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彰化建縣300 放眼美好未來




TWBUILDINGTHEME2023彰化博覽會

彰化博覽會     https://www.changhua300expo.com.tw/ 

 
彰化建縣三百年城市形象影片(完整版) 
 


彰化必買伴手禮 彰化300金好禮 21款商品出爐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彰化城市願景跨域論壇 

https://events.businesstoday.com.tw/2023/changhua-vision/index.html 


建縣300最精彩 不老城市展新顏 | 遠見雜誌

古城是一種時間的容器,既能乘載回憶也能刻劃歲月。清雍正元年(1723),雍正帝以「建學立師,以彰雅化」之意賜名「彰化」,劃設出南截虎尾,北抵大甲的「彰化縣」,開啟往後輝煌的300年。


彰化建縣三百年紀念郵票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922 16:23:31)彰化於清朝康熙年間(1684-1722年)原隸屬於諸羅縣管轄,因物產豐饒、人文蔚起,於雍正元年(1723年)皇帝特賜名「彰化縣」,開啟三百年輝煌歷史。今年適逢建縣三百年,中華郵政公司訂於112年9月23日發行「彰化建縣三百年紀念郵票」1套2枚,以資紀念。

本套郵票圖案簡介如下:
一、面值8元郵票:以清‧乾隆臺灣地圖彰化地區之古地圖,結合彰化城東門―樂耕門歷史照片為設計,呈現思古之幽情。
二、面值15元郵票:以彰化孔子廟、八卦山大佛及現代化的高鐵站等彰化著名地標為設計,展現時代蛻變與追求永續發展的歷程,邁向下一個三百年。
配合郵票發行,特印製首日封、貼票卡、護票卡及活頁集郵卡(含護卡套)各1批,提前於9月21日發售;另製作預銷首日戳低值封、套票封及鐫刻紀念郵戳1式,於郵票發行當日供售及蓋用,歡迎至全國各地郵局、郵政博物館洽詢或至「中華郵政集郵電子商城」(https://stamp.post.gov.tw)選購。


2023-09-13《彰化:前進三百》新書發表會 形象影片「從心體驗,用心看彰化」首映會


主題分項

ARCHISTORYTW彰化志事》彰化300

ARCHISTORYTW彰化志事》彰化鹿港

ARCHISTORYTW彰化志事》彰化300博覽會

ARCHISTORYTW彰化志事》建築文化資產

ARCHISTORYTW《彰化志事》文化藍帶生活圈

ARCHISTORYTW彰化志事》彰化

ARCHISTORYTW彰化志事》建設展望

ARCHISTORYTW《彰化志事》資訊資源索引

【時光走廊】民俗台灣(20-14)清代建築



關連分項

TWBUILDINGTHEME彰化縣〔好生活〕分項連結

Public Building Taiwan【彰化縣】公共建築工程動態與成果

FORMOSARACE【彰化縣】鹿港國家歷史風景區


建築志事活頁式網誌可隨時增修。再延伸連結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2023 漁村再生論壇

 

2023漁村再生論壇 跨域營造共好永續的漁村新未來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29 16:12:48) 漁業署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11月29日在高雄蓮潭會館辦理「2023漁村再生論壇」,以「共好X永續X新未來」為主題,匯聚了跨部會機關、漁會、漁業青年、社區組織等致力於漁村再生的單位。透過分享跨域結合的經驗與成果,融合產官學的多元觀點,讓參與者見證現代漁村的多樣風貌,攜手共同塑造漁村的嶄新未來。

結合跨領域資源 協助漁村發展

漁業署近年致力於促進漁村永續發展,與專家學者共同合作,從生產、加工、運銷及服務等多面向提供協助,以促進漁村的綜合發展。本次特別結合產官學跨領域成果,透過論壇的形式分享、結合並串連、拓展這些實踐成果。

論壇開場由漁業署陳建佑副署長分享政府對於漁村產業改善、人才培育、產業升級及特色發展與推廣之協助;數位發展部介紹漁村數位化及智慧轉型的方案與實踐;KKday分析旅遊電子平臺之社區應用及遊程;漁業署再以實務「人、地、產」介紹亮點漁村社區輔導。首節的跨領域分享與交流,讓與會人士體認政府從不同領域協助漁村發展的具體實踐。

不同的食魚故事 卻有著相同的食在好魚信念

續由農業部介紹食農教育推動規劃及相關資源;基隆區漁會陳文欽總幹事率先分享如何以食魚教室推廣當地特色漁產品;食魚教育有你有我社團洪嘉鎂講述投入食魚教育之初心及心路歷程;股份魚鄉共同創辦人林筱菁以七股不同季節之魚產推廣食魚教育之理念;山腳下海岸邊團隊從彼此不認識的四位青年到成為學校食魚教育推手。各自帶來不同的食魚故事,但在推動食在好魚的信念上卻有著相同的努力目標,動人心弦。

漁村創生 長久耕耘結實累累

在論壇的最後,由各社區分享漁村多元發展的過程及成果。高雄新港社區闡述社區發展納入永續發展目標之理念;苗栗水尾社區克服人口高齡及外流的困境,成為兼具食魚教育及漁業遊憩特色的模範;屏東縣新龍社區研發膠原蛋白化妝品等新形態產品,並與商家與學校合作推廣食魚教育及漁村體驗遊程;彌陀漁創客青創基地創辦人張博仁分享創業過程以及經營策略模式。每個社區漁村創生的過程雖然漫長且充滿挑戰,但最終獲得的果實卻是甜美的。

漁業署最後表示,近年來臺灣漁村面臨產業結構調整、人口老化與外移及世代傳承的挑戰。透過論壇跨域分享與交流,讓大家共同關心漁村永續發展,期許共同努力,透過翻轉思維、產業活化轉型,來點亮漁村,為漁村創生開啟更多可能性。

2023漁村再生論壇-厚植漁村永續力與科技力QA時間

2023漁村再生論壇-厚植漁村永續力與科技力QA時間漁業署陳建佑副署長開場致詞
漁業署陳建佑副署長開場致詞厚植漁村永續力與科技力講者合影(由左至右為KKday台灣市場處 Harvey 總監、數發部數位產業署 胡貝蒂副署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莊慶達教授、漁業署沿近海漁業組 劉福昇組長)
厚植漁村永續力與科技力講者合影(由左至右為KKday台灣市場處 Harvey 總監、數發部數位產業署 胡貝蒂副署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莊慶達教授、漁業署沿近海漁業組 劉福昇組長)2023漁村再生論壇-與會貴賓合影
2023漁村再生論壇-與會貴賓合影2023漁村再生論壇-與會人員大合影
2023漁村再生論壇-與會人員大合影

訊息來源:漁業署(廣告)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2023 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海大 展現東亞海域多元面向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28 11:23:13)海大11月24日舉辦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海大11月24日舉辦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獨步海洋科學研究,並持續深化我國重視及經營海洋的責任與方針,於11月24日舉辦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東亞海域交流」為總主題,共有來自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及臺灣等上百位專家學者參與。由呂明偉教務長代表海大歡迎國內外學者蒞臨參加,期望透過東亞海洋文化的相互激盪,擴展臺灣海洋文化研究的各種面向與內涵價值,更是希望藉此提升全民的海洋文化意識與觀念,協助達到海洋國家的國策目的。呂明偉教務長代表海大歡迎國內外學者

