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2025 桐花祭

 

2025桐花祭14縣市全台開跑 客委會首推2大亮點活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9 18:19:04)  春風吹拂,屬於台灣的春日盛典悄然展開。客家委員會攜手全台14縣(市)政府共同辦理桐花祭活動,今(9)日於台北的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館舉辦「2025桐花祭啟動記者會」,由客委會主任委員古秀妃與縣市政府代表在北埔客家八音團古樂演奏與苗栗惠風舞蹈團翩然起舞下,為桐花祭揭開序幕。

古主委邀請大家走進山林賞桐、遊客庄,在認識桐花與客家族群故事的同時,也能欣賞山林美學和體會與自然共生及永續的深意。

客委會自2002年開始舉辦桐花祭,至今已走過23個年頭,古主委表示,油桐生長在客家人聚居之地,過去擔任著客家族群輔助家計的重要經濟作物,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成為國內旅遊觀光的一個重要來源,客委會藉推動桐花祭,作為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的目標之一,長久下來,桐花祭的形象已深植人心,每年的4到5月,總能吸引全台民眾到訪山林賞桐,是「一年一期一會的概念」,在台灣提到桐花祭就會想到客家,它相當於一個等號、一個代表,也是最先讓客家受到大家認同的第一個活動。

今年客委會舉辦桐花祭多了許多亮點,古主委指出,接下來將於4月19日於苗栗三義龍騰斷橋南斷橋辦理舊山線音樂會,現場將邀請多組客家創作歌手輪番演出,歡迎大家出門賞桐、聆聽客家美妙的音樂,音樂會即日起線上報名,名額200名,將有精美桐花小禮,前30名報名者可另享有桐聚道活動體驗,更多資訊請見桐花祭臉書專頁。其次,今年首次推出「全民報桐花」線上活動,邀請大家捕捉即時花況,此活動已於上週開跑,有將近8、90位民眾熱情參與,讓報桐花彷彿成為「全民運動」。

另外,古主委進一步提到,今年也是第一次舉辦「全台人氣油桐樹票選」,藉由各縣市的幫忙,已蒐集到33株桐花樹,讓民眾可以在網路上進行投票,不但如此,也邀請大家提出未被發掘的桐花樹景點,希望有機會比照「金城武樹」,為獲獎的桐花樹拍攝影片,說不定可以成為最靚的「林志玲桐花樹」。最後,是已舉辦多年的「桐花三行詩徵選」活動,徵選至5月20日截止,今年會將2024年入選者作品,同步於台北、台中、高雄捷運露出,讓乘客也能一起賞析三行詩之美,歡迎大家以客家三行詩,創作心中的桐花祭美好回憶和溫暖軼事。

今一同參與活動的有立法委員林月琴、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劉冠吟、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副局長郭秋燕、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主任秘書林作嘉、苗栗縣政府參議黃智群客委會委員葉仁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台灣浪漫客庄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游智維等來賓。今年桐花祭主題意象為萬花桐 轉~,不僅是萬花筒的美麗諧音,更象徵著客庄獨特且鬧熱的生活旋律,透過桐花祭,呼喚旅人前往客庄,在萬花筒成像的千變萬化視角縫隙間,找尋藏於漫山遍野油桐花中的美好的拼圖。

客委會與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台南市、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及台東縣等縣市政府共同推出33條桐花小旅行、13場桐花藝文活動。其中,客委會的「客庄小旅行」網站為提供民眾優質的旅遊體驗,享受桐花之美,亦設置桐花景點開花監測,全台共計20處,提供智慧花況預測,讓民眾能更即時掌握桐花情報,開啟美好的桐遊之旅。

此外,為讓民眾能在賞桐、遊客庄之餘,體驗客家藝文活動和欣賞桐花美學,客委會與70個業者共同合作推出桐花祭限定優惠店家,讓民眾可以將客庄在地特色商品帶回家,相關資訊請搜尋臉書專頁「桐花祭 Tung Blossom Festival」https://reurl.cc/QY4pzp 及「客庄小旅行」網站 https://reurl.cc/nm7Vkl


圖1 大合照


圖2 客委會古秀妃主委致詞


圖3 2025桐花祭啟動儀式


圖4 客委會4月19日將於苗栗三義龍騰斷橋南斷橋辦理舊山線音樂會


圖5 全民報桐花活動至5月11日


2025 客家桐花祭-花現鹿野.鹿客Green Go活動4月5日起跑 歡迎賞桐花遊客庄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3 16:31:31)


2025客家桐花祭-花現鹿野.鹿客Green Go活動4月5日起跑 歡迎賞桐花遊客庄

台東是全國油桐最早開花的地方,台東縣政府及鹿野鄉公所為了迎接今年度的客家桐花祭活動,特地規劃推出「花現鹿野-鹿客Green Go」系列活動,日期為4月5日起至20日,包括有花現鹿野桐花祭開幕活動、三代同堂野餐趣、桐花市集、賞桐走客庄,以及單車環鄉賞桐小旅行等活動,邀請所有民眾來鹿野賞花遊客庄。

每年三至五月為油桐花開時節,台東縣內桐花以縱谷的客家鄉鎮為主,其中在鹿野鄉最為密集,油桐樹分佈在鹿野舊鐵道桐花步道、永安村武陵綠色隧道及龍田桐花大道,以及部份山區,目前鹿野地區的油桐花已陸續開花,今年度的台東縣政府特地規劃了客家桐花祭活動,會場就以鹿野舊鐵道桐花步道為主場地,歡迎民眾前來賞花遊客庄。

台東縣政府表示,受到去年颱風影響,第一波桐花已在二月下旬已開花,造成今年花況較亂。今年度「花現鹿野-鹿客Green Go」,將自4月5日至20日展開開,由鹿野鄉公所主辦,永安社區協助辦理,推動具有客庄文化及環保低碳的活動,活動日。

今年度花現鹿野將於4月5日在鹿野舊鐵道桐花步道舉辦開幕活動,大會還安排了一連串的花現鹿野活動,包括5日花現鹿野三代同堂野餐趣活動,活動中將安排伯公祭典、客庄樂舞音樂會、野餐活動、茶席、桐花2626市集等等活動。另外在桐花祭活動期間,主辦單位特地安排賞桐走客庄活動,提供團體預約鹿野舊鐵道桐花步道及客庄導覽解說服務。4月12日也特別舉辦鹿客Green Go單車環鄉賞桐小旅行,帶領民眾以騎單車方式走訪鹿野賞桐,歡迎報名參加。

另外,今年客家桐花祭花現鹿野活動,由客家委員會特地於舊鐵道桐花步道現場安排了即時影像,提供民眾在網站上看到即時的花況,相關花現鹿野活動訊息可洽詢永安社區吳小姐0919611644。


2025客家桐花祭-花現鹿野.鹿客Green Go活動4月5日起跑 歡迎賞桐花遊客庄


2025客家桐花祭-花現鹿野.鹿客Green Go活動4月5日起跑 歡迎賞桐花遊客庄


2025客家桐花祭-花現鹿野.鹿客Green Go活動4月5日起跑 歡迎賞桐花遊客庄


彰化縣桐舞芬芳 4/12~27邀您共度春日賞花行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1 18:32:28)  桐影翩然舞八卦,一年一度的油桐花將在八卦山脈綻放,彰化縣政府整合彰化市公所、員林市公所、芬園鄉公所、彰化市福田社區、芬園鄉溪頭社區、德興社區,及彰化縣貓羅溪畔客家協會,今(1)日上午在彰化縣警察局1樓中庭辦理桐花祭宣傳記者會,副縣長周傑代表縣長王惠美與各單位代表、民代共同宣傳。

今年活動將自4月12日至27日在彰化市福田社區、員林市藤山步道、芬園鄉挑水古道、德興社區、一東寮客庄等5處賞桐景點盛大登場,有5大創新亮點活動及2場桐花之夜,共15項系列活動,邀請全國民眾一同來遊彰化、賞桐花。


桐花祭記者會大合照

周副縣長表示,縣府自2006年開始與客家委員會共同辦理桐花祭,今年邁入第20年,今年彰化桐花祭從4月12日至27日在八卦山盛大舉行,除了往年的「伯公祭」和藝文饗宴以外,還有各社區協會推出特色餐盒、桐遊小旅行等創新亮點。

此外,今年2場桐花之夜將於4月26及27日晚上在彰化縣立體育場辦理,分別邀請了「十鼓擊樂團」及「長榮交響樂團」免費演出,歡迎鄉親踴躍參加,聆聽悅耳的交響盛樂、欣賞雪白的桐花美景。

彰化市長林世賢表示,最漂亮的桐花就在彰化,因為彰化的桐花是老欉,開出來的桐花最漂亮,歡迎民眾來彰化福田賞桐生態園區欣賞桐花,購買社區優質產品,更能看看彰化扇形車庫、虎山巖金針花海,歡迎民眾前來欣賞彰化美景。

員林市代理市長賴致富表示,2025桐花祭的員林真好客~樂FUN遊藤山活動從4月19日到4月20日,歡迎民眾一起來藤山逛街賞花吃美食。員林自黃花風鈴木、蜀葵花到桐花祭,歡迎鄉親一同來員林遊玩。

亮點一:今年首次由彰化市福田社區發展協會、芬園鄉溪頭社區發展協會、芬園鄉德興社區發展協會及彰化縣貓羅溪畔客家協會各別推出「社區特色餐盒」,將在地產業與桐花祭結合,推廣在地特色餐盒,以行銷在地農產,每盒150元,在活動期間皆可電話訂購,活動結束後亦可洽談。

亮點二:今年特別推出「長青幸福卡賞桐一日遊」行程,於4月14日至25日平日時段,提供彰化賞桐11條一日遊行程,鼓勵持有長青幸福卡民眾,可向15家長青幸福卡簽約旅行社報名參加。

