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化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化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文化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文化部所屬機關(構)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https://www.ntcri.gov.tw/


臺灣工藝之家「真巧美藝」於鶯歌光點盛大開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14 15:10:54) 鶯歌光點美學館光點藝術中心於上週日母親節(5月12日)舉行了「真巧美藝」— 工藝中心70周年北部大遶境衛星展的盛大開幕茶會。我們在此衷心感謝各位貴賓的光臨,以及所有參與展覽的藝術家和觀眾,讓這場活動充滿了溫馨與藝術的氛圍。

「真巧美藝」展覽將於2024年5月10日至7月30日,在鶯歌光點美學館光點藝術中心展出,展覽時間為每日10:00至19:00(每月1、3週之星期二休館)。此次展覽匯集了「臺灣工藝之家」分六屆於全國北、中、南、東區嚴格審查遴選出的工藝家,展示了他們的匠心獨具的工藝作品。這些藝術家涵蓋了12種工藝技能,從陶瓷、木工到金工、漆藝等各個領域,展現了台灣工藝的多元和卓越。今年是工藝中心70週年慶,臺灣工藝之家舉辦了工藝大遶境的盛會。這將是一場百花齊放的盛會,展現台灣工藝的魅力和創意。

在此特別感謝茶會出席的各位貴賓,包括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明湖水漾會館董事長林吉財、乾唐軒董事長于春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羿帆組長、蘇巧慧辦公室主任、光點美學館陳慶同董事長、光點美學館陳柏誠藝術總監、工藝發展協會劉武理事長、工藝聯盟總會許朝宗副總會長、薪傳獎獅王王宏隆、陶瓷學會理事長林永仁,以及所有蒞臨茶會的參與者,您們的支持與鼓勵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再次邀請您來到鶯歌光點美學館光點藝術中心,一同欣賞這場工藝盛宴,共同感受台灣工藝的無限魅力。

如需更多資訊,請聯繫我們的展覽專線:02-2678-6577。

「真巧美藝」與會來賓大合照,紀念寶貴的一刻

「真巧美藝」致詞貴賓紛紛送上祝福

「真巧美藝」老師們輪流介紹作品

「真巧美藝」老師們輪流介紹作品

「真巧美藝」展覽一隅,歡迎各路藝術愛好者蒞臨光點藝術中心,欣賞老師們的精彩創作!


文章附檔    臺灣工藝之家「真巧美藝」展覽詳情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文化部〕國立臺灣文學館

文化部所屬機關(構)

國立臺灣文學館      https://www.nmtl.gov.tw/

網站導覽       新聞公告

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 Facebook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07 11:22:27)國立臺灣文學館響應2024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於5月18日、5月19日週末推出繪本說故事、手語導覽體驗、明信片版印工作坊、文學走讀、實境解謎等多項活動,邀大家一起體驗文學!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120 14:08:52)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臺灣文學基地推出新春活動,一路熱鬧到元宵!

臺南的臺文館自2024年1月20日至2024年2月25日,舉辦書籤DIY、解謎遊戲及新春贈禮等一連串豐富活動:

「錦上添花:花卉書籤DIY」,至館內藝文大廳桌椅區,挑選花卉印章等手工藝材料,即可創作獨一無二的花卉書籤,快來揮灑創意、享受純粹的手作時光!

「筆下生花:解謎闖關」,到臺文館服務臺索取闖關單,參觀展覽找答案,完成即可至服務臺兌換小禮物,每日限量,送完為止。2月11日(初二)至2月13日(初四)每日前50名完成再加碼贈送小福袋,快來拓展你的文學視野!

「迎春納福:拍照打卡送春聯」,於館內藝文大廳文學牆拍照並於FB或IG打卡,向服務臺人員出示畫面;或於藝文商店不限金額消費,即可獲得萬事攏歡喜Bān-sū lóng huann-hí春聯。此外,大門入口長梯下印章檯還有新春紀念章,歡迎民眾蒐集留念,開啟春意盎然的新年。

臺北的臺文基地則推出新春贈禮活動:

自2024年1月20日至2024年2月25日,於臺文基地園區拍照並於FB或IG打卡,向服務臺人員出示畫面;或於平安京MatchaOne不限金額消費,即可獲得萬事攏歡喜Bān-sū lóng huann-hí春聯。

2月11日(初二)限定!入館即送紀念藏書票一套;下午2時參加新春限定導覽,再獲臺文基地紀念明信片一套,珍藏好福氣!2月14日(初五)收假前,參加新年繪本好時光,即贈紀念小貼紙一份,還可集點抽獎。以上贈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臺文館與臺文基地春節期間2月9日(除夕)、2月10日(初一)休館,其餘時間皆正常開放。新春佳節就來拍美照、玩遊戲、做書籤、聽導覽,把文學帶回家,好運一整年!詳細資訊請見臺文館與臺文基地FB粉絲專頁。

國立臺灣文學館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mtlTainan
臺灣文學基地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teratureBase

