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6日 星期五

臺灣樂遊趣

 

臺灣樂遊趣    https://diversetravel.taiwan.net.tw/


交通部觀光局 | Facebook


2022-08-26《臺灣樂遊趣》多元主題旅遊體驗展正式啟動 新亮點六大國際魅力景區疫後迎客

《臺灣樂遊趣》-多元主題旅遊體驗展今(26)日於華山文創園區中4A盛大展開,展期共計3天,將六大國際魅力景區與四大多元主題旅遊「生態」、「文化」、「美食」及「樂活」整合,以沉浸式體驗影片結合馬修連恩打造臺灣生態之聲、精準美食投影科技、自行車VR體驗及文化拍貼機等虛實整合方式展現不同主題,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

觀光局表示《臺灣樂遊趣》系列活動由「多元主題旅遊體驗展」揭開序幕,展期自8月26日至28日,以六大國際魅力景區中的生態、文化、美食、樂活之4大多元主題旅遊為內容,打造沉浸式的空間體驗各地風光,再搭配加拿大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特別打造的生態之聲,彷彿置身於當地,還將景區美食以精準投影的方式搬上餐桌,呈現出經典的台灣美味。展覽以科技結合互動式體驗,展現多元的臺灣面貌。展覽首日特別邀請旅遊Youtuber—小貝米漿現身分享臺灣旅遊經驗及介紹六大國際魅力景區下的臺灣多元主題旅遊,小貝也將前往六大國際魅力景區拍攝旅遊影片與民眾分享。

為促進疫後觀光產業發展,加速整備觀光旅遊環境,觀光局特別打造了大野柳皇冠海岸、東北角沙丘藝域、山中明珠日月潭、星動阿里山、探索東海岸・天堂島嶼及澎湖黃金海岸等六大國際魅力景區,提升各景區遊憩設施服務品質,塑造友善旅遊環境,強化品牌營造,開創國際集客引客的觀光旅遊新亮點,為疫後觀光迎接國際旅客的到來預做準備,並歡迎國人搶先體驗國際景區的魅力。

《臺灣樂遊趣》今日也同步推出網路活動「旅行臺灣 食尚攝影師就是你」,民眾於活動期間至觀光局活動貼文下方留言分享自己所拍攝的臺灣美食照片,即可獲得抽獎資格,最大獎可獲得臺鐵鳴日號一日遊,享受最Chill的樂活之旅。

此外,後續也將陸續推出《臺灣樂遊趣》3場系列活動,9月15日起結合觀光局轄下13個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經營的17個觀光圈推出「觀光圈數位集章好好玩」活動,及「走跳寶島 定格美好 明信片DIY活動」,另9月20日起展開「高級玩家 網路拼圖遊戲」等一系列抽獎活動,最大獎為國旅基金2萬元,精彩又好玩的活動輪番上陣,讓民眾能透過活動體驗多元的臺灣旅遊。詳細活動內容及相關資訊可至「臺灣樂遊趣」活動官網查詢,歡迎喜愛旅遊的朋友一同共襄盛舉。


多元主題旅遊體驗展



2022-08-24觀光局重視樂齡旅遊新市場 舉辦《接軌國際 樂齡新藍海》論壇

因應全球人口快速老齡化趨勢,60歲以上樂齡族將是未來旅遊市場相當重要的顧客群之一。為了增加對樂齡旅遊的推廣發展、以及促進觀光業界更深入交流與合作串聯,交通部觀光局於今(24 )日(星期三)假台北花園大酒店舉辦《接軌國際 樂齡新藍海》論壇暨研討會,並發表樂齡旅遊品牌「凰金時光Golden Years」。

本次論壇除邀請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奧沃市場趨勢顧問創辦人林宛瑩、慕舍酒店執行董事王劭仁、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郁秀進行專題演講外,針對「如何打造樂齡旅遊產品品牌」、「創新樂齡旅遊產品與創新行銷模式」及「台灣如何吸引國際樂齡觀光客」等三大主軸亦進行分組研討,並由薰衣草森林創辦人林庭妃、臺灣森林鐵路觀光協會理事長王岳聰、臺灣觀光協會副會長蘇成田分別擔任3場分組研討會的召集人,廣邀產、官、學界人士共同參與,集思廣益、商討迎戰樂齡旅遊市場對策。

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奧沃市場趨勢顧問創辦人林宛瑩以「創造樂齡品牌經營關鍵」為題主講,提出「銀光經濟・多元共創」的概念,擬透過跨領域的資源共享與共創價值,創造「彩虹微笑曲線」,從遇見趨勢到推動產業、轉變的跨領域團隊。

慕舍酒店執行董事王劭仁主講「樂齡遊程創新與行銷」,以其專業經理人經歷、創辦榮獲米林指南肯定的慕舍酒店經驗,分享如何透過創意 x 創新 x 創業的三創思維,與行銷手法打造樂齡旅遊。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郁秀主講「臺灣吸引國際樂齡觀光客三大理念」,她認為,臺灣吸引國際樂齡觀光客,必須以在地文化的內涵,營造樂齡品牌特色,才能進一步走上國際舞臺。

觀光局林信任副局長致詞表示,台灣生活品質良好,疫情期間防疫得當,建置友善旅遊環境不遺餘力,非常歡迎全世界的樂齡族把「來台灣旅遊」當成快樂生活的良方。觀光局今年以「凰金時光」的樂齡觀光品牌新形象,精選適合推廣樂齡主題旅遊觀光元素,包含生態、文化、樂活等3大主題,並加值「國際魅力景區」,持續精進優化及整合行銷,不但讓國旅操作開拓出全新市場!俟未來跨境旅遊開放後,也能提供給國際樂齡觀光客煥然一新的觀光面貌,開拓樂齡旅遊市場客源,創造樂齡旅遊經濟商機。


接軌國際・樂齡新藍海|欣傳媒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

 

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


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 | Facebook

T22是台灣設計研究院全新推出的產地振興計畫,整合國內外專業資源,以顧問及資源媒合平台的角色,將陸續與全台22縣市產地攜手,翻轉困境迎接新生。


T22北投地域活化 北投宴-讓農業走進都市日常,打造「療癒產業」都市綠洲|欣傳媒


2022-06-14工業局推動北投地方創新,首波跨界創新發表

經濟部工業局為擴大設計產業應用領域,帶動設計產業成長,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自2019年於相關計畫中,推動「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以設計手法及工具角度切入,期望振興全台22縣市的地方產業,2021年「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前進北投,透過辦理在地共創工作坊發現北投「都市農業」的發展瓶頸,提出從生產者升級為成體驗場域概念,建構北投的「療癒產業」的都市綠洲生態系發展規劃,透過在地農業生產者與設計、通路業者等之跨界合作,並於今(14)日辦理發表會,本部林全能次長、立法院吳思瑤委員、台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等到場支持,共襄盛舉。

本次跨界創新發表之成果,即以設計思考為核心,利用設計手法,結合北投在地農業生產者,包括北投社大青菜社(青菜底呷)六座農場〈泉源農場、二崎農場、足妹農場、草山大自然農學體驗農場、草山永和安心農場、頂湖安心農場〉、四口田有機農場、隨野家、火的意志 大屯火山咖啡、八仙六代園等,並邀請北投文物館、三二行館、大地酒店The Gaia Hotel、北投亞太飯店 Asia Pacific Hotel, Beitou、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拾米屋Sheme House等在地業者共同參與;另亦媒合雙好2byWu&Chen、兩個八月、ADC Studio、之外工作室等設計行銷與媒體專業人才,共創打造北投獨家「限定禮盒」與三組聯名「限定料理」,拉近產業間的距離,創造兼顧自然生態與社會永續的新型商業模式。

