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日 星期六

【臺南市】宮廟博物館

 

台南「宮廟博物館」    https://tmach-culture.tainan.gov.tw/templemuseums/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Facebook


2022-09-02台南首推「宮廟博物館」認證制度 黃偉哲盼深化認同廟宇文化及傳統工藝

台南市政府推動「宮廟博物館」認證制度,初步邀請13間廟宇試辦,以實際執行逐步精進,確保認證過程更趨完善;其中台灣首廟天壇鼎力支持,今(2)日起舉辦「天公作美」特展,市長黃偉哲除首頒「宮廟博物館」認證,更現場揮毫呼應天壇的「一」字匾,期待未來更多台南廟宇加入宮廟博物館行列。


 

黃偉哲表示,今天看到「天公作美」特展將宗教與藝術文化融合,令人非常感動與欽佩,台南許多傳統畫師、技師都與宮廟文化有所連結,許多彩繪及木雕、石雕皆始於宮廟信仰。台南素有「眾神之都」、「工藝之城」美稱,台南的廟宇承載了豐碩多樣的傳統工藝,就如同一座座工藝博物館,也希望民眾到廟宇參拜之餘,能多花一點時間,停下腳步,來欣賞各個宮廟的鎮廟之寶,品味宮廟之美。

 

市府文資處指出,市府自今(111)年起推動「宮廟博物館」計畫,期藉由培力輔導、展示推廣,促進台南市宮廟文物保存維護意識、推廣所藏工藝作品,並進一步規劃認證制度,提供誘因加深廟宇及市民對在地傳統工藝的認同。

 

「宮廟博物館」計畫以台南346間廟宇工藝資源調查資料為基礎,建構線上虛擬宮廟博物館。首波將以12個月份的神明生日為主題,呈現台南一年四季精彩多元的信仰文化,同時搭配「宮廟博物館」認證申請制度,期能逐步實踐城市宮廟博物館的願景,推廣台南傳統藝術之美。

 

「天公作美特展」即日起於台灣首廟天壇免費參觀,邀請民眾親臨現場欣賞潘春源家族三代、施天福家族二代及葉進祿等名師之作,以「求籤解工藝」的方式,感受「在廟裡看展」別開生面的觀展體驗。

 

特展期間參觀者每天可於展場中擲聖茭兌換限量天壇香火袋,另還有象徵「宮廟博物館」標章的麒麟擴香石供兌換,兌換方式將公佈於「宮廟博物館」網站,歡迎民眾踴躍參與。

 

為推廣「宮廟博物館」認證制度,文資處將在10月份於溪南、溪北各辦理1場說明會,歡迎有興趣的台南廟宇鎖定「宮廟博物館」網站及文資處臉書最新消息,踴躍報名參加。



⊙【臺南市】社區大學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知訊網>學習資源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http://www.napcu.org.tw/


臺南市社區大學聯合資訊網    https://tncu.tn.edu.tw/System/main/Home/index.php





臺南市政府影視支援中心

 

臺南市政府影視支援中心      https://asc.tainan.gov.tw/


2022-11-08黃偉哲積極推動岸內影視基地發展 打造南台灣專業影視工業聚落

位於鹽水區市中心的「岸內糖廠影視基地」,為百年製糖工廠遺址,緊鄰橋南老街、月津港等熱門景點,107年由南市府與文化部攜手合作,是首座中央與地方合作打造的影視基地,今(8)日市政會議中也由文化局呈報岸內影視基地發展計畫。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修復岸內糖廠並活化為影視基地,是台南未來最重要的文化建設之一,除了文化局之外,南市府各單位也會共同積極爭取中央補助,並輔導更多劇組使用。他請工務局持續推動聯外道路的拓寬,提高劇組前來拍攝的意願。此外,岸內影視基地是台南的公共建設,必須加強與民間互動,讓更多市民認識台南的歷史與文化,提升基地的知名度。

 

黃偉哲市長也責請文化局與教育局共同推動產學合作與實作課程,並與公所合作培育導覽員,規劃市民參訪活動,吸引更多人投入影視文化產業,另外也可利用藏金閣的舊家具及文資建材銀行典藏的古物,作為拍攝道具使用。

 

