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2024 高雄秋刀魚節|大海開吃第4站

 

2024高雄秋刀魚節

高雄區漁會 | Facebook


年末最精彩 陳其邁午接晚一連三場活動 力邀民眾來感受高雄熱情

晚間,陳其邁來到前鎮漁港,與漁會貴賓及多位立委及議員們參與大海開吃系列活動「高雄秋刀魚節-海洋五寶美食饗宴」,大推高雄各漁會的漁獲鮮美、品質世界一流,他提到漁業是台灣最好的城市外交,在中央、地方、漁會大家共同合作下,把高雄最美味新鮮的漁獲賣到全世界,祝福所有漁船快樂出帆、滿載而歸。

陳其邁表示,前鎮漁港是高雄、甚至是全台灣最重要的遠洋漁港,一年遠洋漁業的總產值大概有300億,結合周遭產業鏈產值將近1千億,而秋刀魚占其中21億,前鎮漁港改善工程,本府負責其中8項工程(作),預計年底完工,未來遠洋漁船的補給、維修,船員中心、漁貨中心及拍賣中心皆會提供最好的服務,漁港環境衛生改善,更解決淹水問題,市府會持續跟漁民朋友站在一起、努力打拚。

海洋局說明,前鎮漁港是台灣停泊漁船噸級最大,漁獲量最多的漁港,主要有「超低溫鮪延繩釣」、「美式鰹鮪圍網」、「魷釣及秋刀魚火誘網」等3大漁業,其中「魷釣」及「秋刀魚火誘網」是高雄獨有的漁業,全國只有高雄才有,這兩種漁業其實是使用同一艘漁船,在不同海域及不同時節進行捕撈,簡稱魷秋漁業。秋刀魚是高雄獨有的漁獲物,每年10至11月正是漁船滿載秋刀魚從西北太平洋返回高雄前鎮漁港的時節,歡迎市民朋友把握機會來到前鎮漁港來一趟「大海開吃」。



《魚頭君帶路》臺南永續小旅行


《魚頭君帶路》-臺南永續小旅行 旅遊電子報
 

魚頭君帶路 | 台南旅遊網


《魚頭君帶路》 淺山守望.竹經濟

「竹子」在臺灣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自古從原住民起就被應用於日常建築、工具及食物等範疇;到了明清時期,因應政治中心府城的需求,關廟、龍崎一帶正式發展出竹產業;進入日治時期開始出口外銷,在民國50~70年間達到頂峰。後來材料與建材的發展幾經變革,竹產業一度萎縮,直到近年來,人類永續發展意識抬頭,竹子以「環保淨零的理想植物」稱號重新回到世人眼前。這個月就跟著魚頭君一同深入臺南的淺山地帶,穿梭竹林間,展開一場認識自然生態與地方產業的旅行吧!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龍崎的竹炭產業,為原本貧瘠的白堊地形帶來極高的經濟價值。目前由龍崎區農會經營的竹炭故事館,是全臺唯一以竹炭為主角的展館,館內設有竹炭相關的教育展示、提供DIY體驗、專人導覽,並展售豐富多元的竹炭製品,民眾還可以在附設的食堂品嚐在地的竹料理,是個極具教育意義又貼近生活的文化展館,是個很適合全家周末出遊的好去處。

南市觀旅局林國華局長表示,《魚頭君帶路》-臺南永續小旅行,本期將深入淺山地帶、探訪采竹之鄉周邊景點,透過認識歷史的竹構建築、欣賞廣闊的竹林美景、體驗竹炭展館,再品嚐美味竹筍料理,如果想了解公部門與民間單位如何透過資源的投入並參與其課程活動,也提供相關資訊,讓民眾一同參與難得的竹產業復振。

《魚頭君帶路》-臺南永續小旅行電子報每月於「台南旅遊」官方粉絲團不定期推出,民眾可於「台南旅遊網」下載各期高解析度版本,作為每次出遊計劃的參考,讓您暢遊臺南更輕鬆便利。


《魚頭君帶路》蔗裡有米農遊樂

「溪北地區」,是「台灣糧倉」嘉南平原的一部分,以生產甘蔗及稻米為主要作物。隨著傳統農業的式微及耕作勞動力逐年減少,這些農業地區積極推動社區再造,將傳統農業轉型,讓地方不再只是黃金穀倉,也讓旅人在農村療癒身心時,對永續農業有更深的關懷及思考。本期的《魚頭君帶路》趁著稻米收割之際,帶大家踏訪後壁區這個蔗米之鄉,一起遊賞農村景緻。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劇《俗女養成記》於2019年首播當時獲得觀眾極高的評價,除了讓菁寮老街成為當時的熱門景點,也帶動許多年輕人回鄉創業,為農村注入新活水。而後壁區作為台灣重要的米鄉,早期農家耕作時,周邊鄰家會相互協助割稻等農務,因為沒有支付酬勞,便將豐盛菜餚裝盛在碗公中,用扁擔挑至田裡讓大家享用,稱之為「割稻飯」,雖然這種人情味滿溢的景象已不復見,但來到後壁依舊能享用到這濃濃古早味,旅人們千萬記得吃起來。

南市觀旅局說明,《魚頭君帶路》-台南永續小旅行本期將踏訪後壁這個蔗米之鄉,透過走逛烏樹林休閒園區、菁寮老街等景點,遙想當年稻米及甘蔗豐收的糖米盛世,再看看他們如何透過多角化的經營,將國際化思維引入田園,也為遊人旅客帶來豐富多元的深度旅遊體驗。

《魚頭君帶路》-台南永續小旅行電子報每月於「台南旅遊」官方粉絲團不定期推出,民眾可於「台南旅遊網」(https://reurl.cc/zYda4e)下載各期高解析度版本,作為每次出遊計劃的參考,讓您暢遊台南更輕鬆便利。


《魚頭君帶路》十二月號 踏尋水色之鄉 品味酪農濃醇香


《魚頭君帶路》感受善化人文薈萃 品嚐最鮮牛肉湯、一攬百年老街風華


《魚頭君帶路》魚頭君化身私人嚮導 帶旅客臺南走透透

2023年4月起,台南旅遊粉絲團推出《魚頭君帶路》旅遊電子報,透過單區或多區的各式主題規劃,由觀旅局吉祥物魚頭君帶領旅人遊逛臺南各區,帶動在地旅遊熱潮。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除大家熟知的古都風情,各行政區也坐擁豐富的自然景觀、文化風韻、田野漁村與山城果園等特色,非常值得旅人一探究竟,領會臺南悠長的歷史及不斷注入的文化活水。創刊4月號首推出《平行時空》特輯,體驗新市區傳統與現代交融、文史與科技共生之旅;5月號帶領民眾騎乘山海圳綠道及雙博物館車道二條長距離水岸自行車道;6月號走訪西港在地刈香、胡麻香及藺草香;7、8月號因應暑假到來,彙整出永康、安定、大內、山上、左鎮、仁德、歸仁等區域之文化展館、自然果園、觀光工廠相關景點,讓家族出遊的同時,還能有共學的旅遊體驗。

 