亮點三:「PO美照抽好禮」,結合5處賞桐景點及2場桐花之夜,任選3處本人與景點照片,公開上傳個人社群平台,並留言「美好彰化幸福桐遊」,即可兌換摸彩券1張參加抽獎,獎項包含GARMIN健康手錶、咖啡機、雙人帳篷及露營推拉車等精彩好禮。

亮點四:為鼓勵遊客「來彰化品味桐花魅力」,凡參加「桐遊彰化小旅行一日遊」,或活動期間平日時段參加旅行社開團之遊客,填寫問卷贈送50元消費抵用券,消費抵用券可於活動期間4處產業市集消費使用,限量1,600份,送完為止。

亮點五:「桐花祭首日封」,邀請民眾於4月12日活動首日在彰化市福田賞桐生態園區免費索取限量明信片,蓋上彰化賞桐限定戳章郵寄給親友。

2場桐花之夜免票入場:4月26及27日晚上7時30分,在彰化縣立體育場邀請十鼓擊樂團及長榮交響樂團演出。「十鼓擊樂團」將帶來特別編制樂團全新創作曲目,透過擊樂與多元節奏交融,帶領觀眾感受臺灣鼓樂的魅力;「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將帶來多首廣為人知的古典樂曲、臺灣與世界民謠,邀請民眾一同沉浸於悠揚音樂中共度難忘時光。

另為服務搭乘大眾運輸的遊客到八卦山賞桐花,彰化縣政府安排接駁車共有72班次,自彰化火車站沿途停靠日月山景農場-福田賞桐生態園區-螢光橋-挑水古道,行駛時間為4月19、20、26、27日,每日早上8時30分至下午4時,於彰化火車站發車,班距約30分鐘;車票採一日券方式,每站均可現場購買,每張20元,當日不限次數搭乘,並填寫完成問卷兌換20元消費抵用券,限量1,000份。

客家委員會今年以「桐花」與「人文」的深度連結為核心,推廣「桐花小旅行」及「伯公祭」,透過傳統祭儀與深度體驗,期待將「桐花祭」成為臺灣民眾共同珍藏的生活記憶。彰化縣政府今年將於4月12日在彰化市福田賞桐生態園區辦理「伯公祭儀」,透過儀式傳遞敬天、惜物、愛人的精神。其他系列活動還有產業市集、桐花藝文饗宴-不插電音樂演出、一桐旅行去、優遊農村賞桐農遊去、員林真好客~樂Fun遊藤山、桐心協力・賞桐遊童趣、藝騎遊客庄拜伯公聽山歌等。

「桐遊彰化小旅行一日遊」規劃彰化線、員林線、芬園線共3條路線,參加費用:每人收費300元(含車資、保險、導覽、DIY、行政雜支、礦泉水、不含午餐)。

「PO美照抽好禮」兌換摸彩券時間地點:4月19、20、26、27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在彰化市福田賞桐生態園區服務台兌換;4月19至27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在彰化火車站前賞桐一日遊服務台兌換;4月26、27日,晚上8時30分起在彰化縣立體育場「桐花之夜」服務台兌換。另於5月5日下午1時30分在彰化縣文化局官方臉書進行線上公開抽獎,邀請民眾踴躍上傳彰化賞桐美照。

歡迎全國民眾來彰化賞桐花,漫步在雪白步道間,感受春日浪漫,品嚐在地美食、體驗文化,與親友共遊,留下美好回憶,享受悠閒時光,詳情可上網站查詢:
彰化縣文化局:https://www.bocach.gov.tw/chtung/Default.aspx
彰化旅遊資訊網:http://tourism.chcg.gov.tw/


山林製造

 

山林製造 X 關山米國學校加盟店開幕 結合永續理念深化跨域合作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9 15:53:58)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與臺東縣關山鎮農會攜手合作,於今(9)日上午辦理臺東縱谷首間「山林製造」加盟店—關山米國學校加盟店開幕活動,包括臺東縣政府饒慶鈴縣長秘書洪威光、陳瑩委員秘書馬耀·達路、黃仁委員特助黃玉英、莊瑞雄委員特助徐秋蓉、關山鎮彭成豐鎮長、海端鄉胡金至鄉長、延平鄉余光雄鄉長、陳宏宗議員、張全馨嵐議員、古志成議員、楊清順議員夫人彭明玉、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臺東分場蕭建興分場長、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分署郭建宏分署長、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會委員會台東農場李俊文副場長、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台東分署蕭煇俊主任等貴賓都出席參加。

臺東分署吳昌祐分署長及關山鎮農會林大順理事長簽署合作授權書,象徵雙方將共同推動在地農特產業及森林永續經營跨域合作,此舉不僅將帶動地方農業經濟及森林療癒等產業發展,更希望能讓民眾透過永續及友善消費支持在地產業及生態保育。加盟店除了販售多款山林特色選物,更獨家推出由璞草園與臺東分署合作研發的「紅石林道系列精油」,展現在地特色及地產地銷的友善概念。同時為慶祝加盟店開幕,自即日起至店內消費即可獲得「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50 元門票優惠券」(不限平假日,限量3,000 張送完為止)。期待您來到花東旅遊時,也別忘了來趟山林製造加盟店巡禮,也能趁機親近森林及自然環境。

同步推出獨賣「紅石林道系列精油」邀您享受美好森林時光

「山林製造」是林業保育署致力創造山林永續的消費生態代名詞,臺東分署持續透過異業加盟合作,推廣友善環境的優質森林系產品,也藉此吸引民眾關注及支持森林永續經營及自然保育。關山米國學校加盟店山林製造專櫃架上商品更涵蓋「臺東植萃」、「木育知森」、「山林讀本」、「生態精靈」及「戶外生活」等多元類別,相信一定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其中特別推薦現場實體獨賣的「紅石林道系列精油」,是在紅石林道沿線採集日出、日落及雲霧繚繞時的森林周邊空氣,結合分析現場森林植被萃出物質,模擬重現轉化成日常生活可使用的天然氣味產品,讓民眾可將來自於紅石林道的森林地景香氛,帶回家中透過嗅覺的感受遠距體驗山林的愜意與自在,讓美好的森林記憶得以延續。

此外也可在現場選購多項以臺灣木材設計的文創商品如萬年曆、小火車音樂盒,或是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的臺灣黑熊、臺灣狐蝠絨毛布偶,也有分署輔導租地林農所生產的林下經濟-段木香菇,以及與公東高工合作由木材餘料壓製的木質顆粒貓砂,讓您全家都能享受來自於森林永續資源的好處。

臺東分署表示,「山林製造」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種生活態度,透過每一次的選物與消費,都能支持永續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及在地農特產業,及深化跨域異業合作的夥伴關係。歡迎大家一起來關山米國學校加盟店體驗森林系消費,也感受大自然美好與療癒魅力!


臺東分署吳昌祐分署長及關山鎮農會林大順理事長簽署合作授權書


今日多位貴賓出席加盟授權儀式,包括臺東縣政府饒慶鈴縣長秘書洪威光、陳瑩委員秘書馬耀·達路、黃仁委員特助黃玉英、莊瑞雄委員特助徐秋蓉、關山鎮彭成豐鎮長、海端鄉胡金至鄉長、延平鄉余光雄鄉長、陳宏宗議員、張全馨嵐議員、古志成議員、楊清順議員夫人彭明玉、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臺東分場蕭建興分場長、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分署郭建宏分署長、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會委員會台東農場李俊文副場長、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台東分署蕭煇俊主任等貴賓。另外,鄰近的日暉國際渡假村陳皆興董事長秘書;第一家山林製造加盟店娜路彎大酒店的邱盛堂協理及山林製造概念店-虎比公寓知本館謝政義主理人也出席參與。


關山米國學校加盟店全貌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與璞草園合作,推出「紅石林道系列精油」,僅在關山米國學校加盟店現場實體獨賣。


可愛的生態精靈是目前加盟店裡的銷售第一名


2025 農村好系列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

 

農村好物 | Facebook


2025 農村好系列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農村,真.美.好」

2025農村好系列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 邀您一同感受 農村,真.美.好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9 14:49:11) 「農村,真.美.好2025農村好系列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4月9日於農業部大禮堂舉辦,包含農村好物頒獎典禮、農村好店績優獎頒獎典禮及農村社區企業輔導成果發表,充分展現農業部多年來對農村在地產業的深耕與扶植。

農村的美好,不僅來自土地的恩賜,更來自大家的努力與堅持

農業部表示,「農村好物」今年獲選業者比去年多將近一倍,顯示出農村產業創新發展的強勁動能。除了曾多次獲獎優秀學長姐,例如豐滿生技的「紅薑黃手打麵-紅薑黃芝麻醬風味」、味榮食品的「有機黃金麥味噌」,也多了50項首次獲選業者,如來自新竹新埔的「九芎湖愛玉吸凍」、臺南市玉井聯興青果生產合作社的「芒果乾」等。每年選拔都在發掘隱藏在農村社區中的寶石

農村好物選拔迄今邁入第十屆,已選出483項產品,共有314家業者獲選,這些農村產品都是我們農村夥伴所擁有創新及研發能量的證明。而獲選農村好物商品,都需符合使用臺灣在地原物料、合法場域生產、衛生安全法規及完整包裝標示等要求,讓消費者選的放心、吃的安心。

企業扎根農村 轉動農村新價值

「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自105年起至113年累計輔導農社企241家次,從青年創業根留農村、社區組織轉型企業,或為經營到創新企業深耕在地,透過企業投入振興農村經濟,實踐與農村社區共好,促進地方再生活化。

農業部與農社企夥伴並肩作戰,拼營收、挺在地,攜手打造更具韌性的農村產業生態系。本次在聯合展區呈現了多項計畫輔導成果,例如生產力升級、循環經濟、品牌形塑、新品研發及商業化包裝設計等面向。農村社區企業除提供社會服務給予農村高齡長者之外,亦以回饋現金方式投入農村社區綠色照顧服務,113年度回饋金額達257萬元,盡到社會責任並為社會形成一個善的循環。

農村好店展新機,傳遞農村價值

「農村好店輔導計畫」自111年起至113年累計輔導 97 家農村特色店家,進行場域優化及風格改造,提升農村特色店家的吸引力,進一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今日展出3家主題店改造成果,包括代表地方選物店的臺南市新市區農會、特色茶莊華陽茗茶,以及風土餐食代表粿家幫,透過空間改造優化,來客數平均提高4倍,並且持續成長。推動至今店家自我投資改造金額已逾 6300萬元,顯示農業部與農村好店攜手朝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共同目標前進。

農業部表示,透過此次「農村,真.美.好2025農村好系列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欣賞認「真」打拼的農村社區企業、感受農村好店所傳遞的「美」以及體會農村好物所把關的「好」品質,也歡迎對農村好物有興趣的民眾可上「農社企暨農村好物網」( https://rse.ardswc.gov.tw/ ) ,或至臉書社群「農村好店」、「農村好物」共同感受農村的美好!