文化局指出,岸內影視基地計畫經費自107年至111年,第一期至第三期共投入4.53億,預計爭取第四期經費約5.58億。園區依功能規劃三個區域,分別為時代場景區、影視製作服務區及文化體驗服務區。時代場景區主要為影視拍攝場域,包括「清代漢人市街」、「日治時期街景」等,其中日治時期榮町片場,也是目前全台唯一日治商業街景。



 

此外,清代漢人街市自《斯卡羅》拍攝完成點交後,於110年1月起開放其它劇組借用拍攝,截至111年4月止,共計有8部電視劇及2部電視節目於本基地 取景拍攝,其中《嘉慶君遊台灣》榮獲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斯卡羅》榮獲金鐘最佳戲劇節目獎;《零下197》預計2023上檔;公視《牛車來去》預計2023 上檔,未來南市府也將持續推動產學合作及社區參與,打造南台灣專業影視工業聚落,達成整合影視資源、提升拍片環境、型塑基地品牌、帶動地方發展等效益。


2022-08-08台南包山包海加上岸內影視基地持續壯大 市長黃偉哲邀大家來取鏡

台南岸內影視基地為專業影視拍片用,除了第一座「清代漢人市街」場景因拍攝公視夯劇《斯卡羅》聲名大噪,第二座時代場景—「日治時期榮町片場」也於今年完工,是目前全台唯一日治商業街景。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除了有岸內影視基地提供專業場景,「台南山海城鄉什麼景色都有」希望有更多優質的製片團隊來台南拍片。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岸內影視基地為專業影視拍片用場域,核心開發區域佔地約10公頃,以時代場景為基地的主要特色,目前已完成的首座時代場景「清代漢人市街」約1公頃。公視影集《斯卡羅》在「清代漢人市街」取鏡,《斯卡羅》美術指導許英光表示,該劇使用「清代漢人市街」的部分包括三條大街、三條巷弄、三個廣場及一座城門,加上安平港的意象,合計40多棟,最多可陳設60多個店面。目前陸續有其他劇組改景後,持續利用此片場拍攝。

 

《斯卡羅》開播後,收視率創下公共電視節目21年來新高,讓「清代漢人市街」參觀詢問度爆表。配合戲劇熱播,去年首度開放預約參觀,吸引民眾爭相申請一睹片場實況。

 

岸內影視基地第二座時代場景—「日治時期榮町片場」也於今年完工,是目前全台唯一日治商業街景,還原了台北榮町通、本町通的交叉路口(今重慶南路、衡陽路口)以及4棟商店經典建築;可支援日治後期至國民政府遷台重要歷史題材影視作品,未來也將持續擴增榮町商店街及巷道街道場景,並彈性調整增建場景所需道具及建築,使場景更加貼近劇組實際使用需求。

 

市長黃偉哲期盼岸內影視基地能夠持續壯大,提供更多劇組拍攝台灣重要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成為台灣的影視工業聚落;台南市政府也將繼續打造、整備劇組的後勤空間,包含木工坊、漆工坊、道具景片庫房、梳化間、劇組辦公室等,使基地內的基礎設施及設備更加完善,創造更優質、友善的影視拍攝環境。

 

黃市長進一步說明,台南市政府協助並補助影視業者到台南拍片,10年來已補助35部影片,總經費超過5000萬元,包括《想見你》、《俗女養成記》、《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孤味》等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台南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更有專屬府城特有的城市氛圍,「山海城鄉什麼景色都有」希望有更多優質製作團隊來台南取鏡。







2022-03-18岸內影視基地日治榮町場景完工 黃偉哲力邀影視業者台南取景創四贏

鹽水岸內影視基地,繼《斯卡羅》清代漢人市街片場後的第2座時代場景-日治時期榮町片場完工,今(18)日南市府特別舉行完工說明會,向外界說明前兩期計畫進度及後續規劃,議員李宗翰也到場聽取簡報。市長黃偉哲期許岸內影視基地,成為一處兼具影視拍片、文化教育與休閒娛樂功能的影視工業聚落,台南市政府也將與中央一起,為台灣影視產業發展努力。

 