(廣告)
到臺文館服務臺索取闖關單,參觀展覽找答案,完成即可至服務臺兌換小禮物。
到臺文館服務臺索取闖關單,參觀展覽找答案,完成即可至服務臺兌換小禮物。至臺文館藝文大廳桌椅區,挑選花卉印章等手工藝材料,即可創作獨一無二的花卉書籤。
至臺文館藝文大廳桌椅區,挑選花卉印章等手工藝材料,即可創作獨一無二的花卉書籤。歡迎民眾至臺文館蒐集紀念章,開啟春意盎然的新年。
歡迎民眾至臺文館蒐集紀念章,開啟春意盎然的新年。於臺文館或臺文基地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萬事攏歡喜」小春聯。
於臺文館或臺文基地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萬事攏歡喜」小春聯。2月11日(初二)至2月13日(初四)至臺文館,每日前50名完成闖關單加碼贈送小福袋,內含筆記本、明信片、磁鐵等精美好禮。
2月11日(初二)至2月13日(初四)至臺文館,每日前50名完成闖關單加碼贈送小福袋,內含筆記本、明信片、磁鐵等精美好禮。

臺文館前聖誕樹「寶島萬花」12/8點燈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186312

「尋找臺北的文青搖籃」 臺文館小旅行1/6出發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186263

冷冽現代主義下的熱血青年書寫 臺文館「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開幕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186035


臺灣文學基地      https://tlb.nmtl.gov.tw/

臺灣文學基地 | Facebook

2021年1月,「齊東詩舍」正式轉型為「臺灣文學基地」,園區將自濟南路二段25、27號擴增齊東街53巷2號至10號,成為臺北市內最大、修復最完整的日式宿舍群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新竹市】六燃廠與眷村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      https://rhs.boch.gov.tw/rhs/index.aspx

新竹大煙囪博物館與科技知識藝術村落

https://rhs.boch.gov.tw/rhs/plan.aspx?p=22


歷史建築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三期修復再利用工程開工 邱臣遠副市長:打造竹市文化新亮點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02 14:38:26) 新竹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東區著名地標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為新竹市重要文化資產,新竹市文化局今(2)日舉辦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第三期修復再利用工程」開工典禮。副市長邱臣遠出席表示,此案預計116年完工,盼能重現歷史脈絡及獨特的眷村紋理,成為結合歷史經驗、地景記憶的城市文化新亮點。

邱副市長表示,今日代表市長高虹安參加歷史建築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三期修復再利用工程開工典禮,市府團隊積極落實「美感新竹」、「宜居永續」施政策略,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自99年指定為歷史建築後,市府即啟動調查研究、規劃設計、結構補強,積極向中央爭取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補助,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修復再利用第三期工程總計畫2億5,470萬元,中央挹注1億5,282萬元,市府自籌1億188萬元。

邱副市長說,工程進行同時,市府也會兼具生態保育,在當地蝙蝠棲息周期4到9月,會降低干擾工程的密度,來保護相關的生態,且鄰近清華大學校區,期許在科技與人文歷史文化兼容並蓄的元素下,作為未來國際城市的櫥窗。在政策的推動上,不管是預算資源還是工程進度的控管,市府一定會扮演好最佳角色,期待透過園區修復再利用的工程,展現竹市下一個百年時代的城市風華。

邱副市長指出,此案修復完成後將展示廠房動力產生過程及眷戶生活紋理,透過基地內六燃廠與眷舍建物的空間再造及重塑都市空間介面,並運用軟硬體梳理,以整合性的思維厚植文化根基,彰顯獨特場所自明性,打造更親民友善的場域,提供民眾更好的文資體驗。

文化局長王翔郁指出,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位於新竹市東區建美路、公道五路二段、建美路2巷包圍的三角區域,為現今台灣少數僅存二戰時期軍事工業遺跡,戰後則見證了眷村克難生活變遷的集體記憶。園區融入了超過一甲子的眷村文化與故事,兼具日治時期建築地景,與國民政府時期眷村文化的雙重價值;兩個關鍵時代地景的交疊與共生,從二戰工業聚落到眷村聚落,是結合戰爭、科技與眷村文化之歷史建築。

文化局提到,此廠區將近1公頃,修復工程無法一步到位,110年已完成第一期廠房結構補強工程,第二期修復工程經費2,650萬元,主要針對廠房周邊景觀及廠房本體部分構件修復,預計6月完工,第三期修復工程經費2億5,470萬元(含監造及工作報告書),將持續修復六燃廠歷史建築本體及其周邊環境整頓,工期約30個月。此外,修復工程亦配合霜毛蝠每年4月至9月的棲息期,避開較高干擾工程,儘量降低工程對於霜毛蝠的影響,使其能與歷史建築共生共存。

