金會,推出「國學生活化」系列活動,透過體驗方式,帶領市民與遊客重新發現孔廟蘊藏於生活與文化中的新意,讓孔廟成為實踐「好日子」的生活場域。

2025孔廟文化節將持續至9月28日,更多活動資訊可上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查詢,或追蹤「孔廟文化節」粉絲專頁,相關問題可洽文化局葉先生(06-2215065)。

「2025孔廟文化節」熱鬧登場,黃偉哲市長親點硃砂,祝福新生開啟好日子。


「2025孔廟文化節」自9月13日展開,其中「啟蒙大典-硃砂啟智」儀式今(20)日在臺南孔廟莊嚴舉行。


儀式遵循古禮進行,由以成書院禮生引領市長、新生與家長穿越「禮門」進入大成殿,行啟蒙禮後,再依序行「義路」、遊「泮池」,寓意「入則學禮,出則行義」。




2025 月光織戀

 


「月光織戀」系列活動10月起林本源園邸登場! 日間月老加好友、夜間光雕嘉年華 共譜浪漫篇章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9 09:30:00)  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年度壓軸盛事即將登場!今年將「霞海月老來林園」與「夜間光雕秀」兩大活動擴大結合,推出以愛情為主題的「月光織戀」系列活動,規劃日間「樓臺情緣」與夜間「仙履林園」兩大單元,透過霞海城隍廟月老駐駕祈福與古蹟光雕藝術,融合信仰、文化與科技,系列活動將於10月4日至12月27日展開。



「月光織戀」系列活動10月起林本源園邸登場!

「樓臺情緣」日間月老加好友10月4日至10月19日舉辦,10月4日適逢中秋、同時也是月老聖誕,當天舉行隆重的迎神安座儀式,恭迎台北霞海城隍廟月老與城隍夫婦駐駕林園,期間週末安排多場主題手作課程,包括「真愛永續」馬賽克杯墊、「愛情姻緣卦」易經占卜、「戀戀流光」水拓擴香石、香氛調香等以及「月老祈福抓周趣」。

體驗活動將於9月22日(一)中午12點在活動官網( 2025moonlightlove.tw )開放免費報名,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此外,除手作課程外,10月12日更邀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樂系絲竹樂團帶來精采演出,活動期間設置心願牆、擲筊祈福,並與慈惠宮、接雲寺合作推出廟宇集章兌換明信片,也串聯府中商圈店家,憑消費發票購買林園商品可享限定優惠,為美好時光留下專屬紀念。


10月4日至10月19日邀請霞海城隍廟神明來林園駐駕祈福

「仙履林園」夜間光雕嘉年華則自10月5日至12月27日登場,除開幕日(10/5)外,每周六晚間6點至9點,連續點亮三場(18:20、19:20、20:20),總計13晚39場次,其中26場結合真人舞蹈演出。由榮獲國際設計大獎的「光點吉樹」團隊製作,以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為靈感,結合林園建築之美與現代光影科技,帶領觀眾穿越古今,體驗愛戀奇幻之旅。

特別場次更邀請由林秀偉老師率領的「當代傳奇劇場」跨界合作,融合光雕、舞蹈與劇場語彙,呈現視覺與情感並濟的夜間饗宴。演出後的「愛之願」祝福光影互動體驗,民眾可透過手機繪製專屬圖像即刻投影於古蹟建築上,打造獨一無二的祈願印記。


10月5日至12月27日「仙履林園」點亮浪漫夜間光雕秀


邀請當代傳奇劇場共演舞蹈場次,讓光影與身姿交織,營造唯美浪漫情境

光雕嘉年華每場次限額150人,其中100名開放網路預約、50名保留現場入場。10月份光雕場次將於9/22(一)中午12:00活動官網開放預約,11月份場次將於10/22(三)中午12:00開放,12月份場次則於11/22(六)中午12:00開放,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與。活動詳情可至林本源園邸官網( https://www.linfamily.ntpc.gov.tw/ )或活動官網( 2025moonlightlove.tw )查詢。

「月光織戀 樓臺情緣」日間月老加好友

活動地點: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
活動日期:10/4(六)-10/19(日)
活動期間常態項目:心願牆、擲筊祈福,慈惠宮、接雲寺與府中商圈串聯集章活動
※手作體驗活動將於五六日14:00-16:00舉行,10/5(日)馬賽克杯墊、10/11(六)水拓擴香石、10/18(六)調香、10/19(日)月老祈福抓周,需於9/23(二)12:00官網預先免費報名,名額有限。
※10/10(五)14:00-16:00 易經占卜於現場發放號碼牌,限量40位。
※10/12(日)10:00-12:00 臺藝大國樂系絲竹樂團