甫於去(110)年12月完工的日治時期榮町片場,還原了台北榮町通、本町通的交叉路口(今重慶南路、衡陽路口)以及4棟商店經典建築,亦即當時台北城內建築最精彩的交匯處,可提供日治後期,至國府遷台重要歷史題材之眾多影視作品,做為拍攝場景,也是目前全台唯一日治商業街景。未來此處也將持續擴增榮町商店街及巷道街道場景,建構更加完整的日治時期街廓,並彈性調整增建場景所需道具及建築,使場景更加貼近劇組實際使用需求。

 

市長黃偉哲表示,岸內影視基地多元的歷史場景,將提供更多劇組拍攝台灣重要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成為史詩旗艦劇的最大後盾,支持我國影視產業說出更多動人的台灣故事。未來除拍攝場景外,南市府也將繼續打造電影放映廳、電影體驗館、文創商店、餐廳、旅店等特色空間,使基地內的基礎設施及設備更加完善,打造一處兼具影視拍片、文化教育與休閒娛樂功能的影視工業聚落。

 

台南市政府影視支援中心於2012年成立,協助並補助影視業者到台南拍片,提升南市能見度,迄今9年已補助30部影片,總經費約5,070萬元,近年補助《想見你》、《俗女養成記》、《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孤味》等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為提供劇組更多支援,自與公視合作史詩旗艦劇《斯卡羅》起,南市府跨足影視基地建設,2018年起鎖定岸內糖廠,將其活化為岸內影視基地,首座場景「清代漢人市街」即已吸引7部戲劇節目取景拍攝。

 

黃偉哲也再次表達,歡迎更多優質的影視團隊來台南拍攝取景,台南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更有專屬府城特有的城市氛圍,近年來吸引愈來愈多電影及電視劇到台南拍攝取景。他表示「台南山海城鄉什麼景色都有,不僅方便劇組找到合適的拍攝點、也能帶動在地影視觀光行銷」,未來希望有更多優質的製作團隊來台南取景拍攝,創造觀眾、市民、劇組、市府四贏。










⊙【臺南市】臺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台江流域學習中心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知訊網>學習資源


台江流域學習中心> http://202.39.64.154/~riverbasin/


台江流域學習【粉絲專頁】


《台江河川流域學習中心》在地架構,以台江分校、朝皇宮做為流域中心基地,協助台江河川流域學校、社區,逐步發展流域學習、行動課程,促成公部門與NGO合作,建構政策對話機制,發展民眾參與的平台,一如海納百川,推動愛鄉護水工作。


臺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 https://club.tncomu.tn.edu.tw/~private/


臺南社區大學> http://tncomu.tw/


林務局舉辦「溯源風土.山海圳國家綠道巡禮」活動,累積綠道運動推動能量,提升能見度

2021-04-25

橫跨177 公里、爬升3,952公尺,南臺灣第一條國家級綠道—「山海圳國家綠道」,自推動以來,各相關單位持續投入參與規劃。林務局於4月23~25日舉辦「溯源風土.山海圳國家綠道巡禮」活動,與16個各級政府單位以及相關在地社群代表,在文學家小野老師、古道大師徐如林女士引領下,共同走讀體驗山海圳國家綠道四大主題路段,並促成跨機關成員之共識凝聚。

從地方起始的溯源之路與綠道之夢

       臺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於96年發起「愛鄉護水—嘉南大圳溯源活動」,提出「有歷史、有古蹟、有風景、有生態」的號召,在臺南市政府推動下,於105 年整建完成「臺南山海圳綠道」,由安南區台江國家公園到官田區烏山頭水庫,全長45公里的人行道及自行車道,是臺灣第一條以「綠道」(Greenway)為名的長距離路線,成為「山海圳國家綠道」的前身。

       多年來,在台江分校持續倡議下,於106年將這項願景工程的足跡,由台江內海、嘉南大圳,進一步向上延伸至鄒族原鄉及玉山,經國家發展委員會於107年擬定「建構國家級綠道網絡綱要計畫」提報行政院,正式將「山海圳國家綠道」列為國家級綠道的優先推動計畫之一,指定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主辦,整合相關單位及地方政府共同推動。