「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自2019年發起,初期以陶瓷產地鶯歌作為計畫第一棒,在過去兩年疫情影響之下,仍完成了鶯歌產地振興的策略模式。而2021年前進北投,並積極在北投各個稻田、農園、餐飲店家、飯店業者間媒合牽線,為這個台北市裡唯一的綠地田園開闢未來更多發展與可能,或許規模不大、產量不多,再也不會是競爭時的短處,而是產地轉身、走向更精緻且符合市郊地理位置的絕對優勢。2022年夏天也將前進「花蓮」,振興石材產業鏈,帶領人們更加認識大理石、蛇紋石、花崗石等時間淬煉出的天然礦石,將設計思考深深烙印在這塊美麗的土地。


產地見學與振興的推手 訪T22計畫主持人艾淑婷|欣傳媒

台灣設計研究院(設研院)的「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中,預計以三到五年時間以產業觀光為方向,並以永續發展為目標,首站以輔導鶯歌這個陶瓷老鎮成為創生與復興產地,並以設計導向與流程改造為前提下,重新讓鶯歌陶瓷產業再起。


獨家合作:鶯歌工廠見學首發團

>《雄獅旅遊X台灣設計研究院》重新認識鶯歌.打開工廠.工廠見學一日

>《雄獅旅遊X台灣設計研究院》重新認識鶯歌.打開工廠.深入走讀一日

 

【延伸閱讀】
>台灣設計研究院「T22」計畫-打開工廠 揭開鶯歌產地的神秘面紗

>彡苗空間實驗作品「陶聚工廠見學改造案」

>本埠設計作品「安達窯工廠見學改造案」

>格式設計展策作品「裕邦窯業工廠見學改造案」

>朱志康空間規劃作品「HCG和成工廠見學改造案」

>生活起物作品「新太源工廠見學改造案」

>壹式設計整合有限公司作品「T22計畫 大春車業」


台灣設計研究院 - TDRI

T22 Magazine 產地誌|01. 陶土、窯燒與記憶,鶯歌的不平凡之路

T22 Magazine 產地誌|02. 從鶯歌出發吧!T22產地振興計畫

T22 Magazine 產地誌|03. 中川政七商店跨海輔導!打造台灣新品牌—專訪中川政七商店諮詢事業部島田智子部長

T22 Magazine 產地誌|04. 80年家業鶯歌陶瓷品牌,為什麼願意重新來過?專訪新旺集瓷負責人許世鋼、吳佳樺


T22 Magazine 產地誌|05. 許家陶的新品研發之旅──專訪兩個八月、新旺集瓷許世鋼

T22 Magazine 產地誌|06. 醞釀地方生態系,產地學院掀起的漣漪效應

T22 Magazine 產地誌|07. 以生活起物的設計觀介入工廠改造:鶯歌轉印工廠新太源的可能性

T22計畫「打開工廠」:參與一切「進行中」的製造狀態 揭開鶯歌產地的神秘面紗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苗栗縣】地方創生工作坊

 

苗栗地方創生工作坊    https://miaoliplacemaking.wordpress.com/

 

2022-08-17苗菁添手 創生UP! 苗縣府推出9場次地方創生工作坊及總獎金45萬元提案競賽

苗栗縣政府為強化在地鏈結,建立創生共學模式引動青年人才投入苗栗發展,將透過共識會議邀請國內成功創生案例,以綜合討論聚焦議題方向,再依需求導入創生力元素(科技力、虛實通路開發力、農業轉譯力、美感設計力及溝通力),量身打造9場次「地方創生工作坊」以及 10場次「創生小聚」專家線上輔導會議,並入選6組團隊(前三名及優選三名),獲得總計高達45萬元的提案補助執行金。


      地方創生工作坊自109年辦理至今吸引地方27組青年團隊競賽角逐,共計1295人次參與計畫,反應熱烈,廣受好評,本年度將於8月22日(星期一)辦理共識會議,盤點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募集創生事業提案,並邀請雲林投入千萬導入智慧農業科技發展創生事業的微醺農場-黃衍勳分享返鄉創業以及推動地方創生的心路歷程,同步邀請國立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產業學系-俞龍通教授帶領學員以地方產業資源討論發展方向,並開放預約小創聚會,針對有意投入創生提案的團隊開設討論輔導會議,讓提案內容能更加明確與完整。


      勞青處處長彭德俊表示,地方創生工作坊推動至今已經邁向第三年,過程中發現苗栗青年朋友們的創生事業提案多元且深具特色,今年度為加強推動力道,使青年能夠有更多的交流及實踐機會,將提案徵選入選組數提升至6組,並媒合多元領域專家進行線上討論,鼓勵青年投入地方發展,落實「創新、求變、接地氣」的政策推動主軸,歡迎有志青年與團體一同參與,總金額高達45萬,第一名可獲得15萬元補助執行獎金,千萬不要錯過,大家共下  來創生,縣府相添手!


      相關工作坊活動資訊將發佈於「苗栗好青年-勞工及青年服務讚」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outhinmiaoli ) 及「苗栗地方創生工作坊」活動官方網 ( https://miaoliplacemaking.wordpress.com/ ),另可致電洽詢專案辦公室04-27020089 地方創生工作小組。






2022年8月16日 星期二

〔悠遊卡〕悠遊20|加植你的美好生活

 

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    https://www.easycard.com.tw/


悠遊卡 EasyCard | Facebook



2022-08-16悠遊卡20年 柯文哲:悠遊卡見證臺北的進步 感謝人們為悠遊卡的付出


今(16)日臺北市長柯文哲與前總統馬英九、前臺北市長郝龍斌赴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參加悠遊20「加植你的美好生活」記者會。

柯文哲致詞時表示,悠遊卡20年來是經過很多人的貢獻才有今天的局面,悠遊卡20歲見證了臺灣科技的進步,最早悠遊卡只是搭乘捷運,後來擴展到其他的交通工具、小額支付,接著開始發展悠遊付。一卡、一通、一付串聯起來,將來會怎麼發展,現階段很難預測。

柯文哲提到,自己常說「You are limited by your imagination」,就是說只有你的想像會限縮住你,現在悠遊卡對臺北市政府來說,連點名都能使用,點名「嗶」一下就好。開會時,可以放一組QR Code上去,大家拿手機用實名制的臺北通掃一下就很方便,而臺北通是連結悠遊卡的,所以入口處一個刷卡機也可以,當場掃QR Code也可以。

柯文哲總結,悠遊卡之後會怎麼發展,現階段很難預測,不過幾個精神是一定在的。他強調,第一是創新,隨著時代需要加上去,從最早的交通票證到今天小額支付的一個大宗,成為臺北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身上都有1張悠遊卡,剛剛馬總統說他離開的時候是670萬張,現在已經超過1億張了,算起來每個臺灣人平均身上有4張悠遊卡;第二,普遍化成為悠遊卡最大的優勢,如果有一天身分證、悠遊卡、駕照、健保卡,甚至臺北市政府的圖書館卡,所有都能整合在一起,將一卡、一通聯結起來,資料都可以儲存在雲端。

