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Bureau of Cultural Heritage, Ministry of Culture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文化網>文化資產




文化部今(11)日宣布新人事安排,文化資產局局長一職由現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陞任,藝術發展司司長則由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副館長梁晋誌陞任,傳藝中心主任轉任後之遺缺由現任文創發展司司長陳悅宜陞任。

文化部表示,原任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藝術發展司司長張書豹於今(110)年1月退休,文化部感謝兩位在文化資產及藝術發展的戮力經營及貢獻。

新任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現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曾任文建會科長、國立臺灣美術館副館長、文建會處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公務經歷完整且溝通協調能力佳。文化部長李永得期盼在陳局長帶領之下,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並重,繼續健全文化資產保存生態體系、法制環境及文資人才傳承等重要工作,保存並活化國家永續的文化資產價值,連結臺灣歷史的集體記憶。

新任藝術發展司司長梁晋誌,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副館長,曾任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館長、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秘書室主任、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分館長、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副司長等,其於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政策及美術館、博物館經營等歷練完整。李部長期許梁司長發揮其藝術行政專長及文化場館經營經驗,回應各界關注藝術創作者培育及藝術市場發展議題,深化藝文扎根與建構完善藝文環境等政策規劃與推動。

新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現任文創發展司司長,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曾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門委員、研究發展處副處長、政府出版品管理處副處長、研究委員、政府出版品管理處處長、文化部秘書處處長、參事、藝術發展司司長、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嫻熟文化藝術及文創發展政策擘劃及執行。李部長期待傳藝中心在其帶領下,展現傳統藝術豐厚動人的能量,保存傳承與創新推廣並重,讓傳統藝術貼近人民日常,並成為臺灣於國際舞臺的重要識別。

文化部表示,有關其他遺缺,文化部皆已陸續進行相關行政程序中,將於確認後發布。

新任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由現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接任。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http://www.boch.gov.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粉絲專頁】


組織沿革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成立過程代表臺灣在文化資產保存領域中發展的軌跡。這道軌跡主要的分界點在民國70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成立,以及71年公布施行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在此之前,在日治時期依據《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國民政府來臺之後則依據《古物保存法》,進行臺灣古蹟的調查工作。民國71年,全新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布實施,不僅確立了文化資產保存的體制與政策,同時展開了臺灣前所未有的文化資產保存新局。後續因應社會、經濟、環境變遷,與時俱進地經歷5次的修訂,在民國 94 年將文化資產業務的事權統一,除了自然地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管轄外,其餘 6 大類 8 項全部歸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管轄。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文建會)為統籌管理文化資產業務,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1條規定,整合文建會原辦理文化資產相關業務的第一處、中部辦公室、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等部分業務及人力,於民國96101日成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成為推動全國文化資產業務的專責機關。民國101520日,文化部正式成立,原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同時改制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專責推動全國文化資產業務,執行及督導全國文化資產保存、維護、活用、教育、推廣、研究及獎助等工作。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網站導覽      主題網站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Bureau of Cultural Heritage, BOCH)是中華民國文化部轄下的三級機關,專責於臺灣地區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管理及推廣。


文化資產局的主要職責與範疇

文化資產局的職責涵蓋了各種類型的文化資產,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 有形文化資產:

    • 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 負責這些歷史性建築和區域的指定、登錄、保存、修復、再利用和管理。
    • 文化景觀: 對於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的自然與人工結合的景觀進行保存。
    • 史蹟: 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之歷史事件場所、人物故居、文化路線、產業遺跡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
    • 考古遺址: 負責考古遺址的調查、研究、發掘、保存及管理。
    • 古物: 包含國寶、重要古物及一般古物,對其進行指定、登錄、保存與研究。
    • 水下文化資產: 對於沉沒於水域的歷史文物、遺址等進行探測、保存與管理。
  • 無形文化資產:

    • 傳統表演藝術: 如歌仔戲、布袋戲、南管、北管等傳統戲曲和音樂。
    • 傳統工藝: 如木雕、陶藝、漆藝、剪黏、交趾陶等傳統技藝。
    • 民俗: 如廟會、節慶、生命禮儀、歲時習俗等。
    • 口述傳統: 指世代相傳的口語文學、傳說、歌謠等。
    • 傳統知識與實踐: 與自然環境、生活方式相關的傳統知識,例如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
    • 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針對文化資產修復與維護所需之技術,以及擁有這些技術的藝師。

文化資產局的目標

文化資產局致力於達成以下目標:

  • 文化資產保存多樣性: 確保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資產都能獲得妥善保存。
  • 文化資產活化永續化: 讓文化資產不僅被保存,還能被活化利用,融入現代生活,實現永續發展。
  • 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社會化: 鼓勵社會大眾共同參與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
  • 文化資產教育基層紮根: 透過教育推廣,讓文化資產的價值從小扎根。
  • 文化資產知識傳承雲端化: 運用數位科技,讓文化資產的資訊與知識更容易被傳播與學習。
  • 文化資產發展國際化: 推動國際交流合作,提升臺灣文化資產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如何查詢文化資產相關資訊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臺灣文化資產的資訊,您可以瀏覽:

這些網站提供了最新的活動訊息、展覽資訊、文化資產介紹、法規政策以及相關研究報告等豐富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