觀光旅遊局長林國華表示,《魚頭君帶路》8月號-老台味農趣遊II,規劃了學甲、佳里兩天一夜的親子遊。學甲區土地富含鹽份、擁有珍稀濕地生態及發達的漁業、養殖業,而佳里區地處嘉南平原,基礎建設完備,公園、綠帶規劃完善,是個兼顧交通機能的宜居城市。兩天的遊程可以走訪野生動物園與可愛動物近距離接觸、於在地魚塭體驗當漁夫樂趣並品嚐美味私房料理、穿上戲服走逛藝術特區上演一場時空穿越劇、感受宗教與文化風格的兒童遊藝場及參訪觀光工廠了解在地產業製程等,為即將結束的暑假留下美好回憶。

 

《魚頭君帶路》電子報每月於「台南旅遊粉絲團」不定期推出,民眾可於「台南旅遊網」(https://reurl.cc/zYda4e)下載各期高解析度版本,作為下次出遊計劃參考,更便利地暢遊臺南。




2024 竹東黃金地瓜節


2024竹東黃金地瓜節熱鬧登場 本週末邀您農趣體驗!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30 14:17:49)

2024竹東黃金地瓜節熱鬧登場


「113年新竹縣農業產業文化活動—2024竹東黃金地瓜節」11月30日於竹東鎮二重里上員火車站前公道路往新竹方向500公尺右邊臨路農田熱鬧登場,上午10時30分舉辦盛大的開幕典禮,現場邀請貴賓蒞參與,共同為竹東農民的辛勤付出和農產品的優質品質給予鼓勵與支持。

竹東農會指出,今年的黃金地瓜大豐收,地瓜碩大飽滿呈現亮眼的金黃色,綿密又扎實的口感搭配淡淡的輕甜,當季的農特產品在產銷班及農民的細心種植下,造就了竹東黃金地瓜的盛名。現場除了以地瓜為主軸的展售外,活動中也有許多豐富的周邊活動,包含了每年必備的焢窯樂、地瓜挖挖樂的農趣體驗、大人小孩同樂的尋找金雞蛋、在地青農的手作DIY、阿金姊的地瓜湯圓手作體驗等一系列食農教育體驗,除了體驗活動外,當然也少不了充滿樂趣的稻田迷宮,希望大家在竹東地瓜節欣賞到在地熱情的演出,同時逛好市集、吃好、喝好、收穫滿滿。

竹東黃金地瓜節每年的焢窯活動都好評如潮,今年特別舉辦兩天、共開放160組名額報名,讓更多民眾都能來到竹東體驗焢窯的農村樂。除了預先報名的活動外,現場還有大朋友小朋友都喜愛的小丑氣雜耍秀以及泡泡體驗秀,還有全家都能動一動的尊巴舞帶動跳,以及在地社區熱情的藝文演出。今年更是推出活動專屬集章卡,集滿7個印章即可兌換50元園遊券乙張,還有拍照分享即贈送大會好禮的好康活動,主辦方竹東地區農會將在活動兩日為大家帶來一系列精采活動與好康優惠。

地瓜節吸引大小朋友焢窯。

各式農趣體驗



高雄設市百年「濱線啟程:哈瑪星再出發」



【高雄訊】全台最大戶外鐵道博物館「哈瑪星鐵道園區」全新升級,集結超過30輛珍貴鐵道車輛,且推出「濱線觀光列車-哈瑪星號」,高雄市長陳其邁今(30)日與交通部觀光署長周永暉等貴賓,共同為首發車「哈瑪星號」揭牌並體驗搭乘。陳其邁表示,哈瑪星跟高雄港站是高雄發展的起點,感謝所有為哈瑪星號重新啟航付出努力的人。


1900年11月29日,打狗至台南的鐵道正式營運,開啟了南台灣近代化發展的序幕,當時的車站以及後來濱線的區域,是整個高雄鐵道、港口、市區的共同起點。今(2024)年是高雄設市一百年,亦是鐵路通車124週年,陳其邁表示,市府為此將11月29日訂為「高雄鐵道日」。

陳其邁憶及過往,提到當時的濱線跟日本的門司港可以說是姐妹港,哈瑪星碼頭的香蕉運往門司港,再送至東京拍賣。他同時感謝立法委員、台鐵及舊打狗驛故事館等的協助,讓高雄可以擁有這一處充滿回憶的地方。陳其邁不忘藉此機會宣傳即將在高雄舉辦的國際串流平台戲劇《魷魚遊戲2》宣傳,以及2025高雄跨年晚會,亦邀請大家到哈瑪星、旗津與愛河旅遊。

陳其邁與台鐵南區營運處長陳文川進行電氣路牌交接儀式,象徵濱線再次啟程,一行人隨後搭首發車體驗。「濱線觀光列車-哈瑪星號」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期發車,沿途行經北號誌樓、公園陸橋、高雄港檢車分段,帶領民眾穿梭哈瑪星舊高雄驛的百年歷史風華。更多搭乘、售票與活動資訊,可至百年好市官網 https://kaohsiung100.tw/ 與文化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粉專查詢。


最新消息:高雄百年好市最大企劃 濱線觀光列車「哈嗎星號」11月30日正式啟程 一次看超過30輛臺灣鐵道史上各式列車|百年好市/高雄設市百年



哈瑪星鐵道 | 駁二藝術特區      https://pier2.org/CoastalRailway





全台最大戶外鐵道博物館-哈瑪星鐵道園區 全面升級
×
濱線觀光列車-哈瑪星號 即將啟程

高雄港的「海陸聯運」創造了高雄這座城市百年發展的基礎,百年好市系列活動最大企劃「濱線啟程」,除了從全台灣蒐羅火車車輛展示,也以敞車設計全新觀光列車搭乘體驗!!
哈瑪星號改造敞車35G20060號及車輪專用車15EG8634,運用鐵軌上常見的元素,將枕木、石碴、車輪等,轉換成大人小孩都可以乘坐的座椅,將從舊打狗驛月台乘車,沿途行經北號誌樓、公園陸橋、高雄港檢車分段,穿梭哈瑪星鐵道園區的百年風華。
為了慶祝「哈瑪星號」的啟程,11/30-12/15,連續三個周末也將在哈瑪鐵道園區舉辦鐵道市集、限定版鐵道便當限量販售,還有演唱LIVE舞台、親子表演等一連串精彩活動~~
還有許多人回憶中的曾經行駛於高雄第一臨港線的柴聯自強號DR2900型列車的「嘟嘟火車」,在推動「港市合一」初期扮演重要角色,此刻也搖身一變成為人氣品牌進駐空間,邀請大家一起來搭火車,品嚐各式療癒人心的麵包及冰品!
--
┃‖ ‖ ‖ ‖┃哈瑪星鐵道┃‖ ‖ ‖ ‖┃
┕ 濱線觀光列車「哈瑪星號」
|發車日:11/30起 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
|時刻表:10:00-11:30/13:00-17:30,每半小時發車
|詳細資訊:https://pier2.org/CoastalRailway



2024 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

 

2024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 11月29日於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歡樂登場 歡迎來作部落客! > 交通部觀光署 

