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25「一圜復始-鈔幣特展」


蛇來蛇趣 走春來史博館 「一圜復始」鈔幣發財 「清翫雅集」藏珍稀奇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03 09:52:15)   春節行春「蛇來蛇趣」來國立歷史博物館,欣賞展覽滋養心靈,體驗套印套住好運。史博館初一及每週一休館,春節連假1月30日至2月2日(初二至初五)推出「蛇來運轉、財聚福臨-新春好印到」活動,購票入館即可獲得金蛇造型設計套印圖樣的精緻卡片,逛展並親手壓印專屬個人的迎春小卡,完成後至服務台可領取限量福袋共1,000套,擁有專屬的吉祥祝福。另外,歡迎小朋友免費到B1兒童創意共學空間動動巧手,剪出立體「春」字,新的一年「剪」起福氣更能「剪」出創意,大人小孩都歡喜。

走春首選是史博館1、2樓最富貴、含金量極高的「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史博館攜手臺灣頂尖收藏家團體「清翫雅集」,以「珍藏」與「真藏」為概念展出351件文物。「西風浮舟(西畫類)」欣賞莫內《風雨中的普維爾》、畢卡索《賽馬》、巴斯奇亞《羅斯福III》等,與常玉《一帆風順》、陳澄波《淡水老街》、廖繼春《野柳早晨》等藝術精品;「器物千秋(器物類)」涵蓋瓷器、佛教文物、漆器及掐絲琺瑯,一次推出3件存世珍稀的清代天球瓶;「翰墨天地(書畫類)」展品上自明代文徵明,下至近現代張大千等;「雅翫凝萃(珍玩類)」,古玉、竹雕、文房與茶具等實用器物,承載文人美學與生活趣味。私藏家稀有寶貝於史博館向公眾展出,與全民分享藝術之美,顯示臺灣文化底蘊及「藏富於民」的文化深度。

轉進3樓即見「在這裡,與大家相遇」常設展,精選典藏文物110件,呈現史博館自1955年成立與臺灣社會70年來共同經歷的社會文化變遷,展出所珍藏最大量具備文資身分的「國寶」及「重要古物」,透過「傳承」、「聚合」、「鑑古知來」主題概念規劃,呈現史博館運臺古物,以及戰後日本歸還文物最重要3件國寶《蟠龍方壺》、《獸形器座》、《金柄銅短劍》,甚有2005年由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古物」馬白水作品《太魯閣之美》,在此感受藝術「大家」與臺灣你我「大家」的典藏故事。

通過4樓「荷悅」餐廳前往5樓蒞臨「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史博館與中央銀行特別在春節匯集雙方精華藏品舉辦特展,與民眾一起招財聚福。

史博館擁有全臺最豐富的通貨收藏,從先秦到現代的各式銅、銀幣、銀兩等;而中央銀行承擔印鑄國幣的重要使命,也收藏自民國以來的鈔幣及其製作流程的豐富史料。鈔幣是大眾日常交易的媒介,承載著錢幣鑄造與鈔票印製的時代,對於歷史、文化、經濟、政治與美感的觀點,歡迎來史博館體驗千年歷史文物「物超所值」的豐美。

「書藝人間-漢寶德書寫之美」特展位於鄰近史博館的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4樓,展覽從漢寶德的書法觀念出發,強調書法結合生活藝術,由家屬精選作品102件展出,分為「循古」、「抒情」、「構成」與「新象」4大主題,觀眾可近距離欣賞漢寶德對筆墨細節的掌控,隨著筆順遊走,享受寧靜的片刻,也感受創意的趣味。

位於史博館4樓的荷悅餐廳,配合特展推出藝術餐桌「錢幣貝果雙人下午茶套餐」、「食(蛇)來運轉南門市場粥」,與史博特色「唐代風華套餐」、「東坡套餐」等。史博館商店則位於1樓,無須購票即可入場,初二將發送限量紅包。來此挑選走春到親朋好友家不可少的伴手禮,靈感擷取自館內典藏,獨一無二、與眾不同,向親友表達特別的心意,祝福「蛇麼都好」。