今日開工典禮,市議員宋品瑩、鍾淑英、廖子齊、蔡惠婷、鄭美娟、劉彥伶、劉康彥、劉崇顯、市議員李國璋服務團隊代表、市議員張祖琰服務團隊代表、市議員陳啓源服務團隊代表與里長翁秀瓊、盧秋永、陳宣孝、黃彥翔、張金滄、黃玉卿、黃郁淳、鄔滬生、溫文泰、蘇竹勝、李文桂、彭垂東、徐兆生皆到場見證,共同祈求工程順利進行。

副市長致詞。

大煙囪下的家 Home under the Big Chimney | Facebook


竹市《編織六燃,風起時》大煙囪保溫計畫成果展開幕 邀您一窺六燃眷村歷史風貌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205 11:43:13) 新竹市《編織六燃,風起時》大煙囪保溫計畫成果展昨(4)日開幕,邀請在大煙囪生活的藝術家、學生、社區親子共同擔任策展人,並以六燃為主題呈現不同視角的大煙囪故事,展現世代交替與接棒的精神與默契。文化局表示,成果展即日起至2月29日於建美路大煙囪下的6棟眷舍展出,系列展覽由各領域藝術家進行創作,包含立體水墨畫、繪本、裝置藝術、沉浸式轟炸體驗,共同編織新竹六燃的多重樣貌。

市長高虹安表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以發電廠區內高達60公尺的「大煙囪」為最醒目地標,是竹市少有保存完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遺址,戰後以屋中屋的型態見證大時代下眷村居民克難的生活樣態,極富故事性。竹市府在文化部「前瞻基礎建設─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經費挹注下,於108年起進行大煙囪廠房修復,目前為第2期工程,後續將接續第3期工程,預計115年完工。

文化局代理局長李欣耀表示,陽明交通大學從107年開始於大煙囪廠房基地耕耘,今年保溫睦鄰計畫已進入第4期,透過文史導覽、講座會談、藝術策展、親子手作課程等方式向市民揭開大煙囪廠房神秘的面紗,也長期與在地社區居民交流互動,並致力於珍稀動物霜毛蝠的保存紀錄與教育推廣,讓大煙囪廠房於修復工程時期也能藉由保溫活動,讓市民能夠親近、了解新竹六燃的歷史及推廣眷村文化。

文化局提到,成果展呈現陽明交大六燃保溫團隊長期深根睦鄰的成果,透過駐站活化、導覽解說、藝術共創、社群串聯等文化路徑,扎根六燃歷史文化,攜手世代傳承,共同展望未來大煙囪廠房的修復活化,也邀請民眾親臨大煙囪,一起隨風編織當下與昔日的生活點滴,打造未來共融共好的六燃獨特願景。

文化局表示,各展間分別展出《立體水墨系列》、《忠貞六燃攝影展》、《新竹六燃歷史繪本展》、《六燃百衲被》、《有人來的地方即是修復》及《轟炸.新竹州》等豐富內容。其中《轟炸.新竹州》展區呈現地方仕紳黃旺成先生的逃難日記,並播放當時日文的空襲警報、口述黃先生的逃難經驗,讓觀眾在展間閉上雙眼、用雙耳聆聽體驗當時戰爭時期動亂飄搖的氛圍。

文化局說明,昨日開幕式由豐功里社區舞蹈班精采的舞蹈表演揭開序幕,並於保溫眷舍播映原眷戶鍾子平教授於大煙囪老家的訪談紀錄片,細數兒時溫馨的眷村回憶。成果展系列活動於「大煙囪下的家」(建美路38號)及其6棟眷舍辦理,開放時間為假日上午10時至晚間7時、平日下午2時至晚間7時(休展日:除夕2月9日至初五2月14日、2月19-20日、26-27日),皆免費入場。相關訊息可搜尋官方臉書「大煙囪下的家」查詢,洽詢專線03-5425079,或撥打1999為民服務專線。

新聞資料提供:文化資產科
聯絡人:邱珮瑜科長
連絡電話:03-5425079
成果展開幕式大合影
成果展開幕式大合影計畫主持人賴雯淑教授致詞
計畫主持人賴雯淑教授致詞策展學生向與會嘉賓解說展覽內容
策展學生向與會嘉賓解說展覽內容六燃明信片
六燃明信片

訊息來源:新竹市政府 (廣告)


再造新聞




FORMOSARACE【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URBANSCAPETW院會議案【行政院】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執行情形」報告(1101111日) 

URBANSCAPETW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全盤整理索引

FORMOSARACE

LOCALCULTURETW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新竹市】六燃廠與眷村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文化部〕國立歷史博物館

文化部所屬機關(構)

國立歷史博物館    https://www.nmh.gov.tw/

網站導覽

國立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 Facebook




國立歷史博物館(下稱史博館)為提升整體服務品質及營運效能,自107年7月1日起閉館進行修復再利用工程,經審計部教育農林審計處查核發現,原規劃整體工程預計於109年底完工並進行開館作業,惟迄至112年11月底止,仍未完工開館,經函請檢討改善,史博館已於113年2月21日開館營運。