呂明偉教務長代表海大歡迎國內外學者

2023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東亞海域交流」為總主題,並以「文學、產業、遷徙、島嶼」為分項主題,藉以探討東亞海域交流的各種面向。今年上半年剛簽署學術交流協議的韓國學者也熱烈與會交流,以及基隆在地陽明文化藝術館張芯瑜館長也熱情參與,期望透過研討會交流激盪出更多火花,讓臺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發揚光大。人社院蕭聰淵院長非常開心看到這麼多人參加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人社院蕭聰淵院長非常開心看到這麼多人參加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由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廖文輝教授擔任主題演講人,以「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與發展:論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圈的內涵和特色」為題,演講中指出,馬來西亞自19世紀以來,即有大量華民湧入,他們大部分雖為目不識丁之徒,但卻在他鄉實踐漢人的生活習俗、講漢語、奉行儒家價值觀,以其堅韌的文化生命,雖然不能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中日用的哲學思想,但庶民日用的生活禮俗卻得以維繫傳播,並創發小傳統的漢人民俗文化,甚至成為中台以外,擁有最完整華文教育的國家。另外,日本關西大學松浦章教授提供主演講演文稿,就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的東亞沿海的海上貿易與海商海盜的情況進行分析論述。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廖文輝教授講述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

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廖文輝教授講述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

大會總共安排6場次共20篇論文,主持人、發表人、特約討論人來自韓國國立仁川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防大學、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台北海洋科技大學、佛光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國家圖書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及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報名參加實體與線上會議的來賓高達112人,包含來自學界及各級學校相關領域之教師、專家學者、大專院校相關領域研究生,以及地方文史工作者、關心相關議題之社會人士。韓國外國語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 HK研究教授鄭壹教探討宋錢對高麗社會經濟的影響

韓國外國語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 HK研究教授鄭壹教探討宋錢對高麗社會經濟的影響

海大海洋文化研究所是全國高教體系中,第一且唯一專注發展海洋文化的學研單位,十餘年來整合海內外研究資源,致力推廣海洋文化,自2005年起發行《海洋文化學刊》並舉辦全國首創的「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讓相關領域的研究學者能夠彼此切磋,也藉此加強合作,深獲國內外產官學肯定。自2022年起特別舉辦以研究生為主的「海洋文化研究生論壇」,配合世界海洋日,促進全國研究生更加關心海洋事務、深入相關研究,獲得許多學校的廣大回響,深受各界重視。基於過去辦理的成果,本校海洋文化研究所將賡續舉辦「2024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訊息來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2023 香山濕地藝術季


香山濕地藝術季  | Facebook



112-11-25竹市香山濕地藝術季11/25起登場 高市長:來香山濕地體驗「竹潮」魅力!

新竹市香山濕地藝術季今年以「竹潮」為題,呼應濕地潮水更迭的氛圍,市長高虹安今(25)日出席開幕活動,宣布活動自即日起至12月3日登場,高市長表示,香山濕地藝術季開啟社區居民、旅人與香山的年度約定,創造每年回訪的藝術盛典,邀請國人來趟香山濕地,感受新竹濕地潮水所孕育永續生態魅力。

高市長指出,市府積極推動香山地區產業及休閒觀光發展,今年10月份辦理鹽溪流域自行車道開工,未來將連接17公里海岸線,並串連香山車站、那魯灣文化聚落、賞蟹步道等觀光資源,發展在地文化特色及產業,為香山帶來更多的人潮,也呼應這次活動主題「竹潮」,用心共築家鄉。

「今年香山濕地藝術季的藝術作品,我也親自貢獻了一點點心力」高市長說,感謝藝術家的帶領與用心,以各種不同的意象結合在地資源,且每件藝術作品的背後都有著豐富的故事,透過藝術品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香山生態環境、在地文化,歡迎民眾來香山走在地、玩在地。

產發處長許智堡表示,今年香山濕地藝術季三大作品,邀請不廢跨村實驗室創作《海塑「大」自然:塑藝之蟹》展示於賞蟹步道、藝術家葉佐智創作《飛翔》展示於港南社區金城湖,以及藝術家許容瑜與黃筑暄創作《初生》,以不同的視角在地取材,打造專屬新竹香山的藝術品。

許處長指出,作品《海塑「大」自然:塑藝之蟹》,以螃蟹沙球裝置意象,透過環保永續的材料,呼應濕地原生螃蟹的棲息生態特色;《飛翔》以馬賽克拼貼,擷取海邊常見鳥類的線條、顏色等元素設計出鳥類生態;《初生》使用在地取材的漂流木勾勒,提取剛破卵而生的小魚作為意象,創造出圓滾滾的卵膜,與為了破卵奮力向前游的尾巴。 

「創作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就是風」不廢跨村實驗室指出,在製作過程針對現場的環境與特色,一直不斷的調整,其中最有趣的是邀請居民共同創作,居民充滿熱情與用心的投入,製作出來的成品超出原本預期的大小與數量,也為作品增添豐富度。

居住在香山區及南寮的在地藝術家許容瑜與黃筑暄分享,《初生》創作以魚剛出生的樣子為意象,整個創作的心得和過程,與作品的理念很像,都是一開始很快速的發展,到後面細修的時候就是生長的比較慢,可是會漸漸地變得完美。許容瑜也提到,與民眾在共同討論創作過程很有默契,將整個設計理念跟大家說明一遍後,大家很快就抓到重點,並很順利的完成作品。

「2023香山濕地藝術季」即日起至12月3日於香山地區展出藝術家、農村居民及旅人共創的農村地景藝術作品;香山濕地生態館2樓則有永續遊程推薦、農村好物及藝術共創,歡迎旅人前來體驗竹市農村之美。民眾如需更多香山濕地藝術季相關資訊,可至香山濕地藝術季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RTFESTIVALOFSIANGSHAN/ )查詢。

112-11-21香山濕地藝術季11/25起登場 高市長體驗編織沙球共創社區藝術品

新竹市年度藝術盛典「香山濕地藝術季」將於11月25日起至12月3日登場,活動起跑前,市長高虹安昨(20)日偕同產發處長許智堡來到香山濕地生態館外戶外教室,親身體驗編織沙球,和藝術家楊宜芳、林俊作以及現場參與志工和民眾共同創作《海塑「大」自然:塑藝之蟹》藝術品,高市長接著到賞蟹步道,將編織好的沙球作品綁到藝術品上,並邀請民眾25日起一起到香山走一趟,感受海天一線的美景與永續生態的社區藝術作品。

高市長表示,「香山濕地藝術季」今年以「竹潮」為題,呼應濕地潮水更迭的氛圍,邀請民眾來到美麗農村,市府並規劃3處農村再生社區與藝術家共創為土地而生的戶外地景藝術作品,更推出3大主題、9場次的農村永續遊程,以「玩在地、走在地、吃在地」的理念,結合竹市豐富生態、特色產業及農村好物。歡迎全台國人前來體驗竹市農村的美好,共創造農村永續旅遊風貌。

產發處指出,三件藝術作品邀請到不同社區藝術家來創作,也歡迎志工與現場民眾參與創作,《海塑「大」自然:塑藝之蟹》坐落於香山賞蟹步道上,用回收塑料布料、鋁線,打造出色彩獨特的「弧邊招潮蟹」,此創作將幼蟹及成蟹放大50倍,從步道探出頭來,讓觀者從大自然中,看見生物特有的面貌,與山海間生生不息的共生日常。

產發處進一步指出,藝術品《飛翔》則坐落於港南社區,藝術家透過馬賽克磚拼貼,擷取海邊常見鳥類的線條、顏色等元素設計作品,凝結住鳥類優美的姿態與神情,帶領觀者觀察金城湖的豐富生態,感受鳥類飛翔的自由快樂;《初生》坐落於港北社區,藝術家從過去漁村歷史為出發點,提取剛破卵而生的小魚作為意象,使用在地取材的漂流木,創造出圓滾滾的卵膜,與為了破卵奮力向前游的尾巴。初生的小魚是長得最快,變化也最大的時期,讓觀者感受到新生的希望。

產發處表示,今年「香山濕地藝術季-農村永續旅遊」共規劃「香山山海」、「紓壓里山」、「歸真好食」三大遊程,邀請民眾體驗農村生活及濕地生態,其中,「香山山海」遊程已於日前開跑,體驗永續農法、永續餐食以及濕地與人的關係,獲得熱烈迴響。