「月光織戀 仙履林園」夜間光雕嘉年華

活動地點: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來青閣(板橋區西門街9號/請由西門街側門進入)
活動日期:10/5(日)-12/27(六),除10/5(日)外,每周六點亮3場。
播映及演出時段:18:20、19:20、20:20


「月光織戀」活動時間表


文章附檔      活動官網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2025 全國古蹟日!走讀新北「煤說過的故事」

 

BUILDINGFOCUS:2025 全國古蹟日-文資有聲‧時代共語



新北市文化局 | Facebook

【2025 全國古蹟日✨新北限定系列活動】 



2025全國古蹟日登場! 走讀新北「煤說過的故事」9/18中午開放報名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54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7 14:46:37)  新北市文化局今(17)日響應2025全國古蹟日,推出以礦業文化資產為核心的「煤說過的故事」系列活動。今年以新登錄之新平溪煤礦歷史建築群為基地,與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合作,舉辦小小礦工體驗營,實境體驗礦業文化現場,並與基隆、台北及桃園跨市合作,串聯校園學子共同體驗。此外,也以新北市文化資產多元特色,推出多條文化產業路徑,邀請民眾來「走煤走過的路」,感受新北珍貴歷史文化記憶,9月18日中午開放免費報名。


新北市文化局響應2025全國古蹟日,推出以礦業文化資產為核心的「煤說過的故事」系列活動。

新北市文化局長張䕒育表示,全國古蹟日精神在於讓古蹟「可親近、可理解、可參與」,新北以小旅行、導覽與跨域合作,將礦業記憶與生活日常重新連結。記者會上由基隆、台北、新北、桃園四市文化局共同「點亮礦山」,展現北臺灣礦業文化資產的跨域量能;並由臺文少年作家徐廷睿編詞、李育容老師以唸唱形式演出〈煤說過的故事〉,從聲音引路,開啟今年走讀的三大主軸。

「煤說過的故事」三大主題活動包括「礦業文化歷史現場模擬體驗」、「煤礦文化推廣教育」以及「多元文化路徑走讀」。「礦業文化歷史現場模擬體驗」以新平溪煤礦博物館為基地,為校園學生專場活動,並與基隆、台北及桃園跨市校園合作,帶領學童親臨坑道,理解產業與地景如何形塑地方生活;「煤礦文化推廣教育」包括10月4日瑞芳水湳洞、10月11日新店、10月12日鶯歌、10月19日瑞芳、10月25日樹林與10月26日平溪,透過專業導覽,以產業遺構、運輸系統與聚落演變勾勒礦業文明的完整脈絡。「多元文化路徑探索」,則帶領民眾走訪板橋花茶、三峽老街、淡水石化、中和文資路徑、新莊廟街等,從飲食、宗教、街區樣態到產業故事,體會新北多樣文化景觀的日常。此外, 還有11月1日走讀斬龍山考古遺址文化公園,11月2日探訪不義遺址—國家人權博物館,以考古與近現代人權記憶,延展文化資產的公共對話。


新北市文化局以新登錄之新平溪煤礦歷史建築群為基地,與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合作,舉辦小小礦工體驗營。

「煤說過的故事」文資走讀活動將於9月18日(四)中午12時開放民眾線上報名(https://linktr.ee/s_hsu_studio),共16場次,每場次20人,額滿為止。

為擴大響應全國古蹟日,新北市公立博物館及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9月20日、21日開放免費參觀,民眾拍照打卡、完成任務還能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得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得主李乾朗教授「手繪文資景點手提袋」。更多活動資訊,可至新北市文化局官網(https://www.culture.ntpc.gov.tw/)查詢。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

 

馬祖國際藝術島 -Matsu Biennial

馬祖國際藝術島 Matsu Biennial | Facebook


藝術點亮邊境島嶼 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 觀光署以藝術與徒步慢旅推廣馬祖觀光

https://www.motc.gov.tw/ch/app/news_list/view?module=news&id=14&serno=83c78560-5ab6-446b-a13d-7abd8d1cea84