「蛇來運轉、財聚福臨-新春好印到」行春活動

日期:2025年1月30日至2月2日(初二至初五,共4天)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福有春-剪起來」行春活動

日期:2025年1月30日至2月2日(農曆初二至初五,共4天)
活動方式:配合空間開放場次時間,免費自由體驗
場次時間:第一場10:10-11:10、第二場11:30-12:30、第三場14:10-15:10、第四場15:30-16:30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B1兒童創意共學空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

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3月23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初一及每週一公休,逢國定假日或活動則另行公告)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1、2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在這裡,與大家相遇-國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日期:即日起展出
時間:週二至週日(初一及每週一公休,逢國定假日或活動則另行公告)
場次時間:第一場10:30、第二場11:00、第三場14:30、第四場15:00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3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一圜復始-鈔幣特展」

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4月6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初一及每週一公休,逢國定假日或活動則另行公告)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5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書藝人間-漢寶德書寫之美」特展

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2月23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09:30-17:30(週一公休,遇國定假日或活動另行公告)
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4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1號)

國立歷史博物館官網:https://www.nmh.gov.tw
國立歷史博物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NMH/



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年春節農曆初二開館迎賓,館內多項精采展覽,邀請民眾闔家走春。


國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在這裡,與大家相遇」。


一圜復始 藝術開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24 15:42:00)  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博館」)擁有豐富的通貨收藏,包括先秦到現代的各式銅、銀幣、銀兩等。本次適逢新年將至,史博館特別與中央銀行及所屬中央印製廠、中央造幣廠等合作,匯集雙方之藏品精華,舉辦鈔幣特展。

 鈔幣在歷史研究上,擔任極重要的角色,因為鈔幣不僅是大眾日常交易的重要媒介,也乘載著鈔票印製與錢幣鑄造當時,人們對自身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甚至是美感的觀點。

配合「一圜復始—鈔幣特展」,由時藝多媒體營運的史博館商店,特別於店內規劃「一元富始」主題專區,以展覽意象搭配復古家具,並加入臺灣工藝師作品,營造出古典優雅的氛圍,同時展現臺灣工藝之美。


陶瓷名家林松本老師作品

此外,「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亦同步於史博館盛大展出中,展覽分為「西風浮舟」、「翰墨天地」、「器物千秋」及「雅翫凝萃」四大主題,展出包含雷諾瓦(Pierre Renoir)、莫內(Claude Monet)、畢卡索(Pablo Picasso)、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張大千、常玉、趙無極、陳澄波等大師作品,還有多件中國古代書畫、佛像及器物精品,展現臺灣本地收藏家的超強實力。邀請大家把握新年假期至史博館參觀。期待實現藝術資產全民共享的願景,讓更多人感受收藏之美與文化價值。


現場商品擺設照


一元富始.主題專區現場照


─────────展 覽 資 訊─────────
展覽名稱 | 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
展覽時間 | 2025/1/17(五)~2025/3/23(日)
展覽地點 | 國立歷史博物館1、2樓



─────────展 覽 資 訊─────────
展覽名稱 | 一圜復始—鈔幣特展
展覽時間 | 2025/1/23(四)~2025/4/6(日)
展覽地點 | 國立歷史博物館5樓


貨幣、鈔票 史博館「蛇麼都有」 「一圜復始—鈔幣特展」迎春聚福 財源滾滾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23 18:19:50)  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中央銀行於今(23)日揭開「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序幕,史博館除夕、初一及每週一休館,連假1月30日至2月2日(初二至初五)推出「蛇來運轉、財聚福臨—新春好印到」活動,購票入館即可獲得以應景金蛇造型設計套印圖樣的精緻卡片,逛展並親手壓印專屬個人的迎春小卡,完成後至服務台可領取限量福袋共1,000套,擁有特屬的吉祥祝福。更歡迎小朋友免費到B1兒童創意共學空間動動巧手,剪出立體「春」字,新的一年「剪」起福氣更能「剪」出創意,大人小孩都歡喜。