產發處說明,「香山山海」遊程透過生態觀察、藝術餐食體驗與農村生活體驗,讓民眾深刻體驗田園農村生活,自己親手製作永續餐桌,並享用辛勞一天的成果,獲得滿滿成就感。接下來「紓壓里山」、「歸真好食」等遊程將陸續登場,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報名,共同體驗一日田園小農,感受自然農村風情(報名網址:https://reurl.cc/4WnlbV)。

產發處補充,「2023香山濕地藝術季」將於11月25日起至12月3日展出藝術家、農村居民及旅人共創的農村地景藝術作品,歡迎旅人前來體驗竹市農村的轉型活化,享受一整天田園生活,放慢腳步融入綠色生活,共創專屬新竹的農村永續旅遊新風貌。民眾如需更多香山濕地藝術季相關資訊,可至香山藝術季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RTFESTIVALOFSIANGSHAN/ )查詢。


2023香山濕地藝術季┃竹潮

展覽日期|2023/11/25 (六) ~ 2023/12/3 (日)
展覽地點|香山濕地生態館、賞蟹步道、港北埤塘、金城湖抽水站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策展單位|什予文化有限公司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馬祖資訊網

 

馬祖跨出去 世界走進來

馬祖資訊網       http://www.matsu.idv.tw/








馬祖記憶庫


馬祖記憶庫    https://matsumemory.tw/

整合107108年度馬祖文化記憶庫計畫成果,提供分類主題檢索、文史工作者共筆作品及投稿留言服務,讓讀者彈指間就能深度認識馬祖風土。

 

記憶馬祖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emoryofmatsu/

記憶馬祖主題式挖掘馬祖常民記憶、生活經驗,梳理文化DNA,透過田野、轉譯、策展,及陪伴社區,持續整合資源、透過多方協作,保存在地記憶。

馬祖島嶼博物館  馬祖記憶庫  社造中心

經營團隊 - 原典創思



連江縣政府文獻委員會

 

連江縣政府文獻委員會  

馬祖文史資料查詢系統      https://client.matsu.idv.tw/literature/index.html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2023 台灣觀光高峰論壇

 

旅遊台灣 - 交通部觀光署觀光資訊網     https://www.taiwan.net.tw/

交通部觀光署 - 觀光資訊網      https://www.taiwan.net.tw/w1.aspx


交通部觀光署行政資訊網      https://admin.taiwan.net.tw/


出席「臺灣觀光高峰論壇」 陳揆:公私協力擦亮臺灣品牌 盼明年達成1,200萬來臺旅客人次目標

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ae66d1c9-b8c1-4e91-ad54-bc4dd019e710

 

2023台灣觀光高峰論壇《用心在地∞榮耀台灣》 建構大觀光生態系,實現永續觀光願景

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43307

為因應疫後轉型新契機,開創旅遊新時代,交通部觀光署於今(17)日假集思交通部會議中心3樓國際會議廳,舉辦《用心在地∞榮耀台灣》2023台灣觀光高峰論壇,開場即透過跨部會間圓桌對談揭開序幕,共同合作將台灣觀光資源整合,探討台灣觀光未來的產業走向,會中特邀觀光、科技、氣候、媒體及運輸等多元領域產業產官學研參與,引領觀光產業朝雙軸「永續發展╳數位轉型」前進,以建構台灣大觀光生態系,實現2030永續觀光願景。

■ 實現觀光立國願景 部會攜手齊推觀光

行政院陳建仁院長表示,全球觀光產業逐步復甦,台灣獲選美國旅遊雜誌「最喜愛的冒險旅遊目的地」(Favorite Adventure Destination)獎項,顯示造訪台灣的世界旅人,喜好體驗自然和戶外活動,感受濃厚的台灣人情味,以及享用最道地的台灣美食。台灣觀光產業正在穩定回溫,行政院今年10月推出「Time For Taiwan」國際形象影片,向國際介紹一天24小時的台灣,透過鏡頭向全世界介紹台灣的美好,而行政院會做觀光署最好的後盾,提供更多的資源與協助,全力支持觀光署所提的觀光產業提升方案,透過部會齊推觀光,整合部會豐富觀光資源,一起振興觀光產業,提供台灣觀光優質友善服務,共同擦亮「台灣」品牌。

交通部王國材部長致詞時表示,今天的論壇,在台灣重啟國門的一週年後舉辦,整合資源和Know-how建立永續的大觀光生態系,透過強化環境共生、文化傳承、地方體驗,以及透過創新思維和人才培育,創造價值夥伴引領觀光產業正向發展,提升至國家經濟社會的重要地位,讓台灣一步步成為世界矚目的旅遊勝地,持續深化台灣魅力。

■ 《用心在地∞榮耀台灣》 共創台灣永續觀光

本次論壇由交通部觀光署周永暉署長主持圓桌對談,將以觀光署為平台擴大「三部二會」的合作,攜手文化部、農業部、教育部、客家委員會及原住民族委員會等跨域觀光治理,豐富台灣旅遊體驗的內涵,共同壯大台灣觀光產業,打造永續、韌性、符合時代脈動的大觀光生態系。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督導觀光業務,今日也特別到場為觀光產業加油打氣,並表示推動觀光,要集結群眾智慧,由觀光署領航搭配各部會多樣性資源加值台灣觀光。

首度透過聚焦「永續X跨域」、「品牌X治理」、「創新X培力」、科技X未來」等議題進行跨域專家對談與發想,挖掘台灣觀光發展的新趨勢,打造品牌化、國際化的升級版服務品質,形塑引人入勝的觀光魅力。本次論壇從觀光業者的經驗與洞察,探討「Brand in Taiwan」出發邁向「Taiwan as a brand」,將台灣打造成獨特的國際觀光品牌,接續將台灣旅行的意義,透過「親山、親海、樂環島」的三大主軸讓世界看見台灣,使寶島台灣成為世界的獨特旅遊寶地。同時為塑造更經得起時間考驗、富有底蘊的旅遊體驗,尋找跨產業合作創新、培養人才、引領產業動能的可能。透過科技提升景區的管理效率,創造更便利的旅遊型態,提供更好的遊客體驗,進而推動觀光產業的永續發展。

■ 建構大觀光生態系 台灣觀光耀身國際舞台

大觀光生態系的運轉,需要創新及人才共同推動;大觀光生態系的永續經營,則需要跨域的永續治理。為應對轉型新契機,開創疫後旅遊新時代,觀光署期以「減法設計」為主軸,藉由數位孿生打造在地化且具國際魅力景區、輔導地方創生亮點,同時強化產業界合作、推動低碳永續旅遊、深耕在地旅遊體驗,期將台灣觀光能量發揮到淋漓盡致,展現台灣觀光永續價值。

本次論壇觀光產業業者、關心台灣觀光產業發展的先進共同參與,為台灣觀光產業發展注入新思維及推動力,期待透過每位參與者展現台灣這塊土地的熱忱、對觀光產業發展的責任及決心,攜手各界共同開創永續、韌性的旅遊新時代。讓台灣觀光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彩,成為世界矚目的旅遊勝地。 


LOCALCULTURETW:【交通部觀光署】


馬祖在地文化〔攀講馬祖〕談古說今

 

攀講馬祖      https://voiceofmatsu.com/

 

攀講馬祖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voiceofmatsu/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東邊的西魯凱》

 