審計處指出,史博館為提升整體服務品質及營運效能,辦理「國立歷史博物館升級發展計畫」,總經費5億5,529萬餘元,自107年7月1日起閉館進行修復再利用(含室裝、景觀)工程,針對館舍空間、服務機能及營運管理等面向,進行全面修復及再利用作業。

然而,審計處於110年9月查核發現,史博館原規劃110年度開館營運,因建築防災需求,變更設計及修正計畫內容等情,致須延至112年底始能完工,並於113年開館營運,審計處遂於111年1月函請檢討改善。審計處112年11月再度查核計畫執行情形,發現室內裝修及景觀等工程,尚有鋼構組立、照明工程及消防設備等工項進行中,且後續尚有驗收、申請送電、空調測試等待辦事項。審計處再於113年1月函請文化部督促史博館加強管控執行進度,以如期開館營運。

審計處表示,經追蹤改善情形,史博館已於113年2月21日開館營運,提供民眾優質參觀環境,發揮博物館資源共有共享之效益。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126 14:36:28) 國立歷史博物館(下稱史博館)歷經閉館整修,各項工程陸續整備中,開展準備逐步到位,重新對館舍空間、展示規劃、服務機能及營運管理整體規劃,並串連南海學園的文化及自然資源,即將以嶄新風貌重啟紅色大門,呈現在國人面前。

史博館整建工程,在歷史建築文化資產框架下開展的組織修復及結構補強工作,期間克服疫情期間缺工缺料造成的影響,第一期工程解決館舍建築逐年增建或外擴衍生的結構安全問題;第二期工程進行現代化裝修環境,提升展示空間品質效能及參觀環境,113年1月竣工後陸續辦理驗收,消防安檢已由臺北市消防局複驗審查通過,而升降設備許可證及室內裝修合格證明,均通過階段性的查驗,並準備在就緒後可以盡快回歸社會服務。

文化部長史哲在視察史博館整體工程後表示,史博館在館長王長華帶領及所有同仁努力下,終於陸續完成硬體最後階段的消防安檢、相關證照的審查作業等。史哲期許在正式開館前的關鍵時刻,史博館應務實的籌劃各項準備工作,尤其在展示上,應該充分展示史博陪伴臺灣70年的重要過程及記憶,以及重新開館後的史博將如何成為國人一生一定要至少來一次的博物館,完整呈現兼容歷史記憶及新時代博物館面貌的史博館。

回溯史博館70多年來多重疊加的館舍整修工程史,從前身最早為日治時期為舉辦1916年臺灣勸業共進會的「迎賓館」,後整修為總督府商品陳列館使用。民國44年史博館建館後,於47年起逐年改建,增建兩翼宮牆樣式的國家畫廊,64年改建成現有鋼筋水泥的宮殿樣式建築,96年經臺北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行政院核定「國立歷史博物館升級發展計畫」於108年開工,進行館舍建築整修補強,至今113年陸續完成,確實是見證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的重要範例。

史博館三樓常設展「在這裡,與大家相遇」,重新書寫史博館精選文物脈絡,展出110件展品,具有「國寶」及「重要古物」文資身分的比例是歷年常設展最高。首檔開館特展,於一樓及二樓規劃「筆墨豐碑—史博館藏之書畫重寶」特展,展出書畫名家于右任、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傅狷夫、林玉山的精選作品,其中經史博館修復後首次展出的《黃牛》,是林玉山早期絹本膠彩,為創作於日治時期少量存世的精采之作;五樓「雕築史蹟—探索史博建築之美」特展,讓民眾看見史博館館舍的「前世今生」,駐足在臺北市中心陪伴國人將近70年歲月,重新喚起在這裡曾經共同有過的集體回憶。

展場展示櫃的櫃體均於館舍整建工程期間,同步在館外進行設計及施作,並置於空氣流通的環境,確保化學物質的排除,等到展場空間完備後進入展場組裝,並確認內部溫度及濕度環境穩定且安全無虞後,才將館藏文物遷回展示。
《黃牛》林玉山
《黃牛》林玉山
嶄新的史博館,展場空間增加262坪,擴增了22%空間,大幅提升民眾參觀品質及觀展體驗;整合公共服務空間,擴展門廳及休憩停等空間,並增設親子活動場域;拆除庭院圍籬,延伸串連都市開放空間,打破與民眾的藩籬;設計夜間燈光照明,打造南海園區的光環境,營造現代的、友善的、親切的、開放的博物館氛圍,史博館即將以全新開放樣貌準備迎賓,讓全民感受全新的博物館體驗。
史博館館景1
史博館館景1史博館館景2
史博館館景2

訊息來源:文化部(廣告)

2023.12.01。《歷史文物》319,一探史博館建築的前世今生!