交通部觀光署於113年11月29日(五)至12月1日(日),假臺北市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1館辦理「2024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活動,今(11/29)日開幕式活動盛大舉行,由交通部觀光署周永暉署長、黃仁委員特助陳偉華、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陳貞蓉代理署長、原住民族委員會經濟發展處高文斌副處長、原住民族委員會丹菁族群委員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代表等長官、貴賓出席共襄盛舉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環法賽傳奇車手 Sir Mark Cavendisn也特別親臨現場並著「排灣族貴族服飾」參與開幕式活動,Sir Mark Cavendisn表示對於台灣部落的傳統文化感到無比驚艷

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經歷十載的歷練,今年邁入第11年回到首都臺北華山,在與會貴賓的祝福之下熱鬧登場!今年參展的部會有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部、勞動部、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及交通部觀光署轄下阿里山、日月潭、參山、西拉雅、茂林、花東縱谷、東部海岸七個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攜手共同參與,展現近年來部落觀光的推動成果,並延續「歡迎來做部落客」主題,透過動態及靜態主題呈現各部落觀光特色、精彩樂舞表演、風味美食、精美部落工藝、及各種部落特色體驗活動,展現台灣原住民16族部落風貌及文化藝術風采。

「2024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除了歷年必不可少的經典「部落樂舞表演」、「部落遊程及輔導成果展示」、「DIY部落手作體驗」、「戶外市集展售」等原風原味之展區外,今年增加了「原住民傳統服飾體驗」及「部落童玩體驗」等一系列親子同樂之精彩體驗活動,活動會場更設置3米高的大型「貓頭鷹稻草裝置藝術」及「部落瞭望高塔」等創意打卡點,歡迎大家到現場穿著原住民服飾至打卡點紀錄美好回憶!12月1日活動閉幕式邀請了台灣全新出道原住民女團「OMAX」,用泰雅族及阿美族語打造唱跳嶄新風格之表演,透過美聲及唱跳與民眾同樂!

活動會場展現部落熱情洋溢的待客之道,誠摯邀請大家即日起至12月1日親臨「2024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活動現場,體驗與部落同樂!透過共玩、共作、同樂,感受台灣原住民文化之美及原住民部落的歡樂氛圍!






2024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 11月29日至12月1日歡迎大家來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作部落客 > 交通部觀光署

「2024年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將於113年11月29日(五)至12月1日(日),於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1館隆重登場,透過動態及靜態主題呈現各部落觀光特色、精彩樂舞表演、風味美食、精美部落工藝、及各種部落特色體驗活動,展現台灣原住民16族部落風貌及文化藝術風采,透過共玩、共作、同樂,感受台灣原民文化之美!

今日(11月20日)於觀光署旅遊服務中心1樓多功能展演廳辦理「2024年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展前記者會,由立法委員黃仁特助陳偉華、交通部觀光署主任秘書方正光、原住民族委員會族群委員丹菁、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簡任技正盧英秀、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視察紀秉宗、文化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技術組長蔡體智及各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官、貴賓共同參與,為2024部落觀光嘉年華揭開序幕!交通部觀光署與轄下日月潭、阿里山、參山、西拉雅、茂林、花東縱谷、東部海岸等七個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不遺餘力地推動各項部落觀光推廣,以促進國內外旅客對部落文化旅遊認識與欣賞,希望透過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平台,不僅讓世界更瞭解台灣豐富多元的人文風采,也鼓勵大家親身走訪這些充滿故事及豐富文化底蘊之部落。

今年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除了「部落樂舞表演」、「部落遊程及輔導成果展示」、「DIY部落手作體驗」、「戶外市集展售」,活動現場增加「原住民傳統服飾體驗」及「部落童玩體驗」等一系列精彩體驗活動,此外,為推廣環保永續理念,設置環保餐具租借站,至各攤位購買美食可享自備餐具之優惠,打卡還可兌換活動限量試飲杯,活動會場亦設置大型「貓頭鷹稻草裝置藝術」及「部落瞭望高塔」等創意打卡點,歡迎大家體驗參與活動之餘,可以至活動會場著原住民族服至各活動大型裝置藝術拍照打卡紀錄美好回憶!

再次誠摯邀請大家於11月29日至12月1日親臨「2024年台灣部落觀光成嘉年華」活動現場,參與體驗與部落同樂,感受來至部落之好客熱情款待,歡迎一起來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作部落客! 



2024 臺北市河濱花海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 河濱花海


延平河濱夢幻花海迎聖誕 蒲公英燈夜景浪漫爆表

河濱花海一波波,延平河濱「英式庭園」風格的繽紛花海接續綻放,賞花地點就在大稻埕碼頭附近,北市水利處選用時節草花,在蜿蜒的樹叢下營造充滿浪漫氛圍的花海,周邊設有特色燈飾,更顯佳節氣氛;賞花期自即日起一路持續到今年聖誕節。

水利處選用近萬盆醉蝶花作為花海的主設計,延續野花園風格,醉蝶花搭配粉、白、紫的天使花,以及粉色金魚草,利用相近顏色而不同高度的植栽,打造層次鮮明的花海美景,粉嫩花叢間以藍紫色的超霸及墨西哥鼠尾草進行點綴,更加凸顯柔美的河岸景緻。


水利處河管科表示,除了各式草花,今年花海延伸至河岸邊,撒下繽紛色調的大波斯菊,走在燦爛的煙火步道上,搭配兩側多重色塊的美麗花海,讓遊客目不暇給,也讓心情隨之明亮了起來,不僅如此夜間燈光一路延伸到草地上,主視覺的蒲公英燈飾點亮整座花園,賞花步道上設有蘆葦燈,彷若蒲公英花絮隨風飄散,綠色草地上鋪設紫藍色系的草網燈,與蒲公英燈下的聖誕禮物盒相輝映,讓淡水河畔充滿了聖誕節溫暖的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傍晚時分,夕陽餘暉撒滿淡水河面,更是北市水岸的絕佳美景。 歡迎民眾安排河濱半日遊,從大稻埕碼頭進入延平河濱公園,先到大稻埕貨櫃市集品味多國美食,再騎腳踏車或是一路漫步到五號水門附近,就能欣賞到美麗繽紛的花海。


花況資訊:臉書【戀戀水綠 臺北水利 FB】 https://pse.is/465ug6

台北河濱花海:https://heo.gov.taipei/cp.aspx?n=475EA3C5098AA3DD

臺北市河濱賞花地圖:https://reurl.cc/my5a2A




北市大佳河濱花海登場 向日葵花海爆炸盛開 精彩加碼 美堤河濱自然系花海盛開

北市首波河濱花海登場 百日草花海進駐河雙21



新竹縣「都會區原住民文化園區」


楊文科出席原民歲時祭儀 宣布竹北將成立全國首座都會原民文化園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30 12:35:17)

新竹縣長楊文科與大家一起跳充滿活力的大會舞蹈。


在多元共榮與文化傳承的精神引領下,新竹縣原住民族青年公共事務文化發展協會11月30日在新竹縣文化局文化廣場盛大舉行原住民族文化慶典—歲時祭儀。新竹縣長楊文科出席傳統祈福儀式,並和頭目們、年輕世代一起跳起充滿活力的阿美族舞蹈,拉近年輕人與傳統文化的距離,同時宣布竹北即將興建全國首個「都會區原住民文化園區」,讓都市年輕的原住民族人更容易接觸並認識部落傳統文化,進而實現傳承!