《東邊的西魯凱》繪本新書發表,見證族人移居發展史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15 14:44:32) 11月14日晚間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由曦麗古工坊、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臺東縣立大王國民中學以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共同舉辦的「走讀發表會‧《東邊的西魯凱》魯凱排灣族語雙語繪本新書發表會」,現場聚集關心此書發表的族人與各界夥伴60餘人,也難能聚集了平時分散各地的西魯凱社群,其中好幾位是70、80歲的魯凱族長輩,嘉蘭村不分排灣、魯凱的村民也熱切到場支持。當天以魯凱語及排灣語來主持及敘事的現場,實現在地發聲的美好主體性。不少與會者深深被現場氛圍激勵,未來希望也能發展出家鄉的故事繪本。

《東邊的西魯凱》這本繪本的背景源於屏東霧台鄉魯凱族人的東遷史。戰後開放性資本的進入以及國家山林土地政策的關係,使得原住民在山上的謀生條件日漸嚴峻。當時大批原住民被迫離鄉從事勞動工作,舉凡工地建設、林班、遠洋漁工都看得到原住民的身影。當時不少霧台鄉族人也移居各地發展。東遷的歷史雖然不過五、六十年,然而現在已在臺東成長來到第五、六代的小孩子甚至年紀更大一點的青年,幾乎不知道過去第一代長輩的奮鬥史與出生地,因而希望透過製作繪本,讓臺東的西魯凱後裔也能認識這一段東遷記憶的歷史。

介達國小退休教師Sasare Palribulungu陳叁祥老師的父親,便是當年其中一位從好茶部落翻山越嶺來到金峰鄉的族人。陳老師長年來在排灣族領域學習,雙語擅長精通古謠,同時非常在意魯凱語的傳承,家族秉持父親遺志重建東臺灣難得一見的石板家屋。為了讓小孩子知道這段歷史,過去這四年來經由曦麗古工坊的田野調查與故事採集,與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臺東縣立大王國民中學魯凱語班合作,透過回歸採集地的部落,從田野整理、內容發想、討論繪製、文字錄音到出版發表,將老人家在乎的生命經驗與群體發展的歷程,以繪本留下文本紀錄,從中也可以看到整個族群乃至原住民整體面對環境劇變下的調適與適應。

民國四○到六○年代,是屏東霧台魯凱族人開始大量移居各地的年代,範圍包括屏東三地門鄉三地村與青葉村、瑪家鄉三和村美園、滿洲鄉;高雄六龜鄉荖濃;臺東卑南鄉東興村以及金峰鄉正興、嘉蘭、歷坵這三村,其中金峰鄉是霧台鄉各部落最多魯凱族人移居發展的落腳地,來自霧台、佳暮、阿禮、好茶舊部落原鄉。

這是因為當時山林資源被政府掌控,加上好幾年乾旱、作物無法生長,而族人也面臨孩子念完小學必須離開父母親到山下就學、要繳學費就必須賺取貨幣,為了兼顧孩子的未來同時一家人又要能繼續生活在一起,就必須尋求新的出路。當時青壯年族人在採藤過程中來到了金峰鄉一帶,發現此地農作物碩大、適宜生產而覺得是個好地方,為了下一代的未來東移發展。魯凱族人在周邊排灣族人協助與接納下,例如提供地方耕種、協助定居,而逐漸在此安身立命,並建立起特殊的移住及族群交流經驗,形成東邊的西魯凱社群,而不同於一般人所熟知的東魯凱。

這段故事透過《東邊的西魯凱》繪本的成形,企圖涵蓋金峰鄉正興、嘉蘭、歷坵三村魯凱族人共同的集體記憶同時也希望讓大家知道,這些地方同時有著排灣族與魯凱族文化的村落是多麼獨特美麗。這本繪本於內頁以魯凱語、排灣語雙語並列,文末亦有閩南、客家、華語的文字,並錄製五個語言的音檔。就臺灣多族群及多語言的背景來說,這本繪本的出現,不僅記錄了一個從西魯凱各部落打散東遷後又重新集合起來的社群共同體,同時也是全臺第一本原住民族語繪本同時收錄客家語及閩南語,具有多重的重要意義。特別感謝財團法人根滿文教基金會讓這份在乎成為可以分享的實體,希望這本繪本,能夠成為眾人認識移居東部西魯凱人的起點之一。

編輯團隊鄭易旻表示,當初並非無來由將閩客語放進書中,而是魯凱族在遷移過程中本身就會遇見不同群體,下山過程第一個遇到的是排灣族,接著到水門、內埔轉運站時,遇見最多的就是客家人;一路遷徙過來,包括附近太麻里一帶也有閩客語群體,大家日常在採買、互動、拍照都在生活圈的街上,因此繪本也希望將地方周邊連動的人們所使用的語言都含納進來。他表示:「地方連動、人就會連動。希望不同族群都可以互相來認識,漢人可以聽原住民語,原住民的孩子也可以去聽聽看沒聽過的語言,互相去知道彼此語言的美麗。」而在文學表現上,這本書的序言採用耆老將自己遷移的生命故事如同融入傳說故事般講述的形式,非常值得一讀。

新書發表會當天,繪者莊詠婷與主編林慧珍分享無數修改的過程,在諸多考證、親自前往舊部落之下完成繪本創作與田野採集,才完成了讓老人家一看到圖畫就能辨識出自己老家的模樣、是兒時生活的記憶。大王國中魯凱語班的學生以母語朗讀繪本,也提到這本多語繪本讓他們可以學習各種語言,並且從這本繪本講到很多自己沒有聽過的故事,更了解以前長輩如何搬移過來的歷程。耆老則娓娓道來各部落各家族的移住故事,Lavakaw drakedrake拉娃告‧拉歌拉格提起國小四年級那時,如何從佳暮部落跟著家人東遷的記憶,包括現在的嘉蘭村新富社區整地的過程,魯凱族人如何在此處落腳。來自阿禮部落的Malracemace呂國雄提及他民國52年來到此地,當時黃藤需求極高而能靠採藤揹藤吃飯。好茶部落Ringucu陳添祥表示當時乾旱導致舊好茶部落的生活變得很困難,因而感謝遷居過來時嘉蘭村傳統領袖跟鄰居的幫助。來自神山部落的Valrialane歐幸治則感謝當年親戚婚入金峰鄉,讓他因為有機會拜訪親戚認識當地,後來也成了這裡的一分子。

發表會之後,緊接著是11月22日下午於大王國中辦理教師研習「走讀Café‧東邊的西魯凱─文化與歷史工作坊」。透過講述繪本創作與田野採集的歷程、西魯凱東遷史與移住生命故事分享,深入了解移住後族人的認同與文化適應狀況,更進一步探討移住後的文化與語言傳承課題。亦呼應當代原住民在移動過程中所面臨到認同與文化傳承議題,提升對當代原住民處境與議題的理解,有助於強化南迴線各級學校教師職能,也希望促進有心民眾更認識臺東的西魯凱社群。而陳叁祥老師曾經服務過的介達國小學童,也將以Sinapayan正興兒童古謠傳唱團隊的身分,前來共襄盛舉演唱魯凱、排灣歌謠組曲,祝賀出版美事。大王國中學生以族語配合書中故事場景朗讀。

大王國中學生以族語配合書中故事場景朗讀。族人與友人皆到場見證分享繪本出版的喜悅。
族人與友人皆到場見證分享繪本出版的喜悅。嘉蘭村族人到場支持此一盛事。
嘉蘭村族人到場支持此一盛事。編輯團隊不分原漢單位共同促成繪本出版。
編輯團隊不分原漢單位共同促成繪本出版。繪本得以出版讓陳叁祥老師非常高興並感謝各界參與。
繪本得以出版讓陳叁祥老師非常高興並感謝各界參與。

訊息來源:文化部(廣告)



《臺北傳統街區》大加蚋

 

