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馬祖博物館家族〔馬祖好潮〕海洋文化

 

〔馬祖好系列〕馬祖好潮      https://www.matsusea.net/








馬祖博物館家族〔馬祖好神〕信仰文化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文化馬祖   https://www.matsucc.gov.tw/

馬祖好系列

〔馬祖好系列〕馬祖好神      https://www.matsugod.net/





馬祖博物館家族〔馬祖好食〕飲食文化

 

〔馬祖好系列〕馬祖好食      https://www.matsufood.tw/








馬祖微學院

 

成大馬祖微學院首部曲─設計共創工作坊

文、圖/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
 
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配合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於10月21日與22日二天在馬祖高中舉辦「設計共創工作坊」
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配合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於 10 月 21 日與 22 日二天在馬祖高中舉辦「設計共創工作坊」
 
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配合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於 10 月 21 日與 22 日二天在馬祖高中舉辦「設計共創工作坊」,規劃與設計學院教師群以「島嶼轉譯」作為台灣邁向全球在地化的人文戰略,招募在台灣本島工作的馬祖青年、馬祖高中生、以及曾參與馬祖工作的成大研究生,共 17 位年輕世代學員一起回到馬祖共創島嶼未來願景,目標是以戰地據點轉譯與國際藝術島為核心,從軍事馬祖到文化馬祖,探索馬祖文化創新元素,進而轉譯設計具馬祖文化意涵的成品原型,包括文化論述、文創紀念品、故事行銷、以及未來馬祖藝術島策展在地延伸規劃。除了獨特的場域實踐教學活動之外,也提供線上短講課程,由傅朝卿名譽教授講授的《世界遺產與馬祖戰地文化景觀》,虛實整合課程是本工作坊的特色,試圖實驗一個以島嶼為核心的創新體驗式課程設計、以及高等教育與在地人文結合的典範。
 
成大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統籌計畫邀請常式建築師轉譯改造的26據點
成大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統籌計畫邀請常式建築師轉譯改造的26據點
 
設計共創工作坊是繼去年成大與連江縣政府簽署「馬祖微學院」合作備忘錄,首度於馬祖舉辨的密集實體課程,工作坊最大的特色是場域體驗、設計思考、概念提案三軸並行,在緊密的二天活動中,首先參訪成大統籌戰地轉譯再生計畫的第一個轉譯改造成功案例 #26 據點(宜蘭常式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學員們進行據點坑道體驗與資料搜集,然後到即將改造的 #46 據點,讓學員感受戰地據點最原始的樣貌,接續安排到馬祖國際藝術島在南竿的幾個知名藝術裝置包括《海就是我的陸》、《轉厝計畫》、《收信平安》、《打開》等藝術裝置作品,學員在體驗馬祖藝術島之後,回到馬祖高中的工作坊現場,分組進行設計思考與概念提案競賽,特別邀請連江縣文化處吳曉雲處長、馬祖國際藝術島策展人吳漢中執行長、北科大互動設計系曹筱玥主任擔任評審,決選出優秀的作品進行頒獎。
 
設計共創工作坊是繼去年成大與連江縣政府簽署「馬祖微學院」合作備忘錄,首度於馬祖舉辨的密集實體課程
設計共創工作坊是繼去年成大與連江縣政府簽署「馬祖微學院」合作備忘錄,首度於馬祖舉辨的密集實體課程
 
設計共創工作坊是今年成大馬祖微學院籌劃的首部曲,感謝教育部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連江縣戰地轉身轉譯再生計畫的指導與支持,計畫主持人成大建築系鄭泰昇教授、規劃與設計學院陳建旭院長、協同建築系簡聖芬老師、創產所楊佳翰所長、不分系黃仲菁老師、科藝學程林軒丞老師,以及多位專任助理與研究生協助下,積極投入設計共創工作坊的活動,本次設計共創工作坊的學員將成為「成大馬祖微學院」在馬祖冷戰島嶼文化藝術扎根的下世代種子,未來得以結合文化導覽、跨域教育、地方創生,從馬祖出發,發展出全球最具島嶼特色的大學與地方共創模式。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10-25