最後,柯文哲感謝20年來陪著悠遊卡成長的長官、企業,悠遊卡也見證臺北市的進步,希望以後繼續把優良的傳統發揚光大,讓悠遊卡造福更多的市民。









2022年8月14日 星期日

【新北市】八里城市沙雕展

 

2022-08-132022八里城市沙雕展今登場 「沙雕花園」就在八里左岸

【新北市訊】由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舉辦的「2022八里城市沙雕展」即日起在八里左岸公園正式開展,展覽期間至10月11日止為期60天,今年沙雕以「光合希望」為主題,邀請民眾一起來八里許下願望。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八里沙雕今年已邁入第5年,帶動了淡水八里河岸一帶的休閒光觀產業,在淡水河八里左岸自行車道沿途擁有豐富生態資源、獨特地形及人文資產,市府自2017年打造八里婚紗廣場營造了八里浪漫空間後,於2020年也啟用十三行兒童遊戲場,而從上任以來,已投入2億1,300萬元建設沿線水岸廊道5處亮點,並將再投入1億1,000萬元於明年底前完成最後3處景點,讓八里左岸成為融合居民、遊客和生態的A+級新生活水岸。

去年因應疫情嚴峻停辦,今年為給予民眾與以往不同的視覺體驗,特別將光雕和花雕融入於沙雕作品中,而沙雕周圍也佈置上色彩繽紛的景觀花卉,結合沙、光、花不同的媒材,打造有如異國風情般的沙雕花園。

本次展覽精心設計出16座沙雕作品,主雕「舞動八里」作品象徵著幸福的起點,而入口意象「光合希望」作品象徵希望的種子在溫暖的陽光下發芽、行光合作用至成長茁壯,還有多座可愛又趣味的角色沙雕,參觀過程都能讓身心靈感到放鬆又會心一笑。

此外,八里環教中心前方也有佈置一整片粉紫色系的景觀花海,並與觀光旅遊局共同於展覽周邊的婚紗廣場、八里渡船頭老街及龍形碼頭河岸沿線設置12座絢麗的光雕藝術品,亮燈時間為每天晚上6點半至10點,讓來到八里左岸的大家能感受到白天與夜晚不一樣的水岸風情。

高灘處代理處長張修銘也表示,在經歷了疫情長期的影響,讓許多人感到不安無奈,為此也特別設計了一座互動沙雕「許願神燈」,每天下午2點現場將發放限量100張的許願卡供大家索取,在寫下願望後還可以親手掛在沙雕上,讓許願神燈裡的許願兔幫大小朋友們一一完成願望。

最後在此呼籲目前仍處於疫情期間,出入人多的公眾場所時請注意自身防護,確實消毒維持手部清潔,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為防疫作業共同盡一份心力。


【交通資訊】
1.大眾運輸:搭乘捷運淡水線至關渡站,並轉乘紅13公車,於左岸公園站下車即抵達。
2.自行前往:google map搜尋「八里左岸公園」https://goo.gl/maps/m3rUmAvmVrwhmXP28 ,或定位「新北市八里區觀海大道37號」後,再往前50公尺。

【展期資訊】
1.沙雕展、花海展:8/13(六)-10/11(一),全時段
2.光雕展:8/13(六)-112/1/9(二),每日18:30~22:00亮燈





【新北市】鶯式生活

 

鶯式生活    https://yinggelifestyle.com/

 


2022-08-13「鶯式生活」8/17多點齊放 再掀三鶯文創藝文旋風名開跑


【新北市訊】新北市政府推動「三鶯文創整合計畫」,文化局打造五條美學廊帶,攜手鶯歌陶瓷博物館與新北市美術館新創「紅色陶寶-三鶯文化廊帶」品牌活動「鶯式生活」,推出四大藝文主題,內容豐富多元,再掀在地藝文旋風。

 

  文化局龔雅雯局長表示,三鶯地區人文薈萃,地方創生能量蓬勃,繼近2年推出的鶯歌藝術季、春遊三鶯等品牌活動大獲好評,今年則以全新品牌「鶯式生活」跟大家見面,集結35處在地藝文業者,以多點齊放的方式,結合在地青創、店家與陶博館、新北市美術館,讓三鶯地區成為藝術匯聚所。邀請全民前來體驗、支持鶯歌獨特的陶瓷產業,感受三鶯文創的美好生活。

 

  鶯歌陶瓷博物館表示,首波登場的「秋日走讀」,817日上午12時開放報名,設計6條路線,串連三鶯所有秘境私房景點,設計半日至2日遊的藝文走讀遊程。還有職人帶路天芳茶園、再到百年陶瓷工廠「夥房陶藝工作室」追憶往昔職人生活。傳承三代的「晟達陶藝工作室」由陳元杉老師導覽古早製陶器具、漫步鶯歌石。此外,還有3梯次免費限額的「藝術散步」,由新旺集瓷執行長許世綱、新銳陶藝家陳韋竹、以及劉維公教授,引領民眾走踏小鎮街區。「手感生活」、「品味十二」集結21間藝文工作室,將帶領民眾體驗金工、陶藝,預計於8月底開放報名。

 

  「自由體驗」精選出陶華灼、老街陶館、三合號、喝茶天、私客創旅等不可錯過的質感店家,推薦給自由行的民眾。詳細「鶯式生活」活動資訊可上活動官網 https://yinggelifestyle.com、陶博館、文化局粉絲專頁查詢。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

 

2022-08-12中彰投苗4縣市產官學合作 成立「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

中彰投苗4縣市結合在地原住民文化與產業資源,成立「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為創業階段的原住民青年提供培力與支持。12日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台中市副市長陳子敬、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彰化縣副縣長洪榮章共同簽屬合作備忘錄,齊心推動地方原民青年創業,建立地方原民青年創業支持系統,達成資源共享、價值共創、合作共榮。

 

 台中市政府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共同發起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計畫,結合苗栗縣政府、彰化縣政府、南投縣政府,以及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虎尾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勤益科技大學創客自造中心、聯合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台中教育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彰化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台中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等單位,整合產、官、學方面的原民青年創業資源,擴大對於原民青年創業上的支持能量,做為他們創業及經濟發展上最大的支柱與後盾。

 

 12日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台中市副市長陳子敬、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彰化縣副縣長洪榮章、暨南國際大學校長伍東星以及8所國立大學創業育成中心、地方青年培力產業發展相關單位,於台中市政府簽屬「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合作備忘錄,內容包括人才培育、資源鏈結、資訊共享,以促進4縣市原住民文化、產業的交流與互動,一起向全國民眾行銷中台灣原住民族產業亮點,創造互惠、共享、多贏的區域聯合治理。

 

 台中市副市長陳子敬指出,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將9所國立大學資源整合起來,藉以培訓人才建立人才資料庫,讓中彰投苗4縣市的原住民青年朋友得以享受這些資源,讓他們在創業的路上有準備的方向與資源,好好地在自己的事業上努力打拼,藉由平台的幫助能在未來獲得更好的成就。

 

 暨南國際大學校長伍東星也表示,藉由公部門的資源挹注讓原住民能夠創業茁壯,不僅大學端、政府端,還要串連到消費者端,讓原民青年創業有更多的支持與關懷,彼此之間也能相互觀摩與培力,讓他們能更有活力,穩定發展自己的事業。

 