馬祖國際藝術島「十人十海」開展 詮釋海洋記憶 | 文化 | 中央社 CNA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508260325.aspx


「藝術游擊」駐村藝術家「Again! 再來一次」馬祖 參與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 9月於東、西莒展出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拍楸|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Setting Traditional Fishing Net of Matsu|漁民海上羈繫定置網工序|Mar. 18th, 2025 - YouTube


馬祖國際藝術島

馬祖國際藝術島-前進光州雙年展 藝術家分享會 (10/18) | ACCUPASS 活動通  2024

馬祖,作為台灣海峽邊陲的重要戰地島嶼,以其冷戰歷史與文化遺產,在第15屆光州雙年展中吸引了國際關注。回應美國館 "Rhythmic Vibrations",馬祖國際藝術島邀請過往參展藝術家,包括驫舞劇場編舞家蘇威嘉、舞者方妤婷、陳珮榕、聲音藝術家王榆鈞及藝術家張立人,透過表演、聲音、錄像裝置等不同作品,回應屬於馬祖的獨特聲景,分享他們的創作歷程與跨國展出經驗。 分享會最後,也將預告關於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的最新動態,藝術島的粉絲有機會獲得第一手主題方向預測,以及認識專案辦公室的幕後日常。


馬祖國際藝術島暖身 文創商品徵選開跑 | 地方 | 中央社 CNA


2024「馬祖國際藝術島」文創商品徵選 – 點子秀


馬雨辰/以藝術釀一罈與島嶼共好的老酒?馬祖國際藝術島與在地人的距離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TAIWAN PLUS」 馬祖國際藝術島前進京都


【記者馮紹夫報導】由台灣、日本共同主辦的臺灣文化藝術祭的「TAIWAN PLUS 2024 京都新宝島」,11日、12日在日本京都吸引約6萬人次觀展。馬祖國際藝術島將馬祖獨特的軍事據點與藝術島作品影像帶至現場,打造成美景攝影棚,免費為日本民眾留下紀念照,體驗「一秒到馬祖」的驚喜,也邀請日人明年秋天登島,親身感受馬祖景緻與文化魅力。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將於明年8月底至11月初開展,文總與連江縣政府共同在日本最大的臺灣文化祭「TAIWAN PLUS 2024 京都新宝島」會場推出馬祖國際藝術島互動式攤位,以藝術裝置《打開》、馬祖的海洋為背影,邀請民眾前來免費合影,為明年第3屆活動暖身。

活動現場特別展示馬祖的介紹,以及發送印有藝術島作品的文宣明信片,讓日本朋友對於馬祖的地理位置及藝術島有更多的認識,許多日人分享雖然過去對馬祖不太熟悉,但對於橫跨四五島都有作品的藝術慶典感到驚喜,都表示非常期待明年的創作,很希望有機會提前安排旅程,來一場跳島旅行。

「一秒到馬祖」美照拍攝更讓日人驚呼連連,彷彿置身馬祖現場,直呼好美,好想去馬祖玩,在真實據點和藝術作品前留下身影,紛紛表示期待明年有機會登島體驗。



文化處召開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籌備會議 - 馬祖日報

【記者黃沛宣報導】連江縣政府文化處於20日集合各局處主管於縣府召開「2025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第二次行政籌備會議,會議由縣長王忠銘主持,會議中首先說明目前籌備前期的規劃,已與許多專家、藝術家做專業諮詢和討論,初步結果預計有15個計畫,正式展期暫定為2025年9月5日至11月16日,共73天。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目標朝向「在地化、國際化、制度化」發展,期望增加藝術作品件數展出、擴大國際策展合作,並較往年提升50%的參觀人次。縣長王忠銘期勉各局處「化被動為主動」,讓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達到讓更多民眾參與。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將以五大目標:多元開放、專業認同、地方共鳴、友善可近、永續治理及四大行動方案:1、打造策展永續機制:諮詢小組、雙年籌備、永續倡議;2、建立國際交流平台:國際機構交流、人才合作;3、拓展多元創作樣態:自明性、跨域類、參與度;4、擴大群眾在地參與:社會面、教育面、產業面等,做為計畫主軸和方向。其中,又以最大規模文資轉譯、深入地方共同參與、國際化程度加深加廣、文化可近性教育推廣、開放及專業籌備架構為五大策劃亮點。