原住民族電視台《百年原殤》


全台最紅英文老師驚喜為《百年原殤》引言!跨世代見證原住民族抗戰生命故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9 11:15:05)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與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聯手打造的大型影視作品《百年原殤》,歷經三年淬鍊,自首映會以來熱烈迴響。

為了將系列作品推向國際化,特別邀請全台最紅英文老師,亦是知名 YouTuber的Eko老師,擔任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Plus」的片頭引言人,以全英語式且溫暖深刻的話語,為這部跨世代的文化鉅作揭開序幕。

Eko老師強調,「歷史並非冷冰冰的事實,它是活生生的生命。讓我們選擇愛,選擇團結,一起記住並選擇傳承,為未來帶來希望與可能。」引言賞析: https://reurl.cc/zqA6Mk


從電影中學歷史-影評驚訝: 原來臺灣島上發生過這麼慘烈的三大戰役!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8 09:36:16) 擁有113萬訂閱的影評Youtube《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是由一對愛看電影的小夫妻所經營的頻道,在相關類型的頻道之中已可算佼佼者。曾評價和分析過將近八百多部影片的他們,這次挑選由原住民族委員會 (以下簡稱原民會)委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

《百年原殤》是原住民族電視台(以下簡稱原視)20年來首次大規模製作,歷時三年打造紀錄片及類戲劇片共六部,樣本取材自原民會出版的《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加以詮釋其中三大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分別為「Cepo' 戰役」、「太魯閣族抗日戰役」、「大豹社抗日戰爭」。而究竟這個系列電影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透過《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將完整分析給大眾瞭解,歡迎大家一同觀賞!觀看網址: https://reurl.cc/VYRZxR

「臺灣曾經發生過三場死傷慘重的戰役,但是卻鮮少人知道,從阿美族、太魯閣族到泰雅族,不同的原住民部落,先後面臨了來自清軍和日軍的侵略和衝突。」《那些電影教我的事》在影評的一開始就為《百年原殤》進行了破題,如果沒有這次的製作,可能這些歷史就會漸漸被淡忘,也就更無法傳承下去。原文會藉由各族群耆老記憶和口述以及後世學者的田調與研究,製作成三部紀錄片:《流離之岸》、《抵禦之山》、《重燃之燼》;以及三部類戲劇片:《混濁》、《抉擇》、《虹霧》,讓這些不能夠被忘記的歷史可以延續下去。

首先,《混濁》和《流離之岸》講述了1877年清軍入侵阿美族 Cepo' 地區的故事,也稱為「Cepo' 戰役」,這是一段在歷史上幾乎沒有什麼紀錄的珍貴歷史。《混濁》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信任」的故事,阿美族信任清軍的承諾,卻換來了閉門屠殺,讓原本的信任關係化為一條又一條用血液堆砌的背叛之河;而紀錄片《流離之岸》則更加詳細描述了這段歷史,透過耆老的記憶,娓娓道來了這段歷史,在阿美族的傳統之中,信任就是一顆堅石埋藏在土壤之中,然而當信任被打破,那就好似導演在影片中將信任喻作溶冰,一點一滴的溶解蒸發,影片尾聲也藉由學者的角度來講述考古這段歷史遇到的困難以及文化的珍貴傳承。

而「太魯閣族抗日戰役」的《抉擇》和《抵禦之山》,是一段因為前人被不信任的關係影響,而引發的一個一個連鎖反應,導致復仇上演的悲劇故事。《抉擇》中的太魯閣族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屢次遭受到困難的抉擇,因為見到族人被日軍凌辱,又遇到哥哥被殺而埋下了難以刨除的仇恨種子,然而長大後的他雖然得到可以復仇的機會,卻在族人的安危以及和平前提下,不得不在殺戮以及隱忍之間做出選擇。《抵禦之山》則講述太魯閣族在臺灣東部家鄉與日軍展開長達18年的戰爭,起因竟然是因為日本軍人的無良行為,對於原住民族婦女的人身侵犯,迫使太魯閣族人不得不使用獵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以及對於族人家園的守護之心,於是才會發生兩萬日本大軍對抗兩千名太魯閣族人的慘烈戰役,到最後這場戰役中有人選擇誓死抵抗,也有的人選擇求和保全家族的延續。或許,有時候復仇並不是唯一可以選擇的途徑,這也是這兩部影片和故事要直指和傳達的核心理念。

最後,「大豹社抗日戰爭」其中《虹霧》是講述了家中的弟弟被迫與族人分開,被日本當做人質帶到日本去培養,部落領袖也是迫於無奈下做出的決定,如此才有機會換得族人回到故鄉,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紀錄片《重燃之燼》則給出了解答,被帶走的泰雅族先人被日軍當做人質作為交換,隨後培養成為醫生,但是泰雅族人面臨如此悲痛的至親分離,卻依然沒有換來故鄉的故土,一樣是信任破滅的慘痛例子。影片後段導演曾宇平更是親自入鏡,講述自己回到大豹社的故土,卻早就人事已非,甚至當地還賣著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茶葉;而且故土上面居然還豎立著殖民者的紀念碑,並沒有自己族人奮戰過的痕跡。

從《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20分鐘的影評講述中,其細緻的介紹足見該頻道對於此片的喜愛以及重視,如果對於原住民族抗戰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們,尤其對紀錄片形式感到喜愛的話,那絕對不能錯過歷時三年打造的《百年原殤》系列作品。邀請大家一起準時鎖定原視頻道以及原文會官網同步LIVE直播,共同來了解並銘記這段發生在臺灣島嶼的珍貴歷史。

《百年原殤》播出資訊:
- 原視 16 頻道(原文會官網同步原視 LIVE 直播)
- 2025.04.05(六)、2025.04.13(日)、2025.04.26(六)
21:00 劇情片《混濁》
21:30 紀錄片《流離之岸》
- 2025.04.06(日)、2025.04.19(六)、2025.04.27(日)
21:00 劇情片《抉擇》
21:30 紀錄片《抵禦之山》
- 2025.04.12(六)、2025.04.20(日)、2025.05.03(六)
21:00 劇情片《虹霧》
21:30 紀錄片《重燃之燼》

- TaiwanPlus (官網平台播出)
- 2025.04.13(日)起

※更多活動相關資訊請看原民會及原文會官網、社群動態。


圖1-邀請影評分析《百年原殤》驚訝:原來臺灣島上發生過這麼慘烈的三大戰役


圖2-《百年原殤》太魯閣族抗日戰役 -戲劇片《抉擇》劇照


圖3-《百年原殤》Cepo’戰役 -戲劇片《混濁》劇照


是血淚與悲戚,也是驕傲和傳承 《百年原殤》從影評筆下見證泰雅族人的抗戰歷史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7 09:20:30)本次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委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文會)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系列作品終於順利拉開了首映會的序幕,總計六部影片,包含三部紀錄片《流離之岸》、《重燃之燼》、《抵禦之山》和三部短戲劇《混濁》、《虹霧》、《抉擇》,該系列作品除了在首映會當天引來了滿堂的喝采之外,也有諸多知名的專業影評人給出了佳評,讓觀影者和學習歷史的學子們可以從不一樣的角度重新認識原住民族歷史,從影評的觀後感之中見證這段英勇和悲壯的反殖民抗戰歷史。

原視新聞系列報導《百年原殤》 族語視角認識歷史傷痛-大豹社抗日戰爭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7 10:26:11)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 (以下簡稱原民會)委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講述三大戰役(Cepo'戰役、大豹社抗日戰爭、太魯閣族抗日戰役),歷時三年精心製作即將於原視頻道隆重推出!對此,原視新聞特別設計以族語角度,帶來精彩的《看見族語》—「百年原殤」系列報導,一起尋找被抹去的歷史傷痕,再次用族人的視角,認識台灣這片土地上,真真切切發生過的歷史事件,而系列報導的第三集《大豹社抗日戰爭》,將在4月7日(周一)上午11時首播。

部落客深度點評《百年原殤》: 讓歷史走出單一視角,重現族人心中的抗戰記憶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5 13:49:20)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與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文會)歷時三年、共同打造的影視鉅作《百年原殤》,自4月2日首映會後好評不斷,成功喚起社會對原住民族歷史的重視,也觸動了眾多觀眾的情感共鳴。影評部落客「愛看電影的波妞」觀影後深受感動,並表示「《百年原殤》不只是單純的歷史回顧,更是一場歷史敘事權的回歸。」

波妞指出,「歷史不該只有一種聲音。」她認為,《百年原殤》系列取材自《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將「Cepo' 戰役」、「太魯閣族抗日戰役」、「大豹社抗日戰爭」三大歷史事件,以紀錄片和劇情片交織呈現。

其中太魯閣族抗日戰役長達18年,「是台灣原住民族抗日史上規模空前的一役」,但過往卻「往往被簡化或忽略」,《百年原殤》則以影像補足歷史敘事的空白,讓這段族群記憶重返大眾視野。影評賞析: https://reurl.cc/M3NQNL