 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說明,苗栗縣18鄉鎮中有2鄉鎮屬於原民地區,分別為泰安與南庄,縣內的原住民族文化底蘊豐富,苗栗原鄉地區更有青年以精湛的製茶手藝拿到全國冠軍,可見青年的爆發力與潛力不可限量,而藉由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盤點與整合資源,更能培養實踐原民青年創業的夢想與實力,激發更多跨界合作的可能性與想像,讓原住民的產業更加精采多元。

 

2022-08-12陳副縣長見證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簽署合作備忘錄

為了支持原住民族青年創業,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與台中市政府發起建立「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號召中部地區9所國立大學及4個政府機關共同參與,12日13個單位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副縣長陳正昇、台中市副市長陳子敬、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彰化縣副縣長洪榮章、暨大校長武東星等共同見證並進行啟動儀式,為原民青創的合作開啟新的里程碑。

  陳正昇副縣長指出,縣府一直以來對協助青年創業非常用心,特別設置勞工及青年科,為青年創業貸款、輔導就業提供協助,生態圈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對南投原民青年幫助很大,透過生態圈,由暨大整合資源,協助原民青年創業發展、技術提升、觀念培養,讓青年朋友更有信心在南投落地生根,縣府未來會繼續努力,提高青年返鄉創業的意願。

  「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合作備忘錄」主要內容包括人才培育、資源鏈結、資訊共享:透過建立青年創業生態圈平台,定期舉辦共識會議,擬定青創及產業升級推動策略;由各單位提供青年創業資源,共享講座、論壇、課程、講師等;共同向中央提案及爭取計畫,並運用各種管道合作推廣生態圈。

  此次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包括南投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台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苗栗縣政府原住民族事務中心等4個政府機關,以及暨南國際大學創業育成中心、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虎尾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臺中教育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彰化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臺灣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等單位。

  陳子敬副市長說,原住民過去多從事農耕工作,隨著世代交替,年輕人逐漸往市區發展,感謝暨大號召中部國立大學等單位整合並提供資源,透過平台培訓人才,給年輕人更多希望,對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幫助很大,歡迎原住民青年朋友多加利用,一起帶動中部產業發展及文住民文化特色。

  武校長指出,原住民返鄉創業需要政府、大學、消費者的支持,因此相互培力非常重要,希望透過生態圈的結合,有更多互相觀摩學習的機會,協助青年在創新創業的實踐。

  簽署儀式結束後,下午辦理「原青創業與青年培力交流論壇」,讓地方青年產業組織分享創業歷程,探討政府部門與學校資源的挹注與支持。

 

2022-08-12中彰投苗4縣市與9大學協力 構築原民青創支持系統

台中市政府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共同發起「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邀集彰投苗及中部其他8所大學,今(12)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副市長陳子敬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表示,盼藉由產、官、學合作,構築原住民族青年創業支持系統,希望原民青年在創業過程中,成為發展原住民產業及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

今日合作備忘錄由陳副市長、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彰化縣副縣長洪榮章、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武東星及中部其他8所大學共同參與,共13個機關單位代表簽署,為未來合作開啟新的里程。陳副市長表示,此活動鏈結產官學界的資源與資訊,同時也納入地方青年產業組織,13個簽署的單位透過各自資源的分享與整合,目的就是希望在創業或產業發展上,成為原民青年的後盾。

陳副市長指出,未來合作會有三個重要面向,第一是人才培育,第二是資源鏈結,第三是資訊共享,希望中部的4個縣市政府以及9所大學的各項資源及支持,讓原民青年成為中部4縣市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

同為發起人的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武東星表示,暨大持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期能提升師生創新創意創業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創業家精神,此次「中區原青創業生態圈」合作備忘錄簽署,期望能協助大學青年在創新創業的實踐。

台中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表示,簽署共同合作備忘錄的單位總計13個,包含中市府原民會、南投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苗栗縣政府原住民族事務中心等4個政府機關,另有暨南國際大學創業育成中心、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虎尾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勤益科技大學創客自造中心、聯合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台中教育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彰化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台中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等單位。

中市府原民會說明,上午簽署儀式後,下午繼續辦理「原青創業與青年培力交流論壇」,讓地方青年產業組織來分享創業歷程,以及探討目前政府部門與學校資源的挹注與支持,為未來的合作蒐整及紀錄。透過中彰投苗4個縣市政府及中部9所國立大學的力量,將可以更擴大對於原民青年創業的支持能量,一起努力為原民青年朋友在創業及經濟發展上,做他們最強大的支柱!

今日儀式,包含副市長陳子敬、市議員黃仁、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彰化縣副縣長林田富、中市府運動局長李昱叡、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武東星、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授兼水沙連學院長江大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副教授兼主任秘書曾永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授兼研究發展處研發長陳皆儒、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創業育成中心主任黃裕智、國立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副主任吳耿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產學長郭昭吟、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涂光億、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創客自造小組主任黃展鵬、國立聯合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研發長吳芳賓、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郭政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曾立維、國立台中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王慈娟,及市議員林榮進、朱元宏、黃馨慧服務處代表均到場。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高鐵x阿里山林鐵之旅

 

2022-08-11雙重美好一次擁有 林務局與台灣高鐵攜手鐵道旅遊促觀光

最快捷的高鐵和最有歷史價值的阿里山林業鐵路,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呢?為促進臺灣觀光產業及鐵道旅遊市場發展,農委會林務局與台灣高鐵公司攜手規劃具有臺灣代表性、深度展現特色的優質生態鐵道旅遊;於今(11)日推出合作首部曲「高鐵x阿里山林鐵之旅」首航活動,共同邀請交通部觀光局、台灣觀光協會、台灣鐵道觀光協會,以及臺灣鐵路管理局共襄盛舉。

       許多民眾為了深度旅遊,經常得選擇自行駕車上山,卻反而錯失路途中迷人的風景,也帶來交通壅塞與碳排放。因此本次林務局與台灣高鐵公司跨域合作,藉由高鐵跨城際區域特性,省去旅人舟車勞頓的疲憊,結合林務局所轄豐富山林生態資源,促進周邊地方產業發展,推展國內新旅遊型態。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透過鐵道串聯,更便於大家認識臺灣山林、生態及林業人文的豐富美好,林務局分階段結合阿里山林鐵、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及阿里山旅遊軸帶發展,規劃知性、感性且療癒的生態遊程。首發規劃安排讓民眾在舒適且快速便捷的旅程中,走訪深具歷史文化意義的林業鐵路4個特色站點、生態豐富的山林及嘉義在地美食美景,輕鬆體驗慢活,一個背包就能上路。

       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江耀宗活動中表示,希望利用高鐵快速的運具特性及產品行銷優勢,結合阿里山林鐵沿線珍貴的國家森林之美和豐富的林業文化,讓雙鐵旅遊成為鐵道觀光的新體驗,帶領旅客盡情穿梭、悠遊山林,體驗臺灣鐵道觀光「高速.慢活」的無限魅力,為臺灣軌道觀光產業注入豐富的人文底蘊,獻給旅客不同的阿里山之美!