電子書
精華版連結:https://www.nmh.gov.tw/informationimgs_199.html





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https://ncpi.ntmofa.gov.tw

文化部委託國立臺灣美術館營運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02 13:46:26) 2024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歡慶三週年館慶,「3.2.1喀嚓!—我們的攝影生活」精采活動將於4月份館慶月開跑!隨著照相機、手機在現代生活裡愈加普及,攝影不僅是攝影及藝術家們的創作媒材,同時也連結著我們的日常,紀錄生活每一個精采片刻。春意盎然的4月,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將以3場座談、2場工作坊,展現攝影就在你我生活之中,與您一同分享交流攝影乘載的滿滿感動!

系列座談 展現攝影與生活的多種關聯

攝影參與我們的日常,無聊時日我們隨手捕捉生活即景;重要時刻我們藉照相記憶生命光景,影像捕捉我們生活的模樣,也豐富我們的生活。2024年館慶活動,從每個人的攝影日常出發,以系列座談探討「攝影與生活」的多元可能!4月13日「攝影家的玩美日常」座談邀請攝影家曾敏雄、張良一、汪曉青,分享他們的拍照日常,以及這些日常攝影如何影響他們的創作!

藝術創作者如何藉由「拍照」這件事,關懷所處環境?4月20日「城市景觀的視覺反動:法國當代攝影的另一種視角」座談將邀請法國攝影學者赫法耶‧蓓朵(Raphaële Bertho),暢談藝術家如何以另類視角顯影都市景觀,展現攝影的豐富潛能。風格書店也是引領我們在生活中遇見攝影藝術的重要場域,4月27日「攝影風格書店的生活敘事」座談,將邀請未來市創辦人汪麗琴、moombook shop攝影書店董姿玲及舊香居藝空間經營者吳卡密,分享她們如何將攝影藝術書籍帶入大眾視野,推廣攝影與生活的多種風貌。

手作工作坊 聚焦照片乘載的美好片刻

相簿及照片讓我們重溫攝影所乘載的回憶,4月14日的「照片保存維護」工作坊邀請紙質修復師陳宜柳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執行秘書鄭舒媛,從照片保存維護概念和清潔及裝裱照片的維護過程,帶領參與者了解如何自己動手守護珍貴的「回憶」。5月5日的「拍立得移膜工作坊」,引領參與者認識即拍即得的拍立得,將生活中的美好片刻化為實體保存,並透過拍立得媒材獨特的移膜體驗,豐富影像創作的可能與特色。

歡慶三週年 未來市推出優惠活動 當期展覽讓民眾在生活裡遇見攝影文化

響應本次館慶活動,臺北館1樓未來市展售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出版及文創品,四月期間全面享8折優惠,未來市部分攤車及Coffee To也將推出相關折扣,歡迎民眾前往選購。除了精彩系列活動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當期展覽「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展出攝影家李悌欽定格城市的鮮活氣息,以及邱德雲顯影農村家園變遷的精彩作品,邀請民眾見證攝影家們從生活中出發的創作形跡。三週年館慶系列活動,持續陪伴民眾在生活中遇見精采的攝影文化。更多詳細資訊,請參考本館「當期活動」資訊與社群平台 https://reurl.cc/77OeL1。(廣告)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1樓未來市-光域攝影書室,提供民眾在生活中遇見攝影藝術的閱讀空間。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1樓未來市-光域攝影書室,提供民眾在生活中遇見攝影藝術的閱讀空間。四月館慶期間,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1樓未來市,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出版及文創品,全面享8折折扣,未來市部分攤車及Coffee_To也將推出相關優惠,歡迎民眾前往選購。
四月館慶期間,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1樓未來市,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出版及文創品,全面享8折折扣,未來市部分攤車及Coffee_To也將推出相關優惠,歡迎民眾前往選購。當期展覽「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邀請民眾見證攝影家從生活環境出發的創作形跡。
當期展覽「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邀請民眾見證攝影家從生活環境出發的創作形跡。照片保存維護工作坊,帶領學員從原理知識的認識到實際手作過程,認識老照片的保存維護程序。
照片保存維護工作坊,帶領學員從原理知識的認識到實際手作過程,認識老照片的保存維護程序。「攝影家的玩美日常」座談講者之一攝影家汪曉青,以攝影反思母職及母子關係等議題,創作《母親如同創造者》系列作品,轉化生活狀態記錄為創作。
「攝影家的玩美日常」座談講者之一攝影家汪曉青,以攝影反思母職及母子關係等議題,創作《母親如同創造者》系列作品,轉化生活狀態記錄為創作。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成立是攝影界引頸企盼的盛事,現由文化部委託國美館籌備暨營運執行,梁永斐館長8記者會上代表文化部李永得部長宣布「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預計於324日舉行試營運記者會;如北市府的文資法因應計畫竣工查驗順利完成,預計於325日至418日試營運,歡迎民眾線上預約參觀;419日辦理開館典禮,於420日起正式對外開放參觀。梁永斐館長特別感謝文化部給予的資源及臺北市政府在建築文資審議上的支持,並且感謝文資局對臺北館建築的文資修復、國立臺灣博物館對本計畫的前置推動執行致上謝意。國美館近期正緊鑼密鼓的針對臺北館各項營運面向積極進行最後整備。