紀錄與劇情雙線並進,《抵禦之山》《抉擇》還原族人心路歷程

波妞在影評中提到,聚焦太魯閣族抗戰的紀錄片《抵禦之山》與劇情片《抉擇》兩部作品讓她印象深刻。《抵禦之山》導演楊鈞凱深入部落田野調查,「耆老口述歷史與年輕族人尋找祖靈足跡的過程,將過去的戰場與今日的部落串聯起來,使歷史與現實再次產生對話。」波妞說,「畫面中壯闊的山林景色與族人踏上的崎嶇古道,讓人深刻感受到這場戰爭不只是槍火的對抗,更是土地與文化的守護戰。」

劇情片《抉擇》導演蘇弘恩則透過年輕族人Umin的視角,描繪戰爭帶來的內心掙扎與族群存亡的抉擇。「片中,Umin夾在頭目的審慎權衡、兄長所堅持的戰士榮譽,以及族人存亡的現實之間,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波妞引用導演的巧妙安排指出,「導演蘇弘恩巧妙地運用光影與場景,讓觀眾能夠沉浸於角色的情感之中,進一步理解戰爭不只是敵對雙方的衝突,更是關於族群未來的抉擇。」

她認為,這兩部作品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們不只是單純的歷史回顧,更是一場歷史敘事權的回歸。」她更強調,《百年原殤》「讓歷史的重量不只是陳列在博物館或教科書上,而是真正成為某種認同,理解我們乘載了什麼樣的歷史,而走到現在這裡。」拍攝團隊歷時三年深入部落進行田調,無論是耆老的記憶,還是年輕族人的尋根旅程,都讓作品散發出難以取代的溫度,這種由內而外的真實力量,格外動人。

族人自己說自己的故事,聽見台灣多元的聲音

這次《百年原殤》由原住民族的導演與演員親自參與,意義非凡。波妞強調,「過去,我們對於原住民族抗日的認識,往往來自於主流史觀的片面紀錄,而《百年原殤》透過族人的視角,讓歷史得以以不同的方式被講述。」不僅打破沉默,更是對於文化認同與歷史正義的探問。

這樣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見,波妞認為,「透過這次的《百年原殤》影像回顧,歷史不再只是課本上的一張圖或一段文字,而是一場與當代人產生連結的文化傳承。這不僅是一部關於過去的作品,更是關於未來的一場對話。」

文化傳承不止於影像,《百年原殤》是面向未來的對話

《百年原殤》系列作品已於4月5日起,透過原住民族電視台16頻道陸續播出,期盼有更多觀眾能走進這段歷史、理解這片土地上的多元聲音,一起透過族人自述的生命故事,台灣多元文化的底蘊與深度,被更多人看見、聽見與珍惜。


《百年原殤》原視播出資訊:

- 原視 16 頻道(原文會官網同步原視 LIVE 直播)

- 2025.04.05(六)、2025.04.13(日)、2025.04.26(六)
21:00 劇情片《混濁》
21:30 紀錄片《流離之岸》
- 2025.04.06(日)、2025.04.19(六)、2025.04.27(日)
21:00 劇情片《抉擇》
21:30 紀錄片《抵禦之山》
- 2025.04.12(六)、2025.04.20(日)、2025.05.03(六)
21:00 劇情片《虹霧》
21:30 紀錄片《重燃之燼》

※更多活動相關資訊請看原民會及原文會官網、社群動態。


圖1-《百年原殤》首映會-導演與主要演員一同合影


圖2-《百年原殤》首映會-「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大事件書照


圖3-《百年原殤》太魯閣族抗日戰役-紀錄片《抵禦之山》劇照


圖4-《百年原殤》太魯閣族抗日戰役-戲劇片《抉擇》劇照


《百年原殤》全片首映會,讓百年記憶不再被遺忘!族人親述歷史重現銀幕走向國際,揭開敘事新篇章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2 17:10:59)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與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共同製作的影視鉅作《百年原殤》,今(2)日在CORNER MAX 大角落多功能展演館舉行記者會與全片首映會,現場完整呈現三大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Cepo'戰役」、「太魯閣族抗日戰役」及「大豹社抗日戰爭」的紀錄片與劇情短片。

開場透過阿美族、太魯閣族及泰雅族的族語禱詞下,將這部歷時三年淬鍊的文化鉅作獻給祖靈與這片土地。而隨後的首映會則號召了對這幾段歷史還有原住民族文化感到興趣的各方先進前來參與,掌聲在影片全數放映後瞬間響徹整個首映會。

取回百年敘事權:從他者到自述歷史的重大轉折

歷史不應該只是殖民者的角度!原住民族歷經數百年來,終於拿回了歷史的敘述主權。《百年原殤》是原住民族電視台(下簡稱原視)20年來首次大規模製作的紀錄片暨類戲劇片,成功與影視文創第一品牌『瀚草文創』合作,且樣本取材自原民會出版的《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加以詮釋其中三大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分別為「Cepo' 戰役」、「太魯閣族抗日戰役」、「大豹社抗日戰爭」。

記者會現場原民會主任委員曾智勇Ljaucu.Zingrur、立法委員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原文會董事長瑪拉歐斯Maraos、瀚草影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湯昇榮等長官一同上台進行「歷史再現・領航視界」啟動儀式,隨著他們翻開歷史書籍成為影視作品,這一刻不僅為《百年原殤》揭開序幕,更象徵著在台灣原住民族從歷史敘述的客體轉為主體,重新取回敘事權,為族群記憶與文化傳承開創嶄新篇章。

「這是發生在臺灣島嶼的故事,身為臺灣人都應該共同銘記。」—《百年原殤》的核心使命在於教育推廣與深化歷史認識,希望透過這項影視計畫,從原住民族視角詮釋歷史,讓原住民族的故事成為主流敘事的一部分,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而為了讓這段歷史更準確的呈現,製作團隊們深入各族部落進行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收集,根據耆老們的記憶與智慧,加上嚴謹的史料考證,共同構成這些作品的根基。更藉由原住民族的導演以及演員們一同的加入,讓觀眾得以透過原住民族自身的眼光,重新認識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真實故事。

原民會主任委員曾智勇Ljaucu.Zingrur致詞時提到:「本次活動令他十分激動,因為看到了這些影片有原汁原味的原住民族文化在裡面,可以將我們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推向整個南太平洋,甚至是遠至加拿大、紐澳或日本。」

另外主委也表示:「這些影片的內容並不是要推廣去記住仇恨,而是要讓整個社會和世界知道原住民族一直以來承受和背負的使命是什麼,希望藉由這樣的影片和活動,能讓原住民族的力量和信仰被大眾知道。」

而原文會董事長瑪拉歐斯Maraos感慨地表示:「這次活動總共籌畫將近3年的時間,不但建立了部落的顧問群,還展開非常全面的田野調查,花費這麼多人力和心力為的並不是什麼商業利益,而是為了呈現真實的原住民族歷史。」

另外,董事長也向台下報告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百年原殤》未來將陸續推廣至國際平台,能夠讓全世界更多的朋友們來一起了解原住民族的珍貴歷史和文化。

跨世代共譜歷史:原住民族影視人才跨世代共創文化鉅作

同時,為培養新一代的影視人才,讓臺灣影視文化百花齊發,原文會藉由《百年原殤》這部影視鉅作來重新塑造良好的臺灣影視文化,讓更多原住民族的導演、和演員們,能夠為自己原住民族的身分而驕傲,用這個身分來去演繹這些代表原住民族的電影。

從資深導演到初出茅廬的年輕演員加入,都真正實現了「由族人訴說這段歷史」的核心理念。六部作品的導演以及出演團隊也在這次的首映會與大家深度交流,分享這段難忘的創作旅程。

拍攝「Cepo'戰役」《混濁》與《流離之岸》的Lekal Sumi勒嘎・舒米導演是來自花蓮阿美族部落的青年,他特別提到:「原住民族在一段時間裡對於整個臺灣歷史都沒有話語權,一直到今天藉由這個機會真正可以述說出來,3年的時間團隊所有人員都很辛苦,希望所有觀影者都能夠多多支持。」「大豹社抗日戰爭」的劇情短片《虹霧》導演簡學彬,也提到:「拍攝這樣的電影收穫最多的就是能夠更接近原住民族文化的核心,彷彿回到了一百多年前跟祖先們同在,認識並學習先人們的精神和生活方式,能夠傳承這樣的珍貴歷史真的很幸福。」

而瀚草文創董事長湯昇榮,也為《百年原殤》投入了眾多心力和資源,他在受訪時提到:「整個電影製作期間其實有遭遇到疫情,但是絲毫不影響整個主創團隊的熱情和動力,因為團隊想要讓全世界都能看到原住民族的真實歷史。」更特別感謝合作的五位導演還有參與電影的所有演員們,只要大家源源不絕地把這份精神傳承下去,原住民族的文化將會更加發揚光大。

這些跨世代的原住民族影視工作者以專業與熱情共譜這部文化鉅作,不僅為台灣影視創作注入新的文化能量,更為年輕族人提供了重新連結自身歷史與文化認同的契機,真正做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發揚自我,從自我開始傳遞,把珍貴的文化帶給更多的族人。

走向大眾:揭開原住民族歷史敘事的新篇章

隨著首映會播畢,《百年原殤》系列也為台灣原住民族歷史敘事譜寫承先啟後的重要篇章。這些以台灣原住民族視角呈現的歷史,近期將於原視16頻道及國際平台TaiwanPlus,同步向台灣及全球觀眾呈現,讓更多觀眾親身感受這些珍貴的歷史故事。

原視將於4月5日起首播阿美族「Cepo'戰役」的《混濁》與《流離之岸》,接續4月6日播出「太魯閣族抗日戰役」的《抉擇》與《抵禦之山》,以及4月12日泰雅族「大豹社抗日戰爭」的《虹霧》與《重燃之燼》。而國際平台TaiwanPlus也將於4月13日於官網平台播出。《百年原殤》將深度揭露被主流史觀忽略的歷史面向,以嶄新視角重述台灣多元文化歷史,歡迎與我們一起見證這段歷史!