       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也表示,期待臺灣鐵道的串聯,帶動鐵道觀光的鑰匙,開啟臺灣鐵道觀光的美好時代。

       首次合作活動自8月11日起至10月27日,每週四出發,活動為期3個月,提供最優惠價格。有別以往站站皆停的模式,本次遊程列車僅停靠4個「特色站點」,包含古蹟車站竹崎站、公路到不了的第三觀景台秘境、名聞遐邇的奮起湖站,及唯一可體驗經典場景「火車繞行獨立山三迴旋」的樟腦寮車站;並透過專業導覽人員全程解說,更瞭解阿里山林業鐵路充滿人文底蘊與豐富生態的鐵道故事,讓旅客更有時間在林鐵精選的特色車站慢遊,細細品味林鐵獨有的魅力。

       不開車也能深度旅遊,高鐵轉乘林鐵是後疫情時代鐵道生態旅遊的新路線,在國境開放後也將成為深度體驗臺灣觀光與山林美好的鑰匙;無論您是想要輕鬆走訪林鐵秘密景點、奮起湖的一日遊,還是想來趟深入嘉義的二日遊,「高鐵x阿里山林鐵之旅」詳細資訊都能在「林務局-森活情報站」臉書專頁與高鐵假期查詢,林務局與台灣高鐵公司誠摯邀請您。

 

〔高鐵假期〕高鐵x阿里山林鐵之旅

特色景點、文化體驗、專業導覽

2022-07-03 ~ 2022-10-27

在秘境景點平台180度俯瞰嘉南平原、在樟腦寮車站與樟樹林及X鐵軌拍照、並特別安排體驗螺旋形路線上山。

搭高鐵.遊阿里山,聽專業導覽、體驗文化,來場芬多精圍繞之旅!

 

BUILDINGFOCUS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2022 北海潮與火

 

「2022北海潮與火」閃亮登場 至9月4日止展出光影藝術展

【新北市訊】北海岸的漁民、農友一起共舞,沙灘上絢麗的火光與海面漁船燈火相輝映,點燃熱情的夜晚。今(8/5)晚「2022北海夜金閃閃─北海潮與火」開幕式,由新北市秘書長林祐賢引燃「新生活之火」,力邀大家來訪北海岸展開新生活。

林祐賢表示,北海岸地區在夕陽西下後,滿天星斗與海面漁船燈火相輝映,構成動人風景,市府規劃了一系列的精彩活動,希望大家都能來到北海岸,欣賞這片美麗的景色。這個暑假,大家可以慢遊三芝與金山觀賞光影藝術、到石門草里漁港夜釣、到淡水漁人碼頭看夜間水舞與煙火,希望大家揮別疫情陰霾,迎接全新生活,共創北海岸夏夜經濟。

今(2022)年「北海潮與火」由朱銘美術館團隊策劃,取北海岸「山焊」、「海熿」及「土焢」這三把火寓意構思。「山焊之火」寓意山中美術館啟發藝術家創作時散發的焊接火光;「海熿之火」象徵金山特有漁法「蹦火仔」迸發的熿火;「土焢之火」意指金山地瓜焢窯親近土地的火焰。以這三把火意象,將藝術教育與地方特色充分融合,邀請姚仲涵、李蕢至及成若涵等多位藝術家參與展出,用光影藝術妝點北海岸。

新北市景觀處表示,今年的「北海潮與火」,除了在金山外,還擴大到三芝展出,將藝術裝置與芝蘭公園海上觀景平台結合,打造成最「潮」夜間伸展台。還與朱銘美術館合作推出,結合在地友善耕作、生態環境保育及地方創生理念,利用地瓜廢棄角料作成的特色文創品「北海薯蠟筆」。首批蠟筆將致贈給北海沿線三芝、石門、金山、萬里等共13所偏鄉小學,作為偏鄉學童接觸美學的第一步,在推動地方美學的同時,也兼顧了環境永續教育。

「2022北海夜金閃閃─北海潮與火」光影藝術展自即日起至9/4(日)21時止,展出地點包括金山中角灣國際衝浪基地、中山溫泉公園、慈護宮及三芝芝蘭公園。台灣唯一火舞劇團「即將成真火舞團」精彩奪目的火舞劇碼還會在下周日(8/14)及展期每周六(8/20、8/27及9/3)晚上7時於中角灣國際衝浪基地演出。此外,活動期間每周六都有趣味的藝術體驗工作坊,歡迎民眾參與體驗。詳細內容及交通資訊請至活動官網查詢。

活動網址 https://www.2022northcoastlightfestival.com/




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2022 礦山藝術季

 

礦山藝術季|鎏金時尚夜    https://www.mineartfestival.com/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 Facebook



2022-08-02「鎏金時尚夜」十三層遺址登場特搜東北角七夕浪漫最美攝影點

【新北市訊】2022年礦山藝術季「鎏金時尚夜」,8月6日晚間7時將在臺灣東北角最浪漫的十三層遺址登場。本次活動蒐羅「水湳洞觀景臺」、「長仁亭觀景臺」、「山城觀景臺」三大最佳打卡、攝影點,邀請民眾造訪夜間美如山城宮殿的新北瑞芳水湳洞,適逢七夕佳節也歡迎與另一半來場浪漫東北角之旅。

「鎏金時尚夜」活動地點位於水湳洞停車場,過往是臺灣大型選礦廠所「水湳洞選煉廠」,108年6月由台灣電力公司攜手國際照明大師周鍊、藝術家何采柔點亮塵封30年的「十三層遺址」,不但活化文化資產,也為金瓜石的美麗夜晚添上迷人的歷史氛圍。十三層遺址依山而建,層層疊起,遠望就像美麗宮殿,號稱「臺版天空之城」,是攝影高手必拍之地。

本次鎏金時尚夜蒐羅3個十三層遺址最佳打卡、攝影點。「水湳洞觀景臺」在水湳洞停車場後方,登上觀景臺後,除了可以正面欣賞遼闊的十三層遺址,還能轉身眺望東海漁船漫漫美麗的夜景。「長仁亭觀景臺」則是水湳洞最受歡迎的拍攝地點,可以由北34線金水公路至長仁社區活動中心,登上階梯眺望十三層及水湳洞聚落,燈光熠熠,星光交織,將讓民眾有一個難忘的夜晚。「山城觀景臺」則經由北34線金水公路到水湳洞派出所,欣賞由禮樂煉銅廠扶搖直上的十三層遺址,最遠還可看到威遠廟聚落的燈火閃耀在山頭中。


想要在水湳洞欣賞夢幻的十三層遺址夜景,以及漁船燈火散佈在海上的美景,享受「鎏金時尚夜」視覺饗宴的市民朋友,也千萬別錯過活動交通資訊相關提醒。本次活動特別安排「基隆線」、「瑞芳線」、「金九線」三條接駁路線方便民眾利用,歡迎民眾攜家帶眷來感受山城的磅礡或是與另一半來度過浪漫的七夕夜晚。更多礦山藝術季「鎏金時尚夜」活動及交通資訊,請上礦山藝術季官網 https://www.mineartfestival.com/、新北市文化局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7summer查詢。




彰化美好鐵道旅行數位專輯

 

彰化美好鐵道旅行數位專輯



2021-09-12搭火車遊彰化!《美好彰化—鐵道新潮遊》電子專刊 帶逛百年風華

交通部訂定2022年為鐵道觀光旅遊年,為讓民眾深度感受彰化鐵道的百年風華、嶄新蛻變,彰化縣政府特別推出《美好彰化—鐵道新潮遊》數位專刊,以結合影音、動態科技等創意表現手法的電子書,展現彰化多元魅力。 