臺北館今日舉行首檔國際展「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作品開箱記者會,由國美館梁永斐館長主持,現場嘉賓包括:前中華攝影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全會華、國立高雄大學副教授侯淑姿、Lightbox攝影圖書室創辦人曹良賓等人共襄盛舉,共同見證六組精彩作品的開箱亮相「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由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展覽企劃總監、知名影像研究學者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策劃。

「塵與時」展覽從一張超現實主義大師曼.雷(Man Ray)拍攝的神祕灰塵照(後命名為〈灰塵滋生〉,Dust Breeding)出發,此張照片以達達主義倡議者杜象 (Marcel Duchamp)工作室裡當時(1920)尚在創作的作品──蓋在一片玻璃上的灰塵──為拍攝主體。這幀令人費解的影像既是一份紀錄文件,也是一件藝術作品,同時又是一件藝術作品的紀錄文件,更於1922年首次發表時被稱作「從飛機望出去的視野」。策展人卡帕尼於是從〈灰塵滋生〉所指涉的複雜寓意與扮演的多重角色汲取靈感,進而透過二十世紀前半段的航空偵測照、新聞照、明信片、前衛藝文刊物,以及二戰以降的戰爭、災難影像與觀念藝術創作等66組的多元選件,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從人類文明發展與「小至居所、大至宇宙」的空間尺度,思考「灰塵」的各種隱喻如何在攝影及視覺藝術的表現之中被探討。

梁永斐館長致詞時表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是臺灣首座以攝影與影像藝術的「研究、典藏、展示、推廣」為宗旨的國家級中心,也可以說是眾所期待的「攝影家的家」,目前已珍藏11千多件典藏品,期許以國內外的典藏研究、主題策劃展覽,顯現攝影廣闊的面向,肩負傳承推廣的任務,讓臺灣與世界持續的交流與對話,並將攝影美學分享給全國民眾。「塵與時」展呈現攝影自二十世紀以來,在西方社會和藝術領域裡的發展;展覽以西方的攝影、藝術和時代脈絡為主題,但它對攝影的功能、角色,以及影像之於人類集體文化之重要性的思索,亦是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期待深化探討的重要議題。
前中華攝影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全會華表示:「攝影界20幾年來的期盼,終於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即將開館之際願望成真,對臺灣攝影發展相當重要,這是臺灣攝影的第一步,也是最大一步。」國立高雄大學副教授侯淑姿則表示:「今日是臺灣攝影文化發展新的里程碑,攝影從19世紀傳入臺灣,很長的時間處於學術邊陲地帶,經過攝影界及文化部等機構漫長的努力,如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將主責搶救攝影資產的使命並發展影響力。」Lightbox攝影圖書室創辦人曹良賓表示,今日開箱的三件精彩作品皆是世界攝影史上重要藝術家的攝影創作,以往只能在國外或書籍上看到,臺灣觀眾能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親炙鑑賞,是一件極為難得的幸事,鼓勵大家屆時親往體驗作品的張力,並思索諸多攝影創作的重要議題。

本次開箱的作品中,曼.雷(Man Ray)〈「橫渡大西洋」拼貼〉以俯瞰視角拍攝砂礫上的煙蒂、火柴和紙屑,呼應〈灰塵滋生〉中蔓衍的塵土。紀實攝影大師渥克.艾凡斯(Walker Evans)則透過〈孩童之墓〉述說美國黑色風暴時期沙塵暴侵襲下的艱苦生活。日本攝影大師東松照明鏡頭下帶有超現實色彩的扭曲物體,實為〈核爆後融解變形的啤酒瓶〉,隱喻核災之於長崎的影響。法籍攝影藝術家蘇菲.希斯黛雨貝(Sophie Ristelhueber)以一張空拍戰後科威特沙漠的〈因灰塵滋生而起〉,延續自身創作中對於人為災害的關注,同時致敬曼.雷的〈灰塵滋生〉。記錄、反思災禍之餘,影像創作者亦致力於探索灰塵與攝影工業的微妙關係,本次開箱的另兩件作品分別由加拿大攝影師羅伯.伯利(Robert Burley)及史考特.麥克法蘭德(Scott McFarland)創作:前者捕捉柯達底片工廠的拆除現場,見證攝影產業的變遷;後者則以T恤擦拭鏡頭灰塵的詼諧影像,撥撩眾多相機潔癖者的敏感神經。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試營運期間,將同時推出以十九至二十世紀中期典藏品為主軸的主題展「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及介紹場館建築歷史的常設展「跨.交.通」。臺北館試營運期間預計從 25 日(四)起至418日(日)止,民眾可透過線上登記方式預約參觀。線上預約預計將於310日(三)起跑。展覽與線上預約最新資訊請參考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http://ncpi.ntmofa.gov.tw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
時間:2021325日至418日(預展,採線上預約制)
2021420711(正式展出)
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201202203展覽室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
策展人:大衛.卡帕尼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籌備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Taipei)預定於今年春天和大家見面。正式啟動之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臉書和 Instagram 預先上線,即時發送展覽、典藏、出版等相關訊息,邀請關心攝影與影像藝術的不同世代觀眾,於線上搶先瀏覽,期讓社群媒體成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最親民的交流平台。