高山到大海,走一趟臺灣多元族群歷史

       「山海圳國家綠道」以既有的「臺南山海圳綠道」為基礎,自烏山頭水庫向東延伸,翻越烏山嶺到曾文水庫,再沿曾文溪經過阿里山抵達玉山,跨越臺南市、嘉義縣,最終抵達南投縣,整體長度延伸為177 公里、海拔爬升達3,952公尺。相較於先前已推動之「淡蘭百年山徑」及「樟之細路」2條國家綠道,山海圳除了是南臺灣第一條國家級綠道,也是唯一從臺灣海峽—「台江內海」迎向東北亞最高峰—「玉山」的綠道路線,高度落差最大,也是唯一以流域觀念沿水圳而上的溯源之路。

       林務局表示,山海圳分別在時間及空間上代表了臺灣重要價值。時間上,山海圳國家級綠道是史前、荷鄭、清領、日治、光復迄今,先民開臺的歷史空間,原住民鄒族、西拉雅族與台江庒社等不同族群在此匯聚包容,更是多元文化舞臺,行走其間等於是走進臺灣400年歷史縮影。再者,貫穿其間的嘉南大圳建造後,嘉南平原得以實施3期輪作,化為富饒之鄉,更展現了臺灣水利工程及農業現代化的卓越成就,走進山海圳國家綠道,等同見證臺灣島嶼身世。

       而在空間尺度上,這條綠道在地方行政區域上貫穿了臺南市、嘉義縣、南投縣3個縣市、11個鄉鎮區的城鄉生活圈;於中央行政單位管理上則穿越了3個國家風景區、2個國家公園、2個林區(嘉義林區管理處及臺大實驗林)、2座水庫(烏山頭、曾文) ,環境上包含了5種氣候帶林相、4種水域的多元自然生態圈,並跨越4大河川流域(鹽水溪、曾文溪、高屏溪及濁水溪)的資源管理圈,走過山海圳國家綠道,等同複製水滴的旅程,在水資源日益匱乏的當下,更能讓人體會保護森林、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

16個公私部門共同推動的跨單位跨域願景工程

       林務局進一步說明,長距離綠道是高難度的整合性業務,高度挑戰政府部門跨域治理的協調能力,同時更需要民間力量持續參與,以公私協力的方式發展綠道的經營管理機制。

因此,林務局除於108年11月21日正式會同14個政府單位及2個民間社群成立推動平台,完成綠道定線,協調推動各項工作,並統籌設計全線指標,預定110年11月底全線掛設完成,未來由台江至玉山主峰的沿線,將有一致性的指標可以明確引導。

       今(110)年度,為全面啟動山海圳國家綠道整備工作,林務局進一步與農田水利署合作,推動烏山嶺水利古道整建計畫,提升步道品質,全力貫通山海圳國家綠道之最後一哩路。

聯合巡禮,親炙山海圳

       林務局表示,目前國際上已有美國東海岸綠道、日本四國遍路、香港麥理浩徑、西班牙朝聖之路等長距離綠道發展經驗,形成其重要國家形象。本次巡禮活動廣邀推動平台各協力單位成員,共同徒步體驗聖山之路的塔塔加—鹿林山、原鄉之路的特富野古道、大圳之路的曾文水庫、內海之路的朝皇宮等路段,期盼加深跨部門之認同與共識,累積綠道運動推動能量,提升能見度,共同營造臺灣朝聖之路。




更多山海圳國家綠道中英文資訊,請見:






2019-07-23

96年起,臺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號召台江子弟徒步溯源,從台江國家公園到烏山頭水庫,這段全長45公里的綠道不僅串連了多種自然生態,更有深刻的人文意涵。因而政府在107年以此路線為基礎,推動由台江內海一路溯源至玉山的「山海圳國家級綠道」,全長177 公里、海拔爬升3,952公尺,將是南臺灣第一條國家綠道。

林務局因此主辦「山海圳國家級綠道跨部門共識營」,於今明兩天(722日、23日)在曾文青年活動中心展開,包含3場次專題講座,邀請嘉義縣、臺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台江文化促進會等機關、協會團體及學者專家共40人參加,凝聚發展共識;今(22日)國發會呂登元副處長、臺南市王揚智副秘書長及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許有仁局長皆親臨開幕,更表示地方將積極與中央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這項饒富意義的願景工程。 