文化處長吳曉雲表示,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策展主題命名聚焦在「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閩東語「拍楸」(ㄆㄚㄧㄨ,pha-i-u),不僅是馬祖世代傳承的重要捕魚工法,更是馬祖人面對大海的共生智慧與信仰的共鳴,是捕魚打樁下網的重要工序,也是藝術如何錨定島嶼轉身,擴大參與的認同根基。「你的海洋,我的陸」延續傳統「拍楸」面對大海的智慧,轉化為當代藝術島的舉辦。此次策展將以藝術性、地方共鳴與店家參與,來達到官方民間擴大參與、創造國際議題共鳴、建立島嶼文化認同等目標。2024下半年度重要交流規劃,還包含邀請日、韓、芬蘭等國際策展專業人士來台,登島諮詢交流。

文化處預計於10~11月,發布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記者會,確認年度主題和計畫亮點。2025年1~3月,將發佈主視覺、計畫、作品,及國際藝術機構交流。昨日會議中,也廣邀各局處主管針對國際藝術島行政系統支持與提升範疇;如何透過行政資源擴大地區民眾參與;國際藝術島與觀光、旅宿及伴手禮等地方產業之合作;如何建構及有效整合藝術島產業服務系統;國際藝術島策展作品與地方關聯;如何提升在地認同感與行銷宣傳等議題,提出相關建議、改善或配套措施。

縣長王忠銘勉勵各局處「化被動為主動」,可積極主動提出現有資源給文化處,在大原則下彈性調整,改善前兩屆國際藝術島的問題,善用社會資源,如此可讓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達到讓更多民眾參與,真正進入民間生活的目標。


第三屆國際藝術島 敲定明年8月底至11月初舉辦 - 馬祖日報

【記者曹重偉報導】國際藝術島動起來!連江縣政府11日召開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第一次行政籌備會議;會中主要就常設作品維護機制及認養、各單位職掌分工等做討論,第三屆舉辦期間為明年8月底至11月初。縣長王忠銘期許各局處都能將藝術島視為重要活動,結合全縣的力量,才能把下一屆藝術島辦得更好!

縣府昨天上午10時30分召開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首次行政籌備會議;由王忠銘主持,副縣長陳冠人、秘書長張龍德及縣府一、二級單位主管或代表、北竿鄉長吳金平、莒光鄉長陳樂禮、南竿鄉公所秘書徐雲輝、馬管處代表等與會討論。

王忠銘表示,有感於前兩屆國際藝術島籌備時間太倉促,通常都經過半年以後才啟動,雖然牽涉到預算、藝術家創作及行政上流程的問題,明年是第三屆,特別將準備時間幅度拉長,今年我們先做準備的工作,把明年要做的計畫編列入114年的概算,有一年的時間充分準備,相信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王忠銘指出,前天朝日新聞來訪問到國際藝術島對馬祖未來的影響是什麼,明確回覆這是我們未來施政的主軸,絕非一年、兩年就結束,而是一個很長遠計畫,是最重要的施政項目。

為了持續藝術島熱度,第二屆留下常設作品,包括:打開-老酒玻璃屋、海就是我的陸、漁火、18哨-新芽、大船歸港、東引門牌、鄉公所廣播、群星、守護等四鄉五島作品,也在昨天的會議中進行維護機制及管理單位的確認,至於大家關切的第三屆舉辦期程,會中確定在8月底到11月初。

經過議案討論及各單位建言後;張龍德建議先把工作事項及展出內容等細部規劃列出,才能做預算編列及分工的依據,優先從中央部門的公務預算來爭取,另須重視商品化及民間參與的呼聲,相關設計可收取版權費。陳冠人提醒規劃可上檯面具代表性的大師級作品,朝志工在地化及與校園空間結合。

王忠銘表示,首先推動委員會內應將各鄉鄉長納入,合作夥伴及協辦單位也應詳細列出,加強與馬管處的合作,與觀光署維繫良好互動,以利後續預算援助,藝術創作上經費是關鍵,以最大力量向文化部爭取編列相關經費,需在概算編列前拜訪文化部、觀光署等單位;台電方面明年度是否願意繼續合作,提供策展作品、表演活動或經費,保持密切聯繫;公共藝術基金可妥善運用,注意符合相關規範,公共藝術及建物周邊也可納入藝術島範疇;期許大家集思廣益,須在今年6月之前完成總策劃內容及明年度展出項目,志工很辛苦,應建議獎勵機制並鼓勵在地青年加入,另向立榮方面建議明年度推出藝術島彩繪專機,有利於打響話題及吸引遊客到訪。