《百年原殤》原視首播資訊:

- 原視 16 頻道(原文會官網同步原視 LIVE 直播)

- 2025.04.05(六)
21:00 劇情片《混濁》
21:30 紀錄片《流離之岸》

- 2025.04.06(日)
21:00 劇情片《抉擇》
21:30 紀錄片《抵禦之山》

- 2025.04.12(六)
21:00 劇情片《虹霧》
21:30 紀錄片《重燃之燼》

※更多活動相關資訊請看原民會及原文會官網、社群動態。


圖1-《百年原殤》全片首映會,讓百年記憶不再被遺忘


圖2-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曾智勇Ljaucu.Zingrur致詞


圖3-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瑪拉歐斯Maraos致詞


圖4-出席長官一同上台進行「歷史再現・領航視界」啟動儀式,為《百年原殤》揭開序幕(左起:立法委員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原民會主委曾智勇Ljaucu‧Zingrur、原文會董事長瑪拉歐斯Maraos、瀚草文創董事長湯昇榮)


圖5-《百年原殤》六部作品的主創團隊也在記者會上與大家深度交流,分享這段難忘的創作旅程


原視新聞系列報導《百年原殤》 全台最大規模抗日—太魯閣族抗日戰役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2 09:48:49)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 (以下簡稱原民會)委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講述三大戰役(Cepo'戰役、大豹社抗日戰爭、太魯閣族抗日戰役),歷時三年精心製作即將隆重推出!對此,原視新聞特別設計以族語角度,帶來精彩的《看見族語》—「百年原殤」系列報導,一起尋找被抹去的歷史傷痕,再次用族人的視角,認識台灣這片土地上,真真切切發生過的歷史事件,而系列報導的第二集《太魯族抗日戰役》,將在4月3日(周四)上午11時首播。


原視系列報導《百年原殤》 從族語視角尋找被抹去的歷史  1877年Cepo'戰役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31 10:36:12)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 (以下簡稱原民會)委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講述三大戰役(Cepo'戰役、大豹社抗日戰爭、太魯閣族抗日戰役),歷時三年精心製作即將隆重推出!此外,原視為了讓觀眾更加瞭解這三大重大歷史戰役,特別從族語視角,帶來《看見族語》—「百年原殤」系列報導,一起探討歷史傷痕與文化延續,找尋被抹去的歷史以及對現代原住民社會影響。


原視《看見族語》—「百年原殤」系列報導第一集《Cepo'戰役》,由阿美族族語主播歐嗨.思娃娜(右)與Safolo蔡中涵教授一起帶來的精采訪問,將在今晚3月31日(周一)晚間20時在《阿美族語新聞》首播。

《看見族語》—「百年原殤」系列報導的第一集《Cepo'戰役》,由主持人歐嗨老師,專訪來賓Safolo蔡中涵教授,一同從《流離之岸》紀錄片出發,由族語視角,深入簡出地談論Cepo'戰役的歷史傷痕及未來延續,像是討論到,事件的歷史背景與當時族群關係、族人記憶為何與官方歷史不同?、Cepo'戰役對族群認同的影響等,專訪內容十分精彩引人入勝。

Safolo教授特別強調,現在的歷史紀錄與真實事件是有所差異的,他說:「如果照這些文字的紀錄,我擔心不導正清楚,怕誤導了所有大眾及族人,我們還是要有我們自主最確實的論述。」

Safolo教授認為,Cepo'戰役不僅是一場抵抗日軍侵略的戰爭,更是族人自決與歷史主體性的展現。日本殖民政府的記錄可能存在偏差,因此族人應該站出來,以自己的語言和觀點講述真實的過去。此外,戰役的背景涉及地緣關係與族群合作,他更希望透過記錄片與訪談,能讓年輕一代認識自己的文化與歷史。

Cepo'戰役發生於1877年,當時清軍以招撫為名,誘使阿美族部落族人聚集於秀姑巒溪出海口(Cepo')區域,隨後發動閉門屠殺,造成大量傷亡。然而,這段歷史卻未被明確記載。「清代的文獻用一個比較模糊的方式去做敘述,像是那天死了165人,可是並沒有那麼清楚說什麼是關門屠殺」。

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潘繼道教授在《流離之岸》中陳述,仍有其他文獻能佐證關門屠殺應該實際有發生過。「大庄公學校(現東里國小)留存的手寫文獻有提到,平埔族曾被徵調的紀錄以及當時的過程,如果平埔族人也這樣說,那應該是真的發生了。」

「就當地阿美族人來講,Cepo'戰役是祖先遭遇外來殖民政權的侵略。」三年前,在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團隊與部落協力之下,但隨著這段被土地掩埋的真相一點一滴被挖掘,這些真相也讓當代族人正視自己對於過去歷史的態度與價值觀。

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副教授Tuni Sera 鍾國風也在紀錄片中提到,考古工作不僅是關於科學事實,也涉及文化與信仰。「當我們發現遺骸和文物時,該如何安置祖先的遺骨?該如何讓祖靈回家?這些問題確實與部落討論許久。」

更多精彩的《看見族語》—「百年原殤」系列報導第一集《Cepo'戰役》專訪內容,將於3月31日(周一)晚間20時在《阿美族語新聞》首播,相關影片《混濁》類戲劇將於主頻道,4月5日(周六) 晚間21時播出;《流離之岸》紀錄片將於晚間21時30分首播。


Safolo蔡中涵教授與大家一起討論《Cepo'戰役》的歷史傷痕及未來延續。


原視《看見族語》—「百年原殤」系列報導第一集《Cepo'戰役》由阿美族族語主播歐嗨.思娃娜主持。

文章附檔      《百年原殤》全片系列短戲劇暨紀錄片


歷史不再沉默! 《Mahalinga好好講》邀紀錄片導演剖析《百年原殤》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26 09:52:36)台灣這片土地的歷史,常常由殖民者來書寫,原住民族的故事,卻往往被忽視,甚至被扭曲。原住民族電視台(以下簡稱原視)論壇節目《Mahalinga好好講》3月27日將帶來一場震撼人心的討論,由三位原住民族紀錄片導演首度公開分享《百年原殤》系列影視內容,是如何透過鏡頭還原百年前的三大原住民族歷史戰役:Cepo' 戰役、太魯閣族抗日戰役與大豹社抗日戰爭。


阿美族歷史真相破土而出 《流離之岸》與《混濁》首映撼動族人心弦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24 09:36:32)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 (以下簡稱原民會)委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歷時三年精心製作,終於即將於原住民族電視台(以下簡稱原視)隆重推出!

一卷塵封已久的老舊DV帶,一段僅存於耆老口中的屠殺記憶,一次跨越145年的考古發掘——原視20年來首次大規模製作的《百年原殤》系列中,「Cepo'戰役」紀錄片《流離之岸》與劇情片《混濁》,昨(22)日於花蓮縣豐濱鄉靜浦部落太陽廣場舉行首映會,吸引大批阿美族人返鄉共襄盛舉。同時金音獎最佳民謠專輯得主Anu Kaliting Sadipongan阿努·卡⼒亭·沙⼒朋安的渾厚歌聲在海岸線迴盪,也為這場別具意義的首映會揭開序幕。

尋找被抹去的歷史:1877年的Cepo’戰役

Cepo’戰役發生於1877年,當時清軍以招撫為名,誘使阿美族部落族人聚集於秀姑巒溪出海口(Cepo')區域,隨後發動閉門屠殺,造成大量傷亡。然而,這段歷史卻未被明確記載。「清代的文獻用一個比較模糊的方式去做敘述,像是那天死了165人,可是並沒有那麼清楚說什麼是關門屠殺」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潘繼道教授在《流離之岸》中陳述,仍有其他文獻能佐證關門屠殺應該實際有發生過。「大庄公學校(現東里國小)留存的手寫文獻有提到,平埔族曾被徵調的紀錄以及當時的過程,如果平埔族人也這樣說,那應該是真的發生了。」

「就當地阿美族人來講,Cepo’戰役是祖先遭遇外來殖民政權的侵略。」三年前,在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團隊與部落協力之下,但隨著這段被土地掩埋的真相一點一滴被挖掘,這些真相也讓當代族人正視自己對於過去歷史的態度與價值觀。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副教授Tuni Sera 鍾國風也在紀錄片中提到,考古工作不僅是關於科學事實,也涉及文化與信仰。「當我們發現遺骸和文物時,該如何安置祖先的遺骨?該如何讓祖靈回家?這些問題確實與部落討論許久。」

劇情片《混濁》則透過主角Kacaw的視角,帶領觀眾重回當年清兵入侵後的艱困處境。在族人被迫離開世代生活的家園,飢寒交迫的困境中,Kacaw對著成為孤兒的兄妹心懷愧疚,同時擔憂著妻小的安危。面對絕境,他試圖說服頭目Mayaw接受清兵的承諾下山搬運米糧。而觀眾也透過在部落續存與失去家園悲痛中掙扎的Mayaw,深刻感受當時族人面臨的生死抉擇與心靈煎熬。

從族人視角重寫歷史:導演談創作挑戰

首映結束後,兩部作品的導演Lekal Sumi勒嘎・舒米、演員鴻狄Ipun kanasaw、事件研議小組顧問Safulo A. Cikatopay蔡中涵教授一同上台分享三年來深入部落採訪、研究以及影像製作的心路歷程,引起現場族人熱烈迴響。

導演Lekal Sumi勒嘎・舒米表示:「我一直不斷問自己,我們既不能改變過去,為什麼要了解歷史?」在與顧問團隊多次討論後,終於逐漸明白歷史就是一個借鏡。「過去發生的事情,其實到了當代還是不斷地在發生。除了了解這段歷史,我們在現在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作為?」