今年的歲時祭儀已先在溪南的竹東辦理一場次,在歲末之際循往例於竹北辦理,此次辦理已邁入第18年。為了工作離鄉背井、無法返鄉的族人,藉此機會凝聚族人,並期許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原住民族。

儀式由新竹縣總頭目Kuying(林光榮)與耆老頭目Ofing(林光明)主持,以傳統祈福儀式揭開序幕,呈現祖靈的智慧與祝福。活動同時以充滿活力的阿美族傳統舞蹈,展現屬於新世代的文化創意與不以單一性別為主體的性別平權理念,進一步拉近年輕一輩與傳統文化的距離。同時,現場也展示原住民服飾、歌謠、語言與祭儀,為參訪民眾帶來深刻的文化體驗。

都會區祭典以特有的表現方式吸引年輕族群的參與,使生活在西部的都市年輕族人可以更加認識自己部落的傳統文化,實現文化的傳承。同時也讓參與民眾和訪客都能感受到傳統文化儀式與原住民族特有的生活型態魅力。無論是傳統祭儀的莊嚴神聖,還是現場活動的歡慶氣氛,皆展現了新竹縣對於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視與實踐。

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縣府持續關心都會區原住民族的生活,感謝林秉君議員的提議,她非常關注在都會區打拚的族人,希望新竹縣的都會區能有一個集會場域,新竹縣政府撥出1.6公頃的土地來興建文化園區,計畫預計明年3月完成設計,8月可望動工,這是全國首創、第一個都會區的原住民園區,特別感謝立委鄭天財、立委高金素梅在立法院協助爭取中央補助,及新竹縣議會支持。

縣議員林秉君(Kaying.Kuying.Kalang)強調,溪北溪南的原住民族群照顧皆是新竹縣政府不容偏廢的任務,歲時祭儀活動的舉辦不僅為族人提供文化歸屬感,更是向外界展示原住民族多元風采的重要契機。本次也特別告知族人未來在竹北即將興建的都會區原住民文化園區,在可見的未來,族人終於可以不必四處借用場地,而是擁有一個具有特色的場域,實踐原鄉文化的精神。本次活動有來自各界朋友蒞臨歲時祭儀,共同感受這場文化饗宴,見證新竹縣多元共融的美好精神。

立法委員鄭天財、新竹縣議員林秉君、鄭美琴、呂宛庭,及議長張鎮榮的機要秘書、副議長王炳漢的秘書等貴賓均出席歲時祭儀,關心原住民族文化慶典。

新竹縣長楊文科和與會來賓及原民年輕朋友們合影。

耆老頭目Ofing(林光明)主持傳統祈福儀式揭開序幕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Visit Our Taitung 遇見永續 • 旅宿新視界」台東永續觀光產業輔導計畫


臺東縣政府輔導30家永續旅宿,促進整體旅宿品質 推動台東綠色旅遊發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9 16:51:06)

臺東縣政府輔導30家永續旅宿,促進整體旅宿品質 推動台東綠色旅遊發展

台東縣政府為實踐SDGs「永續旅遊」理念,邀請專家學者輔導,評核遴選縣內30家優質旅宿,結合各旅宿特色導入綠色環保、在地文化及「實踐永續」理念,推動「永續旅遊、慢遊台東」,近2個月並推出永續旅遊房型,獲數千名遊客認同入住,縣府並於今(29)日辦理「Visit Our Taitung 遇見永續‧旅宿新視界-台東永續觀光產業輔導計畫授證及商機媒合會」,吸引不少協會代表或業者參加,共同見證這一年來的努力成果。

台東縣政府遴選的30家優質旅宿,不僅擁有優質旅宿空間,設施與服務都是高水平,業者也結合地方文創、資源保護或與社區合作,展現旅宿特色。輔導計畫導入咖啡渣製作的再生拖鞋、環保杯等綠色商品,並結合縣府多元行銷資源,提升旅宿和永續議題曝光機會,讓業者及更多遊客認同。

縣府交觀處處長卜敏正表示,縣府輔導業者推動永續專案房型,於今年共計售出近千間房間,達到300萬元的產值特別感謝所有參與這項計畫的旅宿業者,以及推動永續旅宿的團隊,因為大家的努力和支持,讓更多人看到台東在綠色環保、永續旅遊發展上的無限潛力。

此外,今年度我們也有21家優秀的旅宿通過法約爾國際認證機構審查,取得「ISQM國際服務品質認證」、「FTH友善鐵人旅宿認證」等各項國際特色旅宿認證,更證明台東的住宿環境是通過認可的高品質。
卜敏正處長說,推動這項計畫、今天為永續觀光產業輔導旅宿業者授證後,絕對不是計畫句點,而是將台東旅宿業推至更高水平,後續還有商機媒合會,透過更多媒合、行銷,不僅縣府和旅宿業實踐「永續旅遊」,也讓更多來台東旅人共同參與,共同珍惜地球資源、愛台東。
台東縣政府指出:30家優秀的旅宿業者,串聯SDGs產業主軸,計畫期間成功提升業者曝光度,實際收益至少提升三成,同時導入永續行動獎勵方案,如咖啡渣永續拖鞋、循環海廢包、台東紅烏龍茶、台東在地洗沐用品等,提升民眾對永續議題的認知和認同感,連帶促進整體旅宿品質口碑的發酵。

臺東縣政府輔導30家永續旅宿,促進整體旅宿品質 推動台東綠色旅遊發展

臺東縣政府輔導30家永續旅宿,促進整體旅宿品質 推動台東綠色旅遊發展

臺東縣政府輔導30家永續旅宿,促進整體旅宿品質 推動台東綠色旅遊發展

臺東縣政府輔導30家永續旅宿,促進整體旅宿品質 推動台東綠色旅遊發展



「樂趣菜園 蔬事享味」113年度國產蔬菜十大體驗路線評選活動

 

樂趣菜園 蔬事享味-國產蔬菜十大體驗路線頒獎暨高職農校生蔬菜職場觀摩學習表揚!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9 14:57:11)  為深化國產蔬菜推廣與食農教育向下扎根,農業部農糧署因應不同學習階段對象與授眾,首次辦理「113年度國產蔬菜十大體驗路線評選活動」、「高職農校生蔬菜職場觀摩」等活動,遴選出茭白筍、小松菜、葉萵苣、芫荽、菇類、蕹菜、三星蔥、金針花等10條具在地特色體驗路線,今(29)日假正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投縣南投市文獻路89號)針對入選之路線作品及學習表現優異之農校學生辦理頒獎與表揚,歡迎大家跟著季節蔬菜遊臺灣,共同享味國產蔬菜。

蔬菜食農教育結合農業旅遊 跟著季節蔬菜遊臺灣

農糧署表示,為提升蔬菜食農體驗多元性及豐富度,增加國人對季節蔬菜認識與國產食材之認同,該署首次辦理「113年度國產蔬菜十大體驗路線評選活動」,向全國蔬菜相關農民團體(農會、合作社等)、農企業、集團產區等經營主體邀稿徵件,以國產蔬菜為主題規劃體驗路線,從蔬菜生產、採收、集貨、採後處理及加工或食材應用等深度食農教育體驗之遊程。