影音/馬祖微學院成立 成大、縣府簽約合作備忘錄〔馬祖日報〕

 

2022-08-27推動永續發展 縣府與成大簽署「馬祖微學院」合作備忘錄〔馬祖日報〕

【記者曹重偉報導】「馬祖微學院」正式成立!縣長劉增應26日與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在成大光復校區共同簽署馬祖微學院合作備忘錄;劉增應肯定成大從2007年開始長時間對馬祖關注與研究,相信透過微學院的成立,未來雙方可以建立更穩定的合作關係,一定可以共創雙贏。現場還有「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特展開幕,展現由成大團隊策劃,原先在南竿梅石軍官、士兵特約茶室內的成果,由國內著名建築團隊操刀的廢棄營區活化提案,呈現馬祖軍事遺產的當代價值。

 劉增應昨天代表縣府與成大簽訂馬祖微學院合作備忘錄,表示滿心感激與敬佩,肯定成大在校長蘇慧貞帶領下,突破現有高教體制的束縛,成立馬祖微學院,帶動地方創生、產業合作,推動馬祖永續發展,也對馬祖整體發展大有助益,非常的感謝。

 劉增應說明,成大從2007年開始,由傅朝卿教授研究馬祖戰地景觀、軍事據點遺產、建築景觀設計至歷史系田野調查等,2011出版全球冷戰文化遺產專書,讓學界開始重視馬祖戰地文化遺產。2020年成大接下馬祖戰地轉身.轉譯再生再造歷史現場計畫,2021年11月更由校長親自率團蒞臨馬祖參訪,展開創新研究旅程,充分感受校長對馬祖的重視,去年90週年校慶與馬祖酒廠合作推出「成功90」校慶紀念酒,讓全球校友都知道與馬祖的好交情。

 劉增應指出,醞釀很久的馬祖國際藝術島,今年順利推動完成,馬祖由戰地前線,歷經兩岸對峙期間到現在,馬祖很精彩且華麗的轉身,其中由成大團隊承接的「戰地轉身.轉譯再生」,是非常重要的計畫,不僅表現亮眼,更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高度肯定,希望透過微學院的成立,讓雙方建立更穩定的合作,一定可以共創雙贏,對馬祖、台灣乃至對全球都可做出貢獻。

 文化處表示,「微學院」概念乃是由一位或多位教師組成一個工作室,帶領約二十名學生,賦予教育使命,以專業與特定的場域連結,依據場域、產業需求,擬定社會研究課題,形成核心教育理念。「微學院」可座落在城鄉任何角落,例如藝術館、設計工作室、科學實驗室、公共圖書館等,「微學院」與大學、城市人文智庫彼此共同鏈結,共同合作解決當代社會問題。

 2022年成大籌設成大馬祖微學院,一方面創立一個使命導向、問題導向、專案驅動、跨域實踐、滾動式創新的彈性學習模式與組織,二方面實踐大學國際社會責任,在國際地緣政治衝突的當下,讓世界看見馬祖戰地文化景觀的保存與活化,以實際行動連結不同資源,用豐厚學術能量與馬祖在地文化底蘊,針對馬祖軍事文化遺產進行轉譯論述、以及軍事據點改造,從戰地文化轉譯再生找尋馬祖未來永續發展的契機,對於臺灣的意義,是藉由馬祖島嶼的研究,發展國際「島嶼轉譯」的論述,藉由跨領域專業的社會實踐,扣合新冷戰時代臺灣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提升臺灣與島嶼文化的國際能見度。

 

2022-08-26成大與連江縣政府深化合作共創雙贏 簽署「馬祖微學院」合作備忘錄帶動戰地轉譯

國立成功大學基於過去 年「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統籌執行計畫」的基礎,提出「馬祖微學院」概念,以「微學院」新型態組織突破大學既有體制框架,串連馬祖在地能量與高教跨域資源,形塑一個以島嶼場域為中心、使命導向、專案驅動、問題導向學習的另類小型學院,月 26 雙方於成大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微學院」將納入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的師資,有別於傳統校園、實體課程細分學科的架構,以跨域專業整合特定的場域連結,依據場域特性與地方需求,帶進產官學界研究專案共同合作解決真實問題。