《臺北傳統街區》大加蚋

大加蚋又作大嘉臘大佳蚋大佳蠟大加臘為早期台北市地名,今已罕用。

大加蚋堡  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台北盆地中心的行政區劃

大加蚋堡包括今臺北市區大部分地區:萬華區北半部大同區、中山區大直以外區域、中正區、大安區、松山區、信義區及南港區。


大加蚋堡 - 維基百科


《臺北艋舺》

萬華區 - 維基百科


艋舺

下崁

加蚋仔


《臺北西門町

西門町 - 維基百科


《臺北大稻埕

大稻埕 - 維基百科


《臺北錫口

錫口十三庄

錫口 - 維基百科


《臺北五分埔

五分埔 (臺北市) - 維基百科



北町晒桑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18 17:28:29)「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為了開啟臺東北町宿舍群的慢生活體驗,臺東縣政府自11月4日起於「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推出為期將近一個月的「北町晒桑」,於今(18)日辦理「北町晒桑DAY!」,結合音樂會、市集與北町街區導覽等。縣長饒慶鈴表示,為響應李泰祥老師曾於臺東生活軌跡及音樂精神,今年企劃融入音樂性活動,邀請民眾來北町體驗日式建築空間之美、享受慢生活。

饒慶鈴提到「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是全國少數保留完整的日式建築群,經歷日治時期近40年時空轉變,至今保存歷史紋理最完整集中的空間區域,見證臺東發展與街區變遷。園區內充滿歷史感的獨特生活場域氛圍,展現有別於臺東市鬧區,仿如置身大自然的放鬆療癒。「北町晒桑」活動融合文學、慢食、生活、音樂和手作等元素,將美學、人文和地方文化結合至日常生活。

臺東縣政府爭取經費推動「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修復計畫,10棟13戶建築物均已修復完成,臺東藝術能量豐沛、文化多元,未來縣府會做整體完善營運規畫,結合在地藝文特色及旅外臺東子弟共同推動,期待能進一步由「點」連成「面」,以更多藝術文化內涵,帶動地方觀光與經濟發展,成為臺東重要的文化觀光景觀。

文化處表示,談起北町,不得不談起曾居住在北町日式宿舍的李泰祥老師,此次活動邀請李老師的兒子李奕青老師,攜手夫人與妹妹李若菱共同演唱李泰祥老師創作「一條日光大道」等四首經典歌曲,更細數與父親的美好回憶。鋼琴家周美君與楊逸文的臺語老歌演出,讓現場觀眾聽得如癡如醉。此外,室內小房間市集邀請臺東在地店家,民眾跟著導覽人員,實地踏訪北町故事,以及親手使用月桃葉編織墊子。最後安排瑜伽體驗,在茄冬樹下將身與心舒展、回歸自身。

另外,邀請臺東在地店家進駐營業「北町創意生活賣店」,包括一凡廳鋼琴工作室、海癒小村咖啡店和覺知所SOZAI進行快閃營業,吸引大批民眾體驗日式宿舍的多種可能。而「北町走音閱讀」則以QR Code呈現地方和日常生活的聲音故事,讓北町園區成為一座聲音閱讀美術館。此外,在臺東各地放置紙本地圖,讓民眾跟著地圖邊看邊聽,深入了解北町最真實面貌,親身體驗北町寧靜。「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邀請你來體驗北町日式建築之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16 17:21:22)「北町晒桑」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邀請你來體驗北町日式建築之美

「北町晒桑」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邀請你來體驗北町日式建築之美

由臺東縣政府「北町晒桑」系列活動,自11月4日起於「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精彩開展,18日將舉辦「北町晒桑DAY!」,邀請民眾一起來體驗日式建築空間之美、感受冬季太陽帶給大家的放鬆感、享受慢生活所帶來的美好生活!

位於臺東女中對面的「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是全臺少數保留完整的日式建築群,日據1937年起時至民國1964年建造,經歷日治時期、戰爭、光復後國民政府時期不同文化轉變,闡述了日治時期臺東政治行政、文教中心,並見證臺東發展與街區變遷,乃至戰後現代化規劃之最好場域。

臺東縣政府自2020完成全區歷史建築修復後,每年於此辧理「全國古蹟日」,致力打造為一慢生活體驗的散策基地,讓民眾重新體會歷史的風華與價值、感受記憶中歷史的光景,於臺東充滿多元族群、富有多元藝術文化的城市中,增添一處民眾體驗在地慢生活的好去處。

為開啟臺東北町宿舍群慢生活體驗的散策基地計畫,「北町晒桑」活動結合文學、慢食、生活、音樂和手作等創意元素,進一步連結美學、人文、文資,強化地方情感脈絡。首先登場的是「北町創意示範店」,邀請一凡廳鋼琴工作室、海癒小村咖啡店以及覺知所在SOZAI快閃營業,邀請民眾於11月18日前體驗日式宿舍的各種運用可能性。

「北町走音閱讀」運用QRCODE將在地故事和日常生活轉化成15個精彩的聲音故事,引領民眾閱讀走訪整個北町園區,即整個園區都是一座聲音閱讀美術館!歡迎民眾可以至臺東縣立圖書館一樓服務臺及周邊店家索取紙本地圖,跟著地圖邊看邊聽,了解北町最真實的樣貌,一起走進北町時空故事中。

長達一個月的展期,並特別企劃於18日盛大舉辦「北町晒桑DAY!」活動,現場將邀請曾居住於此的李泰祥老師的兒女與音樂家共同彈唱李泰祥歌曲、鋼琴家周美君搭配楊逸文現場演唱臺語老歌,接著讓身心舒展一同做瑜珈,有創意小房間市集、沉浸二手圖書溫度,還有免費報名的北町導覽及月桃葉編織。

北町除了有豐厚的歷史底蘊,談到北町的現代文化,曾居住在北町日式宿舍的李泰祥老師,也為當時音樂創作留下不可磨滅的精采印記,2024年為李泰祥老師逝世10周年,為感謝李泰祥老師曾於臺東生活軌跡、音樂精神,當天活動中融入音樂性活動,紀念這位在地重要音樂文化名人。

「北町晒桑」系列活動地點在臺東市四維路一段689號、寶桑路404巷60弄1357號、中山路154巷56、62號(臺東女中對面),相關活動資訊、活動報名及創意示範店營業資訊請參考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臉書。「北町晒桑」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邀請你來體驗北町日式建築之美

「北町晒桑」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邀請你來體驗北町日式建築之美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2023 田尾園藝設計展


2023花鄉田尾迎賓祭 歡迎體驗花鄉田尾之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17 14:39:19)  2023花鄉田尾迎賓祭活動,指導單位彰化縣政府,輔導單位彰化縣田尾鄉公所,主辦單位彰化縣田尾休閒農業協會,協辦單位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協會,將於11/16至11/19登場,16日上午於田尾公路花園遊客中心前廣場舉辦「2023花鄉田尾迎賓祭開幕式」,副縣長林田富代表縣長王惠美、田尾鄉長許淑美、田尾休閒農業協會理事長林子良、田尾鄉農會理事長楊春枝與各界貴賓及民代與會,林副縣長表示,這次活動結合田尾鄉約30家業者共同辦理系列活動,分別在田尾遊客服務中心、陸豐國小正門口旁,規畫花園解謎及攝影盛典等期間限定活動,透過運動遊戲化,探訪各家業者,走訪花間小巷,11/18迎賓之夜,在海豐村彩繪運動公園,歡迎大家來體驗花鄉田尾之美。

大合照

林副縣長表示,田尾鄉可說是花卉的故鄉,這次活動非常難得,因為有很多業者平日是沒有對外開放,可說是花卉秘境,另外,還有「園藝生活風格日暨陽台設計展」有小品盆栽、多肉植物等非常療育,田尾也有最好的園藝資材設計、植物花卉栽培諮詢交流,感謝社團法人彰化縣田尾休閒農業協會理事長林子良、社團法人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協會理事長劉漢欽、田尾鄉公所及農會等單位的共同協助,及在地園藝業者共同來參與,感謝縣議會議長謝典林及所有議員對於縣政的支持,歡迎大家來看花、買花,體驗在地美景及人文風情。