該活動計有30件報名,該署經邀請專家學者遴選出10條融合蔬菜知識與農村體驗的創意遊程,包含:新北市三芝區農會「相遇茭白筍、探索梯田上的健康美味」(茭白筍)、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小松菜,原來這樣吃」(小松菜)、苗栗縣通霄鎮農會「在水一方:水耕蔬菜之旅」(葉萵苣)、彰化縣北斗鎮農會「寶斗農好玩」(芫荽、甘藍)、萬生科技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菇菇家族奇幻之旅」(菇類)、欣隆休閒農場「探訪美麗菇菇的家」(菇類)、嘉義縣新港鄉農會「青青菜菜一把抓」(蕹菜)、宜蘭縣三星地區農會「茭饗蔥明遊」(三星蔥)、花蓮市農會「撒固兒的秘密森林」(黑木耳)、花蓮縣富里鄉農會「六十石山忘憂大地感謝祭」(金針花)共10條體驗路線,每條設計路線各具巧思,呈現國產蔬菜多元面貌,同時兼備在地特色,適合全家大小共同參與,歡迎國人跟著季節蔬菜遊臺灣,一同感受國產蔬菜的魅力。

蔬菜產業職場觀摩 鼓勵高職農校生投入就業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為增加高職農校生對未來職場環境之瞭解,鼓勵並促進投入國產蔬菜產業就業,該署本年度邀請霧峰農工、西螺農工、員林農工、曾文農工及松山工農等校學生,親自前往指標性蔬菜農企業或農業合作社、農場等進行實地觀摩交流,學習重點包含蔬菜田間實作、農機具安全防護、有機與產銷履歷等溯源管理、採後處理加工與行銷、冷鏈技術、導入智能設施及環控栽培場域、通路合作與經驗傳承分享等,藉由參訪觀摩學習,拉近理論與實務的距離。參訪結束參與學生將學習心得製作為學習單,由各校老師審閱推薦後擇優表揚,以鼓勵青年投入農業,創造產業新活力。

享味時節蔬菜 安全又新鮮

農糧署再強調,國產蔬菜富含膳食纖維,是日常飲食重要的食材之一,而臺灣在地生產蔬菜不但品質新鮮且低碳足跡,並透過有機、產銷履歷驗證,為消費者食品安全把關,該署將持續結合食農教育推廣國產蔬菜,讓大家享受國產蔬菜多元豐富的好滋味。

農糧署徐惠瑩副組長致詞

徐副組長與113年度國產蔬菜十大體驗路線得獎業者合影

徐副組長與高職農校生得獎代表合影

國產蔬菜十大體驗路線頒獎暨高職農校生蔬菜職場觀摩學習表揚出席來賓合影

十條融合蔬菜知識與農村體驗創意行程 歡迎民眾跟著季節蔬菜遊臺灣



2024《臺北州檔案》與區域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打造永續共榮雙北生活圈 !「《臺北州檔案》與區域研究」國際研討會新北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9 11:53:54)  雙北生活圈從居住環境到產業發展彼此密不可分,在全球化的影響之下,區域發展已是許多先進國家提升國家競爭力與促進國家發展進步的核心課題之一。為了強化區域發展的競爭力,今(2024)年又適逢臺北建城140週年,新北市立圖書館因此特別與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以「《臺北州檔案》與區域研究」為主題,於11月29、30日舉辦為期二天的學術研討會,希望透過學界的計畫研究成果分享,與跨域的對談討論,提升都會區域的國際發展,同時推展海山地區重要史料《臺北州檔案》的珍貴價值。

由新北市立圖書館與與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臺北州檔案》與區域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今(29)日於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一樓國際演講廳登場,此次研討會特別邀請臺、美、韓、日等國學者,針對「鶯歌庄的地方治理」、「區域與環境」、「區域與產業」、「區域與學理建構」、「區域與人口移動」、「區域變遷與敘事」、「濟州的共有財與在地社群」、以及「濟州的共有財與敘事力」等八個議題,進行深入的學術對談,長年關注濟州區域研究的韓國國立濟州大學共同資源與可持續的社會研究中心,也特別率隊來台交流。

新北市文化局王錦華主秘表示,新北市立圖書館典藏的《臺北州檔案》是全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地方街庄單位的行政檔案,街庄檔案是研究國家與地方社會互動極為重要的史料。臺北州檔案除了免費提供學術研究使用,更連續6年與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合作,建構交流平台,深化新北學的研究能量。北臺都會區域跨縣市合作已逾20年,希望透過此次研討會海納各方學者專家意見,延續「大臺北生活圈」概念,建立臺灣及東亞地區城市永續發展。

國立臺北大學李承嘉校長表示,為回饋在地,臺北大學於2015年5月成立海山學研究中心,致力地方學研究及在地實踐行動,並與新北市立圖書館合作,結合日本拓殖大學、一橋大學、中央研究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國立空中大學等專家學者組成跨國研究團隊,進行《臺北州檔案》解題與關鍵字建置工作,至今已舉辦五場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出版4本論文集專書。此次「《臺北州檔案》與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共發表18篇學術論文,除了從《臺北州檔案》珍貴史料探討當今地方制度、檔案史、環境史及產業史的最新研究趨勢,同時進行國際各國的東亞史研究、地方學研究及區域史研究等課題,豐厚研究視野。

為了方便研究應用,並與相關研究學者進行更多的分享,新北市立圖書館「臺北州檔案」數位檔案免費提供閱覽服務,歡迎有需要的民眾多加利用。「臺北州檔案」相關資訊請至新北市立圖書館網站查詢( https://www.library.ntpc.gov.tw/singlehtml/e4466f4101a74e89b2e852f131438fc7?cntId=c5e6bcfda6874f3e936d0784adb6e0e8 )

雙北生活圈從居住環境到產業發展彼此密不可分,新北市立圖書館與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以「《臺北州檔案》與區域研究」為主題,舉辦學術研討會,希望透過學界的計畫研究成果分享,強化區域發展的競爭力。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圓山大飯店「穿越百年時空 • 圓山雙龍巡禮」


圓山大飯店      https://www.grand-hotel.org/TW/index.aspx

台北圓山大飯店

圓山大飯店 | Facebook



圓山大飯店重現臺灣神社神龍風采 形成台北文化新景點 | 地方亮點 - 好生活 | 中央社 CNA 

發稿時間:2024/11/28 17:39     最新更新:2024/11/28 18:24

圓山大飯店11月28日舉行「穿越百年時空‧圓山雙龍巡禮」揭幕儀式,再次推出文化新景點,向國人重現臺灣神社神龍的風采,董事長葉菊蘭表示,復刻金龍代表著圓山大飯店的「傳承」與「創新」,傳承自1919年的一百零五年以來,從當時位階最高的神社,曾是中華民國重要國賓接待的首站,到如今多元民主開放的時代,先後俯瞰見證台灣島嶼及人民休戚與共的風風雨雨,感謝財團法人薇閣文教公益基金會、日商富地滋(股)公司的慷慨捐助,順利完成復刻工程,還原其昔日歷史風貌,讓大家一起「神龍昂首,萬象皆新」。