「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特展於成大藝坊開幕
 
簽約儀式後,連江縣縣長劉增應與貴賓前往參觀位於成大光復校區的成大藝坊「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特展。特展呈現 年多來成大統籌執行計畫選擇的 16 處軍事據點轉譯基地之再造計畫。參與馬祖軍事遺產活化的建築師團隊,包括廖偉立、張清華、張瑪龍、陳玉霖、邱文傑、姜樂靜、黃明威、張正瑜、戴嘉惠、何黛雯、吳聲明、陳冠帆、賴人碩、吳建志、簡志穎等多位傑出建築師,展期即日起展至 2022 年 9 月 17 日。
 
此次特展源自於 2022 年 月 12 日馬祖國際藝術島雙年展,成大團隊在「立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修復的南竿梅石營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中策劃了「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特展,為讓軍事據點改造創生議題持續發酵,策展團隊移師校園,無論是從學術研究面向,或是接軌學校的建築設計教育現場,成大師生與一般民眾皆可透過展覽中對建築轉譯思維、公共空間規劃、軍事景觀發展等深度思考,體會馬祖戰地文化遺產於當代的價值。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東邊的西魯凱》

 

《東邊的西魯凱》繪本新書發表,見證族人移居發展史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15 14:44:32) 11月14日晚間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由曦麗古工坊、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臺東縣立大王國民中學以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共同舉辦的「走讀發表會‧《東邊的西魯凱》魯凱排灣族語雙語繪本新書發表會」,現場聚集關心此書發表的族人與各界夥伴60餘人,也難能聚集了平時分散各地的西魯凱社群,其中好幾位是70、80歲的魯凱族長輩,嘉蘭村不分排灣、魯凱的村民也熱切到場支持。當天以魯凱語及排灣語來主持及敘事的現場,實現在地發聲的美好主體性。不少與會者深深被現場氛圍激勵,未來希望也能發展出家鄉的故事繪本。

《東邊的西魯凱》這本繪本的背景源於屏東霧台鄉魯凱族人的東遷史。戰後開放性資本的進入以及國家山林土地政策的關係,使得原住民在山上的謀生條件日漸嚴峻。當時大批原住民被迫離鄉從事勞動工作,舉凡工地建設、林班、遠洋漁工都看得到原住民的身影。當時不少霧台鄉族人也移居各地發展。東遷的歷史雖然不過五、六十年,然而現在已在臺東成長來到第五、六代的小孩子甚至年紀更大一點的青年,幾乎不知道過去第一代長輩的奮鬥史與出生地,因而希望透過製作繪本,讓臺東的西魯凱後裔也能認識這一段東遷記憶的歷史。

介達國小退休教師Sasare Palribulungu陳叁祥老師的父親,便是當年其中一位從好茶部落翻山越嶺來到金峰鄉的族人。陳老師長年來在排灣族領域學習,雙語擅長精通古謠,同時非常在意魯凱語的傳承,家族秉持父親遺志重建東臺灣難得一見的石板家屋。為了讓小孩子知道這段歷史,過去這四年來經由曦麗古工坊的田野調查與故事採集,與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臺東縣立大王國民中學魯凱語班合作,透過回歸採集地的部落,從田野整理、內容發想、討論繪製、文字錄音到出版發表,將老人家在乎的生命經驗與群體發展的歷程,以繪本留下文本紀錄,從中也可以看到整個族群乃至原住民整體面對環境劇變下的調適與適應。

民國四○到六○年代,是屏東霧台魯凱族人開始大量移居各地的年代,範圍包括屏東三地門鄉三地村與青葉村、瑪家鄉三和村美園、滿洲鄉;高雄六龜鄉荖濃;臺東卑南鄉東興村以及金峰鄉正興、嘉蘭、歷坵這三村,其中金峰鄉是霧台鄉各部落最多魯凱族人移居發展的落腳地,來自霧台、佳暮、阿禮、好茶舊部落原鄉。