田尾鄉長許淑美表示,迎賓季這個活動,今年是第三年舉辦,在第1年,只有10個點,第二年增加到17個點,大家共同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商家一起來參與,今年已經增加到30個點,加上縣府協助怡心園的優化工程也即將在年底完成,相信迎賓活動一定會更加豐富,感謝縣府的協助支持,讓休區與協會辦理的活動越來越好,歡迎民眾一起來田尾參與活動,欣賞田尾花鄉之美。

田尾鄉農會理事長楊春枝表示,田尾最適合賞花的時期就是10-12月,也就是現在,田尾鄉農會這些年來不遺餘力的推廣田尾的花卉產業,這幾年積極推廣多肉植物,成效不錯,還有推廣一些稀奇花種,希望讓更多民眾來田尾賞花,也歡迎有興趣的植物愛好者來田尾挑選喜歡的花卉植物。

彰化縣田尾農業休閒協會理事長林子良表示,感謝縣政府、鄉公所、代表會、農會及各村村長對這個活動非常的支持,迎賓之夜將於18日在海豐村彩繪運動公園舉辦,這是首次舉辦的大型晚宴是田尾的創舉,邀請到表演團體包括民歌手現場駐唱,讓大家回憶70、80美好的年代,穿越當時海豐崙的風光時代,再進入到現在田尾美麗繽紛的季節,來欣賞花鄉田尾迎賓祭,接著很多活動一一展開中,尤其花園解謎活動,希望大家藉由活動,可以前往多達30個合作店家一一欣賞,有些莊園平時不開放,是藉由活動才OPEN GARDEN的秘境,希望大家都能在這個季節好好的遊賞最美麗的田尾。

田尾園藝設計展 https://www.twgardendesign.com.tw/




2022-10-08。田尾園藝設計展10月8日至10月16日 為期9天在田尾公路花園驚豔開展!

「2022田尾園藝設計展-新植感生活」8日在田尾公路花園商圈驚豔開展,活動從10月8日至10月16日,為期9天,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這次設計展特別邀請9位設計團隊與在地店家共同創作,有植人之夢、植感生活、植物奇想3大主題,18處設計展區,分散在田尾公路花園商圈。另外,天天都有精彩店家品牌日活動,更有3場講座,第1場大師講座特別邀請知名花藝大師凌宗勇在田尾菁芳園,不到3天就額滿,接著10月8日、15日還有兩場大師講座,歡迎全國親友把握難得的機會,踏青、賞花、享好康就在田尾公路花園。

王縣長指出,彰化的二蕊目睭(二隻眼睛),一是在鹿港,為開放式的博物館;另一個就在田尾,為開放式的花園,都是遊客的最佳首選,這次特別結合園藝產業與設計產業,首次辦理設計展,非常感謝田尾公路花園協會劉漢欽理事長全力協助,在地商家熱情的參與,和泰興業大金空調的熱情贊助,展出田尾在地的軟實力與植栽的硬實力,作品精彩豐富,絕對讓大家驚奇、驚豔、驚嘆。

  王縣長進一步指出,這次有23間在地商家舉辦系列品牌日活動,有植物創作體驗、花園互動尋寶、主題植物特展、深度植人導覽、達人藝樹展演、展場限定活動、庭院音樂派對等精彩活動,還有展覽期間購買植物或資材滿千再打9折、打卡享租車8折等多項優惠活動,以及最後2場次的大師座談,邀請到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張漢寧、臺中花藝設計協會名譽理事長吳維宏,透過園藝設計美學與田尾的對話,創造新植感生活,在地花博,就在田尾,絕對讓您滿載而歸。

  王縣長進一步表示,「彰化不怕沒人才,就怕沒舞台」,縣府持續創造舞台,讓在地人才可以有發揮的空間,讓人才發光發熱。感謝縣議會謝典林議長及議員們對縣府預算的支持,也感謝林守政鄉長所率領的公所團隊的協助,還有田尾休閒觀光協會巫鴻澤理事長的帶動下,持續推出令人驚艷的秘境,讓更多遊客了解到田尾之美。

  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曹忠猷表示,現在是各個產業一起打拚的時候,田尾一直以來,是國內外遊客自由行很喜歡的好地方,透過這麼棒的設計展,加上大家一起努力,相信在國門開放後,更加能夠把國內外的觀光遊客帶進田尾。

  劉淑芳議員表示,感謝王縣長、鄉長及地方人士的支持與努力,終於讓田尾這顆眼睛亮起來。她看到這樣的成果,非常的高興也非常感謝所有的業者,大家不分您我一起為田尾鄉產業奮鬥、付出。田尾人非常熱情、非常純樸,她常說田尾各行各業是同行相聚,而不是同行相忌,才能夠打造這麼美好的田尾。

  田尾鄉長林守政表示,感謝王縣長對活動的支持、協會各理事長及園藝業者的熱情參與。一個活動的成功,當然需要大家的參與,尤其這次的園藝展不僅是實質的園藝設計、授課,能將園藝產業的技術提升,在地很多園藝業者都到外地從事園藝造景、設計工作,透過今天的設計展,大家互相觀摩,讓在地園藝業者能夠提升園藝設計上的技術。

  田尾公路花園發展協會理事長劉漢欽表示,這次活動感謝經濟部、彰化縣政府的支持及和泰興業大金空調熱情贊助,期待能打造出亮點,將田尾從花鄉變為花都。

  縣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表示,本次「園藝設計展」共有17處展區與1處社團法人台灣88工商協進會、和泰興業大金空調贊助展區,特別由「光試所設計團隊」、「吳維宏設計團隊」、「自耕農設計團隊」、「黃詩佩設計團隊」、「謝翠玲設計團隊」、「張哲嘉設計團隊」、「自然圈農場設計團隊」、「李侑儒設計團隊」、「曾永傑」等9個設計團隊操刀,展出「職人之夢」、 「植感生活」、「植物奇想」三大主題,透過園藝植栽闡述「新植感生活」,運用植物及園藝融入至大家日常生活中,這次作品將分別坐落在今日花藝-日旬菓子、合利園藝、花草巷弄、鳳凰花園、振億興花園、綠果庭院、綠海咖啡館、綠光森林、綠野仙蹤文創、金牌園藝、柏鄉園、瑞楓花卉農園、廣善園藝、美琪蘭園、隆盛園藝資材、松錳租車、阿嬤私房菜與田尾公路花園三角公園對面廣場;和泰興業大金空調贊助展區也結合了植想生活、瑞楓花卉農園、尤加利乾燥花屋、綠果庭院、鈺尚多肉、兆豐盛植匠、宗吉農園、合利園藝、今日花藝等在地店家,分別展示了店面、花園及陽台的園藝設計應用,充分展現田尾商圈自身品牌形象。

  縣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補充,本次各設計作品,還有網路票選活動,每人每日限投5票,10月16日將現場抽出多項精美好禮,以及人氣獎頒獎典禮,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2022田尾園藝設計展」活動網站 https://www.twgardendesign.com.tw/

與會貴賓還有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曹忠猷、彰化縣議員劉淑芳、田尾鄉鄉長林守政、立委謝衣鳯秘書李育成、田尾鄉代表副主席傅喬鈺等代表、田尾公路花園發展協會理事長劉漢欽、田尾休閒觀光協會理事長巫鴻澤、和泰興業大金空調執行長黃海清、田尾鄉農會秘書林建良、彰化旅遊產業協會理事長吳睿麒、北斗觀光產業協會總幹事謝政良、華新醫材董事長鄭永柱、大葉大學育成中心李呈浩、黃貴梅、縣政顧問莊昇隆、洪文能、縣府經綠處長湯國榮、各級民意代表、地方仕紳等。