2025 第一屆空間、社會與自然學術研討會

 

第一屆空間、社會與自然學術研討會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4YOttm6PKjmZAdpsWRQwef7l2RbOwplo/view


【時間】2025 年 11 月 29 日(六)

【地點】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台灣大學工學院綜合大樓三樓 313 教室)

【主辦】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空間、社會與自然學術研討會籌備小組



空間、社會、自然,以及它們之間的交織關聯 ,成了空空間劃與與計專業 ,

以及城鄉環境研究的主軸 然而,空間、社會和自然都不是單純的概念,反而各

自都涉及極其複雜的動力與過程,也是多方利益、價值、意義與行動交會的場域

空間正義、包容性城市、參與式劃與計專、性別與酷兒政治、環境治理、宜居城

市、風險管理、永續性、韌性、自然解方、淨零轉型、多物種共生、非人行動體、

移動力、人本交通、綠色能源、身體轉向、物質轉向、情感轉向、基礎計施研究、

智慧城市與人工智慧,以及眾多新興議程,無不涉及空間、社會和自然的交纏,

值得詳加探究

本研討會誠摯邀請各領域的研究者,針對前述課題分享批判性的思考與實證

的探究,特別歡迎博士生將階段性的研究了果轉化為激發討論的媒介,共同探討

人類與萬物生存的空間、社會和自然之間的複雜關聯與轉化前景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2025 阿里山森林鐵道蒸汽專列檜木列車

 

全台唯一!阿里山森林鐵道蒸汽專列檜木列車 10/16限定啟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0 17:08:57)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宣布,10月16日將推出阿里山森林鐵道蒸汽專列檜木列車。今年最後一場由百年蒸汽火車頭搭載檜木列車的限定專列,將帶領遊客穿越歷史悠久的阿里山森林鐵道,重溫百年蒸汽火車的傳奇魅力,並藉此展示嘉義獨特的文化底蘊與自然風光。

嘉義是全台唯一擁有營運中林業鐵道文化資產的縣市。阿里山森林鐵道不僅是一條運輸路線,更是一段承載歷史與情感的文化記憶。這條百年鐵道從嘉義平原蜿蜒而上,直達壯麗的阿里山山脈,沿途風光如畫,深刻書寫了人文歷史的篇章。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攜手林鐵處與雄獅旅遊,推出秋季限定的蒸汽火車遊程,特別為親子家庭設計多樣化景點,以滿足全家人的需求。各團次將提供不同的親子遊程,讓遊客在阿里山森林鐵道的蒸汽列車上,享受充滿趣味與教育意義的旅程。

親子遊程推薦: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漫遊於步道之間,呼吸森林的芬多精,享受大自然的療癒。

▲欣欣水泥森活園:動手製作水泥多肉盆,體驗創意與手作的樂趣。

▲向禾休閒漁場:親手摸蛤蠣、烤蚵、划船、釣魚或撈海菜,吃喝玩樂一次滿足。

▲民雄日式招待所文創園區:挑戰飛盤高爾夫,創造難忘的親子回憶。

▲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太空教育館:在3D劇場中觀賞太空知識,讓孩子探索宇宙的奧秘。

▲咩咩上樹萌寵樂園:與超萌動物互動,享受歡樂親子時光。

▲歐樂沃築夢城堡:擁有台版迪士尼美譽的樂園,拍照打卡,捕捉每一個快樂瞬間。

▲鄒族逐鹿文創園區:親近梅花鹿,了解動物的世界,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愛護之心。

▲奮起湖老街:品味懷舊的奮起湖鐵路便當,細細品味歲月流淌的美好。
家長們可根據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家庭的團次,與孩子一起在蒸汽火車的旅程中創造珍貴的回憶。

文觀局表示,先前7月18日推出的「栩悅號」及8月25日「福森號」蒸汽專列均大獲好評,現場吸引許多鐵道迷與家庭旅客參與。隨著蒸汽鳴笛聲響起,大家紛紛拍照留念,許多人直呼能搭乘蒸汽火車是一個難得又興奮的體驗,整段旅程充滿難忘的瞬間。