這是因為當時山林資源被政府掌控,加上好幾年乾旱、作物無法生長,而族人也面臨孩子念完小學必須離開父母親到山下就學、要繳學費就必須賺取貨幣,為了兼顧孩子的未來同時一家人又要能繼續生活在一起,就必須尋求新的出路。當時青壯年族人在採藤過程中來到了金峰鄉一帶,發現此地農作物碩大、適宜生產而覺得是個好地方,為了下一代的未來東移發展。魯凱族人在周邊排灣族人協助與接納下,例如提供地方耕種、協助定居,而逐漸在此安身立命,並建立起特殊的移住及族群交流經驗,形成東邊的西魯凱社群,而不同於一般人所熟知的東魯凱。

這段故事透過《東邊的西魯凱》繪本的成形,企圖涵蓋金峰鄉正興、嘉蘭、歷坵三村魯凱族人共同的集體記憶同時也希望讓大家知道,這些地方同時有著排灣族與魯凱族文化的村落是多麼獨特美麗。這本繪本於內頁以魯凱語、排灣語雙語並列,文末亦有閩南、客家、華語的文字,並錄製五個語言的音檔。就臺灣多族群及多語言的背景來說,這本繪本的出現,不僅記錄了一個從西魯凱各部落打散東遷後又重新集合起來的社群共同體,同時也是全臺第一本原住民族語繪本同時收錄客家語及閩南語,具有多重的重要意義。特別感謝財團法人根滿文教基金會讓這份在乎成為可以分享的實體,希望這本繪本,能夠成為眾人認識移居東部西魯凱人的起點之一。

編輯團隊鄭易旻表示,當初並非無來由將閩客語放進書中,而是魯凱族在遷移過程中本身就會遇見不同群體,下山過程第一個遇到的是排灣族,接著到水門、內埔轉運站時,遇見最多的就是客家人;一路遷徙過來,包括附近太麻里一帶也有閩客語群體,大家日常在採買、互動、拍照都在生活圈的街上,因此繪本也希望將地方周邊連動的人們所使用的語言都含納進來。他表示:「地方連動、人就會連動。希望不同族群都可以互相來認識,漢人可以聽原住民語,原住民的孩子也可以去聽聽看沒聽過的語言,互相去知道彼此語言的美麗。」而在文學表現上,這本書的序言採用耆老將自己遷移的生命故事如同融入傳說故事般講述的形式,非常值得一讀。

新書發表會當天,繪者莊詠婷與主編林慧珍分享無數修改的過程,在諸多考證、親自前往舊部落之下完成繪本創作與田野採集,才完成了讓老人家一看到圖畫就能辨識出自己老家的模樣、是兒時生活的記憶。大王國中魯凱語班的學生以母語朗讀繪本,也提到這本多語繪本讓他們可以學習各種語言,並且從這本繪本講到很多自己沒有聽過的故事,更了解以前長輩如何搬移過來的歷程。耆老則娓娓道來各部落各家族的移住故事,Lavakaw drakedrake拉娃告‧拉歌拉格提起國小四年級那時,如何從佳暮部落跟著家人東遷的記憶,包括現在的嘉蘭村新富社區整地的過程,魯凱族人如何在此處落腳。來自阿禮部落的Malracemace呂國雄提及他民國52年來到此地,當時黃藤需求極高而能靠採藤揹藤吃飯。好茶部落Ringucu陳添祥表示當時乾旱導致舊好茶部落的生活變得很困難,因而感謝遷居過來時嘉蘭村傳統領袖跟鄰居的幫助。來自神山部落的Valrialane歐幸治則感謝當年親戚婚入金峰鄉,讓他因為有機會拜訪親戚認識當地,後來也成了這裡的一分子。