「更重要的是,這個事件在目前的文獻中其實是沒有被提到的。」這也讓導演希望透過創作和影像,為族群發聲。「這部片從部落的視角出發,重新詮釋Cepo'戰役的脈絡,建構屬於我們的歷史與觀點。雖然阿美族沒有文字,但口述歷史同樣珍貴。祖先的記憶和血淚,一代代地傳承至今,希望透過影像的力量,讓更多人看見、聽見。」

而《混濁》中飾演主角Usay的演員 鴻狄Ipun kanasaw則分享了進入角色後,對於祖先當時的處境有更深層的體悟。「一開始聽到這個故事,會覺得好可憐,這些人都好慘,會一直想我們是不是失去了什麼。但進到角色當下才發現,其實他們當時甚至還不知道自己會失去什麼,他們在那個時刻就只是想要生存下去而已。」

在場許多參與演出的在地年輕人也現身首映會現場,他們既是演員也是現場服務人員。「我們是用自己在地的人,演自己在地的故事。」導演特別感謝在地年輕族人為戲劇的付出「真的很謝謝這些在地年輕人願意付出,為這個戲劇做犧牲跟奉獻。」透過不同世代族人們一同參與,讓這些影像不只是作品,更是部落集體記憶的延續與重現。

影像傳承:為族人與台灣社會共筆歷史新篇章

昨(22)日《流離之岸》與《混濁》於靜浦部落太陽廣場首映結束後得到熱烈迴響,下週五(28)日也將在桃園市復興區角板山公園泰雅帽造型天幕活動場舉辦「大豹社抗日戰爭」事件的劇情片《虹霧》、紀錄片《重燃之燼》部落首映會,原民會與原文會共同歡迎有興趣的觀眾都能前往參與。

《百年原殤》影視系列活動資訊:
[部落首映會]*部落首映會活動為自由入場(免費)
- 2025.03.28(五)17:30
- 大豹社抗日戰爭《虹霧》、《重燃之燼》
- 桃園市復興區角板山公園泰雅帽造型天幕活動場(桃園市復興區忠孝路20號)

[全片放映會]
- 2025.04.02(三)15:00
- CORNER MAX 大角落多功能展演館(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1樓)

[原視首播]
- 原視 16 頻道(原文會官網同步原視 LIVE 直播)
- 2025.04.05(六)
21:00 劇情片《混濁》
21:30 紀錄片《流離之岸》
- 2025.04.06(日)
21:00 劇情片《抉擇》
21:30 紀錄片《抵禦之山》
- 2025.04.12(六)
21:00 劇情片《虹霧》
21:30 紀錄片《重燃之燼》

※更多活動相關資訊請看原民會及原文會官網、社群動態。


圖1-原視《百年原殤》至花蓮縣豐濱鄉靜浦部落舉辦部落首映,吸引大批阿美族人返鄉共襄盛舉


圖2-《流離之岸》與《混濁》導演Lekal Sumi勒嘎・舒米與演員鴻狄Ipun kanasaw、Safulo A. Cikatopay蔡中涵教授,一同於映後分享對這段歷史的感觸與創作理念


圖3-Anu Kaliting Sadipongan阿努·卡⼒亭·沙⼒朋安的渾厚歌聲在花蓮海岸線迴盪,為這場《百年原殤》部落首映會揭開序幕


圖4-阿美族歷史真相破土而出《流離之岸》與《混濁》首映撼動族人心弦


太魯閣族歷史重現大銀幕 《抵禦之山》與《抉擇》首映感動族人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22 10:25:12)  在層疊山巒間迴盪的,不只是風的聲音,更有著世代相傳的歷史記憶。原住民族電視台(以下簡稱原視)20年來首次大規模製作的紀錄片暨短戲劇《百年原殤》,歷時三年精心製作的紀錄片、劇情片,於昨(21)日回歸部落展開「太魯閣族抗日戰役」紀錄片《抵禦之山》與劇情片《抉擇》首映會。

來自各地的太魯閣族人們齊聚『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演藝廳,現場座無虛席。隨著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原住民組首獎歌手Lihaw Lihang 一好.屴夯的開場表演,共同見證這場屬於太魯閣族人們的歷史。

《百年原殤》是由原視與影視文創第一品牌『瀚草文創』共同合作的年度影視鉅作,樣本取材自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的《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加以詮釋其中三大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分別為「Cepo' 戰役」、「太魯閣族抗日戰役」、「大豹社抗日戰爭」,重新建構歷史述說方式,讓年輕世代更容易理解。

這場別具意義的首映會不僅是呈現影像,更象徵著歷史敘事權的回歸——讓影像記憶首先回到事件發生地以及族人的視野中,透過部落的眼睛重新審視這段承載著文化認同與家園守護精神的歷史。

走入山林:親身感受祖先的Gaya精神

太魯閣族抗日戰役是從1896年起持續長達18年的重大歷史事件,也是原住民抗日歷史中的重要一頁。《抵禦之山》透過耆老們追憶百年前祖先為土地而戰的血淚歷史,呈現出20世紀初臺灣島上最大規模的太魯閣抗日戰役;對照當代青年族人重返舊部落、古戰場的文化探查行動,讓當代青年們親身追尋這段歷史。

然而,這段充滿勇氣與堅韌的歷史,長期以來被主流歷史敘事邊緣化。Tunux Wasi 督砮•媧飁在《抵禦之山》中敘述道:「過往時代其實沒有太多資訊,以太魯閣自己族人的視角,去詮釋太魯閣戰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但這段歷史對太魯閣族人而言不僅是過去的故事,更是連結族群認同、文化傳承的重要脈絡。「太魯閣戰役對於太魯閣族影響很深遠,一個是當時的抵抗意識,另一個則是民族發展這塊如何延續。」

太魯閣族文史工作者Kaji Cihung旮日羿.吉宏點出太魯閣族抗日戰役的重要性後,更道出實地探訪,感受時空與氛圍是民族發展的關鍵「回到過去的唯一管道,就是到事件的現場或遺址去。那些地方都是祖靈居住過的地方,他們的魂、Gaya一直都在那裡。」

劇情片《抉擇》以戰爭為背景,青年心緒為引線,帶領觀眾跟隨太魯閣族少年Umin(烏敏)的視角,體驗他在面對過往沈默的愧疚感與現實中的多重壓力間的內心掙扎。隨著劇情發展,Umin必須在頭目的考量、兄長的叮囑、族人命運未卜等多重因素下,做出攸關部落存亡的艱難抉擇,讓觀眾深刻感受戰爭陰影下個人與族群命運的糾葛。

從田野到銀幕:導演暢談與團隊共同完成歷史重現

首映結束後,兩位導演以及主創團隊登台分享三年來深入部落採訪、研究以及影像製作的心路歷程。楊鈞凱導演除了提出自己不斷反思此問題,更感性地表示:「這段歷史到底跟我們當代的人有什麼關係?這也是我接下這個任務時花最多時間思考的部分。」也分享希望年輕一代能從中找到與自身文化和身分認同的連結:「這段長達18年的歷史,涵蓋的區域也十分遼闊,如何把這麼多內容涵蓋在影片中是一大挑戰。但我們希望觀眾能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並透過當代太魯閣族青年的角色,看到他們回去認識自己歷史和部落的行動。得到的那種連結,我相信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萬榮鄉西林村出身的蘇弘恩導演坦言:「將18年的歷史濃縮到30分鐘其實是一大挑戰。」且創作過程中面臨篇幅取捨的掙扎,接著更分享了頭目的故事如何讓他意識到戰爭不僅只是單純的全力反抗,而是包含複雜多元的思考。「頭目曾阻止族人獵殺日本探查人員,並保護他們,以避免擴大衝突。我就在思考,當時身為頭目的他,面對這些情況時究竟是怎麼想的。」

最終,他期望觀眾能透過片中角色的掙扎,看見歷史的多元面貌,而非單一敘事,從中體會戰爭的複雜性和和平的珍貴。「故事的主角跟我們都一樣,是一般的民眾。我希望透過他引領觀眾,讓大家回到當時的情境,思考他如何看待這場戰爭。」

影像傳承:為族人與台灣社會共筆歷史新篇章

昨(21)日《抵禦之山》與《抉擇》於太魯閣部落首映結束後得到熱烈迴響,今(22)日也將在花蓮縣豐濱鄉靜浦部落太陽廣場舉辦「cepo'戰役」事件的劇情片《混濁》、紀錄片《流離之岸》部落首映會,歡迎有興趣的觀眾都能前往參與。


圖1-太魯閣族歷史重現大銀幕《抵禦之山》與《抉擇》首映感動族人


圖2-《百年原殤》太魯閣部落首映會由Lihaw Lihang 一好.屴夯開場演出,現場座無虛席,共同見證這場屬於太魯閣族人們的歷史


圖3-《抵禦之山》導演楊鈞凱與帖喇.尤道Teyra Yudaw出席座談與民眾互動分享


圖4-《抉擇》導演蘇弘恩帶領洛佳巫茂Laka Umaw與巫書維出席座談與民眾互動分享


圖5-首映結束後,兩位導演以及主創團隊登台分享三年來深入部落採訪、研究以及影像製作的心路歷程


從《百年原殤》看見正史中無法瞭解的真相!歷史課本沒有教的!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9 16:15:29) 【2025年03月19日,台北訊】


圖-歷史課本沒有教的!從《百年原殤》看見正史中無法瞭解的真相!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與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共同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歷時三年精心製作,終於即將隆重推出!