2022-09-28。10月8日至10月16日,田尾園藝設計展就在田尾公路花園


【連江縣】北竿戰爭和平紀念園區

 

北竿戰爭和平紀念園區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 - 馬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 馬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 吃喝玩樂看這裡 | 網紅景點 - 馬祖e點通


【馬祖景點】戰爭和平紀念公園


北竿戰和館內部裝修及周邊環境改善工程

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提升北竿戰和館遊憩服務品質辦理「111年北竿戰和館內部裝修及周邊環境改善工程」,戰和館室內空間自112年5月15日起至112年11月30日起暫停開放,施工期間戶外公廁照常開放,施工期間請遵守相關施工告示並注意自身之安全,造成您的不便,敬請見諒。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城中文資散策

 

LOCALCULTURETW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LOCALCULTURETW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跨.交.通」展覽


跟著「文資地圖」認識臺北歷史風景 漫步城中到攝影中心換貼紙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16 10:59:07)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鄰近臺北火車站且位處交通轉運樞紐,往來的人潮總是匆匆走過,鮮少有人願意停下腳步,駐足認識城中一帶見證臺北發展、充滿故事的街廓中豐富且眾多的歷史古蹟。為此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推出「城中文資散策」地圖文宣,邀請大家跟著地圖,放慢腳步,走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周邊的特色古蹟建築,探索豐富且精彩的故事,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可以參加活動,兌換這些文資場館的Q版貼紙!

跟隨地圖走訪文化資產與藝文場館 散步探索今昔臺北

「城中文資散策」地圖中的文化資產,見證了臺北城由清代至今的歷史記憶,例如清代的臺北府城北門「承恩門」,到融合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建築風格的「國立臺灣博物館」。1937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以古蹟再利用,成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在一片高樓林立的忠孝西路中,更顯出其建築上的優雅特色,例如建物立面的現代主義簡潔風格,以及屋頂轉角處東方傳統尖頂的塔樓,反映1930年代日本「興亞式」的建築風格。跟著地圖按圖索驥,既能欣賞不同時代,多樣且雅緻的建築風格,也能從中逐步認識臺北城發展的歷史軌跡。此外,這些文化資產如今多已轉型為博物館或藝文館舍,是充實知識與放鬆身心的好所在,十分值得踏入走訪,還不快跟著地圖,展開一場充實的人文之旅!

尋訪景點 拍照標註 收藏Q版文化資產貼紙

旅程中看見富含人文底蘊的文化資產,忍不住會想多拍幾張照片吧!只要在地圖文宣中標示的任一文資點拍下照片,上傳個人社群媒體Facebook或Instagram並標註「#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城中文資散策」,再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服務台出示成果,即可獲得限量的Q版文化資產貼紙一份。兌換活動將持續到112年12月31日,歡迎大家拍下照片、收藏貼紙,留下散步之旅的難忘回憶。更多詳細資訊、活動辦法及地圖索取處,請參考本館「當期活動」資訊與社群平台:ncpi.ntmofa.gov.tw。(廣告)

「城中文資散策」活動主視覺。

「城中文資散策」活動主視覺。Q版限量文化資產貼紙。在活動地圖中的景點進行拍照與標註,即可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兌換乙份。
Q版限量文化資產貼紙。在活動地圖中的景點進行拍照與標註,即可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兌換乙份。高樓林立的忠孝西路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和洋混合風格的「興亞式」建築十分吸睛,不少觀光客拍照留影。
高樓林立的忠孝西路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和洋混合風格的「興亞式」建築十分吸睛,不少觀光客拍照留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以市定古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再利用,靜立於以流動人潮為主的臺北車站一帶。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以市定古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再利用,靜立於以流動人潮為主的臺北車站一帶。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的常設展《跨·交·通》展出本建築由日本時代至今日的建築生命史。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的常設展《跨·交·通》展出本建築由日本時代至今日的建築生命史。

訊息來源:文化部(廣告)



馬祖軍事遺產

 

馬祖戰地文化 -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2023-10-14馬祖軍事遺產保存活化國際論壇登場 - 馬祖日報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215494

【記者曹重偉報導】馬祖軍事遺產保存活化國際論壇13日盛大登場,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發表主題論文、與談討論及綜合座談,開幕式由秘書長張龍德代表地方表達歡迎之意。透過論壇與有關部門專家直接對談,與他國軍事歷史文化遺產現地考察之方式,為馬祖戰地文化遺產的深化工作提供重要之參照座標。

縣府文化處昨天上午9時起在民俗文物館一樓教室舉辦馬祖軍事遺產保存活化國際論壇,由國立金門大學戰地史蹟與閩南建築研究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承辦,吸引國內各縣市政府文化部門相關人員、國內研究單位或文化資產保存從業人員及國內相關系所之師生及有興趣之民間人士來馬參加。

文化處指出,本次論壇邀集日本在世界遺產及軍事遺產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分享近年軍事文化遺產的研究經驗,期能學習不同國家社會處理文化遺產保存維護與教育方面所體現出的理念及成效,從而反饋到自身的認識之中,並為進一步思考馬祖戰地文化遺產及其教育功能等面向提供有意義的刺激及啟發。

昨天論壇共4個主題發表,先後由傅朝卿主講「遺產變遷與馬祖戰地文化遺產新思維」;京都府舞鶴煉瓦博物館館長、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矢谷明也主講「舞鶴市-昔日的軍港城市,如今依然生機勃勃」;日本文化廳文化資源活用課主任文化財調查官北河大次郎主講「關於日本軍事遺產的保存和利用」;岡山縣立大學建築學科教授西川博美主講「瀨戶內海沿岸的工業遺產-航運、煉油和軍需」;最後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王淳熙、屏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杜正宇、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助理教授簡佑丞、文化處長吳曉雲等與主講人們綜合座談,認為人類應正視、面對這些歷史及遺跡,發展黑暗觀光,唯有透過不斷的宣傳與世代流傳,才能記取戰爭的教訓。

成功大學名譽教授傅朝卿認為,馬祖再造歷史現場,若納入轉譯的思維,不應該只是整修歷史場景及歷史建物而已,應該透過文化遺產的再造、創新,讓後人走入前人的歷史現場,認識歷史,同時擁有文化遺產的當代性與韌性。也強調馬祖在未來會是國際舞台的亮點,相信大家會愛上馬祖,然後跟他一樣,一直來!一直來!

 

2023-10-13馬祖軍事遺產保存活化國際論壇 探討近代軍事遺產未來 - 馬祖日報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215485

【記者曹重偉報導】縣府文化處今天上午9時在民俗文物館一樓教室舉辦「馬祖軍事遺產保存活化國際論壇」,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發表主題論文、與談討論及綜合座談,開幕式由秘書長張龍德代表地方表達歡迎之意。第一主題由成功大學名譽教授傅朝卿主講遺產變遷與馬祖戰地文化遺產新思維,認為馬祖再造歷史現場,若納入轉譯的思維,不應該只是整修歷史場景及歷史建物而已,應該透過文化遺產的再造、創新,讓後人走入前人的歷史現場,認識歷史,同時擁有文化遺產的當代性與韌性。也強調馬祖在未來會是國際舞台的亮點,相信大家會愛上馬祖,然後跟他一樣,一直來!一直來!論壇為一整天,歡迎有興趣民眾前往聆聽;論壇簡要議程如下:

 09:30-10:10 論壇場次(一)主題:遺產變遷與馬祖戰地文化遺產新思維,講者: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傅朝卿。

 10:30-12:00 論壇場次(二)主題:舞鶴市-昔日的軍港城市,如今依然生機勃勃,講者:京都府舞鶴煉瓦博物館館長、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矢谷明也,與談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杜正宇。

 12:00-13:10 休息時間。

 13:10-14:40 論壇場次(三)主題:關於日本軍事遺產的保存和利用,講者日本文化廳文化資源活用課主任文化財調查官北河大次郎,與談人: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助理教授簡佑丞。