發表會之後,緊接著是11月22日下午於大王國中辦理教師研習「走讀Café‧東邊的西魯凱─文化與歷史工作坊」。透過講述繪本創作與田野採集的歷程、西魯凱東遷史與移住生命故事分享,深入了解移住後族人的認同與文化適應狀況,更進一步探討移住後的文化與語言傳承課題。亦呼應當代原住民在移動過程中所面臨到認同與文化傳承議題,提升對當代原住民處境與議題的理解,有助於強化南迴線各級學校教師職能,也希望促進有心民眾更認識臺東的西魯凱社群。而陳叁祥老師曾經服務過的介達國小學童,也將以Sinapayan正興兒童古謠傳唱團隊的身分,前來共襄盛舉演唱魯凱、排灣歌謠組曲,祝賀出版美事。大王國中學生以族語配合書中故事場景朗讀。

大王國中學生以族語配合書中故事場景朗讀。族人與友人皆到場見證分享繪本出版的喜悅。
族人與友人皆到場見證分享繪本出版的喜悅。嘉蘭村族人到場支持此一盛事。
嘉蘭村族人到場支持此一盛事。編輯團隊不分原漢單位共同促成繪本出版。
編輯團隊不分原漢單位共同促成繪本出版。繪本得以出版讓陳叁祥老師非常高興並感謝各界參與。
繪本得以出版讓陳叁祥老師非常高興並感謝各界參與。

訊息來源:文化部(廣告)



《臺北傳統街區》大加蚋

 

《臺北傳統街區》大加蚋

大加蚋又作大嘉臘大佳蚋大佳蠟大加臘為早期台北市地名,今已罕用。

大加蚋堡  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台北盆地中心的行政區劃

大加蚋堡包括今臺北市區大部分地區:萬華區北半部大同區、中山區大直以外區域、中正區、大安區、松山區、信義區及南港區。


大加蚋堡 - 維基百科


《臺北艋舺》

萬華區 - 維基百科


艋舺

下崁

加蚋仔


《臺北西門町

西門町 - 維基百科


《臺北大稻埕

大稻埕 - 維基百科


《臺北錫口

錫口十三庄

錫口 - 維基百科


《臺北五分埔

五分埔 (臺北市) - 維基百科



北町晒桑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18 17:28:29)「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為了開啟臺東北町宿舍群的慢生活體驗,臺東縣政府自11月4日起於「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推出為期將近一個月的「北町晒桑」,於今(18)日辦理「北町晒桑DAY!」,結合音樂會、市集與北町街區導覽等。縣長饒慶鈴表示,為響應李泰祥老師曾於臺東生活軌跡及音樂精神,今年企劃融入音樂性活動,邀請民眾來北町體驗日式建築空間之美、享受慢生活。

饒慶鈴提到「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是全國少數保留完整的日式建築群,經歷日治時期近40年時空轉變,至今保存歷史紋理最完整集中的空間區域,見證臺東發展與街區變遷。園區內充滿歷史感的獨特生活場域氛圍,展現有別於臺東市鬧區,仿如置身大自然的放鬆療癒。「北町晒桑」活動融合文學、慢食、生活、音樂和手作等元素,將美學、人文和地方文化結合至日常生活。

臺東縣政府爭取經費推動「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修復計畫,10棟13戶建築物均已修復完成,臺東藝術能量豐沛、文化多元,未來縣府會做整體完善營運規畫,結合在地藝文特色及旅外臺東子弟共同推動,期待能進一步由「點」連成「面」,以更多藝術文化內涵,帶動地方觀光與經濟發展,成為臺東重要的文化觀光景觀。

文化處表示,談起北町,不得不談起曾居住在北町日式宿舍的李泰祥老師,此次活動邀請李老師的兒子李奕青老師,攜手夫人與妹妹李若菱共同演唱李泰祥老師創作「一條日光大道」等四首經典歌曲,更細數與父親的美好回憶。鋼琴家周美君與楊逸文的臺語老歌演出,讓現場觀眾聽得如癡如醉。此外,室內小房間市集邀請臺東在地店家,民眾跟著導覽人員,實地踏訪北町故事,以及親手使用月桃葉編織墊子。最後安排瑜伽體驗,在茄冬樹下將身與心舒展、回歸自身。