誠摯邀請全國遊客把握最後機會,安排2日、3日或4日遊,透過上網訂購 ( https://reurl.cc/nYXLYD )  搭乘蒸汽專列檜木列車,感受阿里山鐵道的獨「嘉」魅力。欲了解更多親子遊程推薦,可至「嘉義縣親子旅」官網查詢( https://familytour.chiayi.travel/ )。

蒸汽專列檜木列車

向禾休閒漁場

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太空教育館

歐樂沃築夢城堡




A+文化資產創意獎

 

2026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競賽活動!

https://www.boch.gov.tw/home/zh-tw/aplus

https://www.boch.gov.tw/home/zh-tw/news/143671


2025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 中國科大視傳系榮獲一金一銅及多項大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3 A+文化資產創意獎    https://aplusboch.tw/

新秀崛起 再創文資新經典 「2023A+文化資產創意獎」系列活動及頒獎典禮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登場文化部新聞稿 112/10/14

https://www.boch.gov.tw/home/zh-tw/news/118775


2023A+文化資產創意獎」系列活動今(14)日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登場並舉辦頒獎典禮,入圍及得獎作品即日起至1112日於園區展出,期間將舉辦設計師之夜、產業媒合會、與大師對談講座、週末音樂表演與市集等活動,打造文資設計的新舞臺。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自2011年起舉辦「A+創意季」,公開就設計、文創類型作品徵件評選,因應2018年轉型為文化資產園區,2022年調整為「A+文化資產創意獎」,樹立以文資保存、創意設計為核心的競賽品牌。「2023A+文化資產創意獎」競賽項目共分4大類,包括文資活化企劃類、文資工藝設計類、文資插畫類、文資數位媒體類,各類別金獎可獨得10萬元,銀獎和銅獎各獲得6萬元和4萬元獎金,總獎金達160萬元。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文化是生活的總和,過去世代為我們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然而這些資產若沒有妥善的應用與規劃,在社會變遷中,將慢慢被遺忘,甚至面臨貶值的困境。「A+文化資產創意獎」提供一個榮耀的舞台,鼓勵大家透過創意,不只讓文化資產能夠保值,更以設計加值,以更豐富的樣態傳遞給下一代。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A+文化資產創意獎」是全國唯一以文資為主題的大型設計競賽及聯展,今年首度增設社會組,讓大專院校之外所有對文資與設計有新想法的社會新秀,都能在A+的展場發光發亮,並呼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資活化的趨勢,創造出文化資產普及教育的空間。今年A+的入圍作品中,就能看見設計新秀將各種有形及無形的文資元素,例如廟會、炮仗及鴿笭文化等,融入日常工具及物件,透過轉譯及詮釋,帶文化資產走出僵化的硬體建築、艱澀的刻板印象,在生活中與大家相遇。


2023A+文化資產創意獎」共收到1,429件作品投稿,邀請20位跨領域專家擔任評審委員,經初審後遴選出213件入圍作品。各獎項宣布的剎那,不少學生及設計新秀露出驚喜雀躍的神情、驚聲尖叫衝上台領獎。


「文資活化企劃類」學生組金獎「衣.Zip」運用巧思讓舊衣轉生為名畫、社會組金獎「日常儀式」從教會神聖性空間出發,探討地方鄉村的發展;「文資工藝設計類」學生組金獎「炸神」透過數位媒介呈現炸神廟會的趣味意涵、社會組金獎「關聖帝君」以粧佛藝術表達和平祈願;「文資插畫類」學生組金獎「旺梨派」以鳳梨富、聚、昭、旺的祝賀意義展現臺灣禮俗文化、社會組金獎「逛街將軍」將傳統護身符轉為購物袋設計;「文資數位媒體類」學生組金獎「磺火傳」以數位影像捕捉震撼人心的磺火捕魚畫面、社會組金獎「南聲囝仔」講述南管音樂的動人傳承故事。詳細得獎名單於「2023A+文化資產創意獎」活動官網公布。

此外,「2023A+文化資產創意獎」也規劃一系列活動,「設計師之夜」邀請年輕得獎者暢談交流;「產業媒合會」提供年輕新秀與企業總監面談對話的機會;另邀請曾獲國際設計大獎的設計界大師們,辦理「與大師對談講座」,與青年學子面對面分享交流;以及週末音樂表演與市集等多樣活動。歡迎民眾至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感受文化資產與設計交鋒產生的創意火花。


  • 得獎暨入圍作品展覽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1121112日(星期日)

展覽時間:09:00-17:00

展覽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9雅堂館、B03藝文展覽館 


  • 設計師之夜

活動日期:1121014日(星期六)