  縣長王惠美表示,彰化縣既是山海線鐵道的交會處,也是中部鐵路運轉中心,火車經過城鎮、穿越平原,不僅串起彰化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采風,沿線還有諸多珍稀的鐵道文物資產。彰化、花壇、大村、員林、永靖、社頭、田中、二水等8座車站,彰化縣所累積淬鍊的文化底蘊,以及邁向新時代的創意品味,分別展現在車站與鐵道周邊,一步出站外,代代相傳的經典小吃、特色伴手及國際名家的公共藝術、新潮活潑的文青景點,在這本專刊中,不僅透過精彩的圖像和編排、詳實流暢的文字來介紹,也穿插3支動態影片,創造出更豐富的閱讀聽覺感受讓民眾認識彰化是一座很有料但過去很低調的城市。 

  這本電子書也是對彰化鐵道風情的「再發現」,走出彰化站,不僅可以拜訪全國僅存的扇型車庫,還能發現有公仔和彩繪迎賓的散步小徑;扇型車庫以及二水站附近的蒸氣火車,也都是足令鐵道迷遠來朝聖的瑰寶;而當來到鄰近社頭車站的福井食堂時,品嘗懷舊風味的鐵路便當。田中站外的田中文旅,睡意伴著火車鐵軌風景入眠。二水騎鐵馬追火車,順遊老街尋古早味。擁有全台第一條私人建街的永靖,瀰漫異國情調的景點,足令喜愛拍照的旅人徘徊流連。 

  透過鐵道的串連,也看見了工藝之美與職人文化堅持不懈的精神,展現彰化產業的創新精神。車站周邊還有許多輕鬆易達的特色展館,比如鄰近花壇站的茉莉花壇夢想館,可在花香之中感受地方產業風華。來到員林車站附近則有警察故事館,能在日式建築裡遇見珍稀文物。
 
  這些屬於彰化的美好,經由《美好彰化—鐵道新潮遊》這本電子專刊,以圖文並茂且活潑生動的方式,深度導覽彰化這座鐵道旅遊大縣,既是實用的觀光手冊,也是別具藝術質感、賞心悅目的數位雜誌。
 
  縣府特別提醒,目前仍全國第二級警戒,防疫鬆綁,但不鬆懈,外出時請記得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離、落實實聯制等各項防疫措施! 

  紙本刊物將置於本縣各旅遊資訊網及各鄉鎮公所,電子專刊請詳本縣旅遊資訊網站查詢 ( https://tourism.chcg.gov.tw/ ) 或「愛玩彰化」FB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chcgtourism ) 及愛玩彰化LINE。 




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社區大學發展條例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知訊網>學習資源


2022-08-02111年度全國社區大學發展會議暨 教育部表揚績優縣市及績優社區大學頒獎

「111年度全國社區大學發展會議」於今明(2、3)日在彰化縣舉辦,邀請各地方政府、全國社區大學、專家學者及全國性社區大學民間團體,共同聚焦討論「社區大學的營運與管理」、「學習社會的願景與落實」、「不同族群的學習與支持」,並就在地議題及特色分享社區大學推動經驗及成果。教育部長潘文忠會中也親自頒獎表揚111年度辦理社區大學業務績優地方政府與績優社區大學,計有19個縣市(特優3個、優等11個、甲等5個)及81所社區大學(特優9所、優等35所、甲等37所)獲獎(名單如附件)。

潘文忠部長表示,107年6月13日由總統公布「社區大學發展條例」,社區大學成為擁有專法的終身學習機構,而從第一所社區大學自民國87年成立,至今超過20年,全國社區大學也蓬勃發展至88所,每年選課超過40萬餘人次,開設超過2萬門課程、社團或活動,顯示社區大學發展能量充沛,已成為我國穩定發展的終身學習機構之一。條例實施後,社區大學也有許多發展議題及精進事項,所以,教育部特別搭建讓大家一起討論與分享的平臺,期盼各地方政府和社區大學的夥伴們踴躍參與討論,共同思考如何讓社區大學邁向下一個共榮的20年。

潘部長並且強調,近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教育部也做了許多努力,包括109年及110年社區大學及其講師的紓困補助經費、努力調增社區大學獎勵整體經費、放寬經費的彈性運用、精進社區大學獎補助計畫與社區大學特色議題計畫等。此外,教育部每年度也會辦理地方政府推動社區大學業務及社區大學申請獎勵審查,透過公開表揚方式,除了感謝各位夥伴對社區大學業務推動與深耕,並肯定地方政府的精益求精,與社區大學的穩健經營,以達成終身學習的目標。

為期兩天的全國社區大學發展會議,第1天「中心議題:社區大學的公共性-從專法看社區大學的社會責任」,邀請到國家教育研究院林院長崇熙主持,由國立聯合大學陳副教授君山、台灣國際志工協會張理事長瓊齡擔任與談人,針對社區大學的社會責任進行議題討論。「專題討論:社區大學與十二年國教」由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李毓娟主持,邀請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中小教育組組長林祝里、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校長謝國清,針對社區大學與十二年國教合作理念與經驗進行分享。並安排3場分組討論議題,邀請專家學者及社區大學實務工作者等,共同對社區大學重要議題進行探討。

第2天的「專題討論:後疫情下之數位教學與學習」,邀請到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副教授蔡秀美主持,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臺北市南港社區大學與新北市板橋社區大學等代表擔任與談,就雙北辦理社區大學數位教學與學習的規劃與成果,分享經驗及進行討論。

此外,本次會議也特別安排在地參訪─彰化縣鹿秀社區大學與彰化縣湖埔社區大學,透過瞭解鹿港地區傳統工藝特色以及推動東螺溪環境教育等在地學習,使與會人員更加認識「社區大學發展條例」第3條的公共性、地方性及永續性的立法精神。

教育部表示,期透過兩天一夜的全國會議,各地方政府與各社區大學互相交流與分享經驗,並能凝聚共識,展望未來!












108-05-13

自21年前第一所社區大學由民間發起,目前全臺已有89所社區大學,並設分校、分班及教學點多達1,000個以上,已然成為民眾就近終身學習的好所在!而為使能更清楚定位社區大學以及回應民眾累積學習的成果,政府於去(107)年6月公布「社區大學發展條例」,明定社區大學為終身學習機構,作為社區大學開辦20週年的成年禮。有了專法之後,教育部並陸續新訂「社區大學學習證書發給準則」及修正「教育部補助及獎勵社區大學發展辦法」等,提供社區大學在發展上更加健全完善的法制基礎。

教育部表示,終身學習時代早已來臨,民眾的學習不應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為鼓勵民眾持續終身學習,在社區大學發展條例相關子法完成後,最具開創性的突破就是「讓民眾的終身學習成就可以累積並且帶著走」!依「社區大學學習證書發給準則」規定,未來在同一直轄市、縣(市)不同社區大學,或跨直轄市、縣(市)不同社區大學所發給的學習證明都可以累計,學習成就累積達一定程度,由直轄市、縣(市)政府核發學習證書,包括取得16學分以上發給「學群證書」、32學分以上發給「領域證書」、128學分以上即可發給「畢業證書」。

舉例來說,社區大學學員修習咖啡豆產地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咖啡豆烘焙沖泡以及咖啡的行銷學等課程,並參與社團、工作坊、專題或行動學習等多元學習活動,若經採計取得32學分以上的學習證明,將由直轄市、縣(市)發給領域證書,以肯定該名學員具有該領域之專業知識和能力,成為「咖啡達人」。