另外,邀請臺東在地店家進駐營業「北町創意生活賣店」,包括一凡廳鋼琴工作室、海癒小村咖啡店和覺知所SOZAI進行快閃營業,吸引大批民眾體驗日式宿舍的多種可能。而「北町走音閱讀」則以QR Code呈現地方和日常生活的聲音故事,讓北町園區成為一座聲音閱讀美術館。此外,在臺東各地放置紙本地圖,讓民眾跟著地圖邊看邊聽,深入了解北町最真實面貌,親身體驗北町寧靜。「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熱鬧展開!饒慶鈴邀民眾來體驗臺東慢生活

「北町晒桑」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邀請你來體驗北町日式建築之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16 17:21:22)「北町晒桑」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邀請你來體驗北町日式建築之美

「北町晒桑」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邀請你來體驗北町日式建築之美

由臺東縣政府「北町晒桑」系列活動,自11月4日起於「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精彩開展,18日將舉辦「北町晒桑DAY!」,邀請民眾一起來體驗日式建築空間之美、感受冬季太陽帶給大家的放鬆感、享受慢生活所帶來的美好生活!

位於臺東女中對面的「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是全臺少數保留完整的日式建築群,日據1937年起時至民國1964年建造,經歷日治時期、戰爭、光復後國民政府時期不同文化轉變,闡述了日治時期臺東政治行政、文教中心,並見證臺東發展與街區變遷,乃至戰後現代化規劃之最好場域。

臺東縣政府自2020完成全區歷史建築修復後,每年於此辧理「全國古蹟日」,致力打造為一慢生活體驗的散策基地,讓民眾重新體會歷史的風華與價值、感受記憶中歷史的光景,於臺東充滿多元族群、富有多元藝術文化的城市中,增添一處民眾體驗在地慢生活的好去處。

為開啟臺東北町宿舍群慢生活體驗的散策基地計畫,「北町晒桑」活動結合文學、慢食、生活、音樂和手作等創意元素,進一步連結美學、人文、文資,強化地方情感脈絡。首先登場的是「北町創意示範店」,邀請一凡廳鋼琴工作室、海癒小村咖啡店以及覺知所在SOZAI快閃營業,邀請民眾於11月18日前體驗日式宿舍的各種運用可能性。

「北町走音閱讀」運用QRCODE將在地故事和日常生活轉化成15個精彩的聲音故事,引領民眾閱讀走訪整個北町園區,即整個園區都是一座聲音閱讀美術館!歡迎民眾可以至臺東縣立圖書館一樓服務臺及周邊店家索取紙本地圖,跟著地圖邊看邊聽,了解北町最真實的樣貌,一起走進北町時空故事中。

長達一個月的展期,並特別企劃於18日盛大舉辦「北町晒桑DAY!」活動,現場將邀請曾居住於此的李泰祥老師的兒女與音樂家共同彈唱李泰祥歌曲、鋼琴家周美君搭配楊逸文現場演唱臺語老歌,接著讓身心舒展一同做瑜珈,有創意小房間市集、沉浸二手圖書溫度,還有免費報名的北町導覽及月桃葉編織。

北町除了有豐厚的歷史底蘊,談到北町的現代文化,曾居住在北町日式宿舍的李泰祥老師,也為當時音樂創作留下不可磨滅的精采印記,2024年為李泰祥老師逝世10周年,為感謝李泰祥老師曾於臺東生活軌跡、音樂精神,當天活動中融入音樂性活動,紀念這位在地重要音樂文化名人。

「北町晒桑」系列活動地點在臺東市四維路一段689號、寶桑路404巷60弄1357號、中山路154巷56、62號(臺東女中對面),相關活動資訊、活動報名及創意示範店營業資訊請參考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臉書。「北町晒桑」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邀請你來體驗北町日式建築之美

「北町晒桑」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邀請你來體驗北町日式建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