圓山大飯店再推文化新景點 重現臺灣神社神龍風采-「穿越百年時空‧圓山雙龍巡禮」揭幕儀式(左起)、潘怡伶博士、蒲子超工程師、蒲浩明雕塑家、林育生董事長、李傳洪董事長、葉菊蘭董事長、和田社長、幸田社長、王佐榮老師、郭啟炫總經理等人,一同合影。

葉菊蘭指出,圓山大飯店花園廣場的臺灣神社神龍噴泉是百年金龍的前身,為日本商人於1919年11月28日獻上的奉納品,圓山大飯店在今天舉行神龍復刻揭幕儀式,更別具意義。直到1956年圓山大飯店金龍餐廳與客房落成啟用,神龍才隨之遷移於金龍廳內;1987年金龍廳改裝,為彰顯神龍的歷史意義、重要性及價值,特意將其外觀貼上一層光彩耀眼的24K金箔,形成現今百年金龍的樣貌。

復刻小組召集人、前圓山大飯店董事長林育生表示,由於百年金龍的樣貌呈現年代已久,在兼顧國人情感與還原歷史的考量下,決定保留室內「百年金龍」,選擇在飯店廣場復刻神龍噴泉,以還原其歷史風貌。

林育生指出,本次復刻工程由復刻小組成員之一、國內雕塑名家蒲浩明老師製作,其父親是臺灣著名雕塑家蒲添生,外祖父為臺灣近代畫家陳澄波先生,本身是脫蠟精密鑄銅工法專家,此一工法在台灣屬於精密且複雜度極高的鑄造方式,成功保留了神龍噴泉當初在臺灣神社時期的經典造型和獨特的文化意涵。其他小組成員包括日本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鈴木惠可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張元鳳教授、潘怡伶及王瓊霞資深修復師、日治史研究專家王佐榮老師及蒲子超工程師,歷經一年多的研討與考究,完成臺灣神社神龍復刻工程。

葉菊蘭說,景觀建築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表徵,更代表著一段歷史縮影,復刻金龍是傳承前人的甘苦辛酸及心願的同時,不會拘泥於過去,心願一貫,但未來的挑戰與使命是新的。百年圓山,必須與時俱進,邁向創新的服務與硬體設備,打造創新的圓山,溫暖的笑容及喜悅的心,也是圓山全體同仁共同的新願景,讓圓山成為國人情感寄託的文化瑰寶,吸引更多國際旅客造訪,讓圓山故事成為世界旅人來台的動力。

臺灣神社神龍噴泉已納入東密道導覽文化行程,與百年金龍一起帶領民眾跨越古今,感受更多精彩的歷史故事與文化體驗,歡迎預約申請導覽服務;行程結束後可以前往商品部門購買雙龍系列紀念品,包括雙龍紀念酒、小飛龍DIY吊飾鑰匙圈、雙龍骨瓷馬克杯及雙龍紅酒杯,與外界分享喜悅與留念。歡迎來趟穿越百年時空的感動,見證臺灣神社神龍與圓山百年金龍的前世與今生。

※好生活貼心小提醒: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文 圖/圓山大飯店)


2024 漁村創生世界咖啡館


青年引路!2024漁村創生世界咖啡館12月5日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8 17:56:25)  台灣有六百多個漁村,不只是海洋資源的寶庫,更是珍貴的文化瑰寶。面對高齡化趨勢與漁業資源永續等挑戰,漁村的發展需要創新思維。農業部漁業署和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將在12月5日於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舉辦「2024漁村創生世界咖啡館」,集結各界智慧,一起打造漁村新未來。上午特別邀請漁業署代表和微笑台灣頻道總監李佩書來分享,為大家帶來豐富的漁村創生經驗。


農業部漁業署和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將在12月5日於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舉辦「2024漁村創生世界咖啡館」。

這次活動最大亮點,將邀請了四位成功返鄉的漁業青年擔任桌長。這群充滿熱情的青年在休閒漁業、水產創新加工、生態觀光、社區營造等領域都有很豐富的經驗與成果,為漁村帶來新氣象。每位桌長會帶領8-10位參與者,圍繞「漁村旅遊與食魚教育」、「政府支持與公私協力」、「漁村再生與社區營造」、「行銷策略與科技應用」等四大主題展開交流,分享實戰經驗,激發創意想法。現場將設置AI即時紀錄工具,以及專業「視覺紀錄師」,將每桌討論的共識與願景,描繪成生動的「漁村創生願景圖」,讓參與者的發想與共識得以具象呈現。
漁業署代理署長王正芳表示,地方創生已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回流,為傳統漁村帶來新活力。這次活動特別用輕鬆對話的方式,由實際參與漁村創生的青年來帶領,希望透過他們的實際經驗,為想投入漁村發展的夥伴指路,也為政策制定提供第一手建議。
活動會將邀請漁村社區、漁會代表、休閒漁業經營者及漁業青年等不同背景的朋友,一起探索漁村發展新機會。期待能為台灣漁村勾勒永續發展的美好願景,讓這些珍貴的漁村社區繼續發光發熱,吸引更多新世代回鄉追夢。



2024 山谷燈光節

 

2024山谷燈光節-臺中觀光旅遊網 Taichung Tourism

山谷燈光節


山谷燈光節點燈 梨山賓館前雪松變身耶誕樹 | 地方 | 中央社 CNA

全臺最高耶誕樹點亮!梨山、谷關山谷燈光節 燦爛美麗到明年-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23山谷燈光節」開燈囉!在梨山賓館前,全臺最高的28公尺雪松耶誕樹瞬間點亮,絢爛燈光照亮全場,結合磅礡樂聲,聖誕節氣氛溢滿整個山谷,遊客與在地大梨山居民共同迎接山谷燈光節的到來。

今年續辦理第三屆「山谷燈光節」點亮梨山及谷關地區,從11月30日起至2024年1月7日,橫跨二個重大節日,包括聖誕節及新年元旦,營造歲末年初佳節歡樂氣氛,梨山賓館前兩棵具有歷史意義的雪松,成為「全臺最高耶誕樹」為此次活動亮點,期待藉由活動邀請大家重新認識大梨山地區觀光發展,振興原民部落的觀光旅遊產業。

處長曹忠猷表示,今年山谷燈光節以「光耀梨山」為主題,「光耀」除了是展現用燈光來雕飾谷關、梨山之美,力邀大家來看燈光,期許大家能夠留宿在這裏,慢慢欣賞谷關、梨山;另外也期許大梨山的觀光品牌國際化,讓更多國內外遊客來到這裏,透過品嚐在地蔬果、呼吸山林空氣、慢遊山林步道間、感受在地人情味。



Tabe 札哈木樂原



臺南市政府耗資1.38億元打造原住民創意中心「Tabe札哈木樂原」,將於明(114)年1月完工,市長黃偉哲於今(28)日視察施工進度,期許該館成為南臺灣推廣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活動據點,同時結合周邊景點,塑造富含自然生態、人文歷史及文化創意的多元城市風貌。議員周麗津、林美燕、李啟維也到場關心。