 15:00-16:30 論壇場次(四)主題:瀨戶內海沿岸的工業遺產-航運、煉油和軍需,講者:岡山縣立大學建築學科教授西川博美,與談人: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王淳熙。


2023-10-12發揮戰地文化特色 馬祖軍事遺產保存活化國際論壇13日舉行 - 馬祖日報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215434



馬祖戰地文化 - 維基百科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連江縣】社區大學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知訊網>學習資源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http://www.napcu.org.tw/



2011-10-24 馬祖日報

【記者邱竟瑋 南竿報導】「起立、敬禮、老師好!」連江縣社區大學昨天正式開課,不僅開馬祖風氣之先,也代表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的機構終於進駐馬祖。副縣長林星寶表示,今年是採用縣內預算,明年度經費將請立法委員向教育部爭取,希望社區大學能帶動馬祖「活到老、學到老」的風氣。

由連江縣政府教育局所設立的連江縣社區大學昨天正式開課,合唱藝術班與基礎書畫班同時舉行開課典禮,數十位學員齊聚民俗文物館,感受開學的喜悅。副縣長林星寶代表縣長致詞,勉勵學員認真學習。

林星寶說,社區大學最主要的目的是營造終身學習的風氣,讓馬祖成為富而有禮的社會,居民的藝文氣質和涵養也得到提升;成立的過程感謝立法委員曹爾忠的協助,明年希望能引進更充足經費,讓課程辦得更好。

昨日社區大學能夠順利開課,除了縣府教育局積極籌辦,排除萬難外,立委曹爾忠亦功不可沒,他曾多次在立法院提出質詢,要求教育部促成在馬祖設立社區大學,讓馬祖民眾有一個終身學習的場域。林星寶表示,今年是採用縣內預算,明年不足的部分,將請立委繼續向教育部專案爭取。

昨日在簡單的典禮過後就開始正式上課,課前還舉行鞠躬禮,讓學員們想起小學上課的畫面。書畫班與合唱班昨天分別講授基礎理論,縣府教育局請學員密切注意班表,準時出席,如有疑問請洽縣府教育局社教課0836-22067查詢。



2011-10-06

連江縣社區大學設置的定位及法源依據?

 連江縣政府為提供十八歲以上縣民終身學習機會,以提升人文素養與生活知能,培育社區人才及現代社會公民,依據終身學習法第九條訂定連江縣社區大學設置要點。
 (民國一百年五月十一日核定實施) 

 連江縣社區大學的設立宗旨?

 連江縣社區大學招收年滿十八歲以上之民眾,不限學歷。提供其人文素養與生活知能,培育社會健全公民之終身學習課程。

 連江縣社區大學的課程是如何分類及規劃的?

 連江縣社區大學的課程規劃大致可歸納為學術、生活藝能及社團活動等三大類,並依此原則自行開設各項課程:

 1、學術課程:旨在提升民眾學術涵養,拓展知識廣度,培養思考分析與理性判斷的能力,包括人文、社會、自然等課程。

 2、社團課程:旨在促進民眾參與社區服務,培養民主素養,發揮社會關懷,凝聚公民意識,包括社區參與及社團服務等課程。

 3、生活藝能課程:旨在充實民眾生活實用知能與藝術素養,提供正當休閒,提升生活品質,包括自我發展、人際溝通、身心保健及休閒運動等課程。

 連江縣社區大學的入學資格有無限制?

 連江縣社區大學的入學資格,沒有任何學歷背景限制(不一定要有國中、高中學歷),更沒有入學考試與戶籍設籍限制,可跨行政區選讀,只要您年滿十八歲,有終身學習進修的意願,均可報名入學。

 連江縣社區大學一學期上課多久?

 連江縣社區大學每年分兩期,每一學分每週上課一小時、上課十八週為原則,但生活藝能課程,不在此限。

 連江縣社區大學的收費標準?

 學分費收費標準(每期十八週、每週上課二小時)以每門課新台幣1,600元整。

 另外依課程實際需要,得酌收實習材料費等。

 連江縣社區大學是否有試聽制度?

 社區大學春、秋季開學後第一週、第二週均可免費試聽未額滿課程。

 連江縣社區大學學費的優惠措施?

 連江縣社區大學有許多學費優惠措施,例如對於外籍及大陸配偶、低收入及領有殘障手冊、原住民等身分之縣民亦訂有學費減免辦法,相關優惠措施請逕洽各教學中心。

 就讀連江縣社區大學是否可做為公務人員及教師進修課程?

 連江縣社區大學所開設之課程,均可登錄為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護照,並亦可作為教師進修之認證時數。

 連江縣社區大學學習結束後,能得到什麼文憑或證書?

 連江縣社區大學學員每期修習課程,缺席未逾該課程總時數五分之一者,由各社區大學發給學分證明書;修畢社區大學規定學程者,由各社區大學發給學程證明書。修畢課程總數達一百二十八個學分,且學術課程達四十學分以上者,由各社區大學核發結業證書。

 連江縣社區大學有哪些科系?修業期限多久?

 連江縣社區大學不分科系,但會提供各類學程的課程;其並無修業年限的限制。

 連江縣社區大學設置地點為何?

 連江縣社區大學分別設置在連江縣四鄉五島內的國小、國中學校,提供民眾安全及舒適的學習空間。

 1、南竿教學中心:馬祖南竿鄉介壽村十三號(介壽國中小) 電話:0836-22192

 2、北竿教學中心:馬祖北竿鄉塘岐村五十六號(塘岐國小) 電話:0836-55420

 3、東莒教學中心:馬祖莒光鄉大坪村四號(東莒國小)電話:0836-89043

 4、西莒教學中心:馬祖莒光鄉青帆村十九號(敬恆國中小) 電話:0836-88179

 5、東引教學中心:馬祖東引鄉中柳村九十四號(東引國中小) 電話:0836-77208

 連江縣目前有幾所社區大學?其開設課程為何,如何取得招生簡章?

 連江縣目前四鄉五島皆設置有教學中心,民眾除可查詢五所社區大學承辦單位、設立地點、聯絡電話、網址及開設課程等相關資訊外,亦可列印招生簡章、報名表等。

 我要怎麼報名就讀社區大學呢?

 連江縣社區大學分兩期招生,大約在每年十二月下旬及六月中旬開始報名;詳細情形及報名手續,請逕洽各教學中心或上網查詢。

 社區大學講師須具備什麼資格?

 連江縣社區大學講師需經過本府審查通過後聘任之,聘期為一年。因課程教學需要,經審查核可後得設置助教一人。前項講師任用審查要點,由本府另定之。

 申請設立社區大學需具備甚麼資格?

 連江縣社區大學主管機關為連江縣政府教育局,應送件後經縣府「社區大學審議委員會」審核通過,始得設置。

 連江縣社區大學辦理方式?

 1、自行辦理:由本府指定所屬學校及機關(構)兼辦之。

 2、委託辦理:委託公私立學校、財團法人或公益性社團法人辦理,其實施計畫另定之。

 就讀連江縣社區大學是否能辦理兵役緩徵?

 目前社區大學仍未法制化,學員並不具有正式的學生身分,因此無法據此辦理兵役緩徵。

 連江縣社區大學是正式學校嗎?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呢?

 社區大學是終身學習的機構,其創設之背景乃針對傳統體制之教育,已不符合現代民主社會之需求所發展出來的。例如傳統學校教育係著重在知識、學術的追求,社區大學除了追求知識,另外也著重「生活實用」(生活藝能課程)及「公共事務的關懷參與」(社團運作)兩方面。目前連江縣的社區大學係由連江縣政府提供場地及經費補助,指定所屬學校及機關(構)兼辦或委託公私立學校、財團法人或公益性社團法人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