為了歡慶社群媒體的登場,本館將從 2  1 日至 2 19 日,舉行「分享 FB  IG 有機會獲得一套典藏精選筆記本」活動,一連 3 週,將送出總計 20 套、180 冊筆記本(兩平台各 10 套)。一套典藏精選筆記本,收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 8 件典藏影像,喜愛攝影的觀眾不容錯過。



筆記本封面使用的 8 件攝影作品,包含十九世紀以影像記錄臺灣的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於 30 年代赴日學習攝影的張才、知名攝影家李悌欽、謝震隆、謝春德、鍾榮光、馮君藍和陳順築等,影像橫跨 19 世紀末到 21 世紀初,跨百年的臺灣攝影作品一次收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梁永斐表示,將藝術融入生活,一直是美術館努力的目標。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致力於典藏、修復及推廣重要的攝影作品,厚植臺灣攝影資產與文化,讓大家皆能欣賞不同時代下所創作的經典影像。希望藉此機會讓大眾更瞭解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典藏,創造更多推廣和活用攝影藝術的可能性。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Facebookwww.facebook.com/NCPITaiwan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ncpi_taiwan/

臺灣攝影最早可追朔至19世紀,至今已有150餘年歷史。全國首座國家級攝影及影像藝術機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即將啟動試營運,為了方便民眾查詢館方最新消息,官方網站於1月28日率先登場。
文化部自2015年開始推動「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現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緊鑼密鼓的備中開館試營運,官方網站優先上線,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寶貴的典藏攝影資產先與大眾分享首波推出4檔日治時期寫真帖線上展,分別從「防疫實況紀錄」「老師們的夏令營」「師範學生的青春身影」「日本時代的軍事活動與生活」四個面向讓大家經由老照片及策展人的精采詮釋進入20世紀早期的臺灣時代場景之中。

國美館梁永斐館長表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近年來搶救了眾多珍貴的臺灣攝影資產這些藏品蘊藏著豐富的歷史線索文化記憶及生活故事需要持續集結眾力來進行研究整理及詮釋如「寫真帖」是一種以實體照⽚黏製或印刷製成的相簿,國美館此次特別與沈佳姍、鄭麗玲、簡宏逸、曾令毅四位不同領域的臺灣史研究學者合作他們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諸多的藏品中選出本日治時期的寫真帖不僅投注心力來考據老照片的影像內容更用一種「說故事」的方式,讓寫真帖照片化為生動的線上展覽,讓大家能透過影像窺見臺灣當時的社會型態及生活樣貌。梁永斐館長強調,國美館將持續活用網際網路資源來呈現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藏品讓大眾透過攝影臺灣文化變遷風貌精采的影像藝術創意

線上展1 防疫世紀—從《大正八年臺北廳下虎列拉流行概況》看臺灣百年防疫足跡

21世紀全球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各國政府相繼推出縝密的防疫管控計畫,回到過去1918年,當時臺灣爆發國際性傳染病霍亂(Cholera,日文コレラ,又記為虎列拉)大流行,造成嚴重傷亡與社會經濟的損失。臺北廳將防疫期間的照片集結成冊,成為《大正八年臺北廳下虎列拉流行概況》寫真帖,呈現出隔離、消毒、檢驗、檢疫、醫療院所、預防接種、衛生幻燈片宣傳等的防疫實況,是目前關於日本時代衛生防疫行政,難得一見的實況影像記錄。本次特展以「防疫行政的核心」、「從源頭防疫-調查與檢疫」、「從源頭防疫-預防與宣傳」、「患者發現後的處置」共四個子題10個單元,展示解說百年前日本殖民政府的防疫宣導及圍堵疫情方法。(展覽由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沈佳姍副教授策展

線上展日本時代老師們的夏令營–兒玉澤藏寫真帖1930

1930年夏天,一群來自日本各地小學校2百多名教師,參加在臺灣舉行的「全國夏期大學」暑期進修活動。兒玉澤藏為參訪教師之一,他的相簿紀錄從日本搭船到基隆、在臺北的現地講學及市區見學及全各地視察活動,直至回到日本的半個多月旅行,授課行程中安排在臺北醫學專門學校(今臺灣大學醫學院),學習灣的動植物、歷史、產業、政治,後又參訪臺中師範學校(今臺中教育大學)。視察行程中走訪現代化建築如臺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城市設施如新公園內博物館(今臺灣博物館)、臺北植物園以及臺北車站等交通設施。臺灣特色的龍山寺也排入行程,在當時有臺灣最美的傳統建築美譽,臺南孔廟則是有全臺首學之稱。探訪原住民聚落,參訪了桃園角板山及南投日月潭邵族的杵歌表演,也記錄在珍藏的照片中。(展覽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鄭麗玲教授策展)