市長黃偉哲表示,「Tabe札哈木樂原」原住民創意中心預計明年1月竣工,驗收完成後將進行內部裝潢,期望明年12月份能開幕,其發展目標為建立南臺灣原住民拓銷通路據點,同時打造多元體驗的複合空間,形塑屬於南臺灣推廣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核心。

黃偉哲指出,「Tabe札哈木樂原」原住民創意中心位於安平運河南岸的札哈木公園,鄰近安平小鎮、著名地標「大魚的祝福」,其地理環境深具觀光優勢。未來完工後,不僅提供市民活動空間,且吸引遊客參訪及文化體驗,領略臺南豐富而多元的文化底蘊。

市府工務局說明,該場館耗資1.38億元,中央補助約8千萬;於111年9月開工,基地面積為5,223平方公尺,興建地上3層樓,總樓地板面積1,612平方公尺,建築物以原住民傳統工藝「編織」意象為主體,空間型態以聚落型式呈現,量體間的開放空間,也形成串連的連通廊道,可佈置為市集廣場,採挑高的頂棚設計,創造空間的穿透性及微氣候的通風與節能效果,體現平埔西拉雅族與鄒族的淵源,也彰顯臺南歷史脈絡及多元族群文化之美,強調在地原住民文化元素。

工務局長陳世仁說明,原住民創意中心將以「料理美食」、「創意研發」、「文化體驗」及「表演活動」為主軸,結合原住民樂舞廣場,營造原住民空間意象美學與文化底蘊,豐富各族群文化,未來將透過定期辦理相關活動,提供靜態、動態等多樣性活動服務,凝聚原住民族情感及傳承,推廣原住民文化教育場域。

原民會表示,近年市府積極培育優秀的原民業者,鼓勵運用傳統智慧傳達文化內涵,推動原民商品朝向產業化,日前在南紡購物中心戶外廣場展售,深獲好評。未來場館開幕後,將實踐原住民多元創意產業之普及化及在地化。


嘉藥 × 南市府助原住民族品牌升級 Tabe札哈木樂市集吸引百人共襄盛舉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5 09:29:40)  嘉南藥理大學協助臺南市政府輔導的原住民族品牌「Tabe札哈木樂原」再度推出創新作品,於11月24日在南紡購物中心一樓南紡廣場隆重登場,現場市集攤位包括孜然山豬肉叉燒、西拉雅文化杯墊、咖啡豆萃取精華保養品、過山香防蚊噴霧…等商品,多樣化原住民族特色商品,歡迎市民朋友共襄盛舉,感受豐碩的研發成果,活動現場熱鬧非凡。

嘉藥攜手 南市府助原住民族品牌升級 Tabe札哈木樂市集吸引百人共襄盛舉

為協助原住民族業者提升行銷通路與品牌競爭力,臺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近年來積極推動輔導計畫,並委託嘉南藥理大學提供培訓課程。根據業者原有商品特色進行延伸開發,新品皆為原民業者與其指導老師經過數次討論過後的原創巧思,商品經由師生們試作、改良成為貼近消費者商品。食品類新品更融入原民原鄉自然農法種植的部落食材,所研發出充滿原民風味且口味造型獨特食品。今年所推出的新品是歷經一年研發及消費者實測期,一推出即頗受好評。
由嘉南藥理大學輔導的13家原住民族業者,以美食、文創與妝品三大領域展現原住民族產品的創新應用。美食部分-「山家風味烤肉」開發孜然風味之豬肉叉燒;「卡碩美食坊」以馬告作為主角開發新口味;「PULIMAN食創坊」研發出中西融合刺蔥吉那富鹹派;「AKIRA原品生活」推出花生與雞心辣椒結合的原民風味爆米花;「紅色香椒手作工坊」以特殊熬製手法將原民勇士豆(樹豆)做成辣椒醬;「ibu高山愛玉」以純水果原料製成彩色晶球的晶球氣泡飲品。

嘉藥郭珮君老師輔導「雄哥文創工作室」手作皮革飾品

文創商品部分,「Nay工藝坊」以西拉雅族青年創作的16族意象圖騰做成杯墊;「原味台南文創坊」用軟陶及金箔結合製成星球飾品;「陶晚晚」以女性立場結合西拉雅文化製作圖像陶瓷杯墊;「雄哥文創工作室」創作木雕水果盤;「qatjatjipi阿加吉比工作室」利用天然草木染色之染線結合皮革做成DIY吊飾。
妝品部分:「伊屯好物」用恆春半島的過山香製成過山香淨蚊噴霧及「瑪卡亞咖啡」,並特別選用南臺灣高山咖啡,以熟豆提取物及生豆中提取的高濃度綠原酸製成醒神醒膚咖啡保養品。活動現場不少逛街民眾表示,透過這次活動不僅深入了解原住民族文化,也看見其創新與多元的發展潛力。

嘉藥輔導「瑪卡亞咖啡」用南臺灣高山咖啡製成醒神醒膚咖啡保養品獲綠點子國際發明展銀牌

南市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白惠蘭表示,這次活動不僅是新商品展示會,更是原住民族文化的展現與推廣,充分展現文化傳承與創意開發的結合。透過這些創意商品,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並支持原住民族品牌,嘉藥也將持續發揮學術與技術輔導的專業能力,協助更多原住民族業者將商品推向市場。




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四鐵迴憶 • AI沉浸式劇場」


「四鐵迴憶‧AI沉浸式劇場」 打造「臺南500」未來隆田 生成式AI結合5G科技 感受文化古都的科技風情!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8 13:58:53)  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的嘉南大圳地景劇場迎來全新大升級!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支持下,臺南市政府近年致力於推動5G相關應用,而9月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的5G場館升級在南臺科技大學與資暘數位共同合作下,串聯5G與生成式AI技術,與夢想動畫MoonShine Studio攜手製作全新沉浸式互動內容「四鐵迴憶‧AI沉浸式劇場」獲得了廣大的迴響。

5G場館升級讓文化場域不再單純負責傳遞過去的知識,更能夠成為新型態科技應用的實驗場域。

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內保存過去臺鐵、糖鐵、水鐵(嘉南大圳工事鐵路)、鹽鐵的「四鐵共構」產業遺跡,本次升級首度結合5G科技再現四鐵歷史元素。藉由主動式與互動式的沉浸體驗,讓民眾能夠進入到四鐵相關的歷史場景,除增添民眾體驗樂趣外,更是讓民眾能快速認識臺南當地保存的珍貴文化資產。其中不僅是歷史場景的打造,在2024「臺南400」這個時刻,劇場更是利用生成式AI技術,讓民眾能夠具現化心目中對於百年後的隆田想像,共同打造「臺南500」未來隆田,也讓文化場域不再單純負責傳遞關於過去的記憶,更能夠成為新型態科技應用的實驗場域。