從地方起始的溯源之路與綠道之夢

「山海圳國家級綠道」的前身,是由臺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於96年發起,獲得臺南市政府支持並於105 年完成的「臺南山海圳綠道」。這段由台江國家公園到烏山頭水庫,從安南區至官田區的人行及自行車道,全線總長45 公里,是臺灣第一條以「綠道」(Greenway)為名的長距離路線。多年來,台江分校一直以「愛鄉護水」為號召,率台江青年子弟以徒步方式溯源步行、認識鄉土。

經過民間多年倡議及規劃,這項願景工程也獲得行政院的支持。107年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擬定的「建構國家級綠道網絡綱要計畫」,將「山海圳國家級綠道」列為國家級綠道的優先推動計畫之一,指定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其主辦部會,擬訂計畫推動,整合相關單位及地方政府辦理。

「山海圳國家級綠道」以既有的「臺南山海圳綠道」為基礎,自烏山頭水庫向東延伸,經東西口健行路線翻越烏山嶺到曾文水庫,再沿曾文溪經過阿里山抵達玉山,跨越臺南市及嘉義縣,整體長度延伸為177 公里、海拔爬升達3,952公尺。相較於先前已成形之「淡蘭百年山徑」及「樟之細路」二條國家綠道,山海圳除了是南臺灣第一條國家綠道,也是唯一從臺灣海峽「台江內海」迎向東北亞最高峰「玉山」的綠道路線,高度落差最大,也是唯一以流域觀念沿水圳而上的溯源之路。

跨域治理的協調及挑戰

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致詞表示,這麼一條長距離綠道,在地方行政上跨越了2個縣市、10個鄉鎮區的城鄉生活圈;於中央行政上則穿越了3個國家風景區、2個國家公園、3個國有林事業區(大埔、阿里山、玉山)2座水庫(烏山頭、曾文),以及4大河川流域(鹽水溪、曾文溪、高屏溪及濁水溪)的資源管理圈;在人文上,則串連了台江、西拉雅族、鄒族三大族群文化圈;在環境上更是包含了5種氣候帶林相、4種水域的多元自然生態圈,高度挑戰政府部門跨域治理的協調能力。同時,也需要民間力量持續參與,以公私協力的方式發展綠道的經營管理機制。

因此,林務局特地委託規劃單位偕同長期投入推動環島步道路網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共同參與山海圳國家級綠道的規劃,並舉辦本次共識營,邀請各相關單位,共同研商協調平台的建構事宜,搭配第二日工作坊的三輪討論下,期待在各公私部門合作描繪出未來各項推動工作的具體願景及執行策略。

此外,本綠道除了既成道路外,在臺南市烏山嶺地區尚無具體廊道,因此,林務局委託千里步道協會、嘉義大學及當地社區合作,於10712月、1085月分別舉辦二梯次手作步道活動,完成了330公尺的烏山嶺東西口步道。此舉也以雙手開啟了山海圳綠道的串聯,更是很有溫度的第一步!

銜接國際經驗,建立認同與共識,促成合作與行動

共識營除了公部門的溝通互動外,也借重國內外長距離步道案例概念,探討臺灣線型廊道的系統性保存與發展,因此安排三場次的專題講座,邀請到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學系郭瓊瑩主任、台江文化促進會吳茂成執行長、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周聖心執行長等,分享國際趨勢、綠道倡議,以及淡蘭百年山徑與樟之細路等國內外案例發展經驗及階段成果,共識營第二日也安排到臺南山海圳綠道作現地勘查及案例觀摩,汲取發展經驗。

林務局指出,共識營只是一個開始,期待各部門逐步建立認同與共識,更借重縣市政府的發展經驗,逐步打造首個國家級綠道網絡,以系統性保存珍貴的自然與文化特色。對內,讓國人有安全、便利可親近的臺灣文化路徑,以認識豐富多元的自然人文地景、族群文化,形塑「共同體」的認同感;對外,亦能成為臺灣獨特的「國家空間」,如同西班牙知名的「朝聖之路」,或日本的「四國遍路」,深化臺灣在國際上的文化形象。