換言之,民眾只要能在社區大學持續參與各項學習課程及活動,除可依個人興趣與需求精進各領域專業知識及拓展人際關係外,其終身學習成就並將獲得累計及由地方政府首長發給各類學習證書。

另外,為提升原住民族地區、離島及偏遠地區民眾在地學習機會,教育部並修正發布「補助及獎勵社區大學發展辦法」、「教育部補助及獎勵辦理社區大學業務實施要點」及「教育部補助社區大學經費計算基準」,將社區大學於前述地區開設課程之情形,納入補助經費計算基準,每所社區大學最多可以增加30萬元補助經費,以鼓勵社區大學將服務範圍遍及離島及交通不便地區。

同時,為了加強地方政府推動及輔導社區大學的角色,並落實母法要求地方政府應寬列預算辦理社區大學的規定,教育部也於獎補助辦法明定自110年1月1日起,地方政府於前一年度推動辦理及補助獎勵所轄社區大學相關業務的總經費,應達教育部前一年度對所轄社區大學補助及獎勵經費總額的50%,且執行率應達90%以上,以確保社區大學業務所需經費及執行率均達一定下限,俾有助於社區大學永續發展。

教育部表示,社區大學發展條例施行之後,社區大學不僅有了鞏固的法律基礎,更負有提升民眾終身學習、現代公民素養和社區永續發展的法定任務;本次發布社區大學各項子法後,社區大學學員可以更有彈性的跨校及跨縣市累積終身學習成就並由地方政府首長發給畢業證書,突破國人以往對於畢業證書只能由學校發放的傳統概念,開創終身學習成就得予累積採計之制度,實為我國終身學習史上之先河,使終身教育體制健全發展又向前邁進一大步!



107-09-29

蔡英文總統今日(9月29日)上午蒞臨教育部在臺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辦理的「社大二十:做伙學習,翻轉地方」活動開幕式,期勉社區大學持續扮演「社會共識凝聚平臺、知識技能傳遞管道、公共政策協力推手」的對話平臺,並成為提供民眾快樂學習、在地行動的基地。







教育部辦理的「社大二十:做伙學習,翻轉地方」系列活動,於9月29(星期六)日上午9時50分舉行的開幕儀式,活動現場由蔡英文總統、教育部葉俊榮部長、范巽綠政務次長、朱楠賢主任秘書及社區大學多位貴賓共同宣告活動啟動,鼓勵民眾至活動現場體驗社區大學的辦學活力,未來也能來社區大學體會終身學習及參與社區事務的樂趣。上午開幕式現場亦有來自全國87所社區大學的講師、學員同歡,並安排屏南社區大學、新營社區大學等民謠、戲劇演出,下午將舉辦2場地方論壇、展區導覽、萬華區在地小旅行、優良課程展演等活動,歡迎民眾一同參與。

教育部表示,為了讓民眾透過對話、參與、體驗共學等方式,深入理解社區大學辦學精神及內涵,在本次活動特別策劃了8種「做伙行動」,分別呈現社區大學展覽、特色課程、在地散步、市集、論壇等社區大學習的多元性與草根活力。活動打破在單一建築物的侷限,與臺北艋舺、高雄鹽埕兩個街區結合,走入地方生活的角落。期待這樣的設計,能增進社會對社區大學教育方式的理解,並藉社區大學之辦學經驗開拓對未來學習的想像。

在社區大學展覽部分,特規劃了靜態的「學習概念展」,展場分為時代、學校、人物、學習、未來5個角度在8個展區呈現社區大學的學習內涵。另也安排於9月29日及30日(臺北市)、10月13日(高雄市)辦理5場分場論壇,主題分別為「社區大學與地方政府」、「社區大學的多元想像」、「社大立法運動的下一階段運動目標」、「社區大學教育觀」及「社大是什麼樣的存在」,期待藉由論壇與政府部門、社區大學工作者、民眾共同激發及反思對社區大學未來發展的多元想像。活動期間還規劃有優良課程展演、在地見學、闖關遊戲等內容,在南北場共16天的活動期間,由社區大辦學者、講師、資深學員擔任說書人,帶著民眾協作,藉以體會社群共學的社區大學學習風格。

蔡英文總統表示社區大學在20年間成為一個廣布全國、深入社區的重要教育系統,這個系統便是座落於各地無數學習社群的集合體,其教育形式、內容與社區大學所在的環境有深刻的關聯性,同時也發展出學習者與地方居民、社群的深刻連結。透過辦學,社區大學不斷累積深化與在地議題、以及與在地人的連結,並逐漸成為促進社區發展、培力現代公民的重要基地。未來教育部將持續與各地方政府合作,持續提供社區大學優質的辦學環境,讓民眾在社區大學都能快樂學習。




107-06-13

為促進我國社區大學穩健發展,行政院函請審議之「社區大學發展條例」暨配套法案「終身學習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前已於107518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並經總統公布,正式以獨立法律賦予我國已發展20年的社區大學有更明確的法定地位。今後專法公布施行後,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將協力完善社區大學辦學條件,透過立法規範使社區大學有更明確定義及制度化之保障,促進社區大學穩健經營,進而讓臺灣的終身學習體系有更全面的支持。

此次總統公布之「社區大學發展條例」條文,除明確定義社區大學,另課以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權責,以協助社區大學解決辦學場地尋覓不易、經費不足等困境,本條例共計17條,重點摘述如下:

一、總則:說明本法之立法目的(第1條)、主管機關(第2條)、社區大學定義(第3條)。

二、地方主管機關權責:社區大學設立考量因素(第4條)、社區大學招收學員不限學歷及國籍(第5條)、社區大學辦理方式(第6條)、協助社區大學辦公及辦學場地(第7條)、應寬列預算(第8條)、鼓勵社區大學於偏遠地區提供教學(第9條)、定期辦理評鑑及評鑑要項(第10條)、學習累積達一定程度之社區大學學員得由社區大學發給學習證明及由地方主管機關發給學習證書(第11條)、就社區大學重要事項訂定自治法規(第12條)、應設社區大學審議會(第13條)。

三、中央主管機關權責:應就發給學習證書之條件及相關事項訂定準則(第11條)、補助及獎勵社區大學(第14條)、得獎勵辦理社區大學業務績效優良之地方政府(第15條)、為促進社區大學健全發展,得就社區大學辦理情形、成效及發展政策,定期進行委託研究(第16條)。

教育部表示,我國社區大學將以提升人民現代公民素養及公共事務參與能力、協助推動地方公共事務、強化在地認同及地方創生、培育地方人才、發展地方文化、地方知識學及促進社區永續發展為其辦學目標,其不僅是終身學習機構,更負有與公私部門協力推動在地文化治理之任務。本條例施行後,預期能使目前全國87所社區大學於相關制度保障下,營造一個安心學習環境並吸引人民就讀;另本條例中亦明定未來社區大學學員之學習成就累積倘達一定程度者,得依地方主管機關之規定,核發學習證書,有助於提升我國終身學習風氣、健全我國終身教育體制發展。

教育部強調,條例公布後,將儘速完備相關子法,並督導地方政府應即啟動訂定或修正社區大學自治法規之法制作業,以實現專法美意。 




107-06-12

一、前言

受到社會變遷、科技發展、經濟結構改變,以及壽命延長等因素影響,近年來終身學習已成為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共識及趨勢。我國亦在終身學習理念興起及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的推波助瀾下,於民國87年在台北市文山區成立第一所社區大學(以下簡稱社大)。其後,社大於全台各地蓬勃發展,至106年全國已設有86所,學員數達40萬人次,社區大學已成為大眾熟悉且認同的重要終身學習管道。