活動時間:18:00-20:30

活動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願景館三樓展覽空間


  • 與大師對談講座

活動日期:1121021日(星期六)、1028日(星期六)

活動時間:14:00-16:00

活動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願景館二樓國際演講廳


  • 產業媒合會

活動日期:1121015日(星期日)、1022日(星期日)

活動時間:14:00-15:30 

活動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願景館二樓國際演講廳


  • 週末音樂表演與市集

活動日期:即日起至1121112日,週末期間

活動時間:11:00-17:00

活動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中央廣場、文資大道


2023A+文化資產創意獎」官網:https://aplusboch.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https://www.boch.gov.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oc.boch


A+文化資產創意獎 競賽活動 | Facebook

A+文資創意季 | Facebook

A+文化資產獎 競賽活動 | Facebook

【A+文化資產創意獎 競賽活動】A+ Cultural Heritage Creative Awards


2021-05-112021A+文資創意季」最大獎項「A+大賞」由南臺科技大學「南瀛圓環」奪得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2021A+文資創意季」今(11)日圓滿落幕。在5月7日至11日共五天的活動期間,將臺灣年輕世代的文化資產創意能量推向更高境界。本次集結全臺大專院校24校共44系的學生優秀作品,包含崑山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弘光科技大學、修平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及嶺東科技大學等,充分綻放年輕世代蘊藏的文資創意潛能,展現「文資•設計加值」的最大綜效。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表示,A+文資創意季是讓學生認識文化資產最佳的平台,由衷感謝本次全體參展及競賽師生共襄盛舉,為期五天的設計展覽、文資講座、文資創新工坊及學生樂團表演系列活動活絡了文化資產園區,參與民眾絡繹不絕,並獲得相當大的迴響。「A+文資創意季」是全國唯一以「文化資產」為主題之大型設計院校學生聯展競賽活動,有別於一般設計競賽,特別強調以文化資產作為核心主軸,目的在於鼓勵學生汲取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元素,透過新世代設計師的創意激盪後,巧妙地將文化資產元素以現代設計思維轉譯、詮釋,賦予文化資產與當下生活相契合之設計應用,進而將文化資產永續傳承。

2021A+文資創意季展覽競賽作品分別為文資保存類、文資創新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工業設計類、時尚設計類、空間設計類及數位媒體與互動體驗設計類等類別,近1,790件作品報名,初審入圍並展出470件作品,經過各類別專業評審委員決選出A+大賞及各類別金銀銅等作品,共29個獎項,這些脫穎而出的優秀作品,具體呈現了文化資產本質。







本次競賽最大獎項「A+大賞」是由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作品「南瀛圓環」奪得,以台南的圓環文史出發,述說圓環的過去和現在,並以專書、郵票、集郵冊等載體呈現,具有豐富的內容,視覺設計也相當突出,獲得評審團一致肯定,獲頒獎狀及獎金16萬元!

外,文資保存類金獎由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學系「夜戰半島|恆春•豎孤棚文化桌遊」獲得,藉由桌遊表達恆春豎孤棚已有百餘年歷史,為了讓該文化更容易被大眾理解與認識,深入恆春實際參與,結合文化背景與競技規則,藉由遊玩認識文化的桌遊品牌。文資創新類金獎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續日光芒」奪下,作品闡述全球環境變遷以及新冠肺炎的影響,造成缺糧的現象,而台灣油芒正是能應付這些危機的農作物。「續日光芒」延續每一日的太陽,支持台灣農作物長久種植,繼續照亮更美好的未來。

文化資產是我們珍貴的寶物,也是展現生活美學創意的最佳材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每年舉辦的「A+文資創意季」讓各大專院校師生們擁有展現創意的機會,更讓臺灣文化資產教育落實向下扎根,A+文資創意季將秉持文資保存與文資創新的原則繼續向前邁進。