史博館與中央銀行曾多次合作展覽,包括2019年「錢世金生」特展、2023年於「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展出「錢塵往事」等。

2025年「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則匯集雙方精華藏品,結合「生肖紀年的習俗」與「綿延的歷史傳承」兩條展示軸線,配合農曆蛇年喜慶氣氛,呈現具重要歷史意義的鈔幣,及生肖主題相關擁有吉祥寓意的套幣與繪畫,觀眾能藉機體會隱含在鈔幣背後的文化意涵、工藝美感與歷史傳承。

國立歷史博物館擁有豐富的通貨收藏,包括自先秦到現代的各式銅、銀幣、銀兩等,而中央銀行及所屬中央印製廠、中央造幣廠等,不但承擔印鑄國幣的重要使命,亦收藏自民國以來的鈔幣及其製作流程的豐富史料。鈔幣不僅是大眾日常交易的重要媒介,在歷史研究上也擔任極重要的角色,承載著鈔票印製與錢幣鑄造當時,人們對自身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甚至是美感的觀點。

史博館說明,我國發行的金屬幣,均為圓形,究其起源,最早是由戰國時代的秦國開始使用「圜錢」,而傳統錢幣中有方孔,亦有對應「天圓地方」的意義,故「圜」字於歷史與金融上,均有重大意義。

自宋朝開始常規鑄造「年號錢」,讓錢幣帶有時間的印記,民國時期雖然已不再有帝王紀年,但年號的概念仍以「民國OO年」的形式保留下來,同時民間使用了數千年的干支紀年,也簡化成更親切的符號:每十二年一輪的生肖,而採用當值生肖發行紀念套幣,亦是中央銀行開春的重要業務。蛇年新春前開展,邀請民眾來貨幣、鈔票「蛇麼都有」的史博館走春,匯聚財源滾滾的福氣。

史博館同時呈現精彩展覽,包括最富貴、含金量極高的「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以「珍藏」與「真藏」為概念展出臺灣頂尖私藏家共351件文物。「在這裡,與大家相遇」常設展,精選典藏文物110件,展出所珍藏最大量具備文資身分的「國寶」《蟠龍方壺》、《獸型器座》、《金柄銅短劍》,「重要古物」馬白水作品《太魯閣之美》等;「書藝人間-漢寶德書寫之美」特展則位於史博館旁的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四樓,歡迎來體驗漢寶德說「書法是生動的建築,建築是立體的書法。」,春節行春「蛇來蛇趣」來史博館,欣賞展覽滋養心靈,體驗套印套住好運。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 (除夕、初一及每週一公休,逢國定假日或活動則另行公告)

「蛇來運轉、財聚福臨—新春好印到」行春活動
日期:2025年1月30日至2月2日(初二至初五,共4天)

「福有春-剪起來」行春活動
日期:2025年1月30日至2月2日(農曆初二至初五,共4天)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B1兒童創意共學空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活動方式:配合空間開放場次時間,免費自由體驗
場次時間:第一場10:10-11:10、第二場11:30-12:30、第三場14:10-15:10、第四場15:30-16:30

「一圜復始—鈔幣特展」
日期:2025年1月23日至2025年4月6日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5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
日期:2025年1月17日至2025年3月23日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1、2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在這裡,與大家相遇-國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日期:2024年2月21日起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3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書藝人間—漢寶德書寫之美」特展
日期: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2月23日
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4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 41號)
時間: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30~17:30(週一公休,遇國定假日或活動另行公告)


史博物館擁有豐富的通貨收藏,自先秦到現代的各式銅、銀幣、銀兩等,正在「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展出。


史博館與中央銀行攜手合辦「一圜復始—鈔幣特展」,歡迎民眾走春來聚福納財。


史博館「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展場照


初二至初五來史博館「新春好印到」活動,完成金蛇造型套印卡片,可領取限量福袋共1,000套。

史博館「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展出民國38年金圓券伍拾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