透過「四鐵迴憶‧AI沉浸式劇場」,民眾能夠快速了解與隆田相關的歷史,參觀歷史遺跡時也能更有感。



資暘數位在本次5G場館升級建置上,考量到過去文化場域在文資推廣與知識傳遞上常會出現的一些難題。例如,因缺乏導覽人員,來訪者常難以透過現地場景感受產業遺跡的歷史脈絡;或是位於園區後方的歷史遺跡,常因地點較偏而難以引起入園民眾注意。因此,特別規劃以「四鐵共構」作為主題的沉浸式內容,跳脫過去歷史知識普及往往都是透過文字或是影片等「單向式」的傳遞方式,希望透過沉浸式劇場結合「雙向互動」的闖關式內容,在約十二分鐘左右的時間內,讓民眾能夠快速了解隆田相關的產業發展軌跡與文化資產,進而吸引民眾「主動」前往園區後方親身體驗與參觀在地保存的珍貴文化資產。本次「四鐵迴憶‧AI沉浸式劇場」內容由夢想動畫MoonShine Studio製作,藉由還原過去的隆田車站、落日餘暉下的鹽田等與四鐵相關的歷史場景,希望打破時空的疆界,帶領民眾回到過去的歲月中,以科技推進藝術與文化的界線,打造新型態的藝文場域。

「四鐵迴憶‧AI沉浸式劇場」還原了四鐵相關的歷史場景,希望打破時空的疆界,以科技推進藝術與文化的界線。

資暘數位希望透過這次的5G場館升級,不僅藉由科技導入,讓民眾能更身歷其境的體驗歷史與文化,並解決場館經營的難題;更希望透過多元模式,結合文資教育與嶄新技術,創造更多的示範案例,讓「舊回憶」能以「新科技」永續傳遞。

大台南公車「生活公車32路」


南市重整公車路網 市區往返高鐵站首條生活公車32路12/1上線

台南市區搭車前往高鐵站新選擇!台南市長黃偉哲今(28)日主持大台南公車「生活公車32路」啟航典禮記者會,宣布市區公車路網重整後首條新闢上路的路線,未來由安平經南區、仁德前往高鐵台南站只要50分鐘,每小時1班車,自12月1日起上線營運,提供安平、南區市民更便利的服務。

市長黃偉哲表示,近年來台南發展迅速,公共運輸的腳步也要跟上,透過重整公車路網、加密班次、招募新進客運業者、汰換電動巴士,多管齊下發展公共運輸。如目前安平、安南區離峰時段運輸採用9人小巴是全國創舉,既補足駕駛人力也提高運量,而今日通車的「32路」行經快速道路,比照國道客運規格以歐洲進口賓士巴士提供服務,都是因地制宜提供高規格公共運輸服務。







黃偉哲強調,「32」路不僅是市區生活公車,也串聯安平區與南區各大景點帶動觀光,與高鐵的發車及到站時間更是完美配合,發揮最大接駁效益,讓市民朋友及外地旅客在台南都能享有最便捷、最齊全的大眾運輸路網。同時也期許所有公車業者加強行車安全和服務品質的教育訓練,尤其針對路口停讓、行人安全、無障礙服務等重點項目都不容有閃失,務必提供市民和外地遊客友善、安心的公共運輸服務。

交通局長王銘德表示,市區公車路網重整是以分層的概念,分為都會公車、生活公車、厝邊公車3個層級,「32路」是第一條完成新闢的「生活公車」,今年8 月公開徵求業者經營,經過數個月招募人力、購置車輛等作業,在年底前籌備完成搶先亮相上路,並已向交通部公路局提案爭取新闢路線經費補助500萬元。

王銘德指出,新的「生活公車32路」由安平原住民文化會館出發,行經安平五期重劃區、中華西路、也行經新開幕的碳佐麻理新興園區與誠品生活商場,進入南區喜樹、灣裡、舉喜重劃區,再轉往仁德二行里、大甲里、嘉南藥理大學後上台86快速道路至高鐵台南站,停靠於高鐵公車第3月台。

王局長進一步說明,「生活公車32路」每日自6時30分至22時30分,每小時1班車雙向對開,行車時間約50至60分鐘。每日32班次配合高鐵班次時間規劃,路線規劃結合新興社區、大型商場、大專院校等地標,不僅提供沿線居民、學子往返高鐵站的新選擇,外地遊客也可直達安平地區暢遊小鎮體驗老街魅力。

台南市公共運輸處長吳俁之表示,「生活公車32路」路線、站位、時刻可於大台南公車網站和APP查詢,除了配置歐規國道車款,也有低地板公車交錯行駛提供無障礙服務,無障礙班次亦可上網查詢,另本路線比照其他高鐵聯外市區公車採2段票收費,適用TPASS台南市各種月票方案,亦提供市區公車電子票證優惠,包含市民卡平日半價、假日免費,2小時內轉乘其他公車可再享9元優惠等,歡迎多加利用。

「32路生活公車」將由巨業交通營運,巨業交通是台南的第6家市區客運業者,於日前完成籌備立案,今日記者會由黃偉哲市長現場頒發營業執照,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副所長林衣婕及市議員許至椿、周麗津、林美燕、李啟維、林依婷也都到場參與。



院會議案【行政院】經濟部「強化商圈品牌行銷推廣」報告(113年11月28日)



院會議案     強化商圈品牌行銷推廣 


卓揆:4年投入8.5億元推動四大策略 強化商圈品牌行銷推廣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8)日在行政院會聽取經濟部「強化商圈品牌行銷推廣」報告後表示,中小企業是臺灣經濟發展的根基,而地方商圈是促進地方繁榮的關鍵。為落實賴清德總統「均衡臺灣,在地希望」治國理念,並展現地方多元活力、促進地方創生,邁向「厚植軟實力,打造國家品牌」願景,本案以觀光為取向,4年匡列8.5億元,推動商圈品牌的行銷、推廣及輔導。

卓院長請經濟部與地方政府並肩合作,積極推動「優化體驗」、「吸引觀光」、「標竿競賽」、「組織培能」四大策略,共同塑造商圈新典範,為地方創造品牌價值。針對未來執行的過程,他也請經濟部研擬各項細部計畫,以利實施。

強化商圈品牌行銷推廣_經濟部 新聞稿〔PDF〕

113 年 11 月 28 日 

全國共有 328 處商圈,涵蓋約 4.5 萬家小型商業店家,是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展現臺灣多元文化和活力的場域。然而,商圈面臨同質性高、店家特色不顯著,以及內需市場有限等課題,需要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來克服。 

為此政府將強化商圈品牌行銷推廣,促進經濟均衡發展。以「優化體驗」、「吸引觀光」、「標竿競賽」以及「組織培能」策略,透過中央與地方協力,為商圈創造新的經濟價值。具體作法包括依據不同商圈類型,分別提供所需資源,強化商圈整體競爭力。此外將配合相關會展與節慶,推廣節慶文化遊程,開發多元觀光客群,創造國際觀光亮點。同時為強化商圈的凝聚力及榮耀感,由地方政府輔導推薦優質商圈,樹立標竿典範,引領商圈成長,並健全商圈發展。

經濟部持續與地方政府合作,落實各項措施,翻轉商圈品牌新印象,讓商圈成為觀光客必訪必買的遊憩景點。深化商圈特色,優化服務體驗,提升商圈集客力,帶動周邊共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