共識營會議中,各單位達成三大推動共識,一是形成民間、地方與中央部門跨機關單位的推動平台,藉由定期召開平台會議逐步落實相關工作,創造公共治理的卓越案例。二是,將整合指標系統串連山海圳國家級綠道,打造臺灣長距離步道典範,建構臺灣文化路徑。而整體計畫目標,將設定在融合多元地景與文化特色,呈現從山到海的文化體驗,以生態旅遊綠色廊道,帶動地方及山村多元發展。



更多山海圳國家級綠道影音資訊,請看:https://www.tmitrail.org.tw/roadmap


0

【臺南市】1661臺灣船園區

 

1661臺灣船園區 | 1661 Taiwan Warship Museum    https://taiwanwarship.tainan.gov.tw/


2019-02-28。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新聞稿(穿越歷史,時代大潮 1661臺灣船園區228開幕啟用)

全國首艘自建大型仿古船 安平港邊再現風華

穿越歷史,時代大潮 1661臺灣船園區228開幕啟用

位於林默娘公園旁的「臺灣成功號」,經重新修復及周邊景觀環境縫合後,規劃為「1661臺灣船園區」,明(28)日即將正式開放參觀!這個全新的園區,空間主體為一艘11比例打造的鄭成功仿古船,它也是國內首艘自建大型仿古船。未來遊客除可登船參觀船體結構外,透過園區「船、鯨、艙、影、桅」五個公共藝術設置,基地將顯現三艘臺灣船足尺型態,提供臺灣船多樣空間體驗。

1661臺灣船園區」占地約1,800坪,園區將結合公共藝術及船體展示,以「戶外博物館」概念營運,推廣海洋文化、傳承臺南文史,並保存即將失傳的船舶修復工藝。文化局特別邀請藍晒圖創作藝術家劉國滄於園區以大型鋼構裝置等複合媒材加上數位影像,創作大型戶外公共藝術,船體內每逢週末及假日都將有帷幕劇場播映「臺灣船‧出航」「穿越歷史‧臺灣船」故事動畫,邀請參觀者走進1661年鄭成功上陸的歷史情境。

臺南以文化立都,致力保存各項文物資產,其中以日本長崎縣松浦史料博物館保存的1706年《唐船之圖》繪卷中「臺灣船圖」為藍本,在2008年開始建造、2010年完成的仿古船,船體長度30公尺、寬度7. 6公尺、船深3公尺、主桅高28公尺、總重量約150噸,是臺灣首度建造還原大航海時期的海上運輸工具,當時引起各界高度重視。只可惜這艘仿古船在2011年底出海航訓時,遇到主桅斷裂事故,往後已不再能夠航行出航。為使臺灣成功號的教育價值延續,市府於2015年啟動修復、2016年底修復完成後,緊接著即著手規劃於林默娘公園旁規劃展示專區。

文化局指出,臺灣船所在位置鄰近安平造船廠區,從安億橋的運河博物館沿著安億路一路延伸,地標「大魚的祝福」、林默娘公園主雕像、1661臺灣船園區、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以至國定古蹟二鯤鯓砲臺(億載金城),已逐步形構出融合臺南古今航海產業及歷史的帶狀遊憩區。其中除了已有德陽艦停泊在支航道上,臺灣船也充分運用近岸優勢,保留了船隻下水的軌道,讓民眾可近距離觀賞、感受其風華。

1661臺灣船園區策展以「時代的大潮∣臺灣船」為題,除了主體「船」以外,還包括「鯨」鯨背穹頂、「艙」時間艙、「影」時代留影之燈光計畫及「桅」戲船舞臺等四大主題;夜間則透過投影,展現荷蘭至當代安平的海上交通和城市風華,讓臺灣船猶如時空入口,看見時代流轉,成為一座乘載時間的行舟。

為永續經營,回饋地方文化觀光發展,黃市長也宣布,「1661臺灣船園區」開園後,3個月試營運期間將提供市民免費參觀,未來則將酌收參觀費用。園區平日開園時間自上午10時起至晚間6時,假日則延長至晚間830分並安排有深度導覽場次及不定期活動演出,歡迎市民朋友及國人遊客踴躍前往參觀。

1661臺灣船園區」主題網站 http://taiwanwarship.tainan.gov.tw


2019-02-27鄭成功仿古船超吸睛 1661台灣船園區明正式開放 試營運期間市民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