得獎名單.pdf


2021-05-07文資+設計是個好主意 「2021A+文資創意季」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亮麗登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2021A+文資創意季」今(7)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盛大開幕,由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重要傳統工藝傳統木雕及重要文化資產鑿花技術保存者李秉圭藝師、嶺東科技大學校長趙志揚、文化部古蹟歷建審議委員會委員劉舜仁、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等文資界、設計界貴賓共同宣告「2021A+文資創意季」活動開跑。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特別代表文化部長李永得出席向參展學校代表及參展者致意,也為「2021 A+文資創意季」系列活動拉開序幕。蕭次長指出,「A+文資創意季」是全國唯一以文化資產為主題的創意設計競賽活動,鼓勵學生運用臺灣文化資產元素及符碼進行創意設計,開啟年輕世代與傳統文化資產的對話。從2010年開辦迄今邁入笫12屆,總共已超過50所學校,百萬人次參與,是全國高中、大專院校文資及設計科系所學生爭相競逐、朝聖觀摩的年度藝文盛事。今年臺灣雖然仍在COVID-19新冠疫情籠罩之下,但報名情況仍非常踴躍,總件數高達1790件,入圍作品470件,從即日起至511日止在文資園區各展館展出,整體水準比歷年高,可說是中部版的文化創意設計博覽會。 

蕭次長提到,「A+文資創意季」競賽及主題展覽特別著重文資「保存」與「創新」元素,而這個活動的核心內涵與文化部長李永得所提的「三感一力」思維非常契合,特別在鼓勵從文化資產的「歷史感」中汲取靈感,精煉傳統文化底蘊元素進行轉譯;以通用設計原則開發出符合當代生活具「國際感」的產品;透過青年世代嶄新視角與「創造力」激發與深化文化資產在當代社會的「價值感」,進而強化全民對文化資產價值的認知與保存維護。 

文資局長陳濟民表示,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轉型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原本「A+創意季」特別注入「文資保存」、「文資創新」元素,成為現在的「A+文資創意季」,競賽加入全臺唯一「文資保存」、「文資創新」兩個競賽類別,鼓勵青年世代從文化資產汲取靈感,發揮「文資・設計加值」的美學綜效,推廣文化資產保存意識,落實生活美學經驗。
 
A+文資創意季」鼓勵青年學子以「文資為體,文創為用」進行文資議題的創意或創新設計, 本屆計有2444系報名參加,評審團一致認為今年作品水準比往年高,競爭相當激烈,最後將選出29個獎項,於511日進行頒獎。 
今年展覽包括「文資新秀展」及「校院精品展」二大主題展,「文資新秀展」集結全國大專院校的優秀設計作品,展出此次通過初審及競賽入圍作品,「校院精品展」透過每個學校不同的展出主題與形式,展現同學們的精彩作品與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創意與能量,深化文化資產的認識與保存,展覽分別在文資園區藝文展覽館、國際展覽館及雅堂館展出。 
此外,本週末(57日至9日)在園區中央廣場將有多場由大專院校新興樂團所帶來的音樂表演,並辦理文化資產保存及跨域整合系列性講座,包含紙雕藝術創作分享、文化資產與時尚結合、廢棄物與再生材料如何活化等精彩內容,帶給參觀民眾滿滿的文資創意能量。 
2021A+文資創意季」活動自即日起至511日止,更多活動資訊請上「A+文資創意季」粉絲專頁查詢。因應疫情變化,請民眾落實自主健康管理,並配合佩戴口罩、酒精消毒、量測體溫、勤洗手、實聯制入場等措施。

 

2021A+文資創意季】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5119:00-17:00

展覽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臉書:https://m.facebook.com/AplusCreativeFestival/posts

官網:http://www.a-plus-creative-festival.com.tw/

文化部文資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oc.boch


2021A+文資創意季 活動聲明

110年5月5日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的「A+文資創意季」,自2010開辦迄今已第12屆,在全臺47所校院、超過百萬人次參與支持下,確立以「文化資產」議題為活動主軸,鼓勵學子秉持「文資‧設計加值」為創作核心,一如繼往的為臺灣孕育出優質的新世代文資創意人才。

 

2021A+文資創意季」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及活動所在地主管機關臺中市政府防疫規定嚴格落實,另考量學校師生為此活動已投入許多心血,故2021A+文資創意季」會在所有參展校院師生齊心的支持下舉辦;如有對疫情有所顧慮之參賽同學,請與所屬校院系所師長溝通討論,主辦單位將予以尊重。

 

學生的健康福祉是我們最關心之事,因此已規劃完整之防疫措施,活動期間將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指引,於展間入口處量測體溫、使用酒精並採取實聯制,且全程配戴口罩等措施。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或臺中市政府宣布防疫等級提升,主辦單位將立即宣布因應作法,屆時請學校師生體諒。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活動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活動時間:110年5月7日至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