《百年原殤》是原住民族電視台(下簡稱原視)20年來首次大規模製作的紀錄片暨短戲劇,成功與影視文創第一品牌『瀚草文創』合作,且樣本取材自原民會出版的《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加以詮釋其中三大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分別為「Cepo' 戰役」、「太魯閣族抗日戰役」、「大豹社抗日戰爭」,更在此次的影視製作,為每個事件個別成立「事件研議小組」顧問群,與學者專家及部落族人展開合作,原視將此重新建構歷史述說方式,讓年輕世代更容易理解。透過紀錄片與戲劇雙軌並行,帶領觀眾走進百年來台灣原住民族的重要歷史時刻,讓歷史不再只是片面化的單一角度,而是更加多元化的思考與回顧。

祖先的記憶和血淚,一代代地傳承

此次系列製作詮釋西元1877年的「Cepo' 戰役」,當時清軍入侵 Cepo'地區的阿美族部落,戰火的肆虐讓阿美族人感到絕望,在飢寒交迫之下,族人只能被迫與清兵合作,這是祖先在歷史中的無奈,原住民沒有文字,歷史的發言權被殖民者給替代,但是原住民的記憶和血淚卻是一代又一代地傳承,由祖先們口述傳給後輩的那些真實記憶,就好像導演勒嘎・舒米 Lekal Sumi在紀錄片《流離之岸》和劇情片《混濁》之中描述的「Cepo' 戰役」,那是將近150年前的一場戰役,講述阿美族部落如何奮勇抵抗清軍,為守護自己的部族和文化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和生命,如果沒有祖先一代一代的口述傳承,也就沒有今天能夠讓觀眾看到的歷史全貌。

面對強大的帝國,仍銘記祖先遺訓

接著還有1896至1914年,太魯閣族人與日本長達18年對抗的「太魯閣族抗日戰役」,導演蘇弘恩 Ungen Mehan執導的短劇《抉擇》,講述了 20 世紀初臺灣島上最大規模的「太魯閣族抗日戰役」,一反人們對於原住民「好戰」的傳統印象,其實原住民的文化內核是與大自然共生共榮,並且深刻瞭解戰爭的殘酷,導演透過小人物的視角,傳達「反戰」的核心概念,讓觀眾深刻認識到原住民是為何而戰,不惜犧牲性命也要守護的究竟是什麼。

記錄片《抵禦之山》由導演楊鈞凱執導,同樣地重塑了太魯閣族人在面對強大的日本帝國入侵沒有絲毫的猶豫,為了守護自己的家鄉和森林,奉獻出自己的所有;時間借鏡到百年後的現在,太魯閣族人回到故土,不忘記祖先留下來的遺訓,面對現代變遷的社會,找回屬於自己真正的「家」。

不忘記傷痛,才能成就更好的未來

另外也有1900年至1907年,為反抗日本總督府理蕃政策,長達八年戰爭的「大豹社抗日戰爭」,簡學彬執導的短劇《虹霧》,詮釋的是受到戰爭影響的泰雅族人,同樣面對著強大的日本帝國圍剿,被迫離開家園與族人們分開,歷經近百年都沒有辦法回到當初完整家園的模樣,但是泰雅族後人也沒有忘記,要找回自己的歷史,找回屬於自己身為泰雅族的那份榮耀。

同樣是大豹社戰役,另一個導演曾宇平 Behyu Masao的紀錄片《重燃之燼》則更為直指歷史的核心,原因是導演的高祖父 Watan Syat就是大豹社戰役的關鍵人物,透過關鍵歷史人物的口述歷史,還原那些沒有被歷史記載其名的英雄和族人,在正史上可能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是在族人的心中卻是一場堅守信仰與土地的神聖戰役。本部紀錄片和另一位導演高俊宏共同合作拍攝。

百年原殤,歷史不該只有一種角度

《百年原殤》不只是單純的影像紀錄,更可以是改變歷史教育的起點,課本中僅有片段提及的原住民族歷史缺乏完整的體系和架構,在原文會的匠心製作之下,透過原視製作播出的《百年原殤》可以讓觀眾或是學習歷史的後輩學子們,對台灣原住民族歷史有著更深刻的一次完整回顧,讓原住民族的歷史不再只是歷史課本的一個支線,或是被他者且單一的觀點書寫,而是由原住民族人來說自己的故事,從原住民族史觀進入主流視野,當更多人擁有多重歷史觀點理解這些文化的價值,屬於全台灣人的文化資產才會更加發揚光大。

而近期《百年原殤》的主創團隊與原文會也將深入部落,舉辦巡迴放映活動,讓在地族人有機會親身參與這場歷史回顧與文化傳承的盛會,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年輕世代理解過去,更讓部落耆老的記憶與經驗得以分享,讓這段歷史能夠真正被看見、被理解。

《百年原殤》影視系列活動資訊:

[部落首映會]*部落首映會活動為自由入場(免費)

- 2025.03.21(五)17:30
- 太魯閣族抗日戰役《抉擇》、《抵禦之山》
- 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演藝廳(花蓮市北興路460號)

- 2025.03.22(六)17:30
- Cepo戰役《混濁》、《流離之岸》
- 花蓮縣豐濱鄉靜浦部落太陽廣場(花蓮縣豐濱鄉靜浦部落3鄰136號)

- 2025.03.28(五)17:30
- 大豹社抗日戰爭《虹霧》、《重燃之燼》
- 桃園市復興區角板山公園泰雅帽造型天幕活動場(桃園市復興區忠孝路20號)

[全片放映會]

- 2025.04.02(三)15:00
- CORNER MAX 大角落多功能展演館(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1樓)

[原視首播]

- 原視 16 頻道(原文會官網同步原視 LIVE 直播)

- 2025.04.05(六)
21:00 劇情片《混濁》
21:30 紀錄片《流離之岸》

- 2025.04.06(日)
21:00 劇情片《抉擇》
21:30 紀錄片《抵禦之山》

- 2025.04.12(六)
21:00 劇情片《虹霧》
21:30 紀錄片《重燃之燼》

※更多活動相關資訊請看原文會官網及社群動態。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2025 台江文化季

 

2025台江文化季—與鯤共遊


台江文化中心 | Facebook


與鯤共遊,乘風啟航!海洋委員會與臺南市政府以偶共創海洋新童話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8 15:14:05)   海洋是滋養臺灣生命的泉源,更是臺灣向世界展現自信價值的文化伸展臺。為以藝術之力領航海洋文化思維主流化,海洋委員會創新推動「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邀請公私各界合力發掘臺灣與海共生共榮的記憶與技藝。臺南市政府本(8)日假台江文化中心召開記者會,預告這週六有「鯤」來到,歡迎大朋友、小朋友們共襄盛舉,一同「與鯤共遊」!

海洋委員會攜手臺南市政府,用藝術開啟海洋新記憶

海洋,是臺灣躍上世界的舞臺,大航海時代的台江,是停泊千艘船舶的港灣。為縮短國人內心與海的距離,海洋委員會攜手地方政府、博物館、學術機構及民間團體,共同推動「復振航海文化力」,藉由海洋知識建構、造舟技藝傳習交流與海洋藝文創作等面向,從靜態的用海智慧傳承,到動態的海洋藝文氛圍營造,期待國人發自內心成為真正的海洋子民。

海洋委員會表示,臺南市政府以「與鯤共遊-台江內海偶戲共創計畫」呼應了海洋委員會「復振航海文化力」的號召,在曾是臺灣迎向海洋的關鍵門戶,匯聚社區居民、學校師生與演藝團隊的力量,用巨偶道來海洋新童話,演出與海共生的新記憶,齊心打造充滿生命力與想像的台江海洋畫卷。

4月12日2025台江文化季「江海頌歌」即將登場

今年的台江文化季以「與鯤共遊」為主題,由國際偶戲大師沢則行(Nori Sawa)、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社區居民們共同創作的、台江限定版「鯤」,領航第16屆台江文化季的開幕活動。當天將於下午4時舉辦「江海頌歌」大遊行,請想像巨偶們在穿戴著海洋生物偶裝扮的社區居民們簇擁下,一同從海尾朝皇宮出發,巡遊至台江文化中心。而開幕大戲《台江保衛戰》,則是描述迎著台江海風揚帆啟航的男孩,遇上傳說中的守護者挺身而出的精采故事。

臺南市政府表示,其自112年開始與無獨有偶劇團進行為期3年的創作計畫,今年更邀請知名日本偶戲大師沢則行合作,與社區居民共創屬於台江的當代創意大型偶劇,沢則行大師以長期旅歐並熟稔日本傳統偶戲的經歷,帶領台江地區學子與社區民眾一起在臺南地區田調,創作具有台江特色的遊行大偶,共探安南區特有濕地文化、土地、海洋與生命之旅。

海洋委員會自113年開始推動海洋文化思維主流化,即期待強化地方政府挖掘在地與海深度鏈結的智慧與文本,經由藝文潛移默化的力量,讓國人從「心」朝海洋出發。因此,海洋委員會對於臺南市政府從邀請演藝團隊駐館、進行國際合作到結合社區,共創海洋主題大偶戲劇,讓台江與海共生的文史脈絡深化於常民生活,表示肯定。

公私協力齊推「復振航海文化力」,共創臺灣海洋新未來

海洋委員會以「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創新從人文的視角,持續推動國人迎風啟航,探索海洋。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地方政府、社群與團體效法,共襄盛舉,一起投入海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豐富國人海洋文化底蘊,推動向海發展的自信。


2025台江文化季開幕記者會合影(左8起海洋委員會林麗英處長、國際偶戲大師沢則行、臺南市葉澤山副市長、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阮義團長、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林韋旭代理局長)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於記者會演出《台江保衛戰》片段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於記者會演出《台江保衛戰》一景


愛因斯坦幼兒園小朋友與演出團隊合影


遊行團隊之一愛因斯坦幼兒園小朋友



推動海洋地方創生與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徵件計畫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8 13:36:59)  面對氣候變遷、人口老化與城鄉落差等日益加劇的挑戰,地方創生已從過往的社區營造,成長為攸關社會韌性與永續發展的國家戰略。海洋委員會於今(114)年持續深化「海洋產業地方創生」政策,聚焦「海岸聚落新風貌」及推動接軌國際的「藍色海灘認證」,並於4月8日至9日在高雄舉辦「海洋地方創生工作坊暨113年度補助計畫成果發表會」,集結來自地方政府、創生團隊與產官學界的代表,展開一場跨領域對話,為海岸聚落注入再生能量。