然而,各地方政府自訂的社區大學自治法規或行政規則繁簡程度不盡相同,有必要訂定專法予以統一規範和引導,以促進社大永續發展。再者,社區大學面臨發展困境,例如無固定場地、經費不足以及缺乏上位法源引導及規範等問題,特別是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現行體制內的學習已不足以應付一個人的一生所需,需有全面且制度健全的終身學習體系,才能回應新時代的嚴峻挑戰。因此,教育部提出《社區大學發展條例》草案,期透過制定專法,解決社區大學實務困境並區分權責,使社區大學業務能更為制度化及健全發展,以發揮促進社區民眾公共參與及提升公民素養之功能,並提供社區民眾更多元豐富的學習場域。該條例於107518日獲立法院三讀通過。

二、《社區大學發展條例》重點內容

該條例主要是就社區大學定義、設立考量因素、辦理方式、辦學場地、發給學習證明及證書,以及組織社區大學審議會、補助及獎勵社區大學等相關事項予以規範。目的是要透過法制化引導社區大學朝向更穩建、多元、優質的方向發展。該條例要點如下:

 立法目的、主管機關及社大定義:明定制定該條例之目的,訂定各級主管機關以區分權責,以及敘明社區大學的定義:社區大學係以提升人民現代公民素養及公共事務參與能力、協助推動地方公共事務、強化在地認同及地方創生、培育地方人才、發展地方文化、地方知識學及促進社區永續發展之終身學習機構。

 設立社大因素:明定地方主管機關設立社區大學應考量的因素,以及設立分校、分班或教學點的程序。

 學員條件:社大招收學員,不得限制其學歷及國籍。

 社區大學辦理方式:地方主管機關得自行或以委託方式設立社區大學,委託學校辦理者,應考量其辦學成效及財務狀況;受託辦理社區大學之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或學校,應於章程或組織規程內載明辦理社大之宗旨或目的;非社區大學,不得使用社區大學名稱。

 社大辦學場地及經費:地方主管機關應提供社區大學穩定合適之辦學場地,並協助整備辦學所需設施設備,且應寬列預算辦理社區大學。

 獎助偏遠地區辦學:主管機關為鼓勵社區大學於偏遠區教學,得視情況予以獎勵及補助,以營造偏遠地區學習環境,增加學習機會;非偏遠地區,亦應考量區域特性及需求,協助其發展學習環境。

 社大評鑑:地方主管機關得針對社區大學辦理人民現代公民素養及公共事務參與能力之課程實踐與教學成效、協助推動地方與社區永續發展及培育地方人才之成效以及經費規劃與執行成效等事項,定期評鑑社區大學,以促進社大健全發展。

 學習證明文件:學員學習符合一定條件者,得依地方主管機關規定,由社區大學發給學習證明;學習成就累積達一定程度者,得由直轄市、縣()主管機關發給學習證書。

 社大審議會:地方主管機關應設立社區大學審議會,就社大之設立及停辦、評鑑、發展政策、爭議事項以及其他發展相關重要事項進行審議;且委員組成,至少三分之一須具社區大學實務工作經驗。

 辦學績優獎勵:中央主管機關得酌予補助社區大學,獎勵績效優良的社區大學,以及獎勵辦理社大績效優良的地方主管機關。

三、結語

社區大學在台灣走過20年,不僅是促進終身學習的重要場域,更是我們發展公民社會、深化民主的關鍵動力。期能透過制定專法,為社大創造友善辦學環境,朝向更穩健、多元、優質的方向發展,以營造全民終身學習型的社會。





第 一 條  為促進社區大學穩健發展,提升人民現代公民素養及公共事務參與能力,並協助公民社會、地方與社區永續發展,落實在地文化治理與終身學習,特制定本條例。

第 二 條  本條例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教育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 三 條  本條例所稱社區大學,指依本條例或終身學習法,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於正規教育體制外自行設立或委託辦理,以提升人民現代公民素養及公共事務參與能力、協助推動地方公共事務、強化在地認同及地方創生、培育地方人才、發展地方文化、地方知識學及促進社區永續發展之終身學習機構。

第 四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考量文化生活圈、平衡城鄉發展、確保學習資源近用性及其他因素,適當劃分區域設立社區大學,以營造優質在地學習環境。
  社區大學得視人民學習需求設立分校、分班或教學點;設立分校者,應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准;設立分班或教學點者,應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備查。

第 五 條  社區大學招收學員,不得限制其學歷及國籍。

第 六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自行設立社區大學,或委託依法設立或立案之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或學校辦理之;委託學校辦理者,並應考量其辦學成效及財務狀況。
  受託辦理社區大學之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或學校,應於章程或組織規程內明定辦理社區大學之宗旨、目的或任務。
  非社區大學,不得使用社區大學之名稱。

第 七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考量社區大學實際需求及財務負擔,指定、協調所屬學校、機關(構)以無償或出租方式提供穩定合適之辦學場地,作為社區大學辦公、教學及其他活動使用。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於提供辦學場地之學校、機關(構),得予補助或獎勵。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依社區大學實際需求,協助整備辦學所需之相關設施、設備。

第 八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寬列預算辦理社區大學,並視社區大學辦學績效予以獎勵。

第 九 條  為鼓勵社區大學於偏遠地區辦理教學,各級主管機關得視實際需要,獎勵及補助社區大學,營造偏遠地區在地學習環境,增加學習機會;非偏遠地區,亦應考量區域特性及需求,協助其發展學習環境。

第 十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為促進社區大學之健全發展,得定期對社區大學進行評鑑。
  社區大學之評鑑,應考量下列要項:
一、增進人民現代公民素養及公共事務參與能力之課程實踐與教學成效。
二、協助推動地方與社區永續發展及培育地方人才之成效。
三、經費規劃及執行成效。
四、其他社區大學發展事項成效。

  十一  條  社區大學學員學習符合一定條件者,得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之規定,由社區大學發給學習證明;學習成就累積達一定程度者,得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發給學習證書。
  前項發給學習證書之條件、程度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十二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為促進社區大學之健全發展,應就社區大學之設立、委託條件、方式、期限與續約資格、場地、校務運作、組織、師資及其培訓、課程、招生、收費退費、補助、獎勵、學習證明及證書發給、評鑑、終止委託、審議會之設置及其他相關事項訂定自治法規。
  前項自治法規應包括第六條第一項辦學成效及財務狀況之認定基準。

  十三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設社區大學審議會(以下簡稱審議會),置委員若干人,就專家學者、具社區大學實務工作經驗者及機關代表聘(派)兼之;具社區大學實務工作經驗及任一性別之委員人數,均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三分之一。
  審議會審議下列事項:
一、社區大學發展政策。
二、社區大學之設立及停辦。
三、社區大學之評鑑。
四、社區大學之爭議事項。
五、其他社區大學發展相關之重要事項。

  十四  條  中央主管機關得酌予補助社區大學,對於辦理績效優良之社區大學,應予獎勵;其補助、獎勵條件與方式、審查基準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十五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社區大學績效優良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獎勵;其獎勵條件與方式、審查基準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十六  條  為促進社區大學健全發展,中央主管機關得就社區大學辦理情形、成效及發展政策,定期進行委託研究。

  十七  條  本條例自公布日施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