線上展青春的身影:1920年代師範學生成長相簿

1920年代,臺灣在日本統治下已超過二十年,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就讀臺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和臺北市立大學)的師範生,畢業後成為社會的領導階層,戰後則成為支撐臺灣初等教育的中堅人物,除了教育家,也培育出美術家、音樂家、文學家。他們年輕時在全體住宿制的師範學校裡,經歷過了什麼樣的青春歲月?透過一本臺灣學生的典藏相簿,呈現出在學期間個人與團體的紀念照片、教師離職送別照、軍事教練照及赴日本修學旅行照片等,可以看到相片中的人物從青澀到成熟的成長過程,及師範學校學生豐富的學生生活。(展覽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簡宏逸策展

線上展4 從影像窺探臺灣日本時代軍事史:日本駐臺部隊的軍事活動與生活

以日本殖民軍政發展史切入,放眼戰爭對臺灣社會整體的影響,本展精選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5冊寫真帖:《臺灣守備隊》、《大正三年討伐紀念寫真帖》、《步兵第一聯隊寫真帖》、《上山臺灣總督高雄州奧蕃社視察狀況寫真》、《花蓮分屯海鼠山分遣隊-西末吉寫真帖》,透過日本時期官方影像史料,輔佐歷史書寫文字,宏觀架構出日本在臺灣軍事編制演變的圖像,探討日本駐臺部隊由內而外、由守轉攻的軍備編制變遷,瞭解過去日本軍事部隊在臺灣活動的軌跡。(展覽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曾令毅策展)

更多最新消息,請持續鎖定國家攝影中心官方網  https://ncpi.ntmofa.gov.tw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金門縣】瓊林蔡氏聚落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      https://rhs.boch.gov.tw/rhs/index.aspx

千年聚落 文武瓊林      https://rhs.boch.gov.tw/rhs/plan.aspx?p=3

瓊林聚落為金門現存150處村落中的亮點,保存著約四百餘處的傳統建築,是依文資法登錄的「聚落建築群」,擁有八棟國定古蹟、一處縣定古蹟、二處歷史建築、二項古物。在這個場域上,保存活的閩南文化歲時節慶以及重要的常民文化。

瓊林聚落內保留完整的閩南文化,擁有八座祠堂,每年春秋兩祭的「瓊林祭祖」已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計畫以聚落為平臺、國定古蹟與歷史建築等有形文化資產為場景,輔以祭祖、產業及民俗等無形文化資產為軟體,透過數位技術與多元發展的計畫支援,再現傳統文化的保存傳承與街屋修復活化。不僅是單純的歷史場域重現,而是藉由瓊林聚落常民文化活動保存與社區自主參與,讓金門重要的有形無形文化資源可以再現風華,融入現代常民生活,同時也進一步導入新的文化活動與科技資源,厚植瓊林永續發展的基礎,將經驗延伸到金門其他聚落保存再發展的重要工作。

1 怡穀堂        2 蔡氏家廟(大宗)        3 新倉下二房六世與十世宗祠        4 前庭房六世宗祠

5 坑墘房六世宗祠        6 大厝房十世宗祠        7 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

8 藩伯宗祠        9 金門縣瓊林聚落民防坑道        10 瓊林聚落街屋整治

11 瓊林聚落傳統建築微生物及生物防治處理        12 千年聚落無形文化資產傳承、復育與推廣


再造新聞

https://rhs.boch.gov.tw/rhs/news_D.aspx?id=235

https://rhs.boch.gov.tw/rhs/news_D.aspx?id=223

https://rhs.boch.gov.tw/rhs/news_D.aspx?id=116

https://rhs.boch.gov.tw/rhs/news_D.aspx?id=97

https://rhs.boch.gov.tw/rhs/news_D.aspx?id=51

https://rhs.boch.gov.tw/rhs/news_D.aspx?id=42

https://rhs.boch.gov.tw/rhs/news_D.aspx?id=41 


FORMOSARACE【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URBANSCAPETW院會議案【行政院】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執行情形」報告(110年11月11日) 

URBANSCAPETW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全盤整理索引

FORMOSARACE再造歷史現場【金門縣】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20171月~201912月)

LOCALCULTURETW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金門縣】千年聚落 文武瓊林 


瓊林聚落 | 金門觀光旅遊網      https://kinmen.travel/zh-tw/travel/attraction/1453


國家文化資產網    聚落建築群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

範圍內之其他文化資產

類別

名稱

種類

國定古蹟

瓊林蔡氏祠堂

祠堂

()定古蹟

瓊林一門三節坊

寺廟

()定古蹟

蔡厝蔡氏家廟

祠堂

歷史建築

蔡翰舉人宅()

宅第

歷史建築

蔡翰舉人宅()

宅第

民俗

金門風獅爺

儀式、祭典、節慶

民俗

瓊林蔡氏家廟祭祖儀典

風俗

一般古物

蔡氏家廟門神

藝術作品-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