開幕首日,海委會劉國列主任秘書親自出席,本次活動現場約有100餘位來自各地方政府、地方創生輔導團隊參加。發表會上午邀請國立屏東大學地方創生與城鄉治理中心主任葉晉嘉、漁創客創辦人張博仁、駁二營運中心主任王慧琳,分別從漁村活化、青年返鄉、閒置空間再利用等面向分享實務經驗,提供地方政府在實務執行上的借鑑;下午則邀請高雄科技大學謝淑玲副校長,針對女力投入海洋地方創生議題,進行專題分享,另安排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等3個113年補助計畫執行績效良好的單位,針對「海域安全」、「產業創生」及「海洋文化」等主題進行成果交流。

海委會表示,近年來積極協助地方政府推動海洋事務,115年度的補助方向,將以「建立完整海域遊憩管理及安全體系」、「海洋軸帶永續發展」、「發展在地特色海洋教育及海洋文化思維主流」三大主軸,其中,為與國際接軌,提供更好的沙灘遊憩品質,該會參考國際環境教育基金會(FEE)所頒發「藍旗海灘標準」,推動我國藍色海灘認證,期望經由中央與地方協力,促成我國沙灘獲國際認證,藉以吸引更多國際遊憩玩家來台觀光,也鼓勵地方政府透過地方扎根,因地制宜形塑里海特色,研擬相關計畫。

此外,該會自110年起成立「海洋產業創生輔導團」,積極推動海洋產業地方創生工作,迄今已輔導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高雄市及花蓮縣等9縣市,已具有初步成果,未來將持續擴大合作縣市及深化業務面向。

海委會劉國列主任秘書在致詞時表示,臺灣四面環海,海洋不僅是天然屏障,更是文化、經濟與生活的重要基石。在全球氣候變遷、產業轉型及永續發展的趨勢下,如何結合地方特色,創造具備韌性與活力的海岸聚落,是中央與地方共同努力的目標,另外海委會自108年開始,主動積極的協助各鄰海縣市進行推展海洋事務,在過去的一年中,見證了許多成功的案例,像是海域安全的提升、海洋文化的傳承,以及海洋產業創生的發展,未來除了推動「海岸聚落」、「藍色海灘認證」外,也將持續協助地方政府研擬發展策略並適時提供需要的資源,也希望透過這場活動,能夠進一步促進跨領域合作,為臺灣的海洋永續發展開創更多可能性。

海洋資源處處長吳龍靜表示,海洋產業創生不僅是政策方案,未來更將結合「海岸聚落」、「綠色海岸遊憩」、「親海無礙」與「藍色海灘認證」的實踐平台,也將持續透過專業輔導機制,協助各地掌握最新政策趨勢,提升計畫提案與執行品質,讓地方特色DNA與海洋產業鏈有效接軌,邁向永續營運與市場化發展的雙軌目標。

本次活動除政策分享對談與113年度各縣市政府執行成果外,更安排第二日實地走訪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左營舊城、彌陀漁創基地與蚵仔寮漁市等場域,實地體驗創生計畫如何結合永續理念、文化創意與產業實力,實踐在地經濟的重構與永續海洋的願景。

海委會最後表示,本次活動選擇在高雄這座面朝大海的城市舉辦,讓來自各地的學員深刻的瞭解海洋不再只是風景,更是地方轉型的起點,並期待經由豐富多元的內容及不同面向知識的匯集,發揮出群策群力的效果,海委會未來也將持續整合中央政策與地方創意,擴大輔導能量與資源支持,做為海洋推手的支柱,持續與各界合作,攜手邁向與海共榮。


各地方政府夥伴響應海岸聚落新風貌共同參與交流會


海洋委員會劉國列主任秘書致詞


海委會地方創生3.0起跑 攜手地方永續共好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09 11:14:17)  為呼應行政院「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計畫(114至 117 年)」(地方創生 3.0),積極培力全國各地的海洋地方創生DNA,廣納各方對地方海洋產業推動業務的意見,海洋委員會昨(8)、今(9)兩日在花蓮辦理「海洋產業創生業務交流會」,除說明該會推動地方創生的業務外,也邀請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見習花蓮地方創生成果,瞭解政府如何協助地方活絡當地產業,也藉此共同為花蓮打氣,讓大家看見花蓮的獨特性。

海委會表示,為配合行政院地方創生3.0計畫,明(114)年起,特編列四年期「海洋委員會推動海洋地方創生與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徵件計畫」 ,將廣徵地方各界計畫,除補助地方政府外,特將觸角延伸到民間團體等地方基層,並以「產業加值提升」、「推動海洋遊憩」、「岸海空間活化」、「海廢循環經濟」等4項作為徵件主題,希冀將效益延伸至地方,共同擘劃由下而上的海洋地方創生。

海委會表示,本次「海洋產業創生業務交流會」除向參與人員說明海委會推動地方創生業務及說明徵件方式外,也邀請在海洋地方創生推動成果豐碩之澎湖年年有鰆創辦人巫佳容,分享如何從海洋保育角度出發,協助地方推廣在地海洋生態,更讓大眾學習永續海鮮,並透過參訪將軍府、光隆海洋深層水園區,觀摩老舊建築活化的成功經驗及花蓮海洋產業如何深入應用,更特別安排海洋生態教育體驗-友善賞鯨活動,海洋委員會吳政務副主委美紅在致詞的時候提到,私部門常走在公部門前面,希望透過兩天的活動讓參與學員,尤其是公職人員,能跳脫框架思考,回到工作崗位後,能重新檢視如何從法規面及執行面協助地方海洋產業更加蓬勃發展,展現雙贏成果。

海洋產業創生業務交流會

海委會表示,該會自110年起成立「海洋產業創生輔導團」,公私協力推動海洋產業地方創生工作,迄今已輔導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高雄市及花蓮縣等9縣市,已具有初步成果,未來將持續擴大合作縣市及深化業務面向,與各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攜手合作,繼續推動我國海洋產業的發展。有關「海洋委員會推動海洋地方創生與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徵件計畫」 已開始徵件(預計113.11.15截止),相關細節可上海洋委員會官網查詢(https://reurl.cc/2jvRXm),歡迎各界踴躍申請。

海洋產業創生業務交流會-年年有鰆巫佳容地方創生分享

花蓮將軍府地方創生現地參訪




113-03-07
「海洋地方創生與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推動方案」徵件計畫

主旨:海洋委員會為透過學校及地方民間組織協力與配合及公部門的資源投入,擴展本會海洋地方創生、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等業務層面及將效益延伸至地方基層,特辦理本項「海洋地方創生與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推動方案」徵件計畫公告,請符合資格之學校及民間團體,於申請期間提出申請,並依照公告事項相關規定辦理。

依據:海洋委員會對學校及民間團體補捐助處理原則。


公告事項:

一、依照上開規定,請欲提出補(捐)助申請者,配合下列事項辦理:

(一)徵件時間:自即日起至113年4月8日止。

(二)徵件對象:

1.各級學校(含大專校院)。

2.依「人民團體法」登記立案之職業團體或社會團體。
3.依「財團法人法」登記立案之財團法人。
4.依「漁會法」登記立案之漁會。

(三)徵件主題:

1.地方創生共榮共好。

2.擴大海洋多元體驗。
3.海洋運動推廣及技術提升。
4.海洋永續經營意識之推廣與深化。

(四)申請注意事項:

1.提案單位應擬妥申請表及計畫書(詳附件),並自即日起至113年4月8日下午5時前,以郵遞、專人寄(送)達方式函送本會(地址:806614高雄市前鎮區成功二路25號4樓)海洋資源處收,並於信封封面加註「海洋地方創生與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推動方案徵件」,以郵戳為憑,逾期概不予受理。

2.補(捐)助計畫之期程不得跨年度,其實施場域應於我國管轄區域內。
3.申請書件未完備,經通知限期補正,逾期未補正、補正不全或無法補正者,本會得不予受理。
4.計畫應於年度內執行完畢,並於辦理結束後一個月內檢具領據、經費請撥單、執行成果報告書、收支清單及經費分攤表等資料,最遲應於113年12月15日前(以郵戳為憑)函送本會辦理結案核銷。
5.經費撥付原則:
補(捐)助經費分三期撥付:
(1)第一期:計畫核定後,且執行進度達百分之二十以上時,撥付補(捐)助經費百分之二十。
(2)第二期:執行進度達百分之五十以上時,撥付補(捐)助經費百分之五十。
(3)第三期:執行完成時,撥付補(捐)助經費尾款。
(五)審查方式:計畫採競爭型擇優補(捐)助機制,由本會組成審查小组,就提案單位所備之提案計畫內容及補(捐)助金額等書面資料,進行審查評分作業,依評分結果排列優先補(捐)助順序、補(捐)助金額及備選計畫,經簽奉核定後函復提案單位。

(六)個別受補(捐)助者之捐助金額上限:提案單位依本案徵件主題所提計畫,每年至多補(捐)助一案。每案補(捐)助上限新臺幣50萬元;辦理國際型比賽、國際研討會等大型國際活動,每案補(捐)助上限新臺幣150萬元。但補(捐)助額度經專案簽准者,不在此限。

(七)全案預算金額概估:新臺幣1,000萬元整。

(八)行政中立原則:受本會補(捐)助應保持中立,辦理活動期間不得懸掛、張貼、穿戴或標示特定政黨、其他政治團體或公職候選人之旗幟、徽章或服飾,以避免模糊活動舉辦宗旨,並維護本會行政中立立場。


二、申請時請填具「未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切結書」,並依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規定辦理。

三、檢附「海洋委員會對學校及民間團體補捐助處理原則」、「海洋地方創生與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推動方案」徵件計畫各1份。

四、其他未盡事宜依「海洋委員會對學校及民間團體補捐助處理原則」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